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异度空间》,一部早就听说、早就想看却一直没机会看的片子。
作为国荣的遗作,更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氛。
从一开始YAN住进公寓,全片出场人物并不算多,但是就是这些不多的出场人物串成了连贯紧凑的故事情节。
公寓房主,男住客,YAN,JIM,YAN的表姐表姐夫,YAN的父母。
情节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是却在环环相扣的叙事中传递出了一丝主旨,姑且让我这么叫吧,我只是这么理解的,或许影片本身并不想表达什么。
心魔,在每个人心头挥之不去,长久影响刺激着每一个人,或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在我们未曾注意、未曾察觉的某个时刻,心里面被刻意回避的记忆却在悄悄地啃噬着我们的灵魂。
这世上有“鬼”吗?
没有,如果有的话我叫它心魔。
是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面对的,甚至不愿承认的事实。
也许自己觉得很悲伤、很丑陋、很羞愧,我们把自己伪装起来,强迫的告诉自己我把什么都忘记了,甚至自欺欺人的说这一切都没发生过。
因为什么?
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牵绊了,家庭、爱情、友情、名誉、地位等等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有时不得不把自己伪装起来。
但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善良的伪装,不想把自己的不快乐带给别人。
总是想把开心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但是这种善良太累了、压力也太大了。
只会导致心中的压力与苦闷重重累积,它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即是我们所说的心魔表现出来。
别人看不出来,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因为谁也不可能时时和你在一起,时时和你在一起的只有自己的思想和心灵。
在一定的时候,心魔会扭曲变形,人也随之失控一反常态,但是这种折磨只有自己能体会,甚至不能体会发觉,任其泛滥,自己反以为自己很正常,只是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了。
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最难看清的也是自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即是如此。
承认是需要勇气的,承认自己心魔的存在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房东一直不能面对自己的心魔,在妻儿去世后仍在客厅摆放着他们的鞋子,写信烧给他们。
其实房东自己知道妻儿去世的事实,但是这个打击太沉重了,他不是不敢承认而是不想承认。
家庭的幸福给他的每一寸温馨他都想留在每天的等待里,他怕因失去妻儿而受到伤害,他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完美家庭。
说实话,这样的男子很难得,可以想见在妻儿去世前他有多么爱他们多么爱自己的家庭。
但是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当灾难到来,极大的悲痛之后需要我们极强的控制力,痛就痛了,伤就伤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承认现实,接受现实,把自己的苦楚诉说出来,让心魔随着自己的勇敢接受而烟消云散。
在天堂的妻儿在一直期待他能够一个人时过得幸福开心,不要因此封闭自己,命运之门还在敞开,生命之泉还在流淌,房东需要找一个能够倾诉的知己,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天堂的妻儿在看着他幸福的将他们的温馨延续。
YAN失恋后就想到自杀,就会看到幻觉,之所以她不认为那是幻觉是因为她不肯承认自己的精神有问题,让心魔久久的折磨她,压迫她。
但她这么做不会换来她以前恋人的感动,爱情应该是轻松、有自由空间的,而不是给对方负担,让对方感到有压力。
虽然解脱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只要大胆的承认现实、接受现实,心魔注定会被摧毁。
没有谁值得让你为他折磨自己一辈子,他也会难受的,既然如此何不让双方都在生活上轻松都轻松一些。
没有过分的要求的,也没有乞求的各自开始新的生活。
去面对他吧,打个招呼告诉她自己现在很好,以前给你添麻烦了,很抱歉。
就像YAN那样,大胆的走过去告诉他,即使他被吓走了但是我做过了,我心里踏实了一切都如释重负。
YAN的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伤害是她永远觉得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才导致了父母的离异,当十几年后一家人站在一起时,YAN终于能够说出自己继续很久的话,我不想见到你们、我恨你们,说出去了也许心就不那么痛了,感觉其实许多年过去也没有恨了,以前一直是自己在骗自己,现在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童年,面对了那个脆弱的自己。
新的生活开始了,心魔此刻早已被排斥在体外,那藏子心底的秘密,那折磨自己的压力都随着风飘散了。
JIM可以是一个好医生,却不是一个好病人,他一直不能承认少年的那段恋情,那段伤心往事。
在精神状态出问题后也不肯承认自己的病情。
梦游、做重复的事情、回忆、寻找、思索、痛苦、折磨,他每晚在重复着自己的噩梦,每晚在重演着少年的悲伤。
运动真的可以让人冷静下来吗?
