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没有看过这样的星空幽蓝如矢车菊花瓣的星空轻薄如氢气般的银河水宽阔如原野长满芒草的银河岸晶莹如月长石雕刻出的紫色龙胆花漂亮的小火车飘出好像萤火虫似的烟雾星星就是一个一个的站台等着银河铁道抵达从北十字星出发去到天蝎座那里动人的火蝎传说你应该会很喜欢那只蝎子吧闪耀的南十字星那里会有人祈福又只剩下焦班尼和柯贝内鲁拉了好吧 不管到哪里都一起走吧……只有一次在很小的时候那样认真的看过星星漫天的星星好像手能够触到不止一次很怀念那样的星空经常仰望星空吧会有久违的感动……也许哪天银河铁道载上你一起旅行不过你要是个善良的孩子……
宫泽贤治的作品从前并未接触,银河铁道之夜的故事的感觉是带着难以名状的忧伤和强烈的宗教意味。
充满想象力却忠实于客观的天文常识。
KAGAYA毕业于日本东京设计学院美术设计专业,91年就开始完全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属于CG先驱人物,《Fantastic Starry Night》是他的毕业作品,不仅获奖,发行的明信片也极为畅销,那些富有意境的轻盈细致的CG笔触,平面中光亮的透明感,轻易就让人掉进那个纯净美好,天衣无缝的梦幻世界。
除精美的想象力外,对星座的描画亦是极为准确。
插图可在KAGAYA 官网欣赏。
据说此片有四个版本,天文馆放映的是最高端的,全天周穹幕激光版,在sgi数字宇宙影院放映,片长38分钟。
效果迷人,别错过。
2007.10.1
难过会想哭,疼痛会想哭,快乐会,感动也会。
可是为什么我在看这部近乎没有情节的动画的时候,也有哭的冲动?
想起,中学时语文老师说,她在坐了2天车,到了无边的草原的时候,突然间感动得要哭。
是大自然的震惊。
是星空的震惊。
我没有足够的幸运,能够观看球屏。
得知北京天文馆播放这电影的时候,是情人节将近。
只是推荐了给一对多年的情侣,在他们即将飞往北京的前夕。
呵,也好也好。
与我亲身去了一样。
我在无人的夜,关了灯,自己一个看这个片子。
实话说,除了那列车,我甚至记不起来任何的情节。
但却在星夜展开的时候,就开始有莫名的感动。
真的很美。
这种美,无法形容,这种感受,也无法交流。
你没有办法告诉别人,自己为了那一花一木,一星一月,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触动有多么巨大。
你只有笑着说:那很好看,快也去看。
记起在阿尔泰的半山腰上,方圆只有一个吉尔斯斯坦小包,跟舅舅从那里吃肉喝酒完出来已是夜半。
刹那之间,抬头看见那个星空——是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璀璨。
星是那样的大,那样的低,那样的多。
我看见银河。
茫然肆意的洒在偌大的黑幕上。
那个时候突然忘掉了所有的天文知识,致使过了许久,才想起数那北斗星,它对面的王后座,在对着有个十字……致使车已发动了,我仍是迟迟不愿意走。
穿着军大衣,呆呆地在寒冷的夏夜,凝视那星空。
要知道,这是个总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
她曾经在十岁前梦想着做一个天文学家,翻阅所有能及的科普书。
她曾经因为在广州的城郊首次看见初冬闪亮的猎户座而跳起来。
她曾经因为在他人的宿舍楼内看见彩虹而震动不已。
她曾经很多晚看见了令人动容的星月,暗自感动。
还有不久前的那个笑脸,从图书馆出来,看见这个天空都在笑的激动。
而这种感动,是人人都会有的吧。
是人人习惯性的收着的吧。
不太表现出来,因为人已经长大。
不太与人交流,因为常常难以表达。
kagaya,也是这样子的孩子吧。
他的感动,他的震惊,他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
于是他画出来。
多少年前,在vision看见kagaya的访问,就在那铅版的cg图前震撼了。
是那样的美,和星夜一样。
剩下的,其实都不用说了。
这部片子,你大概不会看到情节,但是你却从一开始就感动了。
因为大自然,总擅于通过它的浩瀚,赋予人这种渺小的震撼。
