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ard最后为Sandra戴上婚戒。
他甚至没有细问她是否愿意,就为那枚打算送给旧情人的戒指匆匆找到无名指来安放,就如他的爱情。
他对她向来是简单粗暴,毫无节制。
在被爽约后,急忙打电话给她,约她看电影;在被冷落后,便要与她接吻做爱;甚至在表白遭拒的下一分钟内就打电话约她一起午餐。
移情之快之自然,看得我心惊。
男人啊,你怎么可以弱到只会在另一个女人的深情里寻找慰籍?
一点爱和希望就可以让他们一直等,一个等来了抛妻弃子的恋人,一个等到看着恋人与别人双双离场。
如果Ronald能早一点决定带Michelle离开,如果Michelle没有再联系Leonard,那么结局也不会让人太唏嘘。
许多事情都已注定,但中间的那些小波折仍然可以让我们纠结得死去活来。
他们都有标记着伤疤的过去,都没有勇气开始新生活,却又无比想逃离现状,一样fucked-up,在感情里一样的放肆贪婪,毫无节制。
一样都是低能儿,Sandra才会对他说,“我想照顾你。
” 而他又对Michelle说,“我会照顾你。
”Michelle之所以同意和他一起到旧金山,并不是因为爱。
他狂热的对她说着“我爱你”,她也是淡淡的说“okay”,并挂断电话。
她答应和他一起走,是因为她需要有一个爱她的男人,安慰她,照顾她。
Leonard回到了家庭和Sandra身边,并不是因为他选择,而是因为他别无选择。
前面是汪洋大海,而回头是爱他的家人与女友。
他惧怕死亡,曾多次为未婚妻的离开自杀,但每次都下不了决心。
这一次,当被抛弃,他甚至不愿意多花一点点时间变个花样示爱,就匆匆拾起落水的手套与埋在沙里的戒指,回家索要温暖与拥抱。
不知情的Sandra问他怎么了,为什么流泪,他说,“我只是高兴而已。
” 之后两人相拥,镜头拉远,音乐剧渐止,响起的却依旧是Michelle爱的歌剧。
下一次,希望在他们的床边听到的是Sandra爱的音乐剧。
1. Leonard跟Sandra应该交换父母,这样Leonard就姓Cohen了,更加暗示了Joaquin为什么要选此片来息影。
2. 纽约干洗业都发展的这么好,还牵涉到家族合并联姻,再说到我们快快活活奔小康了你信么?
3. 如果有人问我这片子里谁演得最好,我的回答是Isabella Rossellini。
4. 《劈腿情缘》是谁给的译名?
不管是谁,替我问候你母亲。
5. 准妈妈们注意了,嗑药是会流产的。
6. 在我看来,结尾停在Leonard的眼神就可以了,后面画蛇添足的情节体现了导演大男子主义的妥协。
7. 喜欢扔戒指的朋友们注意了,连盒子一起扔再捡回的几率比较大。
8. 两个loser不可能在一起,不然共同富裕是说给谁听的。
9. 有些人接受的永远无法是爱,而是命运的安排。
Joaquin Phoenix是个很有特色的演员,既能演黑帮浪子,也能演火场硬汉,还能唱歌,在导演James Gray 2009年的作品《两个情人》中他则演了个软弱的情场败将。
我没想到这个脸部线条刚硬棱角分明的大男人演员这次竟以如此柔弱的一个角色作为自己告别表演舞台的收山作,而他演得又是那么真切动人,连我都忍不住要怀疑他是否受了角色影响才闹出David Letterman“晚间秀”节目上的笑话。
《两个情人》的故事非常老套:未婚妻离去的Leonard住在纽约父母家,平日给家里的干洗店帮工送货,情绪时常摇摆不定,屡有自杀自残现象发生。
Leonard家的洗衣店打算与老友科恩家联营,科恩的女儿Sandra爱上了Leonard,但Leonard却钟情于邻居金发女郎Michelle,而后者竟是一位已婚律师的情妇。
这个四角关系的爱情故事本身并不新鲜,无非是“我爱你,你爱她,而她却爱他”的千年老套;新鲜的是导演兼编剧James Gray的处理方法。
这位以纽约黑色电影出道的导演赋予了爱情故事一种新鲜的暗色质感,焦虑而紧张的节奏,不动声色的情绪积累,令人叹息却又合乎情理的结局让一个原本俗艳的爱情故事拥有了Film Noir特有的神秘张力。
不论是夜幕里逼仄的公寓楼,室内局促拥挤的摆设,还是灰白萧杀的寒冷冬晨,电影都直指人心中最为隐秘的,逻辑感所触碰不到的黑暗角落——什么是爱情?
