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碎节奏的舞曲伴随着迂回忧伤的情感渐渐徐来,在现实的大背景中,爱情是一条断断续续的生命。
为何爱人的心中总是充满恐惧,为何壮烈的音乐总是层出不穷,为何自由的梦想总是不能持续,为何现实的艰涩总是沉默消极。
生活的穷苦与贫困总是让人丧失温情的理性,她曾愿以身体为代价脱离困境,经历挣扎,失败,以及痛苦,却始终未被遗弃。
她说,每个人最爱的人其实是自己。
苍白药丸,灰蓝记忆,他用身体将内心沉溺在无声的水底,回忆如同梦魇般时刻重现,在电影与现实中交错,她的冰冷与孤寂,他的深情与无力。
一贫如洗的日子一去不返,除却名利,没有任何足以支撑欲望的东西。
他们在白雪皑皑的冬天相遇,我喜欢看他注视她的表情,她单纯明亮的眼睛,他细腻温柔的笑容,那么恬静,仿佛时间与幸福都屏住了呼吸。
可是,十年光阴。
汹涌的时间,情感被现实催促的闭口不提,那些美好的小事情,会不会就此失去。
陈可辛抛出这样盛大奢华的戏来衬托一段彼此索求的感情,她需要名利,他需要爱情,他给她名利,她抛弃他的爱情。
他与他,是两个男人。
而她,需要的是心与身体的分离。
我们不过是平凡的人,带着平凡的命运成就一段平凡的恋情,也许路过一只天使,他收集所有你曾经丢弃的回忆剪辑,那些片断,是曾经深爱的证据,那十年间所有的爱恨都被烙下一个离开的背影,有一天也许你会忘记。
有一天,也许幸福会忘记。
倘若青春时,有幸福路过你渺小而浩大的爱情,那一瞬间,请不要悲伤的犹豫。
倘若有一个人在你最卑微的时刻拥抱你,倘若有一个人在你转身的时候凝望你,倘若有一个人在你左右为你伤痛记忆,倘若,这只是一场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戏,也要剧终的时刻,以鲜血为你呈现出铿锵壮烈的爱的荣誉。
这部片子之后,很多文章都用了这样的句式:如果,点,爱;如果,点,不爱;如果,点,爱不爱。
好像,如果成了爱的必要条件,要爱必须是如果的,那样千分之万的确定不是来自于爱,是来自于自以为是的变态。
我们在一起2年半。
认识你,在我最不像人样的时候,你说看见我你有一种想当英雄的冲动。
所以,你的英雄是这样当起来的,我一无所有除了杂乱的脑袋,要求你陪我看通宵电影,你不同意要我好好休息,之后犟不过我先拉我去吃东西,偷偷买来《吉檀枷利》送给我,在走进夜场的时候,我们的2年半开场了。
一直到第二年的冬天,我们才去看了第二场电影,那个时候听说有一部《如果爱》,我喜欢的周迅和陈可辛。
你是很少看电影的人,我在家看电影的时候,你在一旁看书,但是这一次,你爽快地说,好。
我们并没有多少钱,都是学生,等到星期二,跑去影城。
我说我要吃爆米花,你买来给我。
坐下来的时候,电影开始了一会儿,热闹的马戏团在跳舞唱歌。
这个爱情故事。
看见金城武和吴君如,看见花了浓妆脸蛋小小的周迅,我在一边插嘴,啊,周迅皮肤好差啊。
唇枪舌剑的来往,不明所以。
后来年轻的周迅扎了两个辫子穿得鼓鼓囊囊去吃金城武剩下的面,原来他们也有爱,如果爱。
之后的故事并不稀奇,但是看到周迅躺在冰面上,被金城武救起,我掉眼泪,紧紧盯着屏幕上两个一无所有却狠命拥抱的人,你为我擦眼泪的时候,我也没有回头看你一眼,而是习惯地握住你的手,据说你也哭了。
我们那时日日夜夜在一起,老夫老妻这样叫着。
周迅在电影里磨牙,你侧过头说,你比人家磨得厉害多了。