你也许会想那样茫茫的宇宙里面,是不是还有很多个地球,是不是某些个遥远的角落一样有着这样精彩的世界,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宇宙,比我们这个宇宙更加的巨大……也许不会。
或者你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想不到,仅仅剩无限奢叹。
天鹅在飞翔间凝成天鹅星座,飞散的星团幻化成行驶在银河里的火车的蒸汽。
所有原著的画面美和忧伤的意蕴,透过电影里的光影变幻、音乐、色彩等的选择和叙述节奏的把握,以及画面转换,被渐次呈现,把我在阅读时眼前浮现的镜像和所体验的心理感受更生动更立体的还原出来。
不得不感叹一句,比想象的还精彩。
这一段被银河上芒草吹拂,被星星和龙胆花的淡蓝幽光照耀的,散发着淡淡哀愁的故事,邂逅了这一场还原,真正堪称完美。
这是一部一开头就以华丽纯美而绚烂的画面令人出神的影片。
然而节奏慢了一些,特别是在整体的布局上,虽说是对原作的节选和再加工,但仍显得不够凝练和流畅,高潮也不明显,或者说是诗片,本来就没有特别的高潮,只有思绪。
有时候真的很感慨日本人对于作品创作的极致,特别是在剧情的挖掘方面的,不管是向严肃、残酷甚至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或者向单纯、青涩、明媚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部片子在剧情方面只能说是一种读物式的阐述,虽不枯燥,但又有些直接和清浅,也许它更像是一种略读般的回忆。
而真正能说做到极致的,大约还是那星光璀璨,静谧而又燃烧着天蝎红光的天穹之境吧。
昨天在学校一楼咖啡厅和一个不靠谱的女人谈事儿。
什么样的人叫不靠谱?
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一位,先从石破天惊的批判入手,抨击国内现状,艺术圈的混乱,价值观的堕落,然后再联系起日本动画产业的辉煌,提出一个伟大的目标:要从时空结构,价值观和哲学理念搞革命,搞出一个了不起的动画片来,震惊全世界。
我们身在一个荒诞的时代,一个HIGH爆的国度,天天都是愚人节,每天都能遇见匪夷所思的人或事。
我所做的只是默默无语,埋头抽烟,虽然我平时并不吸烟。
这位女同学的目标其实很明确,要搞一部宏大的动画片。
什么叫宏大的动画片?
美国动画片每一部都工程浩大,但是不算宏大。
加贺谷穰的《银河铁道之夜》,在我心目中,是不折不扣的宏大作品。
日本这个国家,立足于大海上的一个小小岛屿,于是总是仰望天空,整个民族有一种牢固浓郁的“天空”情结,宫崎骏就是如此,几乎每部作品都有天空,飞行以及了不起的飞行器。
《银河铁道之夜》也不例外,将目光投向整个浩瀚宇宙。
一个秋天的夜晚,贫穷的小男孩焦班尼坐上了一列木制的火车,在轰鸣中驶向神秘的夜空。
同行的还有他一直暗暗仰慕的同学柯贝内拉。
一路上,他们目睹的都是梦幻般极尽美丽的奇景:铁道两边,长满了莹润发亮的紫色龙胆花;银河里每一颗沙子都从内部发出清冷的白光;巨大的天蝎散发出壮丽的红色火焰。
最终,柯贝内拉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毅然跳下火车,跃入宇宙的黑洞,希望能以一身填补天空。
旅行结束,焦班尼重新回到秋夜的山坡上,只是不见了来时的同伴。
《银河铁道之夜》是一部无论什么时候观看,都让我震撼感动到流泪的作品。
在我看来,除了CG制作得出神入化之外,它的好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视点很巧,整部动画片没有出现焦班尼和柯贝内拉的形象,他们只是通过画外音对白存在,但是创作者模拟了他们的视线,观众会得到神奇的代入感。
第二,创作者将抽象的宇宙幻想得非常具体,自由的引入全世界的宇宙传说,比如银河中充满了河水,天蝎的壮烈自焚,既非常写实,又给人幻想。
顺便一说,我很佩服创作者将全世界的文化遗产随意取用的这份魄力和眼界。
第三,也是最难的一点,这部动画片充满了纯净又肃穆的气质,神圣又崇高的情感。
人们往往像那些大腕导演一样,认为只要有宏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宏大的制作,就是一部宏大的作品。
其实不然。
