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再见

Au revoir là-haut,See You Up There

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阿尔贝·杜邦泰尔,罗兰·拉斐特,尼尔斯·阿贺斯图普,艾米莉·德奎恩,梅兰尼·蒂埃里,埃洛伊兹·巴尔斯特,菲利普·乌禅,安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17

《天上再见》剧照

天上再见 剧照 NO.1天上再见 剧照 NO.2天上再见 剧照 NO.3天上再见 剧照 NO.4天上再见 剧照 NO.5天上再见 剧照 NO.6天上再见 剧照 NO.13天上再见 剧照 NO.14天上再见 剧照 NO.15天上再见 剧照 NO.16天上再见 剧照 NO.17天上再见 剧照 NO.18天上再见 剧照 NO.19天上再见 剧照 NO.20

《天上再见》剧情介绍

天上再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演而优则导的法国演技派男星亚伯杜庞蒂自导自演的《天上再见》,改编自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两名因目睹长官犯罪而惨遭惩处的军人,没想到退役后长官飞黄腾达,自己却一贫如洗,为不让小人得志,他们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影片精采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社会,从血肉横飞的泥泞战场到纸醉金迷的华美派对,但即便面具绚丽华美,也掩盖不住背后的人生伤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希望的另一面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锡矿山租房兵团岁月七日地狱古畑中学生闹鬼领域谎言屋第四季非天非地今生只为遇见你潜伏恶魔岛之王奇诺之旅巨兽岛七娃捉妖记绣村刀之厨神因为我们忘记一切威廉·退尔冰血暴第一季兄友在人间我们好好在一起最后的日出孤岛惊魂5:伊甸园之门情怨3素食主义者正义守望者误入危机第一季猪猪侠之英雄猪少年

《天上再见》长篇影评

 1 ) 最天真的孩子永远是最受伤的人

记得黎戈有说过,相信文艺的人骨子里是很天真的,正是这一份天真使他们处事不够圆滑,做人不够圆融。

很多时候,这些人就如同真正的孩子一般。

然而,一个一生都天真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孩子可以被包容,但成人不能不长大。

你可以追求你的艺术梦,可以把爸爸画成asshole,可以为和爸爸赌气跑去战场,但属于现实人生的那些不幸、欺骗与丑恶一定会来要你买单。

一个天真的人不会仅仅因为他的天真而躲过真实的人间。

这是最悲惨的地方。

尽管,他还是会以自己那种天真的方式回击和消解所有那些不幸和痛苦,尽管,他创作那些诡异华丽如嘲似讽的面具,尽管,他搞出那大胆惊人的骗局,来尽情奚落发战争财的权贵们,尽管,他把金钱挥霍一空来一场舞步与吗啡的狂欢……就像他的朋友说的:他分不清楚梦与现实的界限当现实出击时,对天真的人总是过于沉重。

毁坏的半张脸,是余生都无法弥补的悲哀、痛苦与仇恨的征象,对于他来说,炸弹在他耳边爆炸的那一刻,他的人生就结束了。

余生,若不是准备复仇,就是欣快地为死亡做不那么悲伤的准备。

直到那一刻他爸说:“他有权利选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他才跳下,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不是为父子的和解,而是为,终于有人理解他所追求的那一个梦,它实际上无关艺术,无关他悲惨的故事,仅仅因为天真的人与天真的梦所共同具有的那种纯粹的质地,那里有他的快乐和抗争,而他想为一切画上完美的句号。

渴求完美,也是天真的人的一个特质。

有时艺术的完美与人生的完美,是难以彼此分别的。

对把人生过成一个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可这种完美很悲剧啊,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它的美,惊心动魄,绝不是形式上的美,而是源于它心灵底层那丰美灵动的本质——纯之又纯的天真。

