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到第四集,因为冬奥的原因会停播,所以现在先写一点感想。
正像ep03的剧情一样,大部分人看到一男一女一起去买花买衣服吃饭回家,肯定会认为这是情侣吧,在ep04中女主的同事看到一些小线索便认为男女主是在谈恋爱。
其中有一段男主讲“恋爱”是什么的片段,“恋爱”这个名词出现于明治时代(总之就是特别特别久远的年代了),但是在这个词出现之前,这个词出现之后,它的内涵都在动态发展,所以有部分人没有及时去更新关于“恋爱”的认识,这也是很正常的。
不恋爱的人也是有的,住在一起的男女不kiss也是有的。
关于“家人”的定义呢,其实大抵也相似,谁说一定要恋爱、结婚、生子才能成为家人呢?
没有恋爱没有性的男女,也是存在的。
只是因为一个人会感到孤单、寂寞,所以想找另一个人成为家人,这样的心情很奇怪吗?
这也是能理解的。
关于是否要被他人理解,社会上大部分人是难以理解的吧,那么为何要让所有人理解呢,自己认可不就好了。
目前看到第四集,觉得这部剧还是蛮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心态的,大部分年轻人(也可能是我认知比较片面)都不想不愿或不敢踏入恋爱关系,但是又会觉得孤单寂寞,我虽然不是无性无爱者,但是大部分时候对于肢体接触也会有所抗拒,所以暂时是羡慕男女主这种生活方式来着,但是想到现实,也许期待存在这样的“家人”会不会容易成为自己的软肋被欺骗呢?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而已。
希望最后不要发展成恋爱关系呀!
(ぜひお願いします!)
看到评论说,无性恋群体间的差别也很大。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本来就很大。
只是很多人在社会文化的约束下,在父母亲友的催促下,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自己本身又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没有时间精力去思考,对于强加给自己的一些责任和义务,没怎么思考就接受了或者用“大家都是这样的”说服自己接受了,从而被抹消了个性。
而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接受着海量信息,了解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了解人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这时候我们明白了恋爱结婚不是一条必经的路,而是一个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过去,这过去构成了我们的现在,对过去的思考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选择。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只是希望旁人不要过于聒噪。
对自己的选择没什么思考,还喜欢强加到别人身上的人,有时候我很怀疑他们是不是大脑发育不完全。
即使一个人的生活算不上自律精致有节奏,甚至可以形容为正反面的混乱颓废无规律,我也没有打从心底里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即使非常清楚多一个人在生活里,就会自然而然地藏起消极的态度,配合或者迁就着对方的步调,也看不出这么做的意义所在。
因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改变,去过一种世间认为的幸福生活。
只是多了一个不用去思考自己该怎么生活的理由,顺着对方现成的生活方式去调节自己,不失为一条捷径。
但肯定无法从一而终地享受,还是想要全然不顾对方存在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由自己去安排生活。
这才是一个人生活的真谛。
为此,付出大量浪费时间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但是喜欢上一个人之后,一切变得有些不一样。
早上想在对方的怀里醒来,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早餐,在好天气里亲吻、牵手,探索新鲜事物。
原本一片灰暗把我堵在房间里的世界忽然阳光灿烂,门户大开,每一条路都生机盎然,每一位路人都在友好微笑。
这才反应过来,我并不是一个根本的虚无主义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恋爱至上主义者。
只有与那个人一起分享,生活才有意义。
只要是面对那个人,就会有说不完的话。
否则,我就是一个不知如何享受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寡言,离群索居,存在感稀薄的家伙。
一直强调自己是那种很难与人建立连接的人,属性凉薄,不会刻意维持关系。
但其实,这更多是意愿的问题。
没有觉得很需要别人,所以从不主动询问、邀请。
没有一定要说的话,所以更多是倾听和回答。