他们忘记了,真正宏大的不在于场面,人数,也不在于题材和制作,而在于人心。
像宇宙一样广阔的,是灵魂。
超越了生离死别,喜怒哀乐,超越了曲折离奇,浓妆艳抹,《银河铁道之夜》直接抵达了人类灵魂的最高点:那就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了别人的利益,而不顾及自己,这就是献身精神。
最近看吉卜力的早期作品,尤其是《岁月的童话》《萤火虫之墓》这样的作品,能看到日本动画人一脉相承的追求。
动画片并不是仅仅为了取悦儿童,教育儿童,安慰成年人心中萎缩的儿童而存在,动画片是人类心中那片从未被开发过的净土,是人们所有的梦中最纯净美好的那一个。
动画片也可以是悲伤的,肃穆的,深沉的。
就像《银河铁道之夜》。
当然不能不提《银河铁道之夜》的原著作者宫泽贤治。
有人说焦班尼是他自己的影子,而柯贝内拉是他妹妹登志的投射。
但是我觉得,那个出身富家,毫无偏见,为了全世界人类,甘愿跳下黑洞的柯贝内拉,不正是宫泽贤治自己的缩影吗?
出身望族,为了帮助穷人,只身来到北方偏远的农村,亲自劳作,最后积劳成疾死去的年轻的诗人,不正是怀着那样的心愿在写作吗?
那个全世界都怀着激情和梦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些怀着献身精神的诗人已经死去了。
这不再是一个求“大”的时代,而是一个求“小”的时代。
小心情,小故事,小感动,小幸福。
日本动画界近年来也难得看见一部真正宏大的作品,因为,真正怀有宏大之心的创作者也渐渐消失了。
而我们,财大气粗豪言壮语,动不动要搞一个大的,但是创作者真的具备这样的心灵吗?
我很想把这些说给那位女同学听。
现实里,我只是又闷头抽了一根烟。
那是,蓝色天鹅绒般的星空,银沙碧浪的天之原野,永续燃烧的星之火焰,遨游宙宇的璀璨星光。
如果说这一夜只是个梦幻,那么这个梦也将成为永恒;如果天河的水也终将流尽,到来的那一天也将是永远。
夏夜,从银河火车站上车,乘坐小火车游览银河,从北十字星到南十字星。
如果让我选,我肯定会选择泛舟银河,坐在小舟上没有桨慢慢飘,不要打扰闪烁的星星,然后趁其不备,打捞一颗上船,一颗最柔软安静的,紧紧抱在胸口,陪星星玩耍说话,到南十字星时让星星再游回银河里。
看完想到好多:苏东坡的《临江仙 · 夜归临皋》(最喜欢的一首)……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杨绛的《我们仨》……晨光熹微,背后远处太阳又出来了。
我站在乱山顶上,前面是烟雾蒙蒙的一片云海。
隔岸的山,比我这边还要高。
被两山锁住的一道河流,从两山之间泻出,像瀑布,发出哗哗水声。
我眼看着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
……还有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
火车线路图
作者
龙胆花
龙胆花
光之教堂
水之教堂
KAGAYA 出品。
本片为日本CG大师加贺谷穰(KAGAYA)2006年的穹幕CG动画,改编自日本文学大师宫泽贤治的同名童话原作《银河铁道之夜》。
“故事叙述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年在梦中和好友乘坐火车畅游银河的故事,作者以其神妙之笔建构了一个繁华似锦的银河世界,美不胜收的景致下又隐含了一个悲哀孤独的情感世界。
”——佚名网上的资料显示,宫泽贤治先生(1896年8月27日-1933年9月21日)的作品很多被改编成动画片或电影,极大影响了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几代人。
包括他们的各种艺术创作,如松本零士的《银河铁道999》,藤子不二雄的《哆啦A梦》之《银河铁道之夜》,以及1996年,为纪念宫泽贤治诞辰100年,著名作曲家久石让(宫崎骏御用配乐大师)根据原著,创作了《银河铁道之夜》印象专辑。
宫泽贤治,在世间仅活了短暂的37年,生前默默不得志,死后却名声大噪,这种境遇,让我总是想到荷兰的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如果说《小王子》是属于温情的成人童话,那么,《银行铁道之夜》必然是属于伤感而肃穆的成人童话,其中借星象寄托的那份厚重与悲悯,即使是通过翻译过之后的中文,或者是KAGAYA笔下的色彩,都会被一波又一波的震撼。
