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将会到来 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 —— 马雅可夫斯基 你是诗人?
在喜欢诗人的姑娘渐渐变少的今天,这个曾经光荣的问号是否让你有些尴尬?
像鸡毛一样飞,符合装逼小资的文艺情怀,同样是瞎扯,比那时花开靠谱多了。
因为孟金辉说的没错,理想主义是我们内心最柔软最美好的部分。
年轻的时候人人都有理想,年轻的时候人人都是诗人。
但是现在,人们需要的不是诗,是鸡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黑鸡蛋。
” “今天我想到了死亡,只是因为我太疲倦了。
”只是因为看见一枚羽毛,没有人再想到被天空划过的那片云朵为什么颤抖。
“我是一个病人,每天都死去一点。
”只是因为我选择了做一个诗人。
火车开了 带走脸和一张张报纸 带走手、外衣和灵魂 孩子在露水里寻找他丢失的声音 就像我在人群中寻找你的踪迹 —— 像鸡毛一样飞
顾城: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1969年(北京)
臧克家说: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明石海人说:像生于深海中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
以上。
P.S.片尾独白:我31岁的时候,像马雅可夫斯基一样剃成了光头。
我知道我可能永远都成不了他那样的诗人。
但我像他一样,剃成了光头。
他曾经说过,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我希望,至少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31岁那年,为了曾经惦记过的这段台词,我再度剃了个光头。
2019.5.27 补记
今天看了《像鸡毛一样飞》,是像一部舞台剧,对话简短,场景简单,人物设定就是那么几个,简单的剧情,却耐人寻味。
落魄诗人想凭借写诗来飞黄腾达,奈何才能有限,无法创作出惊世之作,却又不甘与平庸之辈同处一处,埋怨周围人审美低俗,无法理解自己诗世界的高雅。
埋怨也只能是埋怨,自己才能有限,无法跳出自己所在的圈子只能忍耐。
诗人人生转折在于一张盗版光碟,这是一张可以自己写诗的程序,诗人凭借次出诗成书,名声大振,惊艳了写作界频频登上各大电视媒体,自己终于可以冠以诗人称号,然而却发现所谓的作家名流竟都是靠盗版光碟程序。
作家代出,名家很少,不过像程序一样,千篇一律诗人又陷入了思考,回想起了自己倒立写诗时。
梦终有醒的一天,盗版光碟程序无法使用诗人于是不再写诗,回归养鸡老本行,女孩也因诗人不再写诗而远去。
写诗对于诗人来说,是真正的追求,还是其追名逐利的道路之一?
正如诗人所说,他不是因为幽闭恐惧症而身处暗室而恐惧,而是因自己受不到重视,被世间所抛弃的孤独而感到恐惧。
讽刺细节电工心心念念想给新婚新娘念一首诗,却被婚礼参与者所忽视。
当自己鼓起勇气用着磕磕绊绊的语调念完后,众人不是因为诗而鼓掌,而是因为电工给全部人换了新的保险丝诗人有幽闭恐惧症,不能身处暗室,然而其使用盗版程序时却关紧门窗,遮蔽光线,本能被欲望所驱散诗人发现多个作家都在与盗版光碟商交流时,走进厕所单间,缓缓关上了门,内心百感交集,以此折磨自己。
诗人梦想坚定,但是从未实现过。
他的朋友多次改变梦想,却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梦想究竟是什么?
