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米莉斯女王

Tomyris,托米利斯女王,托米丽斯女王,Томирис,The Legend of Tomiris

主演:加桑·马苏德,Eduardo Minett,扎里娜·叶娃,Aizhan Lighg,阿尔米拉·图森,叶尔登·塔利米索夫,Darío Ripoll,Saltanat Serkebava,Ondassyn Bessikbassov,阿斯伊尔汗·托利波夫,Lia

类型:电影地区:哈萨克斯坦语言:哈萨克语,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年份:2019

《托米莉斯女王》剧照

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2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3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4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5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6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3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4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5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6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7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8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19托米莉斯女王 剧照 NO.20

《托米莉斯女王》长篇影评

 1 ) 游牧民族的英雄史诗片,感受下贫乏自由的游牧生活

游牧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拍的自家英雄史诗片,他们的骄傲,因为杀死如日中天的波斯居鲁士二世闻名的马萨格泰人女王托米丽司,从随着母亲难产而死的出生、到父亲死于叛变、到艰难长大后得以报仇归乡、到丈夫被波斯国王卑鄙地杀害、到团结草原战士和居鲁士决一死战。

用现代中国人的眼光看,这种政治斗争实在小儿科,就像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战斗一样简单,直接,但有效。

至于历史的真假只能说是他们的立场。

不过布景、服道化和宏大的战斗场面是下了本钱的,感觉是真实还原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物质贫乏但自由自在,好勇斗狠但也有自己的道德,中亚的衣食住行、婚葬仪式也让人一开眼界。

 2 ) 挺惊喜的

小成本电影能拍出这个效果挺让人惊喜了!

让人有更多的去了解哈沙克斯坦的欲望,这大概就是文化传播的力量吧,挺佩服的!

给4星吧!

主演都还不错,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影片还特地去查了一下托米莉斯女王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情况,嗯,怎么说呢,挺感慨的!

希望我们也能多拍出这样的片子,有利于文化传播🧐🧐🧐

 3 ) 希罗多德-法拉比-萨塔耶夫导演三次转手创作的流水帐 服化道好评 细节很靓

用法拉比大师的笔讲述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下的传说:托米莉丝女王从出生,复仇,婚育,再复仇。

流水账一般用两个半小时讲完了。

波斯语对白很国际化,惊现法语merçi,有闪米特口音,不愧是世界之都巴比伦。

古突厥语对白有点慢,建议调节至1.5倍速观看,塞种人的葬仪黄金人很独特,萨满引火自焚温暖了马萨革泰人民的内心,也符合腾格里的要求。

喜欢草原和马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游牧-定居文明的冲突,可怜我花剌子模的人民,夹在中间被两边殴打。

长生天啊,保佑草原的人民吧,愿世界和平🙏

 4 ) 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

我最喜欢的是片尾的这段文字~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

居鲁士大帝(前603年~前530年12月4日)即居鲁士二世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故事来源于希罗多德,从历史角度上来讲事迹,亦真亦假,不好判断~一句话总结~不负众望的史诗片~!

 5 ) 唤醒曾经的旅行所见

开篇讲述故事的,片中说是土耳其人,是一种说法吧。

百度百科上民族写的是“波斯/维吾尔”

历史上的法拉比,出生年不详,大约在870年,对应唐朝后期,逝于950年,主要学术成就都在当时伊斯兰哈利发王朝的中心巴格达,被尊为哲学家、医学家、音乐家、文学家……

影片中他书写的文字是阿拉伯语,因为公元651年阿拉伯人灭了波斯帝国,一直到1502年。

影片年代是公元前400~500年,那时人都是直接骑马上的,马镫大约700年后才发明。

剧中有几处精彩的上下马动作:从纵身跃上,到堪比体操或杂技的侧翻加背转式跳下,绝对得给演员点赞。

服装造型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国家象征:黄金武士。

1969年在阿拉木图附近的一座古墓里出土,重现世间的主人裹在4000余独立金片中,其中很多还有精美的动物图案,被推测曾经连缀在一起成为战衣;头戴70厘米高的高盔,上面饰有指向天空的箭头,一对咆哮的雪豹和一个双头带翅膀的神兽

首都努尔斯丹博物馆中展出的复原。

影片中有细节镜头。

阿拉木图市中心中央广场矗立的独立纪念碑顶端,就是黄金武士站在有翅膀的雪豹背上。

影片中,带翅膀的喷火神兽出现在每次女王的人生发生转折之际,造型来源于传说中的带翼雪豹。

女王丈夫和儿子去见居鲁士大帝,城门上镌刻的是阿胡拉-马自达Ahura-Mazda,在古波斯文明中,尊为“包含万物的宇宙”