之后的一天,你说你学着金城武那样,在我磨牙的时候把手指放进我牙齿中间,结果差点被我咬断,你忿忿,电影都是骗人的。
中间的故事很壮烈,私奔、回来、生死、离别。
最后倒是结尾清淡,每个人都好像悟透了什么,谁也没有和谁在一起,谁也没有再说一句,我爱你。
你说,这部片子后来简直是太假了,煽情的地方看了只想笑。
但是我一直在哭啊,你也毫不意外,也不会说“你这个小傻瓜”这样的话,只是伸出袖子让我把眼泪鼻涕全部蹭上去,然后牵起我,说,我们回家。
我们一起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蜘蛛侠3》,你公司发了电影票,你就给我打了电话。
我说我不想看这个,你说很久没有见我了,你不想我啊。
于是我去,看电影的时候,蜘蛛侠的兄弟为了救他而死,我还是哭了,你还是一直让我抓着你的手。
看完以后,我和你,走到底了。
那时我突如其来的冷漠自私,还有摇摆不定,让你很伤心吧。
可是从来没有舍得过,到现在也是。
你的blog里放上张学友的《如果这就是爱》,我的眼泪还是发疯一样留下来。
没有如果,就是爱。
我所相信的,你告诉我的,只有死别没有生离的爱。
不是玫瑰代表爱,你在丽江的玫瑰花丛里告诉我,因为想到没有给过我一枝花,心里痛的没有办法。
傻子,我从来不是从你那里要这些来,你给我的时光,不能继续,但是可以延伸。
而那些花,只是在提醒你,我们再没有可以共度的岁月,拿来拖拖拉拉的想,该带丁丁去看电影了,其实应该给丁丁买束花。
如你所料,我写这些的时候一直在哭。
现在我只想说,亲爱的丁小月,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不能嫁给你,而那个幸运的女孩,我本来想要极尽能事的诅咒,但由于你的关系,我愿你们幸福。
再说一次。
没有如果,就是爱。
十年前,一贫如洗的老孙留下所有积蓄和一盒录音带,没心没肺地离开林。
“在这世界上,最爱你的还是自己。
”十年后,冰冷的大街上,聂文对孙纳说,“当时,你需要一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
我以为戏一拍完我们就会分开,没有想到我们会在一起这么久。
”《如果·爱》,一个关于背叛,利用,矛盾,等待和逃离的故事。
浓重的背景,华丽的歌舞,终究敌不过十年前铺天盖地的一场大雪,十年后汹涌澎湃的一池碧水。
冷。
冷的刺骨。
戏中戏,梦中梦。
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
小雨,张扬,班主;孙纳,林,聂文。
他们各自挣扎在角色的爱恨情仇里。
殊不知,生活也于他们开了同样的玩笑。
《如果·爱》,爱在哪里?
钱,名,利,哪一个不比爱来的诱惑。
十年前的孙纳,她爱林么?
雪地里曾经闪现的那一丝爱的火星,被虚荣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我们之间的距离,相差不过毫厘。
在十字街头,没啥好坚持,别跟神话怄气。
”她走了,利用林的人际网络搭上导演之后,拂袖而去。
她是聪明的,又冷漠到可怕。
爱没有,恨没有,拽不来,甩不掉。
十年后的孙纳,她爱聂文么?
或许他只是她无数战利品中的一个,或许他只是她继续向上攀爬的又一个跳板。
聂文捧红了她,她又帮聂文赢得声誉。
她帮他因为她可以得到更多。
他同样。
他们之间,不过是赤裸裸的利用与被利用。
面店里,聂文说,再也品不到穷困潦倒时的滋味。
或者他连爱的味道,也一起忘记了吧?