倔强调皮又机智狡黠,才华横溢又不拘世俗,这不是人间俯拾皆是的廉价表演、一个受人喜爱的完美人格符号,当他纯然是一种心灵状态、一种生活方式时,这是艺术的人生、天真的人生,也或许不能免于成为完美的悲剧人生。

你所带的面具即体现了你生存状态的本质。

这是另一种真实。

 2 ) 带刺的幽默,无泪的悲剧|以间离手法浅析《天上再见》

“写东西的时候,开头最难”,便以此开头吧。

偶然得知《天上再见》在国内院线上映了。

它在法国凯撒电影奖中12提5中,烂番茄指数高达93%。

可以说,《天上再见》是4月最后一部佳片,也是5月第一部杰作。

电影以一战为题,却重点着墨于战后;明明是悲剧,但让人时时捧腹。

不过笑中带血镜头追随送信的警犬,回到1918年的113高地。

德法士兵都无心恋战,但中尉普拉代勒在暗地引发双方交火。

在这场师出无名的战役中,艾伯特险些身亡,爱德华失去了下巴。

战后,为了维持生计,艾伯特在巴黎做最下等的工作,他的未婚妻却另抱琵琶;

爱德华虽出生于显赫世家,但由于家庭矛盾,他不愿面对父亲,在军事档案中偷换身份,戴上面具、与艾伯特一同生活。

他俩穷困潦倒,普拉代勒却靠死人发了财。

似乎,永远是普通人背负战争的代价。

爱德华想报复社会的不公,“复仇”的欲望被被满足后,他又全然陷入空虚。

最后,他被父亲找到,陈年积怨在自白中消散。

爱德华,被莫大的虚无推向死亡;艾伯特,选择了另一条路。

这部电影很反常,以创伤为题,却充满戏谑,但那幽默,又带刺。

爱德华对社会不满,为何普通人只能是战场的炮灰,借战争“牟利”的人却生活惬意?

于是他心血来潮,谋划了一起犯罪,虚构了公司和人名,仅凭纪念碑的图纸,竟然还真的骗来各地预订的款项,日进斗金。

但对爱德华来说,这是恶作剧,钱不重要。

他又让人戴上法国将军和英王的面具,宣布将他们处决——刑具是香槟和馅饼。

角色性格中的对立和喜剧化的表达,中和了爱德华的悲剧色彩。

他并非抱有人性永恒的悲哀;他的痛苦,是特定社会矛盾与战争的产物。

电影采用这种间离手段,不过分渲染爱德华的情绪,让人更冷静地直视悲剧的成因。

影片中极富象征性的面具,是另一种间离手法。

由于面具的限制,爱德华的更依赖肢体语言,这种戏剧化的表演,强化了他的“被观看感”。

拉开观众和角色心理上的距离。

这些面具,也构成爱德华命运的成分。

受到战争和家庭的双重伤害的他,无法面对残缺的自己。

与路易斯嬉闹时,他是风花雪月;报复普拉代勒时,他是心机深沉的女子;大梦将醒时,他是活在幻想中的孔雀。

面具赋予爱德华一种陌生感,让他与自我产生了距离。

戴上面具,他可以是任何人,唯独不是他自己。

除了面具,电影中的间离也在于爱德华与艾伯特之间。

电影的主人公是爱德华,组织故事的视角,却是艾伯特。

艾伯特切身经历了这一切,作为情节的推动力,他的旁白平行于事件的进展:但他也是旁观者,与被注视者。

这种叙事方式,以一种微妙的疏离感,让人清醒意识到,这只是个故事。

讲述这一切时,艾伯特所处的情景——被宪兵队审问——对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进行再度确认。

“你们,不过是观众罢了”。

即使对爱德华的自杀,电影也不作煽情,而是快速转场。

因为这部电影期待的,是反思,为了感动而挤出的眼泪,毫无意义。

就像布莱希特在《街景》中借助路人描述一起车祸。

为的是引起围观者的关注、做出有关改善交通的判断。

而非让观众移情于司机与受伤者。

而这部电影的“缺点”,大概在于内涵太过广泛。

战争、家庭、法律、制度等都被提及;艾伯特作为电影的一个能动元素,也叙说了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种种情节,比如他与玻琳娜的相爱。

所以,刚看完电影时,可能会有“我到底看了什么”的茫然感。

但是,电影不必就一个主题展开,而是基于某种原因、为了产生某种意义而对该主题的特定诠释,经由这个过程,新的意义也诞生了。

借用《时时刻刻》中的一段对白结尾:“为什么有人必须死呢?

