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始于新世纪的麦兜系列,主角总是那个长不大的猪头小朋友:麦兜。
电影背景从密密层层的大角咀,慢慢过渡到一个不知名海岛,中间还北上内地学艺淘金。
这一集《麦兜·饭宝奇兵》干脆飞出了国,去保卫地球。
唱歌无论麦兜怎么变,它制造的最大错觉是电影不断在缅怀上个世纪的香港生活。
从纸包鸡、去马代的底层人民吃喝玩乐,到越来越多的新编古典和怀旧金曲。
这一集的扎肉超人(咸蛋超人),即从日本引进的奥特曼系列,在香港流行一时。
麦兜与喜洋洋灰太狼的最大不同,是它更面向成人观众群。
如果看过贴在这部电影前面的国产动画预告片,你会坚信无疑。
上一集《麦兜我和我妈妈》,我在香港 AMC 电影院看到许多携孩子进场的大人,结果哭的都是妈妈,小孩子不明所以。
《麦兜·饭宝奇兵》接了个上集的母子煽情戏,突然就奔月而去。
保卫地球这件事,做成奥特曼有怪趣味。
做成《环太平洋》那是高举高打。
麦兜接过这一棒,罔顾逻辑,简直把浮夸当做了天真傻。
电饭煲的煮饭煲汤,与机器人的实际功能南辕北辙,眉毛胡子一把抓,堪比又有了新发明的搞笑达文西。
怪兽麦兜系列惯有的啰嗦重复,更让本来也不指望看到机器人打怪兽的观众如坐针毡。
后半段的拖沓、无聊和匪夷所思,直接把影片拉低到失败了的,以北上武当学艺为幌子的《麦兜响当当》水平,与学龄儿童的睡前故事无异。
一年级小学生麦兜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虽然事件过后,周围一切什么也没有改变。
但是,麦兜成功了这件事,恐怕比家务机器人打败怪兽还可怕。
这个猪头一旦成功,就失去了他与麦太相依为命的草根属性。
我不是见不得寒门出孝子,但一下子变成了地球英雄。
这样的楷模故事,低幼得令人发指,观众有什么理由不去看好莱坞的《超能陆战队》们。
咸鱼凭心说,怪兽和它的舞蹈都做得 Q 蠢萌。
但是,这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拯救不了麦兜角色的一碗水端平。
《麦兜·饭宝奇兵》的失败还体现在那些飞来一笔的人物情节上。
隐世埋名的校长,几乎没有提示的 Miss 陈,大饭宝带来的国防部长、十大富翁等闹剧人物。
即便不说大饭宝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麦兜的单薄戏份。
电影制造的笑点,依然是来自语言梗,从 S-O-R-R-Y 到麦太埋汰顾客的三言两语。
一旦没有了来自语言的幽默美感,而是干巴巴的爆裂式惊天动地报菜名,《麦兜·饭宝奇兵》画风就彻底分裂了。
香港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这是香港电影留给世界的一句台词。
一旦涉及科学,香港电影多是抱着自嘲、娱乐和不信任的姿态,这与高度城市化的地域文化不无关系。
正如香港可以成为雷德利·斯科特和押井守动画的城市背景,却无法出产相应的严肃科幻科学作品。
因此,《麦兜·饭宝奇兵》做成现在的奇形怪状和两边不靠也没有让我太意外。
主打怀旧情调、关爱底层生活未必是麦兜系列的命门,却是一条最便捷可靠的制作路线。
一旦背离了麦兜和失败小人物的生存基础,很难相信,这个系列还能走到多远。
【刊载于《新京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麦兜系列,从大学看起。
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笑,后来渐渐懂得了它的精神内核。
所以,每一部的剧情,对于我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仅仅是一个好久不见的知己,看看它最近在做什么,在想些什么呢。
每一次的见面,也那么亲切,没有隔阂。
总得来说,印象比较深的是麦兜响当当、麦兜当当伴我心和饭宝奇兵这三部。
麦兜响当当是关于个人成长的主题,那是我读大三,也许才刚刚开始思考未来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它给予了我勇敢做自己的勇气。
麦兜当当伴我心,是关于校长的故事,讲得的人生中的奉献、坚持。
而最新这部,一开始,也不明白在讲什么,这里面没有特别鲜明的主角特色,即使麦兜很有理想的要做一个发明家,但是,这部主角也不是它,也不是在讲一个励志的故事。
主角是谁呢?
