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剧比之新版红楼梦好太多,且不说这部剧中正常化的造型,就说说宝黛钗的选角就还不错。
这部剧中的林妹妹其实还是有几分书卷气质的,就是比起黛玉多了几分富家千金的傲娇,少了几分书中林妹妹的病比西施的虚弱。
总的来说就是剧中林妹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就是和书中林妹妹感觉不是同一人。
剧中的宝玉倒是选得还不错,却有几分脂粉团中少年郎的感觉。
还有宝姐姐也确实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和为人处事的圆滑。
不过剧中的凤姐姐确实没有书中凤辣子的那种感觉,不管是气质还是人物外形。
其次就是三春和书中的感觉也不太一样。
想到哪写到哪。
1.题目叫黛玉传,所以我的要求就比新红宽松些。
2.书上的细节上有些地方注意到了,有些地方没注意到。
但是情节删太多了,基本跟题目一样围绕黛玉来的。
3.服装说不上很山寨吧,比新红强些,虽然也是大袖衫大袖衫大袖衫的不过貌似没什么蕾丝。
但是房间里为什么那么多蕾丝!!!
4.配乐还可以,但是为什么无时无刻都在播放啊!!!
我的耳朵需要清静一下!!!
葬花吟太烂了!
虽然比新红的强一点点啦……5.马天宇呆气憨气有,但是灵气没有。
演落魄的宝玉比较像。
6.闵小姐为什么一滴眼泪都挤不出来!!!!!!!!!!!
长得也不够美。
不过不全是她的过错,化妆师可以拉去枪毙五分钟了。
黛玉的眉毛画得比宝玉都粗!!
这还是颦儿吗?!
脸也那么黑!!
多上点粉不会死的!!!!!!!
还有拜托不要用黏黏糊糊的粉色唇蜜了!!!
还我红色口红啊!!!!!!!!!!!!
7.凤姐演得还不错,虽然基本上都是模仿邓婕来的……好吧我把87版翻出来对比了一下发现还是差远了……老太太也还不错。
8.诗词删了80%!!!
别把观众当傻瓜行不!!
9.贾芸是吕子乔演得,看见他就想笑,入不了戏。
10.探春是安陵容演得,看见她就觉得小家子气,不像探春一样有气场。
11.化妆师你敢化得更丑点不!!!!!!
其实古典美女很简单!
皮肤白!
两颊粉红!
嘴唇鲜红(不要粉色肉色唇蜜!!!!!!!!!!!!!!!!!!!!!!!!!!!!!!!!!!!!!!!!!!!!!!!!!!!!!!!!!!!!!!!!!!!!!!!!!!!!!!!!!!!!!!!!!!!!!!!!!!!!!!!!!!!!!!!!!!!!!!!!!!!!!!
)唇形玲珑(口红不要把嘴唇填满)眉毛细长(黛玉传的眉毛那是肥蜈蚣好不好!!!!!!
)发髻对应身份(贵妇华髻;小姐要玲珑发髻+小辫子,切不可披发!!!!
披发的那是蛮族!!!
妇人头发要全部盘起来,不能有刘海!!!
)12.宝钗端庄有余灵动不足,演员台词功力太差。
最近看了有十集了,觉得整部剧还是不错的。
看的《黛玉传》让我又有了看一遍《红楼梦》原著的冲动了。
记得从初中时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四遍看《红楼梦》的原著了,所以说对于《红楼梦》还算是熟识的。
下面就谈一下对整部剧的感受。
(ps:真正喜欢《红楼梦》的网友希望能交流沟通,如果是以屌丝心态来看这部剧的朋友们只求不要乱喷我所说的话就好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豆瓣的评分还算是比较靠谱的,也可以说是比较权威的吧。。
但看了《黛玉传》的评分,尤其是看了下部分网友的评论、留言,还是觉得对于这部剧挺不公平的。
也就是说,《黛玉传》这5.9的评分真是让我有一种失落感--觉得来看《黛玉传》的观众中,真心喜欢《红楼梦》的人并不是很多。。。
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评论了。
如果,我们能做个对《黛玉传》的评分调查的话,我想对观众进行这样的分组:第一组,是真心喜欢红楼梦,并且至少看过一遍红楼梦原著的观众。
第二组,是没看过红楼梦原著,但对红楼梦的故事有了解,看过些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尤其是87版红楼梦的观众。
第三组,真的不了解红楼梦,只是电视上大肆宣传只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或是知道演红楼梦的尽是些美女所以怀着好奇心来看的观众。
(ps:当然我觉得这一部分人大都会是85、90后吧。。。
没有特别的嘲讽只是说下事实--其实我也是90后的。
)这样分的三组对《黛玉传》评分的话,我可以肯定的是:第一组的评分肯定会高于其他两组的。
(我这样说可能有很多人会喷我的,喷就喷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真正喜欢红楼梦并且看过原著的观众的话,他们是不会只看一些表面的东西的。
比如,黛玉传里人物的冬装真是太劣质了、布景没有新红楼梦大气磅礴、说闵演的黛玉化妆不好或是说闵本人不是人见人爱的美女(ps:我是觉得闵的黛玉是很漂亮的,单从外貌角度不看气质的话我也是这样觉得的。
)我觉得说这些话的网友们真是太屌丝了。。。
--0.0我又要挨骂了啊!