唯一爱过的,也许是林。
十年痴等。
池底的他始终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面对孙纳的背叛,他早以为自己没有了爱。
等待,为了报复。
一夜缠绵之后他残忍地说“一切都是假的”,人去楼空的独,映在孙纳错愕的脸上。
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而愤怒。
然而,不是因为爱,只是占有。
故事的结尾匪夷所思。
戏里,班主从高空轰然坠下。
戏外,聂文站起来,庆祝歌舞剧顺利关机。
聂文惊世的一坠,是涅磐又是重生。
抖落的是占有,贪婪,欲念。
留下的,或者才是本真的聂文。
而孙纳和林,又从这一场爱的纷争里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
剧中的歌舞场景,极尽奢华。
开篇的《美丽故事》,高潮段的《男人本该妒忌》和《十字街头》,结尾的《如果·爱》,以轰轰烈烈开头又以平平淡淡结束。
十首歌,从整剧中抽离出来,亦把故事说的清清楚楚。
爱,本是一场华丽的盛宴,曲终人散的一刻,方知真假。
喜欢周迅浅吟低唱《外面》的姿态。
这个演员的魅力是一张永远单纯的脸,一双永远天真的眼。
更是外表之下不为人知的倔强,高傲,和永不服输。
《如果·爱》。
如果这个商业社会里没有了爱的存在。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值得珍惜的。
所以,好好爱。
别辜负。
http://ddwindow.blogdriver.com/ddwindow/1099980.html
看完这部片子,没有感动,也没哭,似乎早有准备地接受了一个现实。
我是为了弄清楚“如果.爱”这个片名的涵义而看完本片的,最后我的理解为:“如果这就是爱”或者说“如果有爱,(那爱是什么?
)” 故事很简单,没什么特别的,讲的就是一个女人十年前和十年后对男人的选择,以及这两个男人在这十年中对这段情感的态度。
就是在这个相信许多人都会遇到的简单故事背后,导演在说明什么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象是一部戏,上映在一个舞台上。
每个人都只顾专注地扮演着各自角色,只关心自已怎样把这个角色演到最好。
那么其他人只是你的配角,或者说是配合。
角色的轻、重都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
对你或对他(她)来说的轰轰烈烈,对于局外人来说也只是个片断,可以随意抹去;或许也只是擦肩而过时无意的一回头。
如果有爱,爱的只是自已。
这个道理已被无数个上演在舞台上的戏验证了,验证着。
所以人和人之间,“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的是不断的相互需要。
十年前的“周迅”需要一个洗热水澡,有一碗方便面吃的小窝,“金城武”需要一个栖身之所,于是两人走到一起,也许是同命相怜,产生了一种感情。
当时过境迁,每个人为了“角色”需要对任何事物的理解、判断、选择也是大不相同(除了极个别的情况)。
用“张学友”的话说就是“当时,你需要一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
所以两个人因各自的需求走到了一起。
以至于发展成了后来三个人的情感纠葛。
这种感情是什么?
如果这就是爱。
如果有爱,那爱是什么?
相互需要--如果这就是爱。
这是我国少有的类似于国外音乐剧形式的电影,悲伤喜悦,爱情离合用音乐舞蹈来呈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提升了电影的文艺气息,只是觉得这种呈现方式让剧情弱化了许多了,我们所擅长的内心戏变成了在外的呈现,对于观众,对于演员的诠释都有些水土不服,不能说这部电影的尝试和创新是失败的,但却暴露了许多不足和观众的接受程度,估计这也是在这之后就没有类似大陆音乐剧出现的原因了吧!
电影里还是有许多经典的前段和台词的,就像把一本人生哲理书里的文艺变成了乐章,比直接看过文艺更加印象深刻,其中最深刻的还是这句: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自己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是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就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如果•爱隔了很多个月,才再次敲打起键盘。
这几个月在大学里忙得昏天黑地,不知所云。
于是什么都没有写。
现在手生涩得已经可以打错很多字而不自觉了。
而这种生涩,恐怕也不仅仅表现在敲打键盘上。
博客很长时间都没有更新,没被网站注销简直是万幸。
所以说——时间就是这么可怕的东西。
在难受的时候把被子蒙住头,像高中时候一样没骨气地说,一切马上就会好起来,马上就会过去。
看不出跟在地下室录音的金先生有什么不同,大家都是自欺欺人。
寒假回家,第一部片就看了《如果•爱》。
纠结的片子,纠结的情感,整部戏就看着他们三人在那里一路纠结,直到彼此叉开路口,分道扬镳。
之后每个人的脸上终于带了暖色,用平淡的口吻告别或者是离开。
至少是装出来的平淡的口吻。
夕阳西下,路人回家。
全剧终。
其实一直觉得这三个人像是人生的三个阶段。
金城武的梦想时代,周迅的拉扯时代,以及张学友最后,把自己摔在雪地上,那淡然看开的时代。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他们注定要走向不同的路途。
不管其中他们有多么互相欣赏,爱慕以及拉扯。
那是不同的阶段,必定走不到一起的。
金城武与周迅的爱情开始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的面店里,女孩子裹着军大衣吃完了男孩子剩的半碗面,然后继续厚脸皮地跑到帅哥宿舍洗澡。
很简单的,他们相爱了。
周迅穿着红色的衣服追公车,两个人在狭小的地下室过着平淡的同宿生活。
很普通的女孩子,希望唱歌给很多人听,或者演戏给很多人看。
梦想天真到我们不敢去指责,追求笃定到我们无法去轻蔑。
真的,比起他们在患难中那不合时宜的爱情,她的放弃让我们无可指摘。
梦想和爱情,二者不可得兼,你怎么舍?