JIM曾一度这么以为,但是不是的这同样是在逃避心魔、逃避现实,只不过是另一种方式而已。
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过往,也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工作。
不要让自己活的太累吧,那不是充实,那是人生的自虐,应该以一种闲适、轻松的态度来生活的,生活应该让我们感觉到兴奋和充满期待,体会生活的美妙之处。
切莫因为不能战胜心魔而折磨自己,这样既不能博得同情也不能拯救生命,只会陷入无限的噩梦循环。
该承认、该接受的就去面对吧,我们奇迹般的来到这个世界上难道只为了一个目的吗?
不会的,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远不仅如此,不是没人在乎你,也不是没人欣赏你,或许你没遇到,或许你没发觉。
但是这已足够我们期待的了,不是吗?
想象着某天出现的某一个人让你心灵安宁,让你快乐生活。
想象着某天遇到的某件事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感激生活。
心魔此刻也不会再折磨我们,我们可以平凡、可以单纯、可以不成熟但是不能不快乐。
快乐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权利当然更是义务,你是在为什么而活着,你是在为什么而生存,且不去想深奥晦涩的问题,起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正视生活。
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我们对人们坦诚相见,在自由的空间里即使异度又何妨,那只是我们的精神小世界,但它是健康的充满希望的、没有心魔的小世界,即使它不完美,但是它存在于真实的自我当中,足矣。
YAN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JIM;JIM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YAN。
两个同样曾经不敢面对自己心魔的人,两颗同样受过伤的心。
也许没有激情的碰撞,也没有多少浪漫的瞬间,但是他们能够彼此抚慰,彼此呼应,远非关心这个词所能概括的。
那或许是注定的吧,二人的相遇也是生活的惊喜,但他们都不言明,心里知道,眼神中能够看出一线希望。
YAN战胜心魔了,可JIM又被心魔缠绕了,心魔可能一刻未远离我们,但是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它就永远无法接近我们。
幸运的是JIM旁边有YAN在,一个走进他生活接近他灵魂最深处的人。
是她让JIM从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是她让JIM勇敢的对过去说再见。
过去的就过去了,有过幸福、有过快乐、有过感动也有过悲伤,他们都是记忆中的了,为什么要刻意回避呢?
大胆的面对过往,也许是一声叹息、也许是泪流忧郁,但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时间从不曾为谁而停留,呻吟并非伟大的歌唱,它也不会铸就永恒。
从一个绝望的世界到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只因为有你在,YAN,JIM当然会幸福,但他们也会面临很多困难,他们会一起战胜磨难,将幸福延续。
但这不是我们该想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不同的遭遇,但是心魔从不曾在懂得生活与感恩的人面前显得可怕,或许某一天,我们会感激的说道,幸好还有你在,手会颤抖吗?
泪会横流吗?
由它去吧,我们在生活,这才是生活。
【引】2004.11.23 一篇旧文,送给在远方的LESLIE。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泡一杯红茶,决定看第三遍〈异度空间〉。
理由其实很简单,很想看看他最后的模样。
一个人看,还是第一次。
既然看了,就决定不会像以往那样用报纸遮,把声音关掉什么那些幼稚地行为。
对于生性胆小异常的我来说,倒是个挑战,尽管是明媚的午后,可开篇有些诡异的音乐还是使我有些发毛,但我不得不承认音乐很美。
每个人都可能神经脆弱,每个人都可能失眠。
JIM对章昕说,失眠就是精神病。
但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精神病。
人们只是不愿承认这点,而使精神病犹如麻风一样让人躲避。
一个人,不能独居很久。
人需要朋友,需要闲聊,需要热闹。
章昕需要,所以JIM出现了。
(哥哥出场,自然惊艳。
那年他46岁,依然年轻,依然出众。
)JIM是个心理医生,成熟,稳重,给人安定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JIM演讲时的感觉,我相信这也是章昕的感觉。
当她打开牛奶糖罐时,我也发出了会心的笑。
林嘉欣的笑容确实很美丽,你会觉得一切都很温暖。
在他们第一次见面后,她已经开始信任他。
对心理医生来讲,病人的信任,很重要。
神经兮兮的房东向她诉说伤心的往事。
几年前,一场山顶滑坡,使妻儿双双遇难。
至今他还放着一大一小的拖鞋,等她们回来。
章昕落荒而逃。
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下,在神经极度衰弱的幻影下,章昕又见到了鬼。
(我很诧异徐少强如何会出演这样一个小人物,因为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乱世英雄。
可这里他同样一个神经兮兮的市井小民演绎地入木三分,实在是个亮点!
不由要赞一声!