我在朋友圈儿里写过这么一句——“那些站在时代巅峰的人永远仰望着更为璀璨的星空,而徘徊不前的人或许还在假装从容。
”星空永远是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将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在同一瞬间杂糅在一起。
无论是电影还是书,真的不是十几岁的年纪就能看明白的,没有对世界一定的认知,没有亲历过虚伪与真实,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舍与得,永远都无法体会一种叫“奢叹”的感觉。
我也曾和某个人说好有一天要在大草原上去看看头顶漫天的繁星,然而,有些人,一旦错过,就再也不在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曾在那一刻爱得深沉。
”
其实已经记不太清楚究竟是先看的小说还是先看的电影了。
小说的名字也是很早很早就知道的了,因为当初老是会把“银河铁道之夜”、“银河铁道999”和“银河铁道物语”搞错。
然后,在大学的图书馆,那段另我难忘的仿佛做梦般的时光,在某个角落找到了kagaya插画版的小说,如获至宝。
起初看电影,只是不住地惊叹着,画面也好,朗读也好,音乐也好。
然后跑去和所有的朋友说,这部片子一定要刻盘给后代看。
然后伟大的google告诉我,电影是由两兄弟主要负责的,音乐是弟弟加贺谷玲负责,脚本和CG是由哥哥加贺谷穰负责,朗读的则是桑岛法子大神,加贺谷穰就是kagaya就是那时让我们这些小姑娘为之倾倒的那些《The Zodiac》12星座系列的作者。
两条隐约的线,不知不觉就会合了。
小说和电影都是看一遍不够的,宫泽贤治老师的作品需要细细的反复回味,慢慢的去探究那些故事中星座们背后的故事。
而kagaya的画是怎么看都不会腻的。
直到现在我偶尔欣赏这部片子,仍然有一种不真切感。
关于这部片子我有两个遗憾一是没有收到片尾的星座歌谣。
一是没有机会看穹幕电影版是我一直的遗憾。
我非常想知道那些在普通屏幕上缓缓摇曳的龙舌兰花朵和照射在车厢中的南十字星的耀眼光芒会以怎样一种震撼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
很多很多人说,看了之后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我已经准备好纸巾,所以请给我一个机会吧。
音乐很棒,画面也美到不行但就是不喜欢CG作画的感觉。星空和海洋对我来说总有种莫名的未知恐惧感。
没想象的好。。。还是静态图大赞。嘛,看完就记得龙胆花了。。。
CG欣赏不来,而且不管小说多好,电影这么渣也加不上分啊。一分给音乐
在北京天文馆看的38min 版本,球幕效果很棒,中间科普讲解太出戏。最惊艳的是开头夕阳下的火车以及结尾的镜头拉远以及银河星座图。总体三分,倒是真想看下原著。以及……天文馆里的那个大铁球完全是用来抢戏的吧啊喂~!就这铁球影响效果减半星,就这个天文馆版本来说,给三星
坐着小火车在银河里徜徉,果然是只有梦里才有的事。太美太绮丽了!
见过最美的动画,真想看传说中的球幕。
好美!这辈子一定要去看一次球幕。
看着看着睡着了
配画面的有声小说,蛮漂亮的,但没有兴致看完。
这部非常不适合光污染风格
必须要有的一期一会震撼感动。要是能到天文馆看就好了。
并没有太看明白
我要看球幕版!网上流传的版本画质好差TUT
和想象的不一样。科普片一样。
太無聊了,很難看
看看画面就可以了
一定要看球幕版哦!
固然没有球幕的效果,可依然被画面及音乐感动
画面和音乐很美,但故事让我摸不着头脑。天蝎在井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与其这样结束不如奉献给黄鼠狼??这是什么思维?自我牺牲的“最高”境界吗?……
看过原著,再看此片依旧震撼,但唯有男解说,有些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