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你难道不想娶我么?
——不想。
——为什么不想?
——因为25年后,你就无法再忍受我了。
在这个1974年的时空里,两位携手走过40年的人重新相遇,讲着上述的对话,我落泪了。
因为这个反常规的回答是在对时间这个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和由此带来的负向变化的抗议。
时间在流逝,希望彼此还是当年相爱的模样,可他们终究还是改变了。
我哭了,是因为我在意的是这份对当年一切美好与相爱的不变,却又无法相信它可以不变;在意的是爱的心意对时间的对抗,却又无法控制对方是否也志同道合般坚持与勇敢。
深夜看完电影,入睡时脑袋中徘徊的是张学友的《遥远的她》:遥远的她,彷佛借风声与我话,热情若不变,哪管它沧桑变化……遥远的她,可知我心中的说话,纵使分隔,相爱不会害怕,遥遥万里,心声有否偏差,正是让这爱试出真与假……在咖啡厅等待与她的邂逅,在雨夜中依依不忍告别,在74年的车道上飞奔欢笑,迷恋她在酒吧的翩翩起舞,永远记得那一个深情的吻,回到40年前希望重新找回“去世”的挚爱,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遥远的她。
我为这个电影找到了最为契合它的配乐。
千禧年之后,准确说从《天使爱美丽》开始,法国人开始炮制出这种让精英和影评人无视,却让本地乃至全球观众都喜爱的法式商业电影。
这部爱情喜剧《好梦一日游》的创意并不新鲜,很多国内观众一看就联想到《私人订制》和《甲方乙方》。
不过这位法国导演却拍出了梦幻浪漫的气氛,这一点相信冯小刚也难以企及。
影片讲述一对老夫老妻遇上婚姻危机,男主角在儿子与朋友的帮助下,决定接受“回忆美好公司”提供的神秘体验,让电影道具搭建的模拟场景和专业演员的演技帮衬,带他回到当年在酒吧遇见挚爱的那一天,重温当年一见倾心的美好恋情,男主角能因此让老婆重新爱上他吗?
片中出现两对夫妻,一对是结婚超过四十年的老夫妻,另一对是中年导演和漂亮的演员太太,两对夫妻各自展现出婚姻中的现实难题,时而令人捧腹,时而感人泪下,剧本在两种情绪氛围之间的转换游刃自如,不时又在爱情肥皂剧的模式里融入对法国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冷嘲热讽。
最厉害之处,莫过于将平庸的婚姻危机话题放置在重演真实记忆的的模拟戏剧空间里,在真假难辨的戏中戏里唤起惊喜莫名的趣味性,以及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
逼真的年代感与怀旧细节,以及一众法国影坛实力派的助阵,将这个故事演绎得丝丝入扣。
可惜之处在于叙事的封闭性,大部分情节编排太像好莱坞电影了,失去了法国电影独有的飘逸灵动与不受约束的状态。
最令我不适的是关于控制狂导演这个角色的描绘,他对道具、服装、表演、台词都有过于病态的执着,甚至对自己的太太也痛下毒手。
美其名曰是为艺术牺牲,但实则似乎暴露其过分自恋自大的扭曲心态。
这到底是否本片导演真实的心理投射,还真不好说。
不过,话说回来,艺术家有各种不便启齿的怪癖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往往依赖这些有别于常人的怪癖而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2019法国喜剧片《好梦一日游》,又名《美好年代》,豆瓣评分8.1,时光网评分7.7,IMDb评分7.4。
假戏真做,戏假情真。
“入戏”的电影版释义。
《甲方乙方》+《富二代》+《婚姻故事》的结合体。
剧情有些像中国的《甲方乙方》和俄罗斯的《富二代》,只不过本片的男主是主动体验过去时代。
本片的剧情简单说就是一个出戏、入戏、出戏的故事。
