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

主演:赵立新,焦俊艳,吕行,邹涵虹,阎娜,李梦男,刘磊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情介绍

永不消逝的电波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抗战初期的上海。日军用无线电定位车破获中共地下情报网,上级派李侠(赵立新 饰)与何兰芬(焦俊艳 饰)与情报站仅存的金达(王国京 饰)、白丽遥(刘莹 饰)等秘密接头,用发假电报的方式诱内奸上钩。李侠设计击毙了日特金达,并伪造身份打进了76号魔窟,为延安方面发送了许多重要情报。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大员接收了上海,军统上海副站长赵子歧(呂行 饰)大发横财,李侠趁机又潜伏在保密局中。后来,赵发现了李侠的共党身份,他大为惊愕。本来能成功脱身的李侠为拿到上海城防图,用妻儿性命做人质,爭取保密局上海站站长欧阳山(李梦男 饰),欧感叹党国的昏庸和腐败,终于答应与共产党合作,不料此时,赵子歧显现杀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战士同志亦凡人第二季偶像活动第四年外姓兄弟刀走偏锋牵挂战火西北狼黑唇我的青春不再见足球大师读心者之深海偷走她的呼吸未来日记虎域女人街,再见了天然子结构盾牌第四季返回从前的漫长旅程图书馆员第三季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冒顿血战沙漠南家三姐妹夏日假期盾牌第三季江城警事金钱第一同学会之心魔假面教师玛利亚狂热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

《永不消逝的电波》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高级黑的电视剧

本来看的很有味道,但是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我党卧底帮着苏联拿到了日本进攻苏联的计划,从而粉碎了日本的北上计划,旁白说 这也直接帮助了中国的抗战???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琢磨琢磨不是个味???

粉碎了日本的北上计划,确实帮助了苏联,避免了苏联两面受敌! 可结果是什么??

鬼子不北上了,改南下打中国了,中国为苏联买单??

这么拍真的好吗??

怪不得没几个电视台播这个剧,你这是歌颂我党呢,还是高级黑我党呢??

先不说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就算有你也不能拍出来啊?

 2 ) 极具时代色彩和人性的光辉

《永不消逝的电波》画面色调浓郁、情节充满悬疑,节奏紧凑跳跃再配上激动人心的音乐,着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谍战剧。

该剧在注重悬疑、谍战的同时,更加大了人物情感的刻画。

无论是兄弟情、夫妻情都催人泪下。

人物之间百结相绕但却繁而不乱,叙事清晰,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人物的英雄精神,献身精神和革命的理想爱情,极具时代色彩和人性的光辉。

 3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关于我们的理想、爱情与英雄主义终于有时间坐在博学楼里了,这篇东西想了很久了,几次提笔,几次放下,今天下决心要把它写出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最常听见的话。

于我们今天,要是能理解得透彻仍很有裨益。

读这些像李侠、余则成之类的故事的时候,总是惊讶于前辈们的牺牲精神,而我们所受的教育又与我们的生活相差遥远。

总是不能理解他们隐姓埋名、披风冒雨、慷慨赴死的动力是什么?

看了几遍《电波》以后,似有所悟,所谓“革命的英雄主义”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而是一个个普通人,基于自己理想而油然而生的事业心。

关于理想,在这个新世纪的新时代里,已经大部分物化为银行户头上的数字和房子、车子的数量。

而做着国民党高官的李侠、余则成们,他们的理想却更为升华。

这种大忠似奸的生活,非大智大勇者所不能过的。

但当我们今天评价他们的时候,他们的人生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实现了个人的理想。

用自己的理想去充实着那些阴暗孤独的岁月。

而今天,很多人以为伴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理想已离我们远去了。

但是当我看到深夜里办公室埋头苦读的同事、酷暑中知行楼里济济的学子们,就能知道,在每一个忠诚于自己工作的,在勤奋、上进的普通人身上,都能看到理想的影子。

今天的生活已不再要求我们去流血牺牲,但物质的富足、暧昧的诱惑,扼杀的不再是我们的生命,而是每个人的真诚,更是每个人那些纯真的理想。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在前进,因为我们仍然有我们民族的脊梁。

