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第二季花香,说实话很符合我的期待,又增加了一点意外我可能是少数认为这个比第一季还好的人,我谈谈学姐吧第一季给我的感觉是——涩,是情窦初开却难以承认的涩,不是指对女同性恋身份的承认而是对自我认知的承认。
第一季有两个点第一是学姐经常提到她爸爸,她爸爸让她出国,让她大学学什么专业,规划她的人生方向,对妈妈的描述,只有和亭亭试衣服那里提了一嘴妈妈爱买衣服。
在这样一个父权为上的家庭里,学姐才会诞生出长大就是要结婚生孩子啊,不然应该干什么的想法,所以她是性格拘谨的,是保守的,是不敢迈出一步的。
而亭亭家里是和母亲的两个人简单的家庭关系,所以她更加勇敢直接热烈。
第二是小哲,第一季小哲上学和融入社会是学姐和前夫争吵的主要原因,然后学姐问出来了一句:你能不能接受他有一点不一样?
但是高中的时候她又对亭亭说,我觉得我们这样和别人不一样,很恶心。
所以其实小哲的转变和学姐问出这一句,我认为是存在互相映射的,学姐是另外一种社会性,家庭型的自闭症,但她因为亭亭所有才慢慢走出来,并且对仁修说出了我喜欢亭亭再说第二季,我很讨厌豆瓣评论里有些人说的,学姐第二季只是一个无趣无特色的男宝妈,一个慵懒木讷的中年女性,首先她是小哲的妈妈,如果小哲是女孩,她也还是那个妈妈,只是因为她是妈妈而已,她难以割舍也不会割舍这个神圣的社会身份,但是她在分裂,从一个妈妈分裂出妈妈和自己,而“自己”的那一段纽带正是亭亭拽着拖出来的。
其次,中年女性就不值得被爱吗?
学姐富有责任感,会照顾人,会做饭,会反思,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成长,她拥有很多女性的小闪光点,她也有很多的缺点,怯懦只是其中一种,但如此复杂的人性构成了一个平平无奇,司空见惯的中年女性,难道如此一个无趣的中年女性就不值得被爱吗?
所以第二季给我的感觉是酸,是对自我认知的清醒但是又怯懦于自己的不一样的酸我没把花香看作一部偶像剧,所以我并不认为造成争执的应该是什么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恰好就应该是现实,应该是学姐突破自我保护界限的过程。
学姐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又非常界限分明,这也是诟病最多的六七集所表达出的矛盾点,我看见了很多骂学姐骂的难听的话。
但是我觉得亭亭喜欢的学姐某一部分,就是学姐从始至终都愿意为了她打破分寸和界限,哪怕偶尔只是一点点。
比如把充满亭亭特色的抱枕悄悄放进箱子,在超市买菜,固执的选择老几样,喝酒用专属的杯子,吃饭前会把刀叉放在桌布上再摆弄一遍,这是学姐的界限,但是她不会在亭亭侵犯领域之后难以接受,而是像蜗牛一样再慢吞吞的重复做一遍。
恰好亭亭喜欢她这种特色,当学姐这样做的时候,亭亭只笑着说,江怡敏你真的完全没变哎!