) JIM很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只是章昕的幻觉,字是她自己写的。
他让她安定下来,让她休息。
他偷看她的日记,因为可以更快地了解她心魔的原因。
12岁时,章昕父母离异后都抛弃了她。
长大之后,男友也抛弃了她。
章昕的日记让JIM想起了自己的初恋,白衣少女在校园内向他挥手。
隐隐地,另一个故事在开始浮现。
章昕爱上了JIM。
这在我看来,最自然不过。
不过他们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一起。
JIM开始害怕,不敢接受,选择逃避。
章昕旧病复发,终于崩溃,导致自杀。
父母的到来,使她宣泄所有的怨恨。
心结终于打开了。
一切似乎都过去了。
JIM不断看到初恋女友自杀后狰狞的面孔,开始失眠,并且自己作电疗。
朋友劝他应该谈恋爱,他开始接受章昕。
这段戏,虽然我这么写,在并觉得并不是这么简单。
先有因才有果,因为JIM喜欢章昕,潜意识里开始觉得这是对死去女友的背叛,所以幻影越来越频繁。
朋友的开导使他明白,他的确需要朋友,需要面对自己的感情。
于是他去找了章昕。
接下来这段,是我整个过程中最轻松,最惬意的时刻。
音乐异常轻快,章昕在春风般美丽的微笑中答应了他的邀请。
我没有忽略JIM稍稍有些木衲的表情。
(叹!
真厉害!
哥哥真是一位非常优秀非常专业的演员!
)恋爱总是美好的,让人心醉。
我喝了一口早以冷却的红茶,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而电影短暂的轻松随着JIM初恋女友父母的出现而消失。
看到JIM头猛得被砸时,我心惊肉跳。
虽然知道这只是戏,哥哥不会受伤,但还是心痛难当。
梦游使JIM把那件尘封的往事重新翻阅出来,虽然他不愿承认这一切。
他以为自己早已经忘却,可当这一切全都袒露在朋友,爱人的面前时,他终于爆发了,变得不可理喻,变得歇斯底里。
他甚至把责任归给章昕。
在即将分手的夜晚,章昕发现JIM在她面前哭泣,痛苦不堪。
(我看到了哥哥特有的哭泣,像小孩子受了委屈一样。
实在不得不再提下哥哥的演技,如何成功得从痛苦地哭泣瞬间转化得面目狰狞,而不让人觉得刻意和突兀。
)我的表情和章昕一样,直到JIM咆哮而逃。
JIM不断奔跑,近乎于逃命。
可到处都是女友鬼魅的模样。
终于,JIM来到了高楼天台。
我的手抓紧了沙发,这段是我最不愿看到的场面。
(看着JIM流泪的脸,很难不把他看成哥哥在流泪。
)电影开始回忆那段往事。
男孩,女孩,校园,自行车,阳光,小鸟,树林。
随着音乐中女生优美地吟唱,初恋不可能不美好。
他们为死去的小鸟埋葬。
女孩说: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
男孩说:我也死!
女孩说:不行!
你要好好得活着。
我相信这是女孩的初衷。
不然电影不会让鬼魅的脸上流泪。
她依然爱他,她要他好好地生活。
当年也许只是场误会,但生命只有一次机会。
错过了,真的就是错过了。
当章昕把JIM从天台的边缘拉回来时,我双眼模糊一片,泪水纷纷跌落。
(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人把哥哥拉回来?!
)我怔怔地望着屏幕,电影已经落幕,忧伤的音乐中似乎有些许感悟和清醒。
无法理智地写结尾,我感到很疲惫。
惟有祝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异度空间,如果可以,请那里充满快乐,安详,温暖吧。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害怕,毕竟哥哥是在这部片子之后没有的。
影片中他最终没有跳下去,但却在生活中真的跳下去了。
看到后来,我一点都不怕了,换为如龙头爆裂般的泪水。
打动我的是那么多的儿时真情,和真爱无穷的力量。
真爱可以拯救的,到底有多少?
我是最害怕受伤的,也没什么勇气去拯救别人。
我的那一点点勇气,用来拯救自己,用来克制自我。
当我变得温暖的时候,对他人也会有一定的辐射吧。
影片中的特技镜头的运用被哥哥的演技比下去了,我喜欢这样的效果。
好演员是可以做到不输给电脑特技的,因为他传达给观众的情感是活的,直接贯穿心灵的。
✨当你认真的时候,你的心就会受伤,所以更应该极度坦诚的面对受伤的心,学会释怀。
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是直面它。
选择遗忘,当下可能会开心一点,但心变得像木板,扎过孔的木板总是有痕迹的。
不如直面受伤的心,心鲜活的像水一样,你扎它,它会包容你的形状,水面会涨,让异物变成强大自己的一部分;取出来却无痕,自己还是自己。
女主和男主都不愿意面对造成自己受伤的事情,以至于记忆没了,但造成的影响还在。
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去面对!
