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地制作了真人版《灰姑娘》《奇幻森林》和《美女与野兽》之后,迪士尼真人童话系列在2018年的表现非常不尽人意:无论是奇幻风的《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还是写实风的《克里斯托弗·罗宾》,对普通观众和粉丝而言,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而将范围放大到整个续集电影的范畴里,《新欢乐满人间》和稍早的《加勒比海盗5》《星球大战8》,甚至是看家的动画续集《赛车总动员3》《超人总动员2》《无敌破坏王2》,也在不同程度上有失水准。
但对于财大气粗的迪士尼来说,这并不是个了不得的问题:仅在2019年一年里,就有《小飞象》《阿拉丁》《狮子王》《沉睡魔咒2》四部投资水平至少1.5亿美元的真人童话电影上映——这还不包括冷饭当热饭炒的《玩具总动员4》。
与蓝色的威尔·史密斯相比,不会唱歌跳舞的小飞象可以说是未来这几部电影中最正常的CG形象了。
从一部诞生于将近80年前的一小时少儿卡通,变成全长的真人奇幻电影,审美独特的导演蒂姆·波顿显然做了很多工作,而迪士尼也给足了面子:在迪士尼出品的一系列真人电影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一部,没有一个迪士尼制片人参与的IP改编项目。
在这样的创作自由下,《小飞象》显然要比其他改编电影更有导演的个人印记:百年历史的马戏团几乎是《大鱼》的直接移植,团长甚至同样都是丹尼·德维托;《蝙蝠侠归来》之后,迈克尔·基顿时隔近30年后的再出演;与新缪斯爱娃·格林的第三次合作(《黑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与配乐大师丹尼·艾夫曼的第16次合作(《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然而,尽管蒂姆·波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喜欢描绘那些扭曲而善良的角色,《小飞象》并不是水准线之上的作品;在一系列迪士尼真人动画电影中,《小飞象》也并不是一部值得过多关注的作品。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小飞象》是迪士尼体系中,最适合蒂姆·波顿的形象了:被世俗误解的天真主角,简直就是为这位性格古怪,表现不稳定的电影制作人量身定做的一样。
但与许多从作者型导演转型成大制片厂的特效大导一样,蒂姆·波顿也难免“出卖”了他自己——《小飞象》的美术风格经常显得陈旧和过时,在更多的时候,电影中流露出的强烈的流水线风格着实令人沮丧。
对于熟悉蒂姆·波顿的观众来说,这种结果并不奇怪,毕竟他在翻拍电影这一领域是习惯性的马失前蹄:睡前故事变成童年噩梦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科幻经典变成人兽畸恋的《决战猩球》,与两位旧爱,海伦娜·博纳姆·卡特和约翰尼·德普的分手作《黑影》。
可以看出,习惯了原创作品的蒂姆·波顿,在爆米花大片中并不像盖·里奇一样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就《小飞象》而言,原作中过于简单的情节也为改编增加了难度。
写就《变形金刚2&3&4》,以及一部《攻壳机动队》的编剧伊伦·克鲁格,保留了动画原作的核心叙事框架,但对故事的扩写只能说是好坏参半。
当《小飞象》能够真正聚焦在它的动物主角身上时,电影还是能够施展出魔法的。
但每当电影开始讲述那些表面化的原创人类角色时,就开始原地踏步。
这一问题,也曾在蒂姆·波顿的其它爆米花电影中出现。
《爱丽丝梦游仙境》《黑影》《佩小姐的魔法城堡》中,布景和服装要优先于角色刻画——而角色刻画本来就不是以“奇”见长的蒂姆·波顿的长处。
在这种情况下,表演并不是《小飞象》的真正短板。
向来没有票房缘分,但是贵在认真的柯林·法瑞尔给出了一如既往的敬业表现;作为性(感)化身的爱娃·格林虽然已经开始失去新鲜感,但还是有一点乐趣;丹尼·德维托和迈克尔·基顿打的是怀旧牌,当年《蝙蝠侠归来》的正反双方这次身份对调,尽管75岁高龄的前者已经很难有什么突破,而迈克尔·基顿几乎是在模仿蒂姆·波顿电影中的约翰尼·德普——除了不用把脸抹成调色盘。
但电影中缺少的,是全CG的小飞象那样的安静的灵魂。
从《大眼睛》到《小飞象》,蒂姆·波顿似乎正在回归当年在《艾德伍德》中引起他兴趣的母题——也就是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碰撞与共存。
但也正如他过去那样,《小飞象》被纯粹的视觉奇观分散了注意力,而将故事中的人性元素置于次席。
对于野心勃勃,企图在2019年大展拳脚的迪士尼而言,《小飞象》不过是暑期档之前的开胃菜;对于蒂姆·波顿本人而言,《小飞象》是一次风险颇大的冒险。
但对于失去了聚光灯的小飞象而言,《小飞象》是没能起航的幻梦一场。
剧情老套适宜亲子共赏片。
主线:丑小鸭小象变天鹅以及找妈妈的故事。
副线:父女子关系,马戏团长的良心发现,愚蠢且不得好死反派。
升华:拒绝动物表演,放归自然。
【不过特效非常非常非常不错!!!
