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Egon Schiele: Tod und Mädchen,席勒:死神与少女(台),埃贡·席勒,那个死去的女孩,Egon Schiele: Death and the Maiden

主演:诺亚·萨维德拉,马蕾茜·里格纳,瓦莱丽·帕赫纳,玛丽·容,拉里萨·布赖德巴赫,伊丽莎白·乌姆劳夫特,托马斯·舒伯特,丹尼尔·施特雷塞尔,科内利乌斯·奥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语言:德语年份:2016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剧照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2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4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5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6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4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5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6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7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8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9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20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剧情介绍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十世纪初,埃贡•席勒是维也纳最受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生活与作品常受美丽女子及其所生活的行将末路的时代所驱动。其中两个女人对他产生持续影响——他的妹妹葛尔蒂是他的首位缪斯,而十七岁的瓦莉也逐渐成为其真爱,并在代表作《死神与少女》中留下永恒身影。席勒的极端绘画成为维也纳的丑闻,但诸如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等大胆的艺术家和艺术商却领略到其中的不寻常之处。然而,席勒也准备好翻越自己的痛苦,为艺术牺牲爱情与生命。(小易甫字幕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上美丽千金隐患~掌控黑钱的男人~猛鬼村虫虫欲动游戏开始生死迷局奇人奇案史酷比与蝙蝠侠:英勇无畏首尔蓝调当我们熟睡时美谍入俄记第二季怪事屋第三季盖世英雄方世玉BJ单身日记嘻哈四重奏第四季花楸故事地狱来的女人独活女子的推荐蜂蜜与四叶草堀与宫村-piece-包青天之七侠五义渗透阿拉丁神灯松药店的儿子们魔界之龙珠TRICKSTER─江户川乱步「少年侦探团」七大罪:天空的囚人反叛的鲁路修R2与摩根·弗里曼探寻神的故事第一季第二名的逆袭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长篇影评

 1 ) 有没有人磕兄妹的

无法理解为了黑人女冷落自己的妹妹……到最后死前照顾他的人不还是妹妹吗……可惜疯子的眼里只有画 。

爱上一个痴迷于绘画的男人是悲惨的……可是据说痴迷于某项事物的人有独特的魅力 ……难道哥哥和妹妹不能永远在一起吗……对红发女主没什么感觉……她对男主的爱很令我感动,但是总觉得他俩不配

 2 ) 感谢羁绊本身。

《死神和少女》画家的传记。

偏纪录片的表现形式。

28岁的死神和一生遇到的四位少女。。

死神说等我老了wei了可以考虑画画别的。。

一直好奇画家们执着着自己描画的题材。

男主的颜可以撑全场,然而我却只在意图四里捕捉到的那一瞬间的火热。

沉浸在画画中的心流不得了。

之前看《透纳先生》略猥琐的鼹鼠先生描述云彩微妙色调认真的表情也是如此让我感动。

.。

(并不是只爱qing色片好么)最后,敬:瓦莉自由的灵魂。。

然而并不是,她在信里写着:我做了随军护士,盼望着可以在某个时刻和你相遇,我去了明信片里的咖啡馆,可惜那里不接纳女人。

画家知道她病死的一刻,把自己画作标题的的“男人”改成了“死神”。

感慨羁绊本身。

 3 ) 我需要她,我需要他

《埃贡·席勒:死神女少女》电影海报埃贡·席勒是谁?

在大众视野里,他并不像梵高莫奈那样出名,也不像克里姆特、毕加索那样所开创了一个画派,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否定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以上引自百度百科如果说十九世纪后期以来哪个画家的速写无人能敌,那这个人毫无疑问,他便是——埃贡·席勒。

埃贡·席勒,一个天才一般的画家,尽管28岁就英年早逝,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却为后人留下了200多幅油画作品以及2000多幅速写。

可以说,席勒对于艺术热情是执着而执拗的,这种执拗表现在对于当时画坛现状的反抗,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自己的艺术志向和学员派相异,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从维也纳当代艺术学院退学,这一点和他的导师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不谋而合;同时他也是一个工作狂,如果这一秒钟有了灵感,那么他马上就会放下手中的事儿立刻拿起画笔,进行艺术创作。

而这部《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正是描写了席勒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创作时期作为影片的艺术载体。

