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只看到船戏,像兑了水的生活,平淡的不觉得可以看下去。
看全片是前几日,出片名的时候居然看哭了。
最后的十分钟,好难过啊,到最后的疏离,什么都讲不出,就只想堕落,随便抓来一个人亲吻。
直到开始新生活,你来找我。
为什么要坐对面,为什么不坐在我旁边,我们不可以坐在一起了吗?
那我坐过去好了。
想我了吗?
要亲亲吗?
今天不给我买烟吗?
已经没有车回去了,还有车,那就等到它没有。
牵手真好啊,还是第一次来姐姐家,那些都是你做的吗?
我好想你。
出字幕时我都还在哭。
我害怕,我怕允珠原谅智书。
你任性的样子像我们分手时我的样子。
我们是同一类人,爱情来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是爱下去,沉迷和你的互发球,从来都不知道还可以有别的选项。
要我一直捡球的时候,这段关系已经接近尾声。
我,酒不怎么会喝,工作不怎么会做,话也讲不出,我再留恋和你的关系也需要你去迎合。
和韩剧一样,片子里的前后呼应依然那么多。
重复事件,重复场景,重复台词,互相之间寻求安慰的傲娇和耍赖。
允珠说想爱爱时候智书说才不要,允珠说不要坐过来时候智书说才不要。
智书跟前女友喝醉时,允珠说脱下外衣来睡,允珠让智书睡床上的时候,对智书说脱下外衣来睡。
冷天也要在外面等,从怀里拿出纸袋时智书的两次表情截然不同。
允珠第一次去智书家看她,智书带她上山,允珠走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时抽烟是种示好,智书只是厌恶的说有味道。
智书第一次去允珠家,楼梯也爬不动,允珠伸手拉住她,真的好心酸。
我没有在等你,只是你来了。
我推开你两次,无奈的看你把头埋下来,你揽住我腰的时候,我还会用手轻抚你的头。
你熟睡时我去天台抽烟,那是你以前抽烟的地方,我们面向不同的方向做同一件事。
我害怕,我怕允珠不原谅智书。
一个都市中平凡的学生,平凡的相貌,平凡的专业,平淡的生活。
每天上课,去旧货店淘材料做作品,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你知道等会要去二楼第一间教室上课,明天要交一份计划报告,三个月以后是作品deadline,两年后的夏天会举行毕业典礼。
听别人说着【羡慕羡慕】,你只是无奈地笑笑,并没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直到——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没能忘掉你容颜。
】阳光洒在你的脸上,你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一个随意的背影,浅浅地映在了你的眼里。
人的一生有七十个365天的话,人与人重逢的会有几天?
便利店里,你认出她的背影,帮她买下一包烟。
她很好看。
你们在门口抽了两支烟,她邀请去她打工的小店。
分开后,你开始在工作时傻笑,好可爱,你觉得那种感觉很奇妙。
第二天你就去了那家小店,一步一步,毫无察觉地走进了她的圈套。
你觉得她似乎发现了你暗藏的情愫。
也会不经意又深情地表示对你的好感。
没有恋爱过的你,突然想要谈。
在她家度过了奇妙的一晚,一起共享丰盛的午餐,在酒吧的黑暗角落一转头的亲吻,寒风萧瑟里等她回家,从怀里害羞着拿出温热的烤番薯,双手奉于她的面前,说出那一句【想在你这儿加点分嘛】。
你想,那不就是爱情的模样吗?
那不就是谈恋爱的状态吗?
可是爱是什么?
是顾城的微风里不说话就好,也是张爱玲的蚊子血饭粒子。
你的深情跌进她的套路里,她步步为营,时间分寸拿捏精准;她的心也为你而动,因你如此单纯,如此可爱,如此投入,如此温暖……像极了从前的,她自己。
你问她【有没有想过以后一起生活?
】你问她【如果不回去,应该是不可以的吧?
】她笑笑不说话,离开了你们生活的城市。
你的平淡生活经历了甜蜜,唯一的走向是失望和痛苦。
她惊讶于你的来访,她催促着你的离开,她冷淡着你的关怀,她是父亲口中、那个没谈过恋爱的女孩。
曾经甜蜜的你们只剩你的热烈她的冷漠房间里的静默无言,她从未提起你的存在,她听从家命在男人的副驾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而你,终于不再去找她。
人心要经过多少次失落的折磨才会长出一层薄膜,不为抵抗,只为隔绝。
平凡的失恋,没有歇斯底里,没有要死要活,没有逆袭复仇,只有时间细碎的磨砂声,一粒一粒一寸一寸地治愈。
当你答应曾经拒绝了的工程作业,当你想忘记却搬去她爱住的屋塔房,当你再一次在酒吧赴她久违的约,发现她似乎又变成了原来那个让你心动不已的女孩——不坐过来吗?
