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到逻辑性如此之强的电影,一切都是个死循环。
凶手大妈的孩子没了,背后的凶手没找到,此为因。
凶手大妈和大叔开始诱拐其他孩子作为报复,杀害了一帮小朋友,但是有两个活下来了,都是被灌药后没死但是啥都想不起,分别是弱智男孩儿和迷宫男孩儿。
期间,凶手大叔良心收到谴责,去神父那里祷告,结果神父内心实在难以接受他继续回去作恶,但是又无法对外人诉说,所以只好把他困在自己的地窖里自生自灭,神父也因此而精神接近崩溃。
弱智男孩儿与凶手大妈产生了感情,两人开始相互依赖的生活。
迷宫男孩儿长大后离开,但是内心始终存有找出谜题的冲动,带着残存的记忆,模拟自己就是绑架者。
弱智男孩儿和迷宫男孩儿共同协助凶手大妈完成了诱拐,只不过两个人都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邪恶之处,两个人都是以孩子一般模仿凶手大妈的做法。
其中弱智男孩儿甚至还对两个女孩儿有所善意,他在的时候女孩儿没哭就是证明,但是他虐待动物又是典型的模仿了凶手大妈虐待诱拐儿童的做法,他并不知道其中善恶,被狼叔虐待的时候,也是出于对自己“母亲”的保护,死活不愿泄漏秘密。
而迷宫男孩儿,更倾向与凶手大叔的关系,其中凶手大叔所佩戴的吊坠就是男孩儿始终想要解开的谜题,他尽力模拟凶手的做法,虽然怕蛇但是依然养蛇,而对于受害者物品的收集也是在试图让自己变成凶手。
狼叔妻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需要被呵护,极度爱子女,也因此甚至精神崩溃。
狼叔则是冷静而狂热的结合,一方面对于女儿被诱拐,保持冷静,找寻解救方法,另一方面出于对女儿的爱和紧迫的营救时间,几乎丧失理智,找到弱智男孩儿企图通过虐待获得线索,没有真正试图理解弱智男孩儿,而是一步步加深伤害,甚至最后弱智男孩儿说出部分真相,也被狼叔闹热而错过。
黑人夫妇就不必多说,丈夫虽然主外,但是胆小怕事,老婆主内其实掌握家庭大权,两个人面对女儿的失踪和狼叔的特殊解救方法,虽然不想参与其中,但是又没有别的办法,代表了最普通的人。
探长稍有些自我矛盾的复杂之处,一方面正直善良,另一方面也暗地里使用些小手段,一方面爱岗敬业,一方面在面对犯人的时候又明显缺乏有效的方法,甚至连深入调查犯人背景和持续跟踪监控犯人都没做好,他和一众警察的工作低效间接推动了狼叔的自我觉醒和拷打逼供,而最终营救女孩儿和狼叔的却又正是探长。
整部电影,一切根源都在于凶手大妈和大叔的孩子被诱拐而作案凶手却逍遥法外,两人为此堕入邪恶深渊,凶手大叔也因此而丧命;两个人的所作所为直接导致了下一代两个男孩儿的思想变态,一个惨遭虐待行刑,另一个则因此而生命陨落;一伙人诱拐女孩儿,则是导致狼叔等人的精神崩溃,一群善良的普通人,面对此极端情况也丧失理智,尤其狼叔更是因此犯下了同样残忍的罪行;还好最终狼叔的不懈努力还是获得了一定成果,虽然他严刑逼供的做法本身并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但是他的屡次周转,导致黑人家女孩儿得以碰巧逃脱,并由此白人女孩儿得以被营救,案件的真相也得以解开。
只不过最终狼叔似乎也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一方面如果得救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得救则是一命换一命,很令人感慨。
估计导演在最终也是纠结狼叔的结局,得救还是死掉,很难做出选择,所以才决定给了一个开放的结尾,大家已经收工,但是哨音传给探长,两种情况都留有一线可能。
看了影评,一堆睿智,男主虐待折磨艾利克斯的那么残忍,还一堆人在那为男主开脱,还拿男主锤子最终没锤在艾利克斯手上来说男主“善”???