有太多执着于理想的人在默默的生活和工作着,他们享受着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乐趣。

也许这些理想很简单,但只要是在奋斗,那么他就是英雄。

以前常不理解,所谓“革命的爱情最美丽”的说法。

甚至常嗤为洗脑的工具而已。

看今天的年轻人的爱恨情仇无不是在物质与金钱的波涛中沉浮。

读着李侠与何兰芬的故事,颇感平凡中见美丽,患难中见真情。

在那样的年月里,吃的不过是咸菜、稀饭,穿着简单质朴。

两个人由陌生到熟悉,共同的执行任务,同样的面对生死,患难中彼此关怀,成功时相互鼓励。

在李侠离沪,何兰芬相送的那段中,那种朦胧中的柔美与含蓄的优雅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两人经历生死完成任务时,何兰芬抱着李侠送她的第一束鲜花,深情的回望老李,略带娇羞而又甜蜜的一句“老李,谢谢侬!

”直说的我辈无尽唏嘘。

物质的匮乏正彰显出他们情感生活的充实和富足。

而今天近乎奢华的生活,却正相称着我们贫乏的情感。

与他们相比,我等简直望尘莫及,今天的爱情之所以廉价,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所剩无几了。

最后来说说“英雄主义”。

就今天的中国,就其社会现状而言,与70年前的十里洋场何其相似。

有为富者的尖酸刻薄、金迷纸醉,有冻饿者的凄厉哀鸣,孤苦伶仃。

有肉食者的利欲熏心、为所欲为,有劳力者的挥汗如雨、步步维艰。

但对于今天,我们是自由的。

无论是思想还是前途,都是自由的。

阻挡我们的,不再是统治者的皮鞭和手枪,而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和贪婪。

在声色犬马中放荡,在灯红酒绿中消沉。

大批的社会“精英们”,正在以此为乐。

所以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了英雄主义”。

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

所谓英雄,是遵从了自己理想,在艰难困苦中奋斗,不为逆境所屈服,一步步的实现自己,超越自己。

能够拒绝贪婪与诱惑,保持真诚的事业心,为了前进而努力的人们。

所以,今天正是遍地英雄的时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我们面对的岂止是如晦的风雨,更多的是一个个的绝境。

真实的李侠与何兰芬就在我们的身边坚强的生活着,不屈的奋斗着。

而我们自己,是这样的英雄吗?

行文于惠园博学楼312

 4 ) 五味杂陈

我基本上是看了一集后就开始追的,基本上都看了,今天看完32集,竟有点难过起来,政治斗争永远是残酷的,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成王败寇而已。

有点怀念刚到上海的李侠,书生气质,带一点狡黠,而现在,完全可以用老奸巨滑来形容了,若不是因为是GCD的立场,我完全看不出有半点人味。

我很伤心,我怀念路梦慧的年代。

结尾的苏联歌曲听着有点不对味了。

我知道结局,李侠一定是被捕的,前面所有的机智,最终还是免不了被捕的结局吗?

前面所有的表现都足以证明李侠绝对有实力保存自己,为什么还是被捕了呢?

所有可以帮助他的人都去哪儿了呢?

 5 ) 继潜伏后又一力作

潜伏的最大遗憾就是篇幅太短,基本全是精华,没有太多余的东西,永不消逝的电波我下载后断断续续的看了3个多月,从李侠穿着长衣马褂一直到换上国民党军装,昨天看完的,一回想他刚从延安出来,一回想路梦惠那会就觉得是很遥远的事,很有代入感。

剧中人物表演与潜伏比差了很大一截,比较有特色的是今井一、何兰芬和路梦惠,其他人的表演时好时坏,赵子奇在最后演的不错。

总之这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让我们知道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仁人志士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有了现在的日子。