或者说,许多对话常常是在脑海里与自己进行,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但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时时刻刻想着对方,脑海中的对话对象也会变成那个人。
这样的结果是,如果是双相奔赴,自然是无上欢喜,聊天一整夜都没问题。
可是但凡对方感情降温,就会患得患失,每隔五分钟就要看看有没有对方的消息,变成了非常可悲和不安的笨蛋。
这种过于极端的感情非常不利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探索更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我想,如果我也不知恋爱为何物,不会对某个人产生恋爱感情的话,应该是比现在更为成功,至少是比现在更适应社会的人。
可以对人类全体保持均等的兴趣,不执著于等待命运的对象,即使一个人,也乐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我应该会更容易快乐,更正面,更积极。
像剧中的女主一样,很多事都能一笑了之,就算烦恼,也能很快找到出路。
但无论如何,自己的出场设定就是那样,无法改变,也无从羡慕。
剧中两个人的同居生活也很有爱,以一起吃饭为动力做乌冬面,一起兑换商店礼品,一起分担家事,保持距离和尊重,非常理想的队友模式。
作为有浪漫倾向的有性恋,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人就是应该和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生活在一起,或者说,人只能和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生活在一起。
为了生活在一起,就必需找出双方最大的共同点与最大的不同点一决胜负。
这也是前男友虽然与女主那么合拍,却只能做朋友的原因。
分手之后还能做朋友,理论上可行,但在我的人生中却从未发生。
对我来说,感情一旦结束,赋予那个人的特殊性就随即消失,他不会成为一位特殊的朋友,时过境迁加上分手时的不愉快,疏远和断联成为基本操作。
也有喜欢上朋友的经历。
和漫画里犹犹豫豫磨磨蹭蹭的主角不同,发现能进一步,我就不愿意待在朋友区。
最后确实不欢而散,也没有过多地后悔和可惜。
如果彼此都有感觉,只做朋友不是很浪费吗?
果然我是十足的恋爱脑。
本来交朋友对我来说就挺难了,要不是因为喜欢,干嘛去关注关心异性,明明同性之间更好说话嘛。
所以,我对排除了恋爱感情的男女关系,还挺好奇的。
那意味着不去计较谁喜欢谁多一点,不会猜忌、不安、难过、伤心、愤懑、不满,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相应的期待。
大家只是在一起齐心协力地把日子过安稳,与恋爱相关的不安定因素一切排除,情绪能一直维持在恒定值,就也谈不上伤害。
简直可以说是理想关系。
只是难的是,找到这个人。
无浪漫倾向的无性恋者可以凭借这一身份特质确定彼此,那恋爱至上主义者呢?
想和对方生活在一起但又不会产生恋爱感情,对我来说,这样的人应该不存在的吧。
所以不恋爱的话,就找不到想一起生活的人,就愿意一个人待着。
恋爱的话,就要面临随之而来的各种麻烦,还有必然走向终点的结局,变成还是想一个人待着的结果。
做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可真难啊。
大家都和可爱 讲话非常坦诚 面对迷惑和情绪的纠结也不会故意避开 非常干净的故事;咲子在恋爱话题下迷惑的点 用各种不同的方式 向周围在乎的人表达了困惑和不满 在高桥的引导下 更多的思考未来、家庭的目的;高桥在咲子的家人朋友陪伴下 也能敞开更多的自我(也不是很多);咲子在被同事和朋友告白的前提下,看到了朋友无法得到回应的痛苦,主动断开了和同事的关系;妹妹遇到出轨的事情之后,也能抱怨姐姐不懂恋爱的痛苦;角色表现出的很多情感、行为 都有背后故事的原因 整个角色被很好的讲述出来 非常舒服 平和;唯一不足的点是 两个人似乎也不是一定要住在一起 或者说似乎这样性格特质的人 即使不是特定的人 可以生活在一起;还有一点是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了,很讨厌这种利用人生经历造就壁垒的设定,而且主导方一定是更加年长的人,东亚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没必要的爹文化希望乐意的人一起来组建多边家庭 共同生活和养育小孩 人们之间是不排外不独占的关系;喜欢男性角色不扭捏的做家务,不管是煮饭还是熨衣服 都很舒服也喜欢妹妹抱怨家务都要自己来做 丈夫只会做轻松的活最后出现的种植社长 出现的周围都有漂亮的植物(蔬菜、花等等),由衷为她开心到分手很好每个人都想要家人从无性恋不遵循世俗恋爱的角度 讲了一个自我探索的故事
看的第一部關於無性戀的電視劇,處理得有些理想化但是這樣也很好,溫暖的純粹的。
男主人設很可愛,喜歡cabbage,喜歡吃螃蟹,會早上自己做烏冬,喜歡收集各種店鋪的點數然後兌換禮品,與奶奶相依為命,一直守護者奶奶留下的老房子,有肢體接觸障礙,思考問題的方式很解構,懷疑結婚與愛的因果性和必然性,簡直世界上另一個我。
女主是那種非常討人喜歡的快樂積極小狗,善良,包容心強,工作認真,積極地輸出正面價值,主動提出和高橋成為像家人般一樣的戰友。
如果我身邊有這樣主動靠近的朋友,我也會很開心吧!