真的把我逗笑辽,一个人把你掳走打一顿打的鼻青脸肿血肉模糊后关在小黑屋里拿开水烫,你要感激他没拿锤子锤烂你的手?
是斯德尔摩综合征在作祟吗???
不是,是男主,是曾演过金刚狼的男主的帅在作祟,想想,如果换成是低能儿艾利克斯折磨虐待帅男主,你们还会为低能儿艾利克斯开脱叫好吗?
我看你们八成就在那一边大骂艾利克斯一边叫着心疼狼叔了,睿智。
许多人拿男主折磨艾利克斯是他抓对了线索一直坚持下去是没错的,笑辽,哦找到线索在还没十足证据的情况下就可以折磨人了?
理智哪去了?
脑子哪去了?
孩子失踪是很痛苦,是会失去理智,但是!
确实是失去理智了就得承认,是个暴力狂偏执狂就得承认,抓错了人虐待错了人就得承认,错了要认挨打要立正,而不是开脱,懂?
艾利克斯不可怜吗?
10岁被掳走被喂药智商变低被迫与母亲分开,母亲过了26年了还常看鲍勃(艾利克斯)留存的唯一录像带,不可怜吗?
只是在你们这群脑残粉里不够帅罢了?
看了那么多评论就没看到一个为艾利克斯叫冤的。
诚然,我也很喜欢狼叔,特别喜欢他在致命魔术里的表演,他的演技是很好。
不过我更讨厌弱智脑残粉。
我对囚徒的评分是高于豆瓣的平均分的。
作为一个大阅片量的爱好者,在不报期待的前提下看到一本好片那绝对有赚到的感觉。
首先为摄影师叫声好。
片子的色调阴冷灰暗,妥贴的营造出紧绷和压抑感;数字摄影拍出了胶片的颗粒质感,很多特写镜头是帮演员加分的。
在最后一段吉伦哈尔飚车去医院的戏份,一团色彩斑斓中忽然出现的EMERGENCY所带来的冲出迷宫的冲击力,回味起来意犹未尽。
大师级。
再来谈谈角色。
两大主角,杰克曼和吉伦哈尔,都不是高大全的设定,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实感。
杰克曼饰演的父亲,生活在温饱线,收入付完房贷之后,为孩子买个破车都余力不足。
虽然他经常祈祷,言辞敬畏上帝,但压力之下很容易走入极端,成为一个暴戾的发泄者。
他私自扣留和刑讯10岁智力的孩子,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不得不做点什么来填补自己的无力,自我怀疑,或许还有对上帝不公的反抗。
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其实已经抛弃了上帝教诲的仁慈,成为了魔鬼。
而这些,和真凶绑架孩子的动机是完全相似的。
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如果孩子最终没被救出来,他很有可能用类似真凶的方式去报复社会来反击上帝对自己的不公。
所谓我不幸福,你也别幸福,世界就均等,这个是很多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者的由来。
但是他心底的良知,还是让他在折磨孩子的时候留下了眼泪,这是对自己的厌恶和憎恨。
而最后,凶手们会自我放弃,就如真凶一样,早已想好了怎么埋葬,等着别人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们要警醒,自己是不是也会处在这样的憎恶和暴戾情绪中。
但是我觉得杰克曼在诠释的时候,暴戾和执着的一面刻画足够,但是柔软和挣扎的那面略显不足。
尤其是和孩子和妻子的那些戏份,本来应该可以有更好的台词和表演。
而他都是严厉和苛责的。
相比之下,吉伦哈尔的戏份安排使得人物更加立体。
吉伦哈尔同志有着辉煌的经历:从未有不破的案子。
出场镜头是和华裔服务员调笑生肖,这段其实就表现了他是一个相比更坚强的人。
能开别人和自己玩笑的一般都比死板的人要更有抗压的弹性。
虽然也经常把FUCKING放在嘴上,但是他很少大声怒吼。
他表现出激烈的情绪有两处。