电饭宝机器人。
直到最后电饭宝的亮相,我才明白这部电影想要表达什么。
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悬念吧。
随即,我为自己的理解感到欢喜。
以至于,在电影的最后,担心大家不能理解,而直接点题,让我觉得有些不爽,好像我俩的小秘密被讲开了。
电饭宝机器人为什么可以打败怪兽。
其实,并不是打败怪兽,这里表达了谢立文的世界观,一种包容的人生态度。
不要与任何人为敌。
即使是毁灭地球的怪兽,如果有能量去包容它,可以化解中间的冲突。
每个人都希望能好好生活。
没有人是崇尚毁灭的。
从这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从为他人的利益出发去解决矛盾。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以前觉得麦兜就是傻,麦太太就是平凡。
所以亲切,所以他们的努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动。
近两期的电影,让我感到麦兜的天真,是一种对人生领悟的通透,很难得。
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也许是最伟大的。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世界和平。
但是,直到我看到《麦兜—饭宝奇兵》,被麦兜的幼稚萌到了大脑,擦出了火花。
妈妈做的一碗米饭,到底有多大力量?
米饭做好了,我吃了,做好了,我吃了,吃了三十年。
却从没有想过这碗米饭有多大力量。
这不仅是一碗米饭,也是母亲的乳汁,是母亲的爱!
在人类遇到危机,对付小怪兽时,无论是地球人的领导者,还是来自外星的扎肉超人,都试图用更强大的武力来制服他。
但都失败了!
然而麦兜用他母亲照顾他的方式,却使小怪兽从此变得舒适愉悦,也不再来地球捣乱了。
麦兜成为了一个懂得为他人提供舒适愉悦的人。
爱会传递!
从麦兜的母亲传递给了麦兜,麦兜又将爱传给了小怪兽。
麦兜很伟大吗?
也许他只是想,如果自己是这只小怪兽的话,他的母亲也会这样对他。
学会了麦兜的法宝,我们也可以去打小怪兽了!
PS,行动之前记得提醒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也住着一只小怪兽。
麦兜问妈妈,小怪兽屁股痒怎么办?
他的手那么短,够不到呀!
这是我第一次看麦兜的电影时产生了困意。
本来很期待一个接地气的市井生活和亲情观见长的动画中,出现一个异世界的怪物,将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对抗+治愈”的新世界观。
结果却成了一个“对抗-治愈”的世界。
不能说电饭煲的创意不好。
这个生活中最普通的道具,成为救世的英雄机器人,恰恰说明我们生活中最平凡的东西往往是那么精彩,最普通的人反而能孕育奇迹。
电饭煲以它包容一切的力量,可以把任何事物都重新锻造成美食和能量。
小小的电饭煲孕育出大大的奇迹来,本来是一件很值得期盼的事。
但是这个电饭煲的造型实在是难以激发起我的喜爱。
除了眼睛可以翻页略显萌态以外,既没有瓦力的乖巧,又没有大白的暖心,距离哆啦A梦那种智力型机器人更是差之十万八千里,这根本难称一个可消费的形象。
它吃掉自己煮的饭团后可以增加电力这点略有谐趣,但深度不足。
归根结底,它没有自主性。
它最终的行动,不是基于自己的判断而做出的,因此就丧失了蕴藏在机器中那些可能的情感魅力。
大反派屁屁怪也是一个从头丑到尾的角色。
难以想象这个看上去非常容易做毛绒玩具的角色如果真的被做成了毛绒玩具,会有多少人有意愿购买它,因为它性格缺失,既不能激发人们的憧憬感,也不能促生人们的拥有欲,换句话说,它没有多少值得消费的互动性。
最关键的,屁屁怪只是沦为一个奥特曼剧情中的怪兽,没有真正的与人类发生复杂的情感关系。