”“必须有人死了,其他人才能意识到生命可贵,这是对比。

”“谁会死呢?

”“诗人会死,那个先知。

”还有心怀梦想的人。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如是三七在公众号回复“再见”,即可获得影片资源

 3 ) 《天上再见》

【“如果我们无法对抗世界的邪恶,那就各自死去,天上再见。

”】与电影产生共鸣感,是我极少会出现的状态,时至今日,在我两年观看的四百多部电影里面,只有十几部能让我感受纯粹的喜爱与共鸣。

它们或是像《酒精计划》一样对于存在主义以及精神理念上的重合、或是像《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一样对于成长的无法追溯的回顾,亦或是《等待达利》一样狂乱的来绽放不可知的惊异美学与人文关怀。

而《天上再见》带给我的共鸣感是浪漫,是想要舞蹈的浪漫,爱德华的每一张面具极具抽象主义的美学,荆棘、钱狮、风车、雨滴、月亮、亲吻的人与最后的鸟面具,每一种都独具特色,那美感是惊异也无可替代的。

这部《天上再见》从名字就能看出整个故事的调性,既一场浪漫的悲剧。

电影整体基调非常的法式浪漫,搅拌着法国人自古以来的柔情浪漫,有一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伤感。

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感,尤其是搭配着电影的配乐,那忍不住让身体舞动的魅力在画面上铺陈开来,肆意的久违的快乐把忧愁焚烧得无比旺盛。

极强的戏剧冲突,极其反差的人物形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命运结局,构成了这部电影的血肉。

残酷与浪漫、现实与荒诞、沉重与诙谐、龌龊与纯净相互碰撞,在极致中撕开人性丑陋的面具。

爱德华为何纵身一跃?爱德华的一生其实便是对法国三色旗之中的“自由”最好的诠释,他的一生都在反抗和追寻自由,反抗战争、反抗人性、反抗自己。

他以亲身投入战争来反对发战争财的父亲,以非凡的创作抵抗比枪炮更叵测的人心,以不存在的英雄纪念碑嘲讽沽名钓誉者发起的无谓战争。

「反抗」才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意义。

其实早在半张脸粉碎为猩红的肉洞的时候,他就已经绝望,他无法审视过去,始终在战争的阴影和虚无的华丽中彷徨无措,内心的巨大煎熬像一锅煮沸的水,不停地洒出来。

为了遮掩被炸毁的半张脸,他为自己打造了38张华美的面具,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质,让我们无法不惊叹于爱德华的精湛技艺。

然而,再绚烂的面具,似乎也终究弥合不了他内心的创伤与痛楚。

最开始,他活下去的欲望是为了回报阿尔伯特的照顾,后来,他是为了反抗法国和向普拉代勒复仇。

当一切结束后,时至今日他只剩一个东西没有得到,那就是父亲的认可,爱德华虽然表面上怨恨父亲,内心里面一直想要得到父亲的承认,去参军也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父亲对于爱德华的爱,可能东方的父母亲更能体会,是一种害怕孩子的未来而变得偏激的行为。

他把爱德华一直放在心里,不过因为担心爱德华未来不为上流社会所接纳,想强迫爱德华改变。

两人没有沟通,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而最终,爱德华的父亲发自内心的认可儿子的一切时,爱德华的愿望被满足,他不再对世间抱有留念,于是他挥动由奢华衣袍做成的翅膀,高傲的扬起头颅,在天空中翱翔。

