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中彩凤出现的那一刻我彻底被导演征服。
彩凤与黑鹰,这两个象征载体选得真好。
无论多么美丽的颜色,如果只是把它们随意糅合在一起,那么只能得到脏脏的黑色。
但是如果把各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就能得到绚烂的彩凤。
我想这就是动画想说的。
在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下,原本多彩的各色文化渐渐被相同特征所取代,最后变成乏味的复制品。
文化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男孩在工人大军中寻找父亲,却发现每个人都变得一模一样。
工厂里每个人都穿着相同的工作服,做着相同的重复的机械动作。
在一个几岁的孩子看来,真的跟复制人没什么区别吧。
其实工业化城市化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
动画中男孩的家乡也好,城市也好,都有美丽的地方。
单纯赞扬某一方贬低另一方都过于简单粗暴。
唯一的区别就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各不相同,而城市越进化,重复的元素就越多。
重复的阶梯,重复的大门,重复的建筑,重复的生产线,重复的交通工具,重复的广告。
就像每次我去各个城市看到的一样,单看街景,每个城市竟然都差不多。
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便利,也为我们带来很多共同话题。
但如果有一天,全地球各个角落都变得一样,人们喜欢的对象都变得一样,那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没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世界只会让人觉得灰暗无趣。
甚至不用扩大到全球范围,即使只是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不同的画面,没有不同的声音,没有不同的思想,都是很可怕的事。
要让世界多彩,要让彩凤不被黑鹰吞噬,我们需要多元化的思想和声音,也需要包容多元化的眼界和胸怀。
希望彩凤永不消失。
p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
随着越来越接近城市,男孩眼中的动物形象越来越少,最后在空中浮城那里,所有的动物形象终于彻底消失了。
童话般绚丽的色彩,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一切都变的奇妙了起来,变成了色彩的叠加,色块的堆积,可以乘着棉花飞上云霄,可以在云朵里打滚,草地是五彩斑斓的,树木是无颜六色的,城市也是未知的,大人们的世界是复杂的,经历暴风雨就像是经历了惊涛骇浪那样恐怖,夜晚是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在孩子的眼里,仿佛一切好与坏都被镀上了一层童话般的外壳。
这种抽象的画风有点像梵高笔下出来的,浓烈,带深刻的生存气息。
好吧,即使放开这个有些争议的画风,故事本身也是很感人的。
男孩的父亲进城打工了,然后男孩因为思念父亲去城里寻找,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人 ,见证了资本主义逐渐剥夺的第三世界的种种罪行,比如剥削劳动者,无情的砍伐树木,资本主义的幸福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于是,蓝天不再,树木一片片躺下,动画唯一的几个写实镜头就是展现这些,绚丽的色彩和现实的灰白,强烈的对比,极致的震撼,用最唯美的画面控诉最邪恶的罪行,用简单粗暴的线条来提醒人们无处不在的歧视与不公,这种反差,这种对童话本身的践踏让观看的人心里也为之震撼。
1. 其实这是关于每一个人的故事,从离开家成为少年的一刹那,再到为了生活奔波的时候,然后再到年迈的只剩下回忆的时候。
四个字,物是人非。
已经满是泪了。
2. 其实这个男孩一直保持着一种孑然一身的感觉,尽管他改变不了周围的世界,但是他却依然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童真。
考的就是音乐。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音乐改变人生的故事,因为简单的音符背后保有的是磨灭不了的童真。
3.说实在的,片子开头很难让我进入观影的状态,缓慢的节奏,简笔画似的画风,很难推动的情节发展。
但是,能让我坚持看下去的,应该是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所以这也说明一个问题。
