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述了一群网络使用者制造出了一个影响现实生活的事件,这是一个台湾的故事,年轻人的故事,网络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我很钦佩林世勇导演有勇气拍这个题材的电影,虚拟世界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准确地反应了当下新媒体时代的状态。
今天我在739影视欣赏了这部作品。
影片改编自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也是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网络世界,虚拟身份的掩饰,我们捍卫的正义,其实只是人多一方的霸道!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逐渐由现实走向网络,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改在网络上进行。
我喜欢反思所有新闻的另一面,因为没有人真正了解真相,网络“正义”总是出现在人多的一方!
网络没有好与坏,重点还是网络操控者心灵的清与浊。
影片在技术方面也突破了台湾制作3D动画的范畴,让动画不再只是动画,把真人世界及网络世界用极其巧妙的方式做以诠释。
通过动漫的表现手法达到既巧妙又有趣的效果,使观众身临其境,里面的台词妙不可言,很多话都会产生共鸣。
很好,值得一看与收藏!
说实话,这部电影很烂,从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到这部电影的主演,就能预料到这是一部脑残电影。
这就是这部脑残电影竟让我认认真真的看到最后。
原因有几点:1.画面干净,电影应该以让人做梦为宗旨,这部电影仍是台湾惯有的小清新风,男女猪脚很养眼都是拍偶像片出身的。
CG很烂而且很不科学但至少不恶心人,动画让乡民的情绪表现到位然后传递给了观众。
2.情节比较。
相信观看的时候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拿此片和陈大导演的《搜索》作比较,女主角都得了癌症自杀,前者被网民迫害到自杀成功,后者被醒悟的网民和男友拯救。
前者什么小三啊、多角恋啊一大堆雷雨式的情节也演示不了故事的乏味。
后者简单干净给人以希望和勇气,当然还有孩子气。
3.本来就是,或者太累了,为什么不能简单一点,梦幻一些,甚至是傻到一个让观众觉得还挺舒服的地步。
4当乡民们自发组织去挽救女主角时又被感动到,尽管从时间上来说太不合理了。
Silent code又名骇战,乡民的正义时至今天,网络成为了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没有网络我不会死)豆瓣,淘宝,背包客栈,心理网,网易博客,微博......各司其职。
豆瓣:分享电影分享旅行攻略,纪录心情,也有很多很好的文章,潜伏一大堆文艺青年,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约炮小组的出现,可恶;淘宝:万能的淘宝,持观望态度经常搜索但下单的少;背包客栈:台湾一个很火的论坛网站,里面的信息十分实用,出行必不可少;心理网:正能量,开心不开心每天都会去阅读这里的文章;网易博客:现在很少打理了,每天check邮件;微博:不用说了。
动画网络世界那part很可爱,原本就很虚拟的世界被描述得像真实一样(每一个网站都设有一个新人报到,但几乎我都是跳过忽略,有必要吗!
)报到啦,吐槽啦,言语攻击啦,对于说乡民正义,网络世界哪有正义可言,都是一大堆乡民在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沉沦在网络世界的人多的是,外面的世界多好啊,好自欺欺人喔)不过最后结局好有爱喔,也很感动为什么推荐这部电影?
虽然情节很平淡,但看起来不会闷,有些少共鸣,结局也很温馨,还是值得一睇,最适合周末烈日炎空在家呆着边吃西瓜边看,晚上再出去溜达溜达
這部評分怎麼比我想的低,我覺得蠻好看的!
要經歷過BBS時代的人才能體會吧。把BBS的故事用現實面演出來,其實蠻困難的。可是編劇跟導演把這部拍的很好!
這部電影在開拍前我就在追這導演的所有動畫短篇作品!
不只效果好,畫面精細,劇情又好!
所以當知道導演要開拍BBS的電影時很開心,當時YouTube上先推出的前導片演員都是素人跟小演員,可是光劇情跟拍攝手法還有動畫就很吸引人了!