男主一开始是出戏状态,只当娱乐,后来慢慢入戏,假戏真做,戏假情真,最后幡然醒悟后出戏,回归现实,重获幸福。
故事本身犹如《婚姻故事》,是中老年婚姻危机题材,只是加入了一个时光倒流的喜剧外壳——婚姻失去乐趣,妻子寻欢出轨,丈夫逃避现实,最后双方在逃避婚姻现实之后幡然醒悟——一日夫妻百日恩。
现实中,逃避现实未必是坏事,因为深陷泥沼只会越陷越深,逃避现实才能换得片刻的清醒。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逃避现实来体悟真谛,换种活法,由“当局者”变为“旁观者”,未尝不是正确的做法。
影片最后一幕戛然而止很精彩,男主忘着远去的妻子,将手里的香烟掐灭,影片结束,掐灭香烟的动作代表男主彻底出戏,迎接新的人生。
本片不太适合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看,品不出味道来,很适合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观看,尤其是婚姻生活已经陷入平淡的观众,会从片中找到很多感悟,这些几十年的婚姻感悟不是年轻人可以轻易体会得到的。
中年男人甚至是老夫老妻的危机,便是慢慢地习惯,慢慢地厌烦,慢慢地发现不适合,慢慢地走向了平行线。
从开头就可以看出多才多艺的维克多,他在嘈杂的环境中可以勾勒出美杜莎老婆的样子,但是他却用不了手机、与时代脱轨、甚至不能理解互联网的流行词汇也不接受新科技(Fg. VR)对生活的影响 ,与曾经无话不谈恩爱如胶漆的老婆渐行渐远,以至于老婆出轨于他的好友与上司,他都全然不知。
被赶出家的维克多无奈之下,在自己当年手绘与老婆相遇场景的刺激下,懊恼如今的局面是如何产生的,毅然去尝试新的东西,即儿子朋友开设的沉浸式娱乐体验,重回40年前相遇的那一夜。
从一开始他明确的点破场景是假的演员的漏洞,就是挑刺的阶段,慢慢地被女主带入,慢慢地沉浸到了当年的回忆之中,甚至他相信这里所营造的一切便是真实的过往,甚至是他内心里期待的新的未来的开端,他重新拾起了信心,重新捡起了画笔,并接受了互联网游戏画画团队的工作,重新成为了一个与时代能够接轨的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似乎找到了曾经的爱情,那个导演安排的女主,有些观众会在这里觉得他渣,不是爱老婆吗?
怎么还假戏真做爱上女主了?
其实他真的只是寻找回当年的爱情的那种感觉与曾经的温暖,其实在他的眼里,他爱的人或者他面对的那个人在后续不断的“造梦”过程中已经在他的眼里变成了他的老婆。
他把他以重温为作起点后的“重逢”继续画在了之前的手绘里,延续着自己的浪漫与回忆。
婚姻给人的厌烦是夸大的,其实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但是却两看生厌,因为开头的状态是真的让人觉得不适合,但是适合的又在哪儿呢?
妻子出轨的人除了满足一下性欲之外,又快速的重复上了戴着VR做爱的场景,这种再生的厌烦连爱情的基底都没有,那便是随之可抛的隐形眼镜。
维克多接受了妻子的出轨事实,也在梦里找回了自己的爱情找到了自己,妻子却迷茫了,其实她也有很多当年的老习惯没有忘却,她的血液里也慢慢地灌注了时间与爱侣的印记,这个印记是人生不可能再有的40年给予的,她看到了丈夫的手绘。
我本来以为,这个片子会像《假如爱有天意》带领的国内绝大多数爱情片那样开始以信件、回忆、录影带、影像等等蒙太奇的回忆催泪收尾时,这位神奇的尼古拉斯导演却让妻子也选择回到40年前的那个相遇的场景,重新来过。
这个时候, Fanny Ardant的演技简直了,从她进门开始撒泼把弹着古早吉它的小瘪三赶走之后与维克多开始对话时,他们两个人的眼神与脸上的沧桑便让观众再也回不去从前,那句“现在你还会愿意娶我吗?"和40年前问的一样,但是答案却是那么不一样并让人心碎,”不会,因为如果我知道25年后的你会如此厌烦我的话,我何必让你受累?
