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游戏跟预告犯,香香真的瘦了好多啊~把我的胖香还给我!
生田斗真自带一种丧里丧气的感觉,莫名的戳我的点。
感觉两个人的作品我都看过好多部了。
我是先看了预告犯才看的欺诈游戏的,所以都差点没认出来胖乎乎的香香~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整部剧基调带着日式典型的灰色压抑,洋溢着对死亡的美学憧憬和向往。
而最深的思考就在于,究竟什么是正义,什么又是罪恶?
毫无疑问,奥田宏明是四个人当中最聪明的。
IT程序员缜密的逻辑总是在每一次的行动中得到体现:他计算好了每一次警方调查的方向,也计算好了警方查到他们的时间,能够刚好的脱身,他甚至计算好了朋友们的结局以及自己的归宿。
到最后,你才会发现,所有一切都在奥田的编剧里。
他在第一次预告里说:“我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我自己。
”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认为,奥田不过是个中二的思想犯。
然而令人难过的是,每每将自己包装成正义的化身的那个“犯人”到最后却承认他做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巨大的闹剧而已,而他们本身就是需要被惩罚的罪人。
事实上,他并不想做英雄。
他只想完成朋友们的愿望。
最终影像里,只有奥田是毅然决然赴死的,因为他早就知道同伴们心底其实仍存有希望和梦想。
所以,他成全了他们。
奥田的人生非常艰辛,电影里没有详细叙述,但小说中却是有具体描写的。
派遣期3年,战战兢兢,加班熬夜,努力工作。
就在他终于熬到头,可以转正,充满希望和干劲的时候,他才发现他遇到的是无良老板的恶意压榨和周围员工的冷漠对待,是前辈们的嘲笑和背叛,瞬间从充满希望和斗志到彻底绝望和挫败。
辞职后的一场大病,更是让他再也无力被社会接纳。
直到最后,他渐渐走到了社会的底层。
值得庆幸的是,他遇见了关西,胖子,竹竿,和大雄。
他们成了他最重视的朋友。
或许正是因为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着,所以明白那种尊严被践踏,没有人权的灰暗生活是什么样的,才会让他在看见同样的弱势群体时生出一番柔软来。
他最终也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恐怖分子”。
奥田还有爱,还有同情心和善良。
他定期还款他当年住院的医疗费,证明了他还有责任心;他会请胖子吃寿司,证明了他对朋友的珍惜;他预告抹杀议员,制造爆炸,到最后却只用了汽水+可乐糖,证明了他并不想伤及无辜,他还不是真正的“极端分子”。
结局的时候,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就像他说的,全部由他的死将“罪恶”带走。
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
佑一说:“你们不会懂,人总是会行动的,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
”这才是佑一和奥田真正产生共鸣的地方。
所以,奥田在最终预告里赴死,成全了他最珍惜的朋友们的所有理想:西关想要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胖子想要吃一次不是回转的寿司;大雄想要交一个女朋友;竹竿想要找到爸爸… 所以,即使绝望到毫无留恋的去死,奥田还是完成了他自己的梦想——“我想要得到朋友”。
是不是通过努力而让人生好起来的人,都会看不起一直无法振作走上歧途的人?
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总觉得过得不好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也不能怪谁,只要自己能努力想办法去改变,总是会好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和处事方式。
可是看完这部突然重新发现了这类影片的意义,它是要让人看到从主角身上所折射出的东西。
希望世界上的人能更尊重宽容爱他人,如果他们能遇上更多的善良的人,也许就不会一直那么坠落下去。
互相帮一把忙,心里有了爱,对生活能有希望,会好起来的。
剩下的人,都说他们都一样,能理解对方。
是的,大家都一样,有各种不好的遭遇,本身自己也是很积极向上的家伙,可怎么总遇不到好事呢。
但他们还是挺幸运的,本来总遇不到好人的大家,与男主相遇了,是他们人生中的阳光,只是来的有点晚。
男主来了个大牺牲,把阳光雨露给了这群人,让他们能有了一次蜕变的开始。
却等不到自己的阳光了,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
toma和toda的对话,然后toma去网上查她的资料,看到了一点小小的希望有点感动。
哎……我最近都很希望并喜欢看到那种,男女主能因为暖暖的爱而互相拯救对方的戏码呢……其实觉得toma的颜太好,想想如果不是拍电影,怎么能有这样颜的人的人生会是那么不幸的,不科学不科学人才市场的小哥还是对他没什么印象……怎么可能嘛!