一个真心喜欢红楼梦的观众,在这部剧里是会看到宝玉、黛玉、宝钗等等他们所演出来的气质的--一种他们对于红楼梦的理解。
可能他们所表现的东西是你所觉得不舒服的。
说宝玉娘娘气,不喜欢宝玉的人我只能说;宝玉不是你眼中的娘娘气,马天宇演出来的宝玉也不是你肤浅的看出来的娘娘气只是你没看过红楼梦没有对他的理解罢了。。
(说着说着又上头了,我要尽量的平和。。
不要和人吵架哈)。。
说这一点我要说明的就是,《黛玉传》中的大部分演员,不说别人就说这些主要人物吧起码是都看过红楼梦的,闵春晓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是对红楼梦有他们的理解的,他们是热爱的,是在用自己表演的方式来诠释自己所理解中的红楼梦的,反观《新版红楼梦》,主演黛玉的,一个非主流的姑娘真的有无看过红楼梦我都打一个问号?
还有那些有喜欢红楼梦的演员,在导演那样不合理的安排下也完全无法演出自己对红楼梦的诠释。
(ps;一群铜钱头的姑娘再怎么表演、再怎么喜欢红楼梦也演不出红楼梦中人的那种气质!
)。。。
只能可悲的说新版红楼梦的演员们只是在刻意的完成一份工作,导演怎么说就怎么做,好好按导演说的表演就行了。。。
而《黛玉传》真的是在表现对于红楼梦的一种诠释,理解啊!
这一点是我力捧《黛玉传》而很讨厌《新版红楼梦》的原因啊!
可能有的人会说,比起87版的红楼梦,这个黛玉传真是太山寨了!
说这是一部借着红楼梦的幌子的一部古装偶像剧么。。。
听这话我真是囧了。。。
90%的我以上说的第一组的观众不会说这样的话!
说他山寨无非是说他大致情节上都貌似87版的。。
没有黛玉裸死那种创新喽!
还有就是制作的可能稍微粗糙点。。
可这真心的不是一部山寨的古装偶像剧啊!
我是有看过87版红楼梦的(ps;可能90后的看过的都不是很多。
0。
0)看87版给我的感受是确实是经典,一切都给人强烈的感受能感受到红楼梦书中描绘的那种氛围。。
黛玉传在这一点要逊色一些但也不是差的十万八千里。。
之所以有些地方很貌似87版,是因为不同的人对红楼梦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但在大体上会有一些一致性的。
虽然87版经典,但毕竟那时的布景、演员的化妆都会让现代的年轻人看着有些不舒服了。
所以相比较87版我是更喜欢《这个黛玉传》的,演员基本上都很美造型很漂亮。
尽管他并没有完全的演绎整部红楼梦,但这些演出来的情节都是能引起我的共鸣的!
还是要强调,看红楼梦的电视剧,还是先看看原著在说话吧。
如果没有,就用心看,不要说话啦。。
不要用一种屌丝的心态胡乱评论演员,情节了啊(ps;如果你执意的话也是你的自由。。。
人类是无法阻止你的。。。
只不过那样的话对你来说真不知道有怎样的意义。。。
也许是愤青的发泄吧,生活寂寞了。。。
招人骂我也要说啦不管喽!