认真生活,珍惜一切,好好的爱一个人,没有不能释怀的;允许自己犯错,积极主动的改正,每一个美好的未来都是当下,遗憾也是,珍惜当下吧!
心不陷于困境,即没有困境。
珍惜当下,未来只有美好。
✨很喜欢男女主恋爱那一段,轻松愉快的。
✨从《与他共度61世(下)》选取↓:这并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颇具诚意的心理悬疑片。
通过灵异的碎片,告诉你一个反灵异的结论。
空间并不广阔,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远,那么远,甚至更远的是自己与自己之间是距离,每个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在。
表面上,是章昕救了罗本良;实质上,还是罗本良自己救了自己。
正如章昕的心魔是因正视症结、以毒攻毒而破解,罗本良也是一样,逼到绝境上的坦白面对,使他自己和心魔同时得到救赎,回归平静。
这种平静与旧日的平静还不同,不是假象的平静,而是在铭记一切、知晓一切的基础上的平静,也是永久的平静。
旭日初升,劫后余生的两个人互相依偎,静静的坐在天台上。
他们身后,罗本良站过的地方,昨夜空缺的一块铁网严密如故,告诉你一切都是幻觉,全部的逃避与挣扎,都在你的心里。
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作为哥哥演绎的恐怖片,虽然情节上感觉不是很震撼,相比很多恐怖电影的吓人特效来说,比较平淡。
然而影片的瑕疵完全被哥哥的演技弥补了 ,温文尔雅的医生,温柔的男友,被鬼折磨神志不清的男人,深陷记忆充满负疚无法自拔的普通人……当影片结尾,敞开心扉的医生,回忆着过去的甜蜜岁月,情愿陪自己曾经的爱人现在的女鬼去死时,哥哥的演技在这部影片也达到了巅峰,令人无法不感动。
所以结局女鬼原谅了他,回归了应去的地方,就不显得突兀了。
女主演林嘉欣在里边饰演因父母离异造成心里阴影的心理障碍女子,忧郁的眼神,神经质的表情都非常到位。
影片描述了爱而不得的忧伤,以及爱所带来的伤害,还有为爱放手的解脱,所以它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片。
张国荣后期对导演很挑。
如果不是因为尔东升,他应该不太会跟罗志良合作。
但是人前人后他总是说 自己对罗还是比较看好的。
前两天突发奇想,想去看看没有了哥哥支持的罗志良现在在干什么。
check到他2004年到现在大约拍了三四部电影。
大部分是惊悚悬疑片。
把影片简介都过了一遍--again, 情节very plain with no spark。
演员也越来越soso, 除了有一部片子好像是刘若英领衔,不过也很有限。
回头想来,枪王同异度空间的情节实在是平淡的出奇。
如换个男主角,譬如TVB随便拉个过来,估计连到大陆上映的必要都省了。
张国荣这两部戏演的过分卖力,甚至有些超越了角色本身。
大约罗志良只有被他带着走的份。
记得枪王里张国荣神经质痛哭失声完了之后立刻若无其事的那段,我看得有点心悸。
不是他情绪转换,而是他的痛哭deliver出来的是一种完全的desperate. 他演这段的时候究竟想到什么,我实在猜不到。
看到一句话,说异度空间因为张的跳楼而大卖。
不由得感到张国荣很可怜。
原来那所谓的片场撞邪附身之类的新闻又是炒作。
也罢,总算是他人躺在棺材里,还在默默为电影宣传出一分力。
《异度空间》因张国荣有了特殊意义,时至今日,它本身的内容远不及它给张国荣带来了不良影响之说来得重要,甚至很多人不敢再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恐怖,是因为不想再看见张国荣站在天台边上与不久之后的现实极为重合的场景,而电影也好,现实也好,我所看见的重合只有两个字——逃避。
这部电影里有鬼吗?
我的答案是没有,所谓的异度空间,不过是人的内心世界罢了。
从始至终都是章昕和Jim在无法面对现实和内心时所作出的逃避。
(我没学过心理学,以下都是根据电影分析加上自己理解,如果有不专业的地方望海涵。
)章昕是怎样逃避的呢?
