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公司是迪士尼前几年的作品,前天才有幸大饱眼福。
起因是周日在家实在无聊,打开电视看到中央六在播这个电影,觉得动画和配音都作得不错,在没有任何期待的情况下抱着中午饭的碗看完了整个篇子。
我为什么总在很多东西风靡之后,才后知后觉地看到它的好。
事实是这样的,我做事很自我主观,先入为主。
传统已经给我定义了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浅意识里就不自觉地认为外表丑陋的东西做到大善的难度很高,自然也没有期待可言了。
所以从没想过要看关于怪兽的电影,他们的一切一切不在我的关心范围之内,除非怪兽是为英雄作为陪衬出现的。
以至于看过了料理鼠王依然没有唤醒我能够客观点看待传统意义上一些丑的事物。
然而看过了这个电影,我不得不再次由衷地佩服了迪士尼动画团队一把。
把技术放在一边,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力已经达到了让我惊叹地登峰造极地境界。
另一个空间,与人类完全不同的异族,但他们的生活却与人类那么地相似,需要电,需要庆祝某位生日的时候到平时不常去的另类餐厅试试,需要有偶象去崇拜,需要健身,公司需要有年会,里面的主角是平时努力奋斗的小白领,领导外表强硬内心也有这样那样的挣扎,公司里的对手同样在暗中摩拳擦掌,除了外形,这些怪兽们已和人类无异。
这些对于人类来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点滴,放到了另一个空间另一群生物的身上,看起来是那么地滑稽讽刺,电影在这一点上已经形成了一面镜子,24乘以365地照满我们的生活,平日工作奋斗的酸甜苦辣会随着影片的推进一一共鸣。
这个影片也主打温情。
温情在哪里?
除了救死扶伤的那些大悲大喜。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倒底还能被其它的事物感动吗,答案是肯定的,当你的心自觉得足够坚硬的时候其实是在需要那一刹那的软化。
这个电影就是那一刹那的催化剂。
当长毛怪苦苦寻找失踪的小孩,在冰天雪地的白色中坚持的时候,当他误以为小孩已变成了垃圾时候,那种自责,悲痛,难以至信一系列复杂的表情和强烈和眼神都被一个卡通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至。
如果片子的编导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感情,没有过这样的感动,他们又怎么会把如此真实的情感依附在一个卡通人物身上真实地表现出来呢。
我认为这个片子的创作团队,是真正用心的在做一个片子,不止是想用滑稽简单地逗笑所有人,他们还做到了让人们从片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生活的影子并且会心一笑。
这个笑是有经历才会明白的笑,不是为了喧泄快乐而做的面部表情,所以这个笑的层次比起那些用简单肢体和语言把观众逗笑的片子,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
并且会让人从心底里对动画里的人物们念念不忘。
常说为什么美国的电影产业那么发达,出完电影出DVD,然后原声,然后主角卡通人物,然后电影道具,然后模仿秀,拍卖会,续集。。。。
能够开发的内容应有尽有。
而中国的呢,大部分片子还在为怎么好好打个有噱头的广告而绞尽脑汁,后期产品就算是出了有人关心吗?
基本没有。
原因是什么。
是这个片子的质量问题,首先情节很难做到老少通吃让大人小孩都喜欢,然后是人物刻化,这里说的不是演技问题,是剧本里把人物刻化得就不够丰富,不够让人动情,以至于大多数片子人们看完了哈哈一乐,再过两天都不知道主角是谁演的了,让人印象不深谁会买他的小模型作纪念呀!
