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格莉之夏

Sangailės vasara,恋恋飞翔(台),The Summer of Sangaile,Summer of Sangailé,Sangaïlé (原名),Summer (法国),Sangaile (立陶宛)

主演:尤利娅·斯特波娜妮特,艾斯特·蒂奇,朱拉特·索蒂特,马蒂纳斯·巴特雷蒂斯,劳里纳斯·尤尔格利斯,内尔·舍文琴科,英格·萨考斯凯特,盖莉·巴特维莱特

类型:电影地区:立陶宛,法国,荷兰语言:立陶宛语年份:2015

《桑格莉之夏》剧照

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2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3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4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5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6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3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4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5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6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7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8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19桑格莉之夏 剧照 NO.20

《桑格莉之夏》剧情介绍

桑格莉之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15圣丹斯世界剧情片单元最佳导演奖。17岁的少女珊葛莉梦想有天能开飞机,但却受限于胆怯而内向的个性,还有惧高症。然而当珊葛莉遇上大胆、自由、自我主张的奥丝特,有了一百八十度转变。珊葛莉最后鼓起勇气登上飞机,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若即若离的关係。全片展现立陶宛的优美风光,藉由诗意的影像叙事,捕捉少女青涩的美感以及追求梦想的年轻力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鸽哨哥谭第二季必杀仕事人2019入侵脑细胞真爱甜蜜美厨娘最近雇佣的女仆有点奇怪最后一击重整旗鼓燃血女神黑色孤儿第一季不可掉头从零到一的爱情康纳一家第七季审讯室:英国第一季青春之春情侣酒店~秘密~空手道陷入纯情山村老尸3:恶灵缠身幻日夜羽-镜中晖光-疯魔美女热血同行早熟血的控诉初恋50次等到烟暖雨收不完美恋人我的野蛮奶奶大地红毯先生

《桑格莉之夏》长篇影评

 1 ) 喜欢

虽然说的不好听是个模糊的文艺片,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很美。

很多很有意境的镜头,因为故事的背景,电影中的浪漫很偏生活化很年轻,会让我期待我自己也能经历那样的美好。

女主桑格莉的性格也很真实,懵懂又敏感,她透过骨子是很冷淡的人,限定的感情、限定的温暖。

可是我知道她比谁都明白那段时间的快乐,她会珍藏一辈子的。

 2 ) 她說不能再多了。

“三條不能再多了。

”不愛看自虐,但是喜歡疼痛有度這個設定。

桑格莉內心充滿憂傷,和她母親一樣。

只剩渴望和無法擊退的現實恐怕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對立面。

但不是都能處理好。

有些事一個人來做總是不夠勇氣的。

桑格莉能收獲一個愛她的人,幫她直面種種恐懼,是一種大幸運。

愛人間,疼痛是可以傳染的,好彩有人在(表白奥丝特)。

奥丝特並沒有過多的言語安慰,要知道安慰在這種場景下用處不大。

奥丝特的直面讓桑格莉內心的黑暗物質變得不那麼自卑,可以說出來了。

畢竟現實裡有太多的人臣服在這種“錯事”的陰影之下了。

她點頭說讓你如此做,她也說三條不能再多。

除了眼神透露出這種共同的歷經的痛,和行動帶來的同化(我們都如此,並無差異)。

不加以評論,真好。

桑格莉之後還有自我面對,是主動來的克服。

到了某一點,這些掙扎過得也可以一個人面對了。

更進一步說,得到的是分手也不會帶走的,所以設定是就這樣分過手?

奥丝特眼神有很多欲言又止,但是桑格莉似乎情感波瀾不大,依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自我感覺奥丝特比起桑格莉來說更加真實。

或許內心的恐懼與自我都偏向虛構。

滿了就夠。

 3 ) 桑格莉之夏:找到自我的夏天

桑格莉是一个带有隐喻色彩的故事,风格很像德尼,叙事简单,镜头细腻。

导演参与创作过一个叫《想飞的轮椅女孩》的电影,同样也是两个女孩子发现自我的故事。

这部直接把“轮椅”这个具象的东西丢掉了,而换成了“恐高和情感障碍”这样的非实体感觉,所以影像方面用了很多幻想和意识流来传递桑格莉的感官和感情波动。

奥斯特是这个电影里试图了解她并帮助她探索身体和内心,最后找到自我的人。

这不像是一个探讨同性的电影,它不涉及到性别认知,也不涉及到社会压力。

首先桑格莉的母亲散失了她最真实的自我(她不再跳舞),她对桑格莉严厉和缺乏关心,这导致桑格莉无法借助家庭的力量摆脱内心的阻碍,奥斯特的接近和爱弥补了她母爱和友谊的缺失,她的爱是桑格莉找到自我的动力。