很溫柔又帶著漫畫感的日劇,探討了現代社會如果不組成性緣婚姻家庭,人類將以何種可能建立起鏈接。
看得很舒服,和我對親密關係的想象很接近,不需要一直在一起生活,我們可以追逐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們知道彼此身後有這樣可以幫助的家人存在,女主在最後一集說的也是我理想的人與人之間最適合的關係。
(含剧透)《无法相恋的两人》剧情一般也一点不降低我对高桥这个角色的喜欢,太喜欢了。
先不说完美的室友,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尝试了很多早餐最后觉得早餐吃乌冬面最舒服于是每天早上起床做手工乌冬,开心的时候踩乌冬都更有劲了;喜欢吃螃蟹,为了吃到美味螃蟹装作对方的男朋友,忍受对方家人的各种侵犯隐私的问题,结果最后还是和螃蟹失之交臂;喜欢集点卡,在生活的城市有自己最喜欢的小店,喜欢集满点卡以后选自己喜欢的一天去遍所有店,我会把这样完美的一天叫做白嫖日;在一所专科学校学习农业最后毕业去超市的蔬菜区和圆白菜做最好的同事,好羡慕日本这样的学习专业和职业的对应的关系,总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感觉;有着健全的价值观和亲密关系的边界线,摔倒受伤在家也要认真看书;因为生活方式固定有着自己的固执己见,比如只吃传统口味的披萨,但是被别人打破生活状态也不会有过多抱怨,反而有点享受这种被打破的惊喜。
天啊!
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啊!
十分欣慰能够看到这样无关爱情的设定,因为它向大众提示了一种更为单纯友好的人际关系,并随着剧集展开与观众探讨人与人情感及相处模式的诸多可能性。
其实这部剧去除琐碎的情节,再把问题探讨浓缩提炼一下,完全有资格放在美术馆展出的。
本来只写了点短评,结果越看越发现剧中许多令我会心一笑的亮点,于是尝试着边看边把这些高光处记录下来:第三集:这剧真好,虽然我可能不算无性恋,但我理想中的“家”(如果需要的话)大概同样是靠友情维系的,而非亲情或爱情,家庭成员在相互了解与接纳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互为彼此的后盾。
期待二人对这种相处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另,高桥同学踩气泡纸转圈好可爱呀,家里也有这么个吉祥物就好了。
第四集:这集在カズ君的诸多不解中探讨了“恋爱是什么”的问题,并借高桥之口指出“恋爱”是个明治之后才产生的概念,此前人们的观念中甚至缺少这部分内容。
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有力,毕竟从古至今的大多数人类都具有“饱暖思淫欲”的本能特征。
但至少在从前恋爱一事的“重要性”远不及当今,或者说不像今天这样变成一件如此“上得了台面”的事,这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本集还在结尾处抛出一个新的问题:“非无性恋者能否与无性恋者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
”让我十分期待下周剧中给出的答卷。
另,高桥同学骨折当下的幽默与冷静实在难得,我也想和这样的人间活宝做朋友。
还有这集搬进高桥家的カズ君,意外地竟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现实生活中大家要都是这样真诚可爱该有多好啊。
第五集:不出意料,这集主要在回答上一集抛出的问题:“非无性恋者能否与无性恋者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
”借由女主闺蜜的不知所踪与忍痛告白,使得女主意识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其最终会以非无性恋者的牺牲为代价。
于是女主拒绝了与カズ君组建家庭的提案,回到高桥家含泪啃螃蟹。
其实剧中给出的这个回答依旧不太令人满意,但作为日剧,也算是情理之中。
个人不太满意的点在于:为什么非无性恋者失去恋爱与性就等同于失去一部分的幸福呢?