最后就是电影的整体策化部分,现在国内的电影还停留在保本阶段,没能力再预算后期市场,如果真有个大投资的电影,会把子弹都放在广告上了,其实电影的含义不只是马路边,公车站牌下的大幅广告,或者是哪个明星的出色闪光,它应具有的基本作用应是让人们找到共鸣和自我,体会纯粹和完美。
怪物公司已经超出了基本线,所以它能够让我深刻忧新,长毛怪的眼神睛我念念不忘。
一部让我觉得精彩的电影,会随时随刻给人以意外惊喜。
当片子达到尾声,我正在留恋沉淀的时候,字幕出现了,字幕的另一侧出现了一个小画面,居然这是制作团队另具创新的花絮设计。
一个普通电影在片尾加上花絮是件普通得有些俗的事了,真人电影的花絮是人们的笑场,说错台词,意外场面等一系列无效胶片的集合,但一部动画片怎么会出现花絮呢?
这就是来自编导们的特殊创意。
他们把里面的人物重新排位,特意制作了一些剧情以外的事件,让观众们从新的角度去欣赏剧中人物,好象里面的角色已经跳出了动画的局限,他们是帮不错的演员,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说错台词的时候,当然也有笑场的时候,恶作剧的时候,全部卡通人物一起恶搞的时候。。
他们太可爱了,以至于,我们会看着看着,抛弃了原始的审美,爱上了怪物这个名字。
这部动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再厉害的怪物遇到了不知道害怕的小孩后,也只能是败下阵来。
而本片的那个小女孩,由于年龄太小,还不知道那些怪物是很可怕的,遇到那些怪物后干脆一点都不回避,甚至直接迎了过去。
但偏巧,这个“怪物公司”恰巧是有那么一种洁癖,在公司里不能出现任何小孩留下的痕迹,更别提是有那么一个活的小孩溜进了公司,其后果可想而知。
至于故事的主角,那位身经百战的怪物,尽管以前吓哭过不少小孩,但在这位不知道害怕的小女孩面前,居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他偏巧又闯祸把孩子放进了公司,于是乎这一切都乱了起来,一个“怪兽王国”居然就被一个小女孩搅得天翻地覆。
即使这怪物找到小孩后想补救自己闯的祸,却发现这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首先这个小孩一点都不好哄,他要想让她配合可不是件容易事,另一方面公司也因为发现了小孩的踪影而在四处搜捕,这一路有多坎坷是不用想也明白的吧。
小女孩为什么不知道害怕是因为她并没有能带给她害怕的记忆,她根本就不知道眼前的这些怪物会对她做什么,她还以为这些长相奇特的怪物都是很好玩的呢。
不过一旦让她有了能让她害怕的记忆,她再次见到怪物时自然也会害怕起来,比如说当她看到怪物的那一大声吼叫后,接着她也就害怕起那个怪物来。
影片最后的结局是,公司炒掉了原有的老板,以后公司改变了运营方案,并改掉了以前的那种“洁癖”。
也许是因为创造了那么多的怪物形象,使得本片在皮克斯的作品中显得非常另类。
应当说本片在对怪物的创意上是比同一年梦工场的“史瑞克”要好得多,而后者是以拿“颠覆”为卖点从而和迪斯尼叫板的目的而做的。
《怪兽电力公司》是一部非常赞的影片,美国的动漫电影总是传达了很强的正能量。
一部动画片,说的是怪物,反映的却是人类社会的现状。
贪得无厌的人类对资源的攫取,永远都未曾停歇。
牺牲其他物种来获取资源,这种勾当又是多么的令人唾弃!
幸好,当长毛怪苏利文掌管电力公司后,他想出了更友善、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收集能量的方法:用孩子们的笑声取代尖叫声!
这一改变让我为之欢呼!