一是当血衣哥在警局画了三小时迷宫后,哥哥终于HOLD不住了,进去狂殴,最后导致被血衣哥偷了枪自杀;二是之后不久他觉得已经不可能找到线索,狂殴键盘。
而这两处基本都是累积了良久之后的发泄。
血衣哥自杀后他叫法医的神色,动作,都演出了内心的激烈情绪。
他很淡定,对着家属的愤怒和怀疑始终不动声色,但相反他却是真有慈悲心的人。
这个在给父母们看血衣照片时候很容易看出来,也可以从最后抢送孩子去医院时候不断呼喊孩子的名字中看出来。
而这个对一个多年的警探其实并不容易。
还有一个精彩的表演就是当他发现真凶的丈夫那张带有迷宫项链的照片的时候,那个长吐气的表演,值得来回多看几次。
真凶的设计绝对太牛了。
当我发现这个端倪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就是杰克曼飚车打上门那会。
我真的被震惊了,一个面色白净的,带着魔法师圆眼镜的老大妈居然是这等变态人物,这个设置,哎。
反正我是很满足这个反转。
爽到了。
这个角色要注意她和杰克曼的第一次见面中说的那句:“我和我丈夫曾经十分虔诚”。
这个Were,就是一切的罪恶来源。
把一切寄托于上帝而最后却发现被骗了之后彻底堕落成魔头。
他们当年四处传播福音,想来也没少祈祷孩子健康平安,最后孩子却死于癌症。
“这些失踪的孩子,是我们向上帝宣战。
”片名的Prisoner,我的理解是:不要把自己交给任何人或者神。
不然,他们就是你的囚笼。
而黑人夫妇的设计虽然很路人甲,但是他们是真实的路人甲。
看着杰克曼做的事,不反对,不赞成,反正结果有可能有利于自己。
人性的自私一面是那么的真实的流露出来。
虽然片长两个半小时略长了点,但是没办法。
剧情片要做到让人来回咀嚼,一些细节就得交代清楚。
片中一些涉及到暴力的镜头,是必须的。
不然不足以表现丑恶。
结尾结的赞。
用另外一位豆友的说法,掷地有声啊。
好电影要有好的剧本台词,好的摄影,好的导演,好的表演,好的情节推进。
这些,在这本片子里都做的不错。
话说回来,中国的电影市场,我一直觉得问题不在于导演编剧制作人投资方,而是在于观众。
这有个过程。
今天在豆瓣上买电影票的时候,我发现电影院又增加了好多,我想,这总是在往好方向走,虽然还是慢了点。
必须得承认,最后的BOSS与我看的过程中所猜测的不同,但这不是剧情的成功,而是导演的成功。
是导演营造的氛围让BOSS身份不太容易确定,而剧情本身是有很多牵强之初的。
1、alex在房车上被警察发现后,开车撞树,电影里说是逃跑。
这是很异常的举动,keller一直追问loki,loki没有回答,片子里也没交代警方对alex这异常举动的盘问。
只有抓到他时,某路人警察说了句“嗑药了”。
但从后面来看并没有嗑药,而且就算是因为嗑药,loki完全可以直接以这个回答keller的问题,平缓他的情绪。
2、loki在调查之前的失踪孩子时,受害者母亲提到了房车。
这是和当前案件的关键点如此接近,他为何会没有任何联想?
如果够敏感,可以联想这起失踪提到了房车,以前的失踪附近也出现过房车,alex是否和这两起案件有关?
考虑alex的年龄不可能犯多年前那起失踪案,那么是否和alex身边人有关?
就算这些都只是猜测,身为警察再稍微仔细地盘查一下alex家是应该的吧?
可loki完全就当故事听了,什么都没做,这是一个号称”无案不破“的神探应有的素质吗?
3、loki准备撞运气,去了神父家,恰巧神父醉得不省人事,他又恰巧发现了地窖,更恰巧发现了老太婆的丈夫,这实在太过牵强。
4、alex为何要在警局外对keller说那句话?
之前他在警局全部都否认了,却偏偏在被放出来后对keller说了这样一句话。
必须要说,我就是被这里误导了,因为这让我不确定他究竟是真的弱智,还是一个装成弱智的变态,是导演故意把这个角色拍得这么让人捉摸不透。
但看到最后,发现他真的就是个弱智,那这里就不太合理了。
难道是因为知道keller是小女孩的父亲,潜意识中想起自己的遭遇,才说的?