什么是快乐?
什么又是合理与疯狂的分界点?
片中的两个情人,褐发邻家女孩Sandra(Vinessa Shaw 饰)与金发的性感尤物Michelle(Gwyneth Paltrow 饰),都有非常打动人心的精致细节。
Sandra是沉静的,内敛含蓄,她注意到Leonard在寒冬里的光手,会送上一双剪裁别致装饰精巧的手套;Michelle则有一种让人发自内心怜爱的引力,她直白放纵,孩子一样任性脆弱,她会央求Leonard在她手臂上划字,就像小时候在祖母的怀里入睡一样。
如果Sandra是女性的力量一面,那么Michelle则是令人心碎的孱弱反面。
Leonard这样活得一团糟的男人,无可救药的被如同他镜像般的Michelle吸引,但面对双重的伤害,却往往要到Sandra那里汲取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Joaquin Phoenix在前后两个场景表现出了天堂般的喜悦与地狱之苦痛的对比,直叫观者心疼。
这种心疼,我想不仅仅出于对一个男人的同情,应该更是出自每个人对自身的理解与怜悯:每一个梦想粉碎之后,我们终于抓住并说服自己选择了理性出路,这样的抉择,无奈中蕴含着真诚,决心下面又总潜伏着不甘。
归根结底,理性面对人心,只能是收拾残片的马后炮。
感情的迷人与恐怖都基于这不可预测的一点,无从解释不能解释。
我们可以说服自己在漫长的一生里选择最优化的人生道路,却无法同时管住自己的心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每一次的伤害都让我们从危险的迷途重返正路,正如Leonard一次次重返Sandra的怀抱一样,我们说这便是“成长”或“成熟”,而拒绝它的另一个名字“妥协”。
我更愿意将这个黑色故事中的爱情理解为一切的梦想,包括爱情。
我久久不能忘怀卫西谛在影评中那诗一般的结语:“爱情是黑夜里的一匹黑马”。
(http://vcd.cinepedia.cn/?p=926)而许多的梦想,也许终与这匹黑夜中的黑马一样吧,披荆斩棘头破血流,依然只是暮色中的一个暗影,左突右撞后,仍只有放弃,才能迎来一个悲壮的黎明。
这是一部很细腻的片子。
喜欢电影中淡淡的吉他声,衬托出了许多细腻的情感。
导演用灰暗的色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纽约的爱情故事。
与以往所说的纽约不同,westside纽约充满了陈旧的老公寓,灰色调的公共设施。
年岁已久的路灯和地铁站。
人们在匆忙中擦肩而过。
空气中,掺杂着蒸汽和人们呼出的气体,白白的,朦朦胧胧的笼罩着这一个个孤单的灵魂。
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冬季。
Leonardo不知为什么掉进了水里,湿透了全身。
这像是一个噩梦。
路人救起了他,从而让他有机会巧遇那两个改变他一生的two lovers。
Leonardo首先见到了来家里拜访的sandra一家。
Sandra的父亲和Leonardo的父亲决定将各自经营的干洗店合并起来,扩大生意。
同时,也希望撮合Sandra和Leonardo。
Sandra很漂亮。
她一眼就喜欢上了Leonardo。
不久,Leonardo在楼梯间偶遇了新邻居Michelle。
他对Michelle也是一见钟情。
这个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Leonardo对Michelle非常的痴迷,因为她太漂亮了。
他想尽办法的接近她,了解她。
并在Michelle孤单无助的时候陪伴她照顾她。
Michelle是一个律师的情妇。
Leonardo试图要劝她离开律师。
新年夜,Leonardo不仅怀揣了想要和Michelle私奔的机票,还有一枚戒指。
而此时,Michelle还是决定要跟律师在一起,因为律师为了她离婚了。
失去了Michelle的Leonardo非常绝望。
而此时,Sandra送给他的手套提醒了他,他不是一个人,他还有Sandra。
于是他飞奔回到Sandra的身边,把戒指送给了她。
这是一个很老调的故事。
但是人物细腻的描述,让人很容易被感动。
他们各自都在追逐爱,为了爱,不顾一切。
