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不够悲伤?
只悲伤到不敢去回想想起我失去我她时候的坚强想起我失去我她时候的境况一个人的孤单一个人的独唱sorrow solo就是那样的悲伤见到的所有事情 变成了metaphor过去的所有过去 变成了notmyfault我就那样逃避着一切的现实躲避着所有的苦难有杰克一个人带着墨镜,带着耳机的片段他的耳边只有音乐,他的脑中一片空白,在没有人认识的马路上走着,跳着,马路上的人来人往,一切却皆与他无关,一切都不再重要,一切都被需要对 就是那样的感觉对 就是那样的悲伤人世间的悲剧 result of this sorrow人世间的美好 rebuild in this sorrowthis kind of sorrow
一部相当真实的电影,一个相当真实的男主。
只可惜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几率并不是很大。
大多数靠老婆上位为岳父工作的成功女婿也就只能这样装作麻木其实是窝囊地度过一生。
只是因为这样的人生更加”简单“而男主又有这个条件-老婆觉得他性感,所以不要似乎根本就不合适,因为已经送到自己嘴边。
然而这就是在靠脸吃饭了。
而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你的生活本质上是在靠脸吃饭应该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选择这样的人生,就是放弃了做真实的自己的机会。
除了老婆死了。
电影里的男主就是得到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可以重新做回真实的自己了,至少他会开始努力寻找,而不是继续麻木下去。
在他“努力”的过程中,他周围的所有人尤其是他的岳父都是很不适应的,岳父已经可以说是怒不可遏,因为他并不关心男主究竟是什么样子,他的女儿死了,他认为他的女婿可以悲伤过度可以去看心理医生但是最好不要精神分裂。
男主就只能和“工人阶级”做朋友了。
一个有着14岁同志儿子的母亲。
电影里刻画了许多男主与小男孩共同度过快乐时光的画面。
在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男孩究竟是怎么看待这个怪叔叔的,以及如果他爱上这个“大叔”会怎么办。
电影并没有探讨这个问题,因为小男孩有自己的问题,他的问题是究竟能不能承认自己是gay(在14岁的年纪),而他从男主这里得到了力量,就是真实做自己的力量。
之后他得到的是一顿把自己送进医院的暴打,和一个真实的自己,在他一只眼睛已经被打得严重变形的脸上,似乎看到了一种自豪和满足的微笑。
(想起了电影Young Adult, 里面被误认为是gay的男人被一群人用棍子打折了一条腿,终身都要靠拐杖行走)但是做真实的自己是有代价的,男主最终选择了和岳父达成“谅解”,而不是继续“发疯”。
因为看到了老婆在和自己婚姻中的不幸,所以可能内心稍微“平衡”了一些。
知道了自己的麻木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内心也许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否则很难解释他如何能够和岳父“和好”。
在火车上,男主对每天都能遇到的工人阶级的保安坦诚自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精英而不是“卖床垫的”这个事实之后,又坦白了“我不爱自己的老婆。
”之后工人阶级问他对此有什么感受。
他拉下了让火车紧急刹车的刹闸,之后两个工作人员“审问”他(可能在中国是要以“妨害治安罪”被拘留),在得知“他的妻子刚刚去世”之后,似乎就明白了一切。
而男主究竟为什么做这个动作,应该是见仁见智的,我认为是男主想要让自己一直以来这样的生活停下,紧急刹车。
另一个启示是,可能想要获得真正的“改变”,生活中需要有一个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人去世。
毕竟,改变自己是如此的困难,以致需要用别人的生命作为代价。
也对,只有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才能建立新的平衡,否则为什么要改变呢?