同时,两个女孩子的情欲部分和电影中男女的情欲部分非常不一样,电影中设置一场男女情欲戏,也给桑格莉安排了一个喜欢她的男孩,男孩和女孩的恋爱情欲并非不美好,但桑格莉明显最后是感到抗拒的,所以她后面和奥斯特这样的一个女孩走到了一起。

最后结局,桑格莉从心里层面已经不再需要奥斯特了,奥斯特也似乎并没有挽留她的意思,只是笑中含泪看着她主动接近的爱人翱翔云端。

导演的解释也很现实。

相比于这些内在的层面,外在直接得多。

风景极美,两个主演颜值非常高,配乐合适又好听,对于个人而言它最突出的地方是爱情不以占有或者身份的确认为目的,而去表现爱人的自我确认和价值实现。

 4 ) 献给桑格莉的情歌

拿着号码17的桑格莉被奥斯特抽中 成为拥有飞行体验资格的幸运儿 同时也成为被奥斯特爱上的幸运儿 。

17真是桑格莉的幸运数 她很幸运在17岁的夏天遇到 爱她 成全她的奥斯特。

奥斯特对桑格莉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她献给桑格莉的情歌充满爱的力量 无尽温柔 。

If someone hurts you, 我如果爱你,I would be ready, 在你受到伤害之前,Because you are the one I love, 我就做好了准备,To protect you, 呵护你,to rescue you, 宠爱你,I could find someone for you, 为你找寻你所爱之人,If someone hurts you, 我如果爱你,I would be ready, 在你受到伤害之前,Because you are the one I love, 我就做好了准备,To protect you, 与你共苦,to rescue you, 和你同甘,I could kill someone for you, 为你感同身受,Because you are the one I love, 我如果爱你,I would be ready, 我会做好准备,to rescue you, 放手任你翱翔,I could kill someone for you, 把爱深深埋葬,For you, 为你。

奥斯特真是一个迷人的女孩她的房间也是复古又有浪漫少女气息 房间里随意摆放来自不同地方的东西 充满生活气息和包容性 让人很放松。

特别喜欢房间里闪亮碎片串成的灯 两人在床上相拥亲吻时 光斑在她们身体间晃动游离 氛围很妙。

奥斯特跟着音乐随意舞动 像躲猫猫一样用毛毛领轻拂过脸颊 女孩的天真浪漫 女人的优雅轻盈 在她身上都浑然天成 她总是满眼柔情的注视着桑格莉 看得我心也快融化了。

奥斯特充满热情与想象 她给桑格莉做古灵精怪的造型 镜中的桑格莉个性十足 两个人在拍摄中玩得很开心 桑格莉也开始被奥斯特的热情感染。

女主梦到圆规掉入水中 自己潜入水中 越潜越深 哪都找不到它 突然有东西在闪光 是一只贝壳 是奥斯特戴在头发上那只 。

戴着贝壳的奥斯特就像美丽的精灵将迷茫无助的桑格莉从水中救起 带她逃出阴沉压抑的日子。

草丛中奥斯特温柔的触碰桑格莉的身体 亲吻她 裙中灯光随着两人身体起伏摇晃 仿佛夜空中浮动的星云 两人在星光包围中共度梦幻之夜。

那之后桑格莉第一次有勇气坐上飞机神游天空 然后放下压力舒展轻松的飘浮在水中 她终于看到压抑生活的出口。

当奥斯特看到桑格莉用圆规划伤自己时很难过心疼 奥斯特也用圆规将自己腹部划出一条伤口选择与桑格莉一起承担这种痛苦 为她的痛而痛 。

在奥斯特鼓励下桑格莉终于尝试第一次飞行 奥斯特带着期望和宠溺的笑容望着桑格莉 好像母亲看着自己第一次独立行走的孩子 。

而刚坐上飞机的桑格莉顾不上看奥斯特一眼 只有紧张不安。

第一次飞行尝试失败后 桑格莉把失败后的坏情绪发泄到奥斯特身上。

受伤的奥斯特在家中脸上敷着白色面粉头 头发上插着棒子挽成髻 她单手托着下巴 神色忧郁 让我感觉她像是在cosplay被军官恋人背弃后幽怨的蝴蝶夫人 她在受伤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可爱和有趣 她真是瑰宝。