要亲亲吗?
你似乎有些精神恍惚,爱过、失望过、恨不起来……甚至可能还爱着的这个走掉又回来的人,要怎么面对呢?
你问过自己吗?
你爱着的那个走掉又回来的人,该如何与ta相见?
以眼泪?
以沉默?
以随风散去的烟圈?
—————————分割线—————————尝试新的影评写法,写完很开心!
这部电影,说的是爱情,与性别无关。
如果由于刻板印象就忽略了它的本质,未免本末倒置。
电影属于朴实类型,演员素颜上阵的时候较多。
智书很好看,邪魅一笑很攻啊,各种套路很老司机啊;允珠很可爱,细节处理很好,初恋的青涩傻笑,失恋的强忍泪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爱情与现实,在平凡人的世界里总是无可避免地博弈,不管对象是男是女。
是随众将就,还是为爱坚守,心其实早就会给出答案,只在于,你要不要听。
1.特地看了一下,导演是位女性,出乎意料。
女性创作者最容易感情泛滥干扰叙事导致整个故事充满鼻涕眼泪,一拧就能拧出水来,这个片子没有。
同性恋爱会遇到的问题说到了,没有办法地横在路中间。
但也没有再去强调什么。
女主的室友面对她的出柜质问的时候,她说“我不知道这是要说的事”。
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啊。
一切都像是从女主的日记里走出来的,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执拗的冷清的温柔。
从未谈过恋爱没有什么,轻易地被她吸引没有什么,第一次亲吻和做爱时的退缩和坚持没有什么,去看看她长大的地方没有什么,被冷暴力没有什么,她不明不白的回头没有什么。
其实都在心里,一步一步,很重。
“我不会把我想的说出来”,她喝醉的时候说。
只有特写镜头看得到她想说的。
生活中出现了从没有过的悸动,克制不住的笑容。
被喜欢的人看了一眼,很快地红了脸。
不知道往哪里躲她的视线,只好把脸捂起来。
又羞,又笑。
喜欢着,就一直想笑。
要是能一直一起呆着就好啦,离得很远就去找她,风冷夜深也要等,很没成年人该有的骨气和自尊也要拽着她,不要走,再呆一会儿吧,十分钟可以吗。
不行的话,五分钟可以吗。
她露出那副冷冰冰的样子掉转身,“走吧”。
……“嗯”。
眼睛虽然红了,但是仍然乖乖的,对着空气说。
一团白气,热热的,很快散了。
2.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克制的片子让我几乎一直在流泪。
大概是太真实了,太小了,太细微。
“喜欢”这个情绪能实体化的话,她的很多表情都能成为它的拓片。
她很喜欢她,但是一次都没有在她面前流过泪。
那些饱满的、快要超负荷的感情,喜和悲,都像是一片细叶被一颗露珠压弯,就快要掉落了,不过真的掉落了也没有什么。
一片叶子总要遇到一颗露珠,在它还青翠着可以承受一些重量的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片尾女二回头找她,第二天早晨她抽着烟的样子,让人想起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那句, “我将只是萎谢了”。
特意去查了一下,她是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长久孤独的人是有一套自处得怡然自得的方法的,才不会愚蠢到寻死觅活,因为他们知道戏剧性会透支自己本来就不多的生命热量。
所以去爱又被伤害这样的事情,也不会让他们去死,去仇视和自我折磨,去为自己曾全无自尊感到羞惭耻辱。
不会。
只是一辈子只有那么一次的炽热全情,此后再也不会有了。
用完了。
看了你许久,眼泪就快出来了,可我又想了想,都过去了。
我不是原本就一个人吗?
