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局是真实的,现实的,当千金又重获光明后,她的婚姻价值将被重新评估,那个老男孩的分量明显轻多了,虽然她盲的时候看起来差不多。
也许再也没有人能像老男孩那样爱她,她是他的全部,可是,她不生活在爱里,她生活在现实中,明显她几乎完全忘了他,那时的一根稻草。
谈恋爱的时候,女生会问很多傻傻的问题,"如果那什么什么,你还爱我吗?
"基本男生都会持肯定的回答,并且加油添醋,“就算你怎样怎样,我也依然爱你”。
请不要相信这种承诺,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不同心境,不同选择,真到了那一步,你才能见分晓。
就情节而言,这部由曾经就读于兽医学校的意大利导演普皮•阿瓦蒂所拍摄的电影讲述的只不过是一个关于“好”男人和“坏”女人之间的老套故事,一个善良的男人为心爱的女人付出一切,可是最终并不能留住女人的芳心,正如它的英文片名所揭示的那样: The Heart is elsewhere。
芳心总是飘落在别处,留下声声叹息。
然而,就内涵而言,这部电影的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部具有灵魂的作品,它的灵魂不单单来自于电影对一份刻骨铭心的男人之心的入微的刻画,还在于画面无处不在的宗教氛围:那座充满了基督教气息的城市,庄严而悲悯的教堂,华丽而肃穆的神职圣衣,拨动心弦的赞美诗,以及男主人公尼罗身上体现出的温柔、单纯、善良的神性光辉。
这些宗教因素的注入与电影中伤感的情节交融在一起,使这个发生在20年代意大利的一个普通男人的爱情故事成为一场爱神和上帝之间的较量与和解。
从现代人宽容的角度来看,爱情和宗教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它们都强调纯洁与奉献,都力图超越世俗对幸福的定义,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精神层面。
然而,现实却是二者从洪荒开始就具有的强烈的排他性。
这或许源于古老的圣经故事,正是因为夏娃对亚当的爱,所以没有独吃智慧树上的苹果,而是分给了亚当,使得人类从此走上背叛的道路。
从此以后,爱情和宗教壁垒森严,各自占据自己的领地,犹如井水与河水,黑夜和白天。
而当一个人把自己献给了宗教,就不能在踏入爱情的领地。
西方的小说里不少这种叛逆者的形象,《红字》中的牧师丁梅斯代尔,《荆棘鸟》中的神父拉尔夫。
在这些故事里人的心灵成为爱神与上帝之间较量的战场,两者都想独占这片珍贵的资源。
而在电影《芳心别处》中,则为我们提供了两者另外的和谐的可能性,两者放下了各自得武器,为了一个男人的柔情。
主人公尼罗生于紧挨着梵蒂冈的罗马城,这就注定他与教廷有着的联系,虽然他并非神职人员,但却被神父们认为是一个生来就适合服侍上帝的人。
尼罗的世界本来与爱情绝缘,34岁还没有没有谈过一场恋爱,他甚至不会和女孩打交道。
只是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哀歌体的情诗里精神世界里汲取着爱的养料。
直到他遇见了一位让他一见倾心的女子安吉拉。
如果说尼罗是属于天国的男人,那么安吉拉却是一位凡间的女人。
为了讨安吉拉的欢心,尼洛说道:“我先给你念几首诗。
”安吉拉的回答是: “我喜欢有钱人,不过学校老师不是很有钱,你是不是很有钱呢?
