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哥、律师、不油腻、有正义感有同理心,妻子漂亮、儿子可爱、丈人有钱,怎么看都是无死角的男人perfect天花板啊……只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忽然觉得,这人形式上的、外在的、物质上都是满分,就似乎少了点人情味啊…(原谅我),除了陪伴儿子那一段,似乎感受不到丈夫、父亲的爱(是个好的调查人和律师),总是礼貌而缺乏真情的微笑。
他和X对家人的感觉就不太一样,是因为各自追求的东西不同吧。
又或者是他太优秀了,认为这些都是顺其自然、理所应得的吧……但除了下级要拿工资对上头点头哈腰是情理之中外,还有啥是理所应得的咧……和曾经的我很多雷同啊,经历过那些难堪、痛苦和欺骗,才一夜长大,才明白以前认为永恒的,其实只存在于童话里,但生活的框架哪有那么容易打散重组,所以我更倾向于律师只是给自己一个空间去逃避,毕竟在那些过往里,受伤害的并不是自己。
ps那幅画很有意思,人们总是注释(窥探)他人,又不得全貌,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逻辑去揣测,认为才是最痛苦的人,只是谁又会轻易地向别人坦露伤口呢?
父亲杀人留下的童年阴影,换个身份就能消除掉?
老丈人排外、妻子出轨,离婚就完事了,一刀两断以后老死不相往来,干嘛非要换个身份。
还有温泉店的次子,只是因为与家人不和的话,远走高飞与家人断绝联系就已经解决问题了,为啥要换身份。
记忆是自己的,无法抹除,换个身份真的就能让人相信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了?
身份无非是给别人看的,一个人的过去,只要自己不提或随便搪塞几句,旁人也无从知晓,难道会有人无聊到特意找私家侦探去挖身边人的黑历史?
影片中换身份的设定更像是一种隐喻,实指有些人想埋葬自己的过去。
除了删除记忆,还有什么方法能埋葬过去吗?
可能只剩下自欺欺人了吧。
这么简单清晰的内容,竟然看了几十页也看不到说到点上的。
跟几次人生有什么关系,几次人生不过是再明显不过的障眼法,怎么一个个在这戏法里津津乐道被迷得五迷三道,不想想为什么要把这戏法做得花里胡哨迷雾重重,不就是为了隐藏真正目的吗!
都通过律师的嘴告诉观众了,跟樱一起的三年九个月,就是他人生全部。
监狱大叔才是整个电影的大boss,他也告诉你了:去追寻这个人背后的人生,并不会得到你想要的。
电影从头到尾就是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去追寻,又为什么没有意义去追寻。
律师为什么要追寻,在查到男人父亲杀人犯之后,律师就有共情了。
他理解男人为什么要换身份,从一开始他就有他的直觉,因为他也是一样的人。
都谁说这就是个死刑犯的儿子,他合伙人,旅馆大儿子,他妻子,他当然不认可,所以对旅馆大儿子会爆发。
但是当他妻子说同样话时,就知道了他们之间其实没有感情交流了。
虽然他妻子就是简单地说只是一个杀人犯儿子,值得吗,还是早点完结不要带到生活。
但很明显他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律师也只能含糊其词地应答,自己在案件中能够沉浸,而不去纠正对方的观点。
所以律师为什么追寻,是为了自己。
他需要告诉别人,不管男人还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而最后终于他搞清楚男人是什么样的人,了却此案。
他也以为自己回到自己原来什么样的人,却终于发现自己不是自己以为的人。
因为男人之前是什么样的人都不重要,只有对樱对两个孩子才有意义,也确实有了意义,那这时别人怎么看重要吗,他原来是谁的孩子重要吗,他姓什么重要吗,都不重要。
而律师,到最后他以为唯一重要的,隐藏了他的过去才获得的现在唯一重要的,才突然明白,其实也不重要。
原来,是谁都没有意义,因为他之前以为的重要,其实与最后的过客并无二致。
再去纠结自己是哪个层面的自己,再想找寻真正的自己,就是演戏给自己看了。
后面展开的关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其实对中国来说还是有点难以理解,日本民族内心对过往有一种难以表述的执着和怨念,所以一直想要以“更换身份”的方式自我解脱,这就始终无法区隔开自我与本我,难怪日本禅宗好像不讲因果。
而且日本人可能对“名字”这个东西过于执着了,千与千寻也是在寻找名字。
当然,电影还是很好的,拍摄的画面特别舒服恬静,而且第一次在很有历史感的戏院看,有意思
困住人的是名字吗,困住人的是名字背后所附加的东西,是虬枝盘结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经历过往,工作,以及它们延伸出来的问题按理说人和那些附加东西,应该有人的出现,那些东西才变得有意义。
现在它变成了困住人的牢笼,变成人黑色的影子,顶替人的思想生活。
男主,朝鲜裔的在日日本人身份,部分日本民众对外国人的歧视心理,身份认同在当下环境下难以立住,男主也时常会觉得自己身上有种冒名顶替者的身份。
