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宋冬野的那首《平淡日子的刺》才看这电影。
片子讲述的故事十分真实,但没有经历过的人会觉得十分浮夸虚假。
甜蜜的画面 吵架后两个人的做法等等让我在男主女主身上看到了我和她以前的影子,是那样惊人的相似。
成长就是不断发现,你的独特经历原来只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
如果能早一点看到这电影,也许会理解 避免很多事情,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看不懂是幸运,看得懂是经历。
我羡慕那些看不懂的人。
不知京城刮的哪股风,广告公司白领取代时尚杂志员工,成为了都市爱情电影的宠儿。
这股风还顺带刮走了雾霾,成就了《我想和你好好的》里的北京美景,有晨光有秋色、有夜景有移轴,就像广告片一样干净,现代感十足。
男主角像在三里屯捡尸体那样,意外地捡了个女朋友,飙车过把瘾,姑且信吧。
小两口搬家,住进了北京特色的塔楼,不像某些电影里那么光鲜敞亮,好,挺真实。
但是,和大多数不着边际的同类型电影一样,《我想和你好好的》很快藏掖不住,开始矫情造作,一通生搬硬造。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情侣发现过不下去了,死命折磨起对方。
当两个人进入无可抑制的发癫状态,互抽耳光之际,编剧估计洋洋得意,恨不得跳出来当场虐待观众,赶紧哭吧不是罪。
并非说,爱情电影不可以虐人,很多爱情悲剧相当虐人,但如此低劣的虐待手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暴戾之气——神经病之所以神经病是因为他们一出来就是神经病,直叫人怀疑创作者作何动机,是否有什么人生阴影,再不然真是搭错线,乱烧山。
男女主角是极品加神经病的绝配,完全不懂爱为何物,一再挑衅和侵犯观众的认知底线。
如果这也叫做爱,叫做热恋状态,那当真是肥皂剧和微博段子看多了,没事找事。
或者最有可能的,它的参照对象本来就是电视剧,以及那些像极了电视剧的本土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当然有电影感,但在稀少的电影感里头,非要塞入发馊的肉馅,实在令人反胃。
编导或许是想借这些鸡零狗碎来唤醒观众的相似回忆,可是,观众就像看猴戏,看俩人气急败坏,阴招冷箭,实在无聊透顶。
或许,最需要接受“爱的教育”的不是别人,而是幕后编导吧。
满怀期待的去看这个电影,结果失望而归啊!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的,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喵喵同学的做法,什么我爱你,爱你就得一点空间就不给吗?
还在家里按摄像头,有病吧?
也无法理解男主角的做法,前女友的东西不能一次性的给完吗?
非得让那女的一次次的去要去拿吗,这他妈有病吧!
喵喵离开亮亮你会死吗?
就这剧情,题目叫我想和你好好的,这脑子有病吧!
白瞎这么好一题目,小情侣看了回去接着闹,没分的赶紧分,和前女友没断联系的赶紧联系,喵喵,你不该做演员,该做女特务!
这对爱情里的男女,就像大街上那种最常见的情侣: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也不算老,不能说是人中龙凤吧,但也好像比普通人好了那么一点儿——女的青春迷人不乏追求者,男的别的不说,好歹在北京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自力更生。
他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抱着一腔诚意,打算把最初那种相互取暖的温柔关系延续到很久很久以后。
片名说:“我想和你好好的”,可这句话在正片中并没有以任何形式出现过。
而实际上,当这想法冒出头的时候,正意味着两人之间出了大问题。
爱是需要技巧的,这技巧来源于经验,微妙得不可言传:信任,坦白,理解,关心……每一样都要根据彼此的具体情况来拿捏推断,多一分令人窒息,而少一分又显得疏离,快了,令人无法消受,慢了,又有谁能辜负得起时光。
“谁还记得爱情开始变化的时候?