如果是这样,那为何后面被囚后又打死不说呢?
5、蛇男这个角色的出现非常牵强,完全就是为了误导警察,增加一点悬念而已——这个悬念只是在剧里有,基本上大部分观众都不会认为他会是真凶。
6、最最牵强的还是JOY怎么就逃出来了呢?
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意外逃生,提供了最关键的线索,让keller知道是老太婆,那么就算蛇男那条线被loki想通了,知道蛇男和死在神父地窖里的人有关系,也不会牵涉到老太婆那儿,案件还是破不了。
这不就跟正愁没钱的时候,突然就从天上掉下一个钱包一样么?
这是三流悬疑剧最喜欢用的招数。
评论之前先吐槽一遭,本来觉得7到8分的电影要比9分以上的靠谱,现在看来不管什么类型什么评分什么评论的电影被坑的概率都挺大的。
实在是没找到靠谱的替代网站,要不真不会在豆瓣上面找电影看。
可能每个人需求不一样吧,对我来说看电影只属于娱乐。
你要往电影里面塞一些所谓的有深度的东西我不反对,但前提是要保证电影的观赏性。
观赏性不高,你往里面塞多高端的思想都是多余的。
言归正传,说说电影本身。
内容是关于两个小妹纸失踪,妹纸的老爸神经质般的找孩纸的故事。
内容本身很普通,之所以高分估计是因为有一下几点:1.牵涉到一些道德矛盾问题(彪悍老爸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囚禁逼供嫌疑人);2.反派爆司藏得很深,暴露的时候的确有冲击感。
之前我还以为孩纸老爸是爆司,然后是人格分裂神马之类的。
虽然个人赶脚爆司很难猜到,但显然这个作为卖点分量太少,而且这片还很长,作为悬疑电影竟然有2个半小时。
话说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一部片子这么长要么是导演太自信了要么是剪辑太烂了,这电影就算压到90分钟我都嫌多,压到30分钟做个微电影还是不错的!
3.结局。
警察要走的时候听到哨子声,然后就结束了,有点留白的赶脚。
这是一部节奏很慢的悬疑电影,一般慢节奏的悬疑电影都喜欢在结局的时候折腾。
有的折腾的还不错,有的纯属扯淡。
本片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说不上反转结局,也谈不上多强的冲击力,有的只是积累的期待变成失望。
没错,前2个小时看起来很烂,只能期待结尾能够惊到人,结果结尾也就那样,不免大失所望。
至于这电影表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我是没看出来有什么东西,倒是评论里不少。
不管怎样,这部电影被我归类成和《飞越疯人院》、《梦之安魂曲》、《搏击俱乐部》一样的高分烂片。
这些电影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为某些所谓的某某影评提供素材。
厌蠢症患者慎看,男主警察就他么两个弱智,俩人就不能沟通一下,都他么自顾自行动,这他么导演有毛病吧,看的人一肚子气,这B片子里就没一个利索的人。
什么悬疑、惊悚压根儿没有,就看这倆男主跟两个傻缺一样,看的我直想打人。
节奏磨磨唧唧,其实案情也没什么复杂的,真的是今年看过的最沙币的电影了。
我就想问这B片子怎么能有8分?