当然,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并不是平淡无奇的,而且往往伴随着女人我们从影片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讲的应该是艺术家和女人的故事,也确实是这样,影片从开始讲到结束,这里面每一个出现的女人都和席勒相互关联。

席勒的妹妹葛尔蒂是他的第一位缪斯,而之后出现的瓦莉则是她最重要的模特。

因为身份地的差异和经济原因席勒抛弃了瓦莉,转而娶了中产阶级女子伊迪斯为妻,这些在影片里面出现的女子都成为了席勒的模特。

当然,席勒也为自己画像,他本就生的一幅好皮囊。

影片中席勒的扮演者奥地利演员诺亚·萨维德拉 Noah Saavedra虽然片中的他过于帅气,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他也是毫不逊色的

埃贡·席勒本人,席勒本人更加桀骜不驯。

图片中的镜子也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是一个关键的道具。

可以说席勒自恋,因为在他这些作品里面光是自己的自画像就有100多幅···这一点好像可以和伦勃朗相媲美了。

席勒对自己下手也“从不手软",可以说更甚,这种线条的扭曲干和人物面部那种扭曲的表情,仿佛在告诉你我就是这么倔强。

席勒自画像

席勒自画像内容的争议性但是席勒在画美丽的女子的时候往往是“手下留情”,不过处理手法同样很席勒。

夸张的人物姿势;以及怪异的角度来对画面进行描述;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好像这些画都充满了“色情意味”。

也正是这点,让席勒的艺术道路上充满了意外和麻烦。

这些“下流”的作品不应该被展示出来,有伤风化,人们往往这样说。

但是西方艺术和裸体的关系就像经纬线一样是密不可分的。

电影中,席勒正是因为对于未成年人的裸体进行了描绘而进了监狱。

席勒为自己进行激烈辩解,但是还是没能阻止法官烧毁那些描绘未成年人的速写作品。

对于这件事,我不做过多评论。

那么这幅死神和少女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创作出来的呢?

正是席勒和瓦莉决裂之际被创作出来的,不,应该说席勒抛弃瓦莉转而投入伊迪斯怀抱之际创作出来的。

瓦莉,于1913年在Neuzil

席勒与他的妻子Edith Harms.画面中的女子仿佛想把自己身体融入进男子身体里一般,不愿分开,这种痛苦和悲伤的感觉给我们通过画面的基调就可以看出来,而里面的模特正是瓦莉。

画面中的男子也就是死神的这个角色电影里面已经给出了诠释,这个人就是席勒自己。

而当二人离别之时,瓦莉是那样心碎,可是席勒却是那样绝情,甚至说出想让瓦莉做他的地下情人,而这样的目的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不能缺少瓦莉给他做模特。

时光就这么随风已逝,他们好像回到了最开始相遇之初的时候,瓦莉彼时还是克林姆特的模特,他们在克林姆特的画室相遇,当瓦莉目光碰触到席勒的时候,好像一个充满缱绻爱恋的少女,那种好像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少女,目光火热却不失可爱,这正是两人相识的第一面。

二人分别之后,席勒立马娶了伊迪斯,瓦莉此时身边一个能依靠的人都没有,那是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战,瓦莉去做了战地护士,但是也是因为当时条件的恶劣,后死于猩红热,而此时的席勒正准备这自己的画展,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将所有引导牌上已经打印好的《男人和少女》改成了《死神和少女》。

而后,因得了西班牙流感在弥留之际的席勒最里面一直喊着“我需要她,我需要她”,这个人到底是瓦莉,还是伊迪斯呢?不过按照电影里面给的暗示,我觉得这个人是瓦莉。

这部片子只展示了埃贡·席勒从学院退学之后的生活,但是也正直出走学院之后,他才逐渐的建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电影中席勒的朋友因为很多现实原因都放弃了绘画, 只有他还在坚持拿着自己的画笔,包括后期席勒参军,也在时刻进行着创作,但是老天仿佛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自己艺术事业逐步的走向正规之际,他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的方法,将故事串联起来,而作为电影中的重要道具穿衣镜,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镜子在反衬出现实,可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事物却又和现实相反,镜子好像就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和消散。