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6 ) 随感

偶然刷到一个视频解说,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全看完了。

剧情真的很吸引人,看到李侠最后一次发送电报“同志们,永别了”,我和屏幕里的人一起哭了。

这个结尾与第一集牺牲的同志发的电文内容是相同的,这种首尾呼应更感人了。

“电波”的含义非常丰富,实指电文,也指李侠和小路发报的默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小路和李侠的感情好浪漫,通过窗帘、报纸留下的一句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隐藏在时代风云后的,被电文包裹的爱情密码。

赵子歧的名字就是对他性格、选择的概括,他让我想起《风筝》里的宫庶,但是更软弱,也更凶残。

李侠写给赵歧的生日颂歌也很感人。

胡小曼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小曼,愿你永远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太伤了。

和很多同类型的影片一样,在这部剧里“延安”也是一个被崇高化,神秘地方,想到一个题目——《抗战题材作品中的延安想象》,感觉挺有意思。

一个笑点是今井一知道李侠是军统的人后直接气中风了,我想他要是知道李侠的真实身份会不会直接气到康复。

英雄死了,我很难过,但我也很庆幸,因为我怕他遭遇一场比死更痛苦的浩劫。

希望23年能看一场同名话剧。

 7 ) 2010年的李侠不是李霞,李霞究竟执行了什么任务

  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我党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电影。

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人物就是曾经战斗在上海隐蔽战线上的英雄和对敌斗争的勇士——李白。

  李白,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30年8月参加红军。

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先后缴获敌张辉瓒师和谭道源师一部半电台,总部决定利用这一部半电台建立红军的无线电通讯,并决定举办无线电训练班,培养技术人才。

1931年6月,红四军选送李白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

从此,他与无线电通讯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决定派遣李白到上海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延安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

  10月10日,李白乘火车到达上海,化名李霞,住在新闸旅社。

然而,在上海建立一个电台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八一三”淞沪会战以后,租界以外地区屡遭日寇轰炸,市民纷纷涌入租界,致使住房尤为紧张。

党组织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租下位于法租界霞飞路与贝勒路路口上的三层楼房,门牌148号。

房子的问题解决了,还须找一个家庭作掩护。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有一位同乡单志伊,为人正直,同情革命,其儿子是个医生。

党组织遂决定由这个家庭来掩护电台。

底楼作为诊所,二楼为单家住房,李白住在三楼设置电台。

电台设在这里,论环境并不理想,繁华的霞飞路人来车往,噪声不绝于耳,附近还有霞飞路巡捕房。

但在这寸金之地的上海,很难找到十分理想的房子,李白就在这里栖下身来,执行党交给的任务。

  1938年初春,建台工作就绪,李白开始在夜晚向延安发出呼号。

但由于功率小电波微弱,电波经过关山阻隔和空中各种干扰,传到延安就微弱得几乎消失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的涂作潮一起反复琢磨、试验,终于探索出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规律,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空中干扰和敌人侦探相对减少的零点至4点之间为通报时间。

从此,当人们酣然进入梦乡时,李白便轻轻地安好机器,坐在电台旁,把25瓦的灯泡拧下换上5瓦的灯泡,并在灯泡外面蒙一块黑布,再取一张小纸片箍在电键接触点上,这样就能遮光、减小和消除声音。

零点一过,他首先向延安发出呼号。

延安收到他的信号,也马上发来呼号,上海和延安之间,架设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1939年5月初,根据新出现的一些情况,负责电台领导工作的龚饮冰指示李白撤出贝勒路148号,另觅电台地点。

李白时年30岁,仍孑然一身,长此下去必然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龚饮冰决定物色一位政治上可靠的女同志到电台工作,表面上与李白扮作“夫妻”,以应付环境、保护电台。

  龚饮冰和上海工人运动的领导人马纯古、张棋一同研究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共产党员、锦孙绸厂青年女工裘惠英(原名裘兰芬,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调到电台工作后改名裘慧英)。