我会再度习惯的。
时间在自我修补的时候格外漫长,我撑不住了也许会想念你,想得不得了,慢慢再用时间把它稀释掉就好了。
这些都没有什么。
只是自此萎谢了。
深夜看完了,五味杂陈。
电影讲的可以说是小白兔允珠和老司机智书从在一起到最后分开的全过程。
第一个镜头是从小姐姐早上起来的睁眼睛开始,小姐姐睁开眼直直的看着观众,也并没有传统韩剧的高颜值,但是一眼就让我有种无法直视的羞涩感,觉得自己好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青涩的眼神了。
电影有一段算得上是半床戏的床戏,前天晚上+第二天早上。
从头到尾看的我脸红心跳,允珠的演技也在线,剧中允珠之前没有谈过男朋友,那我的理解也是第一次做,电影给我展现出来的就是第一次该有的表情和身体反应,好奇,痒,各种,相比之下,老司机智书则是轻车熟路,从上到下,这是我看的少之又少能让我脸红的戏。
补充:之前没看过的原因?
在一起的日子固然甜美,对于第一次恋爱的允珠,会把吃的放到棉袄里保暖要加分,也会因为睡在一起赖床而忘掉了会议,也会想要告诉好朋友自己交了女朋友,异地分开的时候,因为想她,自己孑然一身跑到自己完全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因为喜欢,所以忽略掉了那些叹气,那些冷漠。
直到最后,允珠告诉自己同居的室友自己喜欢的人是女人(剧中带过了,但是就是这么个意思),室友觉得允珠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丢了女朋友,工作也是一团糟。
声明一下,作为一个同性恋,我们真的看脸的。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允珠身上找到自己在爱情中的影子,哪怕是一丝半点,都会有,会因为喜欢你,所以想给你买好吃的,会因为喜欢你,所以处处迁就你,会因为喜欢你,所以选择进入你生活的圈子,会因为喜欢你,所以选择放弃某些事去陪你,会因为喜欢你,所以寒冬腊月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只想站在你窗户下说想见你。
这些,都是我们在爱情里曾经的模样,无论男生或者女生,无论同性或者异性。
我们做的这些到底对不对呢?
剧中,智书因为家里的原因回到了家和爸爸一起住,允珠在她的窗户下等她,允珠说冻得嘴都麻了。
智书拉允珠进去喝了水,就拉着她出去,理由是家里闷。
走了好久,终于到了山顶,从山上下去,一顿饭都没有吃就送允珠做公交车走了。
我认为我是可以的理解智书的做法,怕被爸爸发现允珠的存在。
事实证明,真的是。
有一次,允珠又来找智书,这次智书把允珠拉到了自己房间,还用被子盖住给她取暖,碰巧爸爸回来了,发生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让我对智书很同情。
一边是爱着自己的允珠,一边是爱着自己的父亲,最后她选择了伤害允珠。
如果我是智书,我应该也会选择伤害允珠。
事情从头到尾,剧中的哪个人物,真的,谁都没有错,站在每个人的角度思考一下,都觉得这样做很合适。
父亲想要女儿找个好男人嫁了,天下父母谁人不是如此,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安幸福,面对自己很重要的两个人,智书不想伤害父亲,所以做了单选题,第一次喜欢人的允珠全力以赴的喜欢,给她欢喜给她温暖。
我们都没有错,那到底是谁错了呢。
剧中还有一个人设,应该是智书的前女友,但是外形和允珠很像,让我心情很复杂。
第一次写影评,乱七八糟的。
(文/杨时旸)爱情的降临通常都猝不及防又无可抵挡。
智书出现在允珠面前时,相比于爱情的降临,那更像是一桩启蒙的发生——从肉身的欲望到情感的取向,这是允珠第一次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女孩,喜欢着另一个女孩。
这部《恋爱谈》从名字到故事都如此淡薄、轻盈,如雾如烟,慢慢飘来又渐渐吹散,但最终却在无意识中彻底改变了一个人。
从去年起,一部部“百合”和跨性别题材的作品被影迷和各大电影节热捧,无论《卡罗尔》还是《丹麦女孩》都在政治正确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收获了众多好评,或许另一部韩国热映的电影《小姐》也算部分沾边。