 4 ) 追求不同的人生也许可以彼此兼容,但永远无法殊途同归。

看完好触动 也好敬佩。

艺术永远是席勒人生中的第一顺位 爱情、亲情、金钱 都只是艺术的垫脚石 为了艺术 他甘愿牺牲任何东西 就像他爱瓦莉 可是他更爱艺术。

瓦莉说“我不爱任何人。

”的时候,席勒的神情是非常欣赏的,因为这就是他的心声。

伟大艺术家的情史永远带着悲剧色彩,因为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他们大概率没有可能遇到在艺术上和他们势均力敌的异性,也许席勒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清楚自己永远不会真正爱上任何人。

我们应该承认,有些灵魂是不属于尘世的,不应该被规则和道德定义的,因为他们有强大的信念,对热爱的事物有着超乎常人的甚至是变态的追求,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他们值得被敬仰。

最后,我认为在影片呈现的这几段情史中,瓦莉和席勒的感情是唯一让我感受到他们拥有短暂灵魂共振的一段。

他们都一样洒脱、直率、包容、热爱自由。

但席勒有艺术,而瓦莉只有席勒。

追求不同的人生也许可以彼此兼容,但永远无法殊途同归。

不论是以爱作为一生的追求,还是以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都是人生的可能选项,不存在高下之分。

关键在于,抛下所有来自外界的影响因素,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需要什么,你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

答案一致的人,大概率会拥有同频的灵魂。

而找到同频的灵魂再选择携手同行,也许我们才会真正觉得不枉此生。

 5 ) 当艺术家的缪斯真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

比较侧重讲著名表现主义艺术家席勒生命中的情感关系,包括席勒和妹妹Gerti早期的依恋关系(席勒早期画作的裸体少女基本都是妹妹);据说来自塔希提是一位酋长的女儿的莫瓦有短暂的模特兼情人的关系;被指控绑架侵害未成年少女(但被证明是假的);和生命中最重要的缪斯兼情人兼助手兼经纪人Wally的关系:他会榨干每一个深爱他的女人,aka Wally;和他的妻子艾迪丝悲剧性结合和悲剧性收尾。

(四个人一起约会的部分真是席勒魅力大赏)但是电影对于他的艺术成就、风格形成到成熟、艺术生涯都是一笔带过,向克里姆特学习的过程也只是几个镜头带过,所以对我来说电影有些减分了。

但我真的要被他对Wally的发言气笑了:我要和中产阶级的女孩子结婚,因为你不是我合适的结婚对象,但那只是一纸形式并不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要和她结婚了,就在明天,在结婚之前,我要跟你念一遍婚姻誓词,这就是我们的秘密婚礼。

Wally真的是始终对他忠诚为他倾倒为他付出一切,最终选择了去当战地护士,仍然希望与他重逢,把席勒填作自己的至亲联系人,得了猩红热给他写信,还在说:我看到了我们原来在杂志上看到的小房子,我们当时还说好要一起住在那里,我会快些好起来的。

但她没有。

但席勒只爱他自己的艺术。

他对Wally来说就是死神。

Well well艺术家🤷‍♀️

Self-Portrait with Physalis, 1912

Portrait of Wally, 1912

 6 ) 可以被原谅的渣男

奥地利青年画家席勒的人物传记。

那么年轻那么帅那么有才华,却在生命的28岁盛年死于西班牙流感。

在感情方面,他应该称的上渣男。

毫无情面的抛弃了相爱的善良的却和他一样穷的模特女友,娶了富家二女儿。

被起诉引诱未成年少女,不知事实,私生活混乱是肯定的了。

他生命中主要的4个女性还有他的妹妹,有点超越兄妹情的关系,妹妹想尽办法治疗他的病,最终终于说动富家女妈妈用钻石项链换来奎宁,而席勒没有等到。

他相爱的女友在他参军入伍抛弃她后,带着破碎的心依然爱他,去做军队护士,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期盼与席勒偶然相见,而未见一面就死于军队中,席勒得知消息正值他的画展之前,从而改画作名称“男子与少女”为“死神与少女”。

而在才情方面,席勒的画真是太好了。

画中人物扭曲的脸庞、变形的五官和裸露的身体,大色块深色勾勒扭曲的线条,风格大胆粗犷也细腻,显示着神经质、抑郁和不安。

这些画作太有个人印记,让人过目不忘难以忘怀甚至会被影响到。

所以虽然他在感情上那么渣,但是因为帅因为这才情,是可以被原谅的。

他这么帅这么有才,你还能要求他专一专情?