生活中也存在着细小的疼痛:与妻子、岳父的分歧。
通过这起案子,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问题,逐渐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会抛弃一切,去顶替别人生活。
人还是需要有一个契机,才会变得勇敢,或者真正跳出,剥离出那些外在,真正地直视自己的内心。
男主拥有的那个契机是妻子出轨,他才选择抛弃影子,过另一种凭自己心意的生活看到最后竟然莫名有种戏假情真的感觉…总体来说,叙事结构一般。
唯一喜欢的是妻夫木聪知道自己妻子出轨的时候,最后背影的拉远镜头
这个电影在香港上映了,不是热度很高的片子,排片也没有很好,朋友说想看悬疑片或者恐怖片,就在一众爱情电影中选中了这个片子,看完不亏,甚至想激情打字,写点什么记录一下。
我的评分有点虚高,因为觉得现在的评分低于我的预期,所以决定打个5星拉高一点。
我自己的心理预期大概在8.0分左右,纯主观,如果和您的感觉不一样,以您自己的感觉为准。
故事开始于正在下雨的文具店,外面是阴暗的蓝色,屋内是暖黄色的避风港,女店主(谷口里枝,安藤樱饰)在压抑地流泪。
一位男顾客(“X先生”,洼田正孝饰)走近店里,女店主被迫擦掉眼泪,招待顾客。
男顾客挑了一个画水彩的本子。
雨夜打雷,店里突然跳闸,男顾客帮女店主修好了电闸,使他们二人的相遇与其他普通顾客和店主的相遇,有了一丝不同。
两人一个卖东西,一个买东西,像是普通的人世间的芸芸过客一样,看起来再也不会有交集。
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男顾客脸上有一道浅浅的疤,为他的真正身份埋上了一点点伏笔。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知道了女店主——里枝现在是离异状态,和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住在一起,经营着一个文具店。
她本来有两个儿子,但小儿子因为脑肿瘤在2岁时去世。
这件事对自己的母亲和自己都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之前与前夫也因为两人对小儿子的治疗方法意见不同而发生冲突,最终两人离婚。
男顾客喜欢画画,自称是个温泉店老板的次子,但与家里关系不好,不知道为什么,跑到这个偏远的小镇做伐木工人。
普通的店主和普通的伐木工人在一次次普通的相遇中普通地恋爱、结婚,并又有了一个共同的女儿——小花。
这简直温馨得像是水到渠成的HE,他们就要像千千万幸福的普通人一样,普通地变老,再普通地死去。
而这个自称为“谷口”的伐木工,在意外中突然去世。
在处理后事时,“谷口”的哥哥来到小镇,发现了一件事,死掉的叫做“谷口”的男人并非自己的弟弟。
里枝和谷口家的长子委托一名叫做“城户”的律师(妻夫木聪饰)帮忙调查死掉的男人到底是谁,这个死掉的人被暂称为“X先生”。
城户是一位三代韩国移民,娶了一位家境优越且各方面都完美的妻子,并育有一子。
但女方的父母是种族主义者,从内心并不认可城户这个“外族”,家庭透着一股完美的虚假和客套。
故事由此展开。
镜头跟随着城户的眼睛,逐步深入调查,最终发现这位死掉的不知名的男人,其实是一位死刑犯的儿子。
他目睹了父亲杀掉老板一家的血腥案发现场,从此被困在这个阴影中。
又因为长大之后自己的样貌酷似父亲,更加无法面对自己,害怕自己和父亲拥有相似的灵魂。
为此,他选择成为一名拳击手,想要以挨打代偿这种恐惧。
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他非常具有拳击天赋,有能力成为新人王。
但自身在“暴力”上的天分让他更加恐惧,最终选择抛弃过往的一切,斩断前尘,在黑市上与温泉店老板的次子互换了身份,开启新的属于自己的人生:即成为一名普通的伐木工人,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中遇到自己爱的人里枝,并拥有幸福的生活。
影片中穿插着日本社会中右翼保守势力对于外国移民的恶意,强调城户律师这个本应是“调查者”这“局外人”的移民身份,将他看似体面的生活与实际上面临的难以真正融入日本社会的困境相对比,解释了他对“了解X先生是谁”这件事如此执着的原因,即对“X先生”这个日本社会中的透明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情。
他们看似毫无瓜葛,但实际上都是被社会所“另眼相待”的“局外人”。
“X先生”通过和陌生人互换身份,成为另一个人,寻到一个虚假的过去,彻底丢弃了过去父亲是杀人犯的阴影,找到了自己不受外界影响的本我,而非过去那个受原生家庭背景影响的可怜人。
“X先生”以虚假的身份,面对了真实的自己。
城户先生和“X先生”就像是镜子的两面,城户先生通过了解“”X先生”的过去,挖掘自己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