为什么这部剧要假定非无性恋者都要必备恋爱与性才能幸福最大化呢?
为什么要在无性恋者与非无性恋者之间划一道不可逾越的分割线呢,以至于在剧中女主一给カズ君“交答卷”就结束了二人组建家庭的可能性?
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虽然我在本能上并非无性恋者,但在价值观上是近于无性恋者的——我出于本能会陷入恋爱与性,但在价值取向上我并不认为伴随占有欲、专属感、亲密幻想等的人际关系是值得追求的“幸福”,相反,这恰恰是我要面对的“缺陷”。
由此,如果我是カズ君,与女主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就不会构成我的任何牺牲,因为与对方一起相处时的喜悦本身才是幸福。
我甚至也像女主一样不理解她闺蜜的痛苦,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就不能不和ta谈恋爱呢?
不谈就那么痛苦痛苦到无法见面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恋爱至上”的时代啊。
我好想拿着大喇叭全球广播:各位青年朋友们,请大家少谈点恋爱,多交些朋友,不幸有了对象的也没关系,争取把对象处成朋友。
还有,カズ君在回答高桥同学抛出的“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关系是什么”一问时也说:“大概就是成为对方的归处(相手の帰る場所)吧。
”这明明理路很清晰啊,随着日后的学习与反思明明就是可造之材啊,结果到了编剧那儿恋爱怎么就成了非无性恋者的一个必须项了呢,好容易才可爱起来的カズ君竟又回归了俗套的人设。
另,高桥同学等女主从闺蜜处回来时见她神情恍惚,说道:“自分語りしますか?
”(大约是“说说你的事”的意思)这一处细节又戳中了我。
自分語り,本来有不顾别人听不听就开始吹牛皮的意味在,甚至略有贬义。
但高桥同学邀请女主进行自分語り,显然是代入了女主的视角,在女主视角下使用了这么一个有点自谦自嘲的词语,可以看出二人在精神上的亲密程度以及高桥同学的可爱之处。
(我好像每集都会发现一个高桥同学的闪光点哎!
真的,这部剧怎么样不重要,这个人物塑造属实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第六集:这集讨论“孩子”的问题,没有引起我的太多兴趣,可能因为我对孩子不感冒吧。
我只喜欢替孩子打抱不平,就像高桥同学那样。
我注意到,是他看到了女主妹妹与妹夫吵架时夹在当中的孩子才及时制止,是他为睡在医院椅子上的孩子披上自己的外套,是他在看到新生命时神情恍惚。
不知道他是不是很喜欢孩子,但他绝对是个優しい值爆表的存在,至少换做是我,面对女主妹妹及一堆麻烦事的突袭,我大概率会选择逃离那个房子(即便那是我家)。
下一集大概会剖出高桥同学如此優しい背后的故事吧。
另,高桥同学这个人设好像还遗留了《我们由奇迹构成》里那位可爱大学生物老师的气息,不然怎么会那么喜欢植物乃至希望创造一个蔬菜王国呢?
哦,也许是高桥一生本人的气息哈哈哈。
第七集:(时隔数月,我总算回来把剩下的两集看完了。
)这集有点失望,本以为书接上回可以把高桥同学塑造得更丰满一些的,结果居然给我讲了一个为讨祖母欢心险些骗婚的故事?
是我理解有误吗?
但还不容我多想,这集就结束了,高桥同学和他前女友的瓜葛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仿佛前女友的作用就是一个让高桥找到人生突破口(具体说来就是为他带去农场的工作资讯)的工具人。
很俗套又很奇怪的一集。
第八集:这个结尾还算令人满意,毕竟描绘的理想实在太美好了,我愿称之为“存在主义的家庭观”。
高光就是女主的那段话吧,大意是说我们的家庭形态只要追求“今のベスト”(此刻的best)就好了,至于以后怎么样以后再一起商量;哪怕以后彼此的best走往了不同的方向,那便不必再勉强维系家人的关系。
这简直道出了我的心声,不仅是关于家庭,其实关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我都持有这样的态度。
反过来说,对一段关系的承诺实则是打肿脸充胖子,我们连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无法保证,又有什么资格向另一个人保证与其永不分离?