电影人物角色都很好,男主的外貌应该和本人很神似了,女主的绿眼睛,未成少女的狡黠,妹妹的纯洁可爱。

就是记叙有点平,故事有点散乱重点不够突出。

 7 ) “死神”即是爱与自由:Wally的悲剧性浪漫主义

当镜头从Egon的画展切到Wally在战场上作为军医那个瞬间,影片出现一个强大的情绪爆发点。

这里不仅是作为Wally死亡的铺垫,也是Wally身份符号的转变,这种形象符号的转变从视觉上展现出来的是从风情万种的少女模特,到更加沉稳却保有自由精神的情人,最后到将自我奉献给战争下人类苦难的军医。

而每一次转变,或者确切来说整个变化流,都是Wally对自我生命的感知及其存在意义的思考。

从一个被看的模特,转变到一个不再具有被锁定的图像符号性的军医这个转变的语言不指向高尚,指向一个女人个人选择背后的自我意识。

当她愿意将自己献给战争与人类的悲痛,Wally彻底摆脱了作为被亦艺术家观摩语境下的“美丽躯体”的叙事。

无论是爱上艺术家、为艺术而工作、离开艺术家、成为军医、记住并心里爱着Egon,她都在为自己选择。

影片并没有直接交代Wally成为军医的原因,但我并不会把这个决定视为与Egon别离的赌气——Wally的在影片前面前面是有所铺垫的。

一个是她在Egon前面透露出对他作为一个健康男青年应该去参军的意思。

二个,是当Egon问她是否一同去参加邻居少女的家宴时,她看出了Egon的多情,但却以唱诗班训练为理由作出拒绝——唱诗班教的歌正是战争背景下的“战歌”。

影片在Wally拒绝邀请这里也从Wally的对话和眼神中透出一个细节,即Wally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

她深知自己身份的平庸,当Egon后期看上的“适合作为结婚对象(因为经济原因)的两姐妹提出邀请时,一句“可我不认识你们的父亲”加上在闪动的眼神透露出的不安,将她的自我认知烘托出来。

这种自我认知同样出现在影片前半部分要随Egon去参加妹妹的宴会,她也以“我害怕自己不适合那种场合”而与13岁的小女孩呆在了宾馆。

但这种认知是现实的、是真实的,在影片里Wally的这种不过多泛滥情绪的自我认知不会给人一种卑微感,反倒有一种不以此为耻辱却又自觉的清醒。

因为Wally从一开始就是淡化物质肉体的、皈依于精神的。

电影专门设计了一个她在唱诗班唱歌的镜头,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神态。

而和Wally去唱诗班唱歌的片段凑在一起形成对比的是Egon坐在伊迪丝家洁白漂亮的客厅里,与其父亲提到了自己早亡父亲的官员身份,并作为艺术家向这位小女儿提出婚约。

可以说影片从这里开始,两个主角就不在同行了。

Wally选择的是她的精神,Egon其实在选择精神,可是他把自己的艺术与情欲、肉体联系得太紧,使得他选择了要物质保驾护航。

Wally对精神的选择是狄奥尼索斯式的狂迷与阿波罗式的理智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她能成为艺术家眼中缪斯存在的根源。

而相比之下,影片中的Egon则全然为酒神的狂迷所驱使,以至于具有一种破坏性。

Wally的爱也被这两股力量所平衡着,她的爱深切但不及痴狂,她的热烈不等同于“爱情即是生命”的牺牲精神。

我所理解的Wally是把所有的爱从自爱的中心点散发出去的,这也就跟她之前在Egon的本子上写我谁也不爱又形成呼应,所有爱都出自于一种自爱。

这种自爱又与Egon的第一个舞女情人本质上只是满足自己私欲的自私和冷漠形成不同对照的叙事。

她爱自由和艺术,所以爱Egon自由的灵魂以及对他艺术狂迷的状态,例如 ,Wally是唯一一个在与Egon做爱时,党Egon因情欲而触发灵感需要画画时,能顺着这种情欲成为他画笔下的理想缪斯的女人。

但同样的事情到了Egon后面的妻子伊迪丝身上,就换来的只是伊迪丝的白眼和不理解。

Wally也自然的事物,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切,爱自己能像云雀一样吱吱喳喳,过去Egon也爱这个小云雀的灵动活泼。