它只是一个破坏的恶魔,没有想要保护的东西。
它甚至没有和麦兜发生什么特别的故事。
它与麦兜以往剧情中那种田园派的生活场景格格不入,让麦太玩命地做鱼丸供养儿子搞发明的感动变得模糊不清。
虽然影片仍然洋溢出一种麦式忧伤感。
比如,影片设置了一个对饭宝的开放式结局,到底是幸福地生活在怪兽星球上,还是成为了太空垃圾,这种暖洋洋与冷冰冰之间的对立,投射出一种导演对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思考。
但是,这种忧伤感还是难以平衡由于对抗怪兽所丧失的治愈。
虽然影片也仍然洋溢出一种麦式幽默感。
无论是对美国总统只会哎呀呀的描写,还是对日本奥特曼式超人的讽刺,抑或是超人、机器人们一次次被怪物像对付小孩一样打屁屁的设计,都颇让人会心一笑。
但是,这种幽默感还是难以增加由于离开家乡而使麦兜丧失的接地气感。
麦兜之所以成为英雄,其实不是因为他真的是个英雄。
麦兜之所以成为心灵鸡汤,也不是因为它是个救世主。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以麦兜拯救地球为核心,构建成了一个与“饭宝”共同“合作”的温馨主题;科幻题材的加入使影片增添了天马行空的元素,麦兜也因为成功变得受人待见与赏识;然而脱离现实的演绎,尴尬的混搭,却让原本奇思妙想的故事变得缺乏一份纯真的质朴与共鸣。
麦兜系列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精神的典范,更是无数人都想要去品尝的心灵猪汤;犹记得这些年看过的麦兜,那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感动于心的真情与温暖,无时不刻都在诠释着童心的美好与可贵。
《麦兜 饭宝奇兵》作为此系列的第七部依旧延续了曾经的那份童真与童趣,整部影片如以往一样故事线清晰,呆萌的风格与独特的语调搭配,总能让人唤起童年的记忆;然而电影与现实终究会有很多的不同,这一次麦兜将要实现他曾经一直想要变成现实却一直在梦中的幻想——当发明家,然而这些却只能是幻想,正如生活中的自然法则一样,“梦想”很容易,想要改变现实却太难。
把如此深刻的主题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一直都是麦兜系列的特色;本片当然也不例外,当大怪兽来袭,扎肉超人登场,麦兜拯救地球的旅程也即将开始,他与大饭宝机器人共同作战,联手对抗外星人,不可否认这样的故事情节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励志情怀”,但这些励志的元素却使得曾经的童真变得腻味甚至微不足道。
无厘头的笑料,超乎寻常的萌点,都在不经意之间弥补着我们对生活的那份希望,然而当大饭宝帮助麦兜取得成功之时,似乎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将麦兜系列“反成功学”的理论打败,曾经平凡的麦兜也因此一去不复返,由此不禁怀念曾经那个无厘头、懒惰、却又不失善良的麦兜,不用去拯救地球,不用去当什么所谓的英雄,只享受自己的天真与简单。
最终麦兜与小伙伴们发明的大饭宝拯救了世界,也因此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证明了自己不是一只一事无成的小猪;但遗憾的是曾经的那份光影与美好,似乎也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那个世界里。
个人评分:7
自从2001年首部大电影《麦兜故事》上映,十几年来麦兜这只可爱的动画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不知不觉中,麦兜的电影版已经迎来了第七部,春田花花幼儿园的童鞋们如今再次活跃在大银幕上,今日麦兜面对的是传说中的外星怪兽。
如何评价麦兜?