)刚看到第十集,又看了些豆瓣的评论,所以想到了这些就写下来了。
以后还会继续写的,也希望真正喜欢红楼梦的朋友能够一起交流分享下看这部剧,或者对原著的一些看法吧。。。
如果有人要喷我的话也欢迎哈。。。
顺便说一下如果真的有喜欢红楼梦的故事,正要看红楼梦的原著的话还是去看一下80回版的红楼梦吧。
别去看那120回高鹗续的了。。。
看80回的红楼梦,结局的话自己理解吧。。。
这也是一种生活的趣味!
(最后再ps下:黛玉传的结局不是按通行的120回红楼梦来的,再讽刺下新版红楼梦。。。
那按高鹗续书来的结局在87版的时候就不用了,你还在用。。
这就是创新么。。。
哎)对了还有一点。。。
要是说评分的话我也不会给5分满分的。。
虽说很喜欢但还是有一些不太赞同的地方的。。。
但在豆瓣上的评分很低于我的预期地。。。
就当拉拉分给个5分吧!
0.0
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视剧,在翻拍剧中是很优秀的。
之前稍微了解了下拍摄花絮背景之类,是低成本低调作品。
刚开始是黛玉先出场的,也是,以黛玉为名嘛。
可是看下去不就是活脱脱一出红楼梦嘛,不过是借个传记之名低调些,也不至于引来太多苛责。
继续说黛玉,第一眼我是不喜欢她的,那个婴儿肥,跟我心中的黛玉有出去,黛玉身子弱,应该是消瘦的,怎么还会有那么肥嘟嘟的肉呢。
再者,妆容浓了些,感觉用的化妆品不好还是在怎么的,妆显得有点拙。
林如海的扮相倒是很贴切这个人物的,演得也算到位。
我一向对贾雨村没什么印象,虽然哪位红学大师说贾府就是败在贾雨村和王熙凤手上,但我实在还是看不出贾雨村对贾府的厉害关系来。。
他向来不是我关注的对象。
贾母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里面的老太君,这位演员我是很喜欢的,《上》这部戏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总不能因为有几个相同的演员以及同一个导演,就把这剧称做什么《上》的续集嘛,真是太令人不爽了有没有,明明是一部独立的有意思的剧。
红楼梦初高中的时候看了2、3遍,喜欢得紧。
当然是偏爱林妹妹啦。
这个林妹妹,我也越看越喜欢,不过在这部电视剧的前半部分,对宝黛感情的处理不是很好,演他们两个吵吵闹闹,黛玉小家子气的戏份太多了,没多显出他们的情谊来,倒让我不大爽这个黛玉了,怎么就这么小心眼。
可是后面,导演对这二人的眼神交接的特写啊,两个演员的眼神表演,实在是精彩极了,有时候就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接,就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也不愧是交心之人了。
我之前不认识马天宇的,觉得他胜任不了这角色,呆头呆脑的,只是把宝玉的呆演了十足,动不动就歪头愣脑,傻子一般。
宝玉的痴呢,宝玉的情呢。
可是看到现在第30集了,我还真不得不说这个演员找的好。
当然也不是说别的演员就演得差了,我就说马天宇是很不错的,他的哭也带着些傻味,富家子弟的纨绔味也隐隐约约显出来了。
是在哪里看到的评论说欧阳奋强的宝玉带着书生气,而马天宇的宝玉带着富家气。
确实如此。
我对老版红楼印象也就几个片段,都没完完整整地看过,小时候随着大人看一些,后面电视里又看过一些,对陈晓旭演的黛玉赞叹不已。
而且那一版,从主角到丫头,个个是美人。
但是呢,我初中语文老师对这一版却嗤之以鼻,对我们说,你们去看看这部红楼梦,拍得跟现代电视剧一样。
导演也说,老版红楼梦上映时也是骂声一片的。
果然经得住磨炼的才有可能成为经典啊。
了解不够,所以无法拿这两部来比较,导演给片子取了这个名想必也是为了避免被过度比较吧。
至于李少红版的红楼,我是还没看,对那些造型很和基调不满意,不过这部完了会接着看那部试试看的,这样才能看得出优劣来。
可惜啊,这部里面的宝钗实在让我讨厌不起来,这个演员找得太讨喜了好不好,我也是在豆瓣线上活动里看到邓莎的剧照才知道这部剧的。
