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父亲,爱,我生命里纠缠不清却又格外分明的故事。
理智地讲,这部电影算不上好片,但他的确让我回忆起那些过去的经历,一切都犹如发生在昨日。
片中的孩子真是幸福,幸福的让我觉得心痛,那是我孩童时多么期望得到的感情。
沉默沉默,看到片中心酸的父亲,我只能沉默,如果拥有的人不懂得珍惜,为什么不让珍惜的人拥有呢?
然而我的幸运是我的外公曾些许地教会我生命的责任。
就像老王生前努力教会儿子各种生活方式一样,我的很多行为也是来源于长辈的教育。
他们走了,却把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存留了下来,用别的生命体现出来。
然而这种幸运却也在不久前消失了。
永远的消失了。
伤心就是怀念过去的故事。
眼泪,不是不知不觉留下来的。
他们是夺眶而出的。
今天是你离开的1246天,我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海洋天堂》。
忘记中间几次哭抽过去,你走之后,第一次这么狼狈吧。
电视里歌舞升平,一出口就是我爱你一辈子。
一辈子有多久?
要坐过多少遍公车,穿过多少次上东路路口,煮过多少个鸡蛋,等待多少次IC电话响起,游过多少边海洋馆。。。
海龟的一辈子够久了吧?
它陪着你,代替我,让你不孤单。
最近看了太多生死离愁的电影。
国庆当天,一家人聚在屋里看《唐山大地震》的碟片,长辈们哭的很凶,我淡定的看着方登和元妮的重逢。
昨晚熬到2点,看完了《山楂树之恋》,纯真,承诺。
爱是什么?
是一个人能用生命保护你。
是一个人宁愿死,也不愿意违反承诺。
是一个人用你可能永远不知晓或者不明白的方式,保护着你直到离去。
教会你穿衣脱衣开门坐车煮鸡蛋拖地工作,教会你坚强而认真的活着,或许你不明白,或许你只是明白了而不知道如何表达,但是你爱他,爱他,爱他给你的这个世界,所以你微笑的活着。
片尾曲响起,已哭瘫倒到床上。
说了再见 才发现再也见不到我不能就这样失去你的微笑能不能就这样忍着痛泪不掉若角色对调你说好不好我请假归家,病榻上的你,形如枯槁。
看到我就放心了吧,女儿一切都好,拿奖学金,当学生干部,入党,读二学位,家务全能,不迷路,敢打敢冲,特立独行。
有能力照顾好妈妈和奶奶。
在你病榻前坚守了13天,我在,你就不肯离去。
当我踏上归校的火车,或许我早已预感到这是个“预谋”,你便在睡眠中安详走去。
于是,你就能放下了吧,愿意走了吧,终于不再折磨自己,硬撑着了。
连妈妈和叔叔都是以为你睡着的,只有仪器提示了你的离去。
你颤抖写下的日志,多年来的习惯,可惜,不能投稿发表了。
你颤抖画下的飞鸟,大海,我说过我要赚钱带你去大连养老,你还记得。
你留下了跟你一样倔强而有有主见的我,你留下了跟你一样时家庭责任大如天的我,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留下。
——“点,苹果在那儿,要拿上。
”——“啊,手机充电器没拿,我走了啊,拜拜。
”没想到这就是最后的对话。
再也没有一个男人能取代/超越你在我心里的高度。
我爱你。
爸爸。
电影讲述了李连杰扮演的父亲为了文章扮演的自闭儿童倾尽所有的感人故事,看完这部剧,你是否和我一样哭的稀里哗啦,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曾几何时他也那样为你付出着,小时候牵着你的手,送你去上学,或是把你放在肩膀上逗着你玩,或是明明很想你,却表达不出来,或是在漆黑的夜晚站在路灯旁,等着你回家,或是把好吃的都留给你,然后说着自己不喜欢吃,父爱是座山,父亲是你永远的依靠。
康永:徐熙娣在艺能界摸爬滚打十几年了,如果……(被打住) 熙娣:(怒!
)我有那么老了吗?
(晃过神)不过,的确我在演艺圈是出道比较早的前辈了。
(向后一甩头发,得意) 康永:反正不管怎么说了,这么多年,你没有想过转型吗?
熙娣:转型?!
我一直都在转型呀。
我以前是梦幻纯情国中美少女呀,(开始唱和老派的动作)十分钟的恋爱,嘿…… 康永: 够了!
我的意思是除了主持娱乐节目,还有打算主持别的类型的节目吗?
熙娣:别的类型啊?
(假装冥想)电视购物吗?
还是深夜的性爱节目?
要不然类?
