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找到这样的文字来记录看完以后的感受:记得上次哭还是在看一部98抗洪的纪录片。
我哭是因为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看到了四川人民的坚强,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坚毅,看到了全国人民的牵挂。
脑中至今还回荡着各种声音“相信党,相信政府”,“兄弟们,乡亲们在等着我们”,“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我不哭,解放军叔叔”,“姑娘,别管我”,“我们相信你,.........
我单指上面的封面..............完全抄袭:父辈的旗帜嘛,哎自己做也挺好,为么总是要抄袭别人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民了解了西方相比中国的发达,中国也不遗余力的学习西方。
不过和这种学习一起到来的,便是对西方国家片面的理解,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冲击下普通人的迷茫。
久而久之,西方比中国有绝对的优越性渐渐成为了部分中国人头脑中的定式,不过就像《叶问》里说的那样:“有时外国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
” 再来看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和以往中国的宣传一样,中国的影片总是很严肃,或者说,有点“起高调”,感觉解放军以及各行各业都很伟大,但是在我看来,只是强调集体主义的中国和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在电影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回到现实,这次疫情解放军和当年一样,依旧是关键时刻的定心丸。
我在东北,当时听说解放军和东北的医生出动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充满了踏实感的,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伟大。
虽然副作用是,东北医疗体系差点瘫痪了小一阵,起码我住的城市医院在一段时间,非特殊情况是不接收病人的。
沈阳军区出动的视频网上也有。
从那一刻我就知道,中国的疫情早晚会过去的。
集体主义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力量。
这部电影有点半纪实宣传的性质,可是汤姆克鲁斯不也拍过征兵片嘛。
剧情上应该不会有大片的刺激感,不过,它绝对没有那么不堪。
观影前已经浏览的相关的介绍,对于影片有初步的概念。
而在5.12事件后,人们对于同类题材的关注不在少数。
有关感动震撼等概念也自然在心里形成,但到达观影现场真正开始观看影片时,才发觉之前那些在心里浮现的概念显得如此浅薄。
观影的过程已不单单是作为观众来观看,而是完全置身于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感动,落泪,揪心,紧张以至于到达尾声的宽慰。
影片以摩步旅进入映川灾区为主线,通过不同关注角度展示了一场灾难的毁灭性,同时再现了地震那一瞬间地裂山崩的自然界狰狞面目。
而身处震中的人们,也在这一瞬间展示了对于生的期望以及迸发出对生命价值的尊崇。
任何人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而当你在瞬间需要在自身与旁人的生命之间做出取舍时,有太多的人做出了牺牲。
用自己的性命和鲜血浇灌更多生者的希望。
在他们张开臂膀的那一刻,生命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一呼一吸之间的轻薄分量,而是用最后的力量诠释了人性中的良善。
英雄一词是从小被教育体系灌输的关于解放军战士的形容词,楷模同样令人感到高不可攀,玄乎其玄,模糊的称谓在不久前还仅存于概念之中。
而这样的一部影片,却真正的唤起了我对于中国军人真正的敬畏之情,他们是铁军,拥有撑起民族希望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个体,拥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性中最柔弱与善良的情怀。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但当他们集结在一起,就真的用血肉铸就起新的长城,捍卫着国家呵护着其中的每一份子。
整部影片的节奏把握非常到位,而几乎每一场戏都有他触动人心的亮点,整个观影过程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而恐惧,无助,感动,欣慰等各种情愫也不止一次的惹得人泪盈眼眶。
对我而言,这是一部触动心扉的影片,用地动山摇唤醒了人性良善的本源,以惊天动地诠释了生命价值的尊严。
2016年我又在电影频道看到了这部片子,距离汶川地震已经过去8年,此时南方湖北等地又发生洪灾,比1998年更严重,还有福建等地的台风,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依旧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扭曲事实,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以汶川为原型拍的,它的内容是不能诠释当时地震的万分之一,不能以专业的眼光去评判这部电影,有些人说解放军桥段太煽情,对此我只能呵呵,没有经历过你有什么话语权,难道你能否认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地震抗洪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在干嘛?
你有什么立场诋毁和攻击别人,当你遭遇灾难的时候,你们依然能挺着腰和他们一样坚持坚守,我敬你们是条汉子!