原本想着随便看看,就是在跳操的时候顺便看,打发时间。
可是这么多集看下来,倒是被吸引住了,觉得这么随便,倒有点对不起这部剧了。
看电视剧的时候会想着这个演得贴切,这个眼神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处理书上是怎么表现的,这个龙套跑得太烂了等等。
因为是知道故事发展的,便对高潮什么的没有期待,倒是看得平心静气。
就是忍不住想说说这些个演员。
王熙凤这个角色也是找对人演了,那一哭二闹的,演心眼尖,嘴牙子利的样,被王子瑜给演活了。
也觉得王熙凤就应该长那样。
大太太一脸富态,懦弱的性格就那相貌也可以看出来了。
二太太一脸苦瓜脸,后面问了下原来是情深深雨蒙蒙里面可云的妈。
从头到尾的苦瓜脸啊,看着真不爽啊,而且她对黛玉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喜欢,于是我也不喜欢她了。
李纨还行,一般般吧。
珍大奶奶就搞笑了好嘛,元春省亲那场戏,她就是一个大大的笑点好嘛,我到现在记忆犹新。
一屋子人一脸伤感相,她倒也是哀戚的样,就是看起来很滑稽啊。
这演员有些喜感。
我忘记书中珍大奶奶是什么样的人物了,反正这部剧里的珍大奶奶有点傻傻的感觉呢,蛮喜欢她的啦。
赵姨娘和环儿没什么可挑剔的啦。
贾琏长得好看,是个俊公子爷样。
说到这个,就想起秦钟了,书中秦钟可是个美公子,不过这部里面就差强人意了,蒋玉菡也不合格,柳湘莲倒是不错。
说到柳湘莲,当然要提尤三姐,这演员脸太方了,要知道这二尤可都是尤物,这三姐没二姐漂亮多啦。
虽然那股直爽劲出来了,但是容貌。。
今天看到晴雯被赶出来那里,晴雯可是个有点像林妹妹,丫头里面最漂亮的人物,可这演员找得也太难看了吧,总不能为了照顾性格就忽视了外相啊。
我倒觉得紫鹃很不错。
这部的晴雯,性格的缺陷被表现得太多了,本来我是喜欢她的,心比天高,可这部倒让人觉得这丫头好讨厌的。
又想到史湘云了,导演你不能因为人家性格活泼就给人家头上安了两个丸子啊,好sb的好不好。
找个这么老的演员来装嫩好不应景好不好,我倒觉得宝钗的丫头可以来演,宝玉房里一个大丫头叫什么的也可以来演这个角色。
还有宝琴,那可是比黛钗二人更角色的女子啊,哎,只能说为了突出主角吧。。
说说四春,元春让李佳璘来演实在让我惊艳了一把。
我本来就喜欢李,她那场省亲戏我都看得哭了,欲说还休的,生离之无奈的,亲人在旁却亲近不得的,让人十分动容。
迎春的戏份不多,第27集给了一场奶妈犯事以及金凤钗事件,倒是把迎春的性格给刻画出来了。
探春这个演员是不如老版里面的了。
第一次看到宝钗那个剧照时,我还以为那是探春,那表情有股干练劲。
这一步里面的探春是四春里面最难看的,好老啊。
惜春,昨天刚好看了查大观园那场戏,她的丫环入画被查到私传东西,没想到这惜春竟是这么薄情的人,看着真心酸。
不过这演员挑得好,看起来小姐样,无害样,哎哎哎。
平儿也是很不错的,长得好看不说,站在王熙凤身边刚刚好。
哦,还有鸳鸯,我一直想不通,这部剧里大丫头们的发型都比较高级的,唯独鸳鸯,倒像是低各位一级的小丫头的发型了。
这个真心想不通。
她可是贾母身边最大的丫头哇,连王熙凤都要让三分的啊。
这部电视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它把很多原本模棱两可的东西明朗化了,有给了很多模糊的地方。
比如二太太对黛玉的不喜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里面有很多眼神值得讨论,比如第21集(第五十四回)宝玉给黛玉倒酒后,黛玉直接拿到宝玉嘴边让她饮了,这时贾母、凤姐、太太等的眼神我就看不明白。
还有第22集(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劝贾母不要伤心的话讲完后,贾母看了薛姨妈一眼,那眼神又是什么意思,还有第28集搜惜春的屋子那场,惜春说了些话不要入画,凤姐那眼神,我都意会不了啊导演!!
