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lysky其实本身对鬼怪一类的电影没太大的兴趣。
但这次,有舒淇,有陈奕迅,有许鞍华。
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竟然还有黄霑,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能在电影里头看到,那绝对不应该错过。
故事起源于一起多年前的意外。
黄秋生捞了个出场,然后就送了人头。
当时目击的,是一位小女孩。
镜头一转,给到了陈奕迅。
当时的年青少年,虽然有点Tony的手艺,但主要还是一个“混”字。
忽然有一天,黄霑就找上门来了。
此时的黄霑,已经神叨叨了。
作为大哥的黎耀祥,对于老爸古怪的举动,也摸不着什么头脑。
但是,感觉这哥俩,总是有些疏离。
在整个故事里头,黄霑总是在提醒陈奕迅,要“好好做人”。
在许鞍华的镜头下,整个故事也是相当的游离,让人有些搞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
整个故事,一直到最后,才彻底解开谜底。
然而,这从头到尾的纠葛,黄霑应该是完全不知情的。
所以,黄霑的言论,大概只能理解为老人对孩子的“人生经验”。
在一个“鬼故事”里头,许鞍华“强行植入”了这样的桥段,实在非常有意思。
算了吧,这些问题,许鞍华大概有自己的考虑。
看完了黄霑,还可以看舒淇。
而舒淇和黄霑比起来,更加的神叨叨了。
把陈奕迅弄得神魂颠倒不说,更加有点“走火入魔”的意思。
甚至,还带陈奕迅“亲临”过闹鬼现场。
当年的香港,大概有太多的“二奶”。
这个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如今,这股风是越刮越邪门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甚至是可以“法律保护”。
当年的李灿森,还怀抱着美好的愿望。
而当下,爱情和事业,一个都不会来。
在那个“鬼”的世界,竟然还有希望。
而在这个“人”的世界,竟然没有了希望。
可是,事实上,那个在地铁里头吓人的,压根就不是鬼。
真正的“鬼”,你大概从来都没察觉到,他就悄咪咪的潜伏在你的左右了。
等到你恍然大悟,发觉一切都来不及。
故事的最后,舒淇想起了那段缺失的记忆,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意外。
然而,在这个意外里头,太多的无辜被牵连。
那,究竟谁需要认错,谁需要挨打立正呢。
算了吧,许鞍华把一个鬼故事拍成了文艺片,夹带太多的私货,实在太杂糅。
我们,还是数数星星,然后洗洗睡。
其他人说过的不提,当然EASON的演技真的挺好,又是一个去唱歌的影帝(EASON我好爱你吖哈哈)。
说一下对于舒淇真实身份的理解。
首先说一下一些灵感来源1.有网友提到,舒淇会以两个妆容面对镜头,一是夜店妆,二是淡妆。
2.在HK网站上看到有评论家认为,幽灵人间(译名 Visible Secret)真正阐述的是,一些我们自以为看到的,其实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即,看得见的秘密 Visible Secret,例如,EASON醒来看到舒淇拿着红油漆和刷子,不代表是她做的。
黄秋生看到黄霑推他出马路,不代表是他主动发出这个动作的。
评论家只列举了两个例子。
但仍然对舒淇身份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导演想从片名提醒我们,影片中看到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
先插一个花絮,其实封面当年非常出名,太惊吓以至于地铁公司不得不封杀,有一段在电车中拍摄的场景(即海报的场景)已经被删除(在墙外也找不到,香港,新加坡上映的也是删减版)。
3. 惠英红,是小男孩的妈妈,也是舒淇演的小琴的妈妈。
小琴与跳楼小男孩是姐弟关系。
(这里有点不明白,EASON一见到小男孩就说,小松怎么了。
证明应该是早就认识的。
)4.惠英红在被附身的时候,是真身的老公的二奶,她说她当年为了大/奶的老公偷渡到香港。
5. 舒淇小时候也是从偷渡船出来的。
.6.谷祖琳与舒淇在侧面很像。
在海滩上第一次出现的女鬼就是谷祖琳扮演的。
(谷祖琳好像刘瑞琦,喜欢单眼皮,不过到了志明与春娇已经老了不少没办法。
)结合上面几个线索我觉得,舒淇的真实身份是二奶与丈夫在偷渡前生下的女儿。
(有网友,或是剧情中提到忘记了,偷渡者会把女孩子卖了当妓女,而夜店妆的舒淇正是一个妓女,她的邻居很明显也是一个妓女,她在陈奕迅找舒淇的时候嚷嚷道,很光鲜吗很光鲜吗。
当然是粤语翻译过来的意思 ,由此更加确信她们两个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职业)可能这样说有点难以理解,但实际上,一开始陈奕迅见到的舒淇,就已经是王小琴的本像了(所以与墓碑的吻合)以下是分析为什么陈奕迅可以看到小琴的弟弟的魂魄呢?
