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氛围清冷且压抑的电影,虽然日式的悠扬爵士一直在电影中奏响,但依旧难掩那背景中的悲凉。
与毒贩结合的妓女、不被父母所爱的少年、失去父母被继母呵护的渣滓,带有一丝侦探性质的完成便利屋各种委托行径乍看搞笑,每当事件解决,观众会忍不住感到些微暖意,并对偶尔泄露一丝半点多田与行天的过往惴惴好奇。
这两名各怀伤痛的男子。
务实如多田,不羁如行天,都曾在过去的人生中被损毁和伤害。
活下去就意味着怀抱不堪的记忆而活,装作忘却,不去触碰,活下去还意味着记住正在发生的每一件事,记住那些短暂的温暖。
两人的痛苦来源于无法忘却的过往,而两人的转变来源于当下一点点积累的温暖。
他们不是友人、不是恋人、不是家人,但不怎的,他们就是意气相投,而且少了一个就会无法存活。
情节在两个男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中如行天的步姿一样有些松垮,但仔细梳理下来发现很明显的主题线索:亲子关系的疏离与颠沛、自我放逐的人生、对孩子以及美好之物的守望。
多田被妻子背叛,只能将自己的爱转给孩子,却被妻子将自我欺骗的美梦无情击碎,他想要爱孩子,却又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导致孩子离世。
行天自幼就从未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甚至遭到了来自父母的虐待,自幼沉默寡言的性格到了成年却变得话痨,哪怕厌恶和恐惧新生儿,他也依然满足了凪子想要孩子的愿望,但最终他也只能仓皇逃窜,用每个月寥寥无几的抚养费表示自己从未遗忘与自己有血缘的孩子。
二人的经历相反,又同样在逃避着对方所拥有的东西,但哪怕他们的经历相去甚远,他们的选择依旧一致,就像多田对不被爱的少年由良所说过的话:“人只要活着,就没有任何事可以重来,虽然如此,人却可以去爱别人,把爱递给没有得到的人,只要人活着就能一直这么做。
”多田和行天做到了吗?
没有,但他们在努力去做、去尝试、去践行,生活被打碎之后,仍然是平静如水般地轮回。
尽管救赎还遥遥无期,但是同伴的陪伴却近在咫尺。
这一切闻起来就像是带着甜香的烧焦味,可又转瞬在风中消散。
透过便利屋,我们能看到许多世间百态,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去经历别人的生活,从而也拯救自己内心的诉求,推动生活前进。
家庭的阴影或许会笼罩着我们一生,稀薄但却存在的友谊,能够重新温暖彼此残破的心。
平淡的讲述着若干个涉猎到不愿提起的过去的小故事。
所谓“平淡而绝望着”,站在悲剧的崖边,擦身而过。
看到多田情绪激动,抓着行天的头发说他总是装作一无所有的样子,但实际上什么都有了的时候,心里其实觉得行天确实是一无所有的。
开始是一无所有的,现在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在过生活。
把“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不断地赠与他人”,即使有所得、被感恩,归根结底也是于本人无补的身外之物罢了。
孩提时候渴望得到的东西,即便长大后得到了,意义也完全不一样了吧,何况行天至今也并没有得到。
哪里有能重来的人生呢?
就像小手指上的伤疤,形成了就会伴随一生,沉重往事造成的伤害大抵也会吧。
早就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了,以后也只能一直这样带着伤痛走下去吧。
然后想到这里就会觉得,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割断对这个世界的爱的行天真温柔啊。
但是看到最后观念却转变了,真想摇着行天的肩膀对他说:“你有多田啊!