康永:看来你真的不适合转型,保持好你的妖女气质就好。
今天我们康熙来了一位近期转型的大明星,欢迎李连杰先生。
熙娣:欢迎!
连杰:康永好,小S好。
康永:另外还有来自于内地的文章先生。
熙娣:欢迎!
康永:徐熙娣认识文章吗?
熙娣:我知道他在内地有一部叫《奋斗》的电视剧很红!
文章:谢谢!
康永:这两个人,你更喜欢哪一个?
熙娣:怎么一开始就这么犀利的问题啊!
(皱眉)我会选文章了。
康永:为什么?
熙娣:其实李连杰大哥很不错,会武功了。
但是…文章很年青,你知道我现在喜欢嫩肉。
(文章李连杰均笑)李连杰:我哪里不嫩?
熙娣:看上去不嫩而已,至于真的嫩不嫩,我尝一下就知道了。
(冲上去,被汉典拉住,李连杰吓倒)康永:不要闹了了!
最近二位要上一部新戏,由两位主演,名字叫什么?
汉典:(抢白,白痴状)叫海洋天堂。
熙娣:(大叫)谁在问你啦!
你是有多想抢戏呀!
(众人笑)汉典:(假哭,倒地)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一个脑子不健全的孩子。
你可以的打我,骂我,但是不可以骂我爸爸……熙娣:拜托!
我哪里有骂你爸爸,老娘打的就是你好不好。
李连杰快来教我什么佛山无影脚或者什么掌之类的招术呀(李连杰笑,熙娣被康永拉住)康永:好了了!
不要在来宾面前丢脸了了!
人家李连杰在这部戏里已经转型了了,不打架了。
熙娣:(边退回来边笑)好了了,闹着完了。
不过李连杰不演打戏开始演文艺片,我真的还满期待的。
而且我和我姐都好喜欢李连杰,从小看他的电影长大。
不过这次不打,应该没什么看头吧?
连杰:这次是一个新的尝试了。
主要是以感情为线索,动作就不太加入其中了。
康永:一直都是演武打片,怎么会想到要接这一部?
连杰:其实就是想换一点新尝试。
毕竟打了一辈子了。
熙娣:听说这部戏一定会哭死对不对?
连杰:这个…会有很动情的地方了。
因为这部戏的导演呀还有大家都很认真的在做,包括我也是新的尝试,所以有些细节,我觉得还挺打动人的。
康永:文章,你在里面演一个什么角色?
文章:我演儿子,杰哥演爸爸。
儿子患有孤独症,和平常人有些不一样。
这是一部讲述父爱的片子。
熙娣:那我一定会哭死。
我最怕这样的片子,但是又很想看。
康永:李连杰其实在以前的很多武打片里都演过父亲这样的角色,文章也应该演过儿子,但这一次演这样特殊的儿子,应该也是新的尝试。
文章:对,以前没有演过。
所以,也是一个挑战。
熙娣:不过文章我觉得挺合适的,因为他有点婴儿肥,有点小可爱的样子。
文章:(害羞)哦?!
是吗?
或许吧。
康永:汉典也有点婴儿肥呀。
汉典:(立刻抢戏,蹲下来)咩咩咩,我要喝奶我要喝奶。
我是婴儿。
熙娣:(白眼)你给我去死了。
还要喝奶类。
文章:汉典其实也满适合演这个角色的吧。
熙娣:(继续白眼)他?!
康永:不然让汉典演一下好了。
文章和李连杰先演一段好了。
连杰:(在放空,突然被问到愣住)啊?
我也要演呀?
(笑)演什么?
文章:要不就演那一段公交车上吧。
连杰:噢,好吧。
就随意演一下就好吧?
康永:就做个示范好了。
文章:就是在公交车上,我不知道到站了,然后被售票员骂,然后爸爸就很生气保护我,对着公交车骂。
康永:还有个售票员呀?
那S来演售示员好了。
那开始吧。
熙娣:这样呀。
好。
喊ACTION.康永:ACTION熙娣:(大声,故作山东腔)上车的乘客请买票,不上车的乘客往后走……(文章和李连杰笑场,康永笑倒在地)熙娣:(生气,双手交叉)不演了了!
一点都不PROFESSIONAL了!
不要NG好不好!
文章:(继续笑)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好好好,继续。
熙娣:帮我喊ACTION汉典:ACTION!
熙娣:(对着文章大吼,文章吓到)你怎么还不下车呀!
到站了!
你到底下不下!
你傻子呀!
下还是不下?
文章:到了吗?
现在下吗?
熙娣:现在不下什么时候下?
你这么大个人了,还不知道到哪一站呀。
你把公交车坐着玩呀。
你知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像我这样美丽又年青的售票员在为你们这些人服务呀,要不是家里有两个女儿,我才不出来工作呢!