为什么陈奕迅可以看到那个上了自己身的无头鬼黄秋生呢?
——————其实陈奕迅也有阴阳眼,但是没有舒淇真身那么强,无时无刻都可以看到魂魄。
所以陈奕迅一开始就看到的是王小琴的样子,又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改变。
所以,谷祖琳的模样才是舒淇真身的模样(她们侧面很像,而且如果倒过来是解释不通的,因为结尾展示的墓碑确确实实是舒淇的样子,而不是谷祖琳),而陈奕迅一直都只能看到舒淇的附身的样子,因为他已经被Visible secret 欺骗了。
舒淇的真身与附身是有血缘关系的(正房与二房的丈夫是共同血缘),所以长得很像,附身也一直附体在真身身上。
真实的舒淇(谷祖琳)白天是护士,晚上是真身,妓女。
其他细节陈奕迅父亲是有阴阳眼的,他说鬼一直追他,所以,陈奕迅遗传了他父亲的阴阳眼。
黎耀祥是有点特异功能的,所以开口的都中(这条是乱说的)那个“神棍”是一个正常人,所以他说的都是可信,真实的,也就是他从街边捡了舒淇回家,但他没有说,捡了回家后卖去做了妓女。
舒淇也一直没有说。
那个智障大人(抱着婴儿玩具)很怕陈奕迅,说他不要打他了,要么是有一段戏被剪了,要么就是那晚陈奕迅跟踪舒淇的时候被上身了,以至于想象中的被打其实是打了别人(那个刚好是智障大人)一顿,所以别人才回击他。
本影评由本人亲自撰写,绝无抄袭,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保留追究权利。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 我的个人公众号(真的很个人啦)——梧州饮食见闻录对,里面 说的梧州这个小地方的美食指南啦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但是也欢迎订阅关注啦哈哈。
再次感谢看到最后的你。
这部电影其实在上高中那会儿就看过了,大概是2009年在网吧看的,看完之后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懂电影到底在讲什么,总觉得这是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很多疑惑。
现在是2019年4月13日下午不到四点,我又重温了一下这部电影,算是回顾一下以前的青春时光吧,不过这次关于这部电影的所有疑惑全部解开,下面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剧情解读,没看懂的可以了解一下。
男主Peter在迪厅认识了有阴阳眼女主June,有一次他俩和几个朋友在长洲海滩游玩,其中一个叫胖妹的女生被鬼上了身,Peter助人为乐,亲了胖妹,这个女鬼其实就是小琴,因为男朋友抛弃而自杀。
自从长洲游玩回来,小琴就上了June的身,然后和Peter谈恋爱,Peter确从未发觉。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父亲的死和June有关,原来十五年前,女主June偷渡来到香港来找自己的父母,结果刚到西环就亲眼目睹了凄惨的车祸现场,受害者成了无头男鬼,认定Peter的父亲就是推自己摔跤导致被害的凶手,后来June跟无头男鬼解释原来当初Peter的父亲并不是故意去推这个受害者的,当时很多人挤在一起等巴士,其中有一个人蹲下来捡硬币结果撞到Peter的父亲,随后惯性原理一推把受害者推到街上被车撞死,这就是一场误会。
男鬼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是这个小琴女鬼的问题,电影没有给出正式的结局,最后小琴女鬼问Peter:还想我么?!!
