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
Eden,巴黎电幻世代(台)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菲利克斯·德·吉夫里,波林·艾蒂安,樊尚·马凯涅,胡戈·康策尔曼,琪塔·昂罗,罗曼·科兰卡,文森特·拉科斯特,洛朗·卡扎纳夫,阿欣妮·哈尼安,格蕾塔·葛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简介:这部电影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电子舞曲热潮。电子舞曲曾经是那个时代的摇滚、爵士以及朋克。无论你怎么看待电子舞曲,它都会让我们想起创造性天才或是惊人的名声,但也会是失去生命及被遗弃的夜晚。电影很难捕捉电子舞曲的这种气质,但是编剧兼导演Mia Hansen-Løve找到了一个将电子舞曲和电影融合的理想方法。 影..详细 >
看Mia的电影如同咀嚼苦莲子,缓缓而来的苦涩。只是将来的事比伊甸园更多了一份从容。
这片,对club culture没感情,就不会懂吧。看哭好几次。
Lost in Music。
把一个热爱车库舞曲的DJ放在九十年代锐舞文化火热氛围中,他短暂的闪耀,他的坚持和意料之中的落伍。视觉呈现上有点乏味。 (搬一个观点:画面的无设计感或许是为了体验“在人群中找主角”的无序感
The burden of life (简直醉倒在男主酒窝里。。。
透過一場電音史的巡禮,嗅出時間走過的痕跡
techno拍得这么萎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是为了不让人误入歧途么 daft punk两人不带头套报本名没人认识这种梗也耍了两次 都是不做解释跟门卫尴尬地僵持着 直到host出来说这是daft punk放他们进来蠢蛋 让人不禁怀疑此二人是不是有自闭症 另momasp1原来是个夜店风大院 俯拍镜头也算是一解没有进去过的遗憾了
不是人人都能靠做DJ生活,流水账的叙事把男主那种徒劳的挣扎哀伤地展开,却无太大感触
drugs, sex, cigarettes, alcohol, and violence to silence
结构散了一地
一个乐迷放浪形骸的一段人生的故事,主题有些像《醉乡民谣》版《少年时代》,但给观众的感觉与其说是一部传记电影,更像是由情感肥皂剧拼凑剪接而成
[4.0/5.0] https://www.facebook.com/shelookslikeayoungmonicavitti/photos/a.839006209550079.1073741859.186895204761186/855150534602313/?type=3&theater
确实也没什么剧情,平静地接受和慢慢地理解、回味,人生如此。
3.0 好老气的电影,看不到电子音乐的活力,所有人都像是从将来的事穿越过来然后被迫玩音乐一样
几位先锋少年在酒精,烟雾,磕药,性瘾和电音等摇滚行为中的成长历程,也伴随着音乐史的兴衰,还有一对旧情难忘的男女感慨着往昔青春岁月。
兩段式,對稱情節。慣用的段落或cut間的動作接續(這也造成某些用跳接的段落,產生些微情感震盪;最大者或許是「假正反打」連結銀行辦公室與電音DJ工作那段)。不停遁入電音派對,時間向前遞進,周圍人事變遷(朋友自殺的低調鋪陳),驀然回首、「時」不我予的痛哭。The Rhythm by Robert Creeley。
看了一半走了。sorry no patience for this 小众文艺剪辑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bullshit。BTW, DJs are not real musicians to me
感想只有 导演这几年进步真的迅猛 这部片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却长达两个多小时 视觉、律动和情绪并没有被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所以导致整体很乏味
偏長。結局在club house那幕完似較佳,現在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不過音樂跟影像真是一流,尤其是前者,十分享受。
原来不是真的Daft Punk,想听原声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