,那个游乐园还是非常激发童心的,人好看景好看小象可爱。
】同类型我看过大概给3分档片以供参考:《寻梦环游记》>《小飞象》>《捉妖记》《马戏之王》(其实这俩我搞不好会给2分档)。
寻梦环游记优点在于有让人铭记的点,就是那个消失掉的弹吉他还是什么音乐的人那一幕很让人记忆深刻……emm也许能升4分档。
在马戏团老板麦克斯·美第奇雇佣下,过气马戏明星霍尔特·法瑞尔和儿女米莉和乔一起,照顾刚出生就因耳朵巨大而受到嘲笑的小飞象。
当三人发现,小飞象真的会飞时,原本苦苦挣扎的马戏团重获新生,也招来企业家V·A·范德维尔得注意,邀请小飞象加入他旗下不同凡响的游乐设施,梦想王国。
在那里,小飞象与迷人的空中杂技演员柯蕾特·马尔尚一起展翅高飞,但霍尔特·法瑞尔却发现梦想王国光焰鲜的外表之下,藏着无数黑暗的秘密。
霍尔特·法瑞尔的儿女米莉和乔和小飞象是要好的朋友。
也是他们两个发现小飞象会飞的。
一开始乔拿着羽毛和米莉一起去看小飞象。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小飞象无意间把羽毛吸进鼻子里,就这样,小飞象偶然的飞起来了。
有一次马戏团表演,其他大象都嘲笑小飞象的妈妈生的小飞象耳朵太大儿嘲笑他们。
小珍宝(小飞象的名字)的妈妈就和嘲笑他儿子的大象打了起来,因此无意间把柱子给撞翻,整个马戏团都没了。
因此人们都觉得把小珍宝的妈妈留在马戏团里只会有只会有灾难,不会有好事发生。
便决定把象妈妈带走。
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
电影看完了,女朋友很喜欢,我有些小郁闷。
故事的最后,小象和母象幸福而自由地生活在了原本属于它们的大森林中。
然而,蒂姆波顿安排剧中代表正义的人类做了这么几件事:因为驯兽师工作方法粗暴,就对着人家脸上打了一拳,涉嫌寻衅滋事;在人流量巨大且正在营业中的游乐场中,人为制造停电故障,致使各种高危游乐设备中途宕机,大部分游客受困在火场中,最终导致死伤无数,造成了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部分员工因为被辞退,就盗窃他人私有财产报复企业主;对保安、光头等维护他人财产不受侵犯的热心员工进行故意伤害;抢警察的马,公然对抗国家机器——是为反社会也。
独臂男主刚得知爱妻死讯没多久,前脚对着照片叹气,后脚就直接撩问某著名女网红是不是和金主是真爱;众人听闻母象的命运伤心欲绝,小女儿低头就跑丢,众人找了一夜,最后发现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在看居里夫人蜡像;圣母光环闪耀的小女儿,为了教会小象一些人生哲理,直接把亲妈留给自己的遗物给扔火堆里了(天上的亲妈:你们还记得有我这个人吗?