我在家做我阔太太多好呀……(康永打断说:李连杰该你出了了)连杰:我呀?
哦。
你这个干什么呀!
你干嘛骂我儿子呀!
他不过是没注意……(被打断)熙娣:没注意?
他当然没注意,你看他眼神色眯眯的,肯定就是看我漂亮,一直盯着我打我主意呀,下梁不正上梁也肯定是歪的,你肯定也想占我的便宜,你们这两个不正经的东西…(继续在演,但众人已笑倒在地,熙娣山东腔)想我徐熙娣号称公交西施,多少男人打我主意呀,知道这辆车上为什么人那么多吗?
又为什么男人那么多吗?
都是来看我的!
……(全场已囧态了)康永:够了了!!
你是有多爱演啊!
我们是要看文章和李连杰演好不好。
熙娣:(边笑)他们不演呀,搞得我一个人在演独角戏。
不过我发现我真的有点适合去售票耶。
康永:(继续笑)如果你去售票,那车上肯定没人敢做。
好了,汉典来演儿子。
要不熙娣演妈妈,妈妈护着儿子好了。
熙娣:那谁是售票员呀?
康永:那文章来演一下好了,不要让售票员这样负面角色的戏太多好了。
ACTION。
汉典:叔叔,这一部是哪一站呀?
文章:(完全没在演,干说的)这一站不是你到的站,你的站过了。
谁让你早不下车呀。
熙娣:(横冲过来,悲情,音响也正好配合了悲情的背景音乐)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你这个售票员不提醒他下车。
你有没有同情心,他已经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子,你不爱护他,不关心他,还不提醒他下车。
你知道我养他有多不容易吗?
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你知道吗?
现在你还这样给他冷眼,你不可以!
你不可以这样!
……(众人已笑倒)康永:好了了!!
你是有多喜欢演呀!
汉典:S姐真的好棒。
我完全没方法切入。
熙娣:(自己也笑)切什么入呀。
你还切西瓜呢。
你们知道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嘛,所以一下子母爱的关怀就来了了。
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康永:李连杰觉得小S演得怎么样?
连杰:(忍不住笑)很好很好。
很好笑。
康永:好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部让你掉眼泪的电影《温柔海洋》的精彩片段--进VCR---熙娣:妈呀!
完全就是文艺片嘛。
我要哭了了。
我要去看!
康永:刚才的片子里有一场是父子俩抱头痛哭似的。
里面有很多哭戏吗?
连杰:会有一些,不过还好了。
好像我的哭戏会有。
康永:以前李连杰都是演高手,基本不哭,或者会有动情的落泪,刚才那个是大哭耶。
连杰:嗯,是会不一样。
熙娣:我觉得李连杰大哥应该不管怎么样都可以演哭演的好,因为以前那些大侠又不能哭但是有时你又动了情要哭的那种,我觉得最难演。
像我吧,我适合演这样的。
康永:你们女生演哭戏随便一哭就哭出来了好吧。
熙娣:这样?
那好吧,那今天的节目就先到这里吧。
康永:拜托!
你有点职业道德好吧,才做到一半!
熙娣:是写这篇东西的人不想写了要睡觉了,很晚了,我顺便回家给孩子喂个奶而已。
康永:看来我们的节目也不长了。
好吧,这一期分上下集,上集结束了,下集请继续关注康熙来了-功夫巨星和奋斗男生的父子情。
谢谢李连杰,谢谢文章。
熙娣:886【纯属好玩】
人性魅力够,而电影魅力差了点。
不过,已经是难得一见的认真的中国电影了。
主题先行是限制观影快感的重要因素,反正我是不太喜欢主题先行,比如《左右》这类片子,或者还未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因为太早知道主人公的困境,就只看怎么用电影语言来表达。
但是本来也知道不会有太多想像力。
就比如《左右》里,女人最后面对自己不想面对的男人,但又为了拯救孩子而不得不躺在床上,于是出现了一个大红床单(这个美术啊。。。
),我就不得不叹气了。
《一一》的简洁和隽永还真的是个难达到的境界,所以我觉得《海洋天堂》已经是很不错的表达。
至少它明白有事说事,并且用了一些还不错的细节。
点点滴滴的,感人就是了。
作为一部以公益为初衷的影片,他够纯朴,不造作,没使劲煽情,丝毫看不出杜可风在哪里(不过水下摄影不错),也看不出久石让有多抢,更不知道为何有张叔平和杨红雨俩人!!
大家都不使劲,没有争大奖的意思,这就好。
我们没跳出来。
甚至李连杰都没有让我们跳出来,这已经多不错!