开头Jim讲课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可以极好的解释章昕所看到的鬼们,“我们的大脑除了能够思考和分析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接收资讯,由出生开始,我们的大脑就从各种不同的途径吸纳讯息,不但积累了知识和经验,还吸收了很多鬼怪,鬼怪其实透过我们的家人、朋友、宗教、电影或是电台的鬼故事,透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渗透进我们的大脑里,令大部分人都相信有鬼,资讯经过分析,再在大脑中化为影像。
” 电影里章昕看到的所有的鬼,做出的所有的事,都是在她接纳讯息之后脑补出来的。
第一个镜子里呻吟的男鬼,其实是她先在楼道里看见楼上的变态男不怀好意的盯着她,然后在她洗澡时,听见变态男在浴室里看色情杂志自慰时水管传来的怪声(呻吟声)后,才脑补出来的;第二个因泥石流意外死亡的房东太太和儿子也是在神经兮兮的房东告诉她有这件意外,她又看见房东给太太和儿子准备的碗筷、鞋子和玩具这样诡异的场景,并且看到房东太太和儿子的照片之后才脑补出来的;而镜子上“我一定会跟着你”的字迹,仔细看电影的话则会发现是章昕在做剧本翻译时里面的一句台词,后来章昕病发后自己写上去的。
章昕“自小父母离婚,令她失去了保护,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形成了极强的占有欲,在处理感情方面很失败,令她所有的男朋友都觉得很辛苦,因为他们不可以忍受她所做的事情,她的思想影响了她的言行,令她常常说见鬼和自杀。
”章昕一直都知道她心里的鬼是谁,但是她不敢面对。
她不敢面对自己从小孤苦无依,骗人说自己全家都去了澳洲;不敢面对过分依赖的感情失败,表姐说她每次失恋后都说见鬼,把无力经营的感情归罪于鬼怪,从她幻想的房东太太和儿子的鬼魂在镜子后面,其实镜子后面是她和前男友的照片就可以看出。
而更深层次的逃避,那就是自杀了,从章昕的手腕就可以看出,她逃避了多少次。
每次自杀被救醒来后,她就会什么都不记得了,对一个极为痛苦的人来说,什么都不记得了,也许是件好事,但是她们真的可以就这样逃避掉问题吗?
每次失恋都会如此,无法面对现实终将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而不一定每次都会幸运的醒来。
其实说白了章昕一直逃避的就是孤独。
Jim又在逃避什么?
很多人没看出来小鱼(高中时因无法面对和Jim分手而自杀的前女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着Jim的,其实小鱼一直都在Jim的内心深处,Jim一直都怀揣着对小鱼的愧疚,从未真正放下过,我甚至怀疑Jim学心理学就是想要自救,但他的自救方法依然是自我麻醉,告诉自己这世上没有鬼。
甚至可以把这个方法写成论文教育众人,逃避内心真实的自己,看起来极度理性,但其实和章昕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压抑的更深,所遭受的反噬更大。
Jim仿佛成功了,这么多年一直没再想起小鱼,甚至忘记了有这样一件事,在小鱼父母来找他算账时他都不记得有这样的人,我相信此时的他是真的不记得了,并不是在装。
在给章昕治疗的过程中,第一次脑海中出现小鱼的影像是在初次偷看章昕日记时,看到章昕和前男友恋爱时写下的甜蜜,慢慢浮现出他和小鱼刚恋爱时的甜蜜,小鱼和章昕的少女心是一样的。
第二次是在给章昕做讲解人的“回忆”时,想起读书时的学校场景,小鱼在场景里向他招手,又问章昕有没有去殡仪馆瞻仰过遗容,回想起小鱼死后去殡仪馆瞻仰小鱼遗容的场景,第三次是在偷看到章昕日记中分手段落的描写时,章昕内心所反映出的悲愤和小鱼是一样的,自杀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章昕被人救起来了,而小鱼却永远的去了。
泳池边面对章昕的示爱时,Jim不敢接受,他说他不想让章昕依赖他,因为小鱼就是因太过依赖他而自杀,他不敢再去爱上一个女孩怕她重蹈小鱼的覆辙,他一直念着“她不需要这样折磨自己”其实说的就是小鱼,可见他内心深处根本一直没有忘记小鱼,并一直对她的死耿耿于怀。
章昕和小鱼是一类女孩,都是太过感性,极为孤独,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
在挽救章昕的过程中小鱼的回忆一点一点浮现出来,Jim开始犯病,脑中开始闪现小鱼身影,他自身继续做着逃避,安眠药、电击,他逃避的是小鱼因自己而死去的事实,内心压抑多年的无法原谅自己。