最让我感动的是,Leonardo的母亲。
她总是很精明很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她的家人。
她很耐心,很细心。
她希望儿子快乐,懂得在对的时候放手,并且她让儿子感觉到,家的温暖那么的强大,那么的充满希望。
她的爱的宽容真的让人好感动。
Sandra其实也是非常宽容的一个人。
她一直很耐心的默默等着Leonardo来向她敞开心扉。
Leonardo对Michelle的宽容是最最让人心痛的。
但是爱的力量即在于此,爱不应该是自私的。
人都应该宽容的去对待爱的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解脱。
FIFIB有James Gray的回顾展,并在周日安排了他的master class。
主持人用法语提问,格雷用英语回答,有法语翻译。
根据他的英语回答和我的理解,尝试做了些记录,及一些与《两个情人》有关的问答。
首先格雷说他觉得这不是什么master class,就简称class好了,或者叫idiot class也行。
他是个健谈而幽默的人。
又声明不想成为一个品牌,如果说他有某种风格,并不是他多么有原创性,多么刻意为之,而是因为他所喜爱的东西构成了他,而他又呈现了出来。
说道原创性,他提到我们都从别人那儿偷师,他在拍《星际探索》的时候看了很多科幻电影,并举了一个偷师的例子,是库布里克套用了一部冗长、无趣而又年代久远的默片的一个片段,人在太空舱里倒立行走。
他说尽管人们认为《2001太空漫游》多么地具有革命性和原创性,但库布里克还是会借鉴前人,只是从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他认为真正的原创性是从个人内里生发出来的,inner of person。
并强调非常不喜欢fresh这个评价用语,fresh、 rotten,这些都是网络评论的用语,一部影片可能看上去形式上很fresh,但是故事和内在观念上可能rotten(老套)极了。
他认为形式没有那么(着重)重要(form is less important),而根据形式去评价作品往往是更容易的方式。
而他所看重的更多是个人的声音,电影的情感(personal voice, emotion of film)。
他又举了一个在形式上很简单却非常动人的例子,是卓别林的一部影片(他详细描述了场景,可惜我记不得了)。
他评价道,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镜头,完全没有炫技,so simple but so complex,so beautiful, so moving。
这个时候他还说道,如果用艺术(art)这个太大的词,他表现得有些”怯于“谈论艺术,艺术是来拥抱人的,我们用它来挖掘人的精神层面,并拓展我们的同情心(extention of our sympathy)(这儿我不确定自己完全理解了)。
中间有一段他谈到他来自一个可能不算快乐但依然联结在一起的家庭,父母、哥哥(or弟弟)及他四个人,但在他开始读大学的那年,他父亲有了些法务问题,他妈妈因为癌症去世,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这个family unit完全崩塌了,他当时没有处理这种创伤,但他最近发现,他将之都投射到了电影中。
这是种奇怪的感觉,convey yourself to others。
后来他提到拍有趣的电影当然也是好的,但是不能一直都处在浅层经验里,不能一直都是关于吃蛋糕或巧克力这种愉悦的味觉经验中,不然就太表面了,我们总要处理一些更深刻的个人经验。
但是市场是不允许个人存在的(market tries to destroy individual on everyday bases), 也让个人的声音消失,给人人带去同质化的东西。
主持人问了不少与他新片相关的问题,他说《星际探索》不是一个IP,而迪士尼给了他很多支持,几乎没有可以抱怨的,但他认为这个电影的一个缺点是他没有放入足够的愉悦(joy)在电影里,但生活中是有不少愉悦的。
谈到Two lovers的那场三人去高档饭店用餐的戏,格雷说Michelle问Leonard"Really?