所以我很理解她们那几集的争执,也能够尽力去共情到。
学姐很少尝试突破过界限,对仁修也是这样,从生活小事到家庭责任,她很少让仁修去完成她的责任,也不会去完成仁修对于父亲的责任。
所以关于争执,她因为小哲大吼了亭亭,确实这我也会有点不习惯,因为她一直是个界限分明的人,哪怕亭亭这样做了,按照她的性格来说也不是吼叫,我认为这是学姐对自己界限打破的一步,也是承担责任这种特性的一个体现。
而亭亭正是打破她界限的人,从相遇要送学姐回家开始,从互相抚摸心跳,从后背突然的靠近亲吻,还有超市里和学姐完全不一样的购买选择,家具选择的个人特色,以及生活中小惊喜的准备。
还有一种社会身份的酸,她接受了自己的不一样,但还是担心别人难以接受她的不一样,我觉得这不是对一位中年女性来说很简单的一步,怡敏跨这一步跨了十几年,哪怕很慢,但她确实一直在跨,从高中时巷子的拥抱,从婚礼重逢过期的礼饼,从一次一次在大庭广众下的牵手。
学姐其实也很爱亭亭,比如毕业的时候主动找她合影,大声对仁修说我爱亭亭,勇敢去找亭亭复合时,发现亭亭和男友居住又一下把自己打回现实,打回高中时候的传统观念,所以才有了第一季末尾再次认怂的学姐。
还有哪怕分开一直关注亭亭,记得亭亭的约定,记得亭亭饮食的喜好,知道亭亭的指围因此比起怯懦的酸,我更愿意把学姐称呼为别扭的酸学姐是妈妈,是一个传统观念禁锢了个人数载的中年女性,请嘴下留情,这一季她一直在尝试新的社会身份,她因为爱所以尝试,所以反思,所以追回,所以找到。
而亭亭爱怡敏,在我看来爱的也不是执念,爱的是口是心非的怡敏,心软害羞的怡敏,爱怯懦但愿意改善的怡敏,爱勇于承担责任会照顾她的怡敏,爱身为妈妈的怡敏,也爱高中意气风发和中年无趣的怡敏,爱胆小却一直也爱着她的怡敏
隔了那么多年第二季终于来了,刚刷完,对第二季是真的又爱又恨。
恨的是这部剧的剪辑真的有问题,甚至在想导演是不是得罪了剪辑师?
特别是前面几集,剪辑转场凌乱,严重影响观感。
爱的是因为第一季的情怀,还有第二季的情感其实还蛮打动我的。
第一季的结尾给我们留了很大想象的空间,第二季要将这些留白具象化其实很考验编剧和导演。
第二季怡敏和亭亭再次相遇,她们在一起也住在一起了,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开始遇到很多问题,争吵误解。
其实一开始真的觉得怡敏上辈子是做了多大的好事啊,这辈子能有亭亭这么多年都这么喜欢着。
也真的不懂亭亭为什么这么多年都这么喜欢怡敏,即使被伤害了千万遍。
(可能说好听点是专情,说不好听点,可能就像李玫瑾老师说的,心理发展停滞,一棵树上吊死😂)。
在第二季中,两人的主被动关系也开始有了对调。
第一季中一直是亭亭在主动,这部怡敏也开始改变主动了起来,这才是真正相爱了吧。
这部因为一直付出都没有得到回应甚至是反面的回应的亭亭,开始表达愤怒索要反馈了,并且主动离开了。
怡敏在认识到亭亭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之后,也改变了很多,勇敢主动了起来。
其实两人都是爱着彼此的,只是行为和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
特别是有一集两人大吵之后,亭亭破门而出,怡敏看到高脚椅追了出去,却看到亭亭上了小宁的车,她无助的像个小孩一样站在那里。
回来后只能窝在沙发上乖乖的等亭亭回来,亭亭半夜回来,她小心翼翼的拉住她,第一次看到那么含蓄内敛的江怡敏主动以肉偿的方式来挽留钟亭亭,两人一边大哭一边做爱。
这段戏拍得很好,把两人内心那种情感压抑纠葛和彼此爱着却又彼此伤害着的痛苦都展现出来了。
其实两人的关系中,江怡敏才是背水一战,虽然有那么爱的小孩,但在遇到钟亭亭之后还是主动走出婚姻困局,离婚了,一个人搬了出来,重新找工作,可以说她在亲密关系中除了亭亭一无所有,她背负和承受的现实和环境的压力其实比钟亭亭大得多。
影片最后三集非常甜,两人终于守得云开见天明。
怡敏改变了,变得勇敢做自己,变得学会表达爱。
我知道这对她这样性格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她就像代表了东亚环境下大多数人的我们,含蓄内敛、不善表达、习惯乖巧顺从、做事瞻前顾后。
所以那么敢爱敢恨,勇敢做自己的钟亭亭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最后怡敏坐在沙发上看着厨房做菜的亭亭,此时响起宜农的歌声: 当然我会与你争吵 冷战过后再互相坦白, 当然我会让你看见 我所有的不太好看, 当然我要让你拥有 最深最无条件的爱, 只要你能想起我的等待。
真的挺为她们感动,一路走来经历那么多困扰阻力,从青春校园的青涩感情,一直到中年家庭的平淡婚姻,从初见时的欢喜雀跃,一直到守得你的坚定忠贞。
是钟亭亭一直的不离不弃,也是江怡敏的勇敢做自己。
谢谢编剧和导演给了我们一个happy ending,她们结婚了,真好。
愿江怡敏和钟亭亭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愿所有相爱的人都能收获幸福。
湾湾同性可以结婚也是真的爱了,为真爱和自由干杯!