“这是一句充满着爱意但又对着过去40年总结的无奈,有如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会互相伤害也知道我们最终会分开的结局,你还会选择我吗一样的心碎。
对爱情的选择,对爱情该有的状态,甚至对婚姻与爱情的哲学思考启发,导演做得一级棒,称赞之。
当然也许也会有人说老调重谈,这种方式很多人也用过,但是导演也许是想把自己的东西风格化,让女主与沉浸式演出的这个导演之间的感情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解决。
那又是另一份感情问题,对事业、对选择、对是否要有子女的谈判和考量,利用给他人造梦的过程一层一层的反思与剖析自己的爱情观,最后得偿所愿,也是交织在主线中的辅线的创新。
最后,这才是我喜欢的爱情片的样纸,那份离场感不是工业糖精或者工业洋葱,而是真情实意的靠表演与灵动勾起内心深处最难以割舍或者最难以面对的拷问……国内的爱情片,真的追赶要好久好久……
法式浪漫终结者《好梦一日游》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1. 开放却保守的结尾之谜电影《好梦一日游》的结尾令人费解,主人公试图通过回到过去,与年轻时的妻子重逢,以唤回现在年老的他对妻子的深情。
然而,影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这种突然的结束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故事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主人公是成功了吗?
但剧情并没有明确的暗示。
又或者他是失败了吗?
然而,从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来看,似乎又有所缓和。
因此,这个电影的结尾让人困惑,难以捉摸其真正的意图。
今天是2024年3月7日,我于昨日观看了法国电影《好梦一日游》。
这部影片来自那个以浪漫著称的国度,然而看完之后,我却感到有些迷茫,对于如何谈论这部作品感到无从下手。
或许是因为影片所传达的深层含义我尚未完全领悟。
影片似乎试图展现一个充满自由与多元选择的社会,无论年龄还是性别,人们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生活状态。
然而,我又发现,尽管影片前期呈现了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但其结尾却显得相当保守,并未像某些爽文或狗血剧般达到高潮,让男主角通过回到年轻时代重新找回对妻子的爱意,实现那种既成功又失败的复杂情感。
这种不确定感让我对如何解读这一结尾感到困惑。
2. 《心中的日月》引出的成长回忆今晚,我拥有充裕的时光,于是整理了一下头发,刮了胡子,刷了牙,喝了点水,并开始用LR整理去年元旦在大同游玩时拍摄的照片。
随后,我打开了播放器,打算播放一些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外地点开了一张专辑,这是我十几岁时曾听过的一张专辑——《心中的日月》。
回想起那时,大概在上初中的某个周末晚上,我从县城放学回家,兴奋地购买了一盘《心中的日月》磁带。
回到家后,我小心翼翼地将磁带放在那个老式的放音机上。
这台机器不仅能播放磁带,还具备录音功能,甚至可以将一盘磁带复制成两盘,方便我送给同学。
那时,我常常购买空白的磁带,录制自己喜欢的歌曲。
此外,我还曾利用这台录音机练习英语口语,这也为我在高中时期获得老师们的好评奠定了基础。
如今提及这些,是因为这些记忆已经渐行渐渐远。
过年时,家里从村里搬到了县城,我看到父母又将那台老式的录音机和一些晋剧磁带带到了县城的书房里。
这一幕让我感慨万千。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观看关于成长题材的电影,比如《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剧《小谢尔顿》。
它讲述了谢尔顿从中学时代一路成长到大学的故事,这种成长的历程总能与我的一些经历产生共鸣,每次观看都仿佛是在回味自己的成长历程。
昨晚我观看了电影《好梦一日游》,这部作品同样聚焦于成长这一主题。
然而,成长并非仅限于从10岁到30岁的阶段,从30岁到60岁的过程则更多地被称为衰老。
这两个词汇,成长与衰老,其实是一体两面,一面是青春的绽放,另一面则是岁月的沉淀。
虽然《好梦一日游》是一部轻松愉快的轻喜剧,但其核心却是深刻地探讨了衰老的话题。
当我深入思考这一点时,我意识到电影不可能以重返青春、一夜回春的情节作为结尾,因为现实中的衰老,就是接受自己逐渐老去的事实。
这种衰老,起初可能只是身体上的变化,但经过一系列的经历后,人们会发现,虽然身体在变老,但内心依然年轻,依然对充满活力的事物充满向往。
3. 感性男与理性妻电影中的男主角不断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迷茫而散漫。
他渴望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体验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他体验过后,发现这正是他所追求的。
然而,电影并没有按照俗套的剧情发展,让男主角与那位年轻的女演员走到一起。
相反,他最终选择回到家庭。
回到家中,他发现妻子也在以另一种方式追寻自己的刺激,也就是对自己的病人进行强烈的控制欲望。
然而,随着刺激感的逐渐升高,妻子很快便感到疲倦和厌倦。
最近我正在阅读弗洛伊德的一些著作,而电影中男主角的妻子正是一位心理医生,她经常提及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倾向于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性,虽然这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但放在现在来看,这种观点的社会属性已经减弱。
