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喜剧,又不乏哲学和信仰方面的深意,一个想拯救全世界的人的真诚,换来的是众人的欺骗、嘲笑、不屑,他越努力,在别人看起来也越好笑,而他真正能拯救的人,也只有他自己。
这种隐喻值得深思,我试着理解一下:世界上的人分四种:第一种是苏格拉底般的智者、先知,他们参透真相,并且希望拯救众人,希望大家都能活在真相中,不自我蒙蔽,自我麻木;第二种是能够理解这些智者、先知的人,他们内心澄净,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愿意相信并接受智者的指点,他们也活在真相中,但不是发现真相的人;第三种是装着理解,实则不屑的庸人,他们往往是第一种人的亲人、朋友,以帮助智者的名义,做着智者伪善的追随者。
他们的不屑在他们和真相之间铸造了一堵墙,使他们成为与真相擦肩而过的人。
第四种是芸芸众生,他们不明真相,以看热闹的心态去看智者拯救世界的表演,殊不知自己处在麻木、愚蠢并固执地坚持的状态之中。
纵观影片:第一种人是极少数,他们得不到大众的理解,甚至被歧视,卫仁磊(卫人类)就是这种先知,他们受到启发而参透真相,并且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希望拯救所有蒙在鼓里的人,他的“表演”是真诚的,掏心窝子的,但真正虔诚的或许只有他自己。
第二种人也是少数,他们理解并相信先知的预言,但也被大众所不齿,电影里就是小男孩、奶奶之类的看起来心智不成熟或不健全的人。
第三种人是那些看起来迫于亲情的压力想提供帮助,但又碍于面子不想与第一种人为伍的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面子,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胸怀远没有第一种人辽阔,电影里就是卫仁磊的记者朋友、家人。
他们其实是很可能被拯救的,但因为欺骗地顺从,反而让他们离真相更远了。
第四种人就是那些看卫仁磊表演的人们,他们看着热闹,嘲笑着,其实不知道最可笑的是自己,当真相降临的时候,悔之晚矣。
仿佛听到卫人磊在唱:“因为爱你,我才选择表演 这种成全。
”
昨晚打开爱奇艺,翻看电影页面时候,看到了这部《海带》,说实话当时心想打开随便翻看一眼,但是不知不觉就被剧情勾住了,直到结束都没有感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部大电影的时间。
今天上班路上,一直在想这部电影的立意和镜头。
有一种细微之处见真知的感觉。
《海带》讲的是发生在海边城市的一个荒诞故事。
画面进入,海面上男主在钓鱼,很荒唐的有了一个和所谓的“海带星人”的对话。
开篇十分钟,作为观众大概都会觉得这就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幻片。
但很显然,导演想要的并不是科幻本身,而是“荒诞”这个点。
男主是个被关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非正常人”。
剧情的第一次转折在主人公想说出自己和“海带星人”的对话, 但排在他之前的病友率先讲出实情后,被当作没有精神病没有康复的症状,被再次推上电击治疗。
此刻的主人公内心其实是非常惶恐的。
他小心的保守着这个秘密,他觉得这这是精神病院的不正常。
他只要出院,一切都是新的,有希望的。
这里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希望。
因为观众在看的时候,也期待主人公的出院,我们和主人公一起认为,外面的世界是正常的。
外面的人是正常的。
剧情进展到第二个转折点是,男主人公的同学出场。
因为主人公发现,家人、同事和这个世界都对他不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就对这个世界绝望。
因为还有朋友。
因为朋友的相信,生活似乎出现了曙光。
家人也跟着一起信了。
这一段也是整部电影中最轻松最充满希望的的一段场景。
剧情的第三处转折出现在所有人告知男主真相的那一刻。
所有先前建立的信心和对肩负的责任感,其实都是被大家看笑话。
此刻的男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再一次彻底坍塌。
他发现所有人的信任其实只是一场戏。
最后的一个转折点是在男主重回医院的剧情中。
在此不和大家透露剧情了。
这四个转折点,从男主自身的境遇着手。