恐怕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个长得不帅,头脑平平甚至“有些蠢”的小朋友,呆萌性格,一根筋到底,一个卡通猪的造型,从外形上似乎让人想起来喜羊羊。
但与后者完全相反的是,麦兜这个家伙,承载的却是承载着成年人的记忆。
因为该系列作为一部动画电影,与其说老少咸宜,不如说是为无数成年观众找到那个藏在心底的小男孩。
对于麦兜,孩子们看得是卡通电影的娱乐属性,大人则是找回童心的感动,这个特性,在华语电影中,独此一家。
这部《饭宝奇兵》也是一样,别看卡通依旧,但他的故事却值得所有人欣赏。
本片与之前麦兜系列的作品,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之处。
一样的地方在于风格,这头励志猪亘古不变的“稚愈系”,利用单纯的童心和麦兜和小伙伴之间的呆萌属性,完成故事的主题。
关于“稚愈系”的表现形式,起初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形容麦兜这种鲜明的风格,后来发现其实发现有点类似源自日本的“脱力系”,不时出现的滑稽细节、在异常语境中的正常台词、有些许怪僻的人物等等……但也有区别。
就如本片开场,大怪兽来袭,一个奥特曼式的扎肉超人登场,结果被怪兽一屁打败,进而动员全球观众欢呼,围着怪兽跳舞,回家还被老婆数落。
没错,这段情节很符合麦兜风格,跟《五个吓鬼少年》里一帮乌合之众“感化”木乃伊的桥段一样,后者也是致敬麦兜。
这种风格就是脱力系的一种表现,但到了麦兜这里,又被赋予了童趣和励志元素,从而形成麦兜独特的“稚愈系”。
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故事,一个打怪兽的故事,体系有些类似《大战外星人》,最终麦兜和他发明的“大饭宝”机器人也终于成为对抗外星人的超级英雄,麦兜一直的“反成功”情结在这部电影里不见了,成了小兵扛大旗,所以这个故事与麦兜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样,也是商业味道最浓的一部。
但终究而言,故事发生变化之时,电影的风格和元素一个不能丢。
无厘头的笑料,打怪兽时五花八门的道具,按摩椅、挠痒痒全上,基本上是卡通版的《百变星君》,而电影也巧妙借用的奥特曼打怪兽故事,包裹着平淡是真的麦兜情怀。
归根结底,这个胜利,无论是物质的胜利,还是精神的胜利,仍旧不改浓浓的香港市井本色,依然推崇的是淡泊明志的随缘。
麦兜这一次终于胜利了,然而他依然是一个耿直的小男孩,在蒙昧不化中守护着童真,还有那一抹亲情。
2016年是麦兜诞生20周年纪念,这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小人物,小时候有很多梦想,但是他只是平常人,世界有很多无奈,麦兜也许会长大,也许会完成自己的梦想,校长的头发日渐稀疏,但这头励志猪也象征着已走过20年的麦兜系列不忘初心,要将“童真稚愈系”进行到底。
当那颗咬了一个学期的糖炒栗子终于有了裂缝,每个人心中都泛起了一种叫“感动”的情绪……
外星怪兽来袭,麦兜成为拯救地球的希望。
为了征服外星怪兽,麦兜制造了大饭煲机器人,具有电饭煲、洗衣机、冰箱、电熨斗、充电宝、按摩仪等家用电器功能。
其实,能做饭、喂饭、哄人睡觉、唱歌的大饭煲不就是一个机器妈妈吗?!
征服不见得非要击垮与毁灭,给予和爱也许是更强大的力量。
怪兽也一定想要一个无所不能、温柔体贴妈妈吧,有了妈妈也就有了一切,不用到外星球掠夺了……《饭煲奇兵》讲小孩子的梦想、讲创造、讲战争与和平,实际上也表白了母亲的付出与母爱的珍贵。
动画片整体来讲还是太小孩子了,终究也无法超越第一部的经典了吗……
麦兜,代表着最平凡的香港人。
家乡被大怪兽入侵。
鹰派:打他打他,无果,打不过。
大怪兽赖着不走,放臭屁,污染了美丽的家乡。
麦兜这个最平凡的香港人,靠电饭煲,夺回家乡。
怪兽你们是永远打不败的。
你们赢的方式,只有帮助怪兽的家乡富足,进步,有了按摩椅和油烟机,家乡有了米饭饱足,就不会再来打扰你们。
当家乡建设好了,大怪兽就走了。
别搞那么多斗争,好好生活,大过一切。
又见麦兜,看预告片的时候就带着疑问,究竟这样的麦兜还是不是从前那只说着傻话却又有点道理的猪?