相比于那些作品,《恋爱谈》像个清淡的小品,一曲随意哼唱的短歌,它剔除了戏剧性,但却随时都有着内爆式的力量。
或许正是因为它极度生活化,才让很多人觉得亲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女孩的情感已经代表着某种普遍意义上的情感。
《恋爱谈》绝不是那种宣言式的,有关平权的电影,甚至,在故事中,都没有什么抵抗主流的反抗戏码,它像是把生活的帘子慢慢掀开,给你看一个偶然的片段,随即又放下,一切就这样匆忙结束。
艺术生允珠面临毕业设计,其他人都在学业或者恋爱的焦虑中挣扎,只有她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直到有一天在便利店偶然遇到了小自己几岁的智书,这个在旁边餐厅调酒的女孩让她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取向和内心。
这段有关缠绵、想念和分离的故事,如果抽离出来看,它绝不是用同性题材就能简单粗暴概括的。
某种程度上说,这更像是成长的故事。
有关人心的蜕变与成熟,有关勇气与逃避,有关人们表面的善意和内心隐匿的恶意。
这个故事被分成了两半,以智书回老家作为折叠线。
最初,允珠是被动的一方,她被启蒙,被牵制,即便自己被叫做姐姐,但智书更像是那个游刃有余的人,无论是在情感世界中,还是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上,这个年轻的女孩显然显得更加成熟又大胆。
但当她从首尔回到小城,回到那个俗常又逼仄的环境,面对催婚的父亲,智书曾经表现出的一切满不在乎和游刃有余突然间都杳无踪迹,她害怕允珠来找自己,变得冷淡又怯懦,而相反,允珠却愈发执着。
这成为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翻转。
智书被迫去相亲,和对方聊起曾经做过的坏事,她说,“说谎。
”这被那个男孩嘲笑,他觉得这不值一提。
但只有智书自己知道,她所说的和那些密布在生活中的细碎谎言决然不同。
她自己身处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谎言之中,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这是一种虚伪,她在首尔和在故乡扮演的根本就是两个人,这之间的撕扯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允珠。
《恋爱谈》之中有几场吃饭的戏码,非常精妙地映射着允珠的身份焦虑。
一次,是她和自己的室友还有室友的男友,对方两人在客厅里吃炸鸡,她碰巧回家,对方客气地让她一起加入,男孩说,“早知道这样就多点一只鸡了。
”第二次,是允珠去往智书的老家,智书的父亲偶然提早回家,允珠也意外参与了那顿午饭,他们一起啃着酱排骨聊着家常。
这两次便饭,代表着这世界上最俗常的生活,而允珠成为了意外的闯入者,而她在饭桌上手足无措,也在告诉人们,她确实是一个疏离者,对于日常生活,她努力加入,但无法融入。
就像她的毕业设计,其他同学都画得五彩斑斓,只有她在旧货市场寻找各种旧木板和破锅盖搭建起一个废墟般的装置艺术,她自己的生活就像那个作品一样,敝帚自珍但令他人疑惑。
这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没有把允珠的性向当做一种大逆不道,但也没有故作开放地视作俗常,它所描写的正是当下大都市中最真切的一种态度,有些人觉得无所谓,而有些人还是无法接纳,只是无论哪种态度都表现得没有那么激昂。
她对自己的男闺蜜说起感情,对方好奇地想见见她的女友,但她同样和自己的室友说起这件事,对方神色陡变。
这就是那种微妙的东西。
允珠和智书几乎在身份和意识上完成了一次置换,如果说智书最初看似勇敢、不羁,而回到故乡就变得懦弱又自私的话,那么开始显得内向又软弱的允珠竟然通过这次短暂的感情变得成熟又独立。
与其说她意外经历了一段爱情,不如说她通过这次感情,完整了自己。
就像开头和结尾那两次拥抱和缠绵,最初,是智书引导着允珠,而最终,允珠把智书拥到了怀里。
她或许会失去这个爱人,但终究认识了自己。