”日本人的物哀和常常出现的“徒劳感”和“无力感”,大概就是因为时时盘算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种种无法挽回、无法阻止和无法预测的失去吧。
所以觉得寂寞啊无常啊,美也带着一种追不到抓不住的哀哀戚戚。
但是一直想着这些就永远没办法好起来了吧。
就像行天,自我意识那么低,感觉随随便便就可以舍身。
在那场近乎荒诞的追逐戏里,总觉得其实行天一直是抱着有一点想被杀死的暧昧心态在逃跑,所以即使被刺了,倒在那里的时候也没有半点的惶恐,在他的心里,大概觉得明天也是没有的。
这样怎么行。
失去了是失去了,缺失了就是缺失了,但是获得了的也真的就是获得了。
要看到啊。
还想对行天说的是:“去爱吧,就像没受过伤害一样”(误)。
非腐所以本気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敞开心扉吧”。
但是仔细想想,行天只是寄人篱下的食客,说到“敞开心扉”什么的,关键先生还是多田。
但就是这个别扭的多田,背负的一点也不比行天轻巧,而且比行天还要自我封闭。
相对于行天所遭受的源于外在的伤害,多田的悲哀源于内在的自责:切断行天小拇指的自责(虽不是主要问题但可以由多田对此事耿耿于怀的程度看出其容易愧疚而很难释怀的个性)、没照顾好孩子的自责。
这些自责让多田无法承受、无法调适、无从逃避,因而更难找到情感的出口。
即使后来把苦痛全都撕开给行天看了,直感之下第一反应也是想从行天的视线中逃离。
也许直到最后的最后,从长凳上又找回了行天的多田,说着“回家吧”的多田,才真正的接纳了行天,也接纳了自己。
最后一幕里的行天,开心地、哈哈哈笑着跟着多田走了,总觉得也就是直到这时候,行天才真正走出了一无所有的心态,开始感觉到某种程度的被需要着。
也许脑补得太厉害了,但现在慢慢回想整个故事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觉得真的还是蛮妙的。
是个温情治愈的好电影。
爱情真美(大误)。
电影里面松田龙平抽的是Marlboro的Menthol系列,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绿万,而瑛太抽的是Lucky Strike的红圈。
我想抽这两种烟的人性格都不同,像我一样,我平日抽的都是Marlboro的Black Menthol,每次别人递过来Lucky Strike的时候总是觉得味道不习惯。
两个人在电影里夜晚里面第一次相遇的时候,龙平的行天拿到瑛太演的多田递过来的Lucky Strike发出了咦的声音。
后来行天想向多田散烟的时候,多田表示自己有自己的烟,不用抽他的。
Marlboro的味道醇厚浓郁,Lucky Strike的味道更偏干涩纯粹,两个人喜欢不一样的味道,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我一直觉得行天的铁盒里躺着的两包烟盒,就像是多田破烂房屋中的他们自己。
无论是行天穿的破烂拖鞋,还是多田那辆没有挡风玻璃的小货车,都充满了让人想要会心微笑的情结。
日式电影总是有这样讨喜的小细节,我想这个电影应该是我今年看过最治愈的片子,两个颓唐的青年的稀疏日常,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台词基本只是两个人互相干涩又尴尬的无营养吐槽而已,我想我太喜欢他们这个感觉了。
说到松田龙平和瑛太,我想这个电影的意义对我来说很重大。
没有记错的话,两个人已经合作了4部电影了。
从第一部[蓝色青春]到这一部,跨过了10年的年间。
当时龙平和瑛太还演着问题高中生,而现在两个人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都已经成了人父。
有一种好像和“他们一起成长”的感觉。
瑛太在和龙平的前两部片子里面,几乎都还是龙套。
[蓝色青春]里面的瑛太不过是一个上课睡觉,下课去捉毛毛虫的路人;在[9 souls]里面,瑛太演了龙平的操蛋弟弟(其实实际年龄瑛太要大一些),除了一段blow-job镜头几乎记不住脸。
那个时候龙平早就凭借[御法度]得了日本映画最高奖项的最佳新人奖,披挂着天才少年的光芒;而瑛太还频繁的在日影和日剧中打着各种酱油。
几年前,两个人终于重逢,合作了[鸭子和野鸭子的自动存放柜],那个时候瑛太已经大红,终于戏份平分秋色,成就了他们两个人的电影。
松田龙平是影响对我最大的男优,没有之一。
少年时候看了[蓝色青春],他演的学校头目九条几乎就是我整个时期的精神支柱。
就算过了当时最狂热的年间,逐年来也追完了他演的几乎所有可以看的作品。
我想松田龙平这种气质已经独树一帜,无论是形象还是整体的气质,我想喜欢他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