确实有点渗人。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区分June到底有没有鬼上身呢,其实很简单,June本身是妓女(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这是事实),喜欢浓妆艳抹,小琴上身之后就会很清纯,而且最后Peter也明白了小琴原来就是那位被鬼上身母亲(惠英红饰)的女儿。
大致剧情就是这样的,这部电影揭示了很多香港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偷渡、孤寡老人、无业青年、红灯区、出轨等等,许鞍华想通过幽灵鬼怪来展露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很有创意也很有诚意,尤其是这部电影的海报,真的韵味十足,让我想起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总之,我要给这部电影高分,希望大家不要喷我,谢谢。
得益于TVB开始发力搞流媒体网站MyTVSuper,很多以前只有vcd般画质的港产片,终于有1080P的版本了。
虽然离真正的蓝光画质还是有一定距离,但至少是比过去清晰得多了,很多小时候看的港片也藉此机会,让我重温了一回。
今天看了许鞍华在2001年拍的《幽灵人间》。
这是许鞍华时隔20年再次执导惊悚片,跟当年的《疯劫》《撞到正》一样,许鞍华拍惊悚片,肯定不会只懂得洒血浆和放鬼来一惊一乍吓人,她更想接着“人心有鬼”去反映社会问题。
《幽灵人间》是个不错的商业片,主演是当年正当红的歌坛小生陈奕迅和电影红人舒淇,精心设计的海报甚至引发了市民投诉和港铁的不满,使得本片未映先红。
故事比起一般的港产鬼片要复杂得多,一条无头鬼寻找真凶的故事主线,加上陈奕迅父子宽慰、惠英红扮演痛失子女的母亲、舒淇一人分饰两角的三条副线,在一般不怎么好好讲故事的鬼片里,绝对算得上是内容充沛且高质了。
除此之外,《幽灵人间》在惊吓方面的细节也非常有内容,用了港铁儿童诡异开火车广告、无头巴士男尸、地铁死人妆女鬼、长洲烧炭自杀等多个当时香港的热门都市传说,综合来讲,这一部100分钟的电影里用到的元素,都可以拆成三部来拍了,许鞍华还是很良心的,拍恐怖片都如此用心。
虽然当时许鞍华拍这部片主要还是为了弥补之前《千言万语》等作品的亏本,但作为一个有高度表达欲望的导演,许鞍华拍鬼片肯定不止讲鬼故事那么简单。
实际上深入本片,你会发现它弥漫着千禧年回归后身份认同的问题,黄秋生扮演的无头男尸,是一个十五年来找寻自我身份的凄凉厉鬼,舒淇扮演的自杀痴情女鬼,在死后依然一往情深,两只鬼不停的上身,即便是死了也都没有解开彼此的怨结,这暗藏着对后97年代香港「人鬼不分」的描绘,这两只鬼不停的换躯体存活,死了十多年,依然还在人间兜兜转转,放不下过去,也渐渐忘却了自己,而被它们上身夺舍,被控制的人类也活得浑浑噩噩,恍惚飘移。
这种「我究竟是不是我」的身份认同与迷茫,成为了那段时间很多港产片的主题,甚至持续到了来年的《无间道》里,让刘建明和陈永仁也深陷自我身份认同的痛苦。
虽然由于制作费低廉(不到一千万)而让故事显得粗糙,部分故事也受限制作无法展开,不过仍然是港产恐怖片里的上乘制作。
毕竟是许鞍华。
尤其是黄霑和陈奕迅父子街头道别那一幕,就可堪称港产鬼片里的顶级刻画,简简单单几句对白,就令人为之动容。
“旺財,我常常說做人要行得正站得直。
有錯要承認,被打要站好。