”为什么尼罗会爱上这样一个女人,也许是爱神对尼罗的戏弄,也许是上帝想让尼罗从对纯洁爱情的憧憬中清醒过来,让他知道世间的爱情是如此的荒谬和虚幻。
尼罗结识安吉拉的时候,正是安吉拉人生的低谷,一场车祸导致她眼睛失明,因而被自己的男友甩掉。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安吉拉才会接受一个其貌不扬、性格内向、家境一般的普通老师的爱,尼罗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对安吉拉说过一段令人心碎的话: “我也没做什么,如果你觉得我做了很多,那是因为我爱上了你,我可以每天都为你做这些,多少遍都行。
你还爱着他,而且是不会变的了。
说不定哪一天,他还会来找你,与你同床共枕。
那是我伤心的一天。
可我不在乎,我还是愿意跟你结婚,希望和你生活在一起。
没有哪个地方能让我把你忘掉,就是有这个地方,我也不去。
我喜欢你,只有跟你一起才有这种感觉,一种证明我还存在这世上的感觉。
”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爱,任何一个可以得到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可是安吉拉不懂,在她治好自己的眼睛之后,就匆匆地嫁给了别人。
很难说最终是谁赢得了尼罗,影片的最后,尼罗在永远失去自己的心上人之后,挂着眼泪,含着微笑,跟在一队过路的神学院学生后面忘情地歌唱圣歌《空中的云雀》。
也许这时上帝和爱神都在为这个男人默默祈祷。
上海电影节的时候挑意大利电影看。
我坚持了好几年。
第一次是这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186/ 意大利式离婚。
后来有: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2167/?suggest=%E8%8A%B3%E5%BF%83%E9%97%ADle 芳心他属;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156424/?interest=collect&ck=8shc 帕托的神秘失踪;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006558/?suggest=%E7%9C%9F%E4%BA%BA%E7%A7%80 真人秀片子有好有坏。
电影节小册子上一般都会标注为喜剧片。
但不是这样的。
意大利式离婚是黑色喜剧片,芳心他属是悲伤的爱情片,帕托的神秘失踪是推理片,真人秀是那类折磨人的恐怖片。
哇!
好有多样性哦!
不是这样的。
以上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同一个舞台上,相同的肥胖老婆和同样肥胖的七大姑八大姨、相同的势利丈母娘,相同的附庸风雅的老丈人,斑驳的墙壁,马车时代的公寓楼,锈迹斑斑的回旋楼梯铁栏杆组成了死气沉沉又不乏低俗乐趣的生活。
一个小清新要是不甚落入这样的生活,那种状态基本可称作“熬着”。
洁法洛不可能跟妻子离婚,他熬着;尼洛试图拒绝继承家族裁缝店的命运,他熬着;帕托爱上了朋友的妻子,他熬着;卢西诺无法放弃他的小聪明和表演天份,他熬着。
故事总是从这里开始。
他们终于得到一个“机会”,上帝似乎努了努嘴给他们指了条明道。
如果他们没看见,观众大概也会忍不住说:hey,你干嘛不试试?!
于是,他们行动了。
洁法洛爱上妻子的表妹,这股动力终于促成了谋杀;尼洛爱上了落难的残疾白富美电影结束前20分钟他们就要结婚了;帕托为了私奔资金以小文员的智慧残忍地干掉了当地黑社会小头目;卢西诺去了罗马见识了海选。
如果都是喜剧片,最后所有人都将得偿所愿。
但不是这样的。
洁法洛的新欢和新欢的新欢大概会在船上干掉他就像他干掉他的妻子;白富美复明之后尼洛就被甩了;卢西诺落选后疯了;帕托运气挺好,他勇士归来,在约定的火车站脱掉斗篷,观众心中一片欢呼:看!
只有他!
终于逃脱了!
可是,啊哟,他真不是个好人哟。
自打他和朋友的老婆搞上,他就不道德了。
手段不道德,目的不道德。
你为什么那么认同他?
因为你也不喜欢那样熬着吧。
因为你也一样熬着吧。
要么和他人共谋,假装心无旁骛地扼杀自己还攒着的那点小清新,要么狼狈地反击,担惊受怕如履薄冰,被耻笑被调侃,或者被各种羡慕嫉妒恨。
洁法洛算成功么?
如果也被杀掉的话;尼洛算失败么?
他拿出了所有人都拿不出的最纯洁的心;帕托算成功。
但是你怎么确定这不是编剧为了让你看清自己而设下的骗局?
卢西诺一败涂地。
但是对于那样一个机会,你自己又能拒绝到什么程度呢?
有个人,我问他,你接下来想怎么办?