电影艺术相较于许多传统媒体一直存在互动性较差的问题,报纸和期刊杂志有读者来信,广播设有听众来电,现今的电视媒体更利用短信投票等方式在娱乐节目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明星奇迹。
电影与生俱来的放映形式和内在闭合性,与小说、画作、雕塑、音乐等艺术一样,在电影公映后才通过评论形成受众反馈。
且因为一部电影的独一无二性和无法重复性,反馈形式最终通过影响票房的方式缓慢地影响着这一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无法做到及时及地地改变一部作品的最终形态。
某种程度上,这种反馈在短期上是无效的。
电影创作结束后即与创作者脱离,他们与最终的观众永远隔着一道无法打破的银幕。
互联网技术的搭载给各种视频增添了活力,移动终端一方面消解了电影院黑暗中观看影像的仪式性,另一方面却提供给越来越多的人发表观点的机会。
除了向上大拇指的“赞”和向下大拇指的“踩”等态度收集外,及时输入互动的弹幕也将网友的观点与议论内嵌进了各种视频作品中,在元文本之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复合型文本。
对原文本的再创作或可属于后现代范畴,弹幕文化和其他各种网络生态现状一道成为网络亚文化悄然兴盛起来。
2015年日本导演中村义洋创作的作品《预告犯》集结了生田斗真、户田惠梨香等日本当今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们,影片改编自筒井哲也的漫画。
虽然打着悬疑的旗号,但导演无意展现侦破过程,犯罪模式较比东野圭吾等一系列推理小说和《七宗罪》(大卫·芬奇,1995)等经典犯罪影片也十分幼稚,经不起细致玩味。
整部影片最有新意的地方就是对犯罪手段与网络文化有效拼贴的呈现,当然,这与原作者筒井哲也的创意贡献分不开,影像对漫画的现实性变现又的确增强了这种形式感的冲击力,加深了带给观众的反思性。
从叙事结构上拆解影片,可发现内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从第一次网络直播的犯罪预告开始,四个头上罩有报纸的“报纸男”针对网络和现实上出现的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与言论进行“审判”,并在预告后将“审判”的全部过程于网络直播间上进行现场直播。
整部影片由六次预告和六次“审判”直播作为线索穿引而成,最后一次是这些违法者们的自我“审判”。
也就是说,所有的犯罪过程都是通过电影中的网络视频——某种媒介融合产物的视频形式进行展现和推进的。
粗糙画质的网络视频空间直接跳转到电影的叙事空间,手机视频空间也数次与电影的叙事空间无缝衔接,网络、手机终端和电影在呈现时空上做了巧妙的转换和连结,达到某种“媒介融合”的超美学效果。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
具体到这部《预告犯》,我们在电影这种媒介中直接观看到了网络和手机终端的视频,加之网络视频的弹幕功能,整部电影巧妙地将文字、音频、视频和互动性数字媒体进行了缝合。
多种媒介功能和传播手段在一部电影中交织呼应,让观看者对观看媒介的区分逐渐模糊。
这部影片确实出色地完成了跨媒介表达的信息实验,迎合了当代观众多媒介交互的欣赏习惯,反映了当前媒介生存互为支撑的行业现状。
日本电影的魅力之一往往是提请人们思索当下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回到影片《预告犯》本身,尊严对于人们生存的含义,以及正义与网络暴力的博弈,或许正是这部影片触及到的社会问题所在。
男主角奥田宏明(生田斗真 饰)作为派遣职员受到社长和其他员工的欺侮,在尊严被碾碎后胃溃疡发作住院,因此得到解雇。
因为长时间养病赋闲,难以找到工作,于是和木村浩一(滨田岳 饰)、寺源慎一(荒川良良 饰)、葛西智彦(铃木亮平 饰)以及Nelson-kato-ricarte(福山康平 饰)一同前往违法的垃圾处理厂工作,并产生友谊。
Nelson为寻其生父卖肾筹款来到日本后身体极其虚弱,重体力劳动后身体不支而亡,垃圾场老板却对他的死无动于衷,令其他人随意掩埋。
这一行为激怒了其他几个在生活中尊严被彻底践踏的人,他们共同将老板杀死连同垃圾场一同焚烧后,决定帮助Nelson完成遗愿——找到生父,因此开始了一系列的“审判”行为,获得社会和警方的注意。
当以尊严和正义的名义在网络上进行“审判”的时候,随着犯罪预告的进行,四人得到大批网络粉丝的支持。
联系现实社会,底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遭受尊严被人践踏而无处宣泄的情况,网络这一虚拟环境恰恰成为了他们躲藏自身、发泄情绪、获得满足的场所。