养鸡也好,写诗也罢,都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只养鸡而不写诗,未免太过俗套,只写诗而不养鸡,不切实际,难以自给,灵感的迸发也需要先填饱肚子。
当雅俗共赏,生活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再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精神世界的满足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的。
诗人的理想化,正如尼采对于生命的阐释:靠艺术拯救,赋予审美的意义。
柔软的理想,总和社会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并往往显得不堪一击。
一个诗人的挣扎,我认为正是由理想的个性与电影中所塑造的混乱拜金的“黑鸡时代”产生。
最终,爱情的失败让他彻底的反省,在他选择了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坚定了本该属于一个诗人的信仰。
在整个影片中,主角的遭遇暗喻着诗人与现代的冲突,诗人的地位愈显尴尬。
在机场警察的嘲笑,暗示着他与社会主流已格格不入;与陈小阳的相互嘲笑是一个诗人对追求利益与世俗的不屑;到他的爱情,活在理想中的方芳,对方芳的冲突凸显了他本身的改变--诗人养鸡,是他对社会洪流的俯首,对于诗人不再重要的默许。
陈小阳在酒吧对老同学说坚持自己的原则是值得尊敬的,但欧阳云飞改变了,社会潮流对诗的抛弃不可避免,随之欧阳云飞的社会认同感随之急剧下降,所以他改变了自己,像陈小阳一样养鸡。
影片对于内心的描写,在非写实的风格中伴以戏谑的音乐,将挣扎表现的非常强烈。
影片中一段话剧式的表演让人非常难忘,在小镇新开张的超市前,一群沉醉于物质带来的快感的年轻人,忘情的跳着舞并唱着《诗一样的生活》,此时诗已沉沦在物质中,畸形的存在着,音乐的强烈节奏暗示着社会不正常的发展,如同急行的脚步声,与诗人的理想越来越远。
诗人内心挣扎着,一个犹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中的镜头:欧阳云飞泡在幽蓝色的泳池里,眼神充满着困惑与迷茫,忧郁的蓝色很好的表现了他的内心。
最终,方芳带着她的理想离开,欧阳云飞也因盗版光盘而无法再继续欺骗下去。
电子,工业···这些本与诗的创作毫无关联的事物,成就了他的事业,同时毁了他的信仰,欧阳云飞的荒诞生活随养鸡场的倒闭而破灭,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诗人回到了自己的信仰中。
他的偶像马雅可夫斯基曾说,人要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并勇敢走下去,诗人最终剃了秃头,坚定地回归属于自己的生活。
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挣扎未必无力。
诗人的挣扎也存在于许多人身上,信仰的飘忽是可怕的,怎样在生活与理想中权衡,陈小阳与方芳是我们的两种范例
地点光线,时间午后两点一直下雨,滴答在挡雨板上上的雨声比的裴多菲爱情的宣言来的更有力度。
如南宁豆瓣上关于吃喝拉撒的话题远比书碟来的更猛烈。
又如艺术学院谁的作品卖了个好价比创作本身更令人兴奋。
所以才有:孟电影里的的裴多菲的诗歌在被聪明的小国朗诵完后半晌没有反应,赶快宣布:全村的保险丝都换新的了!
来暖场,来领取掌声,果然如雷。
和陈建斌在裴多菲零星的拍手的并置,戏剧的手法用的那般恰当。
孟氏舞台运用无处不在,只是能运用的那么自然,不简单。
与《暗恋桃花源》电影版那么局限与舞台的感觉来的更轻松,自由。
陈建斌,一直只在电视剧里见到他,被糟蹋后的他,在孟的电影里陈像找对了乐谱,指挥的乐团,一切那么潇洒而超常的淋漓。
那张苦大仇深恩的脸庞所融化的诗人洞察世俗后的痛苦,一点也不亚于玛雅科夫之辈。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诗人,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你看,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泪。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的忧愁便是众人不幸的忧愁,……”自古以来的诗人仿佛就是人类苦难的凝结者,无论于:屈原,荷马,杜甫,艾略特,等等。
而世人仿佛一直都是在体制里被麻醉的躯壳。
其实不然:,“我从没有想过陈小阳可以抛开一切离开,看来即使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也常常看低他们。
”就如片中的陈小阳在当时诗歌被奉为神明人人都写诗的的年代,也小小的放光了一番。
在这个全面物化的年代,他一直在做新玩意,一直都站在前面不人云亦云,一直都是时代的歌者。
只是用着不同的方式,在酒吧,那圈重金属的的哥们拉赞助的媚态与卖光盘的居高临下的秃顶嘴脸毫无二致。