我這個人沒什麽成就。
書讀得不多,也不太懂怎么教你。
可是不過發生了什麽事,我都一定會支持你。
因為你是我兒子。
但是如果你說謊欺騙我。
我就會很心痛。
喏,我知道你喜歡吃這種三角巧克力,特地買給你吃。
”那是一段往事。
少年旺財因為拿錯成績單,而那成績剛好不太好而撒謊對老爸說丟失了。
於是老爸陪著他找。
在找尋的過程中,說了如上的話。
將他感化,承認了錯誤。
他把巧克力遞過去,接過卻是成年的旺財。
那時他已被連續不斷的靈異事件而搞得頭破血流。
他抱著老父,忍不住淚流滿面。
那一刻,我的眼淚是同他一起掉落下來了的。
很羨慕。
因為至今為此,我爸沒對我說過類似的話,也不曾買過巧克力給我吃。
而且以後,也不太有可能吧。
比起無厘頭的主線劇情“無頭鬼索命”,居然是這樣一條支線劇情更打動我。
於是這一個半小時亦已值回。
一个主线数个支线 主线:15年前的无头人车祸案 无头人一直以为是Peter父亲推了自己才死 所以一直缠着Peter父亲 (而后June恢复记忆后说了其实我因为后面有人蹲下去捡钱撞到了Peter父亲才推了无头人) Peter被附身后对自己家里涂红漆 还有Peter父亲一直被鬼缠 都是围绕这条线展开支线:孤岛上的小琴割脉自杀 因为Peter开解了小琴(附身在胖妞身上) 所以小琴跟着他们回来 时而附身在June身上跟Peter约会 从Peter知道June跟他父亲在疗养院对望了很久 然后去问她 (那时候是小琴附身状态) 小琴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有小琴跟小松玩得很好 其实是她弟弟 这些细节可以看出 没有画眼影的舒淇就是小琴 有画眼影的是June本人没有被附身 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支线比如小松的母亲被隔壁二奶附身,因为小松母亲碎言碎语说了隔壁二奶的坏话惹她生气 小松哭着说自己妈妈怪怪的时候 其实被附身后的妈妈扔下楼 已经死了 是在求助比如Peter一开始在地铁上一直会看到的那个小凤仙造型的 以为是鬼其实是人
我喜欢的姑娘推崇一句老话,人无癖不可与。
我为此思考过我的癖好是什么。
是打游戏?
我好像更喜欢看,尤其年纪大了。
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明白了,我的癖好是明心见性,我喜欢觉悟。
这部电影是能让人觉悟的电影。
选择它是出于好奇,我是几乎不看鬼片的,但是许鞍华导演的名号让我鼓起勇气看了这部戏。
她是以温情故事著称的导演,她也会讲鬼故事?
我好奇是怎样。
看完之后很满意,够鬼,也很许鞍华。
我看过她的桃姐跟天水围,后者给我印象很深。
我觉得她既能拍出现实中的苦难,又不会过多的渲染,煽动观众的情绪。
她影像里的小人物,既生动又有尊严。
这部戏同样如此,所以我说够许鞍华。
我觉得她借助鬼的元素,探讨了阶级分化下的底层互害,还有爱情、亲情的异化。
这些社会问题可以说的很痛很肉麻,但她没有这么做,只是点到为止。
徐皓峰先生说聊斋是失意者的故事,我这次懂了他的点。
鬼大概是失意的人构想出的更失意的阶层,同时,它们又有能扭转现实的神通,这点比较符合朴素的儒道思想,虚则实之,无欲则刚。
从这个角度说,鬼故事有慰藉作用。
此外,鬼故事还有教化作用,鬼是带有执念的怨灵,它们的执念不是指向大恶就是指向大善,一反一正,皆可给人心震撼。
我看这部戏最大的启发在爱情与亲情线。
爱情线让我思考,我喜欢的是对方的躯壳还是灵魂?