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正义审判”,令人联想到蝙蝠侠等一系列超级英雄主义,同时这种“正义”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思辨也呼之欲出。
网友们通过观看“正义的犯罪”和发表弹幕评论来象征性介入社会公平,寻找自我丢失的尊严。
一方面,这展示了SNS网络狂欢的无序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网络为代表的新大众舆论的影响力。
当面对网络上不负责任的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需要由实际暴力的私刑来解决时,“正义”一词因其荒谬遭到了迅速地瓦解,网络法律的漏洞也不言自明了。
因为帮助Nelson寻父而做出这些极端的事情来确实有些让人无法理解,结尾处的过分煽情也将前部分影的压抑感和凝重感削弱,悬疑影片最后再次落入治愈电影颂扬真善美的俗套当中。
加之吉野绘里香警官(户田惠梨香 饰)对于奥田宏明过于浮夸的情感认同,实在让影片形式的创造之美受到了不小的损伤,因此也决定了本片的评价游走于中段而不能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
影片中有两处令人深刻的视听处理:一是四人拿铁锹将垃圾场老板殴打致死时,配以舒缓悠扬的音乐和细微的雨声,暴力美学推向极致;二是影片中出现了一只漂浮的塑料袋,观照了几人的现状和内心情感,仿佛致敬萨姆·门德斯的《美国丽人》(1999)。
这两处,都要比“仅仅有机会去努力就已经够幸运了”的浓重鸡汤够味太多。
日本的犯罪片,怎么说呢,首先就是小家子气,很少有大场面或大气磅礴;其次,就是犯罪者都有看似及其正义的理由,无论多么牵强;最后就是警察莫名其妙的被罪犯牵着鼻子走,直到最后莫名其妙的破案。
本作在以上莫名其妙中还加上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惺惺相惜或感同身受的泛滥,直至最后绘里香莫名其妙的抱着奥田尸体哭喊,演员演的投入,而作为观众的我,实在不能理解……
预告犯 45/100可能是社会的问题?
男主是一个可怜而善良的人在公司被欺负,搞的身体都有问题了,起码精神是奔溃了一个人在公司被一群人当狗一样的玩,还要被威胁逼迫加班。
然后走投无路了,去做散工。
没有任何的保障,非人的对待,所以他到底有什么错?
大热天的穿西装去见工不成,还不会撒谎。
遇上了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在一个小黑屋交到了对他好的朋友。
然后预告一次又一次,修修补补这个魔幻。
电影《预告犯》是一部挺难评价的电影,因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走向总是有些奇怪,只看前半段,会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草根英雄行侠仗义的现代“武侠”电影,随着事件前因的逐步呈现,又会被认为是一部被忽视被践踏的社会底层对既有社会规则和吃人的社会的某种反抗与革命,但是到了末尾,主角的动机从最初表达出来的意思逐步降低到结局只为了完成伙伴的遗愿。
可能这与许多日本电影一样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其所设置的宏大主旨总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但这并不是说这样就不可以是一部好的电影,或许理解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取向也未尝不可。
只是这样的主旨走向未免太容易让观众产生希望落空的观感。
在前半段,最初的时候,报纸男进行了第三次犯罪预告,宣告将要制裁不顾公众食品安全的企业。
在这时,观感上或许会认为是有人路见不平,自行制裁法律无法制裁的对象。
然后警方回顾了他们在焚烧食品厂之前的两次预告,一次是制裁指挥他人对女学生进行性侵,还放话是女生自己活该的男大学生;一次是直播做油炸蟑螂的餐馆员工。
在第四次犯罪预告时,报纸男宣布要制裁一名对大龄空窗求职男冷嘲热讽的HR,与此同时,警方也在不断的行动,但又一次次被报纸男玩弄。
此事成为社会热点,有议员宣称要关闭匿名论坛。
于是报纸男再次预告,该议员将于24小时内消失。
其实故事走向到了这里,我都还一直认为这不过是一部现代的侠义故事,脑海中在跟随着思考的也还是侠义精神作为一种民间朴素愿望与现代社会规则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思考为何现代社会与这种简单直接的行侠仗义不兼容。
但很快,随着剧情继续展开,我的这些想法沦为了无用功。
事实证明,导演其实想要表达的精神还很多,无论是女警在追捕过程中与报纸男发生的对话,直指“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一真理(在接近尾声时女警回忆小时候被霸凌想要投河,最终放弃,说还是要努力。