不过文章太抢眼,因为演了个孤独症弱智。
想当初文素利因为《绿洲》也很抢眼,但也不过是抢眼。
唯一让我感动的是文章那几个眼神。
这证明文章可以演,但不足以构成抢夺各大电影节的因素。
他完成了一个艺人敬业的任务,很感人。
从此我觉得,我对文章的好感多很多了。
爸爸一定会因为绝症离开儿子,但孤独症的儿子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是导演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导演在电影里说,孤儿院和养老院都不能收留儿子,是民间的机构帮助了他们父子,爸爸死了以后,儿子学会了擦地、坐公交车,但并没有让看电影的我最终安心,这就像过年过节领导给农民兄弟送了一袋面粉,但过完这个年呢?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只有在这里会被当作一个电影题材,我们竟然用电影来讲政府和弱势人群的关系,而大多数国外电影题材都是从精神层面来触及弱势群体的。
我们做的太少,所以我们做一点,已经足够被提到一个高度来大力赞扬。
多说无益了。
或者说,多说无意义吧。
回到故事(而不是回到电影),我对导演和这一大帮子的牛逼主演主创表示我发自内心的尊敬吧。
电影中,在老爸得知自己就快要离世后,开始教患有自闭症的大福学习自主生活,至少学会煮鸡蛋,学会到站了自己下车,学会自己脱衣服睡觉。
最感人的是,李连杰饰演的爸爸一脸沧桑,还用布料做了一面海龟壳片,穿在身上,在儿子游泳时作伴在旁,然后告诉他,爸爸是海龟啊,爸爸就是这只海龟啊,下次你看到海龟,就知道这是爸爸在陪你啊。
最后,爸爸还是毫无悬念地走了,文章饰演的大福呆呆地趴在一只大海龟上。
不管是怀念,还是依恋,父亲的一点一滴都在他心里,虽然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感情。
电影的故事其实没有多少新意,但是对于亲情,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新意,亲情那是本能。
所以这样的电影,用到诚意,就足够我们给他掌声,为他流泪。
话说这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那么在这样的主题下,其实本身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不管是《当幸福来敲门》的励志温情,还是韩国《婚纱》的细腻温情,此类片子,只要不至于太烂,基本是不会有人砸鸡蛋的。
父爱,相对于母亲的细碎操劳来言,更多的是一种默默的付出,所谓父爱如山。
父亲,大抵来说,总是没如女人来得巧言善令,父亲,更多的也许是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
此部电影,因为儿子是自闭症患者的特殊性,所以更多了一种悲怆的情绪。
因为担心大福死后没人管,他老爸甚至带他一起去跳了海,在一片风景极其美丽的蔚蓝海洋中,这对父子却只能因为社会上没有好的对患病者的福利,而差点选择长眠于海洋。
不得不多,看着很揪心。
在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一贯是最能轻易践踏的。
据说李连杰接此片,与他的慈善心不无关系。
此外,不得不说,李连杰真的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陆男人,有很多片段,让人觉得,似乎那些个武艺高强的大侠未曾出现过,他就是一个朴实顾家为儿子的操心的普通父亲,如同大多数的父亲一样。
看惯了李连杰演功夫片,突然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他给人的感觉居然这么自然,洗净铅华。
而文章的演绎,让人顿觉惊艳。
演自闭症角色是需要挑战的,他很成功。
电影里的细节处理和剪接甚至我们都能看出问题,但是不妨它成为我们的感动。
其实对于父亲,我感受到的也许真的没我期盼得多。
但是这人就是我的父亲,不管他做得怎么样,都是我的父亲。
那年,怕我冷,父亲大老远送被子来,我竟然没有意识到我从教学楼跑下来到他面前再到宿舍放好,居然没有叫一声爸爸,妈妈告诉我,他路上一直在念叨这事,而我竟然没有意识到。
一霎那,我就很难过。
六年级的时候,每天大中午我没心没肺地顶着个大太阳去上课,都说妈妈细心,结果还是爸爸拉了我去买了顶当时觉得蛮贵的宽边太阳帽,现在看来还很潮。。
不管是怎么样,如果父亲在我们的生命里,也许有些角色没能做好,那也不代表他不爱我们,在心里,他总是爱的吧我想。
如果父亲真的能变成海龟,那么也是好的,海龟很长寿,它可以替父亲看护着儿女。
只有你愿意,一回头,海龟就会游过来