我是否足够了解对方?
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都市男女的生活方式对爱情的影响是怎样的?
亲情线让我和自己和解,我主动联络了许久不见的亲人,我觉得没必要等到生离死别,再去怨悔自己对家人的疏远。
这一点我尤其感谢许鞍华导演,她拍戏总是兼顾两端,拍出受害者的苦楚,也拍出加害者的苦衷,让我明白原来无害之有,有的只是盲目与遗憾。
人可以选择不活在遗憾中。
这大概是人和鬼的区别。
鬼必须委身于黑暗,人则有得选,可以选择走出黑暗,生活在光明里。
当然,这有漂亮话的嫌疑,因为一定有人的生活暗无天日,毕竟这是一个饥饿和战争依旧存在的世界,希望他们内心仍有光明,希望处境更好的我们有机会能救助他们。
《幽灵人间》:讨债鬼积怨难消 两代人情缘未了文/四月物语疑惑,我印象里有谷祖琳饰演的小凤仙出场的镜头,但在我这一次观看的版本中却消失了。
说到谷祖琳,在《幽灵人间2:鬼味人间》中已成为主角。
但此片在许鞍华强大的号召力下,质量还是比第二部强上许多。
谷祖琳还在片中鬼影重重的长岛场面中,唱了一曲《怀念着你》,由许冠杰作曲,黄霑作词,刘祖德编曲。
该片另一首歌曲是《现代爱情故事》,作曲的是李子恒,陈乐融作词,奇怪的是并未标注眼歌者。
印象较深且较为观众熟知的演员有惠英红、黎耀祥和张达明。
惠英红在片中分饰两角,黎耀祥饰演卢旺财(陈奕迅)的哥哥,张达明饰演一个话痨出租车司机。
都不过不失,惠英红的戏份相对较多,也颇卖力。
有一段惠英红吊威亚扮鬼上身的戏,看起来很是需要打女的素质。
黎耀祥和张达明则只有简单的几个镜头。
影片的故事源起香港西环一场离奇车祸,黄秋生饰演的讨债人,在车祸中失去首级,而躯干仍然挣扎着爬起,又晃悠悠走了很远才倒下,甚是骇人。
影片的最后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当然还有谜中谜。
谜底就是为什么讨债鬼一直纠缠着陈奕迅和舒淇,甚至害死陈奕迅的老爹黄霑。
原来,讨债鬼当时是被人从后面推到车轮下的,所以他一直缠着黄霑。
挨着讨债鬼的就是黄霑,陈奕迅是黄霑的儿子,老爹挂了,按照讨债的规矩,势必殃及妻女,所以讨债鬼又接着纠缠陈奕迅。
要注意,陈奕迅是单亲家庭,母亲角色是未提及的。
但是舒淇渐渐恢复的记忆,却告诉讨债鬼更真实的真相:黄霑也是被后面捡钱的路人撞到,这才不小心撞到讨债鬼。
原来大家都是无心,讨债鬼终于明白了死因,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居然挂的这么莫名其妙。
至于舒淇,年幼的她当时也在车祸现场,并目睹了无头人的首级,因此失忆。
或者说是主观逃避,因为她似乎是被拐卖到香港做鸡的。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放慢速度,在陈奕迅和舒淇交往的时候,舒淇时常扮作两种不同的风格,一个是妓女,一个则是医院的护士,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影片最大的疑问:舒淇究竟是谁?
在影片最后的结局,惠英红转身变为王小琴的娘,而不是之前影片中死掉小男孩的母亲。
(这样先把那段剧情的真实性给推翻)王小琴是谁?
看看墓碑上的相片,正是舒淇!