)——是为反人性也。
刚出生的小象不仅不让它喝奶,还美滋滋地拿花生米当做辅食喂养;把小白鼠归类为野生动物;人工喂养多年的动物,也不考虑是否适应野外环境,也不知道能不能送到合适的环境中去,就随意放生——是为反科学也。
蒂姆波顿最擅长的,就是在黑暗恐怖的世界中,找寻人性深处那一缕难以磨灭的温暖光芒;或是在美好童话故事的蛛丝马迹中,悄悄地叙述着成人世界的一些黑暗面。
但《小飞象》里好人都这么贱,这特么也太黑暗了吧。
《小飞象》里面很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丹波被困在熊熊燃烧高塔上面时,小丑扮成的消防员做出各种滑稽动作去假装营救他,最后接来的水却用于浇花或者灌到自己的肚子(刚开始我不知道这是马戏表演的一部分),但是背景一派喜气洋洋的音乐,小丑脸自带的诡异效果和整个画面红黄橙交相辉映的灿烂色彩,也太太太太太【失语后来丹波借酒消愁(他俩其实并不知道那是酒),在幻觉中看到自己用鼻子吹出来的泡泡变化成了各种形状,一头象跨过另一头象,他们共同吹着喇叭,然后幻化为同一件乐器,他们手牵手转圈圈,他们从一扇门里源源不断地走出来……
迪士尼的电影总是充满童真,赋有一定教育意义。
《小飞象》电影剧情虽简单,但从细节中捕获观众们眼泪和真情实感。
电影以拒绝动物表演为主线,从开头马团们用真动物表演,然后以小飞象母子感动而美好的亲情,情系主角一家和马团表演者们,合力帮助小飞象母子团聚,从中感受到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动物的母爱也如人类般令人肃然起敬,最后马团们以人类扮演动物替代动物表演,观看表演的人们络绎不绝,生意长隆。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丑小鸭故事,因“丑小鸭”长得怪异,与其它小鸭长得不同,而被其它同伴排斥。
然而,当小鸭离开小院发现天鹅,才明白自己是天鹅的同类。
无独有偶,当看到小飞象时,人们发现它长得怪异,有着一双超长的耳朵,以异样的眼光对待。
后来,人们看到小飞象会飞的特殊技能,而忽略它那双怪异的耳朵。
这给我的感悟是,在一个群体里生活,当你与常人有一丝丝不同,或者与他们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他们好像变成战友,一致举起抢对着你,嘲笑排斥甚至伤害你。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人,愿多点包容和理解,向多样多彩的世界致敬。
动物有灵,也有爱。
为母则刚。
最令人感动的情景:小飞象妈妈当看到小飞象被欺负时,被迫表演以为有危险时,每次都奋不顾身冲过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最令人泪奔的瞬间:小飞象妈妈被关住时,小飞象偷溜到妈妈的笼子,由于刚出生不久,个子小看不到妈妈,但它们用鼻子相拥,表达浓浓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相伴的伤心。
仔细想了想,收回之前“很不TimBurton”的评价。
这个电影其实站在小象的视角看是“千与千寻”的故事,一段为了找回母亲而进行的奇妙瑰丽又丑恶的危险冒险。
马戏团贩卖的欢乐背后是动物的悲鸣,优待和爱心前提是足够的利益,买卖从来不是无辜的。
不要被异族的掌声和温情蒙住眼睛,舞台再美也是牢笼,冒险最好的终点是离开是回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全程没意识到小象是特效制作,被萌翻,每次看小象飞的时候都会有种看见了奇迹的单纯喜悦。
小朋友一定会喜欢吧。
Eva很美和小象很和谐。
已激情下单同款玩偶,并将去游乐园提上计划。
迪士尼软植入的功力respect
迪迷的彩蛋考据向影评,主要针对这部电影和40版《小飞象》中的相同与不同的几个细节。
今天中午1点开始看,学校里的电影院结果被我包场了,看来大家都是因为昨天才听到4.24妇联4上映,注意力没有在《小飞象》真人版上吧。
故事的核心两个版本都是一样的,便是勇气与成长,两个版本的小飞象丹波的角色比较一致,都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获得成长的角色。
不过真人版的剧情中主角的成长更加推进了一步,同时真人版中总的来说更接近人类的故事。
(伊娃格林永远带着烟熏妆出场!