看到第三第四集,我只想说学妹啊,换妻吧,舔到最后一无所有啊!
学姐学妹根本彼此不懂啊,刚同居一个把东西库库搬过来来,一个嫌弃的反复丢进去。
就是两个人根本不理解,不沟通,金钱观也不同。
学姐,你那句“他不是故意的”,到底站在谁的角度说话?
能给我气死。
而且很多细节都处理的挺难受的,比如学妹因为临时被替换,队员在怪她(嗯???
不应该是共同面对吗,又不是她的问题)然后她一个人在家里 emo,学姐回来她毫无反应……(怎么说人回来了也反应一下,或者短信当时就直接有点气馁的和学姐说,要不学姐回来了就低落的打个招呼)看了四集,真觉得……be 吧
不敢打分,怕分数给得低,真爱粉来和我吵架。
并且,分数给的低,话又说的重,也有人会说,你行你上啊。
但是,我大言不惭的说,即便真的让我去拍,也不见得比导演差。。。
这么可爱的程予希,随便怎么拍都可爱的、迷人的程予希,竟然都救不了这部剧,截至目前的这部剧。
我看了截至目前的短评,三星及以下的观众基本上已经把这部戏前2集的问题都说了,节奏拖沓、不断地闪回学生时代第一季的剧情、学姐演技尴尬等等。
我和大家想法一样,目前来看,除了亭亭撒娇的戏份我很喜欢,其他都不行。
吐槽如下:1、导演不懂生活。
(做饭篇)
如上图,学姐做了那么大一锅汤,真的是巨大的一锅汤,最后自己只喝了小小的一碗,剩下的要怎么办呢,给谁喝啊?
不是很浪费嘛。
从第二张图片可以看出,学姐吃饭的状态和菜品的摆盘,导演是想要营造她现在一个人生活的寂寞感,所以餐食都是小小一份,那么,搞那么一大锅汤究竟是为了什么?!
大家之所以会觉得节奏拖沓,就是因为导演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做饭和吃饭本就是一套连贯的动作,不能拆散。
如果我是导演,既然有一大锅汤在前面,那么后面这锅汤的作用或者意义就要体现出来,比如,学姐还没有适应做一个人的饭,总是按照三人份在做菜,这也可以表现出她的寂寞,侧面体现出她迎接新生活的勇气。
但是导演没有这么做,她自己应该都没想过为什么要做一大锅汤,反正就是要拍厨房做饭的戏嘛,随便煮煮就好啦。
2、导演继续不懂生活。
(对话篇)学姐和儿子的对话。
学姐问儿子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吃很饱,吃很饱才会长高哦。
这段对话也是尴尬无比。
健康饮食绝对不能吃很饱吧,吃太饱会长不高才对吧?!