我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的节奏好。
那就谈论一下这部电影的节奏。
从虐待Alex之后的每一个镜头都冗余拖沓的让人崩溃。
这种崩溃的心情实在太强烈了,以至于让我这种看电影几乎不到逼不得已、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都不会快进的人,在最后的半个小时里不得不快进看完整部电影。
这种感觉不叫营造悬念,这种感觉是你明知道下一秒你前面的人会迈出左脚,结果他愣愣的把这一步拖了1分钟才迈出去。
我无法表达我对导演的痛恨,痛恨他考验、甚至折磨我的耐心。
我想跟导演说,悬念不是这么营造的。
就像恐怖不是把你放到黑暗里几分钟一声不出,然后突然用超级大的声音吓你一跳就叫恐怖一样。
然后来谈谈这部电影所谓的探讨信仰对人起到的作用,以及人是否有权利超越法制去审判和维护自认为的正义的主题。
我觉得这部电影根本没有讨论这一切的基础,因为电影里的罪犯甚至根本称不上虔诚的基督教徒。
不是你说你信任上帝,你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也不是你自认为扮演了上帝使者的角色,你就真的具有高尚的品格。
从始至终,我觉得aunt和uncle都不是一对真正具有信仰的人。
他们信奉上帝,不是信奉大爱和善良,他们只是期待通过这种信任,可以得到上帝对他们的庇护,可以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保护,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而是通过一种交换——我信任你,你帮助我,如果你不帮助我,我就报复你。
我觉得这种狭隘的人,这种纯粹在乎个人得失的人——这种人不配称自己是有信仰的人,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但是他们并非是;这种人,不论有没有信仰,不论信仰什么,他们内心中都存在一种邪恶,一种伪善,一种利己主义,任何的人文关怀,其实说到底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家庭,只不过不幸运的承受了跟其他不幸家庭所承受的相似的痛苦的时候,在他们的祷告和之前的奉献,没有得到他们期待的回报的时候,他们背弃了自己曾经的誓言,暴露了邪恶的本来面目。
然后导演,或者说有些影评人,期待我从这里看到,有信仰的人有时候会做出更偏激的事情。
但是,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本就偏激的狭隘的自私的伪善的人,在一个契机下暴露出他们人性的弱点而已。
他们终于回归自我了。
他们终于不必再假惺惺的装作传递信仰和爱的使者了,他们终于找到释放自己邪恶和懦弱一面的借口了。
我读不出这是有信仰的人背弃信仰的过程,我读出的是一个伪君子回归邪恶的过程而已。
它完全不会带给我任何关于宗教的思考,因为从始至终,我不觉得宗教真正意义上走进过他们的心里,他们只是找到了上帝,想买份保险。
至于囚徒这个主题,我感慨于编剧的用心良苦。
他期待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让我思考,"在意外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自己的心魔占领,怒戾之气无从宣泄,只能作出极端之事,这怕是最大的囚徒" 这一主题。
我确实可以感受到他想传达这种想法的急切。
但是我觉得他的这种讨论,远没有蝙蝠侠里面诺兰对法制的讨论深刻,甚至这种讨论,我已经在各种电影里面见得太多太多了。
因为缺少证据而被释放的嫌犯逍遥法外,最后被害人的家属或者爱人不得不选择自己对他施以暴行进行审判。
我看到有人拿这部电影跟“谜一样的双眼”来进行比较,但是我不得不说,在这方面的主题挖掘上,囚徒这部电影比“谜一样的双眼”差太多太多。
它没有带给我震撼,只是让我捶胸顿足的感慨,为什么警方不能和家属分享信息,为什么狼叔会这么自大,自大到拿女儿的生命冒险。
而终于发现关押女儿的老太婆的时候,又居然表现的极为克制。
与“谜一样的双眼”最大的不同是,谜一样的双眼,让我感同身受,让我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惩罚,什么是真正的正义,让我颤抖,让我同情影片里所有的人,让我甚至期待宽恕,觉得宽恕何尝不是一种自救。
而这部电影,让我痛恨狼叔的无脑和冲动,让我为警察的平庸抓狂,让我十分的不能理解影片中的每一个人,更谈不上思考了。
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为一群无能无力的人思考。
我觉得都无法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同情,更谈不上很多观影者提到的震撼。
震撼在哪里?