苏利文和小孩阿布的真挚的友谊更是一大亮点。
来自不同世界不同物种的两个个体,由陌生、排斥渐渐变得理解、信任。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说虽然夸张了点,但是片子里宏大华丽的想象,煽情与幽默的巧妙搭配,故事情节奇妙的起承转合,悬念迭起,让我得到了比想象中多的惊奇和快乐。
梗概:一家靠收集小孩的尖叫声可以产生电力的公司,但同时怪兽们也十分恐惧人类世界和小孩。
大眼仔和毛怪是一对明星搭档,在公司排名第一,但机缘巧合,毛怪将人类小孩带到怪兽世界,两人对小孩的了解加深渐渐喜爱上了小孩。
由于同事蓝道的嫉妒和公司面临的困境,两人卷入由公司董事长和蓝道的阴谋。
1,有时候,笑声比尖叫声带来的力量更大2,不要对自己害怕的事情坚决抵制,至少了解一下,因为你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只是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不是你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尝试,去体验。
3,想要一个毛茸茸的大毛怪,他的毛发好柔顺,尤其是被风吹倒的时候哈哈哈哈。
一部欢乐的电影
天真,童趣,是恒久的;要用轻松的眼光看事件是难之又难的;写科幻也是如此,轻松的科幻难找,黑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不好的情绪。
现实生活已经很黯淡了,何必要再看黑色呢?
我们是要逃避现实,现实太沉重!
麦克说,不要给它起名字,起了名字就有感情了。
我看了看身边熟睡的贝贝,看着它的小肚子因为均匀的呼吸一起一伏……好像真的是这样哦:)我们为什么要把生命分为这么多种呢?
我们只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疼爱它们就好了。
给它起一个名字,它不一定就是你的,可是你就可以去爱它了。
去爱另一个生命,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么:)感动的几个细节:1、当毛怪以为阿布被当成垃圾粉碎了的时候;2、当毛怪给其他的怪物示范吓人的时候,阿布看到了她的大猫咪厉害的样子,很害怕的躲毛怪,毛怪觉得很难过的时候;3、当毛怪在喜马拉雅听说那里也有孩子,知道自己还可以回到怪物公司,不顾一切的选择回去救阿布的时候。
……还有很多很搞笑或感人的细节了,很值得一看的卡通片。
老实说起来,以2022年的眼光来看,《怪兽电力公司》这样的子供倾向非常强烈的动画电影已经不占什么市场份额了。
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是立意更为深远的故事,里面要有英雄、友谊、家庭或者爱情。
要有不逊其他类型片的卡斯和调度,以及铺天盖地的宣发。
但在皮克斯这家负责制造欢笑的工厂里,单是那些灵光一现的幻想就足够制造让孩子们快乐长大的电力了。
这是怪兽电力公司的工厂外张贴的大字标语,这句讽刺的slogan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怪兽和小孩的关系,其实也暗中讽刺了某些大人和小孩的关系,部分有权力的社会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系(也可能是过度解读哈),这些怪兽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攀比,长毛仔在片中就属于一个成功者。
小孩受怪兽惊吓的同时,似乎怪兽们更害怕小孩(儿童浩劫的新闻播报非常好笑)小孩进入怪兽世界打破了原有的秩序。
怪兽电力公司更像是一个虚拟世界,一个小乌托邦,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人物设定和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是多么的相似。
走五步就能到公司的巨人泰德,吃掉簸箕的清洁工,喷火烧掉报纸的上班族,声音甜美身材纤细的客服小姐,在日料餐厅和这位小姐约会的大眼怪等等
这部电影很有创意啊,一个个门连通不同的小孩子屋子,后面的追逐战玩的很花竟然是模拟,跟真的一样把小孩的尖叫作为能源,不错的吓唬小孩的理由这个皮毛细节做的牛啊,01年的作品看样子毛怪还挺厉害的每人一个任意门(doge)选取相同经度,保证都是晚上,牛的我就说吓人怎么还带着工人帽,原来是分工合作,大眼怪负责准备工作,毛怪负责吓人被小孩碰了就会死吗,奇怪的设定这是好兄弟啊原来笑声比哭声能量高用汤勺挖洞,肖申克的救赎是吧看样子小女孩被蓝道吓过幸好有个替罪羊,不然就被发现了一旦取了名字,就会有感情这个反转有点牛啊隐藏大佬啊这花絮有点牛PS:五星——收藏级别,值得重刷n次/强烈推荐朋友观看四星——视觉盛宴,但只会看一遍/愿意向朋友推荐三星——有尿点,整体不错/可能会和朋友推荐二星——无聊到想睡觉/不会和朋友推荐一星——不感兴趣
孩子们的哭声可以制作电能?