”无论严肃的还是随意的,从性开始发展的男女关系在最初总是被兴奋和激情包围,在极大的荷尔蒙刺激下,大家普遍高估了自己的耐性,又对对方报以过大的期望,一开始越兴奋,到后来越失望,当一段关系开始变得另双方疲惫之后,男的成了没心没肺的人渣,女的成了歇斯底里的婊子。
大家是不是忘了,那个会跟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面对鸡毛蒜皮的人,不是圣人,正如同你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凡夫俗子。
在爱里,人们昏了头,人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解决两人之间的问题,无法判断对错,难以舍弃一段继续下去也不再有意义的关系。
不可自拔地迷失在漫长的失恋期中,还幻想着曾经那些刺激和快乐还会卷土重来。
------------------------围绕电影挑着说几点具体的。
1对于自己的过去,要自行处理妥当,并且没必要主动提起。
这是对现任和前任的尊重。
亮亮一开始的口无遮拦,直接为喵喵对他的不信任埋下了隐患。
2感觉难堪的时候干脆说实话。
喵喵去外地工作,亮亮在夜店HIGH,当喵喵来电时候他躲进厕所装作在家中,喵喵不动声色让他去阳台上收衣服而他满口答应,后来发现自己中招,双方都难堪。
3有问题想解决办法,不要摆脸色,没人有哄你的义务。
能合理处理日常事物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例如说: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动不动跳楼、撞车、自残,做drama queen不会有人给你喝彩,折腾到后来往往只能面对毫无意义的独自谢幕。
无论是怎样的人,在判断一段感情关系的时候,无论是好是坏,一个人只承担一半的责任。
信任和谅解是情侣之间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每个人都想要一段完美的感情,可是一生一世并不是强求来的,而是一天一天去经营的,这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无法好好相处,便注定无法再相爱。
倪妮与冯绍峰的感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不知道这部片是他俩的定情之作还是他俩好上之后才一起共同出演的这部电影。
由于两人的关系,看这部电影时总感觉出戏,总感觉既像演的又像现实中真实发生的。
说回电影节剧情和角色,一开始真觉得倪妮饰演的喵喵是个不正常的人,行为较为怪异,有些神经质,后来她与亮亮在一起后的生活没感觉特别甜蜜。
之后便出现了套路式的情节。
情侣二人因为一方前任的关系吵了一架,然后互不理睬,最后又重归于好。
剧情毫无亮点,两位主角似乎也没表现出很好的演技,让全片显得平淡而乏味。
一部我喜欢的电影,我总喜欢去反复品味他的名字。
这部电影其实就只是用简单的方式描述了一句话的意义“我想和你好好的,却不知如何和你好好的”电影唯一美好的地方就是,喵喵最后发现给亮亮自由就是对他最好的爱的时候,剪短了发,让故事回到原点。
但心中的爱却一点也没办法回到原点了。
当我舍身入境的去感受的时候,才发现胸中有口闷气。
我思索着为何,可能我把自己套进了男主的灵魂。
感觉爱情就是调味品,当遇到喵喵这种把爱情当作归宿的人,心中压抑着逃不离的责任,不伦不类的活着。
“你烦不烦呀”这就是不爱最为真实的表现。
这种不爱,充满了曲折,带着伤痕。
在爱中成为成为一个折翼的天使,无论如何感觉都飞不起来了。
一生独自,倘佯在那段故事里。
“一生中可以喜欢很多人,但心疼的只有一个”
我记得高三的某个午后 我坐在彭志媛的旁边 她手撑在木色的课桌上 "我觉得 吁嗟鸠兮 无食桑椹 吁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脱也 女之耽兮 不可脱也 古人说的很有见解 千万年以前古人都懂的道理 适用至今啊"她的表情笃定且沉稳大气 在通透的日光和淡薄的飞尘里 那幅画面仿佛是青春的一个纪念 陈旧而有力有个女生朋友前段时间还一直把 我爱过 的段子拿来和朋友开玩笑 后来竟然一语成谶 女生成了聊天话题里最最庸俗的女主人公 和苦恋的爱情八点档下集预告一样 女生也会打电话哭啊求啊 可决绝不会作出拿着绳子在他面前上吊的戏码 女生总觉得 她有责任在历经那么多真情实感之后为自己的爱情放下所谓的自尊心 可她的自尊心有那么1%的自知之明 它告诉她或许前两天还跟她发短信说爱她的那个男人不是真的爱她呢 她要是作出此等下策 负面影响是十有八九的事 故事的最后 她很感谢那1%的不自信 没有让她成为自作多情的人 自作多情多可怕啊 于是女生在俗套的温情独角戏里谢了幕 和男主人公说了再见被分手理由很简单 女生是一个性格不好的人 那个男生hold不住她女生挂完同她男朋友的最后一通电话 正值放假 陷入无尽的哀思和苦恼 不能一个人呆着 最奇怪的是每每从外边逛完回家的路上 平常很简单的窄弄突然变成是最漫长最黑暗的心路 女生在楼下看到楼层上暗着灯的房间窗口 那便是她的家 女生开房门放下手中的包袋 卸下最真实的心防 终于还是很小心的哭了起来 泪水从脸颊上方热溢 盈眶 夺目而出 那些忧怨在脑海里翻腾倒海 对一个男生怎么能做到转瞬间从此生对之唯爱变得再也不为之动容而措手不及 对这个世界上的海枯石烂天长地久可能都是旁人的故事而感到失望透顶 对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糟糕而深信不疑其实 你只是失恋了而已 和一个已然不能再忍受你骄纵蛮横的过客分了手 你该有的那些性格在你对爱情面前所表达的渴望和执着相比一点也不足为过 你过往的哭闹是对缺少互给的愤懑 你的脾气是发给你自以为能依赖终生不变的人 不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生都会变心 永恒的爱情也不要觉得是天方夜谭 而这场爱情里你的性格也不是唯一最终导致惨败收尾的原因 一个爱情故事排除那些旁枝的因素 可以简单到 故事里的男生已经没那么喜欢你 而你却越陷越深 你不是他挚爱的那个宝贝了 再也不是 这就是缘何我们一直对爱情的见解会有这么大的分歧 其实答案早在诗经里就昭然若揭了p.s.这破电影我一直期待着 八月份就说要上映了 推到九月十九 我本来团了票无奈看了小时代2我也就忍了 后来又推到十月十二 。。。
我只想说 。。。
拉手网走起!