)蒂姆伯顿导演的作品,虽然没有暗黑哥特,但是从马戏团里个性不同的成员,猴子的“jump scare”,还有作为背景展出的怪异生物能够看到一些蒂姆伯顿特有的痕迹。
开始对比首先是片中的火车,真人版和动画版的火车都是叫Casey Junior,火车头是一个人脸
真人版电影开头马戏团团长哼的歌便是动画版火车开动时的音乐:Casey Junior's comin' down the trackComin' down the trackWith a smokey stackHear him puffin' comin' 'round the hillCasey's here to thrillEvery Jack and JillEvery time his funny little whistle soundsEverybody hurries to the Circus groundsTime for lemonade and crackerjacksCasey Junior's backCasey Junior's back 还有这首41版的歌也被哼过,不记得在是哪儿了,好像台词中也有这首歌的彩蛋I saw a peanut stand, heard a rubber band,I saw a needle that winked its eye.But I think I will have seen everythingWhen I see an elephant fly.I saw a front porch swing, heard a diamond ring,I saw a polka-dot railroad tie.But I think I will have seen everythingwhen I see an elephant fly.I seen a clothes horse, he r'ar up and buckAnd they tell me that a man made a vegetable truckI didn't see that, I only heardBut just to be sociable I'll take your wordI heard a fireside chat, I saw a baseball batAnd I just laughed till I thought I'd dieBut I'd be done see'n about everythingwhen I see an elephant fly 鹳 (送子鸟)飞过弗罗里达的地图,暗示故事在这里发生,这个细节在真人版电影开头也有暗示美第奇兄弟马戏团是从弗罗里达南部出发
一只鹳飞过天空然后接下来尾随其后的鹳组成一个人字形在真人版电影开头也有体现
动画版中小飞象是鹳先生第二天才被直接送给Jumbo太太。
真人版中鹳经过Jumbo太太的车厢,小飞象在当晚出生,第二天被人发现。
小飞象是蓝眼睛这一点源自动画版
在动画版中鹳先生到来的晚上Jumbo太太并未如愿地得到鹳先生送来的孩子
小飞象是蓝色眼睛
真人版中出现的穿衣服的小白鼠便是致敬电影版中小飞象唯一的老鼠朋友。
不过真人版中这只老鼠没有戏份,有点可惜。
这里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动画版中小飞象的朋友兼导师便是这只老鼠,其它动物接近小飞象的同类,而人类完全处于一种“他者”的位置,因为动画版完全采用的是动物的视角。
而真人版中这一情况被反转,真人版采用人类的视角,除了小飞象,动物们的形象不那么出彩了。
真人版孩子们第一次见面给小飞象吃花生也是致敬动画版中老鼠给小飞象吃花生的剧情。
电影中小飞象的羽毛出自动画版,非常明显。
小飞象被当做小丑的形象(真人版小飞象没动画版可爱啊)
电影中的消防员小丑滑稽戏出自动画版,动画版中消防员小丑们对待小飞象的态度和真人版中完全相反,也就是非常刻薄
动画版中小飞象是直接被打下去的,而不是真人版中因为意外事故坠落
真人版中,小飞象表演成功后在洗澡时,有一个小丑带着酒来庆祝,被男主角挡住,表示不能让小孩学坏(喝酒)。
这里的剧情是对动画版的一个巧妙的对应。
动画版中小飞象便是意外喝到了小丑们庆功时喝的酒。
(未成年人喝酒的剧情放在现在的好莱坞电影是妥妥的政治不正确)
酒瓶掉到水桶里
小飞象和老鼠意外地喝到了含酒的水动画版中小飞象醉酒后吹出的泡泡变成了粉红色的大象,这里是动画版中最为超现实主义的一段剧情,长达6分钟,表现的幻觉情景影响深远(为什么影响深远,待会就知道了)真人版中马戏团成员的泡泡表演中泡泡变成跳舞的粉色大象便是致敬了这一段。
,
真人版中的粉色泡泡大象
这一段幻觉中的粉色大象影响深远,以至于LSD都用这些大象做包装,同时享受这一殊荣的还有Rick姥爷。