不得不说,麦兜系列走到现在,带着香港电影的集体茫然,犹豫在究竟是继续做大人能有共鸣、小孩依然宠爱的港式猪兜,还是跑去跟国内智商堪忧的动画人物“争宠”?
看着《麦兜·饭宝奇兵》这个片名以及豆瓣页面下推荐的其它同好电影,更加担忧。
但是,麦兜依然是一个情结。
“这只猪是陪着我长大的”,这句话老土而真实。
“我希望能争气,让妈妈不会挤眼泪,不会有更年期。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事情我想不明白,不过我不怕,我想,到我读完幼稚园,升完小学,上到中学,再入了大学,等我大学毕业时,我想我也都会明白的。
到时候,我买层楼给我妈妈住。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
”……麦兜让人记住的好多“猪汤”,笨笨的却有共鸣。
回想这些年看过的麦兜,除了香港精神、“心灵猪汤”,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麦兜与麦太的感情——相互依靠,妈妈对这只“傻猪”的无条件无限量支持……所以,当2014年《麦兜我和我妈妈》中竟然让麦太“去外太空”,让人心碎:以后是不是麦兜系列就没有麦太了?不!
可!
能!
情绪可以迷茫,故事可以低龄,但是作为一部香港引以为豪的动画电影,作为一只有着集体回忆的猪,有些东西缺失了就不是麦兜了。
麦太依然为了儿子付出一切,麦兜最后明白要为爱的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这些依然是“很麦兜”的故事。
其余的情节,愿相信,那是在勾起我们小时候看超人打怪兽的回忆,那是希望我们保持童真,那是香港人不屈不挠、团结起来制造出来的、带有梦幻色彩的对付“怪兽”的“机器”,实际也实用……谢谢麦兜,谢谢麦太,谢谢妈妈。
PS.一定要看粤语版!
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之一。
还有一个就是小丸子。
好吧,他们都很快乐。
这部片子口碑并不好,个人观点是看片子的大人太多了。
我们都想从电影里看出什么或获得什么。
用小时候做阅读理解的思维看电影,我觉得很无趣的。
打败大魔王的想象,我觉得每个小孩都会有。
这个电影就像小时候一场午睡前的幻想。
像麦兜一样哼哼咔咔,咔擦咔擦…我们并不知道他有怎样的想象。
那就是天真。
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是一种偏爱。
两年前带小侄子去看的,不到十分钟他就吵着要回家。
我是麦兜脑残粉
这一部真的太奇怪了,非常cult而且很污……有人知道是怎么了嘛……
还不错
两人一起去看的点映9.10
麦兜连拯救世界都这么温情,简直是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陪亲戚家里的小孩看的。
麦兜已死。
是怎样的脑洞
十大首富里好像看到了马云
不管拍成什么样我都爱。
温和好笑憨厚,故事完整,是难得可以放心坐下放心笑放心看的片子。还有点小情怀小品味,真不错。
拯救地球的是妈妈的爱和日常的温暖啊。抚慰怪兽的,是可以挠到屁股的舒服啊。
观感有点奇怪,同笑点很奇怪(譬如怪兽的舞蹈)。还有,我很在意!不是十大首富吗!为什么画面里一直只有九个人…
好好生活。怪兽画风奇特,但是挺萌。现在看麦兜觉得有些幼稚了,是因为自己世故了吗。
剧情幼齿,喜欢港味的成人看了多半会失望,但更合适小朋友。尤其打怪兽的大饭宝好可爱滴。
麦太什么时候变的这么温柔了
……儿童电影
喜欢关于妈妈的情节,喜欢饭宝设计的小心思,不过作为一部正常说故事的麦兜电影,少了前几部的柔软和温情,还是更喜欢看麦兜的生活和与麦太之间的母子情深,话说里面这么多污到不行的设计真的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吗?
莫名其妙的故事,但我还是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