桑格莉爬上天台因为无法克服心理障碍而哭泣时 奥斯特拥抱了无助的她 为她擦干眼泪 安慰和包容对一个脆弱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奥斯特真是散发着治愈人心温暖的能量 。

在奥斯特的温柔陪伴下桑格莉终于克服心理障碍 开始飞行。

时间转到两年后桑格莉成为飞行员 奥斯特考上想去的学校 再见面 桑格莉变得坚定而自信 奥斯特依然对桑格莉爱意不减 现在还多了对桑格莉的欣赏 但她也有一丝失落 桑格莉已不在需要自己了。

桑格莉坐上飞机不在像第一次那样只顾着害怕紧张 桑格莉回以了奥斯特自信的笑容 。

目送着女主远去的身影 奥斯特既欣慰又不舍 她强忍着哭泣笑着。

桑格莉架着飞机翱翔蓝天的样子帅气迷人 这也是奥斯特想看到的样子。

奥斯特失去了爱情 但奥斯特成全了最好的她 桑格莉终于成为了她自己。

我很心痛奥斯特 但对每个人来说 做自己比拥有爱情更加重要。

恋爱中 如果对另一个人是需要大于喜欢 那这不是真正爱情的选择 这只是依赖 因为无法自己独立 需要依赖另一个人 这是可悲的。

找不到自我的人会陷入迷茫自顾不暇 自己都拯救不了 更别说拯救别人 只有做自己才能具有能量 继而将这种能力传递 感谢奥斯特做她自己。

 5 ) 影评

《桑格莉之夏》有种北欧天气一般凛冽而清澈的气息,虽然内在逻辑非常强悍,但表现出来的镜头语言却是散淡而随意的,与青春的慵懒和沉迷气质配合得恰到好处。

观影的快感就像片头和片尾出现的花式飞行表演,令人心跳的自由落体,在即将触底时绝地反弹。

除了奥斯特人物塑造相对扁平,记忆度欠缺,以及自虐的梗有点熟烂,其余都精妙无比。

 6 ) 青春期的夏天

一个关于成长的夏天。

一个女孩在成长的烦恼中进行情感体验并走向自我认知的成熟。

片中的感情线绵长却不强烈,符合少女情怀的特质 , 柔软而清新。

电影摒弃了一般感情线的自私和占有的特性,让人赏心悦目,轻松而不压抑。

东欧美丽的景色和少女单纯的感情相互映衬,并充满了各种文艺元素(服装设计、摄影、点心),并不落俗套的用飞行这男性象征的勇敢来平衡青春期女生的柔弱,克服恐高,飞上蓝天,这可是一般男人也不敢面对的事情。

 7 ) 为了一种新影像

今天早晨,当我醒来,脑海中浮现出桑格莉的脸;而我记得,我更喜欢的是奥丝特那种更加标志、更为女性化的脸。

我不知道为什么?

也许是桑歌莉那种坚毅的表情和眼神进入了我的潜意识。

我不太清楚,我想到了她,而不是奥丝特。

很少有角色可以这般自然地回忆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电影的成功。

《桑格莉之夏》有许多谜点,也即无法通过逻辑去讲清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处理看起来简单,实则需要观众培养一种感觉、感知或感应的能力。

就像前年的《鸟瞰人群》或《奇迹》,一种神秘气息氤氲于影像之中。

而在这方面,《桑格莉之夏》显得尤甚。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向感官开放、而非被头脑禁锢的处理。

比如,在电影的开始,既然桑格莉已经抽中奖了,为何不去坐飞机,是因为恐高,还是因为性格内向?

桑格莉为何在母亲指出她的名字乃是“力量”之后,开始陷入用圆规割手的怪癖?

又比如,在电影最后,桑格莉走上阳台,望着下面泪流的画面,是为什么,又想说明什么?

为何母亲对舞蹈的一席讲话,便可让桑格莉再次鼓起勇气面对自己?