于是她在可能的机会面前,咬了牙,把自己献给了金城武,对他说你别看着我走,然后非常清楚地在外边对着窗子踢了一脚,快速地跑开。
之后在被老外抛弃的时候,坐在冰面上,红色的风衣很扎眼。
小金过去把她抱住,说我们结婚吧。
我们真的结婚吧。
可她有不是那样就能平息了脉搏的女孩子。
她借着他的人脉上位,成名,走红。
他呆坐在食堂里,听他的朋友说女孩跟自己睡了,为了一个角色。
如果可以简单地说,她爱虚荣,不爱他,就好了。
后来的金城武一直忘不了他们的小屋。
每年回去复习那份被遗弃的悲伤,每年都去录下当时的心情。
他也做了演员,他也大红大紫……他们最后终于获得了交叉点,只是她已经装做不认识他。
金城武始终纠结在回忆里。
她到底有没有爱过他。
如果有,那么怎么可以把他像一件不需要的衣服一样扔在原地,自己走到八千里外。
如果有,怎么又可以跟了自己的朋友只为了一个角色。
你爱我吗你真的爱我吗。
像个小孩子一样执著的,坚定地,不屈不挠地抓住她的手臂,问她一次又一次。
不,我并不像很多朋友认为的,觉得金城武只是通过爱周迅来爱自己。
我相信他是爱周迅的,一直以来,十年之后。
但他并不明白,那些贫寒而卑微的爱情,不足以成就任何一个人光辉四射的梦想,不足以承载两个人平实坚定的生活。
你的一碗热汤面,又怎么可以支撑数十年间那些白开水般的惨淡。
他不明白。
他始终像个小孩子一样不明白。
他们终于在导演出走的时候回到北京。
但那已经不再是他们曾经生活居住相爱的地方。
只有那个地下室还好好地存在着。
十年之后,物是人非。
他用磁带报复了她,两个人却还是在冰面上拥抱着哭得身体都在抖。
他们没有再承诺,相爱就能解决的问题,太少了。
不知那个时候,金先生是否也明白了这一切的背后,是斧凿刀刻般的无奈与悲伤。
所以说有时候,梦想的胳膊扭不过现实的大腿。
张学友的导演也在争夺着周迅。
一个需要导演,一个需要伴侣,于是就这么纠缠了很多年。
他扇了她一巴掌,说这其实是给两个人解脱。
他嫉妒,他也因此而焦躁发怒,离开片场,去修改自己的剧本。
他说,我们呆在一起那么久,都要多了。
他摔下吊绳,终于赢得女主角的一滴泪。
如果说二人之间,并不是爱情,那么感情总归还是有的。
一直以来,久久的相处,经年累月的面对。
却最终成了二人的桎梏,挣脱不了。
最后,他放开手,给她自由。
而自己,则要去另一个地方,拍一个简单的爱情片。
就是他们在一起那么久,都无法到达的,简单的爱情。
所以说到底什么才是生活和爱情的真相。
最后他说,不要忘记北京。
她在电话的另一头边哭边点头。
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坚强到面对我们不堪的过去,不再耻于提及那些做贼心虚的日子。
歌舞升平,岁月流转,爱情消逝,梦想溃败的时候,也许我们也会想想,我们想要的没有那么多。
我们的衣服变得更鲜艳,我们的头发变得更时尚,可我们真的变得更快乐了吗?