男主的幻影对她说,能努力已经是一种幸福),还是随着一次次预告,网友反复横跳的弹幕揭示的民众情绪是如何被调动又如何麻木愚昧(先是嘲讽,然后敬仰,接着又是同情、效仿再到失望嘲讽,最后在死亡直播后再吐槽,进而一哄而散),抑或是警方因随着事态发展先是嘲讽,再到被玩弄后的愤怒,而后逐渐了解真相后又产生同情。
这一切的细碎的东西和剧情的走向结合的可以说是相当不错,极大的丰富了观影体验。
影片拍摄于2015年,故事设定应该是二零零几年的样子,彼时的日本尚未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泥潭,电影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其实恰恰都是当一个社会面临长期停滞,个人发展极大受限的状态下,各种结构性的矛盾集中爆发的场景。
男主的心愿是想要拥有朋友,但他面临的是极不稳定的派遣工作,劳动强度大,同事都忙于自保,对于不合理的现状只是随波逐流,不会有人对他真正的共情,人在此时只能是被异化为庞大社会机器上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钉,一旦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掉了链子,就只会被无情的抛弃。
而报纸男四人组,大概是他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朋友,即使四人一起做的仅仅是给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开的无关痛痒的恶作剧而已。
这大概也是为何当最终动机被揭示的时候,观众会有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失落,是的,对于我们观众来说,确实会有种“就这?
”的感觉,就连发现男主尸体的女警也抱着他说,“傻瓜,就这么点事,你可以求助的啊”。
但如果结合男主的心愿和他的遭遇,恐怕也不难理解他的行事动机,人生数十载未曾得到的东西,现在得到了,即使是扛下所有独自赴死,也可以如此坦然。
当然,这部电影也并非全然在渲染社会的不公不义,里面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善意,当我看到四人为了死去的同伴遭到黑老板不把人当人的对待时,一人一铁铲打死黑老板时,当小餐馆女店员对“大雄”始终充满的善意时,当网吧前台认出男主,宁愿自己进拘留所也要自愿协助男主时,当四人组深处泥沼中,作为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也仍然彼此关心时。
我知道,这部电影仍然是在讲述人之所以为人的故事。
当一切终结的时候,回溯到那个误导了警察也误导了四人组其他三人的视频拍摄场景,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是男主生命中最后,也是最美好的一天。
电影一开始的基调就是灰暗的,可以预见这部片子看来不会是个温情的故事。
头上罩着报纸的男子对着屏幕说出了所谓制裁犯罪的预告,关于“报纸男”的故事也就正式拉开帷幕。
关于这样隐藏身份、预告犯罪制裁的人物,早已在诸多作品中得见,比如来自江户川乱步作品《怪人二十面相》中的二十面相,还有前阵子致敬江户川乱步的《乱步奇谭》里那位制裁犯罪的二十面相,同样都是在网上发出预告视频,然后制裁那些逍遥法外的罪犯。
这种人物的存在总是微妙的,他的动机似乎是正义的,结果也经常是大快人心的,然而这样的行为真的是正确的吗?
关于这种“正义”的探讨,总是这类题材的内涵和核心之一。
然而这部电影的主题似乎并不是聚焦在这之上,它更侧重于关注的,是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里挣扎着的那些人们。
五个沦落到社会底层的人,五个小小的心愿,随着其中一个人的死亡,最后那丝艰难维系着的平衡也彻底断裂,剩下的四个人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有多少人能够对这些人的经历感同身受呢?
或许会有很多吧。
那种被排挤、被欺凌、被压迫、仿佛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感觉,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可以努力的方向,那种满心绝望和压抑却无从诉说,不知道生存的意义在哪里。
有的人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有的人伤心绝望,甚至选择轻生;有的人走上极端,开始报复社会……从谷底挣扎出来谈何容易,若不是足够坚强,有足够的决心,能有多少人最后看到曙光?