真实的做自己然后被世界所接纳,可能就是每个人的终极理想吧。
这部2015年的多伦多电影节开幕电影:《Demolition》,最早的中文译名为《爆破》,直观点明了电影中,有关拆解生活再重组的过程。
而2016年定档之后,修正为乐《破碎人生》,尽管影片名称中少了些力量,但是依然围绕故事的命题,破碎的人生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影片最大的噱头来自于男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领衔的一众主创人员。
近几年来,杰克·吉伦哈尔的一度用力过猛,从《宿敌》到《囚徒》,从《夜行者》到《铁拳》,再到去年同样众星云集的《绝命海拔》。
似乎都不及早年间《断背山》和《源代码》,“一文一武” 两部影片中,杰克·吉伦哈尔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部《破碎人生》的媒体评价虽然褒贬不一,不过《综艺》杂志则力赞杰克·吉伦哈尔,称这是他在《断背山》之后最出色的表演。
杰克·吉伦哈尔,曾与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合作两部影片,与导演:大卫·O·拉塞尔合作了《意外的爱情》,这部《破碎人生》的导演:让-马克·瓦雷,也是来头不小,2013年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2014年的《涉足荒野》,他可谓是奥斯卡提名演员的福音导演,可惜《破碎人生》在2015年底,放弃了颁奖季的角逐,换到了2016年4月8日的上映档期,任那些政治正确的主流作品,你争我夺的进行最后的,并且是毫无悬念的搏杀。
这部预告片看起来,颇有些 “摇滚治愈系”的《破碎人生》,可谓是一部较比另类,并且风格杂糅的人生小品,必然是不适宜放在主旋律的漩涡里,那样只会令其被舆论淹没,影片在北美大规模上映后,观众口碑不错,刚刚从IMDb的7.7掉到7.6而已,不过影评人为主的Metascore已经跌到了49的均分,大多数主流媒体给了70分上下的评价。
影片的编剧:布莱恩·赛普,2016年初还有一部爱情电影上映《爱情的选择》,同样遭遇了口碑滑铁卢。
还好《破碎人生》有导演:让-马克·瓦雷叙事剪辑,演员阵容上还有女主角:娜奥米·沃茨,老戏骨:克里斯·库柏助力。
一个有些悲伤的开端,荒诞的过程后,回归情感的温馨主题,让这部《破碎人生》,在多元拼凑的剧情下,没有太过失控,而是回到了治愈系的鸡汤式大团圆结尾。
影片讲述了由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男主角:戴维斯,遭遇了妻子的意外离去,从而每日给医院自动售卖机客服人员,由娜奥米·沃茨饰演的:凯伦,不断的写信,倾诉内心的故事。
不过影片中的波折可不止这么简单,戴维斯为何无人倾诉内心,妻子的意外去世给他带来了怎样的生活变故,而意外进入戴维斯生活的凯伦,又是怎样的一位单身母亲,这些都有待影片为观众一点一点的揭开谜底。
影片的故事灵感,据说来自于编剧:布莱恩·赛普早年间,从事过的房屋爆破工作。
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跟着工头儿,整天拆东拆西。
在那些即将被拆除的废弃房屋里,看着被人们丢弃的残破家具,对杂物进行分拣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东西只有打破表面,才能明白其内里的结构,看到真正支撑它的重心在哪里,从而懂得构建它的道理。
这种反向的感知方式,听起来有些笨拙,但是布莱恩·赛普却特意把这个过程写进剧本里,并将这个颇有力量的行为——爆破拆除,作为影片的英文名称:Demolition。
不得不说,这样的写作方式,让布莱恩·赛普的剧本中,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幽默,相信这也是吸引了导演:让-马克·瓦雷的地方。
这样的人生小品,或艰难、或幽默,没有人比导演:让-马克·瓦雷,更能让这样的故事,变得精致有趣。
影片中,那些看到坏掉的东西不顺眼,就开始疯狂的拆除;看到机场人们的行李,忍不住好奇那些行李箱里,究竟都装了什么;甚至是女主角:凯伦,卧室的衣柜抽屉里,内衣裤的归纳和内裤应有的空间权利。
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那些人们多少都曾妄想过的情节,编剧:布莱恩·赛普把这样的桥段,都放在这部有关破碎生活的剧本里,不时撩动观众的敏感神经,让影片男女人物角色的存在感十足,亲切真实。
<图片4>(以下内容涉及剧透)麻木与荒诞组合的戏剧效果影片中的男主角:戴维斯,是投资银行的一把手,是老板最器重的下属,也同时是老板最要的女婿。
在电影的开篇,为了证明戴维斯本人并不是一个靠关系的废柴,特意描述了他每日规律的生活:5:30起床,边在跑步机上锻炼,边看大数据,洗澡出门之后,坐在地铁上继续看,对身边人的敷衍了事,视若无睹。
上班、开会、下班,回家、吃饭、睡觉。
他过着像齿轮一样的生活,被夹在生活和工作之间,不停的运转。