然后进伊斯塔尔城门,动画制作逼真壮观。

实物城门现珍藏在柏林。

柏林的佩加蒙博物馆。

2014年实拍身高185的先生和175的女士走过,足见当年壮观。

后来再展出,通常不允许穿行了。

现在伊拉克驻中国大使馆的外立面设计也来源于伊斯塔尔门。

波斯大军渡过锡尔河

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坐飞机都能从看到,全长3019公里,是中亚最长的河流。

它冲出的费尔干纳谷地,是中亚最富庶的绿洲。

河谷周边现在发现很多原始岩画,最古老考证距今超过5000年,以塔姆加利Tamgaly岩画世界文化遗产。

影片开头的动画有涉及。

剧中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

直接拷贝百度:居鲁士大帝(前600年~前530年12月4日)经过一系列的征战而胜利,打败了3个帝国,即米底,吕底亚,新巴比伦,统一了古中东部分地区,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国,当代伊朗人将居鲁士尊称为“伊朗国父”。

居鲁士大帝侧面镜头,出自他的安葬地,现伊朗城市设拉子郊外的帕萨尔加德。

而居鲁士大帝墓只是荒野上磊起的巨石,七层是神圣的结构。

巨大的石碑被夕阳的余晖衬出快淡漠的楔形文字:“我是居鲁士,阿契美尼德的君王”

女王砍下居鲁士大帝头的故事不仅在哈萨克斯坦讲述,塔吉克斯坦的博物馆里也展出大型壁画

 6 ) 女主很好看耶

长达2个半小时的电影,因为语言有点不习惯,精彩画面正常速度,叙事画面1.25倍速播放;①剧本条理清晰,但是不复杂,也不拖沓,主要想歌颂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的女英雄;②先不谈历史的还原度能有多少,从电影画面的角度来说,起码视觉冲击力是可以五星的;③影片也让我对中亚历史中的人民生活,有所认知了,算是我看过古代草原系列电影中,首要推荐的一部。

④个人认为,另外本片所表达的草原人的气概,或者说是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取长补短的。

 7 ) 从匈奴,到淘米粒湿。

1最近总把她当成我上课的案例,一个在距今2500年前就已经让世人震撼的司机泰人。

希罗多德历史之父,把它写成斯基泰,还讲到了三组合,就是武器马具和动物纹饰。

还有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马车。

这也是后来在公元前200年让刘邦都为之丧胆的匈奴三组合。

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托米丽斯女王打败了居鲁士大帝。

之后三百年匈奴冒顿单于,打大败刘邦,成为他一辈子的伤。

2是什么导致了匈奴的优势?

首先当然是骑兵。

这是当时的中原队伍,仍然不适应的。

我们想想复活的军团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方阵步兵,用长矛来进行先导。

通过这种压制性的步兵方阵,枭首的原动力,摧毁敌人的信心。

骑兵充其量是打配合的。

秦始皇灭六国时期依然如此,蒙恬在北上30万人打匈奴的时候,依然如此。

但奇怪的是当时他们打赢了,也没有继续向北进击。

楚汉之争,天下大乱,给了匈奴做大喘息的机会。

在白登之围当中,他们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机动力强,压迫性大。

40万人就把刘邦堵得严严实实,7天7夜不得出来。

3其次就是史记汉书讲的,他们不以逃跑为耻。

但是其前提就是他们没有财产和辎重。

这是草原民族保持纯粹和独立性的前提。

那么在大型军事斗争当中,他们既可以随时把民力调动出来,也可以随时进行战略性撤退。

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90年中,汉武帝面对军臣单于时,似乎卫青和霍去病打得极为漂亮的胜仗,其实他们所杀的也就是上万人而已。

他们的广大兵力根本可以迅速转移。

这些能迅速看到托米丽斯的优势。

他们不打拉锯战,都是一次定输赢。

 8 ) 古装战争片经典之作

古装战争片一直是我的心头好。

可以说应该是每一个喜欢好奇人类历史的人的心头好。

我们经常讲以史为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确,昨日的历史造就了现在,现在的事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

而人类的历史离不开战争,和地球的气候,和居住地的环境,和其他动植物,和其他人类种群。

想了解现在的事情,必须追溯历史。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古代战争片几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个文化和文明。

1、中国东方古装战争片电影如《神话》《英雄》《赤壁》等,《三国演义》《三国》《水浒传》《新水浒传》以及等等电视剧2、韩国古装战争片因为演员少,多是找一些演员以小见大,场面没有多大,历史也不会太还原,但感情充沛,表演生动。

如《武士》《最强兵器·弓》等3、西方古装战争片又分为西方神话古装战争片和基于历史的西方古装战争片前者很多,如《诸神之战》系列(偏科幻),《海格力斯》,《摩西》,《参孙》等神话故事,更多的是后者。

而后者又分为各个西方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拍摄的各个西方时期的战争,比较有名的如《斯巴达三百勇士》系列,《特洛伊》《天国王朝》《罗宾汉》《百夫长》《角斗士》《女巫季节》《斯巴达克斯》电视剧系列。