在影片的最后,城户发现了看似完美的妻子出轨了,而他在看不清面容的昏暗酒馆中,冒充了“X先生”,他有一个14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他在与完全陌生人的面前,以另一个人的身份作着逃离和放松,面对着真正的本我。
当然,对影片的结尾,我和我的朋友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城户只是在短暂地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逃离现实生活,那个“活了300岁的人”并不存在,只是人类本身就像是一个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所有人都仍踩在前人的脚印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虚假又真实地活着。
就像是森林中的树,一般人很难分清哪棵是哪棵,但真正爱着他的人,一眼就能知道他是谁,找到他与其他人的分别。
而我的朋友认为酒馆中的“城户”就是那个“活了300岁的人”,他不断变换着身份,观察着一成不变的世界,不断用不同的身份体验着不同的人生,厌倦了这个就换一个新的。
不管是哪种理解,我都认为是一个很有趣的结尾。
不管身上是披着怎样的皮,顶着哪个名字,真实的体验永远存在,“X先生”对儿子的爱意、对老婆的爱意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不管他到底是谁,共处的时光不会骗人,记忆会成为一切美好的见证,直至死亡。
一贯舒服的日式叙事,充满了美感,克制,生活气。
只是,也太克制了,该有的男主人公背景没有充分展现,人物弧线也来得太突然。
可惜了妻夫木聪的颜值巅峰和成熟演技。
他在正直律师和腹黑移民之间反复横跳的微表情让人拉高了对结尾放大招的期待。
然而最后的最后,高潮的爆点完全没有拉响。
除了墙上那副油画的文本隐喻与视觉效果一流,其他的场面设计和调度就是缺了最后一口气呀。
小"妻"的最佳男主角奖,没有男配来得货真价实。
电影题材挺好的,世界上有着很多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意的人,比如在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比如有着惨痛经历的人,他们要想走出这个人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他人的姓名,彻底与那个自己说再见。
安藤樱演技真的很好,虽然戏份没有覆盖全片,但是出场时间就会被吸引进去,小七演的也可以,但是差一些爆发戏。
没想到日本人这么排韩,韩国也许经济不如日本发达,但是感觉韩国人活的更加随性一些。
电影节奏有点太慢,正常倍速看着有点困难。
日本电影《某个男人》在2022年11月18日于日本上映,迅速引起了广大观众和影评人的关注。
这部由石川庆执导,妻夫木聪、安藤樱、洼田正孝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的电影,不仅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更以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
影片改编自平野启一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律师城户章良被以前的委托人谷口里枝委托调查已故丈夫大祐的真实身份,并试图揭开真相的故事。
大祐在与里枝结婚后,两人共同育有一女,过着看似幸福的生活。
然而,大祐的突然离世以及哥哥恭一在葬礼上提出的疑问,让里枝开始怀疑丈夫的真实身份。
于是,她决定委托律师章良,揭开这个谜团。
影片在叙事上采用了多条线索交织的方式,通过律师章良的调查,逐渐揭开了大祐生前不为人知的秘密。
原来,大祐并非他原本的身份,而是一个通过交换身份获得新生的男人。
这一设定不仅为影片增加了悬疑色彩,也让观众开始思考身份认同和排斥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想要告别过去,改变现状,而交换身份似乎成为了一种可行的选择。
然而,这种选择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和代价,却往往被忽视。
影片通过展现大祐和里枝的爱情故事,以及大祐在获得新身份后的生活变化,进一步探讨了身份认同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大祐在逃脱过去后,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与里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当他的身份被揭露时,这一切似乎都变得岌岌可危。
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人的身份究竟是如何定义他的?