不久,李白和裘慧英住进蒲石路蒲石村18号底楼一个房间。

蒲石村地处法租界,环境幽静。

按照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组织上为他们购置了几件普通的家具,龚饮冰夫妇等故意赶来“贺喜”。

果然,邻居们都信以为真,见面就招呼“李先生”“李太太”。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电台的任务随之艰巨。

每次通报,电文短则几百组字码,长则数千组字码。

盛夏溽暑,李白在门窗关闭的屋内工作,全身汗水涔涔。

严冬苦寒,深夜室内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工作完毕,全身已经冷得发麻,手指冻得红肿。

裘慧英则时而站在窗前,时而又走到门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为了使交通员尽量少露面,白天,有时李白和裘慧英一起装作散步,把密电送到等候在约定地点的交通员手中。

就这样,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撰写的《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团结到底》《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等许多重要文章和中央对沦陷区人民抗日斗争的具体指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况迅速传达到上海;上海以及周围广大地区敌我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大量情报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延安。

每当这时,李白和裘慧英常常沉浸在工作取得成功的幸福之中。

  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产生了纯洁的爱情,1940年秋,经党组织批准,他们结成伴侣。

       1942年7月,李白夫妇遵照党组织的指示,临时转移到福履理路福禄村10号,这幢三层楼房系《新闻报》主编、爱国人士许彦飞出钱建造。

  当时日军进占“租界”,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

李白把电台的功率降低到15瓦,但仍能被日寇的无线电雷达测向仪侦测出来。

阴历八月十四日夜晚,李白正在阁楼里发报,裘慧英在三楼的房间里听到有杂乱的脚步声,急忙掀起一角窗帘张望,朦胧的月色下,几十个日本宪兵和便衣特务正在翻越围墙。

她快步上楼告知李白,李白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后一段电文发完,又拍发三遍“再见”暗示远方的战友,接着迅速把发报机拆散,拉开一块活动的地板藏在下面,旋即抱着收音机(收报所用)回到三楼。

他刚把收音机放好,敌人就破门而入。

他们翻箱倒柜,把物品扔得狼藉满地,然后又冲到阁楼上搜查。

李白坐在房间里,心像上了弓的弦绷得紧紧的,但脸上却是若无其事的神色。

  突然“咔”的一声,那块活动的地板被踩塌!

敌人捧着一堆零件发狂似的跑到李白面前质问。

李白从容回答,称自己是郑家的客人,郑太太住院才住到这里,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狡猾的日本人又拉起李白的手查看,断定他是“老资格”,不由分说把李白和裘慧英捆绑起来,押上汽车。

  在日本宪兵队本部,李白夫妇被分别关押在两个牢房里。

敌人对李白刑讯逼供、威胁利诱没有效果,又在李白受刑的时候,把裘慧英也押来。

敌人把李白绑在老虎凳上,一边用刑一边质问:“你给谁发报?

是延安方面还是重庆方面?

”从敌人的质问中,李白分析出日寇并没有掌握实情,于是说:“我的朋友是做生意的,他给我钱,我用电台帮他了解商业行情,这个人全国各地到处跑,来去无定规。

”敌人岂肯相信,用老虎钳拔去他的手指甲,把电线绕在他的手上,拉上电闸折磨他,李白始终未吐露半点实情。

      在党组织的营救下,1943年5月10日,李白获释。

党组织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利用敌人的电台为党工作。

他化名李静安,偕同裘慧英一起离开上海。

他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以公开的身份、公开的电台,为党秘密传送了日、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

  抗战胜利后,李白根据党组织的命令,在1945年10月与裘慧英回到上海,继续从事与党中央的秘密联络工作。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开展党的秘密工作,犹如在龙潭虎穴里进行战斗。

为了避免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他凭着精湛的无线电技术取得了善后救济总署复兴岛渔业管理处修理渔船电器设备的公开职业。