尽管到头来,还是自嘲地一笑,继续回到战场上撕杀,不是么?
结论:孙纳、聂文拎得清;林见东跟自己演了10年情圣戏,终于才清醒。
三人的关系原本没有爱,最终才遇见爱孙纳:深入黑暗,依然一身光芒。
“过去唯一的用处,就是让我不再想回到过去”。
开场孙纳直接说明,不想去看自己过去的阴暗史,更别谈接受。
所以和林见东因为电影又碰面时,她满是戒备和抵抗,因为看到他就意味着要和过去的自己相见。
开始在北京闯的孙纳,吃残羹,厚着脸皮跟陌生人借宿又捎走了他的方便面。
“闯出去 我就可以活过来” 她一直目标清晰又明朗——活下来。
随后和这个陌生人日渐熟络,本想看看这人是否以后可以带着自己做演员,和他搭伙住了下来,却不料这个人的纯真映出了自己的纯真,两人一起卖货,嬉戏打闹,互相依偎。
但她也一直知道这日子不是个头,一有机会就要紧紧抓住。
和老外走之前,她交出了自己,寄托在了林见东身上,咬紧牙关冲了出去;和林见东同学走之前,她又一次交出了自己,一直念着“不要再记得这段日子”,这是对林说,更是对她自己说:她这次把自己纯真的一面都放在林这边,杀伐果断,血淋淋地立足下来,“世界本就邋遢”,“天堂地狱一家”。
但是她没有迷失自己,即使经历这些,还是一直留在捧红她的聂文身边,这是她的底线;全电影没有出现过的张戟和她截然相反,“没有多大的恩德,要用一生来回报的”,这是她对聂文的回应。
林带她回北京,也是她接受了自己的契机,那一刻她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也接受了她;林道别时,让她别忘记老孙,“不会的”。
她和林之间自始至终都没有爱,更多的只是爱自己。
她知道自己有真正被爱的一刻是聂文让她放手的那一刻;聂文成全她,也成全了自己。
她那时候的眼泪才意识到,自己有被爱着。
她其实一直都知道爱是什么,也一直有憧憬,但也只能憧憬;所以她一直一直想拍一部真正的爱情片。
林见东:戏“该演完了”林见东初见孙纳,敢做敢担,坚韧顽强,是林见东自己身上所没有的生命力,他被深深吸引了。
那阵也是林的低潮,意识到自己没有才华,正准备回港;谁想到孙纳却要他坚持,不仅鼓励他,还让他和自己生活。
这大概是林最开心的日子,无忧无虑,把面对的困难、焦虑都抛到脑后,尽情享受这一刻。
但他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孙纳的苦,只知道自己给不了孙纳想要的——当演员——继而只能在快活日子里沉迷,视而不见。
他的这10年的高光时刻不是当了演员,不是获得了名气,而是在冰河上抱住孙纳的那一刻。
那一刻他是英雄,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也是这一刻让他回味无穷,折磨得他这10年无所适从。
可能都没经历过什么苦难,意识到自己相比其他人是无才的已经是天塌了下来;但是孙纳的出现让退缩的、毫无尊严的他体会到了高光,误以为那就是人生追求;但那就是10年前他能给孙纳最多的东西了。
含金汤匙出生的他看不透孙纳,不懂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无邪的人可以为了往上爬而做出这些事,在他眼里,孙纳交出了自己,就是爱自己啊,那也是自己尊严所在啊;但是他忘了,他有爱孙纳吗?
他有为孙纳考虑过什么吗?
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抱着十年前那个时刻不放,自以为是爱地对孙纳宣泄自己的情绪,又情绪化地把自己的恨录下来给孙纳听,直到在机场准备登机走人发现其实本来意图只是确认孙纳有爱过自己,再带她回去的。
那一瞬间他清醒了自己的恨,不过是恨没法放下孙纳的自己,恨没法留住孙纳的自己。
所以虽然和孙回去时拉住了孙的手,让孙跟他走;但在看到聂文放手的态度时,他愣住了,这一愣让他去面馆点咖啡,面馆老板知道又是一个食不知味的人(前一个是聂文),问:“戏演完了吗?