当然,有人会说,小朋友状况比较特殊,可能总是不好好吃饭。
但是,这应该是爸爸需要多注意的问题吧,对一个小朋友说“吃很饱才对”,总觉得这个妈妈的表达好奇怪啊。
上司和老婆的对话。
上司为了秀恩爱,说要给老婆报销计程车费。
老婆回,十分钟的路程,怎么好意思说坐计程车。
所以,这里依然是一个很奇怪的生活逻辑。
既然公司离家那么近,为什么不回家换衣服,非要老婆送到餐厅来?
可能有人会说,那人家中午一起吃饭,顺便就带来了呗。
但问题是,上司也没有给老婆点餐啊,老婆来了就是喝了一口茶。
所以,是因为上司很忙,只能边吃饭边办公,完全没有时间回家换衣服?
看起来也不是,她不是和学姐悠闲的边吃边聊吗?
所以,为什么要安排上司老婆来送衣服,送衣服就好,为什么又要说家里离得很近,根本就完全背离生活啊。
如果仅仅是想表现上司和老婆的恩爱,那么太生硬了,我不买账。
学妹对前任想说的话。
好久不见,你好吗?
要不是程予希太可爱了,这场戏我也要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面对粉丝的问答环节,真的有人会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吗,并且边思考边想前任想的出神,想的脸红吗?
这节奏真的太奇怪了。
当然,很多电影里都用过类似的桥段,比如《诺丁山》里就有记者提问环节,安娜先应付记者回答了一个答案,后来威廉出现在现场,并以冒牌记者的身份向安娜表白,安娜又让记者把问题重新问了一遍,自己又给了一个新的答案。
然后音乐响起,慢镜头对准男女主角深情的笑脸.....所以,梗不怕老,但要用的巧妙。
回到《花香2》,整个过程都是一个热热闹闹的网络连线提问环节,怎么突然一下学妹就陷入了沉思,导演真的是生怕我们不知道学妹有多爱学姐,无数次的提醒、强调、慢镜头的告诉我们,学妹放不下学姐。
这还不够,还要借乐队成员的嘴巴一再强调,学妹脸红了!!!!
这么弱智的剧情,我是导演,我都不会这么拍。
其实还有很多对话都非常的尴尬,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就是台词一点没有生活气息,也毫无美感。
3、乐队演出的时候,告诉大家下面演唱一首新歌,《I love you,but...》,然后吉他、贝斯、架子鼓一切准备就绪,起,导演你给我播了一首《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太意识流了,我不懂。
4、如果不是为了程予希的钟亭亭,我肯定不会再继续看下去。
首先要说,3、4集整体不错,我很满意,所以这篇影评不吐槽,请大家放心食用,哈哈。
上帝造人真的太不公平了,因为ta竟然创造出了近乎完美的钟亭亭!
月老也真的太不公平了,因为ta竟然把亭亭的红线牵给了怡敏!
我真的是太不自量力了,竟然想说为什么不能赐给我一个钟亭亭?!
我明明就可以,我真的可以,好好的去爱钟亭亭。
不过呢,最新的两集,真的,再一次印证了我最近对爱情这个玄学的认知,爱情是超验的,是神秘主义,没有道理,绝不公平!
因为学姐顾左右而言他,迟迟不进入正题,生气的亭亭~
听到学姐说见到自己很开心,于是自动脑补对方很想念自己,笑成花的钟亭亭
谁能抵挡如此热烈真挚甜美的眼神和笑容呢?
谁能!?
面对亭亭这样近乎完美的小可爱,学姐又给了怎样的回应呢?