我们不一定能像他们一样,永远冲在第一线,但也请一些人不要信口雌黄,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保护的同时又抹黑别人,不要求你们知恩图报,也不要恩将仇报,电影只是电影,不要借着电影对真实历史指手画脚。
2008年5月12日,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4点28分。
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8级地震,根本没有概念。
直到新闻媒体介入之后,看到一幕幕人间惨剧和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才有了直达心灵的震撼。
那几天基本上是在泪水中度过的,感觉人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助,那么渺小。
一瞬间,数十万的生命就被夺去了,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也有兄弟姐妹,我们还能看着电视掉眼泪,他们或许就天人永隔了.........
虽然说电影可能会有些抄袭,但它强烈的反映了2008·5·12的那场大灾难,那些批评讽刺这个电影的人,我不知道你的良心去那里去了,或许你应该去体验一下,到时候,你就不会在这里说风凉话了。
只看了5分钟,地震的镜头,很不舒服。
果然是在用这样的效果来吸引眼球,有点揭心理伤疤的感觉。
至于其他主旋律的部分,就不恶心自己了。
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
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
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
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
2020年4月29日观看了这个在十年前上映的电影,我想说:不好意思 我看晚了。
这部电影我给5星,不是因为拍的有多好,不是因为特效,只是因为电影内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故事,不是虚构的!
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历史,亲身经历的历史,拍出来还要挨自己人的骂?
这不是精神分裂是什么?
在绝望之际见到解放军,当然是欢欣鼓舞开心的笑了?
为什么?
你可以问问那些在国外重灾区生活的中国人,他们被国内包机接回来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以下的话写给十年前留言的你,也写给以后的关注这个电影的小伙伴。
2020年全世界爆发了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各显神通抗击疫情。
中国国内在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觉自愿的隔离,以及戴口罩的行为,疫情已经平息了。
国内没有大规模的疫情了,并且开始援助国外了。
同时大洋彼岸的人类登塔——美国,则陷入了重大危机。
截止到今天美国感染人数超过100万,死亡人数超过8万,比越战死亡人数都多,而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个人猜测,美国至少要死50万。
说回电影,这部电影,十年前的评价非常低,因为他是主旋律电影,那时候人们就不认为我们中国人能站起来,不认为我们应该站起来,遇到任何困难就应该直接躺下任锤。
同样的主旋律电影,美国人的就好看,美国人说的话就正确,我们说的话就是假大空?
这是明显的不自信的行为。
中国人,要自信,因为你们、我们、咱们值得自信。
不只是因为我们在古代有辉煌的农业文明,还因为我们在未来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照样可以有辉煌的文明!
在映秀参观了地震遗址很受震撼,找了电影来看,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力太可怕了!生命宝贵,珍惜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什么年代,还玩这一套。老老实实拍个灾难片不好吗,再烂也可能有市场,偏偏又要不顾别人承受力的去塑造一群“上帝”。假一点,可以说是艺术化手法,但硬要把观众当白痴,只会换来更多骂声。
有的部分有点夸张了,宋春丽饰演的角色的死毫无必要,唱生日歌的部分简直让人无语,田野执意钻洞显得非常刻意,最后的化工厂爆破完全就是为了视觉效果强加的内容。不过除此以外的部分还行,房屋倒塌的部分还挺震撼的,而且也有在北川老县城取景的内容,非常写实。
你娘的地震被你拍成了床震!
1很感人,回想起了去年的那个时候。2里面有些为了效果耽误救人的镜头看着让人着急3非得说“取得抗震救灾胜利”吗?和灾害的斗争,人永远都不能胜利。
就像纪录片一样,几个反派太会演了。
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电影首映十多年后再看,对这句话的理解又深刻了许多。
《惊天动地》在这个满城大业的时候上映就是找死。但是我还是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完并流泪了。对白政治性太浓。但是这样才是令人热爱的主旋律。
能说拍得跟典型大陆剧一样粗制滥造且做作到不行吗?那样感人的主题被拍成这样真是够了,看不下去。
果真挺主旋律的~
有一些情节还是挺感人的
烂片 简直侮辱中国人民
做按摩的时候看的,O(∩_∩)O哈哈~
这海报太山寨了
我只给1分,因为太多情节都显得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大概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在哭,因为那些真实情节的感动。云南地震了,日本地震了,有的人高尚了,有的人低劣了,有的人虚伪了,有的人真实了。那么多口水,不如去做一次志愿者,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乱喷口水,正如此剧中的梁喆
一大堆明星的主旋律影片
之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上放的,花了两节自习
被逼的,我要洗眼睛……
对于这种电影 从艺术的角度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三颗星分别给逝者、军人、志愿者
歌功颂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