因为无论任何角色他都带入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进去。
他整个人根本无需刻意去演,只要往那一坐,整个气氛都出来了。
这一部[多田便利屋]也龙平这几年最好的作品之一,这样的角色完全是非他莫属,一切都浑然天成。
他的那些东西如果换在别人的身上一定显得违和又别扭,但是在他身上都很和谐成立的。
瑛太相对于龙平,成名的时间要略晚一些,瑛太没有龙平那么显赫的世家,我想现在的成功完全是他自己多年摸爬滚打造就的。
过去几年间,瑛太几乎占就了各类日杂的表纸,几乎是曝光率第一的男优,但他身上还是依旧流淌着一种小众的气质,不存在那种人们对idol经常会拥有的顾名思义的的任何Cliché印象。
瑛太最可贵的地方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他的演绎都充满了一种真挚感。
相对于高富帅的角色,我更喜欢瑛太演这种小市井,比如在日剧[即便这样,也要活下去],角色从头到尾都是土灰的脸色,穿着地味的服装,大口的吃着拉面,我都喜欢极了。
本作的形象,无论是瑛太,还是龙平,都日常到了极点,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两个屌丝,但是日式白开水调调在那里,就像空气一样,对我来说是最可贵的。
10年过去了,瑛太头发还是那么乱,龙平还是那么驼背,两个人在澡堂一起洗头的时候,一起用装着洗发香精的白色塑料袋打打闹闹的时候,看到的是多少年的缩影。
真的觉得友情就是一辈子那么美好。
曾经的青涩或许不在,可他们身上仿佛就像流淌着代表了自己的青春,可无论多少年过去,但是这些男孩们永远都是我们的男孩,永远都这么美好。
回到电影,我想很多习惯了欧美电影的人或许都对日本的很多这类风格的映画无法接受,觉得太日常,太无趣了。
但是这偏偏就是我觉得这种电影最可贵的地方。
这个电影的很多台词让我都笑到不行,“在小孩面前不要抽烟!
这种小事都做不到么?!
”“做不到呀,就让我用烟雾熏黑你美丽的小肺吧”看到这里真是笑出声音来,又比如后面当多田的车被混混砸个稀烂的时候,呆滞许久后的多田只能想到的是弱到不行的咆哮一句“这是算什么!
”,在身边的行天却冷冷困惑的说“无论你是想要模仿谁,我只能说都不像哟。
” 多田的回答倒是符合了日式尴尬寂寞冷的一贯风格---“我谁也没有想模仿,这是我真实的感受。
”如果行天当时没有遇到多田,那么他多半会做出多少毁灭的事情。
但是见到多田后,一只香烟的时间,他就放下菜刀乐呵的钻进了多田的小货车。
中学时代的行天沉默寡言,现在十多年过去却变成了烦人的话痨,“天气冷的时候,小拇指就瑟瑟的发痛啊”这是多么讨人厌的一个人啊!
莫名其妙的同居生活就开始了。
因为小狗,两个都没什么精神的青年同居了,后来又因为狗,还有了女人,那两个女人虽然都是妓女,但是都透着彻底的单纯和善意。
又从为由良为藉由,拉出了很多关于童年、父母、成长的事情。
两个自己都不搞不清楚的青年,却一直在以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帮助着别人。
不管有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至少多田和行天,帮助了一只天生就爱发抖的吉娃娃,帮了一个小姑娘找回了笑颜,帮了一个缺少父母关爱又走了歪路的少年,帮了已经不再年轻的妓女找到了希望。。。
虽然明明是都“怕麻烦”的两个人,却都带着一股热血漫画似的的正义感。
多田在天台上,对着缺乏父母疼爱的小孩说,就算没有得到应得的爱,但是不要紧,因为以后可以找到另外一个人,把这份爱再给于他人。
这就好像行天自己默默做着的事,本以为只是伺机胡乱播种又不负责的禽兽,但是实则是在做着一般人都无法接受的善举。
小狗,妓女,孩童,同性恋,这些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两个彼此都曾经受过伤害的男人,没有选择抚慰自己,却想要帮助这些人。
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救赎。
行天在吃饭的时候说“我发现我们两个现在交流不是很多”,多田想了一下回答“啊,是啊”,这就是两个男人的关系。
完全不说多余的话,也不做心灵上的交流,却可以一起看anime看到啜泣。
直到多田流着热泪回忆自己夭折的孩子时,行天才认真的看着多田告诉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并一把抓住了多田的手,强行让他握住当年这个被他弄断的手指,“虽然小指还是有点冷,但是如果摸久了还是会发热”,行天其实早就宽恕了多田早年弄断他小指的错误,此刻也只希望多田也能够从这种内疚中出来,从对断指的愧疚中释怀,再得以走出丧子的阴霾。
困扰着行天的断指,其实更多仅仅是伤痕带来的残缺本身,而不是多田的错误。