在那个诗集的首发式上,所谓的文学圈漠然而伪崇高者们,在洗手间买光盘诗歌的作家们,当下的大画家的工作室里帮画家复制成名作的民工们。
陈小阳对欧阳云飞说,“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那就是你明明自己没有希望,却能让女人燃起对你的希望。
”欧阳云飞说,“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你明明知道什么都改变不了,却还在拼命的改变什么。
”至此诗人与非诗人界限更加模糊。
在那个超市开张的那一个场景里,那些不断重复的烂俗的歌词,的编写者到底是谁呢,在大奔里出来的鞠躬的云飞和小阳给镜头鞠躬后,那一段说口相声。
秦海璐砸的那一黑鸡蛋。
给出了似是而非的答案。
谁写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黑鸡蛋卖完了。
那么火暴,与光碟诗歌的促销结果前后呼应,对现实的反讽达到了高潮。
舞台的魅力被运用的恰到好处。
犹如《东厂仅一位》里的三人表演,突破传统相声里两人长衫,咫尺,一捧,一兜的模式。
像这样的镜头的切换,聚光灯的运用,舞台的元素的整合等等。
都是孟氏一直为先锋戏剧导演的强项,而对情节,故事的叙叙就弱了很多。
给人强烈的现场感。
仿佛观众就在台下随时可以跳到台上搅局。
这样的感觉就把电影与剧场的界限模糊化了,导演的幕后性也更加淡化。
“你是我的红色,就是太阳落山时候的颜色 你是我的蓝色,他们形容的大海的颜色 你是我的粉色,就是桃子成熟时候的颜色 你是我的蓝色,他们形容的天空的颜色 你是我的颜色。
你是我的白色,这个我知道是雪花的颜色 黄色我也能够分辨,是我们皮肤的颜色 你是我的颜色,所说的红,黄,蓝,白都是你 你是我的颜色,所说的红,黄,蓝,白都是你 还有黑色,这些羽毛的颜色……”当秦海璐真实而笨拙的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自己的心在微微的哀伤里浮起的微笑也显得那么的真实而笨拙。
当她说:“你是我的颜色。
”我很想在那个灰褐色的光垠的背景里来个旁白:“就算我是你的颜色了,那你又能真的去做成你的空姐么?
”答案在片尾给了出来,秦海璐最终和廖凡一样悄然消失。
放弃现在,重新开始。
当诗歌不能再做她的颜色,当飞机改变航线,当黑鸡蛋被鸵鸟和瘟疫所取代,留下的自由那个在机场丢失身份证的光头玛雅科夫。
原来诗歌和黑鸡蛋一样都只是,人制造出来的理由,生存下去的理由。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了话剧《恋爱的犀牛》演了2500场的一个视频,导演孟京辉和编剧廖一梅分别上台讲话。
这两个人合作的戏剧数不胜数,但这一次,孟京辉将目光转向了电影,两人合并,完成了孟京辉的电影处女作《像鸡毛一样飞》。
在电影的海报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你确信自己幸福吗?
是,不必来看这部电影否,一定来看这部电影由此可见,这依旧是一部关心人类的电影。
在话剧中孟京辉是当之无愧的先锋,但在电影里,他是个绝对的新手。
他在导演自述中说到:“我不太懂镜头运用,不懂用光,不懂胶片,也不懂具体操作,甚至对未来的票房什么的一切都不懂。
”因此《像鸡毛一样飞》更像是一部不停转场的话剧。
孟京辉用新颖的形势讨论了一个并不崭新的话题:理想与现实。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人们迅速死亡而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这一天将会到来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
”陈建斌的独白配上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照片,让电影的开篇就是充满诗意的。
它讲述了一个落魄诗人来到了一个首都机场附近的小镇,在这里,他的昔日好友,一个曾经的诗人已经成为了一个黑鸡养殖场主。
在这个神秘又怪诞的小镇上,他遇到了一个患有色盲症的小镇姑娘。
欧阳云飞是个创作力萎顿,在生活处处碰壁的倒霉诗人。
在电影的开头,他就丢失了自己的行李还被当成小偷,被问及职业时,他只敢小声说自己写诗。
已经很久没有写出一个字的他已经不敢面对自己“诗人”这个身份。
他握着自己的理想,有迷茫,也有动摇,跌跌宕宕,像一片飘在时代中的鸡毛。
“没有人会等我,没有人会对我抱有希望”,这时他选择放弃,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同学,和他一起养黑鸡,想要彻底融入世俗的世界。
当他遇到了欣赏自己的方芳,他也只能说出“有一个女孩相信我的笔能给她的世界带来色彩,我就只好装模做样得举着那只用完了没墨水的笔,像一个士兵举着没有子弹的枪给自己壮胆。
”这样的话,在面临自己将尽的才华时,他是软弱的。
他害怕被遗忘,害怕不被抱有希望,害怕失败,他在为自己温饱担忧的同时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想要堕落却又心有不甘。
诗人是天生的敏感的理想主义者,更容易受到现实的冲击,但整个片子真的只是讲述一个诗人的纠结抉择吗?