到底那时的人物心理活动是什么我好想知道啊!!
书里都没有的啊!!
还有配乐,老版音乐就是一大经典了,非常非常动听,可是这一版的配乐呢??
林海你怎么了?
你是不是就给了几个段子让它们在剧中循环使用啊?!
你不要喜庆也是那个配乐哀伤也是那个配乐好不??
不要在剧情冲突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启用那个biangbiang的配乐好不??
还没看完,暂时就说这么多。
---昨晚终于看完了,后面3集赚足了我的眼泪。
虽然黛玉死那段演得太作,贾母死前唤的是黛玉的名字有点意外,虚幻场景太假,不过宝玉没跟宝钗生孩子我倒是欣慰了。
王熙凤太可怜,妙玉太可惜。
探春远嫁那段也是在让人伤心。
长叹一声。
《黛玉传》给我的感觉就是俩字:游离。
就是拍了,拍的还比87版全,但是拍得没有感情,就纯粹是走流程。
黛玉刻薄宝钗那段,我看不出黛玉的表情是刻薄人的表情,她永远都一个表情:微笑。
宝钗那个表演倒是能反映出她被刻薄了,但那个表情是带有“被情敌刻薄”的恨意的,邓莎对原著根本没读懂,宝钗那是被她真心喜欢的人伤了,她是受伤、满心委屈,而不是怨恨。
然后这个《黛玉传》的黛玉,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差的黛玉,她那个脸就是万年不变的微笑,从没哭过,演技极差无比。
我觉得她演技比2010版红楼的蒋梦婕差多了。
蒋梦婕虽然胖乎乎的不像黛玉,但演技还说得过去,就《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这段她演得比《黛玉传》的黛玉好十倍,就真的能感觉到她爱宝钗(虽然李沁的宝钗演技极其拉垮,全程扑克脸没有共情,配不上这样的爱),一看她就是对宝钗动了真情。
而且她有创新,没有按陈晓旭那样去演,而是演出了另一种逻辑:她爱宝钗,完全在她面前卸下了防御,因而在她面前变成了一个委委屈屈的“小女孩”。
我觉得这真的很出彩,有创新。
2022.12.11
其实在这个狂躁的年代,对任何试图演绎红楼梦的贪浊妄念本已是视若惘然。
以为守住一部书,再加上87年那庄周梦蝶般的诠释,此生再无奢妄乞得更多。
对《黛玉传》的知晓实在是偶然。
记得06年新红楼极尽繁华之能事,想必最初多少红楼痴人祈愿为之赴汤蹈火。
在那时,只记住了两个人:闽与丹。
林妹妹毕竟不只是美人而已,岂会芸芸之中常可得?!
然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大众传媒上的普及性又不失神韵的表现,其二人远可胜任。
在刚得知《黛》找到了闵春晓,心中顿觉豁然开朗。
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每个女孩子都量化评估一番,找到那个隐在人间的林妹妹;闽的出现,是其与林最完满的善缘。
她没有惊人的美貌,却让人在看到她时禁不住把她与林联系在一起。
对,她有着那种通身的气质,无论是外现的还是内里的熏修。
她绝不是完美的,甚至不是很美的。
但她在因缘齐备的和合之中,让我认定她即是此时的林妹妹,完美的林妹妹。
马天宇我之前从未听说,但在看到他的外形后,我即认定他有着宝玉的情怀。
如果说欧阳宝玉演绎了一个痴字,那么这个宝玉即可概之为一个真字。
也许马在之前并没有过对红楼的长久眷念,以致他的表现不仅在技术上生硬而拘谨,在韵味上也实嫌木纳单调。
但他有着天生的宝玉思韵--天真烂漫,博爱怜悯,脂粉软弱,超然沉静--这已足够。
牵起绢帕的一霎那,宝黛圆满矣。
这次演绎即使有着再多的缺陷,个中的新雅已经使其未枉此行了。
这种诠释相信大家都会心中一颤,然后心领神会地嫣然一笑。
执子之手,即使有着绢帕的距离,释然了几百年来多少人的哀怨痛惜。
这是宝黛的涅槃。
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