请大家清醒一点,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创造一个个最好的当下。
(当然,婚姻之类的关系还涉及道德伦理法律问题,此时的承诺就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了。
所以已婚人士切勿以此为据搞出轨!
殺すぞ)还有一个非常棒的小细节是,女主和カズくん吃饭时跑来一个同事半开玩笑地说“二位果然在交往吧”,这时社长竟从一旁训斥,叫他不要乱说,这正和本剧开头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欣慰。
“这个世上不只有恋爱哦!
”最后再总结一下全剧吧。
虽然很多细节此刻已经记不清晰了,但是总体而言,在当今社会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好剧,为了教育意义我给五星。
从剧情上看本剧或许较为平淡,然而就立意以及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还是很精彩的,尽管仍有不少内容落了俗套。
另外,本剧的一些小细节和人物的遣词造句也有颇多亮点,是一部讨人喜欢的剧。
(逐集写剧评还是头一回尝试,请多担待~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具备构筑“属己的”人际交往模式的勇气与环境!
)
高桥同学与他最爱的螃蟹
完结撒花总体感受是,前期(尤其一到三集)有一些噱头和高度戏剧化的场景和表演,但总体来说在努力地展现不同人、不同群体的感受,尤其是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
ace/aro群体内部是高度多元化的,所以两位角色显然无法代表整个群体,但个人觉得没有特别违和的地方。
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感同身受是非常困难的,有些矛盾是没办法解决的,但是真诚地沟通和尝试理解能够让少数群体的生活改善很多。
一到五集基本每集聚焦一个小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剧情线比较清晰,涉及概念定义、恋爱至上的文化、出柜、被出柜、无有伴侣、自我探索等等;六到八集则相对更生活化一些,各集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一点,我觉得有在试图表现主角们在“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这一标签之外的身份和生活,比如职业、梦想、家人、朋友等等。
【内含剧透,慎入】从一开始就对女主遭受的压力铺垫了很多,因此第二集爆发的和家人出柜、争吵都很合理,我看得非常爽,也打消了一点关于男女主会假戏真做最后谈恋爱的担忧。
虽然进展快了一点,但男女主这就是酷儿柏拉图关系啊,或者无所谓叫什么,就是两个人共同生活,我觉得就很好。
而且之前一直有种男性说教的感觉,这里女主维护男主,有点打破那种感觉了,而且隐约体现出了男女不太相同的处境,比如男主独居的问题只有邻居,而女主却基本不考虑独居。
第三集主要通过女主的独白展开了她自我探索的过程,感觉女主真的心好大哈哈哈。
我觉得男主用问卷女主用回忆,这种形式上的差异也很有趣w而且从这里开始,感觉男主不再那么抗拒与人交流了,之前似乎始终觉得独处就是最好的。
——当然这里还是有点问题,喜欢独处也完全没有问题。
第四集以男二的视角来了解无浪漫倾向无性恋,以及男女主这种非浪漫或性的同居关系。
他确实是大男子主义但是心不坏,但是只能听进去男主的话这点真实又烦人。
他对情侣关系的理解是占有欲+亲密,可能就是大众理解的恋爱吧。
他作为有浪漫倾向有性恋的代表,来逐步了解aro/ace群体,这个设计可能还挺有必要的。
第五集好感人。
能明显看到男二的成长,但其实男主和女主也在改变。
这一集集中展现了无有伴侣关系中的困境,女主其实非常幸运,及时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而且男二和女二都很尊重她,当然她也很珍惜与ta们之间的关系。
第六集主要讲妹妹作为结婚生子的普通人需要面对的问题,第七集聚焦于男主的前女友和他的心结,大结局是男女主分开,各自做喜欢的工作,保持(临时?