最终他找到了章昕,变成了章昕挽救Jim。
Jim和章昕在一起后可能是内心深处出于对小鱼亏欠,再加上之前对于小鱼的回忆已经被唤起,所以病情加重,开始梦游,人在逃避自己内心时,内心又支配身体去让人面对,Jim每晚都会翻出早已封锁起来的小鱼的所有回忆,包括那些信件,报道小鱼自杀事件的报纸,逼着Jim去面对,最终把Jim折磨到精神崩溃,Jim对着空气说的那段话可以看出他一直没有原谅自己,Jim哭着求小鱼“放过自己”,而小鱼却告诉他“我一辈子都要跟着你,你无论如何都脱不了身的”,其实这是反应Jim内心的自己与自己的一段对话。
这之后小鱼的影像越来越具体的显现出来,所有的回忆都爆发出来,逼着Jim不得不面对。
小鱼追着Jim跑在所有地方,人群中,大街上,最后追到了小鱼跳下去的那个天台顶上,发生了一段Jim自我释放的一段对话,他终于不再逃避,哭着说出了压抑多年的感情,“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一直以来我都不可以接受另一个女孩子,你死了那么久都不开心,我有什么权利开心,但我很想忘记你,有些东西碎了就是碎了,不可以补救了,那些回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以前一起开心过,痛苦过,我两样都会记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忘记了,我陪你死。
” 而最终自我救赎的那句话,是小鱼对他说的“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 镜头一转,面前是章昕,把Jim从天台上拉了回来,我相信小鱼的影像一直都是假的,追着Jim的一直都是Jim自己的心魔,Jim在最后终于不再逃避,自我救赎成功,与章昕相拥于天台边。
自此,章昕和Jim都不再逃避,面对了现实,获得了解救。
其实,电影里还有一个逃避的人,直到最后也没获得救赎,那就是小鱼。
小鱼代表着许许多多为情自杀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高中就有,一个女孩子因为男孩子的移情别恋从教学楼上跳下去死掉了,当许多年后人们茶余饭后谈起,都是对这种行为的轻蔑不耻,而我却是很心疼。
这世上那么多理性的人,他们无法感知一个过于看重感情的人的内心世界,甚至觉得是疯子精神病。
这部电影里,Jim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就是“中国人最要不得的就是将精神病三个字跟疯挂钩。
”那些能够走上极端的人无论出于什么外因,内因一定是心理问题,不然何样的勇气能促使他们放弃所有的幸福去自杀呢?
我相信电影里的小鱼也一样,她在临死前对Jim说“我如果没有你就什么也没有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是除了Jim没有别的能使她快乐幸福了,但凡有,在最后一刻,一定不会跳下去。
小鱼死了,没能获得救赎,她逃避的是Jim的离去。
我多希望小鱼不是Jim幻想出的心魔,而是真的女鬼,这样最起码在她死去多年之后听到Jim说的那番话也可以释然了,而“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就成了小鱼最心酸的自我救赎,即便可能是谎言。
张国荣给这部电影又赋予了一层特殊的意义,我所分析的得出这部电影里没有鬼,所有的一切都是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挣扎和救赎过程,很可惜,电影里的主角无论是他人帮助也好,自我救赎也好,都获救了。
而电影外,张国荣没能获救。
“人很多时候是很脆弱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心结,就算你想告诉你的家人或是朋友,他们未必懂得开解你,所以人最重要是学懂一件事,就是要懂得调息自己和爱护自己。
” 希望现实中所有遇到心结的人都不要逃避,积极寻求帮助,积极自我救赎。
这句是张国荣的台词,很可惜,现实里却没人能开解他,他也没能调息好自己。
“好啊。
”
因为电影中最后的情节和张国荣现实中太过相似,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哥哥从电影中没有走出来,我个人非常驳斥这种说法,先不说两人的病因不同,一个心理性,一个生理性,再者就是张国荣作为如此优秀的演员,不可能人戏不分的,他不是程蝶衣,他是张国荣!