只要形式画面上充盈了满满的想象力,简笔画也好,油画也好。
也只是承载的形式而已。
4.海报的暂停脸做的太内涵,因为看到最后,没人愿意播放到那个物是人非的年代。
音符成为了一个代表价值观,甚至阶级的符号象征,充满了满满的爱,以及人文,生活在里面,他甚至可以物化出来一只凤凰。
而老鹰则是有军乐队演奏出来的形象象征,他会因为军队,砍伐,商业主义变的越来越大。
故事最后演绎出来的,凤凰无法战胜老鹰这一事实,让人看后无限感慨,特别是面临消失的树林,闪烁中的金钱至上主义。
再切到小男孩,他在这样一个历程中的确做不了什么,唯一做的就是被动的流浪,寻找,体验。
但是他的身上却深深的烙上了每一个人的影子,不愿意长大的小男孩,好奇,体验,失望,然后寻找一种寄托,然后继续寻找,尽管最后可能没有任何结果,但是你经历了,你充实了,你没有白来这一遭。
唯一的遗憾依然是回不去的童年。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海报中的醒目的暂停脸。
5。
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那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大炮,棉花,音符上的飞翔。
可以储存音乐,看万花筒时候,无意之间的走遍整个产业链,无数的一样的爸爸的形象,线条勾勒出的棉花场景。
世界另一端,有一只三毛在流浪。
离开乡村生活,踏上找寻父亲的路,感受城市化,感受成长。
小男孩视角,工业化对城市的改变,破坏环境,摧毁普通人的欢乐,过度贸易带来资源滥用,差异同质化,资源争夺导致战争四起。
故事的最后,回到小男孩自己的故事,原来遇到过的每个人都是自己,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地方,有烟头的小火车,离开时候很像贪食蛇🐍。
小男孩飘在音符上,动画中突然插入的实景片段,以及纺纱中露出的男孩圆圆的头。
每一帧都可以当桌面的成长故事,看到一点点自己。
博一曰:2014的最后一天,我想用一部电影来结束它。
男孩与世界,the Boy and the World。
这部漫画风格的巴西电影,其英文名和我自己的名字有那么点相似,因此选择了它。
原以为故事情节很像他,独树一枝的,画风一样,带你从头至尾的享受,因为他开场的极简画面,和似Bossanova的音乐,无需字幕的配音,给电影定了极高的基调,但可惜的是,整部电影电影,最终,没有能够超越它的开场,即使首尾呼应。
怎么说呢?
电影如果去拍摄宏大的道德说教电影,若不能出其不意,便易成为平庸之作,即使是被奉为大师的新海诚亦然,那部《追逐繁星的孩子》,主题定义过于宏大,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对工业社会的质疑,对乡村文化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可以说这类电影面面俱到,只是皆为蜻蜓点水。
男孩最后没有找到爸爸,他的爸爸已经泯然众人矣成为千人一面的工作僵尸。
男孩的初心不在,顿时长大,照顾不了年老的妈妈,沉浸在儿时的美好时光里,直至憔悴容颜跃然脸上。
再听到爸爸吹过的笛声也没有了当年的莫名兴奋,甚至连面部肌肉的一丝抽动都没有。
直接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电影。
它是甜味儿的毒药,久则伤人。
弥漫着loser的酒味,在深夜无人的马路,扯着嗓子高喊——花花世界,与我无缘。
我知道你说的是真实,但我的人生不会如此狼狈。
踏着2014年的钟声,补上一篇笔记。
社会瞬息变迁,男孩被洪流裹挟,童趣与自然,埋藏在响起音乐的石头下。
社会瞬息变迁,男孩被洪流裹挟,童趣与自然,埋藏在响起音乐的石头下。
Ⅰ三线并织 ⒈男孩寻父
男孩的父亲离开家乡入城务工,美好回忆重现却又转瞬即逝,男孩从失望到惶恐。
于是他选择了月夜出走,去寻找他的父亲,一个人面对世界。
由此电影开端,进入核心主题。
⒉串起人生
男孩第一个遇到的,是一位采摘棉花的农夫。
他和许多其他人一起,从事农林业劳动。
但是对于雇主来说,若非身高体壮,即是裁员的对象,农夫不惜失业,失去生活最后一根稻草的他,只能终老。
男孩第二个遇到的,是一个织布厂打工仔。
白天他在郊区的工厂里工作,如同一个机器般摆动着手。
晚上他便回到城市中,独自享用孤独。
其实这青年和老年,都是男孩,是同一个人,电影用男孩遇见自己,来体现城市发展下被洪流裹挟努力生存的人。
⒊光怪社会这一条路,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棉花产业,由最初的在农野采摘,到在郊区编织,最后变成城市里的衣物,成为了繁华社会的一部分。
然而繁华下,不免光怪陆离。
我们从自然中掠夺资源,构建社会,形成文明。
Ⅱ童趣与自然社会飞速发展,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在高速运转追求效率下,我们是否还记得童年时那份天地草花鸟的快乐?