震撼为什么Alex比特务都嘴硬,有了他这种事不关己还可以这么卖命、挑战人类可忍耐折磨极限的精神,或许抗战和内战早就结束了;震撼狼叔的无知自大和冲动,而在一个老妇人面前却丧失了之前全部的坚定;震撼警察的执着,不停的追踪没有一条正确的线索;震撼这个老妇人啊,明明是精神分裂,还硬要说自己是在挑战上帝的神权。
说到底,她的家庭只是千千万不幸家庭中的一个,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丧子之痛实在是人类可以面对的最过难以接受的悲凉。
但是她无法接受现实、无法走出伤痛的懦弱,实在看不出跟信仰有毛关系。
她需要一个借口维系自己原本黑暗的内心,让自己的邪恶有所依托。
我觉得,恐怕世界上每一个恶人都有自己的理论,都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邪恶的,都认为事出有因,都是固执的,自以为是的,都在遵循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但是这一切跟信仰无关。
因为她如果不信上帝,她也会找到别的借口做同样的事情。
或许这一切发生都是必然,她生命里曾经经历的、受到过的影响、成长的轨迹、接受的教育,注定了有一天她会成为这样的人。
只不过痛失爱子,触发了这个必然,或者加剧了这个必然。
无关宗教。
无关信仰的丧失。
无关觉醒。
总之,这部电影让我看完很崩溃,挠墙感、抓耳挠腮感、捶胸顿足感,都被编剧和导演恰到好处的唤起。
这种感觉比我看小时代来得更加强烈。
或许是因为我对这部电影曾经充满过幻想。
我觉得导演对节奏的把握欠缺,对主题的挖掘不具说服力,故事后半段太冗余,包括迷宫蛇男。
我至今不知道迷宫是什么意思,蛇是什么意思,猪头是什么意思,或许是导演想要制造多重反转的一个道具。
导演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毕竟一重反转已经被玩烂了。
再拍也很难超越电锯惊魂了。
但是我想说,导演,急功近利向来是成功的最大绊脚石。
我始终觉得,一次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就很难了,在技巧不够成熟的时候,想着一锅端各种复杂的哲学命题和悬念设置,会让人觉得抓不住中心,很困惑究竟要传达什么。
究竟要探讨什么。
究竟影片中的现象是一种必然,还是导演自己的意淫。
是一种社会问题,还是编剧的异想天开。
如果都是后者,我感觉我被导演和编剧玩了。
至于这部电影和“十二宫”的对比。
好吧,都有杰克•吉伦希尔的参演,都让人有看不下去的感觉,看着看着都会有想把鼠标放到进度条下面看看究竟还剩多长时间,暗暗期待,该结束了吧;结尾都没有留下绝对的答案等等这些共同点。
但是“十二宫”还是要比这部电影更成熟,虽然十二宫叙事更庞杂,线索更凌乱,时间更长一点点,但是大卫芬奇营造悬疑的能力还是更胜一筹,至少不会让我抱怨太多调查者的智商。
他在冷静客观的叙述,虽然没有答案,但是让人觉得可以理解,可以感受到它的真实,一个漫画家的执迷。
但是囚徒,实在实在实在节奏太慢了,这种慢表现的毫无逻辑毫无意义,只是单纯的拖延。
我还是想说,悬念不是这么玩的。
最后,这部电影还是有闪光点的。
比如休杰克曼的给力表演。
我看,好像有很多杰克•吉伦希尔的影迷,觉得他表演的如何如何给力。
但是抱歉,这部电影里我实在在他单一的表情里看不到任何让人感动的演出。
相反,杰克曼对于失去女儿的挣扎的内心,为了寻找女儿、遵循自己认为对的道路不得不对Alex施加虐待的挣扎的内心、看到照片里女儿沾满血迹的袜子表现出来的痛苦和绝望,都让我感受到一个父亲在面对女儿失踪之后的焦虑,痛苦,挣扎,责任感,无奈感,迷失感。
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的父亲,一个冲动却让人动容的父亲形象。
尽管后面他见老太婆表现的克制与前面的冲动的对比,让我非常困惑,或许出于剧情需要。
但是这一系列对父亲形象的刻画,很饱满,很鲜活。
比较他之前的金刚狼2,我觉得这次出色的表演赢回了我对他的关注。
总之,编剧和导演的野心勃勃和雄心壮志,带给了我这次极其不愉快的观影。
看到很多很多人,都对这部电影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我希望这评价来自于内心真实的感受,而非豆瓣、Mtime和IMDb的综合评价,而非人云亦云。
这样,对待演员,对待作品,对待其他作品,甚至对于导演、编剧,才更加负责。
破绽一:在弱智男因被怀疑拐幼女被拘留了两天,这期间警方居然没有搜查弱智男和他婶婶的房子,而且弱智警察上司还以节约经费为由放弃了对嫌犯的监视,到最后警方根本未怀疑过弱智男婶婶,一大群人被个变态老女人给耍了。
破绽二:在一个小女孩被救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杰克曼应该立即跟警方分享此信息,但是导演故意将怀疑对象引致杰克曼,杰克曼也根本未考虑需要警方的帮助,跟逃跑似的去找女儿,警察追时也未与杰克曼打个电话问情况,非要等已经到了变态老女人家才打……一切都是导演在故弄玄虚。
--杰克曼肯定被救了,但是等待他的是什么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至始至终,弱智男都没有开口说两小女孩的事,如果他能开车,能熟悉交通规则,那应该有基本的思考能力和理性,是什么使他嘴这么硬?