影片要聚焦的,就是这样一类,对生活已经麻木的人群,戴维斯是一个典型,除了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发呆,对于身边老婆的询问和抱怨,丝毫没有反应,一副听之任之的状态。
不过这一切,在影片的前十分钟,就被迫打断了。
一场车祸的降临,终于让戴维斯瞪大了双眼,目睹了妻子的离去,面临了生活的断档。
影片在讲述这位情感缺失,又伤心不能的男人,从低靡中走出来的过程,不仅仅寄托于高潮的爆破拆除桥段,而是用各色的人物特点,生冷的人物对话,甚至荒诞的想象,来填补单一的叙事主线。
<图片5>影片中,戴维斯的人生出了问题后,第一个吸引他注意力的,是医院里“秀逗”的自动贩卖机。
吞了零钱不说,还吐不出M&M’s巧克力豆,值班护士一句:“有问题,找厂家。
”,让他赌气拍下了机器上的客服信息。
在流程化的葬礼、告别和工作中,他不断的回想自己与妻子的过去,妻子与自己的对话,以及妻子的抱怨:“他对与身边的人与事物的漠不关心。
”。
在这之后,戴维斯除了对与妻子的死,挤不出一点眼泪之外,依然正常的5:30起床,开始自己万年不变的规律生活,不过这一次,他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了,不过是病态的。
比如突然和自己在同一时间乘坐地铁的小哥,打开心扉诉说一切。
在公司不断的困扰于男厕发出响声的门,不好使的电脑,以及家里滴水的电冰箱,接触不良的电灯。
对于这一切,他没有解决办法,不过由于关注到了,反而变成他内心的敏感地带,他必须将这些状况一一解决。
“有时候必须要将事物拆解,才能重组还原。
”,这是他脑海中一直回响的一句话。
于是,妻子在临终前,提醒他家中的两年前就有的工具箱,成为了他每天公文包里的必备装备,看见不顺眼的就拆,成为了他发泄的乐趣。
而影片对于这样,成人的低龄化行为,通过镜头剪辑和时间线的交叉,表现的十分巧妙。
<图片6>这些令人捧腹的桥段,没有从头到尾的,按照时间顺序演绎戴维斯拆解它们的过程,当然除了第一个“惨遭毒手”的冰箱之外,这个作为引子的桥段,暗示了观众,戴维斯已经对拆除事物,开始了偏执狂一样的热爱。
同事的嘲笑后,走进厕所被惊呆;岳父看到得知是他拆了公司的厕所和电脑之后,把自己办公室家传的古董座钟搬回了家。
而戴维斯对这样的拆解,感受到成瘾一样的快感,他倒给拆除房屋工人钱,为了可以免费加入这样的体力劳动。
拆了别人家还不够,他还要拆自己家,被他称作:“拆解自己的婚姻。
”。
只有在这样剧烈的破坏工作之下,他才逐渐恢复了对于事物的感觉,不管是疼痛还是劳累,这样的满足感,才能让他入睡。
而影片中,他不断的尝试,回忆与妻子相识的过程,生活的中浪漫瞬间,想为她为这段婚姻,试着心痛惋惜,伤感流泪,他却始终无法流出一滴眼泪,无论是将这个过程写信寄给自动售卖机的客服人员,还是与身边的分享妻子去世的事实,他都无法释放内心中的情感,因为他没有在生活中投入情感太长时间了。
对于妻子,对于身边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他都感受不到,所以他在看医生时,妄想自己被X光检查出,是个没有“心”的人,成为影片中,最为荒诞的一个桥段。
也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到,他究竟得了什么病。
<图片7>生活中陌生人之间的真诚对话遭受打击的戴维斯,从前是个对一切都无感的人,自然也不太会表达自我。
而当他开始跟人对话之后,他常常用更直接的方式进行表达,当别人问他,妻子去世后,他是什么样的感受的,他从地铁座位上,弹了起来,拉动了紧急停车杆,因此被警察拘留询问原因。
他唯一能倾诉所有的方式,就是写信,不断的通过书写,回忆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和点滴。
而地址的另一头,自动售卖机的客服人员:凯伦,开始跟踪这个天天给他写信的怪异男士,甚至凌晨两点,打电话询问他在做什么。
戴维斯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似乎也“不太正常”的女士,正是那个自己可以在生活中面对的,诉说的人。
一段奇怪的跟踪,反跟踪的桥段过后,两个人开始了“朋友式”的同居生活。
沙发上的过夜,聊上学时的最关心的事情。
影片从而进一步交代了,对事物漠不关心的更深层面,因为觉得不重要,所以不关心。
<图片8>这一对陌生人,甚至是不太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从信件的字里行间,对于生活中,事物的共同兴趣,比如机场过客的行李箱里,究竟都装着什么的好奇心,让他们填补了心灵上空缺,凯伦带给了他快乐,让他没有感觉的内心,开始逐渐放松,坦然接受眼前的一切景色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也因此,他意外的结实了凯伦的儿子:克里斯。
有着喜欢抽大麻,同公司老板谈恋爱的单身母亲,孩子也难免叛逆,而克里斯遇到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他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音乐,喜欢流行元素,不过他还有着私密的性向困扰。