(个人吐槽:看来这个剧情虽然说是上世纪40s的人讲醉酒,结果在21世纪大家都认为这是嗑药才有的效果,现代人类的感官......。
)
看来这个剧情虽然说是醉酒,结果大家都认为这是嗑药才有的效果, Jumbo太太因为伤人被隔离,真人版中Jumbo太太间接导致了前期的一个反派角色的死亡,真人电影版的这个囚车几乎和动画版一样
真人版中最感人的场景同时也是动画版中最感人的场景,歌曲Baby Mine的部分
歌词: Baby mine, don't you cryBaby mine, dry your eyesRest your head close to my heartNever to part, baby of mineLittle one when you playDon't you mind what you sayLet those eyes sparkle and shineNever a tear, baby of mineFrom your head to your toesYou're so sweet goodness knowsYou are so precious to meCute as can be, baby of mine 真人版不需要羽毛也可以飞起来的剧情出自动画版的高潮-结局部分。
动画版的剧情结局只是小飞象通过表演成为大明星,带来巨大的商业收入,动画中对于动物表演的态度总体比较正面,这对于40s的电影无可厚非,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反对动物表演也是后来也才有的。
最后是在真人版的结尾,美第奇马戏团再也不进行动物表演,小飞象回到自己原来的家园——亚洲(恐怕小飞象和《奇幻森林》中的主角一样都是来自印度的热带雨林,用的场景估计和《奇幻森林》是同一个)。
这一点是一个现代化了的结局。
以上是我整理出来的彩蛋兼剧情对比,如有遗漏欢迎补充指正3.30更新:真人版开头Jumbo太太为了保护小飞象把第一个反派扔到水桶里,在动画版里也有一个相同的剧情,不过被扔到水桶里的是马戏团团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 小飞象在大型游乐场Dreamland 表演的帐篷门口有一个堆满了小飞象玩偶的摊位,这个摊位有两种玩偶,位置较高的那一些玩偶就是小飞象的TsumTsum玩偶。
这是按照动画版的形象做的TsumTsum 是2014年,迪士尼通过Line发布的一款名为“DisneyTsumTsum”的手机游戏里面的迪士尼角色形象,主要特征是豆豆眼和胶囊状的身体。
所以这算得上是迪士尼官方玩的穿越。
笔者追忆童年,对几处经典细节的直观感受,涉及剧透《小飞象》✖️蒂姆·波顿,我童年时最爱的童话和如今最喜欢的美国导演,简直没有不去看的理由。
两年前第一次看到《小飞象》真人版筹拍的消息时,小飞象跟笼子里的妈妈用鼻子拥抱、难舍难分的画面,还有一度让我害怕的动物泡泡变形的歌舞画面都纷纷涌入回忆……1941年的那版动画电影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模糊的记忆中,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幼儿园,当时的幼儿园是寄宿制的,主楼的地下一层是一个电影放映厅,墙上有一面很大的投影屏,地上铺满了一张巨大地毯,住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偶尔会享受看电影的福利。
那个时候虽然我不住校,但因为妈妈工作忙,经常很晚才来接我,所以我也跟着蹭上了看电影的福利。
放《小飞象》的那次,我好像坐在大地毯的最后一排,一面等着妈妈,一面看着电影,心里特别害怕老师把我当作是寄宿的小朋友不让我回家了,就在那样的情境下,小飞象想念妈妈、跟妈妈难舍难分的画面看的我是痛哭流涕。
图源豆瓣电影
图源豆瓣电影电影看没看完我已经忘记了,但是我还是被接回家住了,好像之后还买了一张《小飞象》的光碟在家里的电视上看。
这回,小飞象误入酒坛醉酒的那段戏视听代入感极强,甚至让我害怕,情节好像是:漫天的泡泡变成不一样的动物形状,奇形怪状的表情严肃的…… 再配上诡异的光和低音区很重节奏很强的音乐,完全呈现出小飞象迷幻又受惊吓的视角。
也是那时候迷上了泡泡这种东西,梦幻的神秘的不真实的直到一触即破,那时候的我当然体会不到这里面的深层含义,可是那种感觉是一直存在着的。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再次看到真人版的《小飞象》,那段泡泡变形的画面被简化成小飞象登台前的泡泡表演,仍然通过用光让画面充满鬼魅色彩,配乐致敬当年动画(没记错的话),然后泡泡破灭骤然收场。