You have a girlfriend?"的语气里是有愤怒的,其实他没有想到要在这句台词里加入愤怒,而是Gwyneth加入的,而他认为这种愤怒让他们的处境更复杂,说明Michelle是想利用他(use him)来”刺激“她男朋友,而这则让Leonard的处境更让人悲伤。
(我怎么把这段写得这么言情化)他提到美国电影的风格其实很多时候是由表演风格决定,Style of American film is mostly depended on the style of acting。
这儿他举了希区柯克的例子,讲了不少,没听懂啊。
他就表演讲了不少东西,其中一个细节是two lovers里的一场天台戏,他们拍了30多场,其实拍到14场的时候已经ok了,后面出来都很不错,但是他们就像做表演实验一样,又拍了好多场,惹得制片人不高兴了。
观众提问环节有个观众说去年和他在马拉喀什电影节上见过,他很喜欢two lovers,其中有很多向《后窗》致敬的地方。
问题问的是啥,没有听清。
格雷说,我确实喜欢希区柯克,也可以说有向《后窗》致敬之处,但是内核其实是受《爱情短篇》的启发,这是更密切的reference。
他发现关于欲望(desire),已经有很多浪漫喜剧型的影片,他想做不一样的,于是有了two lovers。
他认为欲望是一种幻想的投射,可以同时拥有肤浅和深刻两面。
还举了一个他和他夫人第一次在一个晚会上认识的例子,如果那天晚上她是穿着另一个风格的礼服,可能他就不会去搭讪,虽然仍然是同一个人,好像很肤浅,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才看完热热闹闹的《我们结婚吧》,骨子里的花痴劲儿才刚刚有点翻涌的症状,又接着看这部把现实赤裸裸的摔在你面前的骨干戏,确实让人清醒不少啊。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u/1167336560我并不知道这是杰昆的息影作,我只觉得他面熟,但想不起来他演过什么作品,也许正是因为对他荧幕形象的模糊性,所以在观看此片时完全被他那敏感,多情,颓废和痛苦的演技折服,他真正演绎出了一个“纯屌丝”的形象。
当纯屌丝爱上女神,童话的结局就是《101次求婚》里黄渤追到林志玲,屌丝完美逆袭,现实发生概率1%。
现实的结局就是《两个情人》里杰昆在女神失意时偷袭,满足积压已久,急不可耐的欲望一次,而后便被女神永远抛弃。
值得庆幸的是,纯屌丝还有一个主动投怀送抱的女人,于是,纯屌丝把原本买给女神的戒指转送给她,皆大欢喜,两全其美。
之所以说《两个情人》很有诚意,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基本不给我任何romantic幻想的空间,每一个情节设置都近乎骨干到极致。
首先,纯屌丝第一眼见到格温妮丝帕特洛就爱上她,我只想说,是个男人都会爱好不好?
如果国人无法理解,那么如果让林志玲,或者范冰冰,再或者舒淇当你的邻居,出现在你的面前,还那么愿意掏心掏肺的与你结交,你是男人你爱不爱?
你冲动不冲动?
能有机会你还不急不可耐的爬上她的床?
再次,当纯屌丝发现女神格温妮丝帕特洛是人家的小三,受挫至极时又有其他女人投怀送抱,于是可以马上说出“我喜欢你”然后直奔主题XXOO解忧。
男人的心灵和身体是可以分开的,心里爱不爱并不会影响身体做不做爱。
最后,纯屌丝会为了心中的女神不顾一切,从最开始就不会有好结果也不屈不饶,奋勇向前。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爱他疯狂的女人呢,一个良好的事业起点,他全部都不要,任性的要跟女神飞去LA,直到女神出尔反尔还要给他报销机票钱,他痛苦得当场落泪,跑到海边扔掉买给女神的戒指。
我当时就想,不会吧,这戒指不便宜哟,纯屌丝也如此大气!?
直到后来他回到家中,选择摆在他面前的事业和女人,把那枚戒指转赠给现实中的女人,简直不能再接地气呢。
出场的时候,纯屌丝就是一个为了爱情几次自杀的人,却每次死到临头又喊救命。
他住在父母家中,为父亲的洗衣店打工送衣,他觉得生活就像死了一样。
他本身就是一个懦弱却又多情的人,像他这样的男人是没有办法创造大事业的,而且他自己也不想。
他只需要像他父亲安排好的一切行走就会安稳,心中却让然有不甘心。
直到出现格温妮丝帕特洛,这个让他重新燃起生活激情的女人,虽然给了他当头一棒,但也让他醒悟不少,现实和理想有时候只能选一个。
有些电影,让你看了之后有吃苍蝇的感觉。
也不一定是电影拍的太烂,像寻找成龙那样。
有时候是电影传达的东西让我们感觉很不舒服,然而这就是人性啊。
有多少男人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想到自己?
为Sandra不平。
想起两小无猜里的男女主人公。
这些人都该绞死,绞死!!!!