只是战争破坏了和平和美景。

而Wally热烈、浪漫、真诚、自由的人格也赋予她更深共情的可能性——对战争带来的悲剧能产生更强烈的共情,所以她选择成为一名军医。

这份共情与Egon其他两个女人都形成鲜明对比。

舞女看上的不过是与他 男欢女爱,代表的是一种情欲;成为妻子的伊迪丝看上他作为有前途的艺术家的身份,是代表世俗的婚姻。

而当时Egon也是看中了伊迪丝家的经济实力,同时在伊迪丝不满Egon的情欲创作和军旅生活的时也对Egon讲出来“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婚姻”,与此又形成对比的是Wally曾说过如果你参军,你去哪里我都会随你去。

代表情欲和代表世俗婚姻的两位女性都没有展现出Wally所拥有“共情”能力,无论是对艺术、还是对人性、对精神自由。

她们更多的是对世俗 利益的追逐和保护。

但夹在中间的Wally却有,所以可以说她的符号是“爱”这个东西(前面也说了,她的爱不仅仅是爱Egon这个男人)。

而情史的顺序也很微妙,情欲——爱——婚姻。

最后是通过一封信,用Wally的视角讲述她的死亡的。

演员念独白的语气带有遗憾却并不悲痛,反到透露出一种释怀的幸福,我不知道自己的体会恰不恰当——至少我觉得她拥有了勇敢而自由的一生。

甚至Wally自己也写道“我去病如抽丝,我会好起来的”,听到这里,我又想起了Egon给她取的名字“吱吱喳喳的小云雀”。

后来Egon把《男人与少女》改成了《死神与少女》,后世在讨论席勒这幅《死神与少女》时都把镜子里那个男人当做“死神”体验的,大概席勒也因为Egon的死,想将一幅讲述爱情故事的画作,改成讲述一个勇敢女人的画作。

改了名字的画里,是一个女人紧紧抱住了死神,这个死神同时又代表了爱与自由。

女孩从镜子里直直地盯着“死神”和自己,也有可能她盯着的就是“死神”的眼睛,一种毁灭性的浪漫色彩从她坚定的眼神,和妩媚的躯体上喷薄而出。

或许在Egon眼中Wally是永远的少女,不仅仅是死亡把她封印住了她的老去,更是Wally的热烈而自由的人格,她的精神永远让她是个不老女神。

席勒喜欢把人的躯体画得像枯木一样嶙峋怪异,没有肉感。

但视觉呈现出来一种爱欲和深情。

这一点很神奇,感觉自己应该好好想一想。

但因为人体像枯木一样,但又能柔软地纠缠在一起,就既褪去了肉欲的庸俗感,又继续了肉体一种可自由变动的灵性。

我也不想站在道德的角度批判Egon是个怎样道德败坏的渣男。

只能说他过于自由真实的灵魂把大部分男性的压抑着的不敢说欲望释放并展现出来了。

他的艺术和情欲处于相生状态,他情欲旺盛,也不想克制,所以他离不开女人。

但这只中只有Wally算是他的真正的缪斯,这也是事实。

电影镜头从回忆里Wally的死亡通知上切到现实中将要病死的埃贡嘴里念着“我需要你”,我觉得那个“你”想必也是Wally。

照顾Egon的妹妹在昏暗的灯光下说了一句“我在这里”,随即Egon疲惫的眼睛以一种哀伤又深情的眼神注视着说话的人,苍白的手要去碰这个人。

然后第二天,Egon病死了。

我会想,或许高烧不退的他当时眼睛里看到的或许是Wally。

很有意思的是,Wally其实是以一个不够安静、喜欢唱歌、吱吱喳喳话很多又没什么文化的“俗女”身份展现的,跟后来成为Egon妻子的伊迪丝比确实戴不上“优雅女性”的称号。

而这或许也正是她能具有刚强的自由精神和共情能力的原因之一。

但即便是没有“淑女”的符号,我仍然觉得Wally身上就是有一种雅性。

她不是什么优雅女性,她更像和从天而降的精灵或者仙女,可以赤裸着躯体歌唱嬉戏。

在这样一个带有自然原始气息的女人身上却有了缪斯般的美丽和狄奥尼索斯式的狂迷精神,以及阿波罗式的理智。

最后想附上以赛亚·柏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里对浪漫主义总结的一段话:“它是对独特细节的逼真再现,比如那些逼真的自然绘画;也是神秘模糊、令人悸动的勾勒。