再比如,当桑格莉坐飞机失败,起初对奥丝特的关心冷眼相对,后来又为何去咖啡馆找她……这种谜团,如同在海报上出现的那场穿着缀有灯饰的衣服在荒草中做爱的戏码,充满了神秘不可解的气息。

当然,我们也要反过来说,导演并不是完全依循感官的逻辑在建构本片。

至少她在为整部影片定下逻辑走向的时候,仍然遵循了思维的逻辑。

整个故事围绕着胆怯又内向的桑格莉如何解决恐高这一难题(以飞机作为象征)而展开,导演为他安排了自由大胆的奥丝特来引导她面对自己、克服困难。

实则是在一个非常普通的主题下展开的一个按正常逻辑发展的简单故事,能取得现在这样的影像效果,实则令人赞叹。

我们可以转而设想,这个故事如果被一位男性导演来拍摄,将会怎样?

在此我们不做扩展,而是指出一个观点,即未来的电影发展中,女性导演将大有作为。

因为这只是一个预测,故而无法通过现有证据来证明,只能借助近几年的电影状况来预测一下。

同时,对电影发展起大作用的也许还包括一部分酷儿导演。

究其原因,我也做了些设想。

也许是在电影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书写电影史的几乎都是男性导演,导致了电影的面貌基本上都被男性视角与思维所占据。

观众不仅习惯了电影中男性思维的发展逻辑,也与男导演一起成为观影机制的合法“同谋”。

同样比较明显的是,男性在影像中的感知范围及能力基本上已经探索殆尽,形成千篇一律的面貌;如果观众想要一种新影像(我相信,这一定会发生),这些作品将不太能提供可能。

到时,只有女性导演,依靠天生与男性殊异的感知模式,可以弥补这份缺陷。

男性与女性、大脑与身体、思维与感官等这些两元对立,也许是不大能用来作为探讨基础,因为太过定性,也太过抽象。

但作为一种思考方向,我想有其价值所在。

未来的社会也许就是一个女性化的社会,谁知道呢,主宰未来世界的也许换成了女性。

至少这已经部分反映在电影中:观众对千篇一律的男性感知模式已经产生疲劳,需要各种生成-女人的机会来获得对现实世界更丰富、更全面的认知。

这一任务只能借由女性导演完成,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图片1>

 8 ) 恐惧与自由

恐惧与自由似乎可以这样说,《桑格莉之夏》(The Summer of Sangaile 2015)这部电影,借同性之爱的故事表达了“恐惧与自由”之主题。

任何“自由”之不得,定与人的内心之“恐惧”脱不了干系,只不过这种“恐惧”之源有时是一种心理影响,有时是社会的强制,有时是一种道德约束。

虽然本片主要涉及心理因素,即恐高症让女主角桑格莉自由飞翔的愿望无法实现,但它所反映出的恐惧与自由的关系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

结合本片具体细节,这种普适性大体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恐惧阻止不了人性对自由的追寻;(2)恐惧可制约自由的实现,但恐惧也提升自由的价值;(3)“若为自由故”:克服恐惧后的自由是无法让它再失去的。

接下来,我们不妨对这几个方面稍作解释。

自由是一种人性需要,恐惧也是人性的特质,但我们从来不会为了免于恐惧而拒绝对自由的追寻,更多的时候是:当一种自由无法实现时,我们会争取相关自由予以弥补;当我们无法这样自由时,我们会那样去自由;一旦值得珍视的自由无法被忽略时,我们也会努力去寻找那种自由感,即便这会导致礼乐崩坏、社会失序,我们也往往在所不惜。

桑格莉显然过于看重飞翔的自由,然而恐高症让她对这种自由的实现举步维艰;此外,有可能,她现在所学的专业就与飞行有关,而她亲友都知道她有恐高症,所以,当她父母的一位朋友问及她现在所学时,她父亲只说她明年就要毕业了,帮她敷衍了亲友的问题,而紧接着她母亲却问她有没有想好将来干什么,这些问话在她看来显然都是“那壶不开提那壶”。

即便如此,她还选择了飞行有关专业,这更说明她对飞行的自由看得多重了。

正因为如此,她对自己无法克服恐高的毛病是非常焦虑和生气的,所以,她对自己进行了自虐式的惩罚。

然而,这种惩罚是无法帮她克服恐惧的。

当自由飞翔无法实现,而她又无法将它放下,同时似乎也找不到可替代的相关的自由,她只好去寻找那种“自由感”了。

所以,她去交友,去放纵青春。

然而,即便有了自由的感觉,甚至她也不惜违逆双亲来维持这种感觉,但感觉似乎只能是感觉,每次“放纵”后,那螺旋翻转的飞机仍萦绕在心头,她对此如何能释怀?