(我不是要说学姐的不是,也不是要吐槽导演、演员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已经接受学姐就是这样一个温吞内敛磨叽的设定,所以我才会说爱情从来就不公平。
)客观的讲,我确实能感觉到学姐对亭亭的爱和在意,但她的表达又像是有情感障碍一样,总是在关键节点卡住。
两人感情递进的每一个关键性节点都是由亭亭推进的。
比如,学姐说能见到亭亭很开心,亭亭就会自动把它翻译成你很想见我;学姐承认了对亭亭的想念,亭亭就会顺势表达想要去学姐家;面对学姐的害羞,亭亭会主动去轻抚她的手,用笑容缓解彼此的尴尬;学姐和前夫哥沟通不畅,亭亭即使内心再慌乱委屈不安,也会善解人意的离开;学姐约亭亭聊一聊,亭亭直接表达了想要和学姐一起面对所有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得知学姐想去布拉格,婷婷下一秒就计划着开始攒钱明年一起去旅行。
亭亭她真的永远把学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她的每一个举动都深深的打动我的心,但学姐又是一个非常冷静的恋人,她的沉默,她的迟钝,她的“没关系”,真的让我分分钟就想跳起来说,亭亭,要不你们算了吧,其实,我可以!
不过呢,我没有要拆cp的意思,因为我都说了爱情没什么道理,也正是因为学姐的种种木讷反应,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热烈、真挚、勇敢、明媚如太阳般的钟亭亭~
亭亭,妳开心就好,哈哈哈~
曾经第一次心动过的人,很难忘记,当学妹,看见学姐的那一刻起,她的眼神我已经深陷在回忆里了学姐也是,只是她被太多东西束缚住,看见学妹在那里弹唱的时候,她就已经掉进了回忆的陷阱还是忘不掉青涩时代,她们在一起的暧昧,不小心的一个吻,足以让人悸动期待第二部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从第一部结束之后,就一直在想着第二部目前已经出了两集,整体来说还行,估计里面会加入一些其他的人进来,再次考验两个人
无法直视了,强忍着看完四集。
什么样的人类,经历了最绝望的抛弃后两句话就被哄好,哄好后吻戏床戏来得如此顺畅,没有表现她们在情感上的软弱和犹疑,非要亲的话,亲的时候犹豫一下也好呀?
非要拍床戏的话也能让情感层次递进递进吧?
是我要求太高了吗?
整体看下来,说不出和看p站的区别,非要说的话就是韩国区p站吧。
《花香》第二季少了第一季那种悸动的暗恋,多了一些生活中的日常。
或许钟亭亭不该和江怡敏在一起,可是她们之间的争吵、纠结又是这么的真实。
江怡敏就是一个已婚深柜直女,她甚至都不敢公开她们的关系,也根本就没有把钟亭亭规划到她的将来。
很多时候,她只考虑到她自己,完全没有考虑到亭亭的感受。
钟亭亭到底为什么会喜欢江怡敏,明明最让她伤心的也是她。
可能她喜欢的一直都是她想象中的江怡敏,但其实她们从未真正地走进过彼此的世界。
上次天桥的分别,她就应该知道,江怡敏的心里有太多事,她没有办法抛弃一切去爱一个人,和她在一起只会让自己难过。
可是,就算江怡敏一次次让亭亭失望,亭亭也还是会一次次地原谅她。
我不明白为什么钟亭亭对江怡敏这么有执念,或许她只是把喜欢江怡敏当做了一种习惯。
当别人问起江怡敏时,她每次都回答自己从高中的时候就认识她了。
正因为她们认识了这么久,她早就习惯了身边有她。
她的日记中全部都是关于江怡敏的点点滴滴,江怡敏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没有江怡敏她可以过得更好,但是喜欢江怡敏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没有她的话,她会觉得她的生命中少了点什么。
偏偏江怡敏不会表达爱,只会把事藏在心里,钟亭亭又这么爱江怡敏,什么事都想为她分担,她们两个在一起只会互相折磨。
江怡敏说再也不会让亭亭失望了,可事实并不会是这样,她还是会让亭亭伤心的。
因为她心中的第一顺位永远是小哲,她把小哲看得比亭亭重要很多。
如果在小哲和亭亭之间选择的话,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小哲。
小哲有高度自闭症,他需要妈妈的陪伴。