他说,那就熬着呗,熬着就很屌啊,我也不是天才,多半跑不了的,那就熬着呗。
哦。
我想起来了。
我在上海电影节看的第一部意大利电影其实是 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
对某些人来说,生活就像一锅粘稠稀烂的意大利红烩汤,要说它还有那么点甜蜜以至于远够不上难以下咽,大概就因为汤里还熬着些没和卷心菜一起烂掉的他她你吧。
影片由意大利导演普皮·阿瓦蒂执导,非常擅长镜头语言的塑造,还有对爱情氛围的捕捉,让观众触及到最真实的爱情,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这部电影中,他营造出一个小心翼翼期待爱情的男人形象,外表木纳,内心深情,愿意为喜欢的人付出一切。
尼洛对安吉拉的感情,是纯洁真挚的爱情,不掺杂肉欲,他一厢情愿地爱着对方,无论对方爱不爱他。
不过他也有着爱情上的自私,在安吉拉回到瑞士治疗的时候,他请求上帝不要让安吉拉的眼睛复明,他知道只要安吉拉复明,她将不再属于自己。
电影画面精美,从光线到画面都恰到好处,把男主那种委婉、真挚和深沉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格外真实感人。
2007-09-02 17:10:54 这是一个关于感伤的主题。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的不如意。
而感情上遭遇的挫折往往是这些不如意中更为深刻的。
无数的电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画面——哭哭啼啼的主人公、山崩地裂般的分手、大雨中的狂奔、郁郁寡欢的独饮...... “这一生,为情所困......”当许多人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不知道歌者的心态究竟如何,是痛苦于无可奈何,还是痛苦于心甘情愿,无法自拔...... 而电影大师Pupi Avati则用诗话的语言和画面为我们诠释了他对失恋、对感伤的理解: 《芳心别处》(Il Cuore Altrove),这原本是一个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单纯与复杂、平凡与美艳、木讷与活跃——当心地善良的怪物史瑞克爱上了玩世不恭的精灵——原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相遇在一起,最终的结局只能使得复出真心的那个人遭受伤害。
但影片没有刻意表现感伤或者痛苦。
我们只见过男主人公唯一一次的痛苦,那是在教堂,他祈求女友的视力不要恢复,那样便可以留在他的身边——除此之外,在其余的时间里,他总是微笑着,用微笑面对别人对他的嘲讽,用微笑面对情人的离去与重逢,用微笑面对人生中的艰难的时刻。
他之所以如此的超脱,是因为他始终保有一颗纯净的心灵,这在影片的结尾处得到了升华和阐释——在微笑着与重逢的恋人再次告别之后,他快乐的加入了神学员学生的队伍,高唱着《温柔的云雀》...... 只有如此心地纯净之人才能摆脱许多世俗的束缚,才能体会到这世界的美好,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中也包含了失恋、包含了生命中的挫折所带来的感伤。
女主人公从不知道他长的什么模样,也许也从未对他付出过真心,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他伤感的理由。
美人就是美人,喜欢就是喜欢,爱情就是爱情——无论结局如何,无论是悲是喜,这也无法阻挡他对爱的追求,无法阻止他为此付出,真心。
“伊人秀发如穗,当为我心所归。
”这是他对恋人表达的情愫,也是他对美好事物的歌颂。
当我在遭遇不如意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这部电影,想起浸淫在诗歌世界里的主人公——尼洛,以及他那纯净到将感伤也化作快乐的,心灵。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
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
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你唯一的遗物。
终将有一天,我要背上行囊登船了。
不是那艘钢铁巨兽,只是一叶很小的竹筏。
我会努力扎起薄弱的帆,希望你能看见一点遥远的白色。
或许在深邃的宇宙中,偶尔你能注视一眼。
那就会让我知道,你安全地降落在另一片土地上,欢歌笑语,我们已经记不起什么叫作惆怅。
爱情,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单纯的讲爱与被爱,是无法产生爱情的。
片中可能也有爱情,就是男女主共度良宵的那一晚。
除此之外,爱情在他们俩身上都没有得到体现。
Nolla遇见了双目失明的Angela,只因“伊人秀发如穗,为我心之所归。
”可以理解为Nolla的一见钟情,从此魂牵梦萦着心爱的女孩。
但Angela呢,她的心一直无处安放,只是想从被爱中寻求一点安慰和自欺欺人罢了。
好的爱情是非常需要恰逢其时和缘分已至,可是难道要说他们相遇的时间不对吗?
缘分又怎样说的清呢?