电影结束 旁边的那对情侣中的男生才恍然大悟的说 原来今天是父亲节 还没给老爸打电话在放映过程中这对情侣一直在谈情说笑 让我几次脸上挂着泪也摆出一副愤怒的表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提到父爱总是不太亲近如山严厉之类 离家这几年 总发现父亲在对爱的表达上远超于母亲每次通电话总是老爸抢着接过来 嘘寒问暖 毫不掩饰的说到想我而老妈就总是打着斗地主接过电话后总结陈词的说 好了 好了虽然琐碎的事情还是会和老妈说 但据她老人家偷偷跟我讲 背地里都是我爸总问着我的生活也巧 今天是父亲节其实就像我到了这个年纪 也看多了更多或是更受赞誉的电影有这样一部电影摆在我面前 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买票去看而不是等着网上能找到它的资源关于自闭症群体的作品这已不是首作「雨人」「我的马拉松」在整体的抑扬转折上都比这部要做的好你不是没见过这样的情节它不止一次的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你的眼界里你甚至能想象下一秒但仍是不能让自己保持理智这是今年让我流泪了很多次的一部电影我承认 在深刻方面 悲情的意味甚至盖住了预先既定的中心思想但我看「岁月神偷」 也只是回味的时候 眼睛突然就模糊了艺术是存在矛盾的 有时候你需要获得更多的启发或是给予就开始刻意的矫情 然后不断的升华 远离平地有时候 电影打动你的东西不是艺术 而是背后的真诚就像「立春」里面那个男舞者在广场上跳着 导演在描述这段的时候说 啊 这是最让我动容的一个镜头 感觉悲凉但 他也不懂大众能到达 或是明白到哪一层影片不完美 但完美的也不能称之为艺术我称这种艺术为 真诚的确 结尾的部分还是稍显仓促 在戏份的划分上 也不够平衡导致演员刻画上有的角色欠饱满李连杰第一次出演文戏 放下了拳头 也捧起了双手记得他谈到壹基金的时候曾说 自己和女儿当年在印度洋海啸中经过一劫 而今才懂得比父亲担起更多的责任他在电影里流泪的时候 握住柴姨的手 饱经沧桑 和每一位父亲一样岁月不饶人 他真的老了文章原来越接近一种类似周迅的气质 我常说 这种人就是戏子从「走着瞧」到「海洋天堂」顾此失彼 看见面孔总说出他叫文章 够真实尽管有时候对于自闭儿的演绎有些失格 不是不够好 是有些过我仍把这看做是种真诚余下的演员成了配角 这也是我前面说到的 其他演员刻画的不够饱满但有着这样的经历 拍成一部电影 本身就不是完美的何必再苛求更多呢这其实就是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附注的部分才是 这是个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出了电影院大概没有多少人会陷入思考但人家也没指望开启民智 后面有写谨以此献给伟大而平凡的父亲母亲我在电影院坐下 电影开始前就给老爸发出了一条信息 爸 父亲节快乐 一家人能永远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富足我看过预告片 我就知道自己会哭得不能自已我怕之后若是再说些祝福的话 会太矫情但无论何时 起码我们说起爱 都是真诚的哪怕不够美我的祝福是老套 也需要看上去很美好因为我知道 它并不是需要很多很多钱就能满足的事情愿你们一切都好
文 / 苏乏导演薛晓路的十年义工经历促成了这样一部《海洋天堂》,剧本初稿于06年年初完成,影片一度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直到找到江志强,找到了壹基金,找到了李连杰。
演员不取分毫报酬,700万投资如骨架将影片一点点筑好,悉心照料,仔细端详。
为了不辜负剧本,江志强又找到了杜可风,找到了奚仲文,找到了张叔平,甚至影片音乐都是由久石让一手担当。
一句“如果有一天,爸爸不能陪在你身边,你会想我吗?
”,《海洋天堂》朴素的情感直捣心底,上海电影节获得赞誉也在意料之中,在高校举办的慈善活动中赢得公益志士的喝彩,令人颇感欣慰。
影片中文章所饰演的孤独症(又名自闭症)患者阿福的原型,便是公益机构星星雨儿童服务中心田惠平老师的孩子,在百老汇电影中心试映时,这位不平凡的母亲几度凝噎,个中滋味着实难以向在座观众去详加描述,唯有感激关注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人士,感激自94年因公益而结缘的薛晓路导演,能够将这样一个很熟悉的故事,以如此美好的方式呈现给她,馈赠给作为母亲的自己。
散场后我们见到了一直坐在观众席中田女士的儿子,在影片放映过程中他做着自己的发声练习,只有在几个段落安静下来,田女士说他看得很入神,这令她格外感动。
【十指连心】《海洋天堂》让人沉浸在奏鸣曲般平和的氛围中,去感受亲情的博大。
我们可以看到李连杰所饰演的父亲在困境中如何说服自己不要放弃,如何为争取哪怕仅有的一丝希望而四处奔波,又如何被现实的残酷掀翻在地无力反击,但这些挫败与打击怎可能阻挠一名父亲?