每次回到老家,我才有一种时光轻缓,万物可爱的感受。
电影结尾显示了许多触目惊心的现实画面。
是否记得,我们沟壑了自然母亲的容颜,为了求取的不过是更快的社会发展?
电影给了我们思考,关于童趣与自然。
Ⅲ主旨电影的背景是巴西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演以此电影启示人们反思。
但是不单单只有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电影包含得太多,较多篇幅的有社会发展下对人的思考,对家的思考,还有少量对战争的思考,对贫富的思考。
当然细心一些还可以发现妈妈对爸爸的爱,她为丈夫点燃回家车站的灯,太有爱了。
每个人心里其实都还住着一个小男孩或是小女孩,不时的唤醒起来,他或她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最后防线。
关注微信公众号:Soundtracker,获取更多影评和原声。
如果没看过《O Menino e o Mundo 》这部动画的一定要去看看,而且,要坚持看到最后。
因为是在B站开始弹幕看的,所以里面也有不少弹幕是在吐槽这部动画的画风,确实,相比做工精致,画风唯美的日本动漫来,这种画风确实一开始并不能让人愉快的接受,因为一切都是简单的,人物没有日系动漫那样明亮的大眼睛,不够写实,没有华服,没有爱情,甚至刚开始看起来没有什么故事,但如果静下心来看,会发现,啊,原来这样的画风也可以这么舒服,充满童趣而且很可爱。
童话般绚丽的色彩,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一切都变的奇妙了起来,变成了色彩的叠加,色块的堆积,可以乘着棉花飞上云霄,可以在云朵里打滚,草地是五彩斑斓的,树木是无颜六色的,城市也是未知的,大人们的世界是复杂的,经历暴风雨就像是经历了惊涛骇浪那样恐怖,夜晚是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在孩子的眼里,仿佛一切好与坏都被镀上了一层童话般的外壳。
这种抽象的画风有点像梵高笔下出来的,浓烈,带深刻的生存气息。
好吧,即使放开这个有些争议的画风,故事本身也是很感人的。
男孩的父亲进城打工了,然后男孩因为思念父亲去城里寻找,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人 ,见证了资本主义逐渐剥夺的第三世界的种种罪行,比如剥削劳动者,无情的砍伐树木,资本主义的幸福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于是,蓝天不再,树木一片片躺下,动画唯一的几个写实镜头就是展现这些,绚丽的色彩和现实的灰白,强烈的对比,极致的震撼,用最唯美的画面控诉最邪恶的罪行,用简单粗暴的线条来提醒人们无处不在的歧视与不公,这种反差,这种对童话本身的践踏让观看的人心里也为之震撼。
最后,经历了所有美好与噩梦的男孩回到了故乡,依然是那片草原,然而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只剩断壁残垣,自己也垂垂老矣,童年时种下的种子如今已郁郁葱葱,繁花似锦。
观众恍然大悟,原来男孩就是“父亲”,就是他遇到的“所有人”。
所以这真的值得吗?
奋斗了一生,熬到白发苍苍,最后发现什么也没得到,一直在为别人的幸福而奋斗。
不得不说这部动画对现实刻画的实在是血淋淋的。
值得吗?
明明是从简至上的画风,却能在数种色彩间传达感动;明明是纯真无暇的童眼无忌,却不得不承受成长后的孤独之痛;明明只想要一个治愈的温暖故事,却差点在一张张悲伤的插座脸中仓皇逃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之旅,却不得不承受整个世界运转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我抬头望向天空时,天空只分为了简单的蓝色或灰色。
动画简单美好却意味深长,想象力丰富,很好地利用了动画这一体裁来承载那些想法。
童年那么快乐,有父母的陪伴,家里和外面的草地就是整个世界。
可人总是不可避免要离开,要长大。
再回来,发现童年和故乡都已远去,并且一去不复返。
过程中也描写了工业革命如何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生产线自动化,淘汰需要人工操作的生产线,一批批工人失业下岗,一条条生产线报废,那些怪物一般狰狞的机器吞噬着一切。
生产线上的产品每个都一模一样,创意尽失。
廉价的物资和劳动力使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的生产工厂,工人们被剥削压榨,钱都流到大老板大资本家手里,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莫不如是。
也许这是这个世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痛,但毕竟落实到千千万万个个体身上,影响其一生,希望那还是少些功利心,多些思考多些仁慈。
看的第一部巴西动画长片,蜡笔和彩铅的画风充满童趣的天真,而故事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男孩的成长之旅。
男孩经历的世界几乎是巴西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一个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外国资本的压榨中改头换面,尤其是画纸被点燃的那段,背后是森林被肆意砍伐、环境污染的真实影像,震撼无比。
曾经帮过男孩的善良青年和老头其实就是长大后的男孩,这个设定让我想起了汤浅政明的《梦的机器》。
片尾长大后的男孩再次出发,生命的轮回带给这个孩子的仍旧是冷酷的现实吗?