內容跟上映的電影版本是一樣的,就不多說了。當時知道電影開拍時,演員幾乎都被換掉,覺得有點生氣,原本的演員演的也很好啊,只是知名度不夠。所以換了比較有知名度演員來演了,雖然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可是難免失望。可是畢竟拍電影是大投資,很多現實因素要考量,用比較知名的演員,的確會更吸引粉絲去看!
BBS就是一個論壇,裡面充滿了鄉民,網路資訊發達,想要什麼資料都可以查到,可是這卻讓女主角資料外洩被網路霸凌。男女主角的簡單愛情故事就不多說了,重點是鄉民。人多的一方並不代表就是正義的一方!
因為一個被刻意剪輯過的影片,沒人去問真想,只會一窩風的跟風,鄉民的正義差點逼死了女主角。跟現在的網路世界是一樣的,很諷刺的故事。在BBS的虛擬世界裡,用了很多木偶人代表鄉民,覺得這主意很棒,把文字的表達,用木偶人來說出來,擬人的感覺,說出來的話比文字更有殺傷力!
因為BBS站裡,你看到的是文字也是人打出來的。故事最後也是因為鄉民的力量,救了女主角!
有個溫馨的結尾也不錯!
不然讓BBS跟鄉民被汙名化就不好了!
動畫方面,跟前導片也修了不少。BBS站裡最後的一道防線,本來是可愛的卡卡獸,電影裡變成華麗的機器人,有點失望,可是效果的確很好!
很吸引人。整體而言,覺得這部在劇情跟動畫方面都做的很好!
鄉民也演的很到位!
笑中帶淚,溫暖的結局!
网络的虚拟世界投射到现实中给人造成的影响:当乡民在BBS上即将冤死一个女孩的时候,我们痛恨网络;当医生重新登录BBS,收到前女友的回信时,我们又不禁感谢网络缩短了世界的距离,给人类带来如此多的便利。
至于什么是乡民的正义,我想就是反叛规则和权威,追求自由和真理的过程,但在寻求真相的途中,总避不开误解和偏激。
剧作组用一个很小的题材以科幻片的手段针砭了很多现实问题,包括媒体行当、网络利弊和爱情各方面。
比如当记者在采集新闻时遇到对象受害,那记者是应该记录新闻在先,还是救人在先;由于网络的强大力量,偏激和主观可能对一个人造成严重后果,那网络是否应该实名;还有网络上的爆料是否属于断章取义或是否属实,影片中骇客只截取了视频资料的一部分进行爆料,导致乡民的愤怒和反击,进一步激发了网站管理员和网民之间的冲突,最终差点致使女孩自杀的悲剧发生。
在爱情中,则有情侣双方的误会和不理解,男生不上进没工作是否会对双方关系有影响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但整部影片有种大杂烩的感觉,主要问题集中在虚拟网络给现实世界造成的影响上,其他问题的涉入是为了填补主题这单个问题的单薄。
但是,如果女主不是陈意涵,如果漂亮女主没得癌症,如果女主男友不是牛逼的网络骇客,那他们曲折的故事还有这么动人吗,还会取得如此养眼纠结心痛的效果吗。。
我知道自己不对,什么时候才能不去用正常世界的平淡逻辑看待故事片呢。。。
还是觉得台剧和台影比大陆的强很多。。。
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20:30是“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时间。
自从2007年3月31日悉尼市民第一次集体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被推广到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保活动。
2010年,这项活动在中国获得了33座城市的政府官方支持。
随着参与城市和人口的增加,反对者的声音也更响亮了。
反对者声称由于电厂没有根据用电需求调整输出功率,“地球一小时”活动不但没有用,反而会造成电网损坏。
而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早在2011年就已发文辟谣:“‘地球一小时’的实际作用可能并不如一些人期望的那样巨大,不过,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不如另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严重。
这种活动的实际目的更多的是造成‘新闻效应’,唤起公众对于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注。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
当2012快要过去的时候,有人声称应该为了末日的到来而储备粮食、盐、蜡烛等,却没有想到,地球是个庞大的系统。
所有看似严重的危害在系统面前,也会变得渺小。
而所有微弱的声音,通过一层一层的汇聚,也会变得响亮。
例如,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民的声音。
电影《骇战》讨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台湾原名:BBS乡民的正义)。
一段视频放在BBS这样的论坛上公布,内容是BBS的版主在骂论坛的网民(台湾原名:乡民),一下子引起网民的愤怒,开始群起而攻之。
通过网民的人肉搜索,其中的一个女版主被逼要跳楼。
而事实的真相是,那段视频还有后半部分,其实版主并不是真的骂网民,只是一种自嘲。
当网民们看到视频的后半段后,又自发展开了拯救欲跳楼女版主的行动。