如今,弗洛伊德的理论更多地被用于个人内心的自我审视,通过审视自己的梦境和想法,探寻其背后的缘由。
电影中的男主角的妻子也试图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将问题归结于性,并寻求更多的刺激来满足自己,以此希望解决根本问题,但很快就发现这种做法只会带来厌烦和更多的不满。
电影实际上融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男主角是一个充满感性的人,他的行为和做法如同他的画作一般,需要灵感的激发。
当灵感来临时,他会陷入一种无法自控的喜悦和满足状态,这正是他幸福的源泉。
他在追寻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
而他的妻子,尽管是一位女性角色,但在电影中却被塑造得极为理性。
4. 男女性别观念的独特演绎在这部法国电影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对于男女性别观念的独特呈现,它摒弃了传统的框架,展现了一种新颖且值得探讨的形式。
特别是男主角的妻子,她务实且专注于事业,将心理学视为一项客观且有规律可循的工作。
她不断尝试通过理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感性需求。
这两个人物呈现出强烈的互补性,在应对衰老的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许多。
或许,在我这个三十多岁的年纪,还未能完全体会到他们的感受,这也正是我今天想要记录这部电影日记的原因。
我希望在未来的三十到六十岁这段时间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想象这一类型的电影所传达的深意。
5. 未来的自己观看这部法国轻喜剧《好梦一日游》,我深感它似乎预示着社会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转变——一个以年长者为主体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曾经,我们身边充斥着年轻人的身影,街道上满是青春的活力,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景象或许将不复存在。
未来的社会,或许更多的是身边的亲友逐渐步入晚年,而我们自己也将不可避免地迈向衰老。
我们的朋友圈中,可能不再充斥着对美食和旅行的热议,而是更多地关注着亲友们的婚育、离合,甚至是生离死别。
这些变化,无疑勾勒出了一个人完整的一生。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一部曾经深爱的超级英雄电影——《金刚狼》系列的独立前传第三部。
在那部电影中,x教授和金刚狼都面临着衰老的挑战。
金刚狼,那个曾经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英雄,也终究要面对生命的衰老。
这部电影是休·杰克曼对金刚狼系列的告别之作,当时我在电影院观看时,被他的表演深深打动。
当时,我将金刚狼的角色视为我父亲的化身。
而现在,当我观看《好梦一日游》时,我更多地是将自己代入到未来的角色中,思考那些可能需要冷静面对和处理的人生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电影《好梦一日游》的日记记录。
在人生的低谷回到自己最爱的那天,的确算得上好梦,但好梦不仅贵,还总归要醒。
维多走进梦里,又走出来,他已经明白了自己执着的是爱的感觉而非哪一个爱人,重要的不是找回爱人而是找回自己。
怦然心动也会走到索然无味,一见钟情也会变成相看两厌,消磨激情的不是婚姻而是时间,我们不用费尽精力去经营婚姻,我们只需要经营好自己。
正如电影的另一个名字《美好年代》,我想维多真正怀念的是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有风华正茂的自己、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有爱的能力和勇气,而不是那一天遇见的爱人和那一天的大雨,毕竟谁也不罕有,往街里绕过一周,都会化为乌有。
掉落的围巾不如就让它留在那里,总会有人捡起。
浪漫、写意且充满想象力的电影,戏中戏的设定,既让我看到帮顾客成为某段历史中的角色的有趣和美好,又能够看到很多有趣的互动。
借由Victor回到与Marianne的初识的时光,能看到初入关系时感情的热烈,再对比现在两人厌恶彼此和渐行渐远,真的是很有趣的对照。
另外,Margot和Antoine的关系随着戏中戏内外的互动而变化,角色的台词也表达了Margot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想法,Antoine是很投入和很有才华的编剧和导演,但他真的很不懂Margot的细腻,也把Margot伤得很深。
电影的设定真的很棒,我也很喜欢能参与到这样让顾客圆梦的工作,相当有趣,但代入角色太深的话,抽离出来也会很痛苦吧。
以及里面对亲密关系的探讨也很有趣,借由戏中戏内外的角色对谈来实现,很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很喜欢的一段台词:“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我只是一张草稿,一段台词,你心爱女人的片段,因为我认为你爱她,虽然你跟她渐行渐远。
你说她变了,但你也变了,与其追寻你记忆中的她,不如去发掘她的美丽、哀愁与未知,从此时此刻开始。
我们无法把别人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无法掌握一切,我们必须接受失望、批评、一成不变、激情不再……否则永远走不下去。
”
记录下看完后的几点感触。
一,爱就如同地水火风虚空一样无中生有,机缘巧合说来就来,不管年龄性别贫贱富贵;同样它说走就走,无能为力无法控制,不可捉摸时间的积累无法加重于它,反而使它面目全非——这便是无常很多情绪都和爱一样无法持久,如浮云终遁于晴空。
那么,晴空是什么?