阿尔伯特相比起疯狂讴歌反抗史诗的爱德华,阿尔伯特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原本拥有和睦的家庭,体面的工作,美丽的未婚妻。

战争上受的伤把一切都毁了。

平凡、胆小、软弱,但他身上散发着善良的人性之光。

为了报答他的救命恩人爱德华,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简陋的二人之家,包容受了重伤的爱德华的种种乖戾脾气,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鼓起勇气铤而走险。

他是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他甚至没有去找普拉代勒报仇的勇气,但这个人物的形象却非常真实和亲切。

生活捶打了他,改变了他,他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像海草一样去适应生活。

但最后,他也能够坚守在爱德华身边,选择了充当他与现实的连接,维护他的秘密,为他的梦想付账,忍受道德的煎熬和内心的恐慌,守护朋友孩童般美丽却易碎的玻璃世界。

所以爱德华才能够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跃,因为他相信,即使没有那笔钱,阿尔伯特依旧会照顾好露西亚,因为这种人是不会被生活的苦所打败的。

而最后他带着露西亚和宝琳,带着大笔钱财远走海外,也是爱德华想要送给他的谢礼。

“如果我们无法对抗世界的邪恶,那就各自死去,天上再见。

 4 ) 值得一看

影片讲述一战从停战前几天到战后2年的时间,两位从战场上捡回生命的法国军人如何带着伤痛和阴影,重启生活的故事。

近几年已经很少看到关于一战题材的影片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值得出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感受下。

如今再平常不过的健康和安逸,对于那个年代的很多人来说,都是奢望。

看到拖着残躯的军人靠吗啡延缓度日的场景,内心深深地被震慑到!

影片拍得很极致,无论是战争残酷的场景,战后衰败的街景,人们遭受精神和的肉体摧残的样子,投机分子贪婪发国难财的嘴脸,以及贵族狂欢时奢华的场面,每个点都拍得淋漓尽致、触动心底而肉体和精神上的磨难,无法抑制热爱生活的人们血液中迸发出的浪漫,幽默和对艺术的追求,是这部影片最感人的地方!