在他生命将尽的时日中,唯一的心愿便是让儿子有个归属。
孤儿院嫌大福岁数大,养老院嫌他小,保险公司不接残障人士的投保,国家社保不管这一块,阴森的精神病院又着实不适合。
当他不得已又来到大福曾待过的特殊教育学校,得知刘校长已经退休,真的陷入了绝望,而即便刘校长在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特例收留了大福,却仍旧无法平复大福对父亲离开自己这件事的恐惧。
他是在担心被抛弃么?
他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么?
来这世间走一遭,经历这许多似乎与他无关的痛苦挣扎,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又或者这些问题都不值一提,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够尽快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做好准备,假使他不能够,那么父亲又该设计何等心酸的善意谎言呢?
电影令大屏幕像海洋馆的玻璃一样透明,放映机投射的光柱里,那许多鱼类在屏幕上游弋;画面中大福如同一只海豚在水中穿梭,隔着水,他看到蹲在水池崖子上的人,在晃动的波纹中似乎那轮廓和照片中的故人如此相像,而钻出水面,那人就消失了,却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玲玲。
在大福看来,玲玲手中能够瓢在水面的兵乓球,便是一颗会浮起来的鸡蛋,他忽然想到,又忽而忘记,他欣喜地为花浇水,又固执地摆放、收纳,这一切偏执都是平凡人所陌生的世界,却又是如此熟悉的一种哲学。
当影像变换颜色,画面成了记忆,那些伸到背后去触摸彼此的手指,坐卡车离去兀自顾盼,在巷子里学海龟转圈的种种真切,被蒙上了一层形而上的惆怅。
《海洋天堂》的结尾十分平静,没有丝毫大而化之的煽情。
大福不在固执地将玩具狗放在电视上,而是像父亲说的那样,从电视上放回沙发;他学会了煮鸡蛋计数,应答公交车司机报站名,拖地,大福在故事中多次出现的标志性动作被一一回应,我们可以借此意识到大福已经开始自己照顾自己了,生活在父亲缺席的日子里渐渐步上正轨;但或许在这结尾将至,导演更多的是借助镜头,通过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展示大福生活中的细末,来重温影片中那些辄几难寻的回忆,进而完成对他人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这看似和教大福自己脱衣服一样简单,却真的需要按图索骥,回顾每一个我们因过分熟悉而轻易忽略的细节。
故事的最后,大福是否真的相信父亲像自己说的那样变成了一只海龟呢?
或许这不再重要,影片探讨的同样不是经济危机中的海洋馆,也并非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与折磨,它将观众代入一段他人的生活中,去体会,从而得到慰藉。
【恻隐之心】影片讲述的是希望,通过一个人的努力,一个大家都希望在现实中存在的人的故事,让人们关注到在社会中存在过、生活过的一个典型人群。
试映当天导演邀来多次在人大会议中为残障人士呼吁健全制度王铁成,作为有着相似经历的父亲,《海洋天堂》令他感慨良多,“不是因为我有一个类似这样的孩子,有类似的亲身经历,感动的是在这样一个飞扬浮躁的社会,还能有人关注(这个群体),并把这样的题材搬上银幕,让大家去思考。
”但同时他觉得本片离我们的现实有些距离,有些理想主义,这种风骨似乎和当下格格不入,也显然几度陷入困境,它所展露的锋芒潜藏在平静的叙事中,擦过社会的伤疤。
便是这种理想主义证明了今天的影视工作者中,仍旧有人留存了一颗善良美好的心。
可是,恐惧仍然存在,每个人都惶恐陷入悲剧的泥沼中。
田惠平老师在上海开会时,有个医生和她说,当她向一个妈妈宣布她的孩子得了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的障碍,然后这个妈妈只说了一句话:“你知道吗?
我听到这个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我死之前,我的孩子先死去。
”所有有人都害怕,所以起了恻隐之心。
————————《海洋天堂》是一部充满慈爱与阳光的影片,即便现实几多阴霾。
虽然影片中看到的是痛楚与孤独,它传达的信念却如此美好。
在大屏幕前完整地看完这个6月最温情最震撼文艺影片,或许对观众来说也是2010年华语影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至少笔者是这么认为的——尽数半年来有幸在混乱的院线排片战争中崭露头角的影片,甚至向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望去,何处不硝烟?