不,是观看这部电影的我们,是众生的最初的理想。
另外两个人物,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两条路。
“在喜欢诗人的姑娘变少以后,陈小阳也从诗人的队伍里消失了。
”陈小阳是个很看的开的人,也很聪明,他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做了很不同的工作,他的理想也在不停的改变,当欧阳云飞找到他时,他正在养黑鸡,目标是占领北京市场。
“一个人出门不带内裤不带剃须刀,带了一枕头一本诗集。
这就是当诗人的下场。
”他是清醒的,也是物质欲望的代表,不只是他,整个小镇的居民都代表了世俗生活,因为这的确也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相比陈小阳,方芳的经历更加曲折。
她想成为一名空中小姐,却因为色弱被屡次刷下,整个小镇在她的眼里只有黑白二色。
方芳是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她喜欢番茄,每次都是削去头后插入一根吸管吮吸果实里的汁液,她不愿意品尝番茄本身的味道,就像拒绝接受世俗生活的真相。
她喜欢欧阳云飞,她炽热的心让欧阳云飞再次对生活充满欲望,但她的爱情拯救不了他,她的力量太小了。
电影的结尾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
陈小阳和方芳都离开了,他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轨迹,陈小阳追寻自己的新事业,方芳寻找自己的颜色。
尽管欧阳云飞最后剃了马雅可夫斯基那样的光头目光坚定地走在路上,但也只是“坚定”而已,前方究竟存在些什么,理想的生活会有如何着落,一切都是未知,还是那根孤零零飘在空中的鸡毛。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上游影视(shangyouyingshi)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们挣扎的青春挣扎的人生挣扎的人格与信仰物质和精神化成鸡蛋和诗人 就这么单纯盗版光盘能否买来思想当诗人去卖鸡蛋 当诗人写的不再是诗你早就不应该养鸡了为什么呀养鸡多傻呀那你早就不应该写诗了为什么呀写诗多傻呀你是我的颜色我为你调色而你却终于无法分解成红黄蓝方方走了我再也不想写诗了我再也不想养鸡了小阳走了去哪 不知道诗人哭了他早就该去剃光头而不是在明白这个之后明白什么一切妥协都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小时候都写过一篇文章 叫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文学家 像鲁迅那样而陈小洋的理想每年都变 所以他的理想实现了很多次而我的理想还依然是个理想”当 诗歌不再是信仰与热爱而成为生活的一种装饰 是获取名利的手段之一那是真的大量世俗生活的场景 不协调的搭配 摇晃的电梯 废弃的厂房 暧昧的酒吧 人们天真的理想在 世俗生活的淹没下摇摇欲坠“你是我的颜色” 我喜欢这句话
我最羡慕的夫妻档是孟京辉和廖一梅,这两口子真低调或者是我孤陋寡闻,我在去年的南方周末上看到《琥珀》上演时的访谈才知道他们是夫妻,大三的时候疯狂的着迷于先锋戏剧(还是先疯?