也就是说舒淇只是陈奕迅的一个幻觉。
舒淇为何而死,正是因为与男友的矛盾,自残却意外身亡。
这个痴情女的故事,借助的则是自杀和猛鬼圣地长岛的传说。
但这样一来,故事之前的许多情节就没法说的圆滑了,也就是本片的最大败笔,编导好像特意为了转折而设下这么一个结局,却把之前还算平庸的故事搞得更加不堪。
“怀念着你,想起旧事,从前日子,多少恩义,谁料到今天再难相见,谁料到今生不可再痴。
”原文:http://hi.baidu.com/%CE%D2%CB%F9%D0%E9%B9%B9%B5%C4%D3%B0%CF%F1%C9%FA%BB%EE/blog/item/97cbd8d9ec414aee39012f04.html
严格意义上来看,许鞍华并不是一位纯粹的作者导演,这很可能是香港电影创作环境制约所致,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投资者只注重票房,投在类型片上的制作经费远超出在其他艺术电影上。
尽管八十年代初期新浪潮电影风起云涌,这批导演为香港电影带来不少清新脱俗的面貌,但是不少作品依然具有强烈的商业片色彩,徐克的《蝶变》,王家卫的《旺角卡门》,许鞍华的《疯劫》莫不如是。
往往是导演们拍出票房成功的作品后,得到机会拍摄影评人所推崇的“作者电影”。
这或许可以解释许鞍华作品类型芜杂的原因,似乎也能理解她为何在踏入千禧年代的第一部作品选择了灵异惊悚题材。
在此之前,她接连几部获奖的作品太过严肃沉重(《半生缘》和《千言万语》)而在票房上不见喜色。
没想到的是,相隔二十年后再次执导鬼片,她竟然重拾当年《撞到正》的新浪潮风格。
当年看这部《幽灵人间》的时候刚上大学不久,一心专注于惊悚恐怖情节大感失望,故事情节早已忘却不少,只记得掉脑袋的黄秋生和自缢的黄霑。
现在看过《撞到正》后再重温这部当年失败之作,才发现有不少极为有趣的现象。
80年代初许鞍华的《撞到正》堪称喜剧鬼片的开山之作,而这部《幽灵人间》同样延续这个港片传统类型,这次以爱情线索为主线更有“人”的味道,极力招揽当时的年轻观众进场。
《撞到正》由传统粤剧戏班里流传已久的撞鬼传说作为叙事主体,将粤剧表演与撞鬼情节有趣地融为一体,展现出惊悚喜剧的神髓。
而拍摄于2001年的这部鬼片,同样以一个不俗的创意——都市传说切入叙事,以发生在60年代西环马路上的离奇断头车祸拉开序幕。
除此之外,导演更不遗余力地翻炒《撞到正》时用过的手法:长洲岛、各类鬼上身,以及模糊不清的人鬼界限,而最后这一点也有不少突破,“鬼”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粤剧戏班和长洲岛上,而是如影随形地跟踪着角色走遍九龙和港岛。
前后几场男主角被鬼上身后刷红油漆的情节带出扰乱视线的悬疑效果,而两只恶鬼争夺躯壳的一幕兼具惊悚与喜剧效果,惠英红在这一场的人格分裂表演堪称影后水准。
另外一个值得赞赏之处是准确捕捉到千禧年的流行文化色彩,从美术布景到服装设计都令人印象深刻,这一点在当年看来并没有特别感受,而在当下重温就相当明显了。
室内设计、漫画书、杀马特发型、夸张的眼影和服饰,带有浓郁的港日混搭风味。
而这一点也体现在演员阵容上,许鞍华独具慧眼找来当时如日中天的流行男歌手陈奕迅、在《香港制造》里一鸣惊人的新人王李灿森,以及演技日益增长的舒淇,这几位都是千禧年初期最有代表性的流行偶像,令这个强大的阵容成功拉拢到年轻观众。
一人分饰两角的舒淇有几场戏像是从侯孝贤《千禧曼波》的片场穿越而来。
不过,这个演员阵容里唯独欠缺像萧芳芳当年在《撞到正》里这种疯癫的喜剧演员,令影片的喜剧水准大不如前。