而戴维斯和克里斯关系,从对立抗拒,到相互接受,是从母亲“失败的料理”开始,三人尴尬的对话和难吃的饭菜,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朋友关系”。
戴维斯和凯伦是相互安慰的异性好友,而戴维斯和克里斯,更像是一对跨年龄的玩伴。
戴维斯是克斯里的音乐粉丝,拿到新鲜录制的节奏舞曲后,他开始即兴的地铁和街头上表演,动作无法用舞姿来形容,基本可以归类为原始动物的狂欢。
而克里斯也被眼前的这个,非一般的成年人折服,开始跟着他玩手枪,练射击,拆房子,一起没大没小的胡乱折腾。
影片这里,还不忘加入了近年来的同性话题,只不过这一次转移到了十几岁的小孩身上,面对克斯里的询问,戴维斯也是尴尬的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倒是给出了成年人的忠恳建议:“在剩下的日子里假装喜欢女生,之后搬去一个开放的地方生活。
”。
愤怒后的情感回归整部影片的中段,不失乐趣,但是难免有些脱离主线,这也是该片遭到一些质疑的来源。
太多风格和桥段的拼凑,似乎令人觉得作者有些贪心了。
下半段,随着戴维斯“拆解婚姻”的仪式之后,妻子的“秘密”也付出了水面。
印证了影片的那句,拆解婚姻,才能看清内里,找回重建的方法。
戴维斯最初对于妻子的感情是冷淡的,当看到了妻子也曾欺骗自己后他是愤怒的。
在经历了与家人的争吵,被凯伦的“男朋友”殴打,以及克里斯的意外受伤后,他开始不再计较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他回到了妻子的墓碑前,郑重的哀悼。
而意外遇到了肇事司机之后,他终于释然了,看到妻子无处不在的便利贴,他才开始后悔,殊不知自己错失了多少,开始在车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最终寻求岳父的原谅,希望可以为妻子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来纪念这个善良的女孩。
<图片11>随着对于妻子美好过去的点滴回忆,戴维斯以妻子的名义,修复了海边的旋转木马,让更多人了,可以拥有当年妻子一样的快乐时光。
而戴维斯也终于,开始跟着身边的孩子一起,如海鸥一样在风中奔跑,完成了自己的情感回归。
影片也在最后的半小时里,转向了心灵鸡汤的救赎桥段。
影片中的杰克·吉伦哈尔,自带忧郁感的他,没有表情,就是纠结。
而娜奥米·沃茨从不掩饰自己的年龄,岁月在她脸上,显示着成熟的自信。
老戏骨克里斯·库柏,扮演的岳父角色,成为了影片秤砣一样的平衡,从头到位都很压得住场。
<图片12>时间不饶人啊,还我2002年《改编剧本》里的库珀<图片13>这部影片在专业人士看来,必然是有些用力过猛的节奏,不过在于观众来说,他们喜欢一个笑料接着一个包袱,不同类型的幽默和不同题材的讨论,让观众充满新鲜感。
几位主人公,除了岳父有些装腔作势,代表着社会人和家庭的压力之外,两个状况外的成年人和孩子,都是十分接地气的问题份子。
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求存,戴维斯每日看着北海道的猴子入睡,凯伦喜欢抽大麻减压,而克里斯喜欢扮女装释放自己。
他们都试图努力的在社会里,做个正常人,并且尽可能的做自己,母亲凯伦面对受伤的儿子,不断的说着:“做你自己就好。
”,相信这也是影片要对所有观众诉说的主题。
<图片14>而戴维斯也终于在拆毁了房屋,看清了自己婚姻的本质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7:30起床,出门跑步,上班下班,虽然看着同样是猴子泡温泉的画面,这一次,他看到了北海道冰天雪地里的猴子们,它们之间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并发自内心的嘴角上扬。
这一次他感受到了,其实人们跟这些猴子,没什么区别,冷漠的社会里,我们相互取暖、相互扶持,这不就是破碎的人生中,让我们彼此凝聚,最为珍惜的情感么。
<图片15>这部影片令人想起了去年同时期的《年轻时候》,同样由娜奥米·沃茨的主演,新鲜、动人,也是一部用心之作。
<图片16>2016年4月16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正处于失恋期,又在假期,百无聊赖又或者说是不想做别的事情了,于是开始刷各种剧和片子。
一直都不敢看爱情片,害怕想起那种感觉。
《破碎人生》却是一部好片子,让我窥视他的内心,反省自己的内心。
Pay no attention ,是我对他最常说的话。
你没有办法叫醒装睡的人,你也没法让你一个不在意的人在意起来。
care 或者是不care,我都无力改变。
在片子里看到的更多是他,其实也应该看到那个死去人。
那些无处不在的字条、井井有条的家、回忆里的笑容、帮你捏脚、靠着你的肩膀满足的笑、爱慕的眼神,你都知道这个女人爱着你的,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爱她了呢?