 5 ) 鸟

我真的好想同别人讲一个人。

他很善良,在人间炼狱中救下朋友。

他很聪明,战后的哀鸿中还能瞧见商机。

他是上帝的宠儿,一双能绘尽浮华苍凉的手,一双闪烁智慧天真的眼,他都有了。

他很脆弱,他画了戴不完的各式各样的面具。

他很勇敢,在无尽的虚妄和黑暗中,他还能拉起同伴的手摇曳。

有时他在舞蹈,有时他伏在孩童肩上哭泣,有时他明晃晃地摇曳身姿,面具下的牙齿也许早已紧紧咬住,也许牙齿也不咬了,去疯吧。

有时他笑的很开心,纯真的像个孩子,突然撕下面具,害怕的像个孩子。

最后他拥抱了父亲,冰释了曾今的伤痛,却纵然飞走了。

对,他好像一只鸟,那只曾经很多人都听过的鸟,他此生不能再落地了。

 6 ) 战争中最后一个死跟第一个死又有什么区别

劈柴喂马说电影2018年度法国最佳反战题材电影《天上再见》,小说原版曾经获得法语文学至高荣誉——2013龚古尔奖。

电影讲述了一战中,法国一对士兵从最惨烈的战场中死里逃生,却意外目睹长官犯罪,在战后只能隐姓埋名,过着贫穷的生活。

没想到退役后的长官飞黄腾达,自己却一贫如洗。

他们决定对这个金钱至上的物欲世界,展开一场惊天的复仇计划。

战后的法国满目疮痍,伤病得不到该有的补助,但是政府官员却在大肆兴建战后阵亡士兵墓地和纪念碑并趁机大肆敛财。

爱德华凭着惊人的艺术天赋,轻松获得了设计纪念碑的订单。

他压根就没有打算把设计草图付诸实际,只是拿了定金就跑路。

影片中,爱德华身受重伤却不愿意回家,因为从小身为银行家的父亲对酷爱艺术的爱德华表现很冰冷。

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却对数字不感兴趣,这或许是父亲不肯接纳儿子的原因。

儿子对父亲无限的爱因为父亲的倔强和疏远,变成了憎恨……战争中,身受重伤,半张脸被炸毁的儿子,宁可死也不愿意在战后回到那个金碧辉煌却没有温度的家。

父亲的不认可,或许比死亡更可怕。

爱德华父亲但是父亲在得知儿子“阵亡”(其实没死)的消息后,在夜深人静时独自翻看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垂垂老矣的父亲才真正明白自己对儿子的爱和思念已经无法抑制。

爱德华-蓝色孔雀面具

幼狮看起来和猫一样,但是长大以后猫还是猫,狮子却注定是森林的王者。

爱德华有着和父亲一样的王者风范,小狮子长大了,成为了狮子王。

他认真起来,论才智和谋略,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电影的最后,大仇得报的爱德华终于和父子相见,虽然看不到脸,但是单凭那双会说话的蓝眼睛,父亲已经认出了儿子,他没有死。

他对爱德华说:“他有权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我想告诉他我为他感到骄傲!

”儿子终于等来了父亲的谅解,却最终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因为他终于可以好好的说再见,离开这个他早就厌恶的物欲世界。

男主爱德华的好基友阿尔伯特也是本片的一大泪点。

他对爱德华的救命之恩一直念念不忘,为他制作假死证明,帮爱德华掩藏身份,甚至为了他甘愿从银行会计变成最底层的电梯操作员。

他俩在一幢破旧的阁楼上蜗居。

战争让阿尔伯特丢掉了会计的工作,为了照顾爱德华,他不惜放下尊严从事卑微的工作。

除了电影开头爱德华有几个正面镜头外,其余都是受伤后带面具的形象,全片公呈现了38个精美绝伦的面具,观众只能从爱德华的眼睛和肢体读懂他的内心。

他时而乖戾张狂,时而自暴自弃,时而才华横溢。

观众会惊叹于他绘画水平的飞跃,因为前半段他的绘画风格偏怪诞滑稽,受伤后的他风格变得华丽而惊艳。

似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

更加写实,更加热烈。

爱德华受伤前的画作他悲惨经历足以塑造他,一个下半张脸只剩一个洞,只能用针管从喉咙往食管注射流食的废人,一个就近在咫尺却不能和亲人相见的隐形人,一个不想活却有不得不活的年轻人。

那种日日夜夜的煎熬成就了他。

普拉戴乐中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爱德华的复仇大计堪称酣畅淋漓!

让人不禁拍手称快!

他深知伪善的普拉戴乐中尉惯用的伎俩,爱德华找了一位比驴还倔的政府官员,告发普拉戴乐中尉假借修筑战争纪念碑大发横财的丑恶行径……一个寂静的夜晚,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了熟睡的军官,仆人告诉他,那头倔驴不但没有接受贿赂,要把那笔巨款上交了委员会。

晴天霹雳!

极致的法式幽默。

军官不但身败名裂,最后还被埋在了自己用来埋葬阵亡士兵的墓穴里。

《天上再见》这部电影是对一战中经历这场浩劫的法国普通士兵最好的纪念。

他们伤痕累累的从战场归来,却被国家和人民遗忘。

他们的苦楚无处宣泄和倾诉。

唯有电影的一句台词最解忧:爱德华:我的战友,亲人,伙伴和同盟如果我们无法对抗世界的邪恶,那就各自死去,天上再见。

END

您还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她就是那个女人,从不刻意,不用力过猛,但却总是和最美的爱情不期而遇田小娥死后,白嘉轩为什么要修镇妖塔?