在被多田跑了多少条街找到的时候,那时的行天瘫软的倒在公用厕所里,没有瑟瑟发抖,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反而露出了一个抖M特有的欣悦和满足,在被捅了一刀后,行天砍下了犯人的小指,想必那个时候也释怀了。
行天本是丧家之犬,但是在关键时候被多田捡了回去。
多田一时的头脑发热,又将他驱逐。
清晨当多田发现同居损友已经不在,眼神更多的是或许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落寞,铁盒里面只剩下几枚硬币和一包没抽完的Lucky Strike。
最后还是在当初相遇的那个座椅,多田履行完毕自己的千篇一律的日常之后,还是不免的被牵绊想要看看那里是不是还坐着当时那个失魂落魄的行天。
特意走过去发现座椅实则空旷,无奈转身,可似乎还是不死心,再次回头,发现那个人终于到了应该到的地方。
多田轻描淡写的一句,“回家了”,就足够了。
随时何时都那么别扭的行天只要听到多田带他回家的声音便能露出欣喜的笑容。
无论是Lucky Strike还是Marlboro,既然都是可以熏黑肺脏的香烟,那么即便味道不同,还是就这样一直在一起吧。
————————————————————后记,龙品和瑛太的这些穿着打扮(多部戏都是),真是换到一般人身上都会立马沦为脏乱丑的屌丝,但是在这两个高人+瘦子的承托下,怎么也是日系男时尚的代表。
最高境界啊。
和瑛太这桩了了夙愿,龙平你倒是什么时候和你们家安藤政信再拍个电影啊!!!!!
我一定热泪盈眶老泪纵横啊!!!!
如果你经历过人生失意后变得几乎一无所有,你会做什么呢?
多田给出的答案是:再真幌开一间毫不起眼的便利屋。
在这间破败陈旧、杂乱却空旷的小店里,他平淡无奇的生活因为多年未见的同学的加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人在处理他人委托的工作小事的过程中愈发靠近,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彼此的人生。
这就是日本书改电影《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通过镜头向我们展示的一切。
故事发生的地点虚幻而又真实。
影片开头就把真幌里的场景铺展得明明白白,这座地处东京都伸至神奈川县的城市,游离于都市和乡村、山地和大海之间不上不下,神奇的地理位置使得在真幌发生的一切奇怪事都显得合理,出身于此的人习惯了常常不准的天气预报,从摇篮到坟墓,在这里度过平凡的一生。
真幌这个名字虽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却不乏类似的存在。
形形色色的人在各自的小天地里庸庸碌碌、自在闲适地生活,不追求惊世骇俗,也无需自怨自艾,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碰撞,感受真实,体悟得失,这便是大部分人的一生。
电影对人物和场景的刻画是生动活泼的。
在日本,便利屋与便利店截然不同,它可以24小时全天在线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打扫、排队、遛狗、搬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简直是量身定制。
这使得多田与行天二人注定每天会与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穿梭在真幌的大街小巷见证五花八门的事情发生,看尽生命的沉浮。
镜头下的每帧画面都与常见的人和物有关,客户的家、拥挤的澡堂、准点到达的公交车、出工用的旧面包车,时间在生活的琐碎小事中一点一滴地流动,每分每秒都洋溢着满满的人情味。
两个主人公都不修边幅,胡子拉碴、头发随意往脑后一梳,趿拉着拖鞋就能出工,却丝毫不显颓废的意味,面无表情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挡风玻璃被人故意敲碎也能驾着小车来个夏日露天出行,诙谐而生动。
两个曾经都受到过至亲之人伤害的人,并没有因为各自的阴霾倒地不起,反而在拯救许多游离于社会边缘的群体。
沉默内敛的多田经历过妻子背叛和丧子之痛,大大咧咧的行天有一个充满暴力的原生家庭,这些伤痛并没有磨灭他们内心的本真,反而使他们更懂得如何帮助别人。
小到替人监视公交车的运行、照顾小狗、修理大门、接送小孩,大到为别人赶走骚扰的男人、把误入歧途的小孩拉回正轨,许多本无需做的、无报酬的事都被他们不知不觉地完成。
被主人抛弃在便利屋的小狗、不受父母疼爱和关注而一不小心走了歪路的小孩,困于生计又不堪折磨的妓女,这些在社会上声音微弱、话语权少的弱势群体,都在电影中以主人公的视角被镜头关照,暴露在观众的视野之下,引人深思。