回忆一下,或许你会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在天涯论坛上,在猫扑上,几乎每一天都有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么多的网民,那么容易就被操纵了言行,待到事情真相被公布,谣言得到辟谣,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有不少人在事过后还坚称自己是对的)。
如果我们能拥有一种系统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件事物,或许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大不一样。
例如,看到倡导慈善的微博,我不一定参与,但是我可以帮忙转发,宣传也是一种力量。
“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不一定真的在那个小时熄灯,但是平时我可以多骑单车出行,多用环保袋而不是塑料袋。
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有争议的话题,我先了解清楚再评论转发,减少伤害他人的可能。
别让自己轻易冲动做决定,你可以,我可以。
一个是无敌男黑客,一个是尽责女版主,一次小小的误解,使得两人轻易分手。
但是大家身在网络世界中,世界可大可小,空间可长可短,没有什么秘密事件是不为人知的。
女版主的一段不该公开的视频外泄被人广泛传播,瞬息间成为众矢之的,受到论坛中乡民们的讨伐,引来各路骨灰级乡民围观审判,大有批判严惩之势,男黑客也身不由己的被卷入其中。
经过层层追踪大量谈判,不仅发现了真正的幕后黑手,男黑客还明了了女版主的隐私苦衷。
当富有正义感的乡民们认清事实以后,一场从网络中走向现实的感动事件就不可避免的自发成行。
影片根据台湾著名BBS论坛“批踢踢实业坊”中的真实事件改编,新人导演林世勇执导,陈柏霖和陈意涵联袂。
故事借用网络事件来对现实人群行为的反思,不乏针砭时弊的大量精彩对白。
除此以外,最大看点要属3D动画效果,把网络世界立体形象化,非常具有游戏感,站长、版主、黑客、乡民,都具有了有声有色的造型,很好的映射了网络与现实中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也让观众们对整个故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网络黑客、论坛乡民、现实酸民,当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整日整夜聚集在网络论坛上,甚至于当论坛活动成为生活中最大乐趣以后,真实的虚拟的,现实中存在的人物,网络中虚拟的名称,都被盘根错节的编织出有的没的火爆事务。
尽管大家都从未谋面,不识对方何方人士,但人性中善良的邪恶的一面,还是毫不保留的倾泻而出,特别是邪恶数值,会在方寸大的屏幕后面,被无限度的夸张放大。
一点点小事就会在瞬息间传遍每个角落触及每个心灵,如果是别有用心的人早有策划故意安排,一场不可避免的恶性事件就会勇往直前,创造出不可想象的巨大灾难。
当大陆观影人们还都陶醉在怀旧和小清新中时,台湾剧组带来了对网络世界的审视电影,再一次走在了大陆电影人的前面。
并且还制作优良感动有佳,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导演林世勇的首秀,单凭此一点,就值得那些自视甚高心浮气躁的大陆导演们深刻学习。
当你们只知道埋怨审核制度苛刻的时候,已经被人家默默的超出二里地了。
哥在这里顺带指点你们一句,不让你们拍什么就别较劲了,有较劲那工夫,先把能拍的拍出几个经典来,再出来指责制度不公,才会更有力度和号召力一些。
看完电影《骇战》后,我感触很深。
作为一位在网络上已经游走了几年的网民,熟悉简单的操作已经略有所悟网络的精深。
不得不膜拜那些高端的计算机专业人士,自1946年美国滨西法尼亚大学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啊克以后。
聪慧的人们又站在新的领域开始不断开发研究计算机。
直至现在,计算机已经变得非常高端而且精确,它的作用无数,快速而且便捷,更是将人类带进了另一个奇幻多彩的世界。
《骇战》中所提及的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 ,翻译成中文为“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 子公告牌系统”。
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 务系统。
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 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 出看法,早期的BBS由教育机构或研究机 构管理,现在多数网站上都建立了自己的 BBS 系统,供网民通过网络来结交更多 的朋友,表达更多的想法。
目前国内的B BS已经十分普遍,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它是一个强大的系统。
要管理这么一个系统着实不容易。
想想如此强大的网络,BBS像是璀璨的银河中沧海一粒的小星球。
网络上究竟有多少系统,多少软件?