从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到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再到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最后再到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坍塌。
完整的一个心路历程。
他其实更像是一个年轻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这代人走出校园,惶恐但又充满期待的走进这个世界。
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朋友倾诉的自己的梦想。
但大家“欺瞒”式的鼓励,再到朋友对自己的欺骗,再到自己所有努力得不到回报。
这和男主的遭遇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故事不过是借助一个精神病人作为载体,完整的讲述了所有的“正常人”、“普通人”的日常。
最真实的日常。
说完故事的立意,我还想讲一讲故事里的一些细节。
男主出院的第一场戏,是全家一起吃饭,家里人劝他认真上班。
虽然每个人都表面上在祝贺男主“康复”,但是大家还是在讨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精神病”的可怕。
这个点其实也是在影射现实生活中的大家对现代年轻人心理状况的误解。
对待抑郁患者像是躲避瘟疫,立马带上有色眼镜,退避三舍。
看到剧情我真的被戳到了。
因为我自己也算是一个长期陷入焦虑的人。
被家人这样去认知,非常感同身受了。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大家对常识的认知。
吃猪心,听专家,做电击可以拯救“精神病”,让他康复。
作为故事的局外人,看起来十分荒谬。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多到数不胜数。
没有一个人是这个世界的例外。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人做为帮凶出现。
我还想说的是男主朋友这件事。
其实到最后,我始终相信主人公的记者朋友,仍然是想要出自真心来帮助男主的。
但他的不信任也是真的。
换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朋友哪里都是。
最后想来说说这部电影的配乐和摄影。
电影用了很多插曲。
欣喜的是我居然听出了海绵宝宝和数码宝贝的配乐。
剧情本身节奏进攻性不强,加上这些配乐还有节奏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电影因为是在青岛拍的。
整部影片有一种海的味道。
淡蓝色的滤镜,所有的镜头都带着风。
精神病院的镜头都带着明亮的感觉。
镜头的构图也很好,有一些可以直接截图做壁纸了。
希望后期片方能多上一些截图来豆瓣让大家欣赏。
最后电影看似是一个癫狂的荒谬的精神病故事,但是这其实也是小人物的平凡人生。
很多普通人也有大梦想,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拯救人类),但当他们往往在和身边的人说的时候,没有人会相信他们,甚至会歧视他们。
至亲至爱还会“演戏”给自己看。
跌跌撞撞,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这一代人该信任谁?
该坚定什么才是对的?
该如何抉择?
到底是世界疯还是自己魔?
我们每个人没有必要为了社会的进步,把自己搞的粉身碎骨。
把自己是病人的秘密藏在心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海带精来的时候,茫茫人海你会就被擦亮,被标识,拥有一点点不平庸的权利。
老实说,这部电影拍的很平庸,这种题材的科幻电影其实上世纪80-90年代就有很多了,普通人知道了惊天的信息却没人相信,然后做一系列让人信他的一些事情,一般都有比较好的结局,像这部剧算是bad结局了吧。
前面就是以叙事的手法用讲故事的方式拍一遍,至于描写人性的手法有是有也比较普通,比较大众化的描述了吧,快到结尾处剧情略生硬的把主角弄回精神病院这点实在让人看不懂,还好结局处理的还不错,整部电影虽然不算大制作,没有酷炫特效及明星演员,演员们也都中规中矩没有大的缺点,比起其他国产烂片来说已经算好的了,矮子里面找高个的感觉,希望导演再接再厉拍出好电影吧
很难得国产电影,现在整个国产电影都太浮躁,不愿意关注社会底层状况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浮夸海大。