我也一直困惑着,从来没有停止过爱的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你了呢,从发现你失神的眼睛开始吗,从一点一点的忘记关注我开始吗,从那个勉强的笑开始的吗。
少了你的我,幸运地痛苦着,勉强地哭着,释然和不释然你都切断联系了不是吗。
少了我的你呢,失神了吗,心缺口了吗,比起痛苦,不爱了的人,更多的是迷惘吧,像男主角一样,记忆中的样子都是会闪现的,摇摇头,摇过那个画面吧。
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我的关怀,许是太妥帖,也太紧密了吧。
然而我还会爱的,爱上下一个人,像爱你一样爱他,绝不轻易放弃爱一个人的感觉。
心脏,一定要是完整的一块呀。
我喜欢这个电影,更喜欢里面的配乐。
你放心去听,如果你现在跟我一样,面对生活不知所措,有点懵逼,还有一点好像活明白了的意思,那就来Fuck吧。
我不太懂电影艺术,编剧结构,我能看懂主角脸上的光线阴暗,剧情颠荡起伏。
我看电影标准很简单:它演的是我现在过去残缺不全的状态,不管是歪果仁还是中国人演,好像看到了自己。
好比我装逼看了好多遍地东邪西毒,也不知道它讲什么,后来我看到的是我自己的寂寞,站在大漠上一遍遍的数日子,盼着这个人,想着那个人。
在我遇到人生无穷尽的变化和哀伤时,我特么没装逼的也会数日历上的一切数字。
现在的我也不是怎么好过,一把年纪终于要准备出国,挣扎在破碎的感情边缘,是毁灭还是带着它继续生活。
我漫无目的的节奏和男主一样,不一样的是我变冷静了,我会静静地跟着家里唯一活动的扫地机器人,跟着它在屋子兜兜转转的走走停停。
我越来越喜欢一尘不染的屋子,我喜欢待在处处反光的屋子里,就好像钻进了谁空空的大脑里,张开双臂,旋转跳舞。
我没有了男女感情的哀伤与快乐,没有朋友嬉笑打闹的神情,也没有和妈妈吵架拌嘴的斗志。
我愿意接受一切,安静的接受,没有感情的接受。
看着男主在机场思考他们的箱子里是什么,不忍笑场,寂寞到冷静是种不分国界,不分年龄,肤色的Fuck。
一个人的时候尤其是最近,我常常会开几个小时的车到海边,什么也不做,就坐在海滩上听海浪声,我想听清楚它们翻涌而来到底想说什么。
夏天的海边总是阴天,晚上没有星星,月亮,乌黑的海平线和没有光的天就像把你裹在了厚重的棉被下,海浪声听到麻木感觉自己就在这千军万马般的呼啸声中。
三四点钟开车回家,第二天若无其事的听同事讲黄段子,好在自己一个人住,老太太丝毫没有察觉我经常半夜离开她的城市去找浪的声音。
有的时候实在累了不想开车就躺到小区的长椅上,看着每一户飘出来的光,有红色的,橘色的,白色的;颜色有沉到透不过来气,有轻快到好像要冲破窗户飞出来。
我常想它们在照着谁,是不是厌倦了屋里的主人,每天追逐它们的虫子。
我没有倾诉的对象,没有人愿意听我说我看到灯的颜色,海浪的声音,我不愿意说话,只愿想一个叫静静地姑娘,就这样静静想静静。
当静静想完的时候,就会突然间想做些什么,比如跳舞,比如大声朗诵诗歌,比如会拼命的狂奔在跑步机上然后忽然间大喊:哈。
然后呢?
然后开始想静静。
这应该算是一个无穷极限?
我不知道,不知道哪里才是开始,哪里算结束。
I wouldn't knowWhere to startIf you ever asked meIf I ever kind to saySo it's thanYour proposal to meThe front seat too youngIt's seams pointless to explain
男主可以在bio里面写上,爱好:拆迁。
所有人都觉得你应该悲痛得要死,但是你并没有,于是崩溃来自于不知所措,所以只好拼命去关注某个莫名其妙的点,做出常人眼中蛇精病的事情,这种故事,真真会心一击。
更别说各种升级的砸东西,看得人好爽。
我觉得男主是真不怎么爱他老婆。
请不要和我扯什么,这是一种失去了才明白的爱。
抱歉,这种爱我不懂。
看看男主和女主母子强烈的化学反应,就知道他之前的生活有多缺爱,至少是缺真正可以交心的人。
所以其实男主一直在挣扎。
我有一个好老婆,她生前我不够爱她,她死后我竟然也痛苦不起来,我特么到底哪有毛病?
是不是心被蛾子吃掉了?
谁能告诉我啊?!
哼!
医院那个售货机也有毛病,我够惨了,还卡住我的mm豆,看我不跟他死磕到底。
(作为一个半夜看恐怖片吓到腿抖连水都不敢去倒来喝却突然抑制不住去乌七麻黑的阳台浇了花的蛇精病,表示很懂)冰箱漏水了你让我修,好我修。
我又不是修理工,会修个毛?