不计其数。
而每个系统又有多少人在管理,在操作?
想想我们的一个贴吧。
每个贴吧都有1-3个吧主,而吧友不可估量,随着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增多,人气的增长,使得吧友们不断地涌入。
而这样一个贴吧要管理起来实在不容易。
每一个后台工作者的努力付出都值得我们感恩。
而作为一个黑客,能做到有原则有感情有人性去支持正义操作,或毁灭,揭发非正义系统是否都值得我们敬佩呢??
我想到了被美国通缉的最高机密情报员斯诺登。
他揭发出美国罪恶的手段,举报出美国在监控世界网络通信动态,使得自身丧失了职业道德,但是却做到了真正的民主、勇敢、正义。
现在却被通缉,寻求外国收留。
可想而知,计算机是有多么强大,而能够掌控它的人类更是强大得令人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类将被机器所操控。。。。
故事探讨的是关于“网络暴力”的话题。
这个话题,说起来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网络,本身是个虚拟的世界,之所以这么“迷人”,或许就是因为它的“虚拟”。
在虚拟的背后,善意和恶意并存。
能进入网络的人,首先大概得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才能好好的“适应”网络。
当网络发生了问题,将问题归咎于“网络”本身,这……未免太过绝对。
故事中的陈意涵,只能说是“傻白甜”吧。
在网络上收获了赞誉,感到无比的满足。
可是,一旦受到诋毁,立马要死要活。
这本身或许就不是面对网络正确的态度。
事情的起源,是一位版主酒后的胡言乱语,被人恶意剪辑,此后在BBS上引发轩然大波。
即便没有故事最后的“洗白”,好像这位版主的行为也没什么大的恶意。
哪一个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发过牢骚呢。
如果再黑暗一点,身为规则的制定者,对于蝼蚁小民,大概也就这么一点评价吧。
由此引发了“网络暴力”,一发不可收拾,陈意涵为此要死要活。
身为良心记者,将焦点对准在“人躲在匿名账号背后,会做出多少不负责任的事情”,这样的担忧,无可厚非。
面对一个新生的事物,大概总是会多少有那么一点副作用的吧。
如果因此而抹杀,大概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真的是这样的话,也没那么多物理学家了。
网络的问题,应该交给网络自己解决。
我们能做的,是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网络问题,对进入网络的人给予足够的提醒,这样大概就够了。
以“管”之名进行的封堵,这是把大禹治水的故事做了彻底的否定。
虽然这是一部探讨网络的电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陈柏霖伸出右手摆pose,总是感到莫名的喜感。
怎么说呢,看《骇战》有所感触,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该片格局充其量还是走着台湾偶像剧的路线。
真正让人关注的还是电影所表现出的内容,论坛BBS、网友的力量、人肉搜索、网络骂战,有的放矢的针对时下的“网络暴力”进行控诉,依旧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论调,有些新颖,有些俗套。
最近的电影片名都比较崇尚武力,其中以“XX战”为代表的出来一票,《逆战》、《寒战》,还有未来的《毒战》、《激战》,各个火药味十足。
作为一部“战”字辈的电影,本片与其他同行不大一样,本片是类似于《搜索》这样的关注网络暴力事件的电影。
起点与《搜索》类似,归根结底是由“屁大点儿的事儿”(王学圻语)引发的民意和舆论,但本片刻意加强的虚拟战场部分,电影用拟人化、3D卡通化的手段将虚拟的网络变成一个战场,比较形象,论坛中的恶性事件,人肉搜索、千人骂战,黑客攻击,在电影用用3D动画技术展现出来,动画版网络“水军”炫目激烈的军团作战,采用通过真人与动画的形式不断切换,虚拟战场被赋予了实际化的意义,说穿了也有些夸张。