电影院里的我突然就很想哭,是一种被点醒的感觉,那一瞬间就突然感受到电影“造梦”的影响力,感受到我的确是看着迪士尼的电影长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飞象》(2019)全片都在讲梦想。
民间马戏班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小女孩米莉和弟弟乔想得到认可,爸爸霍特想重返马场,直到这些人借着小飞象的光都来到了生意人文德维尔建造的Dreamland——是乐园,也是他们自以为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影片的第一幕就是在制造“泡泡”,生意人站在制高点让大家被眼前的盛大场面所吸引,就像懵懂的小飞象第一次看到泡泡时那般惊喜;
图源豆瓣电影直到主人公发现Dreamland的背后是生意人的贪婪欲望,这些追梦的人就像被推上台的小飞象一样顿时失去方向,只能看着眼前的泡泡变得越来越大,仍然神秘而充满诱惑力,却鬼魅得可怕,这是梦想变了味道的具象体现。
在整个第二幕中,主人公们(包括小飞象)都在幻象的激励下行动着,过程一波三折,直到小飞象与妈妈的再次相见搞砸了演出,让生意人心生杀念,巨大的泡泡在做最后的震颤,剧情被导向了第三幕。
图源豆瓣电影主人公们度过了迷茫期,认清了自己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不是为Dreamland服务而是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
生意人造出的乐园最终就像舞台上的巨大泡泡那样骤然间就破灭了,那一瞬间也点醒我说迪士尼故事的造梦并不是让观众去白日做梦,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辨别什么是虚假而短暂的,什么是真诚而长久的。
重回童年时对动画版《小飞象》的观感,那种泡泡变形、诡异歌舞带来的不适感隐隐地让我开始辩证思考,原来看起来那么美好的泡泡也有扭曲甚至破碎的时候,虽然不能与现实联系起来,但确实从视听上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简单对比两版电影,从直观感受来说,动画版面向儿童群体,侧重对于亲情的刻画,留下的满是母子心心相系的感动,给人一种归属感,以及小飞象在独立生活过程中的成长;真人版改编的讲述重心自然偏向人类,侧重“追梦主线”的叙述,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教育性思考,虽然以人类主人公的主观行动贯穿全片,但好在并没有把小飞象变成一个道具,这一点非常考验动画制作的功力,它的眼睛、动作节奏还是很好地诠释了它的心路历程,这也为影片注入了一种更加纯粹与理想化的情感。
所以我认为改编是成功的,真人版电影延续并强调了动画中“逐梦”的精神,次要人物的特点鲜明,有多处伏笔与呼应让情节很完整。
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开片部分动画的夸张色彩比较浓,看起来稍有尴尬;但这可能是动画改成真人电影都会面临的问题。
整部影片还是给人挺温馨的感觉,导演的风格没有那么浓郁,但Dreamland夜景的冷色调还是很有标志性的~有机会会重温一遍1941年的动画版电影。
感谢迪士尼电影伴我成长啊。
也悄悄在自己心里种下一个梦。
才忽然意识到,蒂姆•伯顿如今也已经60多岁,可以叫他老蒂姆了。
不知道该为他开心还是难过,反正他的电影是越来越充满童心了,比如这部《小飞象》。
这可能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之后,我看过的老蒂姆最有童年印记的电影了。
虽然好多人都对本片不喜欢,但是讲真,我还是被小飞象的故事感动了,这个“丑小鸭”式的迪士尼电影,固然不及王子公主的爱情浪漫,也没有酷炫刺激的魔法大战,但是简单真诚,寓教于乐,这就足够了。
说白了,就是一部给善良的孩子看的电影。
小飞象“笨宝”天生就与众不同,一对大得离谱的扇风耳,不仅周围的人类厌恶它的长相,在动画版里,连马戏团的大象们都对它另眼相看。
在一个天生并不友善的环境里,只有大象妈妈喜欢它呵护它。
在每个人的童年,多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比如因为自己是左撇子,走路姿势奇怪,或者声音和外表与众不同,就因此从小承受了无尽的嘲笑与伤害。
