远方乡愁
Yunan,尤南,陌生的温柔(港)
导演:阿米尔·法克尔·埃尔丁
主演:西贝尔·凯基莉,乔治斯·哈巴兹,Laura Sophia Landauer,Felix Metschan,汉娜·许古拉,Sophie Strupix,阿里·苏莱曼,汤姆·弗拉席亚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卡塔尔,约旦语言:德语,阿拉伯语年份:2025
简介:一位流亡的阿拉伯作家前往北海的一个偏远岛屿,意图在此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在那里住进了一家简朴的旅馆,旅馆由一位虔诚的老妇人经营。老妇人安静的人性光辉激发了他对于生活的欲求和本能的重新觉醒。详细 >
后劲很大 直到刚刚看完电影过去一个多月了 还是会想到里面的台词和意向 像是我生活的背面多了一块梦境 提醒我活着和消亡之间没有边界 流转 和无痕迹
美而自知的风景人像静物摄影集,叠加人物身份buff,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那类电影。
低配锡兰。全片在主角地缘身份的边缘性与男性气质危机之间做置换:作为作家的知识分子身份危机,失去生母对自己长子身份的辨识(通过许古拉扮演的德国老妇做maternity的补偿)。环境隐喻实在太浅显且搭配空洞滥觞的环境(这一点在昨天看过《讯息》后暴露更明显),男子气概呈现也几近游走在有毒的边缘。
#HKIFF49 只有潮水方能冲溃成见的堤坝
自己定义癔病
# 75. Berlinale开场调子起得很高:在城市空间里,尤其是室内,利用丰富的物件和较为狭窄的空间实施各种调度的技巧,阴暗的空间和外语的疏离压迫着主角制造出走的动机。在主角登上海岛后,空旷的外景和单调的室内空间下,镜头调度却持续走弱。与主角的初次相遇和对话中,老妇人一些“德国特色”的死板尚在尝试制造微弱的不和;此后,主角和包括老妇人在内的其余岛上居民的关系发展便一路顺拐下去,毫无波折地,他便融入了那些空间,为无尽的善意包裹,连这座沼泽岛的潮起潮落也需为他心境所用。虚构空间与岛屿空间逐渐趋向同构。移民的乡愁固然不绝,可现实中的异国又怎会如此服帖地幻化为故土的样貌?他们往往面对的是内外两端的苦痛。
两星半。海水淹没大地,云层遮蔽日光,不知通往何处的铁道,不知开向何方的轮渡。看出了太多老塔、锡兰和安哲等大师的东西,说实话拍的是不错,导演的执行力也可以,但这主题实在够sb的,怎么还有人在用逼格拉满的影像去拍这么一个充满自怜情结的文本啊。本以为是对于政治避难的反解,结果还是我想多了。其次在叙事和表达上太拖沓了,片尾男主角的大段陈词更是要命。(btw 许古拉值得一个配角奖
#75Berlinale Premiere天哪,这是不是最原教旨的“老灯电影”。我理解塔可夫斯基是每个导演(导演学生)心里绕不过去的巨佛,但也没必要才三十几岁就给他写情书吧。影像的力量确实是有的,文本的力量有点太弱了。潮汐岛的隐喻还不够,还非得具象化一个孤岛出来;无法呼吸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就非得让男主说一句“我历经流放”。像是卡洛去年留下的遗毒(要真是去年我也就忍了),与今年这个充斥着元叙事、pua、女女关系性的主竞赛单元格格不入。
#Berlinale2025 我要是说我不理解男主的忧愁和痛苦究竟来自哪里以及为什么他可以毫无缘由地顾影自怜会不会显得太过冷漠无情了?
75Berlinale28 看主竟真痛苦 抵抗睡意可真难 谁失眠可以考虑看主竟 明年考虑不看了…. 老奶奶such a bitter warm funny bitch 男主喘不上气了 奶奶说 别使劲喘气 毕竟人也不需要那么多空气 我靠 还能这么安慰人呢
@Berlinale2025 睡了一个小时左右,醒来看到男主角的特写,看了半天,然后男主角流了一滴眼泪,没绷住,就离场了。
又一个塔可夫斯基系导演模仿者,前半段止步于模仿各种标志性场面,可能连兹维亚金采夫都没放过,完全没有自己的感受和风格,后半段hallig前后稍有起色,然后很快转入更差的陈词滥调。但是汉娜·许古拉真的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只需要一个眼神,柔中带刚的个性就全出来了,反倒男主磨磨叽叽空空如也。
-
Hkiff49 确实很一般,2小时只表达了一点点东西
在一个巨大的实景子宫中达成一种虚幻的身份和解。
好喜欢许古拉的表演…看到她就想流泪。导演还需进化啦。
跟我看老塔的时候一样困
本届柏林最大的上当经历就是相信了外网影评人预测本片会擒熊,坐进电影宫吃瘪愤怒两小时。全片唯一火辣的Tom Wlaschiha对男主说的话精准代表了我的心声——你来这里干吗?
感觉导演和电影的Buff都比较多,乌克兰出生叙利亚籍的润德导演以及流亡作家的设定,但表象上看到的其实有点像《二婶和二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不过毕竟无法置身这片区域的政治现实,可能也无法真切感受到。
无痛呻吟,尴尬至极,一直想死的男主最终成功把自己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