它是美,也是丑;它是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拯救社会的工具;它是有力的,也是软弱的;它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它是纯洁也是堕落,是革命也是反动,是和平也是战争,是对生命的爱也是对死亡的爱。

它歌颂高贵的野蛮、简单的生活、自发性行动中不合规矩的方式,借此反对一个矫揉造作的社会所崇尚的那种堕落的诡辩和亚历山大诗体。

PS:另外,导演对争吵的省略,表达镜头的设计也让Wally的形象更有张力。

女演员的情绪爆发自然得有一种演技炸裂的感觉。

所以看到后面我几乎把Egon当成Wally的衬托。

本来是冲着男演员犯规的颜值去的,但是最触动的真是还是Egon的第二个女人Wally。

我很爱她。

 8 ) TOD und Mädchen

刚学法语的时候,兴致来了想找法语片,结果找到就找到这个德语片当法语片看。

席勒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之一,其第一位女模特是自己的亲妹妹,充满少女气息的画作,一丝不挂的少女,让还不是很开明的法国民众对席勒和其画作充满争议。

席勒的第二位对其画作有影响力的女模特是一名妓女,张扬的个性、光芒四射的性格让席勒在该时期的画作更为狂放。

后期使得席勒绘画风格发生转变的缪斯是瓦莉,这个时期的席勒不再如少年时期的贪玩放纵画作的线条也日趋柔和。

但在艺术家眼里,当画画与爱情发生冲突的时候他的眼里只有画作。

而这幅TOD und Mädchen画的就是瓦莉。

最后席勒娶了艾迪丝,瓦莉在部队死于猩红热。

看完整部电影以后,我的内心是崩溃且混乱的,电影中我感受到席勒的不羁、放荡和急迫想要安放的爱情,但是好像哪里都不家,哪里都是过客。

最后把自己送给了上帝…哎…

 9 ) 挣扎的埃贡席勒

电影从埃贡·席勒去世的1918年开始,穿插回忆。

如果以一个渣男的身份来定义天才画家埃贡·席勒,那历史上大多数的男画家都是渣男了,这个评论非常片面。

《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最后的肖像》《洛瑞太太和他的儿子》《maudie》,四部记录四位伟大画家的电影,埃贡·席勒,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洛瑞,莫娣,四位性格迥异的画家,后三位之前已经说过,埃贡席勒之所以被冠以渣男的帽子是因为他的灵感来自与不同的女人的性接触,我反而觉得这是反映画家真实生活的,尽管有些裸露画面,但不色情。

豆瓣7.1分说明电影拍的一般,但我觉得它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值得二刷。

我们只能在唯美的电影画面中获取一点对那个年代的只言片语的了解,真实的历史或许很残酷,不如活在美好的电影梦里!

我们也只能从他传世的画作里了解到他的自恋,挣扎,扭曲和外放的性格!

 10 ) 当艺术家的缪斯真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

比较侧重讲著名表现主义艺术家席勒生命中的情感关系,包括席勒和妹妹Gerti早期的依恋关系(席勒早期画作的裸体少女基本都是妹妹);据说来自塔希提是一位酋长的女儿的莫瓦有短暂的模特兼情人的关系;被指控绑架侵害未成年少女(但被证明是假的);和生命中最重要的缪斯兼情人兼助手兼经纪人Wally的关系:他会榨干每一个深爱他的女人,aka Wally;和他的妻子艾迪丝悲剧性结合和悲剧性收尾。

(四个人一起约会的部分真是席勒魅力大赏)但是电影对于他的艺术成就、风格形成到成熟、艺术生涯都是一笔带过,向克里姆特学习的过程也只是几个镜头带过,所以对我来说电影有些减分了。

但我真的要被他对Wally的发言气笑了:我要和中产阶级的女孩子结婚,因为你不是我合适的结婚对象,但那只是一纸形式并不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要和她结婚了,就在明天,在结婚之前,我要跟你念一遍婚姻誓词,这就是我们的秘密婚礼。

Wally真的是始终对他忠诚为他倾倒为他付出一切,最终选择了去当战地护士,仍然希望与他重逢,把席勒填作自己的至亲联系人,得了猩红热给他写信,还在说:我看到了我们原来在杂志上看到的小房子,我们当时还说好要一起住在那里,我会快些好起来的。

但她没有。

但席勒只爱他自己的艺术。

他对Wally来说就是死神。

Well well艺术家🤷‍♀️

Self-Portrait with Physalis, 1912

Portrait of Wally, 1912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短评

太难看了,分了三天才看完。确实,男主美过里面所有女性,一部画家传记片,作品镜头寥寥无几就算了,拍的少女线也不好看啊。

9分钟前
  • 月夜刺死燕尾蝶
  • 较差

埃贡席勒

13分钟前
  • XI
  • 力荐

拍的真美。没找着字幕刷的生肉,然而不影响,全程有男主颜值就够了,啊实在实在实在好帅啊。。。就是那种“虽然你说啥我听不明白,但我还是愿意看你说一天”的高颜值!!