《维京传奇》系列,《维京人传奇》甚至是架空的《权力的游戏》4、近年还有描写古代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战争片,如《天将雄师》,甚至这部《托米莉斯女王》也是有点这个意味。

5、因为印度的历史和国土面积而不得不提比较奇葩+科幻+硬开挂的印度战争片《巴霍利王》说实话,我一直没有看,主要是看了几个片段实在没勇气。。。

可以说各国的古装片都着力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并赋予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的战争的历史意义。

有意思的是,在《斯巴达三百勇士》和《托米莉斯女王》中,反派都是波斯人,而我估计在《霍去病》这样的中国拍的电视剧中,反派大概率是游牧民族,匈奴人。

而匈奴最后被霍去病赶到了哪里呢?

就是目前的西亚各国。

每个民族都有其战争历史带来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特点。

各国的冶炼技术也在战争中不断融合更新,本电影中波斯难民给女王两口子带来了宝剑,可以想到是当时乃至现在都为人津津乐道的“大马士革钢”宝剑。

而大马士革钢原产于印度,被波斯商人贩卖到大马士革用特殊工艺做成宝剑,远销海内外。

甚至向东传入中国,成为武松手里的“镔铁”宝刀。

向西传时遇到往东贸易的海盗维京人,成为高品质维京剑的主要材料。

更不用说波斯本地流传下来的的波斯大马士革弯刀,位列一般意义上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

冷兵器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工具,反应,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科技生产力水平,而战术,战略的制定更影响了战斗,战役的结果,所影响的就是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在古代战争中,双方的利益,矛盾,冲突,语言,文化,制度,文明都在激烈碰撞和融合,这种碰撞延续至今,依然从根本上影响,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西方神话战争故事和以实际发生的西方战争拍摄的作品其实既是某些西方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反思,但更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宗教,政治制度,价值观的输出。

而中国,及东方的古代战争作品更多的是对政治制度的反思和对天人(道与人)关系的一种思考,其意境其实比西方要深入骨髓。

作为一个好奇及想了解东西方文明和文化差异的人,观看并了解其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东西方战争电影无疑是透过当代人的眼睛去感受古代东西方文明交融和对抗的一种媒介和手段。

很多事,你了解了其历史根源就能很容易理解其现实举动,更能判断出其未来行为。

 9 ) 大场景,大历史

小孩姐从小就有当王的气势 勇气 信心

三人敌人的头颅可以“换”一个丈夫

你想选好丈夫了吗?

你知道答案的。

好战士,好父亲,可惜不是个好首领,别人夸两句就带着儿子送人头,劝也劝不住

巴比伦所谓的财富,全是靠剥削底层人民的财富 自由和尊严

女王身先士卒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

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按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

一次次的失去至亲,母亲,父亲,丈夫,儿子,她没有被打败,反而越来越强大,说服并带领草原众多部落同仇敌骇,

 10 ) 用心之作,还原程度很好

首先给个五分,等了很久的电影,今天终于看到了。

说说感想: 按照希罗多德记载,托米莉斯的儿子是去袭击被居鲁士故意留下的一些弱兵防守的驻地,然后喝了大量故意留下的酒被歼灭的,并非是居鲁士诓骗他们去巴比伦城谋杀; 此战后借用托米莉斯的话,是消灭了马萨格泰人一半的军队,她希望和居鲁士求和,只是居鲁士选择了拒绝,因此历史上是剩下的半数马萨格泰人全歼了居鲁士军队,并非是双方主力对战; 导演还是很用心把马镫藏在皮革里面(比如图3就是),但在电影开头的画面就不知道为什么不谨慎了?

后面出现的画面,包括托米莉斯的策马狂奔腿部特写的确都是有意刻画了没有马镫;

这个还是铁的?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这幕这么明显?

马镫在皮革里面

真实还原

导演还特写了这个无马镫的细节,为什么电影开始时不谨慎?

最初迎战花剌子模人的这种粗糙简陋的战车,马萨格泰人居然心有戚戚,应该是站在车上放箭更稳定?

这种战车也不太可能是去冲击步兵,毕竟太轻便了,车轴两边也没有绑上镰刀;托米莉斯使用了人马俱甲的重骑兵冲击居鲁士的不死队,这个可能性多大?

我一直觉得这战波斯人应该是被使用反曲弓的马萨格泰轻骑兵绞杀的,如同卡莱战役; 波斯人和马萨格泰人打过仗,领教过斯基泰反曲弓,但是依然大量使用直木弓(降低成本?

中世纪英国紫衫木例外)同时也降低了杀伤力,直到以后面对重装冲击的希腊人。

尼布甲尼撒留下的巴比伦的伊兹密尔门和认真还原的居鲁士服饰,只是觉得居鲁士一个人坐在阴森的大殿里,是为了突出万王之王内心的孤寂?