这种艺术形式充其量只是为了让电影更具多元化的特点,但所发生的事件却是真实的。
本片的故事编改编自真实网络暴力事件,就是当年著名的“批踢踢实业坊风波”(有兴趣的可以谷歌下)。
回想起来《搜索》中视频人肉搜素,与本片的论坛事件大同小异,都是上升到人命官司阶段,只可惜《骇战》终究是一部以台湾网络文化为主的电影,放到国内稍稍显得有些过时。
不过本片还是颇具话题性的,在这个网络时代,虚拟空间大行其道,这样一个国味“现实主义”的故事,一个讲述真正站内文化、网络暴力、舆论危机的电影,足以让很多网络达人所关注。
观众们戏中各种角色的表现各持观点,然而一旦在现实中又与他们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网络时代,上网和泡网是两个概念,上网也就是浏览网页、聊QQ、看视频这些家常,泡网则属于混论坛、混贴吧,混豆瓣,打网游,长期出没或潜水于网络平台,在那里建立一个虚拟世界。
相信网友泡网开始阶段大都始于论坛,当年的论坛时代那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如今BSS论坛早已将社交平台的龙头老大地位拱手让出,取而代之的是微博等平台。
虽然式微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不少论坛停产停业,还有几大论坛依然运作如虹,比如天涯、猫扑、D8等,对了,还有爱城。
这些论坛都是当今网络影响力数一数二的大论坛,并未受到当年论坛集体下岗的拖累。
而这些论坛的网友再看到《骇战》中出现的网络事件肯定会感同身受。
因为只要你泡网,同类事件比比皆是。
小弟不才,如今潜水于天涯影视版和鬼版,在没去天涯之前,厮混于网易娱乐,在那里出现过多起围攻版主,水淹议会、刷票、对战等暴力事件。
当年网易娱乐版相当火爆,如今沦落成这个地步,除了论坛的改版,也有很多人是被生生挤兑走的。
来到天涯,由于版面众多,这样的事件不多,但暴力事件,尤其是人肉搜索也是时有发生。
来到天涯有两起事件让小弟赶上了:“69圣战”和“密码泄露”。
前者爆吧过程历历在目,后者俺的密码就在被曝光者行列中,弄得我的ID丢了一年多。
《骇战》中的讲述故事,本质与如上事件相同,甚至规模也比较小,充其量就是时有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只不过电影将其格局放大而已。
本片不是教育片,没有丝毫说教味道,但也没有针砭时弊。
故事后半场走偶像剧路线,结尾过于理想化,所有乡民一巴掌被扇成了好人,所以说《骇战》不具备《搜索》那样的控诉味道,或者压根电影就没想往那方面走,而是让观众见证了网络时代的两大特点。
首先就是人肉搜索。
这一点对混论坛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网络中人人戴着面具,但灵魂都是真实的。
《骇战》事件始于人肉搜索,也终于人肉搜索,充分体现了双刃剑效应。
人肉搜索有利于个人情绪的平衡、社会的稳定。
缺点在于个人隐私权不受保障,会对当事人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加速网络暴力事件的升级。
“人肉搜索”处于互联网规范与现实社会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其对象林林总总,片中的事件是表面上是一起版主践踏网民的情感,属于恶性事件,这一点有理可循,但却为当事人造成了远超于道德惩罚所承受的危害,而结果又讨回了公道,其方式是通过骇客手段,让人了解到版主的真实情感,看到事件的全貌。
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在遭遇人肉搜索的当事人是无法达成这个结果的,更何况有一部分是遭遇到夸大甚至是诽谤的起因,人肉搜索的过程逐渐由“行善、寻找真相”演变成为一种“只求立场”的行为,事件背后的真相反而被放在其次。
这就引出了本片所要表达的第二个内容,舆论的影响。
哲学上表示,事物存在本质与现象的差异,现象不等于本质,片中那段网络视频就是事物的现象,电影带领观众去寻找事件的本质。
但现实生活中,通过现象往往会决定本质,又有谁会去关注事件背后的真相呢?