”,那一刻他才真的醒来,“该演完了”,这场自导自演的情圣戏,终于演完了(意识到自己根本就不配,更没有爱过孙纳)。
最后他电话跟孙纳告别,让孙纳别忘了老孙,那一刻才是真的有为孙纳考虑了,也知道什么才是爱了。
(话说这个角色个人目前真的喜欢不起来...)聂文:丢了自己,再找到自己。
“那三个主角之间的爱情太牵强”。
其实聂文一直知道什么是爱情,也知道什么是好的电影,但是一路走来,大抵是向商业社会妥协了很多。
孙纳让他别演,让张戟来可以收更多钱时,他质疑“嫌我不够红?
”,被她回的“是你教我的”那一刻,他其实知道孙说的是事实,也知道这是自己的现状,但是他旋即反驳,因为他不愿意承认啊,那个满心热忱、一心只想拍好电影的、为拍电影可以拍到每天吃一样的饭都是香的自己竟然走到要这样算计回报来创作,满心杂念连饿是什么感觉都忘了。
所以开场都是他眉头紧皱的样子。
聂文对孙纳是没有亏欠的,一心只有事业的他其实整个身心都扑在上面了;但是对孙纳一开始也是没有爱的,都是合作、交易以及陪伴的需求,他很清楚,像他自己说的“我们在一起那么多年,大家都要多了”。
但他对孙纳的指点、引导都是认真的,最后的放手也是干脆果断,没有任何自己站在道德高点的指责;凭他有的名气、对孙纳的教导/捧红,他完全可以用这些来绑住她,但是他没有,只是让孙纳放手,因为他知道孙纳对他更多的是报恩,而且孙这时候已经有愧疚了。
和孙的最后一幕戏,就是聂文对自己这段关系的注解,只是这一刻是在两人这时候才意识到,已经是“回头太难前进不易”。
放手是聂文对孙纳的爱。
“是很饿。
”不再食不知味了。
两年前我刚毕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碰到个成熟男人,他喜欢我,并很直截了当的劝我离开当时身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小男友。
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他并不气恼,只是意重深长的对我说了一段话,他说你这个年纪最容易的犯得错误之一就是喜欢苦难,喜欢那些自己预想以为会感动天感动地的苦难。
那个时候我不相信他,我对自己的奋不顾身非常满意,那种盲目的直觉,就好像火柴,点亮了我以为的未来的样子。
后来我的小男友很快的离开了上海,他以一种异常坚定的眼神转述给我关于这个巨大城市的迷茫,他说,我觉得呆在这里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我甚至来不及说出“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熬不过去”这个拗口的句子,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我生命中消失了痕迹。
我辞了工作穿着夹角拖鞋每天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四处游荡,直到有一天买了一个葱油大饼坐在街边泪流满面,在接老妈电话的时候我不动声色的说,妈妈,我饿了。
随即我迅速的退了房子,搬家,换工作,我像一个男人一样英勇的把原以为熬不过去的时光熬过去,然后欢欢喜喜的,把一个人的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2006年我在模拟法庭看了最后一场电影,周迅在里面画着重重的眼妆,眼神五味俱杂,她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她穿着红色的衣服一次又一次把金城武抛弃,姿势决绝,并且重来一次还是不可更改。
我着迷于她厚着脸皮吃金城武剩下的半碗面的样子,表面上没心没肺大大咧咧,实际上脆弱而敏感。
这个细微的掩饰在夜晚的小床上暴露出来,那种独自磨牙不在乎旁人的疏离,触目刺耳。
我知道金城武是个温暖的人,但他的温暖渺小的不足以抵挡这个小镇姑娘对生活无能为力的厚着脸皮。
所以当我看着周迅欢天喜地的奔着那个外国导演却只看见他离开的背影时那一瞬间的失落、犹疑还有悲戚,我忽然想起一个女孩曾经对我说的话,她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不要脸的自己。
或许,每一个厚脸皮女孩都有那么一时三刻,在那个误以为可以靠近的世界里,涌起一个关于繁华浮世的梦想。