电台设在黄渡路107弄6号,他一清早就出门挤上开往复兴岛的汽车,干完8小时的活,回到家里已是黄昏时分。

深夜,他一如既往进行通报。

为了尽量使电台不被敌人测出,他奇迹般地用仅有7瓦功率的电台保持着与中央的联络。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为配合解放战争的开展,夺取全国胜利,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情报人员获取了敌人大量军事情报,一份份标有“十万火急”“万万火急”符号的密电连连转到李白手中。

而此时,国民党特务密布,警车飞驰,在一片恐怖气氛中,国民党陆军的部署、序列,海军的各舰驻地,长江江防计划以及国民党空军少尉俞渤在共产党策动下驾机起义的计划等等,都随着李白发出的无数道电波飞往中央。

  李白预感到自己难免被捕,为了不致在再入魔掌以后中断上海和中央的联络,他向上级提出建立预备电台的建议并获准。

11月中旬,收发报机配备齐全,电台进入了调试阶段,李白亲临预备电台地点协助报务员排除故障。

然而,由于北平我地下电台为敌破获,报务员叛变并受敌派遣到上海侦测我地下电台,正当预备电台即将进行正式通报之时,李白的电台被侦破了。

  12月30日凌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第二大队出动几个人埋伏在李白住所周围。

两点半,敌人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查。

裘慧英感到情况异常,急催李自收藏电台。

由于情报紧急,李白坚持把最后几组电文发完,才撕碎电文底稿扔入厕所。

这时,敌人已经砸楼下大门。

李白迅速拆除天线,收藏机器。

这一切刚刚安排停当,楼下门开了,敌人兵分两路,对同住的两户人家进行搜查。

由于放在桌上的收音机是热的,敌人立即对李白的住所进行严密搜查,藏在壁橱里的那只装有电器零件的肥皂木箱被查了出来。

在敌人的逼问下,李白说:“我过去是电器修理工,现在失职在家,帮着私人修修收音机。

”可是,敌人在这一堆零件里发现了一只亮光光的电键,李白再次被逮捕。

  敌人将李白押到警备司令部稽查第二大队,连续刑讯逼供30多个小时,见刑具摧毁不了他的意志,又将他的妻子和儿子抓来诱供。

但是,这一招又失效了。

1949年4月22日,李白被押解至蓬莱路警察局。

这天晚上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第二天托人带出来,信中写道:“听说这里每逢星期一、五上午9至10时下午3至4时可以送东西……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

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

”裘慧英得信后,带着儿子去探望,见李白脸色苍白,由两个难友搀扶着,而那沉静的神情、和悦的目光宛如平日。

他对妻子说:“天快亮了,事到如今,对个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视。

”  这时,解放军正挥戈南下,上海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

蒋介石在行将灭亡之时,更加疯狂地举起屠刀,对李白案亲批“坚不吐实,处以极刑”。

5月7日深夜,李白被秘密枪杀在浦东戚家庙。

作者:叶介甫 原名:李白烈士惊心动魄的红色特工经历

 8 ) 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近期在水鸟官网上看到解放军歌剧院要上演的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中阎娜饰演的路梦惠是李侠电讯班的一位高材生,也可以说是一位电码天才。

为了我党的地下工作,路梦惠也如同李侠一样进行伪装和身份的转变。

而这些华服则完全是出于革命的需要。

 9 ) 剧情还不错,个别地方太矫情,演员努力的表演太表面化了。

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该剧,还是播放第一集的时候,被吸引了。

回家后网上搜索出来化了四天的时间看完。

应该说,导演和编剧还是有在花心思,一个一个故事的衔接中多少有一些亮点,剧情的设定,对剧情发展做的一些铺垫,大体上每个细节在前后的剧情里都能找到一些原因。

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是着重找点觉得缺陷的地方点评吧。

其实早在第二集,李侠故意暴露自己并且装做吃毒药死亡的时候就已经让我觉得有点隐隐的不舒服,逻辑上有漏洞。

引诱叛徒出现,并不一定代表会有机会吃毒药装死,也有可能直接被扭送到76号,这些风险都没有考虑,变数太大。

姑且论这一点是我过于挑剔了。

另外比较明显的两个情节,小路被捕后,审讯的那一两集,我基本上市跳着看的,实在是受不了一对情人在审讯室里调情,演员的表演很卖力,很想把那种情人被自己审又要隐蔽互相身份得感觉传递给观众,但是无疑是失败的,我觉得比较肉麻,跳过了。