是他的出生、家庭、经历,还是他的性格、行为和选择?
除了身份认同的问题外,影片还涉及到了社会偏见和歧视的议题。
律师章良因为自己的身份被人歧视,因此他对于揭开大祐的真实身份充满了执着和热情。
这不禁让人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受偏见和歧视。
而这些偏见和歧视,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甚至让我们失去公正和理性。
影片的画面和节奏都相当出色,石川庆导演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浓稠的情感压抑在日常镜头和叙事之中,形成了一种“看山不见山”和“寓动于静”的幽寂感。
这种氛围不仅让影片更加引人入胜,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此外,演员们的表演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妻夫木聪饰演的律师章良,在调查过程中展现出了冷静、专业和执着的形象;安藤樱饰演的谷口里枝,则展现出了坚强、勇敢和深情的一面;而洼田正孝饰演的大祐,更是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他内心的纠结、痛苦和重生。
总的来说,《某个男人》是一部深刻而引人思考的电影。
它不仅通过悬疑的剧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更通过探讨身份认同、人性边界和社会偏见等议题,引发了观众对于自我和他人的思考。
这部电影值得每一个观众去品味和思考。
我一开始其实没想到这部电影是探讨身份认同问题的,所以越看下去越喜欢。
而且很少有看到亚洲电影讨论这类问题,所以相比欧美或许我更加能共情。
(这部片子的最大bug就是!
小七这么标准的霓虹大帅哥竟然说他是韩裔??
而且没想到日本竟然这么排韩?
这个文化差异让我不太能理解律师男主城户这都第三代移民了,竟然还是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
)影片围绕谷口大佑和曾根崎义彦和原诚,这三个身份的故事进行展开。
想要改变身份的原因都是对于原生家庭的不满,原诚是想摆脱杀人犯之子的名号,谷口大佑可能是想离开哥哥的影子(对此影片没有说明,有点可惜)。
所以他们进行了身份上的转变。
像理枝说的“我究竟是和谁过了这段人生”,一个人不应该被姓名身份这种外在标签捆绑,自己活出的人生就是自己的。
最没想到的就是结局,城户的妻子竟然出轨了(你们霓虹金呀x)并且他竟然也选择抛弃原身份,改用谷口大佑的身份继续生活。
创造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觉,这样的身份交换还会继续发生,照应着现实。
之所以会这样,也许是因为男主在调查案件时对了解别人的人生产生了兴趣,加上他真的几乎完全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所以最后可以交换人生。
这和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也挺像的,喜欢了解不同文化背景诞生出怎样的人格和行为,并且带入不同角色的故事中,去理解。
也是一个挺浪漫的处理,没有强硬地说我要改变。
这部片子中间也有不少的黑色幽默桥段,也让影片缓和了太过沉重的主题。
所以整体观感非常好!
演员们的演技都太好了!