这梦想并没有那么让人鄙弃,她的每一步隐忍艰辛都值得我们站好立定。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金城武并不是真的爱周迅,他只是爱着那个在爱里面全心全意到作茧自缚的自己。
所以他花十年反反复复的做一个复习,通过恨的咬牙切齿来证明自己爱的痕迹。
他一次又一次回到那个老房子里,他只是想知道,周迅有没有爱过自己。
他热爱这困难,于是通过折磨自己来释放爱。
他爱得真剧烈,也爱的真虚伪。
他不明白一个女人在以对自己残忍的态度之前彪悍的献出了自己,那其实就代表着一种姿态,尽管我无能为力,但是我爱你。
所以,我更加喜欢张学友扮演的导演。
他真实,市侩,有正常的嫉妒,还有对于付出精明的索取。
他与周迅在不断的相互索取和收获中获得同等的利益,他们在假设存在的爱的天平上地位平等。
我炽烈的热爱着他表面上装腔作势的凶狠,在剧本里狠狠的删了周迅一个耳光之后,他决心放手。
他谅解这苦难,于是通过放弃爱来释放自己。
当金城武对自己也对别人残忍时,张学友对决意对别人宽容也对自己慈悲。
一个是一碗热汤的关怀不可能随身携带,一个是一转身就能投靠的怀抱。
你承认了前者,但永远也不能否认后者。
所以,在坐着奥迪A6第一次看到那个金碧辉煌的五星酒店的那一刻,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也有一点真心。
孙纳向往的外面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过,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
所以,我觉得孙纳的每一个选择都没有错,虽然她伤害了两个很爱她的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追求未来的权力,用什么方式就由自己决定好了。
你以为下定决心就那么容易吗?
如果你现在年龄在20上下,一定有试过迷惘和彷徨吧?
大部分人都是在彷徨中等待,等着去接受以后会发生的每一件事。
孙纳她想要的就只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也怕失败,她也怕做不好会被人笑,但是她还是去做了,她还是从自己的那一小块地方走出去了。
下定了决心改变的日子有多难挨?
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其实她一开始的时候不懂得爱,她从不索求爱,所以林见东和聂文的爱让她很迷惑。
她只知道这两个人都曾经是她可以依赖的人,可以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这就是爱,他们还是会做相同的选择
『每个人的一生就好象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他们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
但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
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悲欢离合戏一场 短,不过一瞬 长,不过永远 现在有多近,回忆有多远 回忆有多重,现在有多倦 现在没有爱,回忆往哪里伸延 开头是难忘 结局是忘记 失去的,多回肠荡气 记不记得也是福气 男的拥有美丽回忆 那女的幸福在不懂叹息 他曾经有一个伤感故事 得不到大团圆,才死心塌地 火热的爱情只出于暂时 又何必固执于偶然的事 忘了吧忘了吧爱情故事 不如醉生梦死一无所知 再提起再提起无补于事 知道了又怎样重新开始 屏幕上近乎疯狂的敲打,爱恨不过一念之间。
这样的爱情故事,不是在讲述,而更像是在催毁,实在不是个应该冬天来看的故事。
华丽,歌舞,以及片中学友在高处向下的镜头,看到的时候想起三部片子:《雨中曲》、《红磨坊》、《柏林的苍穹下》。
而时钟,旧电车想起了《阿飞正传》、《罗拉快跑》、《半生缘》。
带了太多的联系,多少对看片有些影响。
可最难忍受的,是易趣的广告。
实在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仿佛将正泡在热水中半睡半醒,放着音乐享受的人突然拉到室外的冷空气里,突兀而又难受。
“最浪漫的月份陪女孩看最好的电影。
”看到中凯的封皮上这句话,忍不住怀疑,为何看不出一点浪漫和温馨。
开场是超越真实世界的歌舞,华美炫目,渲染的浓彩重墨,更像是被生活压抑后的逃离。