还是他能找到那段藏在这个民族心底的美丽旋律?
我希望是后者。
巴西电影,太太好看了
孩子眼里的世界加了一层滤镜,现实更加冷酷。
比较有童趣 但画面罗列有些杂乱
美丽世界的孤儿
干净美梦,勾回童年,想讲的东西太多又没有哪个真正讲到点上,最后有些自乱阵脚。
74/100 对传统叙事的背离,转而采用大量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符号来勾勒男孩眼中的世界,近乎二维的笔触之间是一个如万花筒般绚丽的世界;此后那些形象却越来越具体,真实的人类器官开始出现,世界变得越来越残酷可感,最终现实世界的影像也插入其中,巨大震撼的同时似乎主人公的位置也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他终于回到温暖的怀抱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简朴而瑰丽,单纯而深刻。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从家庭出发,展现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与战争的阴霾。直到片尾,方才领悟男孩的一生已轰然度过。无需对白或字幕,通过动人的画面和音乐就能感受到动画的美好。后半段讽刺批判性意图过于明显,回归真情的结尾很是催泪感动!
让我想起了《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动画就是小男孩在世界的冒险。画面很美,如梦似幻。简笔画形象好灵动。
看过的唯一的巴西动画片。
感伤怀旧的恋曲。人建造了社会,社会却吞噬了人,将人变成了原料,加工成一个个无差别的机器零件。资本、暴力、理性、效率驱动的现代化大军横扫一切,淳朴、多元、传统、民俗的故土灰飞烟灭,如果人类只是在追求本族的扩张与繁衍,那又和病毒有什么差别。。。#BTkitty
每次眨眼都会错过世界。
控诉美帝?
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务农生活
儿童涂鸦风格,画风萌,小男孩看似去寻找父亲,感觉在这段旅程中不知不觉自己也是走了父亲的路,后来变成了那个骑自行车的人,最后变成那个被工厂驱逐的病弱的老人。进到大城市之后很多的东西都变成了实物拼贴图,令人眼花缭乱,拥挤不堪。人群的歌声组成彩虹色的大鸟,但是还是打不过军队荷枪实弹的大黑乌鸦,那个乌鸦定型发射黑导弹的时候真的神似那个。后面甚至还放了真实的画面,大量工厂,污染的环境,穿插着闪烁的一摞摞纸币,果然是在控诉着什么。。最后小男孩变成了老头,又听见外头的音乐声,几个小孩在外面吹奏音乐,彩虹色的气泡组成了彩色的小雏鸟,我想大概是未来希望的模样,凤凰不会死,凤凰只会再一次重生。彩色的歌声特别好听。
用儿童绘本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很现实残酷的故事。画面极美,每一帧都有蕴含平面构成的美感。我以为惊喜的画风,没想到看到结尾,更触动的是故事,原来只有我自己,老中青三个时代的男主,还有那个懵懵懂懂的童心。世界是黑白的拥挤的残酷的,只有音乐和童心是多彩的。
一曲献给纯真与自然的挽歌,伴随着物质社会的喧嚣为曾经的美好送葬。
5 被画风吸引住觉得好美好梦幻!以为是成长故事其实是另类世界变迁史。社会高速发展其实我也在经历类似故事。配乐好好听!好喜欢那件彩虹披风!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ND69_D-7RsJWvkn-x52zg 提取码: 8g6b @2014-12-15 22:06:53
其实是带着童真的自己成长,寻找,老去。在浮华黑暗苦涩的现实里,彩色的心渐渐被打败。根本不需要对白,简约的画风就能表现。画面 极佳,随便截图就能做壁纸,nice!
开始以为是艺术片,后来以为是伦理片,后来以为是剧情片,后来以为是环保片,看完之后我就短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