多田与行天之间的联系,就像便利屋铁盒里的红绿香烟。
同样会吸烟,两个人一个钟爱万宝路的绿万,一个只抽好彩牌的红圈,彼此并不相同,却奇妙地同频相处着。
一起为小狗找新主人,一起去澡堂冲澡,用装着洗漱用品的白色塑料袋打打闹闹,在相处中彼此治愈。
在好友面前显得话痨的行天总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打破沉重的气氛,用“你什么都没做错”安慰自责的多田;嘴硬的多田在拒绝收留行天后又主动下车把他从车站找回来,与他大吵一架后又在半夜骑着自行车出门寻人,一时冲动将人赶走后依然时不时重回两人多年后第一次重逢的公交车站。
他们始终像颜色、种类、口味都不相同的两盒香烟,整齐地并排躺在铁盒里,产生独特又别样的羁绊。
多田便利屋带给我的是愉悦的心情和心灵的疗愈。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悲欢共存,即便如此,总有温暖能够拂拭内心的尘灰。
就像电影中所说,只要还活着,机会一直都有,这才是细密绵长的人生。
日本电影一直有着风格严重两极分化的特点,要么含蓄舒缓如乍暖还寒的春风,在轻柔拂面的同时,令人不免心生感触;要么如呼啸凛冽的冬日寒潮,凌厉的气势直入心脾,使人不寒而栗。
影片《多田便利屋》就属前者。
该片以冷静克制的影像语言描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由开始因愧疚而生的暂时收留之意,到后来相依为命的长久生活模式,缓慢揭开了两人不为人知的隐秘过去。
两个有故事的男人走到一起,注定会成为一段新故事的主角,何况小指上那个类似指环的疤痕,似乎冥冥中早已把两人牵扯到一起,不同的是,相约的印记,一个在手上(疤痕),一个在心里(愧疚感)。
片中,每当行天举行小手指或唱起那句手指隐隐作痛的歌词,多田便放弃驱赶他的念头,而行天也深知多田的软肋,且屡试不爽。
显然,该故事规避了同性恋最为敏感的“不被社会所认可”这一现象,没有将同性恋的生活刻画的多么苦大仇深,而是以更为妥帖温和的方式,呈现了他(她)们压抑并在压抑下挣扎、自助的生活状态。
这种压抑和挣扎在影片中的表现,也仅是靠配角人物的侧面叙述,和主角沉默寡言的行事作风来体现。
这跟以往同类型的影片截然不同,不像《春风沉醉的夜晚》那样歇斯底里,也不像《断背山》如此的沉重无比,《多田便利屋》更侧重人性光辉的一面,以人性光辉的缓慢觉醒和复苏来抵抗生活的灰暗与残酷。
王小波文中曾提过同性恋的生成原因,据说很复杂,具体成因也无明确的界定,但大抵可分两种,一是先天的,与生俱来;二是,后天的,因社会因素或个人生活遭遇所致。
故事中多田和行天就属第二种,行天过去的老婆则属第一种。
多田和行天都是有过伤痛的人,他们对感情没有过多的奢求,只是一种抱团取暖的人性本能,是一种轻松活下去的基本要求,有些阅尽沧桑看破后的从容淡定。
行天的老婆却不是这样,她对感情还有些想法,要生孩子,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庭。
而不管是两者中的哪一种,影片都表现出了感同身受地理解和支持。
多田以最简单的方式活着,工作中不乏欺骗与被欺骗,所以,他不堪信任,当然,他也不信任别人,孤家寡人看似简简单单,有着一种无所谓的城府,实际上他仍然对过去耿耿于怀。
行天更像个大男孩,喜欢看动画片,对生活以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面对,他似乎更愿意对弱势群体给予不计回报的帮助,如妓女,同性恋者。
当然,这一切都来自两人过去各自不同的生活际遇。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他们的相遇,慢慢发生了变化,在逐渐对彼此的加深了解中产生了同命相连之感,并惺惺相惜,终于走出生活的死角,救赎了彼此。
故事从头至尾在讲述一群弱势群体的遭遇,他(她)们或被背叛,或被抛弃,得不到来自爱情和亲情的任何温暖,成为游走在社会上的边缘一族。
影片没有把这种现象的成因过多的归责于社会,也没有太多的批判,只是告诉观众,在任何时候,从来就没有ZF机构,或相关部门对弱势群体真正施以援手,而有这么多的弱势民众,如此庞杂的问题,这个糟糕的社会之所以还能有序运转下去的最大原因归功于他们之间的自救,他们相互需要,相互帮助,成为生存的彼此支撑。
当你渴望一种东西,那种东西便成为你的希望;当某个人被需要,那个人也便有了存在的必要;你得不到的东西,却可以付出让别人得到。
这便是他(她)们活着的理由和价值。
真诚你会把我带向何方不知这路通向何方不知爱滴人儿是什么模样不知想和哥们开的屋子,透不透光是听过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真诚你会把我带向何方真诚你要把俺带向远方!