之后漫天漫地的大雪,湮没青春,单纯,爱恋,拥抱以及守候。
也许他们从不曾爱过。
他与她,或者,她与他。
学友的那句话,直接刺穿了一切:你需要一个导演,而我需要一个人陪。
到后来没有分开,想想,不过是还有继续互相利用的价值,而且是日久共存的熟悉感。
无关于爱。
而金城武的角色同那个曾经鬼灵精怪,为美好生活不惜一切的女孩子也是从互相利用开始。
他为她提供一碗面。
她为他提供一张床。
无关于爱。
大段水下的画面有点触动。
这是向往的,是属于梦的,是远离周围生存条件的,是心底纯美的。
画面很静,气泡缓慢的升腾,又像是许多希望,不断升空,接近梦想,再破碎。
他吻她,粗糙而生硬,是索取。
她拒绝他,挣扎而又被心底勾起一丝温暖的旧回忆,是偿还。
澄碧清透的蓝,折射出明净的白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是所有从单纯到繁复的岁月。
他的梭角分明,是不可靠近的绝色。
她的粉底明了,是多年为生活奔劳的辛酸。
她与他,只是旧时不可磨灭,无法舍弃的回忆。
后来的后来。
他对她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他对她说:我走了,不要忘记北京。
她松手了。
她说不会。
一个人要走,没理由让另一个人留下。
戏散了,无论戏里还是戏外。
他们都是青春岁月里挣扎与拼打的缩影,是生活中无声游动的鱼,随波而逐。
这样的片子,实在无关爱情,也不温暖。
——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音乐声起。
所有的过往高高坠下,重重落在雪地上,无声无息的流出血,在白雪上氲染往事的痛与迷茫。
值得鼓励,我喜欢这个故事
烂
歌没写好,青梅竹马唱出来都变成青梅猪马了。特不喜欢周迅装纯。每次看高清烂片的时候我就特难过,有好技术好制作为什么中国电影总也跳不出爱来爱去纠缠不清的小圈子。男导演们为什么不能把电影往大气了拍。赞吴君如救场。
挺久之前看了,很喜欢学友,歌有味道,演戏也很有味道,很走心,总能从他的眼睛里看见人物,我现在还清楚记得他唱着歌跳下来那个场景,泪点崩塌,爱得那么深,对占有欲强的聂文来说放手必然也伤得很重。学友的嗓子当然是很为影片加分,低沉深厚,就像聂文对孙纳的爱。影片最后的处理很好一切结束也如旧
重新看一遍,有那么一个瞬间我好像又感觉到了当年边看边吃的爆米花的味道。只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遇到那个人,而现在都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话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中国的la la land吧。
其实这就是一场唤醒过去记忆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结局不一定完美,可又有多少爱情是圆满收场呢,那段记忆足够美好,而你愿意珍惜,就很满足了。金城武依旧是我的童年男神,张学友的歌声自带混响无可挑剔。
镜头第一次拉到金城武胡子拉渣的侧脸,剩下的一个半小时全部都是浮云,举双手投降。
#MOMA
国内的歌舞剧可不多啊
不喜欢
故事太过牵强附会
只为看阿武
其实我挺佩服陈可辛的,在我们这个大部分人连音乐剧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国家做一部音乐电影,居然还做得不错。
烂片做作
金城武真是被镜头偏爱的人啊,即便这部戏里迅哥儿眼睛里都是戏,张学友阴影一打贵气颓靡得像幅油画,但他只凭一脸天真的忧伤和爱恋,少年的眉眼,深情得像只等待主人的小狗,人们就不能不注意到他。王家卫那么喜欢他是正常的,因为任何脱离现实的深情发生在他身上都是合理的,连嗑药发疯都那么合适。
非常优秀的电影,起码我当时看的时候是这么认为,甚至留在电脑里一直没有删掉。。当然现在那台电脑已经GAME OVER了
陈可辛你太套路了
被现实打败的爱情看过太多,做出的选择走过就无法回头。有梦想的女性上路时就应该准备好面对离谱异常的付出,既然你爱的是外面的世界,就狠下心甩手给那个痴心汉一个耳光,告诉他,你极力想挽回的过去,毫无意义
回头看的时候,最喜欢的反而是他们最初相遇的那些片段,才刚刚开始我已经泪流满面
陈可辛的歌舞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