)时,几乎将《先锋戏剧档案》中的台词全部背过,大清早的找个没人的地方对着墙或者柱子有时是一丛无名的小花,大声地朗读背诵” 我爱已经受够了的…”那时和一个不错的女孩儿一起看这本书时,她指着书后的编剧照片问我喜欢那个女的,我毫不犹豫的说喜欢廖一梅,那个照片上的廖一梅看上去很瘦弱的样子,脸也是暗的,但是有种坚毅的表情,女孩儿撇撇嘴说:你们就是喜欢这种田园牧歌型的女生,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她这话什么意思。
不过不妨碍我喜欢廖一梅和她的剧本,很难想象《恋爱的犀牛》这样有暴发力的剧本出自她手,更难置信她竟能写出许多仿佛只应属于男性的幽默例如: “一个男的把她接走了,那个男的,比她哥大点儿,比她爸小点儿“ “我是强壮的公犀牛,我的皮有一寸厚,我那玩意儿有一尺长,我最喜欢是烂泥塘“ 我至今都觉得用犀牛作为这部戏的一个意象是如此的大胆和“先锋“。
在人物上终于看到了访谈他们夫妇,也听到了她的声音,的确和想象中的一样的温和,但是下笔怎会如此犀利?
廖一梅写的《像鸡毛一样飞》剧本有着鲜明的怀旧色彩和“语文课本情节“电影以播出80年代的广告开端,以诗人吟诵的诗歌结束,那诗歌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梦见果树上长出了好多诗,我摘了许多,好大的诗啊。
我曾经颇费心思做过两个电影的资料集合,其中一个就是《像鸡毛一样飞》我找到了它的剧本演员资料以及代表性的影评与之相关的所有资料整理并打印出来(另一部是电影《一一》)可惜那时候我没有写Blog,而电子档已经找不到了。
现在看来《像鸡毛一样飞》同孟氏话剧一样理想主义气息过于浓厚了些,但是我内心里从来么有觉得它们做作过,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感觉---理想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愤怒感觉。
我时常还会看一看,激动一番,陶醉一番,想想自己也曾有过那样的理想有过那样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用廖一梅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说《我爱的那些男孩儿都老了》。
他们不再愤怒而是规矩的坐在桌子旁边默默无语,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即便是他身边的爱人同志孟京辉也一样,男孩儿总会老的。
没有电子档,但是还是Key下电影的结尾独白吧,我实在很喜欢那像诗歌一样的独白,还有陈建斌最独白的状态真是和内容配合的天衣无缝。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个诗人,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
你看,我只有洒向沉默的眼泪。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的忧愁是众人不幸的忧愁。
我曾有过微不足道的欢乐,如此的微不足道。
如果把它们告诉你,我会羞愧的脸红。
今天我想到了死亡,我想去死,只是因为我疲倦了。
只是因为大教堂的玻璃窗上,天使们的画像让我出于爱和悲而颤抖 只是因为,而今我温顺的像一面镜子。
像一面不幸而忧伤的镜子。
你看,我不是一个诗人,只是一个想去寻死的忧愁的孩子。
你不要因为我的忧愁而惊奇,你也不要问我。
我只会对你说些如此徒劳无益的话,如此徒劳无益。
以至于我真的就像快要死了一样大哭一场。
我的眼泪,就像你祈祷的念珠一样忧伤。
可我不是一个诗人,我只是一个温顺沉思默想的孩子。
我爱每一样东西,普普通通的生命。
我看见激情渐渐的消逝。
为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东西。
可你耻笑我,你不理解我。
我想我确确实实是个病人。
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我可以看到,就像那些东西。
我不是一个诗人,我知道要想被叫做诗人 应该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下面是八卦时间:在艺术人生访谈陈建斌时,陈说到,某天孟氏夫妇去住处找他,彼时正是他北漂生活中最艰苦的日子,几乎交不起房租。
当时,陈健斌望着门外的高楼大厦和熙攘人群说到:放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大厦也改变了它的形状。。。。。
这两句话触动了廖一梅,她回去后写了《恋爱的犀牛》这部剧本,并为陈建斌量身定做了马路这个人物,可惜啊,生活所迫,陈要去演电视剧了,孟京辉夫妇多次登门最后一度以绝交相威胁让陈建斌出演马路。
结果,郭涛塑造的马路成了经典。
我个人觉得,也许是先入为主吧,郭涛很适合演马路,陈健斌不适合。
后来恋爱的犀牛又重新演出了N场,凡是那个叫*龙的小伙子演的马路,打死我也看不下去。
孟京辉和廖一梅的宝宝已经出世,终于在廖30多岁时做了妈妈。
孟京辉携他们的《琥珀》到深圳演出时,深圳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问到他们孩子的名字,孟京辉说,我不告诉你,主持人继续笑容可掬的说,那小名呢?