如果爱和其他一切情绪只是浮云,飘荡不定转瞬即逝,那么能代表个体存在的恒定不变的晴空是什么?
二,花甲之年,还会有人执意重现当初的相遇么?
说明爱还在,还存在于当年的时空维度,还存在于温习了一遍又一遍的记忆中。
真正怨恨的夫妻,会咬牙切齿于当年的相遇。
三,年老的男人会爱上年轻的美女,即使知道是演戏,也会禁不住以假作真,幻想美女或有恋父情结;年老的女人很少会这样不自量力。
使女人着迷的是被爱,和被爱赋予她们的支配权。
影片可笑之处在于,当男人因为爱重拾才华,使女人误以为他们回到了过去相爱之时,结果他爱的是另一个年轻女孩。
四,从年轻到老,不知不觉被异化,与万物同尘。
前些年我问多年不见的同学,如果回到刚毕业的年代,你们会做什么?
十个有九个回答买房。
五,如果给我一日好梦,我不知要过哪一天。
梦好梦坏皆是梦,何必亲历?
如果能再回到年轻时代,我愿意跳出红尘走向真相,超然看待梦境,不再深陷其中。
很多时候难以分辨,怀念的究竟是初遇时心动的感觉,还是曾经美好的彼此?
总认为故地重游可以让自己找到曾经丢下的东西。
总认为情景再现可以让人们重拾往日的美好。
回到爱你的那一天。
他要去那一年里昂的一家咖啡馆,因为那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他深爱的人。
回到那如梦的年代里,他会爱上任何一个当时邂逅的姑娘,不是时代需要回去,而是他自己需要回去。
他真心地爱过她,所以他是如此迷恋他们的初遇,甚至能记住它的每个细节,甚至在容颜已老时依然很想跟过去的她说说话聊会儿天。
但这深情却又那么轻易地可以被颠覆,还是那个场景,心动的人也可以并不是她,记忆和美好又会再次刷新,那么他爱上的究竟是什么?
感受并不是在头脑中储存的东西,人们对事物的体验不在大脑里,而是在人们看到它们的地方萌生。
目光投射的瞬间、恰好迎上对方脸上的笑容、舒适的光线、清新的话语,任何特征的组合都足够将人心击中,它就像来去自由的风,如此难以捉摸。
有时候婚姻并不是非她莫属,而是因为此情此景下,恰是她此刻恰好路过,每个人都不会成为每个人的唯一,恰恰只是那个自己却还是唯一。
不论和风,不论细雨,不论花开,也不论叶落。
冬去秋来,春回夏天,你以为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的天意眷属,其实也只是彼此偶遇的各自心理美好暗示,到底如何走下去未来的路,也只能靠各自的呵护和经营。
他如何爱上了她,两人又是怎样走到了今天的这般地步,既令人难以置信,又显得情有可原。
原来电光石火间迸发的爱情,终究是敌不过琐碎生活里的柴米油盐,输给了漫长的岁月。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婚姻的奥义已经失去了多想坐着摇椅慢慢摇,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摔门而去,一起慢慢出轨。
初见的钟情与随后而来的几十年乃至一生的忍耐。
尽管她仍然爱吃水煮蛋蘸白糖,但她的心境早已不同当初。
感情是最好的容颜唤醒剂。
他喜欢的,到底是这个姑娘本身,还是曾经的自己,曾经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
漫长婚姻中的倦怠乃是身为人的必然。
在外人看来完美的婚姻,婚姻中的两个人真的是相爱的吗?