只有一个理由:导演想表达——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杰克曼坚信自己的判断,一直没有放弃,但他用了最笨的方法,相信以暴制暴可以解决问题,导致自己和女儿差点丧命!
作为犯罪悬疑片,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着悬念,让观众一刻都不敢走神。
Hugh Jackman和Jake Gyllenhaal在本片里的表演可以用杰出来形容,非常有看头。
Paul Dano的出场,熟悉他戏路的观众会脱口而出:“oh my god this guy again”,他好像就是为了演这类角色而生的。
本片美中不足的是,片长有些过长,虽然悬念始终在那,剧情的节奏也很consistent,但是适当的editing应该还是可以剪掉至少20分钟的时间,同样的题材,David Fincher的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就做的更好。
不管怎样,好久没有这么好的犯罪片了,真的很对我的胃口。。
原以为是单纯悬疑片,和凶手较劲。
可是导演好像意图并不在此。
从焦土之城的1+1=1呢?
到囚徒的困境中的哨子再到降临中明知也不会放弃的清晨曙光,维伦纽瓦的重点好像和别的导演都不一样。
他是我见过最会讲故事的导演。
隐而不透,半诉半包,前情铺垫到稍稍冗长了,一个收笔,万种情绪就碰得涌上来。
连配乐都是一样,沉默,恨不得诉说千万山水。
听说摄影很棒,于是很注重摄影。
真美,真美。
没看过金刚狼,对休杰克曼的演技没成见,终是觉得他太棒了。
导演是一个把大家的情绪逼出来,隐而不发含在眼睛里的奇才。
吉伦哈尔的眨巴眨巴大眼睛蓝眼睛,一有事情就眨得更厉害,太可爱了。
被惊艳到了。
想到老年和幼年演员,可以轻易地演出一种他们年纪的纯真和静默,很容易得奖也几乎总落窠臼,而青年人的演技,需要诉说的事情也太多了。
支撑这个故事,引而不发的融入感情不能剧透,而且演员是美到可以承受特写的。
拍摄时候并不按线性拍摄,要立刻融入剧情,这也太难了。
我不知道啊,我看的时候太崩溃了。
这个几乎是一遍一遍打破人类希望又抢救又一遍打破希望,将恶演绎得已经不再是人的作孽,上天在作孽。
各个都是囚徒,都是困境,有些人有能力捶天问地,有些人只能制造一点裂缝,有些人却无力挣扎。
口哨的象征意义太深了。
还没看影评。
但是,我真的被伤到了T_T
拍得这么拖像话嘛还....90分钟完成能拿4,5好嘛
这故事太神奇了...Jake演技真好!
一部好的作品最关键的是情节够吸引人+节奏合理,可惜这部电影这两点都做得稀烂。电影抛出的线索,警察完全串起来(下方有热门影评分析),破案靠的是随机事件(受害者自己逃出来了),甚至到最后都没有串联上,有的坑也没填,所以观众很不爽直呼看了个寂寞。此外,电影对心理活动、演员演技等投入过多笔墨,导致节奏极其缓慢,尿点不断。就这水平,你还想让大家去解读每个角色都是困在感情、信仰、伤痕里的囚徒balala,看电影还是上课呢,浪费时间!