一定要140字么,对没读过几本书的人来说太苛刻了一定要140字么,对没读过几本书的人来说太苛刻了一定要140字么,对没读过几本书的人来说太苛刻了
我读三浦紫苑的书不多,编舟记和强风吹拂大多是从动漫开始的,既而读书。
编舟记,我没有读过,但是从动漫的刻画来说,可以说是极具深意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业,我看到了一个人对自己事业终身的追求,并能持之以恒的努力,那种夫妻关系是我所想往的,相互抵力,相互支持,我从很早以前就喜欢文字的工作,所以也能为男主从事那样的工作感到高兴。
此后,我应该也会学习中文有关的知识,可能我也会走上这条路,但是通过这一段的感触,我却觉得异常的幸运,不知何时,我只能通过文字传达我的思想,情绪及种种,可能从选专业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我在文的方面,谈及动漫的精巧,真的是令我感到赞叹,无论是之后的真人,还是其他东西,我都觉得动漫所带来的表达是无与伦比的,精细,精致以及种种。
不谈动漫强风吹拂的心理描写还是十分精彩的,比赛前的焦虑,竟让我有些感同身受,可能是因为我也在参加一场比较重要的考试吧!
在考试前能阅读这样的一部作品,让我感觉到很幸福,动漫的音乐,一起动作的流畅度,使我感到惊叹。
可能这次以后我不会再看动漫,但是她的音乐以及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却带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我读日本小说也有一些了,日语虽然也用汉字,但表达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国人向来讲究言简意干,即使是短短的一句话,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但日语的表述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可能和小孩一样,可能这是现代人阅读日语小说的原因,也或者是译者的能力不足,但是日语的简单普遍却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我想这也是现在许多人阅读日本小说的原因吧。
最后谈谈真幌站前这本书吧,可能是出道作,感觉有些单调,强迫自己读完,写的太过幼稚,单纯。
也或者是过于动漫化了吧?