看了《Two lovers》(中文翻译成了《两个情人》或者《劈腿情缘》),失望是多少有点的。
同样是有关讨论一颗心的归属问题,它既没有《Closing》(《偷心》)那样的浪漫而令人揪心,又不及《Matching point》(《赛末点》)那样的性感和意味深长。
不仅如此,它还让我觉得很憋气。
简单点说,这个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在解除一次婚约的阴影中过着平庸的生活,此时周围人有意撮合他和一位乖乖女,黑发姑娘(电影海报下半边这位),但是男主人公其实并不来电(除了他男性荷尔蒙爆发的时段);同时,他迷恋上了新来的女房客,由Gwyneth扮演的金发姑娘(电影海报上另一位),金发姑娘具备典型的令人沉醉的流浪气质和眼神,以及通常这类姑娘的通病——与他人的情感纠葛。
这并没有影响男主人公深度地沉醉在对她的迷恋之中,在甜蜜之中的男主人公用所有积蓄给金发姑娘买了钻戒却被告知她还是选择了别人。
而男主人公在短暂的失望过后索性非常环保地将戒指送给了还算倾慕于他的黑发姑娘,黑发姑娘如获至宝两眼泪光闪闪,由此展开一段后果不堪设想的婚姻…我想一定是男主角Joaquin Phoenix在经典电影《角斗士》中那个心狠手辣的太子形象塑造得太成功了,以至于他一出场我就觉得他不是好人,而他出现种种懦弱的迹象的时候,我又不大相信,总觉得这哥们儿心里应该还憋着一股狠劲儿。
很不幸,他没有。
被心爱的女人抛弃之后,他一点也没有重新振奋自己生活他日再重新寻求真爱的劲头,反到不负责任地将对很多女人有巨大杀伤力的钻戒貌似真诚地送给了他不爱的那个黑发姑娘,估计心里想的是,“好歹还有一个备用的”。
电影在黑发姑娘的感动情愫气氛中就结束了,用膝盖也想得出来这二位婚后的生活不会多么幸福美满,而酿成这样后果的就是男主人公和黑发姑娘本人,赖不到金发姑娘。
虽然并不是每件例如情感之类的事情都可以套用“游戏精神”这样冰冷的字眼,但规则总是有的,当然世间也总是有概率不低的不幸事件。
总的来说,让我觉得很不快的是男主人公破坏了我以为的规则:1. 具备最基本的游戏精神。
推广到生活中即来到人世便该好好活着,享受作为一个“人”的种种乐趣。
当然不好说人生有没有“通关”这一说,如果说人生中有一道道小小关卡,也许可以理解为诸如考试升学求职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经典”人生课程的完成。
只是活完最后一天,可能大家就真的都“玩完了”。
我还是觉得每个人的关卡可以不同,不必都要搞定相似的迷局,但至少还应该尽力吧,也至少要本着在过程中销售乐趣的心态。
男主人公没什么大事,不缺胳膊断腿,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我实在不理解,怎么看也不属于“文艺青年”的范畴,又不像在装什么,总之,难受。
2. 对自己扮演的游戏人物要负责。
游戏软件是会储存玩家历史记录的,不要以为每次都重新玩过,或者索性不设定玩家姓名就没人知道你做过什么——很明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掩耳盗铃”这招只适用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
男主人公从一次取消婚约,跳入到偶遇的迷恋本来并不离谱,可他硬要把这样的迷恋纳入到他婚姻的游戏中,失分之后又转而借助戒指开始下一局婚约游戏,我很纳闷难道这样的游戏很好玩么?
当然,作为经常在游戏过程中推到重来的处女座成员之一,我“对玩不好就重来”这一套的体会是“下一次也未必就能玩好”,好在这只是在游戏中。
我们喜欢推到重来的因素,不仅是“不接受失败、追求完美”这么冠冕堂皇,更多时候还蕴含着“明知还有一下次机会,这次表现不好也没关系”的放任心态,加之每次出局之后都没有对上一次失败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很难真正有所长进。
想想也是,除了人生之外,所有的游戏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玩家总是可以重头再来,如果真的有一款只能玩一次或者几次的游戏,大家都心里有数你能不能玩得转,就像心知肚明自己能不能活出个人样来一样。
3. 懂得“游戏只是游戏而已”这个终极原则。
谁也不必痴迷其中,了解这一点大概是不会出现那么多网瘾少年的,这也许才是游戏精神的高层次——拿得起,放得下。
玩的时候投入,不玩的时候就去你大爷吧,果真做不来的事情就不要强扭那个瓜了,死扛着就那么有意思么?