你以为你爱上了她,而她只是在演戏。
一切都还在,只是看的角度不同。
往昔旧梦到底在回忆什么?
不是这些场景,不是这些路人。
真正怀念的,是当时那个自己,是自己向往的期待的意气风发。
为什么如此追忆往事?
只因不可重来。
爱情是人类情感的产物,而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与矛盾的结合体。
两个相爱的人,就算身边都有了其他人,身影也是寂寞的。
你究竟爱对方什么?
换一个人依旧会厌烦,厌烦的核心是自己。
当她和情人朝夕相处情投意合的短暂欢愉过后,她不可避免地再次被空虚占据。
就像厌倦丈夫一样,她又厌倦了情人。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是人生之常态。
对于他而言,活在他记忆中的她,才是最美的她。
人们总是相爱太短,相厌太长。
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当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走进他带着暖黄色滤镜的回忆并本人出演故事的女主角时,她感到自己在几十年互相捆绑的婚姻中备受折磨,也承认面前的这个男人的魅力曾经吸引了自己。
此刻,她不知道当初选择与爱的人走进婚姻,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她已经隐隐约约地意识到,那天适时响起的歌声,无意落下的围巾,微醺的酒劲与荷尔蒙都在无形中催化了爱情的发生。
她也无法分辨,他到底是爱她,还是爱这个令他铭记一生、难以忘怀的浪漫场景。
在浓墨重彩的记忆与黯淡苍白的现实间,几乎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再逼真的复刻,也只能证明心动的时刻无法复刻。
情不知何起,亦不知何终。
时过境迁,他还会拾起今天她落在地上的围巾吗?
不似初见,才是人生。
当你过得痛苦时,一定希望有人为你的人生打好草稿佛曰:“众生皆苦!
”那么,真地遇到痛苦时,我们会怎么样呢?
遵循佛佗的教诲,通过修行熄灭身心欲望以达到摆脱终极痛苦的目的?
芸芸众生并不都有如此慧根的。
不过,电影《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 2019)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痛苦时,那就是想想高兴的事吧!
所以,电影的设定是男主遭遇老年危机,想回到初遇妻子的那个“美好年代”,刚好,有这样的公司能够通过搭布景的方式来帮他实现这个梦想,只要男主能为他预定的“美好时光”支付得起高额的费用就行。
那么,那一两天的美好时光真能为他带来摆脱痛苦的目的吗?
显然,重温“初遇”不可能会让男主重拾爱情的,因为在他重温“过去”时,他妻子是不在场的,而且,男主不太会幼稚地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老妻重新接纳自己,毕竟他是被老妻赶出来的。
所以,男主如此做只是想通过重温那段“美好”来让自己好过点,一如酒精的麻痹,暂时忘记了一切。
在那场他预定的、别人为他精心准备的戏剧里,他演着他自己,妻子却由别人(即片中的女主)来代替。
布景公司的确重现了“初遇”场景,男主也努力重温初遇时的一切,只是女主过于自由发挥了,并没按照既定的剧本在演,这反而引导男主完全脱离了初遇场景,真地爱上了女主。
显然,如果一切如剧本那样还原,男主是不会爱上女主的,因为在“美好”逝去后,理性会让男主重回现实的。
只不过,女主在剧本之外,以她自己的独特魅力成功吸引了男主,她点燃了男主重新创作的激情,他获得了再去爱一次的原动力。
至此,电影通过女主之口表达出如下主题:在旧爱的阴影中是无法找寻到真爱的。
你以为你爱上了她,而她只是在演戏;她演得情真意切,也只是想让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打好了草稿,却失去了真正人生!
” 当然,女主有否爱上男主,也是件值得讨论的事。
她三番五次地避开她男友的嫉妒追问,似乎证明了一切,只不过,这不是电影要在意的了。
还有,就是男主的“爱”也是值得思考的。
他因画漫画的才华而获得的妻子的爱,也是因这一才华的枯竭而丧失的,而他准备再爱一次的人正是激活他才华的女主,而他老妻想让男主再次回到她身边,也是因为她看到了他才华的复苏,试问,才华能否作为爱的条件?