)家人的关系。
我还挺喜欢这个结尾的,同居不是必要的,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幸福,轮不到别人评判。
8回: 不被束缚的人生女主:太早下结论,总会被言语束缚。
珍惜的事物和自己的想法,一直都不断在变化,只需要考虑当时的最好是什么就行了。
要是到那时,我们的最好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好好商量,还是不行的话,也就不必勉强继续做家人。
我是想说,不用先把一切规定死。
高桥先生:仔细想来,我一直生活在消极抵抗之中,为什么我非得努力向别人传达,非得要别人理解呢?
别管我的事了,我以前一直这么想,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女主:能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我们幸福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太喜欢这部剧的思想了,有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要早点有这觉悟就好了。
6回: 浪漫情节无性恋者浪漫情节无性恋者:能感受到浪漫情感,但没有性方面的想法。
女主妹妹:小孩和对象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人觉得只要有小孩就可以,但我不是。
这部剧里女主妹妹很真实,直接就说,不想离婚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陪伴的那个人,比那些拿孩子做不愿离婚的借口好多了,不愿离婚,孩子在原因里面到底占了多少比例呢?
高桥先生:我是想建立蔬菜王国。
男主的愿望是种蔬菜,最后也实现了。
突然想起小的时候,想养很多的狗狗猫猫,被狗狗猫猫给包围住,这个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5回: 温柔的高桥先生高桥先生:“我无法像他那样为你着想,一心祈求你的幸福。
”感觉就算是有性恋者,能做到这样的也很少吧。
前男友和女主真的不在一个频道上。
前男友:觉得你真的有把我放在心上。
女主:虽然我也有想过你的事,但我现在满脑子都在想另一件事。
还是高桥先生能和女主思想同频。
前男友虽然在很多方面,爱好习惯上和女主同频,但思想上无法同频。
有种自说自话的感觉。
善解人意的高桥先生: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勉强自己去见她吧。
如果我也能遇上这样的高桥先生就好了。
前男友:你是不是觉得我人真好,有点感动。
高桥先生:你的思维和我完全不同次元,让我有点嫉妒。
前男友:这世上确实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人了。
这几句对话好喜感的说。
也常常觉得自己和别人思维不同次元,前面好多年都想改变自己来融入,如果能像高桥先生一样拥有强大自我就好了,就不会纠结这么多年了!
高桥先生:你认为不谈感情的家庭是怎样的家庭?
前男友:应该是成为对方的归处之类的吧。
女主:明明对方看起来很难过很痛苦,我很想去理解她,但再怎么倾听,我也无法理解,没办法为她做任何事。
编剧太懂了,在这个恋爱至上的年代,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产生那种恋爱的感觉的啊,或者说是所谓的感情。
最后上一张螃蟹照,老有食欲了
4回:紧急联系人人在有些时候需要一个紧急联系人,这种人一定要是情侣吗?
恋爱至上者什么都能想到恋爱上,这方面无性恋者真的不能与之沟通,高桥先生也只能无奈的说:“你是真的听不懂人话。
”但感觉不仅是性向上,在很多东西上,有些人就是感觉听不懂人话,要曲解你的话,不管你说什么,都能拐弯抹角到她想要表达的地方。
能就事论事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很多言论都喜欢说男性需要那个啥,这里也探讨了,但有些人的确是不需要的。
高桥先生:“想了解对方,和没分寸的提问是不一样的。
”高桥先生人间清醒,简直堪称人生导师!
高桥先生:“工作忙就不要下厨了,你不是为了下厨才在家里工作的吧,点个外卖不就好了嘛!
”高桥先生太好了,上苍啊,也赐我一个高桥先生就好了!
对于吃披萨的口味上来说,奇奇怪怪口味和经典口味对对碰。
高桥先生:“请别给我强行灌输你的价值观。
”高桥先生内心强大啊,要向高桥学习。
披萨一开始也喜欢点奇奇怪怪怪的口味,但感觉奇奇怪怪的总是很难吃,经典的才是最好的,现在也只喜欢经典。
人和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对别人吹毛求疵、指指点点,真是很现实了。
哈哈哈,女主前男友不停分析高桥先生女同事与高桥之间的波涛汹涌,与女主之间的针锋相对。
女主只是:啊,啊,哦。
太搞笑了,女主对这方面真的是无感啊!