她说前半生就这样吧,还有明天我见过的最成功的的逆袭

 7 ) 捕风说影83|《天上再见》:面具下的残酷真相与迟到的正义

2017年的法国影坛,阿尔贝·杜邦泰尔执导的《天上再见》以冷峻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主题探讨和精湛的视听语言,成为了一部不可忽视的佳作。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创伤与个人复仇的故事,更是一次对人性复杂面、社会不公以及艺术救赎力量的深刻剖析。

一、面具背后的真实自我《天上再见》最引人注目的元素之一,便是主角爱德华所佩戴的各式华丽面具。

这些面具不仅是他隐藏战争伤痕、融入社会的工具,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爱德华,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画家,因战争失去了半张脸,被迫戴上面具生活。

这一设定,巧妙地隐喻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需要隐藏真实自我、戴上面具以应对社会期望的无奈。

电影通过爱德华不断变换面具的过程,展现了他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让观众得以窥见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灵魂。

然而,面具之下,爱德华并未完全失去自我。

相反,他利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将内心的愤怒与不满转化为对社会的控诉与复仇。

他制作虚假纪念碑,用恶搞的面具讽刺权贵,这些行为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抗,更是对整个社会病态现象的批判。

电影通过爱德华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即便在重重压力之下,人们也不应放弃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

二、战争创伤与复仇的循环《天上再见》的另一大主题,是战争创伤与复仇的循环。

电影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爱德华和阿尔伯特两位士兵在战后如何面对战争带来的创伤和不公。

他们目睹了长官的罪行,却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隐姓埋名、过着贫穷的生活。

而那个无耻的长官却大发战争财,在上流社会中飞黄腾达。

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凸显了社会的不公与正义的缺失。

为了反击这个病态社会,爱德华和阿尔伯特决定设下惊天计划,用艺术来报复那些曾经迫害他们的人。

然而,复仇真的能带来内心的平静吗?

电影通过爱德华最终的纵身一跃,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复仇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痛苦与挣扎之中,无法真正摆脱战争的阴影。

真正的解脱,或许在于放下仇恨、拥抱生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解。

三、社会批判与现实的无奈《天上再见》在展现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种种弊端。

权贵们对战争责任的推诿、对受害者的漠视、对真相的掩盖……这些现象构成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强烈批判。

电影通过一系列对比鲜明的场景和情节设置,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社会的不公与正义的缺失。

然而,电影并未止步于批判。

它更深刻地探讨了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普通人如何生存、如何寻找出路的问题。

爱德华和阿尔伯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在黑暗之中,也总有人愿意站出来为正义发声、为受害者争取应有的尊严。

他们的行动虽然微小,但却充满了力量与勇气。

这种力量与勇气,正是我们面对现实困境时所需要的。

不足之处:电影在展现社会批判时,有时过于直接而缺乏层次感,使得某些情节显得略显生硬。

综上,《天上再见》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与复仇的电影,更是一次对人性、社会与艺术的深刻探讨。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面对现实困境时,我们应勇于追求真实自我、坚守正义与公平、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阴影,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8 ) 天上再见38个面具合集

这不是一个关于战争伤痛、父子亲情撕扯,和战后社会以及人心缝补的影评,它只是一些超现实的印象派只字片语。

这是38个甲乙丙丁,这是38个面具合集截图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1、00:16:58 孤儿院的尤金