哪一部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在铜臭帝国中鸣金前进。
在这种大环境中,《海洋天堂》反倒成了异类,但好在它有造化得到贵人相助,这令人欣慰;同时,让人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P.S.影片在6月6日的试映会便已看过,但一直到今天才写出来,实在惭愧。
希望朋友们能够支持薛晓路导演,支持《海洋天堂》。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只有行动才能让院线意识到价值,没有足够长的档期,便不会有机会让更多人能够在电影院看到这样一部电影。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
2010.6.19 苏乏,北京
“我也没怪他,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这种事的”父亲平淡的一句,倒出多少催泪的心酸。
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接受。
艰难的抉择在父亲平淡的一句话中显得那样坚定,那样振奋。
影片开头的父亲带这大富的跳海,是父亲最无奈的选择,是患了肝癌晚期的父亲在临走前,在处理后事的最艰难的选择。
患有孤独症的大富,大富母亲无法接受的离世,曾让这个即将离开人世父亲无比痛苦。
即将解脱的他,又要面临人生最后的考验——大富如何安顿。
“你不走,爸走,谁来管你啊!
”在父亲的话语中流露出父亲的无助。
父亲决定放弃带着大富离世,决定要让大富有能力自己生活。
他给大富找了可以生活的福利园,他教大富怎样脱衣,怎样坐车,怎样煮蛋。
大富渐渐能够独立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实了人生中第一个朋友——玲玲,玲玲的出现预示的大富能渐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脱离自己的孤独世界。
一天一天,大富渐渐成长,能够适应正常生活。
可他不知道父亲陪他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最后,父亲离开了。
大富也能独立生活了。
父亲心愿圆了。
影片始终着重刻画父亲一点一点坚定的决心,深入描写了以为父亲在艰难抉择后的痛苦和无奈。
父亲的一次一次寻找可以让大富居住的地方,一次一次的失败。
侧面展现了政府对孤独症人士的关照不足。
最后还是在民办福利院得到帮助。
父亲在训练大富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在克制自己的耐心,他不想伤害大富。
父亲的这种耐心和坚持使得大富能够慢慢感受,慢慢领悟。
影片诸多配角的转变也给了影片很好的过度,这使观影者能更快融入故事发展进度。
李连杰几乎完美的演绎,为这位让人尊敬的父亲又添了几份可爱。
影片最后父亲墓碑上的慈父,是给了父亲一生最肯定的评价。
文章的表演毋庸置疑。
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内心,眼神。
生活中的细节刻画的很到位。
影片的链接流畅,故事情节紧凑。
让观影者感受至深。
还值得夸赞的是影片的背景音乐,柔美,纯净,极富亲切感。
天堂里,海水是甜的。
因为父亲的爱让整个海洋充满慈祥。
大富在海洋里自在,自由,幸福的,飞翔。
感谢李连杰,文章,感谢编剧和导演。
更感谢全天下的父母。
每次看完一部好书或者是好电影,总会像长久的闭住气后,深深地往肺里灌注氧气,让这一刻伴随着情绪的空气融入到整个身体里面,从而在内部留下深刻的印记。
受朋友之邀,去看了上海电影节中的一部中国影片——《海洋天堂》。
1月份的时候,朋友已经把影片推荐给我了。
主演是文章与李连杰,杜可风的摄影,久石让的音乐,张叔平的服装;低成本制作,导演是圈内的才女,编剧出身,第一次当导演,并且她从1995至今已经做了15年的自闭症患儿志愿者,自然故事的编剧也是她。
其实这样的卡司在现如今并不特别出彩,而对于内容朋友也并没有卖关子(其实影片本身也不存在关子),将故事大概跟我说了。
在这个预告片横行的电影市场里,听故事原本已经很难激起我任何看片的冲动了,但当时只是靠一个普通人的叙述已经让我深深触动了——一个21岁的自闭症孩子与他肝癌晚期父亲之间的故事,而时间是被定格在父亲走前的最后三四个月间。
周日下午,在一堆媒体的包围下,看完了整部影片。
没有掌声雷动,甚至在期间还有不合时宜的笑声。
我表示理解,因为这毕竟是一群普通人在看一个特殊人群的故事,他们很难有感同身受的触动,而导演也并没有刻意的营造一个悲伤或者需要人同情的意境。
整部片子的感觉是淡淡的、缓缓地,就像片名一样,海洋般缓慢却拥有力量,天堂般美丽却又残酷。
久石让的音乐配上杜可风的画面,甚至让影片泛出些许纯美爱情影片的感觉。
我并没有预想中哭的稀里哗啦,但也在某些镜头时,眼泪盈框。