看『恋爱谈』,像是独自行走在落了雪的小巷,后路结满了薄冰,抬眼有微微的光亮,厚重的雪靴踩在松软的脆冰上,踏过整个世界心碎的声音。
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敏感,是银针着心的短暂刺痛,故事讲述素朴直白,掌镜运用圆滑干净,生活流的影像风格恰似两位主角稍施粉黛的脸。
最喜欢的场景是清晨吻,活泼的女孩执笔要为爱人画眉,安静的女孩慌忙颔首弄乱了头发。
画面又浅又淡,情愫愈热愈浓。
恋爱谈,是与你一蔬一饭、见你一瞥一笑、为你一哀一蹙、念你一世一生。
同你在街尾点燃的香烟化了灰,雪风一吹便幻作欲雨的乌云;被你在暗巷搂住的热度失了温,杯盏一浇便闪过苍白的雷电;伴你在看得见阳光的早晨躺过的棉被,话音一落便被阖起了故事的结局。
影视剧集沿着戏剧的轨迹拉扯或厮守,然而现实帘幕下的你我却始终难将爱字说出口。
觉得自己没时间兼顾教授给的工作,即使教授再三劝说还是委婉拒绝的允珠;看到智书因为没带身份证被刁难,挺身而出的允珠;工作中想起智书就喜上眉梢,立马拉上朋友去智书打工的啤酒店的允珠;工作累到直接在工作室躺下,在睡梦中接到智书电话立刻从被窝爬起,见面后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一句我也还没睡,只是不想给智书负担的允珠;在智书家过夜的晚上,智书想要允珠的第一次却没得手,第二天清晨直接干脆地对智书说我想要的允珠;朋友问起有没有男朋友,没有隐藏地坦白自己有女朋友,喝醉之后大冷天在家门口等智书,从怀里拿出温热食物的允珠;为了给智书惊喜,到了智书家乡才给智书打电话的允珠;告诉室友自己有女朋友,室友表现出厌恶的态度,回家时把允珠当空气,当面质问室友自己对他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的允珠;因为想见智书,没有坐上最后一班回首尔的车,看到智书不悦和无动于衷,坦白地说我刚刚是不是应该走,听到智书沉默许久之后,心里有了答案,默默攥紧拳头,一言不发的允珠;没了智书之后搬家,工作,回归从前生活,即使智书回来抱着她说我想你时,也只是眼泪在眼里打着转,没有回应智书,不拖泥带水,一言不发的金允珠简单真实的允珠
平淡如水又尖锐深刻。
心疼懵懂无知被撩到全身心投入又几乎被放弃的允珠。
想到林宥嘉的《天真有邪》,“请问好想知道 这个世界会有什么人 愿意把第一支枪送给未经污染的灵魂”。
虽然不能说谁是谁非,现实面前,爱情算不了什么。
但可能经历相似,还是更心疼允珠一些。
感情最怕的就是拖着,总有人要做抉择,受家庭约束的智书选择做先放弃的人,允珠再迟钝也会察觉的啊,第一次恋爱总是这样,奋不顾身又敏感。
真的希望所有还没经历过爱情的人不要被伤害。
在努力也挽回不了之后只能用“硬邦邦”来伪装自己。
然后发现爱情不顺利,还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想得到温暖换来的只有一个人住酒店。
从而不会想再去触碰爱情了吧,大概就是我爱你,但是我不能不要尊严。
我可以不怕辛苦地去找你,但是不能委屈自己一次次承受突如其来的莫名的冷漠。
我就这一颗心,你伤的时候能不能轻点?
开头允珠的眼睛里看得到单纯的快乐,但是和智书在一起后很明显有的不安、焦躁、委屈和迷茫,这大概是爱带给我们喜悦之外的另一部分。
没有谁能代替谁选择,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
有的人就是可以一夜之间变得像陌生人,什么也不说,对对方是不公平且残忍的。
而放不下逃不开的那个人注定会痛苦难过。
可是,说俗一点,爱情啊她是不讲道理的。
再怎么决绝、淡漠,喝酒之后还是想要在错过末班车之后腻歪在一起。
只要在一起,感受得到彼此的体温、感受彼此的气息,再在被挣脱的时候说压抑许久的“我好想你”。
在爱的人面前脆弱得像个孩子,卸下所有的盔甲,你就是我的软肋。
《卡罗尔》里面也有相似的一句我想你,同样没有回应,说真的,我好想你比我爱你更动人,超级喜欢回心转意这个词。
有落差才有对比,相亲对象什么都好,看起来有车有钱有礼貌,但是怎么比得上允珠大冷天站在门外等着智书回来,怀里还揣着热腾的食物呢。
爱是感受得到的,也是骗不过自己的。
既然还爱着对方,就好好在一起吧。
愿所有人都能像智书一样认清自己的内心,然后你会发现回心转意这个词有多美好。