聚散离合,本不必拿缘分二字作托词。
人们常常以缘分深厚作为亲近的借口,而以无缘作为了却情意的假词而已。
女主最后嫁给了医好她眼睛的医生,是报答还是真爱,片中没有给答案。
而男主还沉浸在相思中,以为她会回来。
以至于他仍在教堂为未婚妻祈祷,希望她永不见光明。
并不是他恶毒,只是Nolla知道,黑暗中得来的爱情,无法在光明中保存。
爱的如此卑微却热烈,疯狂而清醒,实属不易。
影片尾声主角的再次相遇,重见光明的Angela到最后也没有与男主相认。
有愧于心也好,不为所动也罢。
因为在女主心里,所谓爱情,不过是成年人世界里一场权衡利弊的游戏罢了。
也许时隔多年,她会想起他,可这本该得到祝福的爱情终究还是被她亲手毁灭。
而Nolla的放下,也正诠释了这世上依然有人相信爱情,但事实告诉我们即便相信也无济于事。
一部唯美的电影,一段凄美的感情,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故事,看完电影《心在别处》,仍觉得回味无穷。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讲的是一个“意大利式的爱情故事”(une histoire d’amour à l’italienne)。
电影男主角尼洛(Nello),罗马人,是古典语言教师,典型的书呆子,生性羞涩,不善与人交际,在女人方面更是一窍不通。
他父亲想方设法,把他送到博洛尼亚的一所高中教书,希望他在那能够找到心上人。
后来,他偶然在一个修道院中,遇到一位盲眼女子安吉拉(Angela),一见钟情。
但是,其实安吉拉只是想利用一下尼洛,用他来找到她以前的爱人基多(Guido),因为她仍然爱着基多,虽然基多已经和另一个女子结婚了。
虽然被她利用,尼洛仍然心甘情愿,并且,在安吉拉即将离去的一晚,向她求婚,他感人的言词与真挚的情意,终于感动了安吉拉,愿意嫁给他。
正当二人准备结婚之际,安吉拉的眼疾突然有所好转,于是告别尼洛,离开博洛尼亚,前往瑞士治病。
尼洛继续在中学教书,等待着安吉拉的归来。
但是,突然有一天,尼洛看到报纸上登载了安吉拉与治好她的医生结婚的消息。
尼洛深受打击,失魂落魄,博洛尼亚让他一天都不能多呆,当天就离开了。
回到罗马,帮他父亲做裁缝。
有一天,父子俩送衣服给一个大户人家,让尼洛给一位贵妇缝补裙子,尼洛进屋,竟然发现这位贵妇是安吉拉。
但安吉拉并不认识尼洛,尼洛默然不语,为她将裙子缝好,在她离开之际,突然念了一句奥维德的诗。
安吉拉若有所忆,伫立良久,但最终未发一语,飘然远逝。
尼洛黯然离去,路遇一群唱歌的修道士,于是引吭高歌:“云雀呀,云雀……”电影的画面很精美,从光线到画面,都处理得很好。
配乐也颇讲究。
男主角时不时脱口而出一些精彩的拉丁文诗句,亦为整个电影添色不少。
虽然是言情的电影,但没有床戏,没有脱戏,甚至接吻的镜头都不多。
可是,整个电影不仅让人觉得男主角的感情委婉、深沉、真挚,原来,西方人处理感情并不总是豪放,他们也可以很“婉约”。
尼洛对安吉拉,是纯美的真挚的爱情,不带肉欲的爱情,他一厢情愿地爱着对方,无论对方爱他不爱。
这样的爱,换了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会显得不可思议。
但放在尼洛这样一个深受希腊和拉丁的古典文化熏陶、而且颇有些食古不化的知识分子而言,却是显得那么贴切自然,尼洛永远那么文雅,以致于有些迂腐,有点木讷,有点呆板,但是对安吉拉却总是深情款款。
安吉拉,是一位魅力四射、曾经在博洛尼亚城上层社会的社交界风光无限的“万人迷”,但是却因病成为盲人,也正因为她成为盲人,才需要尼洛的帮助,才有可能长期与尼洛相处,擦出爱情火花。
如果安吉拉眼睛没有问题,几乎不可能会看上木讷的中学教师尼洛的。
而尼洛的善良和深情,也很让安吉拉感动。
如果安吉拉一直看不见,也许他们能长相厮守。
但是,就在订婚后不久,安吉拉的眼睛突然对烛光有了感应……于是,象两颗流星,短暂的相遇之后,接下来便是永远的分离。
但导演在电影行将结束时,再安排两人相遇。
这时的安吉拉,不仅已经恢复视力,而且重又进入上流社会。
而尼洛却准备接父亲的班。
于是,两人再见时,已经分别处于不同的阶层,两人之间悬殊的地位,只能使这一次重逢更富戏剧性。
空间距离上的接近,反而更显示出两人心灵上的无限遥远,因此也就注定了,尼洛只能在遥望着安吉拉时,才敢于对他朝思暮想的爱人念出那句奥维德的拉丁文诗句:“Candida me capiet, capiet me flava puella”(带着光芒抓住我,一个金发的女孩抓住我的心)。
而安吉拉,无论她是否知道了这个不起眼的小裁缝,就是在她在最失意时真心关心她、呵护她、爱她的人,她都只能留给他一个华丽的转身。