绛珠愿已满,神瑛心已受,自此此劫圆满矣。
感谢《黛玉传》带给我的美与完满感的享受。
可能是预算和年代原因,整个服化造有些简陋,但跟李少红版相比,起码可以接受。
个人觉得最大的槽点是化妆。
尤其是眼妆,所有女性角色都画出了浓浓的夜总会风。
连林妹妹都是浓眼线配苍蝇腿睫毛。
这演员本身虽然婴儿肥没退,但气质是贴合的,无奈妆面太脏太重,严重遮盖了林妹妹的仙气,好几场的服装还出现了清朝旗装高领盘扣,弄得林妹妹整个脖子都不见了,婴儿肥更加明显,一副营养过剩的样子。
另外可能演员都是选秀出身,缺乏演戏经验,很多演员演技都很尴尬。
几个主要配角的选角也有问题,大丫头们普遍不够漂亮,娇俏不足木纳有余,相反倒有个婆子长得和刘涛有几分相似,要是好好扮上说不定比晴雯还靓。
连袭人都比晴雯漂亮,这是不科学的。
尤家姐妹面相年龄太大,二姐年纪都和尤氏不相上下了,看起来至少孩子都十几岁了。
三姐演员整容痕迹实在让人无法忽视。
湘云虽然顶着双丸子头,看起来还是比宝姐姐大了好几岁。
这些演员和角色不贴合,看起来尤为出戏。
再说马天宇,演技拙劣,完全无神就算了,整个状态太娘了,太太娘了。
我可以理解为了突出少年宝玉的天真,需要少年化处理,但少年化绝不是娘。
贾宝玉虽然长在脂粉堆里,还有同性倾向,但他绝不是娘炮。
这个宝玉完全就是个姐妹。
粉丝勿杠,杠就是你对。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好剧。
故事线清晰,逻辑合理,尊重原著且有自己的理解。
能明显感受到导演和编剧是读过书的,并且是理解了故事内核的。
尽管有各种不足,但并不影响观众进入故事。
我相信如果资金充足,演员选择空间再大一些,会更好。
首先给予肯定的是宝玉的选角,马天宇很符合我心目中宝玉的形象,出色的外表与略有贵气与书卷气的形象。
只是处理人物刻画心理方面很单薄,服装、妆容很俗媚,单是林妹妹的眼妆都一万个不合适。
其次,场景与剧情处理异常尴尬。
比如处理焦大那场戏,几个小厮就杵在那楞是等着焦大把话骂完才动起手来。
还有贾芸多么白净的形象,干嘛非要形容出那猥琐的形象来。
好歹这也是不久之前拍的剧为什么那些小姐丫头皮肤状态就那么差,寒酸的剧组。
剧情的改编大概想给那些没怎么读过红楼梦的人看的,只是有些地方略欠妥当。
2星给的是马天宇的形象、黛玉的神韵以及音乐的处理。
拍红楼梦, 说红楼剧, 想绕过87版, 很难. 就和重拍西游记, 三国一样.作为观众, 我们的情绪也是纠结的: 既希望新剧能忠于经典(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经典形象基本是87版铬下的), 又希望有新意和超越. 这二者之间本就有冲突, 平衡把握得要好才能让大部分观众满意. 既不能过度保守弄个九分相似的复刻版, 又不能一味创新弄出不伦不类的东西, 例如铜钱头."黛玉传"在我看来, 在这两个矛盾的分寸拿捏得还算不错. 布景和87版一脉相承, 并不显突兀; 选角也比较合适, 没有过多现代雷剧痕迹; 服装虽不考究但也算符合情节; 情节大致遵循原著且有合理的细节发挥和改动(87版也是对原著有所改动的); 台词虽不那么雅致, 但也算改得自然得体.个人以为"黛玉传"值得一说的几个方面.布景: 很有87红楼的味道, 个人比较喜欢. 而且视频并没有过分后期处理, 更显得普实有古典气息. 我并不喜欢过于造作和雕琢的场景, 例如张艺谋的"英雄"电影那样的场景, 也不喜欢后期处理之后过于鲜艳的色彩, 例如2014版的"神雕侠侣". 我就喜欢有着实实在在生活气息的布景, 有点让人回忆起八九十年代以前一些中国家庭里残留的中式家俱和布置. 当然片子里的布景还达不到精致的程度, 比如庭院回廊等. 一些电脑制作的场景也比较粗糙让人出戏, 比如开片时的场景, 以及大观园的远镜头制作. 其实我很希望以后有人能拍一部更精致的红楼梦, 只是那样需要更高的成本.剧情: 我最喜欢和欣赏的一点. 我不算很资深的红迷, 但也是一直对后40回耿耿于怀的. 