有一句话说,遇到爱,遇到信任,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遇到理解。
这里女主就非常理解高桥先生,知道高桥受不了这样的。
高桥先生:“你现在的行为,就像是突然推倒了别人一个月辛苦搭建的多米诺骨牌。
”高桥先生太会比喻了,自己好不容易摸黑构筑了一套自己的价值观,结果被人质疑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1-3回:温暖的高桥先生女主:“即使不谈恋爱,也能有家人的感觉吧。
”现在的电视剧探讨的问题感觉好高深啊,但感觉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人和人之间,想有个人风雨同舟、互相陪伴,只能以爱情之名吗?
高桥先生说:“有些衣服可能不方便给别人碰,所以各洗各的吧。
”喜欢这样的高桥先生。
高桥先生:“你会反感别人的接触嘛?
比起难受,不如说很痛苦。
”女主:“我终于明白,我是个无性恋无爱者。
为什么,你总要我早点生孩子,但一说到性,你就发火呢?
”这个问题一样困惑。
高桥先生:“我们,在以我们自己的形式,去尝试,能否构建出,一个幸福的家庭。
”高桥先生:“我觉得,别人说了你不喜欢的事,还能一笑而过,反而很奇怪吧。
”
剧中的实验非常理想化,但—仍感谢电视剧为无性恋者造出这样一个温暖的童话。
———————————————看到咲子在被千鹤“鸽了”,夜晚坐在秋千上发呆沉思的背影我的心狠狠揪住了,那种失落和无可奈何的真实感,使其成为我对这部剧印象最深的镜头之一。
阿羽因为对蔬菜的热爱能在一家超市的蔬菜区工作十年;因为新家人给予了他在40岁时搬出去的勇气,他还那么爱看书,有很多自己独到的看法还有对梦想的热爱(我爱益生菌😭);因为两个人都是aromatic ace,可以从陌生人马上到践行组成家庭的实验,不得不说让我有一点动心又保持“这样真的可以吗”的小心。
阿羽对社长说的那句“对不起,你自己戴上吧”,整个过程身体和手抖得我不忍直视。
那个时候他是不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无性恋,还在自我探索过程中。
也没有开博客。
否则他不会不明确地拒绝社长。
社长真的是好人啊只是阿羽不是有性恋也不是异性浪漫倾向的无性恋。
这段感情伤了她10年,虽然是电视剧,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悲剧也不在少数。
男二是优质直男,我必需提到他!
现实中我会遇到他这样不需要性也愿意一起组建家庭的有性恋吗?
关于孤独终老,我一直对爸妈说的是不结婚我一个人可以照顾好自己,现在有一大家子人,我丝毫没有寂寞、一个人会孤独的感觉和出现意外事故时的迫切需要。
但是当这个世界上我的亲人都不多了,仅剩的都离我很远的时候呢。
我还会不孤独吗?
我现在也不知道未来我的答案。
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情、真善美,真的深深地吸引我。
无性恋抱团取暖组建家庭/做队友的方式给了我新的思考。
我是有浪漫倾向的无性恋。
目前不想谈恋爱(而且要找到聊得来的一样性取向的人对我来说是无法形容的难度)。
无性恋在现实中如此稀少且透明。
但是不管是找队友还是恋人,无性恋找无性恋是最佳选择。
咲子知道千鹤那样压抑她对自己的感情,她自己也痛苦的但她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她拒绝阿一的时候我不得不说这部剧价值观观简直太棒了,而且编剧是真的懂我们!
给编剧飞吻😘和爱心❤️!
还有关于工作,关于以恋爱为卖点的商业活动(因为社会主流人群是有性恋),关于婚内出轨,关于出柜与被出柜,关于孩子,关于离婚,关于梦想,关于与家人的矛盾等等都可在剧中共鸣。
完结撒花 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即使不被理解 那也是自己选择的人生 才最快乐 多谢款待
弃了弃了,不能理解剧中人物是一方面,这么好的一题材拍得和普通日剧大同小异简直有些敷衍。
有别扭也有还算不错的地方。但比起同样探索性取向的做饭女人,差太远了…男主这个情况已经不能用无性恋来定义了,还得有双相之类的心理疾病吧()支持女主跟男二在一起!!!!社长姐姐跟男主分手之后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还挺爽,女主妹妹的故事…不知道该说是觉醒还是讽刺x 以及,本作显而易见是个男编剧😓
女主演员看得我难受至极,和这部剧没有缘分。
这剧要是没有益生菌就看不下去,女主演技尴尬,为了螃蟹去见大人,你倒是让他吃了螃蟹再走啊啊!