吉野绘里香挣扎出来了,她昂首挺胸地走上了新的道路。
奥田也挣扎出来了,却是以那样一种不寻常的方式。
他报复了他认为行为恶劣的人渣,他帮忙实现了其他几个人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我想,他大概已经彻底看透了这个残酷的世界,感觉已经没有了继续存活的意愿,所以他选择独自离开。
他已经足够满足,比起曾经那个在办公室的底层挣扎的痛苦的派遣员工,他完成了自我实现,他已经足够满足了吧。
尽管是那样令人心疼。
这个看似阴暗冷酷的故事中,最后唯一的那缕温情,是奥田始终不变的善良,以及吉野始终如一的执着和正义。
“至少你还能去努力。
”吉野或许是最能够理解奥田他们的人吧,不仅是因为她曾经的经历,她的坚强和执着,她那颗历经苦难也没有被扭曲的心,让她能够理性、透彻地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
不是经历过痛苦就有资格去制裁别人,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把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推到这个社会上,从而造成别人的不幸,是不应该的。
说起来简单,真正能够做到人,又有多少呢?
在感到痛苦、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抱怨这不公的世界,对其他人的幸福心怀怨恨,把责任归咎到除了自己以外的人身上……我们似乎在很多时候,都会不知不觉采取这样的行为,只是有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出来而已。
在电影中所涉及到的网络言论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人。
网络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我们见到更广阔的世界,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分享和发表自己的言论,却也释放出了我们心中的恶,最终形成所谓的“网络暴民”。
对各种事故和事件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对受害者落井下石,任意地嘲讽、中伤他人……这些也早已是屡见不鲜的现实。
世界是残酷的,所以总有那么多的痛苦。
每个人的痛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很难对其他人的痛苦完全感同身受,也无法让其他人完全理解自己的痛苦。
能够拯救自己的,永远都只有自己。
在以为自己已经被打落到这个世界底层的时候,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是保持内心的善,还是放任内心的恶?
是努力地挣扎,还是继续自暴自弃?
这或许是看完这部电影后,留给我最大的思考吧。
在画面倒回到一群人吃着寿司过生日的同时,我呆呆地蜷在椅子上无声抽泣。
室友在我身后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毫不吝啬地把她的怀抱给我,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一定要温柔地对待身边每一个温柔对我的人。
我比盖茨幸运,尽管我也受到过世间的白眼嘲笑,但我还有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我彷徨迷惘自怨自艾的时候拉我一把。
因为有他们在,所以我不需要做那些出位的事情让这个社会看到我的努力,因为有他们在,我不需要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向社会摇尾乞怜。
我并不相信,这个社会的每一个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人,都会像盖茨一样,就如同我并不相信,每一个努力了的人最后都可以成为人中龙凤。
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世界的期待和热爱。
我们都曾遭遇这个世界的不公,我们都曾经过黑暗,我们抱怨过也失望过,我们试过放弃但最后还是灰头土脸地爬起来继续,因为,我们无路可退。
改编一句盖茨对卖肾少年说的话,这大概也是无数父母亲、长辈们想对孩子们说的话。
真是抱歉呐,孩子们你们拼命睁开眼想要看清楚的这个世界,居然就只能是这样。
是的,尽管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但我还是想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终有一天,它会变得想我们喜欢的那样,那样美好。
要说五月档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一定非《银河护卫队2》莫属。
作为漫威动画中的明星级产品,一旦转战大银幕,光是靠多年来积累下的粉丝人气,就足够赚得盆满钵满了。
可是,千万别以为全世界就一个漫威是硬通货,接下来要推荐的这部改编自漫画作品的电影,也同样牛掰得紧——它就是由日本东宝映画拍摄、改编自筒井哲也创作的同名漫画作品《预告犯》。
作为一部主打悬疑风格的电影作品,该片以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为舞台,讲述了一群恐怖分子头戴由报纸制成的报纸纸袋,宣称以“制裁”为目的,每次实施行动前都会在网络视频网站上传犯罪预告视频,且如实执行恐怖袭击的故事。
如果说一个人应对不幸的行为方式,是可以验证出其真实品格的,那么导演中村义洋的野心,大概也就是要借助这样一个故事,去表现那些足以对人性和品格造成扭曲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折射与控诉。