孤儿院的尤金2、00:21:25 625支吗啡

625支吗啡3-5、00:21:25 滚出去

滚出去

滚出去

滚出去6、00:32:47 大胡子蜀黍

大胡子蜀黍7、00:37:00 海仙女

海仙女

海仙女8、00:45:02 上下

上下

上下9-14、00:49:09

月亮

亲吻的两人

落下的水滴

风车

马桶君15-16、01:02:21 无名氏

17、01:02:48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18、01:05:38 佐罗

佐罗19、01:12:04 跳爵士的钱狮子

跳爵士的钱狮子

跳爵士的钱狮子20、01:13:43 无名氏

21、01:15:10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22、01:20:35 画家

画家23、01:27:40 审判

审判

审判24-31、01:27:45

32、01:29:50 早上好

早上好33-36、01:39:00 残破

37、01:07:00 死马

死马

死马38、01:43:50 鸟人

鸟人

鸟人

鸟人

鸟人截图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9 ) 求而不得,只好《天上再见》

以参军作为任性的借口,爱德华逃离了父亲对自己的约束,也逃离了父亲对绘画的鄙夷。

爱德华终于解开了束缚,拿起武器。

战争的硝烟让他暂时忘却父亲的压力。

爱德华开始了真正的反叛。

拿起画笔,笔墨横姿的他以为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但谁曾想,远走是为了追求自由,战争却带走了他引以为傲的容貌。

毁容的爱德华依靠吗啡混天度日,放下了绘画也失去了自由。

艺术自由和人生自由,爱德华终身追逐却始终求而不得。

加持着优越头衔的爱德华已经葬身在了最后的战役。

而活着的,只有那个残缺的瘾君子。

死去的英雄受尽侮辱,活着的老兵无人问津。

长官亨利为谋私利发动了最后的战役,无辜的士兵献出了生命,而贪婪的军官却因此鲜衣怒马。

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没有规则,以暴制暴是唯一奏效的手段。

“恶有善报”的亨利,逼迫爱德华不择手段。

匿名举报,诈骗亨利,是爱德华策划的复仇狂欢:即使同归于尽,也要捍卫公义。

这一场疯狂的正义之战,战火从战场上熄灭,又重新燃烧起来。

爱德华背上了邪恶的罪名,受到全国通缉。

但亨利意外而死,让复仇戛然而止。

为了守卫正义,爱德华最终却也失去了正义。

童真的象牙塔一旦坍塌,回归之路将永无尽头。

艺术家的灵魂让爱德华敏感又童真,他的一生都在向往美好。

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知道:成年人的童真是伪命题。

童真的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没有一丝生存的空间,死去了一个亨利,还有千千万万个无耻的亨利会绞杀童真。

爱德华的肉身也早已配不上童真的灵魂了。

这一副的肉身是残缺的、罪恶的、被吗啡掌控的复仇工具。

爱德华的灵魂早已以身报国,死在了战场上。

既然童真难以实现,肉身也无法复原,那就选择自我毁灭。

爱德华一生都挣扎于求而不得。

直到最后选择自杀,才真正了结了一切。

死亡,是他唯一的求仁得仁。

天堂没有束缚,天堂没有战争,天堂没有伤害。

天堂里,有最真诚的自由和最纯粹的童真。

所以,我们天上再见。

-END-原创:艺小萌首发于公众号:会点儿电影

 10 ) 有一种艺术性贯穿始终

有一种艺术性贯穿始终。

1.脸谱化,如中尉出场就是黑暗中的一张脸谱。

用的烂的看不下去,用的好的出神入化。

2.镜头美,从一只狗的长镜头开始,镜头语言就很美。

3.戏剧化,把巧合上升到让观众愿意相信的程度,确实是一门学问。

4.与人生和解,爱德华接受自己的面容,哪怕是开始犯罪也是接受;他爹开始接受他追求艺术;艾伯特开始参与犯罪,而不是怨天尤人,哈哈哈。

5.最关键的来了,就是艺术化,全片深深带着一股艺术的气息,是爱德华的作品赋予的,是布景赋予的,是导演安排的镜头语言赋予的。

《天上再见》短评

一出荒诞剧,却没足够的内核,一切形式便是在愚弄观众。

9分钟前
  • 食色行野丶
  • 较差

如果我们无法对抗世界的邪恶,那就各自死去,天上再见。

14分钟前
  • 吹热风的野草
  • 力荐

故事情节温吞如水,人物塑造流于表面,主题表达毫无深度,一次非常平庸的小说改编,看这部电影能看到泣不成声的真心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17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较差