不错的题材,角度也很不错,当人们都认为你是疯子的时候,是没有人会相信你的任何话的。
一方面精神病人需要关注,另一方面也在讽刺普通民众的麻木与没有言论渠道。
执着的坚持,只为了有人相信,所以才会发出有时候真希望是真的疯子的感慨。
虽然拍摄和技巧以及配乐略显稚嫩,但还是很高兴和乐于看到有这样愿意去关注社会现象的导演和编剧,只有着眼于社会现状才会有真的生命力和灵魂,也才是中国电影正确的发展方向。
搞笑的片段。
一个是他想把地球即将毁灭,外星人要来,伪装成海带就能获救这个消息公布,但是却发现无论说什么都很可笑,没有人会相信自己,写了一遍又一遍,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能够感觉到其实他蛮正常的。
反而是后面他吃了药,产生的各种幻觉,明显感觉他不正常。
到最后他冲进医院去抢药,想要证明是药物导致自己不正常,这一段真的很心酸。
第二个是专家出来辟谣的两段视频,第一段让人很明显想起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专家出来辟谣那就说明坐实了。
第二段,屏幕下方的文字滚动新闻“电击疗法”,更加让人会心一笑。
不搞笑的片段,但是让人记忆犹新的也有一些。
病友们有各种好玩的现象,似乎每个病友都是有故事的人,特别是最后病友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了一段,让人不禁想起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里最后在精神病院几个精神病人的聊天,这算不算向经典致敬呢。
好打听的邻居是个搞笑的角色,但和男主角的同学一样,把当成一个精神病,远离他,生怕跟他扯上关系,远远的也觉得男主角像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样。
最后的音乐的The end of the world,真的是牛逼,一语双关。
一方面暗示当海带星人来临的时候,地球末日降临。
另一方面,歌词里面的那句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cause you don’t love me anymore当你不再爱我就是世界末日, 简直就是男主角当下心情的写照。
最开始家人和同学还配合他,装模作样的相信海带星人的存在,希望通过他们的配合能够治愈男主角的病,或者是达到一些个人的目的。
但是他内心深处他们中基本上没有人相信主角没有病的,也许真正的理解才是更好的爱的方式吧。
唯一对主角抱有理解的是听不见的酷酷的奶奶,也许她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也许不相信,谁知道呢。
第一,电影其实应该定位为伦理吧,科幻算不上,毕竟没有多少科幻元素。
第二,如果深入去体会创作者的用心之处,能见到一些感动的情节。
第三,请关注这个导演,他将是中国电影的未来,要是不信,10年后看我的评论。
第四,不要本着尬笑去看前面,也不要本着科幻去看后面,贯穿的是一种人文和情怀。
第五,如果再烧脑一些,会有更多人觉得更好。
1 细节上可以改进空间太大。
2 很多时候真理往往是被绝大多数人所不齿,人普遍认为琐碎的现实的事才重要,真正重要的事都与生活太遥远不相干。
3 小投资电影也可以有想法有野心?
4 故事很简单却值得回味。
5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每个时代都是如此。
6 节奏慢,故事比较无聊。
7 五毛特效没得说。
1 声明一点:精神病≠智障,请导演和编剧尊重精神病患者。
2 配乐、表演、镜头、剪辑都是没有道理的乖张和荒诞,故作可爱,不讨人喜欢。
3 看到最后会以为有一个牛逼的反转,结果就是外星人来了?
不知道导演想要说些么。
(请尊重精神病患者的意见??
)结论:期望值很高,结果看了今年最闹心的一部电影。
精神病院的戏份一开始看着还算好玩,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了,有必要找几个歪瓜裂枣的演员挤眉弄眼地去演精神病患者吗?
这就是导演所理解的幽默吗?
一点也不高级。
影片画幅的变化是真有存在的意义还是卖弄?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需要一个半小时吗?
无厘头电影有罗志祥的四美就够了,其他电影里再用这个梗就是拙劣的模仿。
奶奶的戏份想要表达什么?
你可以荒诞幽默,但请别侮辱病人
这世界需要离奇的想法吗?
这世界需要荒诞的怪人吗?