倒不如去寻找下其他游戏,或者干脆承认自己没有游戏细胞,这又有什么可丢人的?
反倒是男主人公这样将“需要身边有一个女人”这种游戏玩得如此之难看要好些,活着就没有其他乐趣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很舒畅的。
不过都是废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清楚,人生不是可以重来的游戏。
于是在开始之前生怕自己不认真,挫折之后又生怕自己太较真。
久而久之,一脸稚气的孩子们都被训练成久经沙场的玩家,每每彼此不期而遇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一颗平常心”的淡定眼神,而后转身迈步相忘于江湖。
电影全片色调压抑,单调。
从开始那主角跳河到末尾走到海边,男主角一直fuck up。
直到那丢落的手套出现,本以为会被潮水带走,却被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手指的方向朝向男主角,暗示这个世界还是有人愿意与你同心同行。
此后男主角才找到生活的方向,回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生活圈,过一个喜气洋洋流光溢彩的新年,开始一段美好幸福的生活。
结婚最好两人相爱其次找个爱你的人再次找个你爱的人最次两人空无爱情。
很多人都会把第二、三条的顺序搞反,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一心只想按自己判断选择人生,不达目的势不罢休。
其实男主角对姗德拉还是有感情的,只是被自己执迷不悟的一厢情愿所牵绊,还好最后蜜雪儿抽身出这段没有结果且自己不愿投入的感情,倒给男主角了发现生活的机会。
结婚找一个爱你的人学会爱她,还是找一个你爱的人等待被爱。
无论如何。
最后爱是相互的。
深夜,莱昂那德走到桥边,跳进了刺骨冰冷的水里。
又一次的恋人离他而去,让他绝望了,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求生的本能让他重新浮出了水面,在路人的帮助下,他被救了上来,踉踉跄跄地自顾走了,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只留下诧异的人群。
他湿漉漉地回到了家,三十多岁的男人,和父母住在一起,可以看出家里并不富裕,很普通的一个家庭,全家靠着一家干洗店支撑着。
他和父母几乎没有什么交流,话少的可怜。
父亲邀请朋友一家来家里聚会,这次聚会其实是一次相亲。
朋友的女儿SANDRA对他有意思,而且他们家族也是做干洗生意,并且规模很大,双方父母还想进行合并,这对于莱昂那德一家来说尤其划算,生意扩大,以后的生活可以上一个档次。
莱昂那德不置可否,在半推半就中,算是默许了和SANDRA的关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楼上的一个漂亮女孩米雪儿,相比SANDRA,她年轻,性感,活泼,他疯狂地迷上了她。
一开始知道她有男朋友,他非常失望。
可是后来发觉米雪儿的男朋友是个有妇之夫,而且米雪儿向他透露想要分手的意思,他觉得有机可乘。
他一边若即若离地和SANDRA保持着模糊的关系,一边和米雪儿出入各种场合,这时我们发现,原来莱昂那德并不是那么地沉闷无聊,他讲笑话时神采飞扬,在舞池里魅力四射,成为全场的焦点,是米雪儿激发了他的各种优点。
可是当他向米雪儿表白时,米雪儿说他只是把他当成好朋友,并且那个男人说了,说会和他老婆离婚。
莱昂那德失望之极,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和SANDRA相处,他经常利用自己的专长,为SANDRA的家人拍摄聚会照片,渐渐地,米雪儿远离了他的视线,他已经融入了到了SANDRA的家庭生活中,尽管他是依旧的沉闷和机械。
然而,米雪儿的一个电话,又让他平静的心沸腾了起来。
当米雪儿告诉他,那个男人是永远不会离婚的,她已经彻底和他结束了,莱昂那德冲动地又一次表达了自己的爱,他说可以让米雪儿一辈子都幸福,他们可以远走高飞,彻底抛弃过去的一切。
于是他一面和自己的准老丈人虚与委蛇,并且答应家人留在家中参加双方类似定亲性质的晚宴,一面偷偷地去商场买了求婚的戒指,并订下了双飞的机票,等待在晚上的那一刻向米雪儿求婚,并和她远走高飞。
家中,人声鼎沸,充满了喜庆的氛围,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离开。
知情的妈妈追到楼梯口,眼里都是不解和伤心,而他则是一脸的兴奋,他说,妈妈,我现在很幸福。
楼下约会的地点,楼道中缓缓映出的米雪儿的脸,她告诉他,那个男人为了她离婚了,她不能和莱昂那德走了。
“你是一个好人!