回到电影中,主角Jim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给林嘉欣饰演的角色看病途中始终不放弃,最后治好了林嘉欣的病,而后半部分则是林嘉欣始终不放弃陪在jim身边帮Jim克服心魔最后打开心结,整体的恐怖氛围营造的非常棒,最后在高楼上的戏份镜头的调度也让人不寒而栗,仿佛身临其境,最后的大和解虽然有点仓促,但是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有些东西还是正能量为主嘛。
张国荣和林嘉欣的演技都绝对精彩。
最后天台上两人相拥而坐让我想起了《春光乍泄》。
😂
这部电影其实在哥哥生前就知道了,也似乎怀疑他的死和此有某些关系,但我想哥哥还是不希望的。
他死于抑郁症,而正因为受此痛苦的折磨才示演这部电影,希望人们能够理解这种病,并面对与之斗争,主人公终于走向光明,可哥哥很不幸就此结束了生命,他也的确用自己的生活去演绎并获得了成功。
之前看过几次,总是断断续续的,有些忘记了结果是什么,今晚恰巧电影频道播放,终于看得完整。
为什么我觉得爱人要看如此恐怖的电影呢,因为这里恐怖与一向恐怖的电影不同。
以前的电影就是为吓人而吓人,甚至看过了很久想起来都后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而此片中交待的事情都是现实中我们感受到的,我们随着主人公在恐怖中走了一遭,如同一次旅行,让我们明白恐惧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消失的。
而更重要的是,这里面都涉及到男女之情,章昕曾经的男友见他吓得要死,为什么,还不是总要自杀,而罗伟良的前女友又是因为对他误会以为要被抛弃竟以死相迫,造成惨案。
都因人们太不成熟,把爱情当成我们唯一的依赖,唯一快乐的源泉,失去爱情就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似的,也不怪,家庭如果没有幸福,孩子又能追求什么呢。
但这不是爱情,也不会长久,因为我们内心都无法承担别人生死那么大的责任。
选择离开,于是里面一幕出现了。
只有彼此独立的人才能享有爱情的甘美,否则快乐只有一点,痛苦却无止境。
另一个看点是,我们彼此都有脆弱的时候,医生也治不了自己的病,就像外科医生不能给自己手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盲点,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此片的这对恋人帮助彼此走出痛苦的阴影,一个因为曾经父母的遗弃,另一个因为童年痛苦的回忆。
我们都在逃避那些痛苦的事情,越逃避越挥之不去,以为忘记了,却都如火山般积聚着能量一次次释放。
当我们面对它、接受它、认识它之后我们再没有恐惧了。
这部电影寓言很深,比如心理治疗的倾诉法,两个人都因为与目标对象进行倾诉得以解脱。
虽然片中讲罗伟良得到了童年女友的原谅,其实是自己原谅了自己。
还有章昕对父母的控诉,她一直在认为自己做的不好,自己不乖,父母才抛弃她,这也是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自闭和爱情总面临挫折的原因吧。
当看到清晨,这对恋人从内心的恐惧中解脱出来的时候,我心满意足。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感谢创作人员,感谢哥哥……2006.4.9 00:45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孤独的,只不过有时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能找到心灵的伴侣的人是幸福的。
找不到的,那就自己学着找快乐。
JIM的病根是抛弃人,昕是被抛弃,于是两个人决定保持距离的时候一切就藏不住了。。。
小鱼因为占有欲,剪刀剪手腕,天台跳落自杀。
自此她的魂魄一直追随于他。
半逼半推带他到当年的天台。。。
想起《救命》(林嘉欣、李心洁、许志安)——林为许付出所有,却换来他的冷嘲热讽:下贱,我一个手指头就可以勾引你上床颠来倒去。
他喜欢李,说她高贵矜持。
而李有肾病,你懂的。
末了,她戳瞎了许的眼导致他死亡,把自己的肾留给李。
——得不到你,我也要毁了你!
(朵颐大快)回过头来的小鱼,为JIM死,怨。
也要他随她同去。
JIM天台准备死前的剖白,感动了女鬼,吻别就此离去!
女人终究是感情动物。
不值得,真的不值得。
父母视你为珍宝的命却因一个不在意你的男人而灰飞烟灭?
魂魄游离阳间,还能喝孟婆汤堕入轮回冲出紫河车投胎转世吗?
天下情事,欲擒故纵,谁动真格,谁就注定失败。
男人本是多偶动物,专一的有吗?
应该有吧想来专一的都是活不行的伐?
自古以来——白素贞舍弃千年修行,为个凡人产子,却被压雷峰塔。
如花愿与情郎同赴黄泉,换来十二少贪生怕死。
——谢谢你还记得我,胭脂盒我挂足53年,现在还给你。
说的时候有多心酸,我爱他可以为他死,我之于他却只是一段回忆。
现世有多少柳梦梅与杜丽娘,有多少雷雷与叶青?
啐!!!
都是惘然。。。
爱一个人可以多久?
天长地久够不够?
天长地久是多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为爱痴狂的女人多数是参不透的。
但是张国荣的目光从最开始的炯炯有神随剧情暗淡。
声音,说话方式,亦从坚定自信转而颤抖。
林嘉欣从一个从惶恐、头发遮住半边脸的自闭女孩走出抑郁阴影。
两个孤独人相互扶助走出黑暗。
我想问,JIM和昕最终能携手终老么?