不过拆东西可真爽。
公司的灯、卫生间门、电脑也坏了的样子,全部拆掉。
早就看房子不顺眼了,拆拆拆。
直到终于知道老婆出轨怀孕流产的事。
我不爱你,你也不见得有多爱我。
两人终于get even。
于是男主反而可以解开心结,回忆起过往的美好。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情变化,我没有经历过不太说得上来。
有点像是,男主一开始可能对“相爱”这种关系要求很高,或者说憧憬很大,比如能在精神层面交流的伴侣什么的,结婚后发现两个人甚至没什么话讲,直到一个人死了都是这种状况,于是这段关系对于他来说,盖棺定论,是不满足的。
没想到最后发现两人并非“相爱”的关系,于是那条标准线骤降,于是取昵称,接机,贴小纸条这种生活小情趣顿时显得那么让令人满足、怀念。
关系得以重新、正确定位之后,男主的应激反应也渐渐不再那么偏差。
不明白为什么有人非说男主其实有多爱老婆,把结局阐述成一碗失去之后才幡然悔悟应该珍惜身边人的烂俗鸡汤。
可是爱不是靠“认为”的。
说什么都没用,就看两个人如何相处。
他对她讲的话,她在做的事漠不关心。
他们朝夕相处生活规律,但是她seeing some one else了他不知道。
她怀孕了他不知道,她流产了他还是不知道。
但是,按你胃,他是爱她的,只是这爱,可能他自己还不知道。
Seriously?在我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两个人都是好人,但并不合适,的杯具关系啊。
男主因为easy结的婚,长期处于一种“她又优秀又善良我应该爱她”的麻木中,整个生活态度都麻木了,了无生气。
老婆因为得不到男主的爱只能出轨。
并非说出轨就是杯具,而是从她做出打掉孩子回归家庭的选择,就能看出,出轨这种解决方式有违她的本性,所以实际上她也困在这段与男主的错误关系中走投无路。
不爱不是错。
不爱又和TA结婚才是。
男主在老婆墓前,误会来的人是那个出轨对象,说我希望你对她是真心的,因为她值得。
出轨对象对老婆是不是真心我们不知道,但我确信男主说这句话情真意切。
因为他知道自己耽误了老婆得到真爱,他希望别人能弥补。
唉,都好可怜。
最后男主想通了,摆正心态,修好旋转木马纪念亡妻,然后彻底告别过去,和一群小屁孩赛跑都跑出了一往无前的feel,女主与不爱的老板分手,儿子不再为自己的性向困惑,放飞自我。
如果非要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道理,那也许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还有一场戏看得人很感慨。
差不多10年前在断背山上,小吉和Heath沉默隐忍的相爱,10年后,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他与一个15岁的少年谈论“我是不是喜欢男人”的话题。
他说,我建议你在中学前都假装自己喜欢女生,然后去LA,去旧金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社会进步了,却还不够。
不由得想到,不管这社会特么变成了啥样,我的Heath,都已经不在了T_______T(← ←诡异的关注点啊怎么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
感觉身体被掏空。
这果然是部蛇精病才会喜欢的电影呐。
说起躁狂治愈电影,首先想到的就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The only way you can beat my crazy was by doing something crazy yourself. 然而同样是一个疯子治愈疯子的故事,《破碎人生》的格局,要大得多。
杰克吉伦哈特扮演的男主Davis,是个体面的金融精英, 在岳父创办的投资公司工作。
他和妻子Julia遭遇一场车祸,妻子去世,他自己却毫发无损。
男主没有悲痛欲绝,也拒绝别人的关心,但是行为却变得疯癫诡异。
他写信投诉自动售货机时,开始向对方客服倾诉自己的生活。
这个客服就是纳奥米沃茨扮演的女主Karen,她是一个约会老板的单亲妈妈,有一个叛逆的12岁儿子Chris,还有嗑药的习惯。
于是,一直对自己父母和岳父母封闭自己的男主,却对这对素昧平生的母子敞开了心扉。
反之,Karen和儿子也在和男主或温馨或暴躁或荒诞的互动中重新找回了自己。
我发现写这个电影的简介根本不用担心剧透,因为就算剧透了也不会影响观影体验。
破坏电影的英文名是《Demolition》,特指拆毁建筑物那种段数的破坏行为,翻译成“破碎”其实是小家子气了些。
于是,影片后半段充满了砸砸砸拆拆拆的镜头,包括一台冰箱,一台电脑,一个厕所,两栋房子,还有好多男主YY着想破坏的东西。
看的时候真是给剧组的道具美工捏了把汗...破坏,对于困在牢笼里的人来说,是唯一的解脱。
而男主(Davis)的妻子(Julia)的死,像是惊天一锤,开启了这栋死气沉沉的房子的拆毁工程。
谎言破坏的对象是什么呢?
捆锁人的,是虚伪和谎言。
男主的家华而不实,他岳父家更是如此。
他对火车上的大爷隐瞒自己的职业,只是下意识地说谎。
他嘴上说自己没有看不起售货员之类的职业,实际上却认为女主(Karen)当客服根本算不上正经工作。
一个百里挑一的奖学金生,在背地里用low到爆的语言调戏女主。
男主妻子有外遇还打掉了孩子,居然瞒了自己丈夫一年。
电影在刻画谎言带来的痛苦时特别细腻真实,没有用具体的因果报应教育大家不要说谎,但实在能看出每个人在面具下枯萎衰残。
释放崩坏的张力从Julia的死开始急速聚集,又在女主的儿子(Chris)被殴打生命垂危之时开始释放。
Chris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荷尔蒙爆炸的躁动少年变成了体贴细腻的小暖男,这其间男主教他正确使用F词,带他玩儿枪、砸房子(这段太高潮了),赞赏他的艺术细胞,支持他面对真实的自己。
女主学会了把内衣和袜子分开放。
休旅车神秘人终于敢于走出来,说出自己的身份。
男主在当了一个多小时拆迁大侠之后,修好了海边的旋转木马,主动约岳父谈心,也意识到妻子对自己的爱。
他刮掉胡子,闹钟从5点半调到7点半,并且舍弃跑步机开始到户外跑步。
不论过程如何躁狂疯癫,救赎的本质,无异于坦诚,饶恕,和爱。
关系这部片子的亮点在于,男主和女主居然没有上床。
他们是两个病人,一个在艰辛中生活靠嗑药维持,一个在虚华的外表下麻木不仁。
他们像冰天雪地里泡着温泉互相抓虱子的雪猴,惺惺相惜。
这种关系,肯定有两性间的吸引,但是似乎被一些更大的东西掩盖了。
于是在舍弃爱情线这种霸道主角的条件下,影片可以探讨更多的关系:夫妻,亲子,朋友,陌生人,每一种关系的刻画都很到位,像一道川菜,酸甜咸麻辣融合贯通,味道十分饱满。
男主真是个冷漠到没救的人,他不关心身边的人事物,也把自己封锁起来。
妻子去世后,岳父找他谈心,他岔开话题。
父母来陪伴他,他完全无所谓。
居然有人在自动售货机卡住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踹两脚,而是写信给公司,然后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停不下来。
独自在国外的人,特别能体会这种平时憋坏了,逮着机会就成话唠的情况。
我和伞同学有个争论,就是男主和妻子的关系。
毫无疑问妻子是爱丈夫的,但丈夫对妻子呢?