也就是说,现在的网络时代,群众只是存在立场问题,一条信息会让网友各自站队,而信息的真实性,可以说少有关注。
所要现在网络上辟谣者、控诉者不胜枚举,都是对原始信息的发力,因为他们都知道,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
在英语中,“民意”和“舆论”都被翻译成public opinion,但在汉语中这两个词汇却有着极大的差别,舆论可以引导,民意却只能遵从。
片中一场事件所造成了网络事件实际上是舆论的影响。
舆论进行引导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在立场问题上,没有人是站错队的,真正有错的就是那些存在不良企图而发动舆论引导的造谣者。
这样的事件,在网络中还少吗?
由此看出,《骇战》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一部理想化的事件,表达了电影主创者对网络暴力的控诉,但其结果还是在引导大众去关注事件背后的真相。
现实生活中的网络暴力,人人都可以是受害者,也都可以成为行刑者,其结果无论对与错,都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但本片过于理想化的故事也没有直击要害,也就是不深刻。
或许电影主创者明白,这种事情无法根治,只能引导,希望观众透过现象看本质,又谈何容易。
最后说下《骇战》的3D动画部分,只能说与国内的动画水平相当,自然无法和好莱坞相提并论,这是缺点,但不能当作受抨击的对象。
你让一个小学生达到大学生的水平,有点强人所难。
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过我看完了。。。还算有点诚意有点挑战的作品吧
好有教育意义!关键我还看哭,给跪了
貌似,这就是我之前有些想看,最后没有去看的《BBS乡民的正义》。。。
3维有差距~但是看到了新东西~给个赞撒~~!!
陈柏霖陈大发~出乎意料还蛮好看的
尽管情节比较狗血加过度渲染,动画的部分还蛮有意思的
光是下標籤時的猶豫就足顯本片大雜燴式的混入了眾多元素,科幻愛情網路等等,可惜想煮出一鍋好菜從來都不是一股腦丟食材就可以解決。片子的流暢度不佳,部份台詞繳揉使人發麻,縱使仍有感動之處,也被最後完全偏離主軸的愛情MV徹底毀滅。片名就算改成「網路駭客與癌末少女:生命的終焉」似乎也無妨。
The only place where poverty should be is in musemus.
爱情戏的部分简直就是个MV,两颗星给真爱陈柏霖,一颗修杰楷金勤莫子仪掰开三分~~
两星全给用动画诠释网络世界的创意,动画做的也不错!其它的都相当渣!!!!!!!
感情戏还是老套路,女友生病不让男生知道故意分手。但把Hacker对决拍的动画片一样呵呵。
一星给动画,四星给意涵,我就是脑残粉
我的台湾电影周第三日——这是一部离完美很远的影片,但一颗星给动画,一颗星给主角,一颗星给演员,一颗星给这片子看着舒服。少的那颗星,给所有的缺点。
还不错啦,都是讲网络暴力,跟之前看的高圆圆那部又不太一样。虽然各有千秋,但都没有讲的非常到位。
翻旧账 十年前那会儿的陈柏霖vs郭雪芙
其实影片的故事不赖,而且,该热血该煽情的地方都在点上。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原本可以拍得很有力度的故事却因为浮夸的人物以及风格不统一的三个故事时空而显得混乱,说得夸张一点,就好像迪士尼的人物演《搜索》,时不时的违和感让观众很难走进故事。
冲着大仁哥和陈意涵看的……所以忍着看完了……好没劲
爱死这一对了!
人人熱衷於當審判者,這樣的故事永遠都不會完結。散場時隔壁廳響起了『驚惶』,偷偷在門外又看了一眼那座大橋。
当网络和生活无缝链接,虚拟的善意与恶意就应该受到现实规则的制约,匿名文化不是豁免权,有规矩才会有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民的正义比搜索挖掘得更加深,表现手法很新颖,双陈组合也相当养眼,如果没有后面那些刻意的煽情,就更好了。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