如果小哲的情绪又不稳定该怎么办,江怡敏只能去陪小哲,她根本没有办法兼顾亲人和爱人。
所以,江怡敏真的不应该和亭亭在一起。
如果她真的爱亭亭,她就应该让她去寻找她的人生。
真正的爱是放手,不管亭亭说多么爱她,可是江怡敏永远没办法真正地给她幸福,不如不要在一起。
最打动我的是亭亭出柜那段戏。
听到亭亭说她和怡敏不只是室友,她喜欢怡敏,她妈妈第一反应是沉默,因为她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
很多时候,妈妈虽然不理解我们,但是她还是爱我们的。
就算她心里很难过,她还是会希望我们幸福。
特别喜欢亭亭回来时,她妈妈吃饭的那段戏。
亭亭和她说她很早就想和妈妈说这件事了,她妈妈只是笑着让她贴膏药,也算是默认她和怡敏的关系了吧。
不知道她们这样的关系可以持续多久,总觉得江怡敏只是因为亭亭的日记而暂时有了一点勇气。
可是今后呢,她会不会还是把所有事情全部藏在自己心底,连亭亭生病时去看她的勇气都没有。
可是,既然她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还是希望她们当下能够快乐。
毕竟,未来的事情我们谁也不知道。
花香1是三年前看的,当时觉得这个故事很美但no plot all vibes,除了宜农唱的主题曲狠狠让我心动了,因为学姐演技实在有点普通,所以并不是特别能get到。
这一季居然意外很喜欢,喜欢两个人的迟疑,亭亭的后退也很真实。
看完第六集,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这部,我觉得如果目的是“磕cp”,那确实会让人失望。
但在我看来真的太写实了,两个人的感情不只由回忆中高中时期的花香、滤镜和悸动构成,最重要的仍旧是当下啊。
真的无关性别,但感觉第二季确实打破了一些影视剧、gl小说里对女同的刻画。
并不是只有温柔,阴湿,没有生活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依然被金钱、现实等等因素缠绕着,只落下回忆中的高脚椅。
没有办法喜欢江怡敏,确实喜欢亭亭但是没上升到爱的程度,没把她放在自己对未来的想象中。
支持小宁和亭亭,两个会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
拖到现在看完了。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和缺陷,但还是会给它打五分。
现在想想为什么花香1在三年前小爆了,可能因为适用于东亚语境的女同故事实在太少太少,讲得好的又更少了。
要么像某泰gl剧一样过分美化女同的情愫,要么像《小姐》一样在部分情节和画面让我感觉到男人的凝视和一种猎奇感,要么讲着一些tp分明的故事(指明显把异性恋模式套在女同性恋关系上)。
所以尽管有诸多不完美,我也愿意看到它的出现,看到越来越多类似的故事出现。
所以要讲出不完美,然后鼓励。
画面确实没有第一季美,但是情节上我更喜欢。
尽管还是觉得怡敏情感转变有点突兀,尽管亭亭变成了舔狗人设,尽管两个人中间一度让我感觉真的分了别纠缠了烦死了明显都不爱了啊,还是觉得很好,能看到它的后续很好,能听见宜农的声音很好。
都很好
一开始让我意识到第二季人设完全与第一季完全不符并不是两位女主,而是这个故事真正称得上以"社会背景"的元素而存在的前夫仁修。
第一季的编剧了解这种男人,刻画出了这种男人,用他们平庸但又似乎合理的行为无声地道出男权社会中丈夫、父亲角色的集体症候。
他在家庭中的缺位,在育儿中的无心,对话语权他要求绝对的把控,在面对事情时又相当固执己见。
在手机上刷美女并无所顾忌地把男人间调笑戏谑陌生女人的话语念给老婆听,饭桌上感受到一点失权就警告自闭症的儿子不要玩食物彰显一家之主的威严,这个男人好像没有大毛病,他也没有明显的道德瑕疵,甚至在和怡敏的婚姻中,怡敏才是那个背叛出轨的人。
何以见得这个人物塑造对整个剧情的重要性呢。
从他不经意该露出的大男子主义的傲慢,对家庭生活不作为的冷淡,人们对这样的男人习以为常,越是习以为常,就越足以表现已婚家庭主妇怡敏的无言困境。
而在第二季中,仁修和善的像换了一个人。
他没有挣扎就照顾好了小哲,没有暴怒就接受了妻子出轨并且和小三在一起的事实,甚至对怡敏表现出后悔,对怡敏和亭亭表示理解甚至是祝福。
台湾社会难道在一年多的时间就突然好起来了?