社会的不公甚至冷漠,对于年轻人的误解以及压制,很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
通过这些预告犯们的几次犯罪经历,影片一方面在揭示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在通过电影提醒观众自我反省。
从这个角度来看,《预告犯》显然具备了足够的积极意义,且形式上也做到了看点十足。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电影把镜头伸向了现实中那些不够光明甚至是有些阴暗的角落,却不是一味地放大社会阴暗面。
而是以此作为契机,去一一揭示“犯罪四人组”之所以凑到一起的原因。
是的,无论是盖茨、关西,还是胖墩、大雄,他们原本都是一如你我的普通人,他们的梦想也简单得一目了然:只是在不断受到挤压后积攒起太多的内心愤懑,才最终借由菲律宾少年这根导火索彻底爆发,站在了与公众对立而峙的另一面。
即便如此,观众还是可以透过很多细节去清楚地感受到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善意,这就让他们的种种犯罪行为有了值得宽恕的地方。
说到底,他们终究是一群善良而又笨拙的人,包括他们报复社会的方式,都是这样。
即使不看到结尾,相信很多观众也会对“犯罪四人组”的最终结局有个差不多的猜测,那就是这种以肾上腺素为衡量标准的影片,主角大都逃不出天灾人祸作祟的铁律。
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毕竟人总是要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的,这是最后的公平所在。
当盖茨以死承担了所有责任,他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选择留下自己的真名。
这个始终都能坦然直面自己的人,显然比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更值得尊重。
说回到电影本身。
不到120分钟的长度,恰好能把一部类型片的所有细节交待完整,只是如何在这个时长内讲好一个故事,既能把悬念控制到最后揭晓,又不至于跳脱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既定模式,就全靠剧本的功力来实现了。
在这一点上,《预告犯》无疑表现得足够出类拔萃,至少要比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更懂得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且过程中也不乏东方人才懂的一些幽默桥段,在始终保证观众能提着一口气看完全片的前提下,还提供了很多舒缓紧张情绪的精巧细节,在商业片的范畴内却玩出了流水线产品之上的高水准。
最后再来说说演员的表现。
有趣的是,日本的很多知名演员都能做到颜值与演技同时在线,这一点与香港娱乐圈的情况极其相似。
本片的主演生田斗真,作为典型的80后新生代演员,却能在23岁的年纪就获得日剧最佳男配角,26岁获得电影方面的最佳新人奖,演技自然可想而知。
由他饰演的盖茨一角,更是把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冲动与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加上足够亮眼的高颜值,绝对能带给观众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
好剧本加上好演员,自然成就一部好电影。
你可以选择去电影院看《银河护卫队2》,也可以选择在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观看这部《预告犯》。
需要提醒一句的是, “Extra超点影院”中还有更多新片大片经典片在等着你去一一发现。
只要你热爱电影,“Extra超点影院”就一定有你好看。
toma的演技越来越走实了。越来越看不明白日本电影了……觉得风格都一样,还是我不喜欢他们的咬字?觉得都和动漫一样太夸张,情感处理不够细腻。导演强行煽情我也是有点无语啊……小松菜奈惊喜。toma真帅!!
情节拖沓
前半压抑得看不下去了(分分钟戳死30+无业游民痛点)然而后半段才正片开始。结尾虐哭,toma简直苦逼专业户...才告别无间双龙几个月蝶野警官就烫了个郁夫发型回来报复他...户田美,洼田帅,田中圭演棵菜
看似想表达深刻主题实则中二又乏味
日式社会派
近年来很少可以看到一部像这样全体演员无可挑剔的阵容+演技,剧本也挺好,总觉导演和剪辑,是不是可以换个人啊。欢迎收看 《爸爸在哪儿》剧场版
这种角度的日本的确不堪,但直面黑暗的政府还是可以看到希望的。只是从黑色小本本,到暗黑者再到这部,民间执法者的套路看多了,泪点高了,或者自己更冷漠无感了吧。
20200309 720P 43"
还以为是高智商犯罪片呢,结果就是一自带弹幕的low片
想起了那句经典的殖人语录:去日本的便利店打工也能过得不错~
3.5 漫画忘得差不多了,电影有一种走投无路的丧。信任崩塌可能是最让人绝望的了。
生田斗真太帅了吧!!!
日系导演总能把任何题材最后都处理成治愈系....
邪恶是道路,善意是终点。
逻辑堪忧,不要被监督的鸡汤陷阱带进去就加分啊喂。
这种能让人对关注底层和犯罪的矫情一点也可以原谅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本以为只是以预告犯罪来唤醒病入膏肓社会,类似天佑美利坚,社会的种种压抑与冷漠看得人心寒。而真相揭晓却透着一丝暖意令人泪目。主角预告的这一切竟是为朋友实现理想,为了让还有努力机会的朋友活下去,甘愿牺牲自己。世上再难觅如此温柔之人。
【谷阿莫】 有事情不和蜀黍说,要去兜圈子曲线救国,可能才是电影打开的正确方式吧。但是最后大家的愿望都实现了呢~ 心里有些怪怪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
看不进去
又拖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