当然不是因为那些廉价的刻意的情感纠结或是天意弄人,而是父亲与“特别的”儿子间那种真实不做作的情感与回应。
自闭症或者叫孤独症,是一个奇怪的病,那群孩子并不是弱智,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并把对外的那扇门关了。
拒绝接受外界的事物,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别人很难介入,但父母却是自一开始就已然在这个世界中,哪怕他并没有那么明显去表达,却无法割舍。
我曾经说过,无论是弱智,自闭,智障,老年痴呆,那些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用也无法去体会复杂的人类情感,以及应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
他们是更接近自然状态的生活着,最低的生存需求即可“自娱自乐,无忧无虑”。
而真正不幸的是他们的父母孩子和亲人,他们一边需要承受普通人正常的生活,还要应对自己至亲非普通人的不正常生存,他们需要不断调节去自己。
他们也会有如普通人般的需求,需要孩子爱自己尊重自己,至少在自己离开时,孩子会惦记起他们;但那些孩子很难给到,哪怕他们是付出比正常孩子多无数倍的努力。
人类的灵魂是由理智,情感,情欲组成的,那些父母的灵魂中可能就只有对孩子深深地情感。
父亲要走了,他在不能带走孩子的情况下,必须让孩子能像有他在般的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下去,这就是影片唯一的线索。
让孩子去接受学会最简单的哪怕不合礼的城市生活法则,学会自己脱衣服,穿衣服,开门关门,敲鸡蛋煮鸡蛋,上车下车,拖地…他曾经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少也一定要自己来照顾好孩子,却在最后的时刻,教导孩子离开自己也能生活,而自己情愿幻成海龟,因为那是海洋馆里寿命最长的动物可以陪孩子很久很久。
其实导演还给了很多温情的、自然的理智和情欲的镜头,但全片的基调仍然保持着淡然而扣动人心。
影片结束,还有一个主创人员的见面,主持人应该也是某圈内人士,满身的社会气味。
当然也许大家都会把这样的一部影片看作是李连杰的转型之作,因此几乎所有的溢美之词,观众的问题都是给予了Jet Li。
主持人甚至还穿插了一个还不相干的有关Jet的由来,来乘机与大腕拉近乎。
完全是如今中国电影圈丑陋势力的一角,还有提问顺序,文章作为全片的核心只是被介绍为一名青年演员,被安排在两位老资历配角后。
尽管如此文章对观众仅有的一个问题回答也依然完美,“我没有在演,只是将自闭症真实的呈现出来。
”这个西安大男生自从和马伊俐结婚后,整个人的状态就是缓而有力,施力而不着力,绝对会有大成。
国产电影如今的状况已无需多言,类型片充斥,只要有一部片子火了,大家一窝蜂的扎堆赶制相同类型的,反正国内的观影群体们仍然处于“人傻,钱多,有闲”的状态,就喜欢凑个热闹。
还有各种商业元素,无孔不入,将好好的影片分割的七零八落。
而第N代导演们现在一出手就是大制作,大投入,大卡司,仿佛好电影真的可以用人民币堆出来的;或者就是一群小愤青们,拍着不着边际的地下电影,发泄着多余的荷尔蒙和肾上腺素。
因此我由衷想请大家静静地,在仲夏的午后,踏入影院,用淡淡的感受看完整部影片。
也许你会对父母多一份的疼爱,也许你会对社会多一份贡献,也许能够激起你心中许久未打开的被陈放许久的一件物品——感动。
很感人,但是,太假。
看了几分钟就没兴趣看下去。一向不大喜欢作为演员的李连杰,除了早期的少林寺。
主题曲不错。。台词欠考量。。。
大福像从前趴在父亲背上一样,伏在海龟的身上,和他一起游泳,安心而幸福。
周杰伦的声音是电影的最大败笔,使得电影看起来像一支MV。
我知道剧本美化了 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父爱如山
这种影片编剧走不出框框,很难出彩。当然了电影之外的意义,远远大于电影本身。ps:桂纶镁麦当劳叔叔造型,难道不会引起德克士不满吗?
无新意。文章朱媛媛演的比李连杰好。
爱,是电影不变的主题
负分!
李连杰果然不适合这样的电影,文章很性感。
没有高潮
杜可风的镜头,文章的演技,李连杰的橘子皮
文章的电视剧演技真倒人胃口...
演得不错,剧本不错,但电影技法太平庸了,桂纶镁跑路一段前面该剪。看得出一千万投资,但实在看不出奚仲文、杜可风、张叔平、久石让……
这是一部好电影
咋说呢,三颗星我都是给JET LI的!
这种片可以拍得很煽情,再以“自备纸巾”为宣传噱头,但此片没有,始终在克制地讲故事。以前看过导演的访问,称之所以不煽情是想还原孤独症孩子和家庭的真实情况,不带说教或虚构,只要最真实的展现。煽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偏见吧。就为这,也值5星,何况李连杰和文章的表演~这片改变了我对李连杰的看法
面對萬種形態的海洋就讓彼此稀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