片中有段对白颇有感人,是尼洛向安吉拉求婚时说的。
以下是我据法语字幕作的翻译:尼洛:毫无疑问,有一天你将会离开我,去寻找你爱的那个人。
但是,不管怎样,我仍然渴望娶你为妻。
安吉拉:你预见到了一切,你知道,娶了我会给你带来痛苦的。
尼洛:我没有别的选择。
安吉拉:为什么?
尼洛:因为,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我不爱你的角落。
即使存在那样一个角落,我也拒绝去那里。
这正适合于我。
爱你,这是唯一一种感情,可以让我感觉到我活着。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
Nello: sans doute, vous me quitterez probablement un jour. Mais je désire malgre tout vous épouser.Angela: vous avez tout prévu, vous savez que vous allez souffrir en m’épousant.Nello: Je n’ai pas le choix.Angela: Pourquoi?Nello: Parce qu’il n’existe nul endroit au monde où je ne vous aimerais pas. S’il existait, je refuserais d’y aller. Cela me convient ainsi. Être amoureux de vous est le seul sentiment qui me permette de me sentir enfin vivant. Le seul. Que vous le veuillez ou non.“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我不爱你的角落。
即使存在那样一个角落,我也拒绝去那里。
”为这样一句话所感动,整整一晚为之悸动不已,于是写下以上这段文字。
这世上还有这么单纯的男人么?
35岁却从未尝过情滋味,对女性更多的是美好的想象。
奇怪的是,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这样的男人注定会遇到一个感情经验丰富的女人,为她神魂颠倒,付出所有的爱情。
如果不是失明,安吉拉不会和尼洛相遇,也不会有短暂的情缘。
我想她真的被尼洛的单纯感动过,但是当她重获光明时,她还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没有了爱情,尼洛回到父亲身边开始裁缝工作,过世人眼中的踏实生活。
意外的一次重逢,尼洛激动地念出旧诗,伊人仍是匆匆离去。
片尾尼洛跟着一群神学院的学生边走边唱,他唱得比他们都要响亮。
爱情就像是投入平凡生活的一颗小石子,掀起阵阵涟漪。
当生活恢复原有的宁静,谁又知道爱情是否真的来过?
一部风景画一样的电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我不认识的、美丽的博洛尼亚确切来说,这更像是我想象中的意大利——有着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有着大量的历史文物,以及浓厚的关于爱情的气息,这样的意大利,最美、最引人 我喜欢尼洛,他有些木讷,也很绅士;看似成熟的像个男人,对于感情却又简单纯真的像个孩子,是如此的“可爱”。
可是安其拉,却看不到。
他与她,在黑暗中相识,是一株救命稻草;在阳光下,却不复存在,形如陌路。
“我将为金发玉肤的美女倾心”——这是尼洛遇见爱情时心动的誓言,也成为了他结束爱情时内心的释怀。
不变的,是他的笑容,一直都让我感动。
只是突然发现,安其拉转身回眸时,她的光坏黯淡了。
爱情,自此消逝了.....这是一个忧伤而浓重的故事,只属于“尼洛”。
但是我却好感动,为了他伟大的爱情,5星
3.5 她不爱我,尽管如此,她还是赢走了我的心。 她不再盲眼,他一直木讷,她那如穗的发丝却永远拂在他的心上了。 爱是欢愉夜晚凝在眼角的泪滴,是要开始迎接今后糟糕的每一天,是知晓离别时不肯放松的紧拥,是重逢不识后落在脖颈的轻吻
什么时候才学会真正的爱情?也许不是天生就需要后天的认真修炼吧
伊人秀发如穗,当为我心所归 瞧..... 真正的浪漫
唉,让我想起了世纪末之诗的第二集,所以爱真的会消失对吗……
糟糕透顶了
有些女人总能那么轻易的拿走男人心,捏碎丢弃,男人却依然一辈子都忘不了她们!