这就是那种乍一看很精美,仔细想想什么都没讲的电影

21分钟前
  • metaphor17
  • 还行

我最好的朋友走之前,也是每天肿瘤痛到只能靠吗啡维持。她一直撑着一口气,有一次重度昏迷呼吸停了三次都还是回来了。直到那次,她和父亲和解了。之后的昏迷,她没再回来。

23分钟前
  • L.C.
  • 力荐

精致却不好看,荒诞却不有趣,煽情却不动人。法兰西的幽默和浪漫都已经被愤青们的政治正确搞得,只剩下矫情和尴尬了。

26分钟前
  • 高玉宝
  • 很差

悲,美。

28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战争的残酷,还要加上一道好战者唯恐天下不乱的阴损。像是《歌剧魅影》或《大西洋帝国》,遗留下一个战后的破相,而每一张面具都是艺术的新生,华丽得如同轰鸣的炮火。有些暖热的梦不敢多做,等到现实的枷锁落了,人如鸟般飞去。其实剧情远逊于预期,但纳威尔湛蓝色的脆弱太摄人心魂,从《每分钟120击》至此,衬得斑斓人间都是凄迷的。三星半。

3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色调也很美,一度感动,结果结局杰克苏,看的牙都倒了,什么年代了还叛逆贵族少年离家出走,为了追求人生以死抗争,内核太老套了,一点儿都不行。

34分钟前
  • nsaus
  • 较差

说实话欣赏不来这法国片,大概就如欣赏不来毕加索的名作那样吧。故事大概看懂,背后的寓意要观后看别人的影评才理解,但并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靠解说来证明的内涵,就如小学语文课要总结中心思想,至今我不认为那是好文章。5/10分

39分钟前
  • 映像人生
  • 较差

其实也不知道表达了个什么 但是这节奏 这表现手法 这脑洞 这该死的浪漫 就是好看 这就是老审美强国吧

44分钟前
  • T.S.W
  • 推荐

典型的法国式浪漫和戏谑

45分钟前
  • Frances
  • 还行

30分钟后剧情失焦,基本上一塌糊涂,能看的就碎片化的几场戏

49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较差

3.5;色调复古优雅,面具制作美轮美奂,脆弱受伤的心灵如何从黑暗中走向光明,艺术拯救的人生,在光影和线条里达成的圆满与宽恕,纵身飞往天国,天上再见;老实人的苦恼在于还不够真诚,奸坏者的烦恼在于还不够恶毒。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看评论说这是反战电影,我满脑门冒号,以为这电影主题是“原来大家都认识之转圈认亲”~~~~~凯撒奖12个提名的水平真的要扶额啊~~~~~

53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

狗走战壕,1977。受伤士兵。同样奔赴战场,似乎生死枰秤上无论长官还是士兵都差不多,回归生活,阶级差距不只一点半点,不是谁冲在前面谁就得到的最多。通过电话盒反光doi到起身接电话,zoom out ➕拉。孔雀西装人(锈湖

58分钟前
  • 吃点好的
  • 还行

看睡着了

1小时前
  • 较差

就这样?失望。画面精致,基调哀伤,可这剧情是个啥,片段还行,连起来太平庸了。军犬的一镜到底很惊艳,反派出场吐烟圈镜头很神,开场半小时过后,已经丧失对主角命运和情感的关心和兴趣了。PS海报真的很美。

1小时前
  • Lily
  • 较差

残酷而浪漫,像夜晚的风,轻柔地托起蓝色羽毛的鸟人、却又转头重重把他摔下。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看睡着诶。法国人自己拍电影好好的干嘛要学好莱坞。

1小时前
  • Florrie_likkk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