电影《海带》在欢声笑语的剧情背后,也向我们揭示着一个真理:存在即合理。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恰恰是提醒人们包容与平等的可贵。
人们怀疑,轻视,却又爱护,担忧。
外星人,精神病患者这样夺人眼球的元素,紧凑而引人入胜的剧情,都是电影的卖点。
但是,对人性的探索与剖析却也同样精彩,使我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
这世上其实没有真正不合理的存在,只有少见多怪,以多欺少的众人。
当然,不单是剧情,这部剧在制作上也绝对超水准,在我看过的网络电影中更是个中翘楚。
无论是演员精彩真实的演技,还是震撼炫目的特效,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很高兴有机会观看这部电影并且与主创们互动,真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经历!
写个评第一次写影评,旨在解释下许多看不懂或者觉得无聊的观众和我对制作团队的吐槽。
1、弹幕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从头到尾都有人发看不懂,看不明白,不看了等等,说不看的 拜托你别看到电影都快完了再发行吗,你们居心何在?
看不懂看不明白的其中可能包含两种人,年龄较低人群和对宏观事物不感兴趣的人,这些人不能说不好,只是他们关心到的事物和接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对于他们的评论不必太在意。
电影其实想表达的意义比较杂乱,有关于人性的,关于到底谁才是精神病的,关于环保的,关于弱者和强者的,想要讽刺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让我感觉除了年轻气盛的“愤青”文艺青年之外,没人能写得出拍得出这样的电影。
很好,开头很好中间较平淡,结尾有两处大爆发,差点哭了,因为触动到了我,拯救人类,关心社会,何尝不是我在某些时刻的“中二”想法,这样的文艺团队才能拍出这样的触动80,90后心灵的的电影,大导演已经不屑于拍或者已经拍不出或者就压根没有这个创新和思维拍出这样的电影的能力了。
这就是代沟,我们的时代需要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导演,电影中的许多配乐听得出也是用了心思的,平时没少听虾米和网易云吧,我的加油我感觉不算数,假如你们愿意听,我还是想比较伤感的说句加油。
虽然很难。
想法很好。但是拍得太差了。被莫名其妙的口碑给骗了。
“伏笔”太明显,没反转效果了。唯一有点意外的是一直被看做听不见、沉默不语的老人深夜来精神病院给主角送海带。主角最后是不是又疯了,不知道;即使他没疯,一切都是真的,被海带星人接走,结果会更好吗?//节奏很慢。配乐还不错加一星。
碌碌之恶,平凡之恶:“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半是蠢,一半是恶”……PS.剧情软榻是个问题,但电影内核坚挺,立意不俗,更标志着90后手握导筒登上舞台…
有些闪光点 剪辑画面都有些想法 网大拍的还算有品位 但是节奏问题很大 故事本身也不新鲜了 还有那么多歌给版权了吗
雷电法王杨永信
想暗喻什么未免也把剧情弄得太智障过分了吧? 用力过猛就拉闸了
创意尚可,制作太粗
荒诞有趣,完成度挺高。但无论是世界真的要末日还是主角就是精神病,这两个结局都很俗套.......
非常赞!未来的新希望!
个人感觉,完成度还是挺高的
魔幻还是现实
自大的人类还有什么资格活在地球上?好的题材但是节奏真的太慢太拖沓。
画面偶有惊艳之处,但是仅限于此,毕竟这些都是需要依托整个故事和格局的,也许导演讲了,但是我并没有领会到,梳理整个线索和结构,细节落不到实处,都在天上飘着,然后结尾突然就着地了。
我喜欢这种用荒诞来讽刺现实的片子。BGM和新闻下面滚动条都很有意思。
如何让人相信一个精神病人的花?剧情愈发精彩,最后五分钟全片升华。
无论是镜头语言 ,电影深度,构图审美,还是是贯穿全篇的配乐,都让它足够成为在网大里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故事太薄弱了,但是完成度在网大里不错。有种极致的浪漫主义。老子跟海带人飞了,你们爱信不信吧。
4.0 故事新颖,网大中算得上良心制作
真的算是很用心的国产电影制作了,给五星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太多粗制滥造不忍直视的国产大制作电影,这部真的是诚意之作
作为科幻,最大问题是散焦太严重,置换成任何一个“狼来了”的因素都成立,所以科幻成了某种噱头。无论技法还是剧本,很多地方都还太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