孟京辉想了一会儿,笑着说:小名儿也不告诉你。
还好主持人不像朱军那么傻B就此打住了。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孩子迅速死亡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这一天将会到来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马雅可夫斯基整部影片里出现了四次马雅可夫斯基的照片,而每一次都会在他头上用西红柿印下鲜红的汁液.顺着他的光头缓缓流下,像从眼睛里喷薄而出的怒火燃烧而成的红色泪滴.影片里也多次出现他的诗被反复诵读的画面,那些略带神经质的诗句裹挟着无以穷尽的悲悯狠狠袭来.这算是孟大对马雅可夫斯基的一次致敬.欧阳云飞落拓地来到这个荒谬地让人难以自抑的小镇,里面有漫天横飞的黑鸡和黑鸡蛋,有古怪的小零售商贩,有在路边总是一模一样动作的孪生人,有旅店里怪异的服务员--方芳.他的幽闭恐惧症,他的脆弱敏感,他的神神叨叨,他的不名一文,都让这个诗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就如那个镜头,在游泳池的底部,一双鞋被扔近来,不断下沉,云飞光着脚在里面潜水,找不到出口,光线处理的不明就里,完全没有逃遁的嫌隙,只有在这样的阴暗里永生.这算是孟大对先锋与荒诞的一次致敬.陈小阳开着自己的奔驰,载着黑鸡蛋,拿着大捆钞票,承着无数奖励,但他却突然的失踪,这是一个没有理想却那在路上的生活状态当做一种理想的人.他不偏执,但他也最偏执.他可以毫不顾及地扔掉拥有的一切,然后去一个天外的世界寻找自己追求的东西--新鲜.只有这样生命有了永恒的可能,甚至只是让自己感觉更人类的生存.这就是全部,这无关他是否是个诗人,也无关他是否是个商人,他只是个普通的但稀少的能把理想当做生活状态延续的人,在这一点上,云飞的诗人头衔其实只是一种讽刺,他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懦弱的一分子,诗人是个屁.这算是孟大对理想和偏执的一次致敬.方芳,一个把诗人无限美好化,当然这其实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从未见过诗人,整个小镇都没有先哲.所以她把这个貌似诗人的落魄汉子当作了自己的太阳.并毫无理由的将此寄予爱情的接楼用做蒙蔽自己时而清醒的神经.她说,你就是我的颜色.她不是色盲,实际上在她清晰明了地审视自己的眼睛之后,毅然离开,她或许坐着最喜爱的飞机离开,或许她就在飞机上当着空乘,再或者她会在不远的另一个小镇继续自己的服务员生涯.当然,这里爱情死亡的姿势无比难看和丑陋,这是一贯以来对这种所谓虚幻美好化作泡影后的矫枉过正.这算是孟大对狗娘养的爱情的一次致敬.云飞早就不是个诗人,他没有这样的天赋,即使他有幽闭恐惧症这样很诗意的精神科疾病.而事实上,这样的疾病更像是他为彰显自己是个诗人而做的一点哗众取宠的伎俩.拿到了能为自己做诗的碟子,在盗版光碟商贩的笑声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便拉上窗帘,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他他妈的这个时候怎么不幽闭一把?),"黑白橘子""后现代诗歌""哲理诗歌"就这样简单的选择就把他变成了新时期的先锋诗人,并且他还得意洋洋地在四处做广告上电视,他不觉得恶心?不,他快活的无与伦比,尽管他自言自语地说周围的每一个人,但,他自己早就和他们一样成了商贩手中碟片的努力。
而这,在他推开厕所门口,一目了然.这算是孟大对当今文艺界的丑恶做的一次讽刺,同时致敬.小镇的电工要作诗,他鼓足勇气,念下酣畅淋漓的诗篇,但人们漠然的心寒,背景灯光变地昏暗低沉,突然他说,小镇所有的保险丝都换新的了.全场欢呼,天空转阴为晴.走出长廊的云飞,回身观望,日光灯诡异地闪烁,一片妖冶的表象.很多......看完这部电影始终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云飞会只买那一种烟,但却总是没有,而他又每次都会选择换一种品牌.为什么飞机的阴影会数词出现在草地上的云飞头上.为什么会把西红柿砸在脑袋上,迸发出血红的汁液.为什么会在最后云飞已然不可能成诗人却还要学着马雅可夫斯基剔成光头.我有很多自己的解释,却没有一个满意.就像方芳的问话,总有一个地方会出错,对不对?答案云飞知道,但他没有说.他只是暴怒,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不是诗人,因为我知道要想被称作诗人要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诗人早就死在另一个世界,而我们苟且在现实的泥淖.生活没有诗意,残缺苦楚只是一个冰封结界里唯一供于品尝的玩物.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人应该选择一条自己的道路,并勇敢地坚持下去
孟京辉和亦舒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即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
第二次看,回忆起了那个解放军文化基础的课程。值得思考的电影,人要选择一种生活并有勇气坚持下去!