我已经几年没写过影评,想抒发自己的感受了,因为没看《富春》,今年此部影片当之无愧成为我心目中的烂片之王。
喜悦是会激发战斗力的,愤怒也是,对此部片子的愤怒吐槽感催促着我还是写点啥吧。
二三线城市的大部分观众,其实是看不懂片子的。
不懂为嘛在路上捡了一姑娘,然后再送一次俩人就能热火朝天的开战了。
一个神经质有控制欲的女人,打着爱情的名义,对一个渣男实行全面监管,于是乎,我在二线城市的电影院里,听到对男女主角的一片骂声。
男观众吐槽女主简直是个神经病,女观众吐槽男主就是个渣男,分手后还跟前女友藕断丝连。
其实多看看豆瓣上的渣男直播帖就全懂了。
尽管片中的句子还有几个地方可以笑一下,但太肤浅了,导演设想的也许是此处应该有笑声,而观众只是用“呵呵”来回应。
冯绍峰在片子里面太土了!!!!!
导演和编剧功力太弱了,完全撑不起片子。
这种片子,娄烨来拍的话,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经历过恋爱的每个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找到曾经或者当下的自己。
本来准备好好哭一场,但留下更多的是感慨,而不是眼泪。
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女主角太作了,但这是电影总会夸张一些。
生活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作的成份,尤其是年轻的小情侣们。
只是,那个教会我们感情要互相信任的那个人,还陪在你身边吗?
在恋爱中的人,需要珍惜哦~
一个小演员或者小模特,从一个土豪的车上下来,坐了两次男主的车一起去了趟酒吧,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同居了。
她居然还在逼问完男主有多少妹子之后伤心的躺在床上,说,你怎么那么多女人啊。
搞笑了,泡个妞这么容易,谁女人能不多啊。
男主把一盆火锅倒到一个胖子的头上,打完他然后若无其事回到家,接着裸奔到街上,看到警察叔叔,一头扎进了警车了。
警察还说,没什么事你就走吧。
我原来以为这场蛋疼的恋爱从06年开始,可以在12或者13年给观众一个完整的交代,至少要表现出我想和你好好的趋势。
结果发现06年的设定极有可能是因为摩托罗拉不给赞助智能机。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神经病想要把一个贱人逼成神经病的故事,结果还没成功。
结尾很坑爹
周末晚场,电影院里连最后一排都坐满了,国产爱情电影只要好好拍,还是很有市场的。影片真实而又富有戏剧性,没想象中的那么好,却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台词和梗都比较新且有效果,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答案,留给每个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现实爱情片
没经历过的人怎么会看的懂?
无聊不过很真实,换个人演我才不会看呢~
作死使劲作,我想你死或我死,峰绍冯哪来的钱作,妮倪怎么会缺钱。白好好的了,我想和你一起作死!!!
喵喵一看就是处女座啊...
其实感觉还挺平民的,为什么北漂啥的总是有点犹豫感,北漂和上广真的感觉不太一样。最后的结尾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虽然明显有《过把瘾》电影版的意思,但作业本苦涩又搞笑的台词,电影院良好的群众氛围,还有两个演技不差的现实情侣演员,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模仿《我爱你》,不如
我个人觉得还不错.......
过把瘾就死
。。。。。。。。
矫情,还好没去电影院看。。冯叔你还是跟大幂幂在一起吧╮( ̄▽ ̄")╭
画面十分,倪妮十分!如果时间长度扩展成3个小时,故事情节会更流畅些。
作死人不偿命,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啊
我去这疯女人完全就是我本人嘛
倪妮素颜真的很不错,但内容情节不太真实,可能就是喜剧的夸张表现吧,总结了一句,no zuo no 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泥煤,借着生日之机跑去看这种货色!因为金逸有超前首映以为会很多人还特意提前了五个小时买到票,谁知会员卡忘带了没半票只得全票购买,六十大洋!这一颗星当是赏给作业本还有那能笑上俩下的老梗……卧槽新买的雨伞也不知丢哪去了!各种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