尽管这部明显不是作者电影,但是许鞍华依然见缝插针地夹带私货,比如开头女孩和父亲乘船偷渡来香港的一幕遥相呼应早期作品《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海》里的越南难民情节,尽管这个并不是影片的重点。
而纠缠惠英红的女鬼,原是从大陆来港的二奶,这个港人与大陆人结婚的细节早在《天水围的夜与雾》前就已有所触及。
从这两处细节足可看出导演在处理商业类型题材时,仍饱含对现实的关注,不论是政治还是民生话题,这应该算是许鞍华作品里的作者性一面。
最终,这部作品的票房算不上太成功,尽管之后又搞了一部续集,不过导演换人了,估计制片方也暗地里认为许导演不适合拍摄这个题材。
这个剧本的缺陷在于太过马虎和偷懒,不少关键场景没有写透,草率交代就转到下一场,令高潮的一场(无头人的复仇动机)灵气尽失只剩下蹩脚的冷幽默。
而爱情戏明显盖过了惊悚情节的分量,沦为温情脉脉的痴男怨女故事。
至于那个海报上坐地铁的小凤仙似乎也成为一种噱头,完全与内容没有关系。
看起来好像是拍了很多个桥段,有点阴阳路那种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意思,但是,没有一个故事好好讲的,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硬凑剧情罢了。
最重要的是,完全没和主剧情产生联系比如陈奕迅和他爸的父子情,看起来有点反应了老人的孤独,父亲初次出场,送回医院,借别人的嘴告诉我们他很久没和父亲以及家人联系了,但是,起什么作用了么?
在医院照顾父亲,父子聊了聊,又不管不顾,只顾着度假,泡妞把妹了,工作也不用心,理发师能把小孩剪的满脸血也是牛逼。
直到父亲临死(包括后来那次),鬼魂还在劝导他好好做人,他是流泪了,但是一转眼,又笑嘻嘻地去把妹了,工作还是不上进,找不到工作,就知道泡妞,丝毫就没看到父亲这一段对他起了怎样的影响。
惠英红那段鬼上身,一样的道理,看似反应一点偷渡,二奶,闲言碎语之类事,结果呢?
还不是在2个鬼魂抢着对陈奕迅下手的内讧中不了了之?
这段又有什么影响??
和黎耀祥又拍一段兄弟情,黎耀祥开始批评陈奕迅,实际上黎耀祥自己家就有问题,他女儿就不孝,等着吃爷爷的头七饭呢。
包括那什么高僧,对剧情也是毫无推动作用,除了告诉观众舒淇在断头车祸案那晚失忆,被他捡回去养大,什么也没告诉大家。
实际上陈奕迅通过看新闻照片,已经告诉大家开头那个小女孩就是舒淇,舒淇也说了自己不记得小时候的事,管她是谁养大,反正当晚的事,还是没有任何解释。
就是多了一段高僧被鬼上身胡闹的追逐戏,连音乐都是喜感的。
真正的主剧情卖了半天关子,搞了半天,就是个一句话就能讲完的冷笑话,黄秋生误以为被陈奕迅的爸爸推出马路撞死,所以逼疯了他,再找陈奕迅报仇。
最后发现是误会,他死就是意外。
——而且恨了15年,却这么轻信舒淇的一面之词。
唯一有那么点联系的故事就是一起度假时,肥妹被他们说的鬼故事里那个自杀女鬼上身,被陈奕迅牺牲一个吻救下。
而那个女鬼又上了舒淇身,所以舒淇相当于2个人,所以不同的性格和妆容,算是埋下一个玄机,到最后再解密。
要不是为这点,我就打1星了。
参考其他类似电影,主剧情上穿插其他因素,那也得和主剧情扣上关系。
比如说主角父亲,你要表达父子情,你可以拍成老头是怎么为了救被鬼缠身的儿子而死的,兄弟情,可以拍成多年不来往的兄弟,不孝的孙女,是怎么因为父亲的死而联系到一起,怎么在危难时刻,展现出了“我们毕竟是兄弟”的。
拍陈奕迅和舒淇的爱情,他们这相识,酒吧里猎艳的烂手艺理发师,借陌生人摆脱前男友,当天就上床的渣女,这种根本就不牢靠的感情下,能怎么编故事,中间陈奕迅自己都说了句“我对你了解多少??