再有一个就是最后的两集,天朝已经要获得胜利了,做为中共在上海地区最大的一个特务,居然毅然绝然在敌人没有机会捕获自己,自己完全有机会跑出去的情况下慷慨赴死了,还捎带上全家,让老婆儿子陪自己一起死,完全没有办法容忍。

直接就有关闭电脑的冲动。

整部剧漏洞太多,凑合看吧,这就是我对该剧的评价。

 10 ) 尊重原创

新版《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的史料记载,发现真实的“潜伏”故事比现在荧屏上所呈现的那些桥段更引人入胜,因此在改编过程中把许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引入进来。

该剧也充分尊重同名经典红色电影,以中共地下情报人员李侠为典型人物形象,歌颂了秘密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革命党人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和甘愿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永不消逝的电波》短评

谍战我喜欢啊!

7分钟前
  • 蒸鸡爪子
  • 推荐

气质在,但谍战剧靠敌人的水平还不如《躲猫猫大师赛》实在是让我的观感很差

11分钟前
  • 喜爱CHEMISTRY
  • 还行

敌后英雄李侠的故事,看了好几次了!不错,很感人

16分钟前
  • 牛儿也想飞
  • 还行

喜欢何兰芬女士。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伍豪是周总理的化名。

18分钟前
  • 小飞侠
  • 推荐

适合低血压人群看的谍战爱情片,看完什么都可以谈就是不能谈逻辑

23分钟前
  • 袁超
  • 很差

男猪是高人啊。。。。

24分钟前
  • 十字形·风翅
  • 推荐

节奏过时了

25分钟前
  • 刀刀刀刀哥来了
  • 还行

抛开赵立新个人不谈,这部剧确实很硬朗,有些场面就像是浓浓的话剧风,嘿嘿

30分钟前
  • Volcalaw
  • 推荐

当初的赵立新演技还是很自然的很讨人喜欢的,这几天重新拿起来看,还是很引人入胜。

31分钟前
  • 噫呀
  • 力荐

这种剧情,不,这些革命故事,是真实的存在过得!这种胸有大爱,为国牺牲的精神,在如今看来真的是可贵,珍贵的。

32分钟前
  • 程@鸿
  • 还行

破绽百出 几乎都是靠灵活一动过险

33分钟前
  • 龙~
  • 很差

编剧垃圾

35分钟前
  • 很差

更爱电影版,电视丰满了不少剧情,但还是少了点味道。

39分钟前
  • 朝天椒
  • 还行

和父母一起看的,有一种无间道的感觉,好喜欢。

43分钟前
  • 黑不溜秋的泥鳅
  • 还行

潜伏 风声 都有它的影子

48分钟前
  • vickyinsydney
  • 推荐

赵子歧给两分,电视剧负一分

50分钟前
  • 哄哄
  • 很差

不错,就是情节有些拖沓。

51分钟前
  • 风小楼
  • 还行

节奏慢了点,但整体还可以。我喜欢演赵子歧的那个演员。

52分钟前
  • 毛球在喝汤
  • 推荐

只能说还行,处处都是《潜伏》的影子,怎样也跳不出《潜伏》的光芒。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情节太过拖沓又松散,对于潜伏的各种任务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不清晰,感情故事又太多,一点也没有《潜伏》的紧凑酣畅淋漓之感。

57分钟前
  • 酸辣小星星
  • 还行

原来干革命就可以老牛吃嫩草,我也要干革命啊!

58分钟前
  • 赤帝东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