显然,恐惧对桑格莉的飞翔自由起到了绝对的制约作用。

她的同性密友奥斯特非常清楚她的问题所在;她也知道桑格莉必须直面恐惧才能克服恐惧。

所以,她让桑格莉直接坐上了飞机。

在未进行任何循序渐进训练的基础上,奥斯特直接让她跟随专业飞行员在空中翻滚,无疑是一种险招,虽然不会有生命之虞,但直接将她的恐惧推向了极限。

所以,当飞机在着陆前的平稳飞行中,桑格莉有了从未有过的舒适感,但这并没能让她原谅奥斯特,下飞机后即拿奥斯特出气,甚至回家烧了她俩的“定情”信物,大有要跟奥斯特绝交之势。

当她缓过神来,当她从母亲那里知道,“自由”前的恐惧和紧张是正常现象时,她觉得自己错怪了奥斯特,于是她跟她道歉,她俩和解。

她也终于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自己付出努力,要想获得母亲所感受过的“最澄澈的时刻”,她必须自己去尝试。

于是,她鼓起勇气独自进行脱敏训练,从爬树,到爬高压线杆,一步比一步高,当她完全克服了恐高,她便主动要求再上蓝天。

可见,若没有朋友的帮助,桑格莉可能无法认识到还有比“恐高”更让她恐惧的;若没有母亲那番话,她可能无法认识到获得自由前的恐惧其实无比珍贵;同样,这番话也让她知道:恐惧虽可制约自由,但它也提升了自由的价值。

换言之,当一种“自由”可以毫不费力地便能获得和享有,这种自由也就无所谓自由了。

经历无比恐惧而获得的自由,是会令人倍加珍惜的。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两年后,当奥斯特拿着她们俩曾经合作过的作品来找她时,已成为飞行员的桑格莉却并不那么动情,而只把她当作一个普通朋友而已。

奥斯特显然是为了重续过去的感情而来,当她发现桑格莉看着过去的作品,边看边摇头时,当她发现桑格莉并不想为她而浪费训练时间时,当她看着桑格莉启动飞机却稍停了两秒只为向微笑致意一下时,她知道她们以后只能是普通朋友了,“爱情”,“若为自由故”,当然是可抛的了。

当然,这样说显得有点不近情理,无论是同性间的还是异性间的,只要感情足够纯真,都是美好而值得鼓励的事,但对于桑格莉来说,她们俩之间曾经有过的往事可能在她那儿并未上升到“爱情”的程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和奥斯特之所以走得很近,是缘于她想寻找的“自由感”,若无恐高,一开始她未见得会跟她交往,所以,最后流泪的只有奥斯特了。

(文/石板栽花 2016年1月17日星期日)PS. 感谢本片中文字幕的工作人员:翻译:@movie404 时间轴:@二卯一丁 校对:@paradox帕拉多克斯

 9 ) 青春的绚丽和叛逆的迷茫

这并不是一段严肃的感情,说有多相爱是扯的。

我更喜欢电影里各种绚丽迷幻的镜头,桑格莉的叛逆迷惑,奥斯特的五颜六色,桑格莉家那豪华乡间别墅外夜晚如夜明珠般的林间路灯,乡间蒙蒙的绿色中相缀着少女各种香甜激情五彩冰纷的泡泡,色调浓烈,暧昧又伴随着心悸,香苦香苦滴,有种黄昏时晕眩的末世感,仿佛前方一切都不复存在。

青春的绚丽和叛逆的迷茫由视觉影像展现得淋漓尽致。

两位女主颜值都很高,加一星,桑格莉其实挺中性的,不过作为一位飞行员,如果她能更T一点,那老娘一定更兴奋喵

 10 ) 17岁花儿一般的年纪

《桑格莉之夏》因为它并不是按照一个概念性的逻辑编纂的,而是按照某种只能开在银幕上玩笑或游戏的方式处理,然后故事就是在玩笑中渐行渐远。

” 这样的剧情处理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奔放的气息,而这正是导演Alanté Kavaïté在2006年的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聆听时间》中所缺失的。