可是话说回来,和所有人处处都一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一直以为,那些与众不同的人都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
正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所以注定这一生的路要坎坷不平,也注定了迟早要发出与众不同的闪耀光辉。
只要你肯用心学习敢于接受挑战,迟早会让那些嘲笑你的人无地自容的。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因为被周围人嘲笑,“笨宝”一直很自卑,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异禀,只有当一片羽毛出现,才能展开翅膀一样的耳朵自由翱翔。
可是如果羽毛不见了,它就害怕地不敢飞了。
羽毛成了帮助它飞翔的工具,也成了限制它自由高飞的咒语。
其实有没有羽毛都没什么关系,只要你是一只会飞的象,你就能凭一己之力自由飞翔,无所谓羽毛神马的。
小鸟要学会自己飞翔,大鸟会先给它示范,等它羽翼丰满了,就直接把它从温暖的鸟巢里推出去,天性里的飞翔本能就会促使它御风飞翔。
小孩学步刚开始需要人扶,或许会跌倒受伤,但渐渐他就能自己走了。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刚开始学习练字,本子上都需要一个方框,是为了让每个字不旁逸斜出,等你的字写的越来越自如,那些方框就自然不需要了。
而所有这些都只是外力凭借,却不是你继续前进的根本。
小飞象“笨宝”后来也是在遭受了一次次挫折,又面临妈妈被人类伤害的危险,所有这些都逼着它自己学会了勇敢飞翔,而那片作为“助飞器”的羽毛也渐渐不需要了。
道理看似浅显,可是要自己真正克服这个心结,扔掉来自外力的帮助,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好,“笨宝”身边还有一些帮助它成长的朋友,比如那个失去母亲的人类小女孩,她脖子上一直挂着一把钥匙,这是她深爱的母亲送给她的礼物,母亲曾告诉她,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门,这把钥匙可以开启任何一扇门。
对此她深信不疑,她一直相信靠这把钥匙,就能迈过一切艰难克服世上所有困难,可是她后来也渐渐明白了,有些时候你自己才是战胜困难的唯一钥匙。
所以在结尾处,她把母亲的钥匙扔进了火里,并对不敢飞的“笨宝”说,“你瞧,我不需要这把钥匙了,你不需要羽毛,一样也可以飞呀!
”是的,没有任何一片羽毛,你一样也可以自己展翅飞翔。
不仅是对“笨宝”,还是对每个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失败者,以及每个不曾被善待的非凡生命,你要相信,你就是那片御风飞翔的羽毛,你就是那把解开万物之谜的钥匙,你才是一切迷途的答案。
别怕,勇敢飞吧,做回你自己,just do it!
大耳朵的小象,却鼓舞着每一个能把缺点变成自己优势的孩子们,这就是迪士尼的魅力。
合家欢影片!助象为乐,保有童真!伊娃真美!飞象可爱!
what a lovely story.. 小飞象真可爱啊...多么好的小朋友啊....蒂姆波顿可以的。
豆瓣的戾气真的够重的,爱和勇气,我永远给满分。
虽然Dumbo皮肤皱巴巴的,但是眼睛水汪汪的,又无辜又萌,简直可爱到昏迷。第一次亮相的婴儿装简直炸裂!马戏团团长迷之像川普
有两颗星是给蒂姆波顿的美学,以及他对怪人们的关注!
俗套,没亮点,难以相信这是波顿的作品
此片大胆预言了迪士尼是如何收购福斯的,唉希望结局不同吧
非常简单的故事适合合家欢观看。绿娃太美不愧是Queen of Heavens!no wild animal should be kept in a cage这里我可耻地哭了,但是田伯顿,咱们上一部上七分的片子还是2007年的Sweeney Todd;咱是不是可以长点儿心了?
美国敖罗大战邪恶麻鸡资本家拯救神奇动物小飞象
不愧是蒂姆波顿
昨天看的,很可爱,但不时会有小惊吓,可能是导演个人风格的体现吧。
如果不是还有evagreen 我都看不下去了
剧情相当温馨了,小女孩面部情感还需提升(虽然是一口小大人的腔),最迷人的当然是伊娃格林!一口的法式英语简直令人陶醉!
小飛象真是太太太太太可愛了
看完对《狮子王》项目很是担心啊
整体非常真善美啦,所以反派也够蠢的。意外地看到了著名拳赛司仪Michael Buffer呢~
教孩子不把动物关在笼子里,但是不然怎么有这么精彩的表演呢,女主好美好攻
Eva Green
我感觉看到了波顿拿着迪士尼的钱黑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