(这问题有点狗血)可张国荣和林嘉欣吃冰淇淋的样子,很喜爱很真,很暖。
纪念张国荣,不仅是最后一部,也演得好用心啊。林嘉欣也展现出演技。
直男意淫。男导演拍的专为自己留出大段解释的时间,太tm傻逼了,对异性恋很无望。女人总是受到男人不忠的伤害,然后再自残,然后连生命都牺牲了,然后被男人妖魔化成鬼,一个不可理喻的疯狂、邪恶、丑陋的对象,然后在懦弱男人不敢改过自新的时候,选择为过往感情流泪,然后准备好拥抱男人,宽慰男人,呃呃呃啊。视听调度很一般。但是讲作为主角的心理医生自己的状况,可以思考一下。资料馆,与盛总。
真的吧,人最难的就是了解自己。张国荣说“为什么感冒你就去看医生,心理有了问题你却不敢跟别人讲,中国人很奇怪,总把精神病和发疯画上等号”,即使打开心结的方式是学着沟通去释怀,可还是蛮难的。
对于恐怖片一项不感兴趣,更何况是这样一部带走哥哥的片子。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超自然现象是由心理角度造成的
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章昕躺在浴缸里被吓到的情景还有就是 Jim的前女友躺在棺材里被移进殡仪馆的那个镜头 实在恐怖
人物情感关系的建立和故事的自圆其说紧密关联,回忆片段在人物之间的共享使用是一个叙事亮点。内地拍恐怖片的导演/编剧可以学一学,如何恰当地使用心理/精神疾病套路来讲好一个“鬼”故事。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脑袋除了能够思考和分析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接收资讯——前天「比利时男子在与 ChatGPT 交流后身亡」的冷搜提醒了广大网友:提防《此情此刻》被「神秘人/Mister」带节奏。其实「神秘人」就是透过我们的家人、朋友、电影或是电台的神秘故事,透过不同的途径渗透进我们的脑袋里,经过分析再在脑袋中化为影像——中国人讲话:相由心生。显然,西方人「一脸懵逼」搞不明白。事实上,心理医生构建、开发和生成的「鬼畜」形象他自己也没有能力分析和控制:渴望成为「编剧」作家的女主在《异度空间》里面扮演一个既负责讲故事又负责听故事的「两面人」角色——她的对立面不止是一个人格化、男性化和精神病理化的聊天对象,还是一个掌握「催眠、洗脑和操控」技术的心理医生:没病?没病聊两句。反正你是要付钱滴。
实在不怎么样,这个也能跳楼??
虽然有些不知所谓,看着还是很舒服
我不喜欢很多无知的人叫他哥哥 没有看过几部他的电影听过他的歌却总在愚人节消费他一番 LESLIE是一个典型的处女座 一个完美主义者 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要是那个凌晨有人拉他一把就好了 恐惧可以衍生出魔鬼 做人还是要积极乐观 风再大又怎样 只要爱人在身边
没想到在电影院看完不久你就走了。。。惋惜
这分数…只能说“张国荣遗作”的光环过于强大。婴儿肥时期的林嘉欣最sexy。猛鬼爱情肥皂剧,从头到尾扮哂嘢,其实失真得可笑,比如精神科医生居然会对自己使用电击疗法。
你要怎么把罗本良和张国荣区分开?尤其是在这么个结局里,在林嘉欣轻轻把爱人从天台边拉回来的那一下里,在张国荣落着泪说“其实我一直都唔开心”里,要怎么区分。我没办法区分所以我没办法客观理智地去分析这个电影。如果他没接这个电影,如果他在站上去那一刻有人真的把他拉了下来,所有都是巨大未知的“如果”。
#202304资料馆# 电影本身是哥哥最后一部作品的意义更大一些,毕竟角色和他有很多共通之处,影片以及剧情本身不太耐看也不太适合大荧幕食用
心理医生给变成了鬼的女友做心理辅导的一段真是亮点(或者笑点)……
引用:奈奈 2008-09-02 我宁愿你在电影里跳下去了,这样的话,或者现实中你就不会跳了。
不论是故事情节、叙事手段、气氛营造、演员表演上都堪称一流,可谓国产恐怖片中的顶峰之作。唯一稍显不足的就是结尾太过于俗套而滥情,没有给人什么惊喜。而这部电影是张国荣的遗作这点,恐怕比情节本身更令人关注。
这分颇高是给了哥哥的演技吗影片本身的高度配不上这个片名,稚嫩尽是些Jump scare的手法
当年因为这部片拍完张国荣就死了,一直谣传他是拍这片中邪了,导致一直不敢看.终于看了也是好几年后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