”舒淇除了是目击者,她和这事情其实也毫不相干。
所以这片子说白了,就是其他桥段根本没做到和主剧情产生联系。
Radiance蓝光~许鞍华千禧年后的鬼片,相比香港传统鬼片 有着明显不同,不着力于各种桥段和音乐的恐怖营造,而是更偏向于故事性与文艺性,影片的色调和摄影也很有风格,地铁上的“花脸”一幕显得格外阴森...舒淇很美,惠英红、刘永 算是惊喜
做恐怖片完全不够格,讲故事也马马虎虎,倒是惠英红还真能演。
老實的Eason因為誤會被無頭鬼纏身,古古怪怪的濃妝女孩舒淇自稱擁有陰陽眼,能夠看到無頭鬼,還幫助不少人驅鬼,卻很少有人相信鬼怪一事。對於這部影片,許導確實花了很多心思,但是無法掩蓋高票房背後的乏力,故事恍恍惚惚有些琢磨不透……
才发现导演居然是许鞍华...
「我成日同你講話做人要行得正企得正, 錯要認, 打要企定.」
我睡着了,无语了姐
记不清情节是什么了,被同学拖着到电影院看的唯一一部恐怖片,我承认,我还是被吓着了
据说惠英红拍完此片有一整年被脏东西缠上
导演居然是许鞍华····
许鞍华相隔20年后再次指导鬼片。从都市传说切入叙事创意不俗,引领着当时的千禧年流行文化色彩,从美术布景到服装设计都令人赞叹。再度翻炒80年代初期《撞到正》的手法:长洲岛、鬼上身、模糊不清的人鬼界限,唯独欠缺萧芳芳当年那种疯癫的喜剧演绎。这个剧本太过马虎和偷懒,不少关键场景没有写透,草率交代就转下一场,令高潮揭秘的一场(无头人的复仇动机)也灵气尽失只剩下蹩脚的冷幽默。一人分饰两角的舒淇开始展现演技,阴阳眼女孩的几场戏像是从侯孝贤《千禧曼波》的片场穿越而来。
那个时候的(90年代左右)的鬼片都是这个调调,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很东京巴比伦(或者相反)。。鬼片往往是弱者的赞歌,他们的执念只能用死来完成,最后的结果却肯定是灰飞烟灭
這真的是許鞍華導的咩?!
呃……这真的是恐怖片吗?
就是一个男人想找回自己缺失的一部分,全片就是讲这么一件事,其他的都是添头,阴间滤镜确实挺恐怖,你要说真正吓人也不见得,陈奕迅演的那个角色,窝窝囊囊的,一点没有男人的担当,不太喜欢。
许鞍华用艺术手法去拍鬼片,试图融入一些社会一体,有创意,但剧本太过牵强,表演也很无力。
看得我几度瞌睡鬼上身
当许鞍华导演遭遇香港类型片,证明谁都有软肋,这剧本不是一般的扯淡,叙事不是一般的乱,表演不是一般的差。
都唔知要讲乜,好冇瘾。
中间Peter那一段记忆错乱般的闪回剪辑还是抓人的。许导的电影观感上确实更主流一些,这部其实核心还不是爱情故事嘛,痴男怨女那种配置。
比起II,至少这部把故事讲得很清楚了,而且有种世情在里面,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