5
3.5
4.5 凭此作,石川庆能成为近几年最令人刮目相视的日本导演之一,进阶迅猛。一部社会派推理,律师男主(侦探)竟在30分钟后才“迟到”登场,此前生活流的剧情已让人卸下防备。而随后则如风卷残云般,各种缠绕的概念、社会议题(身份交易-互换/死刑问题/在日韩裔-排韩/阶层维系),互相渗透着、交织进这个镜像式的悬疑故事。虽议题众多,但设计精巧,无论叙事线的铺排,还是大量镜语的视角(后脑勺/侧面/框束)。观众宛如踏入不可知的河流当中,一个个角色的出场,都是在告诉你,大多数人活这一世,是为了让自己“消失”,去隐藏真实的自己,或是把自己彻底撕裂,成为社会的通用件。可贵的是,在大量现实社会内容外,部分段落还走出了深厚、神秘气质的寓言感影调,留下思索的空间。洼田正孝给出了极好的演绎,仅出场两次的柄本明特别惊艳。
只是换个名字继续生活罢了,身份是摆脱不掉的,除非自欺欺人,当然顺从自己的意志活下去也很重要,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开头生活部分还不错,但是悬疑部分就一塌糊涂,让我一点没有想了解背后故事的欲望,妻夫木聪这个角色半路加入反倒破坏了故事的稳定,不过结尾真棒,自己继承了两段人生,然后望向那幅画,说明了故事的主题
当导演体现不出一点点性格终究还是不行啊
看的发困
故弄玄虚,没什么意思
假谷口死之前还不错,自从律师角色出现,慢慢走向了荒谬和离奇,逻辑基本不在线,为了悬疑而悬疑。最差的角色设计是小见浦,完全是为了水时长的故弄玄虚。也许作者想讲的是在日朝鲜后代的困境,但从观众角度把谷口和原诚的故事讲好就很棒了,让律师喧宾夺主非常多余。律师演得也很一般,跟所有女性在一起时都有种暧昧感,情绪的爆发也没有什么说服力。
如此缓慢冗长的悬疑剧 着实少见… 日式的极致细腻真的内耗严重
如果清水崇不是糊了本该由他拍这种片才拍得好的
2023.0529短暂活着的那三年多,有妻子孩子的陪伴下,才是他真正幸福的人生!身份标签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這電影是催眠曲
大背景的暗线是外来移民的社会融入和社会排斥,小处的明线是个体身份的不确定,个体的自我放逐及尝试在自我放逐中寻求的自我实现。想到多年前读舍伍德安德森:“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人有的时候是那么强烈的想要逃离原来的自己啊,仿佛由此就可以从头来过,人就是这种社会性生物啊。然后莫名还想到了《马丁盖儿归来》,有的时候一个人究竟是谁,不光是自己的事儿,还取决于周围的人觉得他是谁。而且人在很多时候是通过确定他者的身份才能完成自己身份的构建,言之凿凿进行社会排斥的人也未必不迷茫。还有就是,男主最后因妻子出轨而更换身份不突兀,对外来人或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人,组建家庭是社会融入最显著的标志,妻子的出轨暴露出他融入的失败。及,妻夫木聪太好看了,穿西装的禁欲系美男真不是谁都可以啊……
旬报No.2。剧本不错,叙事很聪明工整,就是妻夫木聪的线弱了点,挖得不深。好片子但到不了优秀,总感觉差了些什么。安藤樱的演技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无论是名气还是其他,已经甩开光妹这些当年同一批的若手很多了。
影片借一个悬疑故事,讲的是身份的原罪,只是表意过于浅白了,结尾尤其刻意。这其实是个相当普遍的困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它其实就是当一个人被命名后,原本复杂的冲突的人性突然被抽象为一个指义明确的符号,从此,名字就成了帽子,一生都休想摘下。这是一个语言学上的困境,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必然断裂。但影片把这一点当作最大的谜底抛出来,有点大而无当了,反而应该把这个做基础、做起点,去讲更深一层的事——比如换了名字,就能真的摆脱这个困境吗?挺喜欢影片的节奏的。故意放慢的节奏,还是起到了等待观众去寻味的效果,这点值得肯定。
好像很有意思,人生划分成若干段,其中有一段是偷来的,自己可以真正去享受这段人生。反观我自己,独居异乡,好似也在偷过了一段本不属于我的人生。
橫掃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有些過譽,片子不錯但節奏實在太慢
每个人都有自己挣扎不开的泥潭,有些人选择搏斗有些人选择逃避。 不知道现实是不是真的有这种交换身份的存在,有应该也没办法大量存在吧。 里面一共涉及到三个男人,一个被家庭困扰,一个被父亲杀人犯连累,还有所谓的血统歧视。每个人都选择了逃避,他们也很难战胜偏见和流言蜚语。
混杂了很多东西以至于失去本身的辨识度,就像这个男人一样,不断变换直至丢失自身。
85/100 克制下日本社会中的暗流涌动,充满了力量。困惑于姓氏的小男孩悠人,缄默于族裔的在日朝鲜人律师,以及逃离血缘家庭束缚之下父子关系的X先生,他们都是曾受困并彷徨于过去社会所给予身份的个体。当“谷口大祐”意外身亡,这些暗流之下不为人知的往事被一一揭露,随着故事的发展,“某个男人”再也不局限于那个意外离世的个体,而是泛化为社会之下被血缘、种族、姓氏和过往羁绊的每个个体,在社会凝视的压迫之下,他们不得已披上外衣戴上假面进行自我抗争,寻求他我。身份作为人类社会创造出的概念,常常侵犯真实的人生,影片很好地借个体抛出了敏感的身份议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