程高版的结局我并不是不喜欢, 我当初读到"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一回, 哭得死去活来. 最初还一直觉得曹公无敌, 惊叹于一面锣鼓喧天, 一面佳人魂断这种强烈反差的对比渲染, 后来缓过神来发觉是在后40回里的, 也是对程高的续作有几分敬畏之心. 但是个红迷都想知道曹公所言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尾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黛玉传"就给了一个很不错的答案. 它没有拘泥于程高的续作, 编剧用自己的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合理的结局. 美中不足之处便是最后几集结尾过于仓促, 本来"黛玉传"前期对一些细节的刻画是很不错的, 反而在最后几集里, 因为给的篇幅太少, 只能用来描述大的故事脉落, 少了一些细节刻画和必要交待, 让观众的情感来不及跟上节奏(即电视剧的节奏在结尾几集时一改之前的节奏, 忽然变快, 让观众难以适应). 当然值得称道的是该交待的也交待清楚了, 一些情节改动个人非常喜欢, 比如两次抄家, 凤姐的结局(很好地对应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判词), 宝黛掉包场景中也去掉了书中让宝玉丢了玉再让和尚突然归还的设定. 还有其它改动和添加, 都很值得肯定.台词: 很多人觉得太过于口语化, 其实个人以为反而是一大进步. 过于书面化的台词会让人觉得"作", 就不够自然, 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也有人说台词有些琼瑶化, 大概还是因为剧组并没有在台词改动方面过于用心. 希望下一个红楼剧组能联合一些红学家打造出雅俗共赏的台词来.除此之外, 我觉得宝玉, 凤姐演员很到位, 林妹妹也算不上差, 当然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只是希望以后的红楼剧能多探索, 选角上符合书中品味即可, 不要被87版的印象束缚.总而言之, 这部剧显得更真实自然, 一些改动也值得肯定, 也有一些美中不足.
众人云若是曹公笔下红楼的结局,必会是中国名著中最为悲情的作品。
现仅以电视剧《黛玉传》之结局,谈谈粗人心中的感触。
如有哪些内容有伤原著大雅,还请大家见谅,有何意见也欢迎大家佐证。
《黛玉传》大胆的结众家之言,观后倒觉得高鹗笔下皇上大赦宝玉中举之云云尤为可笑。
真道是一切事皆有因果,引刘心武老师妙玉罪家之女之言,成窑五彩小盖钟为线,呼啦啦地大厦倾。
后五集却确过于紧凑,自然也有许多纰漏,但也算差强人意了。
晴雯因诽谤含冤而终,虽兄嫂一段有悖原著,但宝玉杜撰芙蓉诔一段也算情真意切。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染病而终,虽不似高鹗所写,但想香菱也算是书中从始的一条线,结局未免有些轻描淡写,总觉得有所欠缺。
探春一段写的倒是尤为感人。
前写赵姨娘辱亲女,探春满怀委屈,后写探春远嫁海疆,姨娘本欢心为亲女儿梳妆,却未见的最后一面,探春窗下痛哭,一声娘叫断看官肝肠。
父母之命不可违,仅此一句,写尽了封建家庭无尽的悲凉。
王夫人为了保住家业,亲上加亲,调包一计,只害的香消玉损。
但片中此处却写得近似矛盾。
贾母既对黛玉的疼爱丝毫不减,知道黛玉香魂散去,一声黛玉,寿终而去。
这就不解,为何明明最疼的是这两个孩子,却在这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上不再用心,冷眼旁观。
哪怕含愤而终也对的起这木石前盟啊。