”她说。
其实,这句话彻底地击溃了他,我觉得莱昂那德应该是听过很多遍了,之前的女朋友分手时说的应该也就是这句话。
好人,可是好人为什么永远也得不到自己的幸福。
他来到了海边,把手中的戒指扔向了大海。
他想再一次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戒指偏偏又重新出现在他眼前。
他向命运屈服了,收起戒指,回到了家里,面对SADRA,把戒指套在了她的手上。
SADRA无比幸福的脸,让人觉得这个场面更加的伤感。
她永远不会知道这个戒指后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
结婚了,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米雪儿离开了莱昂那德的生活,可是在他以后的生活中,还会出现LILLY,ANGELA,ISSABELLA...就像童话故事的结尾,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吗?
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证明了“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那些大量的温馨的爱情电影只是用以抑制疼痛的鸦片而已,吸上几口,疼痛缓解了,等药力过后,疼痛依然无边蔓延。
主演杰昆菲尼克斯,在影片里,焦躁,眼神飘忽,手足无措,是因为这个人物是卑微的,永远没有安全感,缺乏勇气,既缺乏生的勇气,也缺乏死的勇气。
注定了,他只能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下去。
1979年,有一部苏联影片,叫《永远的马拉松》,说的是一个中年的大学教授,公认的好好先生,可是内心里一直很厌恶自己的现状,很想做真正的自己,终于有一天矛盾爆发了,他想极力维持,可是终归失败,他转念一想,也好,彻底放松了,和过去的日子告别吧,以后就要做自由自在的自己,但就在他为自己庆祝的时候,妻子回来了,情人打电话来要求原谅,同学仍然求他帮忙。。。
他颓然了,原来终究逃离不开自己的轨道。
这个电影更加的现实,更加的让人信服,什么样的性格,注定了什么样的命运。
命运就像是牢牢抓着缰绳的骑士,而我们就是他胯下的那匹马,偶尔他开了个小差,让你信马由缰了一会,可是马上又让你回到了原来的道上。
男主脚劈腿劈的真开心哦~~~~~~~~~不亦乐乎
就是劈腿
DVD的原因,没看完,据说结尾很无奈很精彩
看不下去了,太闷
故事情节蛮有真实感的,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知心不悔,爱我的人为我痴心不悔, 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
这算是我看过的比较折磨的 过于沉闷 无高潮 无情节 就是累 几度想快进
i see myself in Leonard, and the night view of sea looks so familiar like what happened yesterday.
剧本还是挺扎实的,跟父母居住的成年男子,强势的母亲,之前感情的刺激。其实他只爱金发女。女的要是开始没诚意最后也没诚意。男的要是开始不喜欢最后也不喜欢。跟revolutionary road差不多,只不过回归生活更压抑。
对于另一个女人来说会不会有点残忍。
这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探讨了一个在现实爱情生活中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应选择你爱的人,抑或爱你的人?”英格丽·褒曼与罗西里尼的女儿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片中演男主角的养母,长相与演技都比妈妈褒曼差多了~~
第一次发现格温妮丝还算好看~
【4.7】用每个叙事场景的情感不断打磨色调和构图的古典匠人式的巨著,三人关系是一个形,犹如雕塑的形体,接着调度演员和叙事场景的每一处光亮和阴影的细节具象五官和发肤,在剧情的稳定中随着影像上下微漾犹如小舟从此逝,海水般澄澈的夜空和黎明,月光般的窗台和灯影,浪潮般的阴云和细雨,如此细密又赤诚动人。
原以为会很牛B一片儿,发现误会了
尚可表演,温和结尾,平庸情节
菲尼克斯息影之作啊……期待有朝一日能回归。
Joaquin看起来真别扭了
我們能說愛有多偉大 在不得以的時候還是要退而求其次。
很无聊@airplane
太简单了太俗套了,男主角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没那本事还瞎折腾,最后只能被玩又表演受害者的男的。基本只有格温妮斯露胸值得一看。
看到尾声,我以为他老先生楼下眼泪一摸,就握着戒指直接上楼了呢,没想到还要凹到海边~~~当然是常带人看歌剧准时付房租纵容小情人吸毒的老男人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