伞同学觉得男主最后向岳父表白了自己和Julia曾经有爱,仍然不是很走心。
但是我觉得,他毕竟修好了海边的旋转木马,还邀请岳父去玩,因为妻子喜欢大海,喜欢旋转木马。
Davis应该的确是爱Julia的。
隐喻正如男主自己所说,他注意到很多以前没发现的东西,也许是生活的隐喻。
这部电影里的确充满隐喻,比如打打砸砸,比如雪猴泡温泉,比如一个只有数字进进出出的公司。
声音影片的音效和剪辑简直绝了,我觉得如果只有声音,不用对白,戏也能出来。
配乐很好地烘托着情节,Julia车上的钢琴曲,砸东西时的重金属,海边的圆舞曲。
而背景音效:刹车的声音,砸东西的声音,火车的声音,则被精确地剪辑成了另一组极富节奏感的乐曲。
车祸之后,男主回到家,就再也没说过一句话,直到他给自动售货机公司写信。
这期间,他吃饭,洗澡,接待爸妈,参加葬礼,都在一种无声的状态下进行,确是此时无声似有声。
最近非常疲惫,想看一些主角也很疲惫的电影,于是找到了这部影片,主演是吉伦哈尔,是我为数不多认识的外国演员,而且对他印象很好,像香港的梁朝伟,日本的染谷将太,那就决定在这个下午看这部影片。
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并不是叙事和结构上有什么硬伤,而是杰克,我忍受不了在妻子去世不久,他就找到了另一个女人,不论怎样去理解,我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设定。
因为我知道自己绝对不会这么做,准备的说是我做不到。
我发现了我和杰克并不是同一种人,我无法从他这里获得共鸣,去从身体外去观察自己的疲惫。
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穷其一生寻找的,都是另一个自己,找到另一个自己,就不会孤独,因为自己将不再是独立的,而是更大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
并且,观察另一个自己能获得延长生命的体验。
我没能从影片里看见另一个自己,所以实在看不下去了。
再次重申,并不是影片不够好,而是我无法获得共鸣。
延伸到生活里,我找到了每天疲惫至极的原因,因为我在周围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我无法从周围获取感动,也无法认同,我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像是鱼扔上了天空,鸟沉入了海底。
我们总渴望拥有美好,一开始我会羡慕男主的生活,生活有规律的进行,看似富裕优越的生活,实则过着麻木不仁的人生。
他不会察觉身边美好的事物,妻子的死亡让他发现生活中充满隐喻,慢慢他会留意身边的东西,他想抛开事物的表面去看其内在的结构,破坏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人们说他是瘾君子,我想他只是想改变麻木的生活。
故事的最后,无意打开车上遮光板,里面有一张褶皱的便条“你不会看见我,天晴了,你会想起我。
”,男主留下了第一滴泪,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容易让人忽略的美好。
男主拆除了他支离破碎的人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美好的生活,我们也不禁反思,破坏与重建的关系,没有拆除旧有糟粕的东西,怎么重建更美好的生活。
从电影院里出来,走在午夜十二点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早春的暖风迎面拂来,我想像 Davis 那样,沉浸在耳机的音乐里,然后不管不顾,似乎整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于是我大声放歌,放肆跳舞,让所有的情绪全都发泄出来;我笑,我哭。
影片开头,看着 Davis 的冷漠,我猜想大概是类似《局外人》的主题。
直到 Davis 开始破坏一切并从中获得快感,我才慢慢明白,他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和发泄悲恸——真正的悲伤是难以表达的吧;特别是当你在人前,在冷漠的社会中,总会不自觉的隐藏,甚至表演,然后压抑着深沉的悲伤,压抑到显得麻木。
Davis 破坏一切,寻求刺激,反抗社会,放纵自我,希冀释放,可是直到最后他才明白,这一切都并非有效的,真正让他对一切释怀的,是重塑那一刻美好的记忆,所以他在他们爱的沙滩上,搭建起她爱的旋转木马。