人们心中巨大成见的消失只需要剧中一行“一年后”的字幕,这一切都太荒谬。
仁修作为第一部中象征男权社会的存在在第二部中人物塑造的大转变必会导致建立在此社会背景上的第二部剧情逻辑的彻底坍塌。
当仁修笑着祝福怡敏亭亭时,《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2》俨然成了一部百合科幻片。
第一季是小说,第二季是生活
其实停在第一季be的结尾挺好的,没必要搞第二季包饺子大结局。那些细腻琐碎的属于女生独特的情感部分在这部被削弱了很多,尽管主演依旧很出彩,也难创作出第一季的味道。不过第二季妆造有心了,小宁一出现我姬达狂响hhh。第一季是现实,第二季是童话,婷婷够幸福,能和白月光携手同行,怡敏够幸运,能有一个总是回望等待的爱人。再一次羡慕合法化。
含蓄的人设很真实呀
绝望的拉拉和离婚后孤独的侄女…
如果我是20岁,大抵也会觉得这一部无趣。但现在30岁的我明白无趣才是日常。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是青春的专属名词,细水长流失望遗憾才是更漫长的人生。
太好哭了,不过剧情节奏各方面都没有第一季好,甚至差。好奔溃 太难看了
必须给我在一起!!!不接受任何其他结局!!
科幻片。
再看还是掉眼泪。土象的主动都要珍惜啊拜托了。
第一季拍得青涩,但正好,是悸动的青涩。第二季就是个学生作业,还不是大四毕业的学生作业,是大二上了一年学拍出来的学生作业。这啥啊这是,这剧本写成这样,拍成这样。(ps还是羡慕人家的创作环境啦
星座梗神烦 好弱智
我会因为最后一集打到四🌟 最后一集真是看的尸体暖暖的啊 最后一集也终于配得上宜农的歌了。中挺亭 你的爱真的好拿得出手啊!
剧情铺垫好一般 会出现的感情对象太明显了 为街景打分 剧情急转直下……
抚额皱眉逐渐开始三倍速+开口辱骂的程度,两集看完记个教训,再碰一下我都对不起最近把我喂得那么好的善竞!俏米嘛的!呱!
「你知道嗎,光是這樣,和你坐在這邊,我就覺得很幸福耶」真实,细腻 ,独属于东亚人的沉默与热烈
目前看了前两集,整体观感不太好。可能是花香一太好了,不免有对比。不是平淡的问题,是氛围感好像没有了,反而多了一些无谓的人物对白。学姐的表情只剩抿嘴是怎么回事?当年一的时候,演技可是非常在线的啊。反正就是感觉一般。等了三年多,看到这个实在推荐不了一点。最后两集依然感动,看哭了,加一颗⭐
同性之间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还是爱学妹!
第7集出来了,就又是满分了。。怡敏和姐姐好像,我懂你了姐姐。
说实话,平庸已经是委婉的话了,对比第一季的镜头,真的变无聊了
导演是有多恨同性恋啊……第一季学姐多有性张力,第二季就多有性缩力。看到第六集,全靠第一季滤镜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