感觉这戏的设定ok,女主傻笑真接受无能。。因为褶子精凑合看吧。。看完以后怎么想去搞有机农业了。。哈哈哈啊哈 第七集很好啊。。慢慢感觉褶子精把女主当妹妹对待了。挺好。无血缘家人。家人也可以自己选择。
无法适应以“恋爱”为前提的交流的咲子(岸井雪乃 饰),有一天,为了看公司后辈企划的“恋爱〇〇”促销活动商品而来到超市的时候,店员高桥(高桥一生 饰)对她说“也有不恋爱的人”,她恍然大悟。咲子因为母亲催促着结婚,所以离开了父母家,计划和好友合租,但是因为好友和前男友分手了而爽约。心碎的咲子在网上遇到了“unromantic unsexual”这个词
无浪漫无性恋题材做到这样已经大大出乎我意料,很感动。前几天看到有豆友提到“浪漫友谊”很有趣,那我想这里就是无浪漫爱。无浪漫爱通常只默认有亲情和友情,所以“家族”也是这个剧接地气的切入点。但是,剥去年轻的“爱情”概念里浪漫这飘渺的一层,这个剧让两位主角尝试共同培育一种坚实的爱:关心、陪伴、沟通、尊重、理解、温柔、成为彼此的力量,还有share大房子(误……彼此坚定的选择,at this moment,谁不想要这样的爱呢?“浪漫异性恋”在父权与资本主义、消费主义之中的霸权与演变值得被好好解构(やっぱり女性编剧,女性编剧赛高!
我相信很多人依然无法理解剧中男女主角的关系,那种无法走寻常路而决定抛弃所有世俗牵绊的勇气,无疑给很多同类人指出了一条明道。能够摆脱束缚,自由生活,是人世间最完美的“爱情”。
高桥小哥这角色太合适了,眼神莫名煞食;可是剧里嘚啵嘚啵太多,观赏性娱乐性欠缺。
第一集没法坚持看完, 女主对话也太吵了...
女主丑到就算是高桥一生的戏我都看不下去!!!!!
选题不错,但是剧本还是有点浮空
立意是好的,就是编剧站在刻板印象上写刻板印象
能有无性恋题材太难得了。但讲无性恋就好好讲哦别后面两人忽然莫名其妙在一起了🙂看完了 三星的故事 加一星为题材
很喜欢剧中高桥的一句话“到底要努力什么,一起生活不是该付出努力的事情。”我觉得这句话符合任何想一起生活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情,友情亲情亦或者像这部剧定位的情感一样,都适配。生活应该是自然而然,舒服的,不是要拼命努力的。整部剧前三集都真实到令人窒息,无论是老一辈还是跟男女主同辈人都认为结婚生子才是正常的,然后不断压迫不想恋爱不想结婚的男女主。繁殖才是第一要务,窒息到令人发指。最后嘛,男女主也没有恋爱继续家人的生活,但我总感觉第七集开始两人之间“无爱”的情感逐渐迈向“主流”,可能我不是很了解无性恋,但我还是觉得结局有些许违和。女主的演技不太适合演细腻到发丝的情感戏,反观之高桥还是经验老道。总而言之三星半吧,还可以,但仅此而已。||想读分割线:那么请坚定不要恋爱到结局!
对着高桥一生说,我不想谈恋爱,完了还每天霸占帅哥资源过的跟谈恋爱没有任何差别的生活,毫无说服力…而且高桥羽妥妥渣男,浪费人女孩感情和青春,然后还有女主这种人要他,越是渣男越是有人要,前面那女孩太惨了
两集弃。高桥已经很努力了。女主和女主家人好烦。
弃
日式科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