从他本民族来看,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我这边来看,却显得有些无趣,他想写温馨治愈的小故事,主题与情节与家有关,大家都会回来这一点,可是总觉得人物刻画有些立体化,是早已出现的形象,他不断的引用。
小故事的话,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不错,他就是一个时间与人的故事,一个小故事,人类对于不同事物的思考,亲情友情以及种种,但她最后都能通过浪矢杂货铺,将这一切的一切都联系起来,可谓是承上启下,这于情节设计也能增强整部小说的连贯感,做一个旁观者,能做这样的阅读能做这样的体验,能看到这样的构思和格局,我还是一场高兴的,可是三浦紫苑的真幌站前让我感觉很松散,仅仅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语言以及种种都显得极不流畅。
真幌是东京的一个小卫星城,像是东京的远郊区。
这里没有东京那么人声鼎沸,但同样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影片围绕在真幌车站附近开便利屋的多田和行天展开。
便利屋不是便利店,是啥活都干的杂役,包括帮人打扫卫生,收拾死者的遗物,替人接送孩子等,就像《顽主》里于观他们开的3T公司。
片中都是些琐碎的小故事,有搬家时小狗被母亲遗弃的小女孩,有因母亲疏于照管而差点儿误入歧途的小男孩,当然还有慢慢展开的多田和行天的故事。
多田与行天是初中同学,多田失手弄断了行天的小手指,行天以此为借口一直赖在多田的店里。
他其实并不怨恨多田,他恨他的父母,多田遇到他时,他刚刚从家里逃出来,无家可归。
多田曾有过婚姻,但因为没能出世的孩子而离婚。
行天倒是有孩子,不过那是他捐精给女同伴侣生的。
故事有大有小,影片处理得都很平淡,不疾不徐地一点一点透露出来。
这种像剥洋葱一样刻画人物的方式还是挺迷人的。
本片之后还有衍生的电视剧《真幌站前番外地》。
用两个主要人物串连起多个彼此关联性不强的次要人物,这种形式确实适合用电视剧来呈现。
两位主演永山瑛太和松田龙平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本片以及衍生剧中松田龙平的人气更高一些,他在片中的笑声和跑步姿势确实很有特色。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这个世界其实是两个重叠在一起的世界,一个世界寻找着朝阳,一个世界凝视着日暮。
这两个世界的人,在一条没有终止的线上,各自朝两个方向行走。
多田没有家人,没有爱,但他开了一家向每个人敞开大门的便利店,他渴望且主动寻找着,把自己暴露在阳光下。
行天抖擞抖擞衣服,把他有的,没有的,都扔掉了,然后隐身在巴士已停运的黑夜里。
他们就是这样两个重叠的人。
导演大森立嗣是大森南朋的哥哥,南朋客串了一个小角色。瑛太和松田龙平两大80后娘炮,这回有男人味有责任感,被不如意的婚姻伤害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无法放下,只能互相治愈,越到最后越让人有些心酸,在结婚年龄很早的日本,算是80后婚恋生活的一种写实吧。
刚开始看的时候总觉得是个怪怪的囧片,包括松田龙平如鸭子游水一样的摆手姿势。看久了又有点治愈系和伤感,两个角色都有一段往事。两个头发乱七八糟加不修边幅的胡子男,同样闪耀着他们的光芒。三星半
典型的写真电影,基本凹风格就是了,甚至可以直接看剧照合集代替成品,什么运动镜头,叙事节奏,配乐效果全都没有,人物的登场下场草草了事,赶着说完三五句的台词拉倒,不能耽误主角们自恋式装深沉。
。。。两个男主都不是我的茶而且剧情没有小说连贯得好呢= =
-=-
这片让松田龙平在我心中加分了
对这种莫名其妙的冷萌感和百无聊赖的生活气息简直毫无抵抗力。瑛太和松田龙平在一起cp感爆棚。明明是两个自己的生活都处理不好的年轻人,却“多管闲事”般的帮助那么多人。“帮助别人也救不了自己哦。”那又怎么样呢,就算渺小也要努力活下去啊。
烂死了 原著写的那么好
看得太开心了!果然腐宅的口味都相当一致!其实讲道理便利屋这个立足点就相当讨巧,通过个人视角,融入个人人生际遇的体验,展现平凡众生的质朴又奇妙的生活。两个男主角间的化学反应不要更萌,这样的日常我能看一百集。
配乐是在胡闹吗?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配乐哪哪都不搭(除了松田龙平以奇怪的姿势跑步的时候才搭上了的)吗?
还是啃了生肉……
太松散了
平淡無奇的片,好在先看了電影版,也就沒有看電視版的必要了
闷屎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zMTYxNzI0.html
三星半
寡淡无聊的我都快忍不住了,但是,说润物细无声有点儿矫情,毫不知觉你就被这俩娘炮打动了啊。虽然疗伤主题没什么劲,但讲这个的不烦人就很难。结尾依旧无聊但是赞赞赞!还有,松田龙平你赢了,瞅你跑那两步道儿……
没有TV版大气,比较纠结。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到立刻下单去买了原著小说,大概是那种小人物的寂寞感将我击中了吧。非常有质感的电影,瑛太再次延续《即使这样也要活下去》的底层小人物形象,松田龙平拎手拎脚的走路姿态太有存在感了,私人五星珍藏!
这电影很好地表现了我喜欢看日本电影的原因。如果我看的是再清晰一点的版本就好了。
那个大脸女人果真是铃木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