15分钟前
  • Leah
  • 力荐

画面非常美,细节满满。看到打雪仗的时候第一次哭,快乐比悲伤更动情。

17分钟前
  • 郭七七
  • 力荐

這男主角怎麼這麼帥...這女主角怎麼這麼醜@@"

19分钟前
  • chuchu
  • 推荐

席勒,莫迪里阿尼,巴斯奎特,克林姆特啊,都是那种极具个人风格,辨识度颇高的画家,就是那种即便没见过,也能本能反应出是谁的作品的画家。包括梵高在内,刚开始看他们的作品,觉得线条拧巴,着色强烈,色而不淫,喜欢的不得了。但就是不能更深体会,直到有一次喝多了,天旋地转后发觉,醉酒才是打开他们画作的正确姿势。28,确实是个坎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就真的死了。

2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美术、摄影和音乐都和席勒画的风格很贴。但以真实人物为基础得有取舍吧,几个女性人物突如其来,又无痕消失,细微的东西看不到。也看不到席勒的内心世界,不就是一个会画画的天才渣渣吗,选角和表演不对吧,没有心没有灵魂,看不到一点情感流动和复杂情绪,就是一张秀美轻浮有余深邃不足的脸,好看在这里显得很滑稽苍白。好看和舒服是两回事啊,男演员没有味道。演出了自私,但这样的简单化拍成电影没意义。最出彩的还是被抛弃的瓦丽的部分,《死神与少女》中的女主角,他们两个有爱情,但他不会和她结婚,因为她没有钱,哭。最后她客死他乡,表演拿捏太好,揪心死了,女人真蠢真动人啊。

25分钟前
  • thintoy
  • 推荐

不懂的艺术明显的渣男男主很帅也看不下去

2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影像再美也不能为内容跳脱无聊辩护啊。他怎么动不动就生病。

30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较差

在维也纳的夜看完这部电影,明天就要去Leopold Museum看他了。(男主简直是颜值巅峰期的陈坤和刘烨的合体)

32分钟前
  • 小九儿
  • 还行

本以为是骨科电影,看完发现是渣男现世报电影。以及要多画,不管你画得多丑,画得多就比不画的赢了。

33分钟前
  • ◯○●◎
  • 推荐

是很久之前看一眼就爱上的艺术家。男主这么帅合理吗?

36分钟前
  • urmamamaya
  • 还行

看不下去

41分钟前
  • 走失一只月亮
  • 较差

帕里斯.冯.居特斯洛曾说“恰恰因为席勒的本性趋向悲伤,他才需要把笑声当做解药而随身携带”。和另一个自己分开后,难以生存。

42分钟前
  • 30624700
  • 推荐

整个电影都是裸体霸屏。

47分钟前
  • Raven
  • 较差

不算特别好吧,更应该叫「埃贡·席勒情史」,对于他的人格和艺术上的探索上表现得很少。但是男主小哥实在太帅了,太帅了,看完想和清贫的艺术家谈恋爱(并不,只是想和长得好看的人谈恋爱…

52分钟前
  • calendar
  • 还行

作为了解生平一些经历还不错,只是偏重在情感戏方面,对于画家的才华和特点的呈现好弱,而席勒的作品本身是非常有冲击力的。Wally这个角色诠释得很帅气,席勒则是长得过分好看😂Klimt家和Secession拍很美,期待去参观

53分钟前
  • Helicopter
  • 还行

作为传记片,竟然能做到和席勒本人的画作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也是绝了。

55分钟前
  • 眼眼
  • 较差

这个Egon也太好看了。。。

56分钟前
  • Lucinde
  • 推荐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战、死神、艺术家,虐恋,婚姻。人生,向内照见吧。真正的浪漫,始于真正爱上自己。

1小时前
  • 衡Isabell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