这是一部好片子,看得我有点想哭~
在戏剧里,一个人写诗和养鸡差不多,爱上诗人也很正常,动不动人就可以失踪。电影把这些戏现实化,就很尴尬了。现在的诗人看起来和正常人差不多,数量也少,所以嘲笑诗人的人也变少了。就我看来,光头不会让我联想到诗人,五颜六色的头发反而会。
“一个人出门不带内裤不带剃须刀,这就是当诗人的下场”,讽刺得好。这是从根本上和我世界观抵触的世界观。另外,好好的为什么用陈建斌?演技太烂。秦海璐本身不漂亮,在这片里也不出彩。
3.6分。秦海璐的表演加分了。
对不起,孟先生和廖女士,我活了23年还是你们眼中不懂理想二字画出的是怎样的弧线的一员
有次出差北京,住在机场附近的酒店,在吧台和一韩国人闲聊,得知他在边上的小镇开了一个美术馆。大概首都机场边上的小镇聚集了一些文艺人吧。在我们这个时代社会里,诗有多少人去关注呢?诗人是什么样的,有谁能够了解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实现自己理想不放弃,就是每个人的诗。
请原谅我词穷,我只想说:啊,先锋戏剧!大学所爱的先锋戏剧啊!永远无与伦比的先锋戏剧啊!这电影让我感到共振,一直想在现实的寡淡黑白甚至肮脏中,寻找颜色,寻找诗意,无论是否被现实当头棒喝,孜孜不倦的追曾经是我的昵称,现在在我心里,依然永远是。我只是个孩子而已。
先锋!本片其实大多数场景还是用舞台来表现更合适,最出彩的是台词。那首《颜色》不错。
别说,还真不喜欢这样的片子
镜头感,剧本,演员,配乐都不错,但这依然不像是电影
一看开头我就知道这是部装逼的作品。打高分的都真的很喜欢这片子的感觉?表演生硬,拍摄粗糙,取景也缺乏美感。荒诞的剧情到底是讽刺这个社会还是讽刺这个剧组!拿个番茄切开当饮料喝就体现你的想象力了?剧中人物没把自己当诗人,编剧倒是很拿自己当回事。也就平时看了几首诗,想借以反映自己的内涵。
五木,《通俗歌曲》上的小短文,02年
在我最想装13的时候看了这部最装13的电影。那个时候我以为好片子就是又黑又潮又晃又乱充满各种颓废的摇滚和无穷无尽的床戏,也许还有黑色的血缓缓滴到地上的情杀仇杀和自杀。那个时候我那被门压过的脑袋里也许除了这么点装13的破事,空空如也。
这是我们屎一样的生活。
艺术创作的加长版~我好好自省了一把
编剧和导演的初衷是好的,鼓舞理想,为精神战斗,但我不得不说,这里亵渎了诗和诗人。不应该以诗和诗人的名义……
孟理解的诗人像这部电影一样做作得不知所云而无病呻吟。
观演关系不等于视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