《聆听时间》太过于局限和封闭,而与之相反,桑格莉的路途是开放的,它超过了夏天这一时间范畴,甚至溢出了电影这个载体,正如影片结尾处的零星信息所暗示的,它正准备重新起航。

飞行的愿望掌控着影片的节奏、片中人物和观众,就好像是桑格莉的这个被曝光的秘密控制了整个叙事,只为了立即将她送上云霄。

而此刻,奥丝特目送着飞机毫无眷恋地离她远去,但高兴却掩过了悲伤:桑格莉找到了从今以后最适合她的游戏。

此时回想电影开篇,一个远景镜头,主人公还没出现,在这个镜头里摄像机跟随着一个特技飞行的表演。

《桑格莉之夏》短评

女主好美,画面真是精致啊。这样纠缠发展的同性之恋,真是梗得虐心。

6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推荐

分开几次才看完,剧情都是浮云,但折服于导演的审美,平常场景被装饰点缀得优雅迷人,两个天然美女在细腻的镜头下再添三分神采。

10分钟前
  • 长袜子
  • 推荐

自残,恐高,飞行,梦想,百合。梦想成为飞行员的女主恐高,在女二的鼓励下直面自己的缺陷,最终实现自己的飞行梦。人的生命中需要有这么一个人的出现,陪同你走一段路,彼此促进,而后平行不交叉。

15分钟前
  • 密苏里茶茶
  • 还行

太美了太美了

16分钟前
  • 我闲了而已
  • 推荐

How could it be so fucking emotionally saturated yet down to the purest. Not a word of criticism from me nope. det er meget godt.

17分钟前
  • ℨℨℨ
  • 力荐

爱人之间的疼痛,梦幻又美丽

21分钟前
  • 闲闲
  • 推荐

如夏日穿堂而过的凉风

25分钟前
  • 亲爱的葡萄
  • 推荐

(四刷)Summer并非最佳片名 更确切应该叫「呼吸」才对 因为人物随飞行敞开的路途已经超越了夏天这一时间范畴 甚至溢出了电影这个载体 而卡瓦特用摄影机精确捕捉着Sangaile仰头侧颜每根绒毛的呼吸、洗澡肌肤每个毛孔的呼吸、水边低语轻喃海螺的呼吸、裸体裁衣胸口局促的呼吸、做爱小腹剧烈起伏的呼吸、月色中摇曳麦田的呼吸甚至月色的呼吸、阳光下草地的轻盈呼吸甚至阳光的呼吸 立陶宛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女导演赋予了生命 相比之下14年梅拉尼·罗兰的「呼吸」充其量是哮喘几乎每个镜头都关于性 却拍得如此清新明丽 更像是一场游戏 对Sangaile的脆弱的一种反抗 然后在玩笑中渐行渐远 最后的空镜留白完美契合于两条称之为自由的切线之间 用永恒的分离抓住那个爱的夏天美好的颤动

30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立陶宛风景给两星!谁陪我去立陶宛旅游!立刻马上我要一个伙伴!

31分钟前
  • 山火火
  • 较差

35分钟前
  • 外苏
  • 力荐

极度怀疑来自某人的自传。柔美少女拉拉片。时尚时装广告意味很浓。还有几段唯美激情戏。再辅以雄性的飞行背景,所以讨得大家欢喜。包括墙上的陶瓷装饰和壁画,摆脱恐高症的铁架塔,都显示出时尚元素。

36分钟前
  • 阿拉蕾
  • 还行

耐心下降

37分钟前
  • R
  • 较差

充满东欧风情,像是下一个旅行目的地在召唤你前往

41分钟前
  • 阿呆cd3749
  • 还行

她一个人时,像花容月貌,她们一起时,像阿黛尔的生活,眼看着要发展成卡罗尔,又一打滑偏向了励志成长。电影手册认为结尾大胆冒险,个人感觉过度解读了,玩那么多花哨的MV,整体更像一个拼贴画。

44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没啥感觉。

49分钟前
  • 馍馍
  • 较差

补标...无存在感之忘到了天际

52分钟前
  • zy_
  • 还行

除了颜 没什么了

56分钟前
  • 减减肥吧
  • 很差

剧情不是很饱满 结局是????

58分钟前
  • 左耳
  • 较差

全程冷淡风,没什么台词,关键是没什么内容,像摄影作品。

1小时前
  • 漫游太平洋
  • 较差

就别卢浮宫了

1小时前
  • -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