当然,男主的妻子想让男主再回到身边是不可能的了,虽然男主成为公司的职员,可以配合妻子的要求来演戏,让妻子重温他们的“美好年代”,但他显然不想在真实人生中再投入感情了,妻子有意丢下的围巾,他却不想再享用免费的午餐,似乎表明风水轮流转:他走出了痛苦之日正是他妻子进入之时。
据上简析,我们可以回到正题了。
针对感情事,女主似乎表达了一句箴言:我们打好草稿,却失去了真正的人生。
然而,面对其他痛苦时,我们有可能会反其道而用之:当你过得痛苦时,一定希望有人为你的人生打好草稿!
或许,电影真正用意是在此呢。
(文/石板栽花 2020年4月9日星期四)
我们的快乐源于去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
随着剪辑和摄影技术的提高,讲故事的能力也越来越弱了
感觉好像法国版《私人订制》《甲方乙方》,通过布景以情景化的模式,突出了法国人的浪漫,轻松幽默,富有生活情趣。
原来是电影公司的模拟穿越情节,真的拍得很精彩,感谢法国各位老戏骨的活跃度,让法国电影继续领先于世界
想不到王朔《顽主》的这个概念这么久之后被法国人拍得这么好,选角完美。看得眼泪纵横,在虚拟语境中展露出时间之外的爱情,爱很复杂,逝去的爱和失去的青春在造梦团队的修复片中的片刻温存让人感动不已。片子感情线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维多对妻子的爱,儿子对维多的爱;“好梦一日游”总导演对维多的爱;妻子对维多的爱;维多对“好梦一日游”里女演员的爱;女演员对总导演的爱。这么复杂的剧作能被处理得这么工整着实不易。芬妮·阿尔丹眼里永远包含笑意,笑里永远充满智慧和戏谑,同时又很温暖,她的美真的是永恒的!
完全没进入故事。没有带入。
人生若只如初见 很高兴 再次遇见当初的你 法国人血液里流淌的美丽与感性真是人世间的瑰宝
就这?再也没法看爱情电影了,嚣张的说一句,还有哪个电影能比我的恋爱甜??
2020287 百丽宫长宁来福士,戛纳非竞赛。贝多斯的片子依然讨喜且快节奏。套了一个“甲方乙方”的壳,代入抽离,戏假情真,探究的还是两性关系的发展轨迹。
(CCTV6)还原70年代的场景美术 看起来真是怀旧滤镜下的美轮美奂 可能人最爱的总是年轻时的自己吧 因此也最爱年轻时的爱人
法国人的浪漫主义,任性地作、热烈的爱、大胆的恨。老男主一边倾囊重回初见的美好,一边惯性挑剔戏剧真实和事实真实,戏里戏外,投入和疏离未曾停止说好的沉浸式体验也不断被自己的纠结抽离。真实的演员和戏剧/演绎的人生,哪一部分才是真实的?编剧是上帝,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也不过是他的一场梦。
有点无聊,坚持了40分钟,真的看不下去
创意极佳,没想到楚门的世界之后还能把导演人生编出新的花样。
个人感觉没太大意思
人类的爱情啊,你别忘了初心。
get不到系列
太真实了。人类根本说不清什么是爱情,也搞不懂爱情因何而起因何而灭因何存续,也根本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messed up。40年的回忆可以在几天内被刷新;可以爱也可以不爱,可以爱你也可以爱别人,都是自己来写剧本;重新爱上你可能只因为嫉妒;换一个人依旧会厌烦,厌烦的核心是自己……这太真实了,人性不就是这样,人生不也就这样。我时刻充满愤怒,当下整个人生的状态就使我愤怒,与别人也没有关系。我自己不好,谁也没办法让我好起来。
不好意思 这部电影里里外外都让我觉得恶心
芬妮阿尔丹一边抛媚眼一边起身:“尽快打给我吧,你知道的,时间在流逝”,哇塞塞。造梦公司的自恋导演和绿茶女主无聊透顶,结尾仍旧想用往昔疗愈现前的夫妻,真是毒鸡汤。
布景好看对白浪漫,女主也风情,像瘦削版且加入法式调料的寡姐,是我一贯很喜欢的浓墨重彩的法国风格。只是…电影的动机和剧情推动还是让我有点接受不能。让年轻女孩扮演自己曾经的恋人并且再次爱上她,爱的并非是过去,而是现在阿。所以,与其说是找回和夫人曾经的爱情,不如说是用焕发第二春来拯救人生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