感觉这个点很有创造力呢。
于是有一个怪物公司,专门去吓唬孩子,孩子们最怕的就是主角萨利。
孩子们怕怪兽,怪兽怕孩子们。。。
两个生物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吓到的。。。
来自人类世界的阿布的女孩子,把怪物世界搞了个乱七八糟。
人物刻画十分成功,剧情也很精彩。
特别是把门当成过山车,实在是太刺激了。
小孩的尖叫声=电的能源,这个主意不错。我看了大半个小时也没感觉多好看,弃。出现了小rb元素我不喜欢,减一星。
大概是期望太高 全片看完没有笑出来过。 会隐形的怪兽实在太太太恶心了
外形凶悍实则善良的怪物,能不能别这么老套...
只是很简单的一个为了把孩子送回去的故事 而且这个孩子设计的就像恐怖片里洋娃娃那样诡异 不仅不热惹人喜欢 还有点讨厌 比较欣喜的是这个普通话配音版 一听就是老牌港片的班底 听到了很多熟人比如达叔 还有星爷(审死官配音版)就是故事不喜欢——17年标记 五年看完
冲着PIXAR的LOGO去的~ 不错不错~此类动画果然是心头儿大好,一连看了两部皮克斯的动画片,心里也惬意多了。
在豆瓣打分时才发现它是01年的片子,天,为什么感觉和大学是一个水平?(这话该反过来讲)想想那时候这种对噩梦的诠释角度应该特别新鲜吧。人物虽惯常分配但也描摹得十分到位。
创意爆棚,门后的怪兽是每个小朋友童年的想象,尖叫和发电更是高杆。
不可否认,这部动画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建模,光影,材质都制作的很好,但是不同的年龄段和人生经历也许会有不同的观影感受,这部电影并不能够打动我。
————— 🔴 2001 🔵 美国【不详【➊】】【《怪兽电力公司》·系列 第1部 作品】【皮克斯 第4部 作品】【≈ 92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Cute kids,wonderful big kitty,amazing big eye.
其实看多了皮卡斯的动画后套路也都是一样的,这部远远没有《怪兽大学》带给我的惊喜大,那个熊孩子除了长得萌意外也完全没有让人喜欢的欲望啊……
OP和ED都很有特色(好莱坞动画一向以来的特点吧),特别是ED,搞得跟真人一样,有NG花絮。里面的小女孩真是太可爱了,这才叫萌啊……用惊叫声来发电这一个设定很有想象力,不过那一扇扇门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只怕老鼠的机器猫的四次元口袋里的任意门(我干嘛说得那么拗口啊!)
合家欢电影,我弟就爱看这种?每次都拉着我们看这些。无感,一点印象都没了,其设定逻辑感动不了我,看到剧照才想起来居然在电影院看过。
超级喜欢,看了三次.也许我有时候不想要那么多复杂的东西.这些简单美好的就可以了.
怎么没有想象中好看。。。反而让我有点反感小孩了。
我想问问这些怪兽心理年龄到底多少岁?不是工作很多年了吗?不是开始跟前台小姐搭讪恋爱了吗?怎么还把行为动机情感取向全投射在大哭大笑四处移动的婴幼儿身上。
开门关门之间,幸有贝儿在我心间
俗套的剧情。加上片方打着,为什么飞机撞大楼事件发生两个月后,人们愿意走出家门观看这部电影。合着那个时期,电影只上线这一部电影是吧?
据说2002年那年奥斯卡,怪物电力公司输给了怪物史莱克。怪物大战中,花怪物输给了绿怪物。评委难道没有被那声“Kitty”感动到吗?创意多棒啊
小babe超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