谁又不会对黛玉的死心有不甘呢,昨日仍会交心感慨世事无常,知心不语,幸福犹存,今日却一天人两隔,愿还归天,欲哭无泪。
但想想既然是写书,又怎会不有个来去皆因缘注定呢,黛玉一去,贾府被抄,又有哪个女子有的好结局呢,呜呼悲哉。
片中宝玉甚至连黛玉的灵柩都没能看到,好似把“宝玉,你好……”的潜台词硬搬了出来,好狠,好无情……未免过于悲切,船夫竹竿一敲,黛玉从此再与贾府无任何瓜葛,挚爱一生,生死却不能相送。
宝钗一节权当篇幅有限,演的未免过于简陋,此处不表。
妙玉一处演的却真是大彻大爱。
云空未必空,妙玉对宝玉之情不尽言表。
宝玉落狱,后从蒋玉菡口中得知,卿竟已不惜以洁净之身陷那淖泥之中,换得有情人自由之身,那双幽怨的眼神又再次浮在了宝玉眼前,痛心不已。
袭人倒也是善有善终,本同被贩卖掳走,却得优伶相救,相许一生。
片中最后刻画最可怜的莫过于凤丫头。
贾母寿终,权归邢夫人,染病在身,家里又一无所有。
机关算尽了,反算了卿卿性命。
无权无势,所有人又都冷眼旁观。
一面带病料理着老太太丧事,一面却求着下人做事。
昔日光景全然不在,只留得回金陵娘家木船上的一丝悔恨。
有人道是恶有恶报,可谁能无过,三春湘云又做错了什么,为何也如此悲惨。
哎……只道是十二钗生的飞琼尤羡,世也难容。
玩笑,玩笑而矣……其实片中无处不在彰显因果报应。
凤姐过寿,唯独大嫂子那份十二两银子凤姐漏过不给尤氏(此处未见有人深究,不知在下这样理解是否妥当),再加上李纨一心只为兰儿,守寡过日,却怎想得为救巧姐竟一毛不拔,守寡之人,槁木死灰,枉与他人作笑谈。
而前只因收留小红,帮了贾芸,待姥姥不薄,终使巧姐脱离苦海。
而事发缘由又何尝不是刘姥姥把哥儿赏他的杯子卖掉而起呢。
世事皆有因果,孰能预料,焉知祸福。
宝玉从狱中出来,从温柔富贵乡到尝尽世态炎凉。
失魂落魄,人已空空,只可怜那金簪深埋残雪,纵然是举案齐眉,他却忘不了世外仙妹寂寞林。
片中结局唯一那句欣慰处无不是绛珠草那:“我已用一生泪水还了你灌溉之恩,如今在警幻仙姑处等你,日后一同逍遥同归仙境。
”何不像西方人所说的我们都是罪人,人来一世是为受苦,受尽了,还是要去天堂的。
佛语亦云,人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败之中,所谓无常。
而我只信得那一切皆要善始善终,红楼终归一梦,不要只顾着悲金悼玉,人生再是无常,我们仍要笑以对之。
虽然服化道完全不行,却还是有一种很良心真诚的感觉
挺喜欢闽春晓,个人认为她的神情和言语比陈晓旭拿捏得好。
贾母真好
太粗糙,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着实不好!糟粕!
比新版红楼要靠谱多了。
还是蒋梦婕美
从此,马天宇在我心目中即使是图片也自动配了宝玉的音,宝玉真的不是娘娘腔= =
感觉还不错,虽然剧名是黛玉传,贾府虽然不够华丽大气,但是剧情还是蛮贴合红楼梦原著的。
还可以吧,比新红楼好很多,不过也比红楼梦差很远。
我暑假的时候看了,真心觉得比新红楼好一百倍好么。
1.黛玉妆容也太…怎么可能画烟熏?!2.宝玉演的挺不错。3.第四集,原著都不敢说贾珍和秦可卿,电视剧里,直接公公就进儿媳的床榻上照料她了??
宝玉,黛玉,宝钗的选角,最起码是可以的。
黛玉无一点飘逸感觉
黛玉很一般,宝玉真不错。
妆造和演员不太符合角色,不过有的片段演的还行,
紫娟很好看
说这版比新红好的到底什么心态?认真看了这剧吗?新红缺点再多也不至于拿这烂剧来踩。很多人说这剧至少不叫红楼梦,这就是给好评的理由了?那也至少别碰瓷林黛玉好不好?只要你叫了黛玉传那就和红楼脱不了干系好吧。我就随便挑几段看看,不管哪一段,一看都是槽点满满,实在垃圾
看了第一集,黛玉太逊色,但是马天宇一直是我心中最佳的宝玉候选人,两星给马天宇。
还不错啊,演员很不错,最后几集悲剧力度挺强的,就是剧情太紧凑,节奏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