我很想你平时这句台词也听了不少,也有更沉甸甸的表达,别离开我;也有更轻盈的说法,真对不起;还有更贵重的对白,我好爱你。
我想每一句话,我们都互相说过吧。
无论是沉重的还是轻薄的,都不如这句克制更惹人眼泪。
分手时是撕心裂肺的吗,分手时是歇斯底里的吗,所有的呼喊早已变成内心戏千百次上演,最后我们互相安慰认真拥抱但却假装没有眼泪,近乎偏执的捍卫自尊保留虚无的体面。
明明曾经一丝不挂,却在最后害怕赤裸。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很开心,允珠和智书的拥抱与接吻也一定发自真心。
为了爱情我们终有牺牲,学业友谊是其他。
我惋惜遗憾却只是恼火自己,但不负你我想爱不是克制。
智书的父亲催促她去找男朋友,唯一一句外界的催促,就让我们觉得压力大到无法呼吸。
不禁让我重新审视,外界的压力究竟是不是一个借口,也许并不是爱情的死亡原因,只是自己的懦弱我不愿承认。
你说黎明前才是最冷的,而我却缴械在子时的恐惧。
允珠去酒吧赴智书最后的约,收起狼狈相顾无言。
想起我曾面无表情直面的赤诚,曾假作无心忽略的渴望,甚至最后慌不择言撒过的谎。
也许,爱是克制。
你知道吗,再平淡无奇的台词只要放到合适的场景里就会有杀伤。
智书问姐姐你要给我买烟吗,智书说这是第一次来姐姐家呢,允珠问智书你喝水吗,最后的最后,阳台又一次飘起了烟圈但这次是允珠,不是智书。
每一场恋爱都要先表白才能接吻吗,每一个结局都要仪式感的说完再见才分手吗,每一点冷淡都要戳破后横加指责吗,每一段感情有因果就一定要分出对错吗,每一次久别重逢都要去解释无辜吗。
不需要的。
以及,允珠笑起来真的很好看。
没有结尾的结尾,好像是一段曲线中的一个点,大家都大概知道后面二人会怎么发展,也许会一直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地晃荡到最后旁人的妥协,也许会在某一个或许波峰或许波谷的点戛然而止。
就是因为所讲述的故事离观众太近,太现实,所以我们才会“大概”地知道后面的发展模式,并无特殊并无魔幻,只是日常罢了,日常的100种结果之一。
我特别喜欢这个结尾,导演(或者编剧)没有想给我讲一个美好的或者悲剧的结局,她只是呈现给我看了一段生活吧。
当机立断不是生活的常态,拖拉混沌不知所终才是。
19年的第一个五星,细节特别好,平淡又真实的感觉,演员的反应也特别自然,真的好,竟然觉得比卡罗尔还好。
好看,但是真的很烦躁的感觉。。。
三星半。挺写实的,一些细节也挺用心。
经济角度来说,谈一场阻力会比较大的恋爱,费事、耗人、害己,不划算。可是有什么办法,即便谈不上一往情深,可你割不断。
做过最坏的事情是撒谎
好简单,但又能让人看下去,有真实的力量蕴藏
看完之后意识到这是个油腻的中年故事,然后突然下头了。第二幕的急转直下,感觉韩国电影やはり还是拍的很工整
从谈恋爱到恋爱谈 这样的节奏从陌生人到亲密爱人到陌生人 ,没有准备好也谈不上相互了解 不适合 不适宜 从头来几次都只能这样
啊。
看得我好尴尬啊
仿佛隔壁家姐姐的故事,真实得可怕。
八百年不看韩国的 这部真的超级真实 演员演技也好棒 PS 是素颜???
略平,却不闷。
想死的晚上看这个简直是重击。如果不把过去的我当成sb我就该去死,而我没有死。当然当我很容易地说出死这个字,我肯定不会死。活着好累(´;︵;`)不想起床。
韩国的烧酒,夜里的最后一班公车,你转身离去的背影,烂醉后的释怀,直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硬道理,不管百不百合,都能从电影两人每次邂逅中拼凑出爱的味道,只是这爱经不起世俗,更像是一场感情游戏。
连刷两遍,不管什么恋,那些热恋中的细节,都是掩藏不住的欢喜。看得老衲一阵少女心泛滥一阵老泪纵横。感动啊感动,终于啊终于,这次结局停在了对的地方。
我还爱着你,只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
两女主颜值不错,不过整体来说故事过于平淡,女主穿着打扮都比较中性,女二也是,看起来好像没化妆,缺少很多女性化元素~
若即,若离,若有心。是浓,是淡,是回味。
陪我讲 陪我讲出我们最后何以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