既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也没有唯美画面吸睛,所以只能说是一部很普通的电影。结尾稍出乎意料但还在合理范围内。所幸的是男主接受了事情的结局。
会有一个金发女郎,让我为她疯狂……
他知道她不爱他,只是有点寂寞有点感动;她知道她不爱他,只是想要一点温暖。回到各自原来的生活再无交集。被最后的笑容感动
心里很清楚自己只是她低潮时的玩物,不管她爱着谁,我只是无可救药地爱着她。男主角表演得太好了。
“伊人秀发如穗,当为我心之归所”最后的那个笑容太心痛了.
伊人秀发如穗,当是我心之归属。浪漫优雅的意大利电影,第一次碰见没有任何优点的女主,大半夜的看得让人反胃,除了女主其它都很好~
两人再见时已经分别处于不同的阶层,两人之间悬殊的地位,只能使这一次重逢更富戏剧性。空间距离上的接近,反而更显示出两人心灵上的无限遥远,尼洛只能在遥望着安吉拉时,念出奥维德的拉丁文诗句:“Candida me capiet, capiet me flava puella”(带着光芒抓住我,一个金发的女孩抓住我的心)。而安吉
!!演员选得太好了。 贴上大龄啃老处男和渣女的标签其实挺无聊的,这只是最表面的一层吧。做道德卫士很简单。但是这也就失去了理解人性的一种可能。也许更应该看到这样的人,心中存在的激情和单纯的愿望。
我晕,怎能会有大量评论说是好男孩儿遇见坏女孩儿的故事呢?!男主最后跟神祈祷女主眼睛不恢复自己就有机会在一起了这不是黑化了吗?由肉身之爱滋生邪念怎么就好男孩儿了呢?这片子结构多规矩啊,首尾圣歌呼应,一个男人在爱里晕眩,终于走出黑洞,完成了自我救赎的他可以不惧环境大声歌唱自己的信仰。不就这么一故事片吗,还坏女孩儿,他自己都知道女孩不残疾的话根本没有自己机会,导演为什么设定为失明不是肢体残疾,不就是说她眼里没他吗!绿茶有绿茶的报应,你非得现下就要个道义上的说法?秋菊打官司?少拿没信仰的价值观臆测神性好吗……爱是付出不求回报,贪欲一起,万丈沟壑。伊人秀发如穗,当为我心归属,干点啥事都要回报率的人最后都是穷死的。摄影单独一星,我以为看了一段七八十年代古典爱情故事呢!
等原声
一个盲女千辛万苦愿意付出一切只想把自己嫁作他人妇,好结束这孤苦困难的生活。一个富二代的钢铁直男,完全不懂得感情却被他的利用。为了那个女子花光了所有钱以总以为她是真爱,还以为父亲母亲会喜欢这样的儿媳妇。是自己天真了还是自己无知了?女孩得到的光明之后,却再也不谈论真爱,只是嫁给了那个有钱的衣裳,为了自己未来的幸福有钱的生活。等他们相认的时候却头也不回,奔向自己幸福的生活。男孩却傻傻的待在原地。也许他真的不适合爱情,不适合婚姻。可是谁说婚姻是每个男人都需要的呢,对吧?如果没有性的需求,何必折腾这磨人的婚姻,看着另外一个女人对自己指手画脚的窝囊的过一辈子,却还时刻担心对方没有自己想要的那种幸福。
48/100
国产配音,声线有点高,台词不错,情绪到位了,但是还是喜欢原音,可惜又不懂意大利语,字幕太差劲了。
现在这样好人品的大叔,很热销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