值得一看,用心之作,把马背上的民族那种飒爽拍出来了,最初那个部落女兵出现,我还以为是亚马逊女战士呢?

《托米莉斯女王》短评

母系社会的颂歌

8分钟前
  • 太空人
  • 推荐

女性光辉,对抗花拉子模,为父报仇的同时,领导人们走向强大,和阿尔贡共同建立了伟大的国家。

11分钟前
  • 大兔子
  • 还行

看之前看短评说爆掉花木兰10条街,还不太相信。看完后,我信了。

15分钟前
  • 卡尔·霍克利
  • 力荐

喜欢摄影,人生中看的第一个哈萨克斯坦片

20分钟前
  • Lulululuwang
  • 推荐

战争场面,服化道好评。影片完全站在斯基泰视角,波斯的居鲁士大帝作为反派,难免被贬低,但至少还有人物高光,这一点不能苛责。唯一过度美化女王地方是,作为一群草原上互相劫掠的部落领袖,指责居鲁士大帝双手沾满鲜血,还有自己家人被杀的复仇就是正义,自己劫掠别人就是勇气,荣耀的展现,未免有些太双标了。

24分钟前
  • 小松
  • 推荐

那时的斯基泰人外貌应该属于印欧人种吧?女王演员还有点那意思,其他人怎么都是蒙古长相?

26分钟前
  • moonchild
  • 推荐

对于那些说真实还原的,不知道里面有几个真正了解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文化的。真有意思。

28分钟前
  • mehhh
  • 推荐

电影表现出来当时中亚游牧民族的女性地位高得有点让我意外。

29分钟前
  • qkdummy
  • 还行

很难想象这是中亚小国哈萨克斯坦仅用600万美元拍的史诗大片,好莱坞用2亿美元拍的《花木兰》真应该感到羞愧。电影对细节处理比较到位,当时没有发明马蹬,所以电影里所有骑兵都没有马蹬,对现代演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所有史诗人物都有种相同经历,历经磨难复仇成功。只是为了突出女王的丰功伟绩,有点过于美化她,而矮化征服欧亚非大陆的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了。有个疑问,女王梦中带翅膀的火狮子在游牧民族或波斯心中是不是类似于中国龙一样的图腾?

31分钟前
  • 叱咤﹎M●
  • 推荐

编剧套路化,配乐模式化,人物不立体,很不好看的电影。40分钟,弃剧。

34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非常流畅。服化道堪称精美。

36分钟前
  • lothron
  • 推荐

《铁血一千勇士》导演新作,他的水平基本属于近十年古装战争片的一流行列。斯基泰女王夺回父亲王权,掀翻花剌子模,斩首居鲁士大帝。值得注意的是,马萨格泰部落,和收留女王的萨夫罗马特人,电影里都是以烧杀掳掠为生,而老实经营生产的花剌子模人屡遭劫掠才是真的惨,这种反英雄的角色设定在战争片里不多见,当然早期游牧民族自诩“自由民”的生活状态就是如此。细节足够出色,斯基泰尖帽、居鲁士手写的泥版信,甚至缺手断腿的士兵改行做工匠都设计到了。战略战术交代的比较清楚,最后用一百重骑兵强突居鲁士大营,宏观微观镜头给的很清楚。多次出现的女王幻觉中的翼狮,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现代古装战争片里的动物图腾套路。全片色调沉溺,照明用大量火光,动作设计流畅,临场感不低,不怎么用单人特写突出女王的情感,对待马比较狠,摔马基本是实拍

3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最后一战场面宏大

38分钟前
  • 设计菜菜
  • 还行

历史上好勇善战的女性应该不少吧,能够被写下来传诵的少之又少

41分钟前
  • joy
  • 还行

又新鲜又刺激

43分钟前
  • 观象路17号
  • 推荐

女王真惨,难道成大器者必须死爹死妈死老公死儿子死闺蜜吗…第一次看哈萨卡斯坦的电影,影片的滤镜、景色都很美。游牧民族真的很剽悍,最后和居鲁士打仗看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46分钟前
  • 绿色科幻米线
  • 力荐

我只想说,要是石勒的羯族真的是斯基泰,穿着羊角头盔,一身金色,带着一只戴尖帽的军队,在十六国纵横捭阖——想想就吃鸡!!!(关于电影,看到F主义就有点…)三星给自己的YY

49分钟前
  • 王大可是只橘猫
  • 还行

擒贼先擒王的托米莉斯女王

51分钟前
  • 24小时散漫家
  • 推荐

骑射兵种确实不好破,就得打防守,打进攻就是有这种变数

52分钟前
  • Valk
  • 还行

色调难受,十分钟弃

55分钟前
  • 千百度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