看到马上就要睡着了.....略长,略乱。
四星半,接近《失踪》(1956)的故事和《公民X》《十二宫》的侦破,情节深刻而又保持观众紧绷的神经,场景设置与悬念技巧相辅相成。“囚徒”的概念不止存在于绑架者与人质之间,父亲和嫌疑人、神父和告诫者都构成了囚的关系。另一方面,它把模糊的道德界限摆在面前—虔诚的宗教徒堕落成无情的罪人。
【A】全片窒息到结尾,然后结局一枪爆头的感觉——戛然而止,扼杀所有希望。片子非常维伦纽瓦:压抑且冷峻,节奏慢、片子长却步步惊心,没有一场废戏。整个电影非常完整,作为悬疑片它推理严密,结尾还不忘来个反转;作为剧情片它人物刻画到位,气氛渲染绝佳,每个人都有宿命般的结局:绝望且无力。
好片子倒是。但是不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真的很容易走神破坏了紧张压抑的气氛……话说真的……略显拖沓……结局还是蛮精彩的……
严肃犯罪文本,罗杰·迪金斯的摄像无疑是影片最厚重沉郁的底色。故事结构本身无甚新意,且视角在休·杰克曼与杰克·吉伦哈尔之间来回转换,两条线重叠冲掉不少期待,稍显拖沓。狼叔的道德困境外化为干涩的咆哮,相比木匠单一的“粗鲁”,Jake拿捏人物更灵活些,有一点冲动的小性格在里头。
设置这么弱智的警察干嘛?
太啰嗦了shi最大的问题。。明明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故事叙述清楚。。
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掌握基本做到悬疑题材类型片的最好水准;镜头调度的运用炉火纯青,雨雪夜光场景尤其出彩;休杰克曼和杰克吉伦哈尔演技十分出色;全片色调阴暗,气氛和感情非常压抑十分憋屈 #以爱之名的罪恶数不胜数#
能把B级片拍高端文艺的导演不多
忠奸善恶,人人皆是囚徒,又是他人的狱卒。人跟人之间所能传达的暖意,抵不过现实困顿带来的酷寒。生活是不能经事的,再小都不行,否则那巨大碎纸机的利齿间,可以叫幸福、安全、信赖在一瞬间碎成齑粉,而你连犹疑,连愤恨,都显得苍白衰朽。其实我们谁不是在那广袤的沼泽上呢?尤其这些日子,看惯人祸越过自然法则蔓延,都不需要有所谓反派去挑衅信仰的终端,你也会知道,真有上帝的话,也拦不住群体的魔怔。四星半。(标记「想看」快九年了,写牛蛙和《沙丘》时就差它跟《焦土之城》未补,片子倔强地躺在电脑始终紧张的空间里,可算是豆瓣日历给了优先权。片中许多配角,后来都有很强的发展态势,小丑的手下在解谜,谜语人形如小丑,而老吉角色姓洛基,未来他将一身绿色加入漫威。)
故事整体不错,探讨法律与人性的冲突。感情调度和场景转换都十分到位,演员也很出彩。但节奏太慢,缺少配乐感染力,
人均囚徒,剧情上很多坑都没有圆,迷宫,房车男单独对男主说的话,蛇,猪血,好像一堆为了悬疑而悬疑却没有收束的散乱碎片拼凑在一起,意义不明
这部电影所欠缺的是一般性的常识和逻辑,不仅仅是一点点。就好比一群神经病在痛苦地纠结,然而观众完全无法理解。想拍得很残酷,但关键是不合常理哈!!!我在电影院听到了笑场。。。。
平庸的主流悬疑惊悚片!剧本着实不错,悬疑气氛异常压抑,表演精彩,叙事主支分明,配乐相得益彰,可惜《血迷宫》式的故事却没有《血迷宫》式的节奏,缺了灵气,拖沓,不是太喜欢!你妹啊,把我们家小可爱保罗•达诺折磨成那奶奶样😡
狼叔的演技真是分分钟出戏,儿子演的不错
一个半小时的片子拍成了两个半小时。。。
真心不知道这种片子拍了有啥意义,又长又没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