当他终于释怀了,发自内心的重新微笑的时候,才能面对那大楼的倒塌安静的笑过,也才满足的去和孩子赛跑。
配乐在渲染情绪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每次音乐响起,酝酿一段的情绪,却又戛然而止。
就是这种难过到几乎要流出眼泪的时候,却断了音乐,甚至来一段冷幽默,一点一点积压你同感而来的伤心。
直至最后,当你看见 Davis 看着旋转木马,看着妻子的影子,释怀的笑出来的时候,你的情绪在这电影收尾的时刻,也得到释放。
那个时候,我才终于哭了出来,竟然哭的那么“淋漓尽致”。
20160412
这半辈子都是人生麻木期,然后呢,想得清楚了,人生已过大半。
这么烂的剧本,也是难为吉伦哈尔了。。又演精神病
目前今年最佳
出生星 情緒感覺哭 家人 South Node 南交點 靈前生一直做的事今生留有前生一直做的事可繼續做的事 Naomi Watts 秤星 11房水瓶 Jake Gyllenhaal 水瓶星 7房秤
(6.0)导演跟着主角一起发疯。
好莱坞电影情感的虚假做作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国产片
杰克接片很有品味,而且演技一直上线,太难得,影片就是鸡汤励志型的故事,疗伤治愈系,把麻木人生推倒重建,让裂缝裂变至破碎,将内心藩篱逐渐拆除,才能容易遇见最真实的自己,无论是坚强是脆弱,是幸福满溢还是一无所有,都很庆幸回归原初,那些人和事带给我们难以名状的苦痛,都将随着时间释然愈合
没有get
JJ已经从曾经的稚嫩男孩成长为能够轻松撑起一部文艺片的优秀演员,喜欢他和片中小男孩的戏份,相反,娜奥米与儿子的线反而不那么出色。男主失妻后“看啥拆啥”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这么大一个房子就这样砸了真的好吗...JJ近些年角色都很悲情,真是好莱坞80后的演艺界良心啊,这样下去小金人不会太远
喜欢前面克制的大全景镜头,略带晃动,情绪溢屏。实际上戴维斯的遭遇让我很难产生同情,反倒让我觉得很奇怪,砸房子的时候看得我好心痛。电影到一半多时,我觉得戴维斯的痛苦不是源自于他的妻子去世,他根本不爱他的妻子,他的痛苦不过是因为孤独寂寞,他只是在心痛从前虚伪的自己,他为不能做真实的自己而感到懊恼,突然身边少了一个人不习惯,再加上没有什么朋友没有发泄情绪的出口,所以他把所有的情绪输出给Chris的母亲,这里其实有点怪。到后来挨了揍,突然明白,自己做的作事,终于学会了反思。的确啊,在自己痛苦的时候更能感受到周围细枝末节的事物。从前我总是询问其他经历过痛苦经历的人,是怎么走出来的,试图从他们身上收获些什么,然而别人的话从没有真正的安慰到我,从戴维斯的经历里我发觉,一切痛苦只有靠时间和自己。
它动人的地方在于:出场即死的女主在散碎的回忆里静静爱他那么深,而她已回不来了;它有趣的地方在于:男主歇斯底里地释放自我的过程;糯米扮演了一个温柔的倾听者,一个朋友,没有fuck的成分掺杂其中,这显得很奇怪但如果不这样最后的救赎会显得无力。
瓦雷大概用光了所有的本事,but疗伤这事实在没劲,除非是比利·克里斯托,大家可以拼命揶揄他:He&#39;s grieving.
前半段剪辑超棒
人生中哪有那么多痛苦,多数都是欺骗自己或是演给他人
拆毁也是隐喻,毕竟我们通常只能活在象征性的完美废墟中,缺乏检视内心的动机。Jake把神经质的鳏夫演到飞起,忽闪的睫毛正是《色戒》里写的“米色的蛾翅”,为原本三星的片子挣多一星。
7分。杰克·吉伦哈尔自由切换于现实与幻境之间的神经气质太迷人了!跟双性气质的小神经出去搞破坏的时候爽爆了,真爱这一对。
吉伦哈尔 俨然成了近几年为数不多的票房保证!/可是每当看到他心里总会想起另一个男人,哎……一阵剧痛。。。
快进半小时看完,真够无聊的,大年夜选错电影了。
我的看法,男主对他老婆的感情是复杂的,孩子不是他的。爱已不得,恨亦无人,羞愧难当,这样悲剧的气氛才更浓烈。单纯的爱或者恨,都达不到那种长期郁郁寡欢失魂落魄的程度,哪一方都说服不了另一半。有苦说不出来,爱恨都无法和解的状态才是最折磨的。
为何选择与女主结婚,男主的回答是容易,这要放在国内绝对是典型的借岳父权势上位的心机男。看到肇事司机后悔的痛哭的时候,媳妇在世时对自己好的各种细节的浮现,为啥男主痛哭流涕,因为妻子对自己的这份情,男主确实感受到了,但却无法回报了,哭,是天使恶魔的大扫除,能把无法释怀的感情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