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grace,耻辱,声名狼藉,屈辱

主演:约翰·马尔科维奇,杰西卡·海恩斯,艾瑞克·艾伯纳尼,Fiona Press,Antoinette Engel,娜塔莉·贝克尔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南非语言:英语年份:2008

《耻》剧照

耻 剧照 NO.1耻 剧照 NO.2耻 剧照 NO.3耻 剧照 NO.4耻 剧照 NO.5耻 剧照 NO.6耻 剧照 NO.13耻 剧照 NO.14耻 剧照 NO.15耻 剧照 NO.16耻 剧照 NO.17耻 剧照 NO.18耻 剧照 NO.19耻 剧照 NO.20

《耻》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卫·卢里(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在开普敦一所大学持教,然而年过五旬的他却因诱骗并与女学生发生关系而被学校惩处。在学校组织的听证会上,大卫对校方的指控供认不讳,却没有半丝悔改之意。被迫辞职的大卫来到山区小镇女儿露西(杰西卡·海恩斯 Jessica Haines 饰)的农场,却意外遭遇入室抢劫以及三个歹徒对女儿实施强奸,大卫因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十分自责,可是女儿对这件事情的冷处理态度则让大卫大动肝火,加之女儿对黑人邻居的一再让步则让他更为不解。大卫感觉到羞耻,他感觉自己就像狗一样活着…… 该片改编自同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并于2008年获得中东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以及多伦多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战到底某科学的超电磁炮S狗咬狗欲念游戏离开的母亲天才第四季不眠之夜2020冰雪女王5:融冰之战车神给您带来不便铁拳老爸落叶归根重获光明之旅饥饿游戏枪炮侯盲盒哥哥隐患~掌控黑钱的男人~新·信长公记~同学是战国武将~漂泊者恐慌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玫瑰绽放的年代霞光码头风云武功山别恋深漂之深圳湾恋人小孩的神秘生活极速风云维和冲锋:绝境求生血域第二季

《耻》长篇影评

 1 ) 总有一些情绪难以言传

总有一些情绪难以言传,在时代变化的当下,总有一些人会对那些渐行渐远得过去唏嘘不已,但现实让人们不得不去接受。

这也许就是处于变革过程中的南非白人难以言传的微妙的情感变化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

 2 ) 让《耻》保护自己

这又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改编的电影,很巧我以前就听说过这个作品,我听说过很多这样的名著,但我从来没有阅读过它们。

阅读是一件疲惫的事情,也是一份宽容的心情和非常沉闷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的事业。

所以,也只有通过看电影才是了解这些作品的路径。

比如很久之前看过的《铁皮鼓》。

文学在电影的表现下,往往不再光怪陆离。

但有价值的文学,依然保持着锋芒和力量。

《耻》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很安静,比如最暴力的场面出现的时候,也只是以一种无声的慢镜头去表现撕裂和痛。

在镜头的运用上,更是稳重和宽阔。

这是好电影的价值所在。

尤其当他追求艺术的同时明白自己需要讲明白一个故事的时候。

这个电影就可以经典了。

当然故事有时候我们是明白了,但他反映的价值,却往往匪夷所思。

《耻》看到一大半的时候,我还可以理解,这个故事的寻常,大抵也就是命运中的因果报应而已。

但看到最后,以一个父亲的角度,我已经很难理解这个故事要传达的价值观。

我更为同情电影中这个父亲的愤怒和无奈。

最后他停下车来,漫长的跋涉到女儿的身边,看她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雏菊。

新鲜的卷心菜在她的身边围绕。

他以他一贯轻声的腔调呼唤自己的女儿,而后两个人平静的相视,简单的问候一下,便回到屋里喝茶。

电影也就结束了,镜头拉到远景,辽阔的大山,一个孤独的屋子和一片菜地在大山的围绕下只剩下寥寥的一瞥。

我依稀记得以前看过这个小说的介绍,大致说这是关于种族的一个寓言。

白人女孩被黑人强暴,但她依然选择留在这个土地上,也怀了孕,以此象征她已经成为周围黑人中的一员,并获取了他们的保护。

当然,这个故事摆脱社会意义上的解读,也是一个很温情的小品。

爱是随意的,爱也是施与的,但并不代表爱就必须接受。

开始,这个父亲——教授,试图给刚和她上床的妓女一份礼物的时候,妓女果断的拒绝了爱,并迅速切割了这点小情绪的蔓延。

这个故事一直没有爱。

只有一个教诗歌,喜爱华伦华斯和拜伦的教授的一点自相情愿。

他总是被拒绝,于是在影片的最后,一只等待安乐死的狗向他表示眷恋的时候,他冷静的处决了它。

电影在不断的前后呼应。

但细节不是影片带来的主要价值。

而是电影一直持续的那个氛围。

最后才给这个氛围定义出来,原来只是一曲悲歌,象人去面对大山的渺小,去面对恶劣环境的一点畏缩。

所以电影没有传达出任何反抗的意思,而对苦难只是平静和悲伤的接受并且习惯。

如果要我总结,就是耻最终保护了自己。

 3 ) 我们必须要活着

看到中间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疑惑。

为什么Lucy为什么要妥协?

为什么不让警察把强奸她的人绳之以法?

为什么要生下那个给她带来屈辱的孩子?

为什么要让出自己的所有?

看着看着,所有的问题渐渐清晰。

我们必须要活着。

活着,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既意味着选择了它带给我们的光明与光荣,也选择了它带给我们的黑暗与耻辱。

电影中的情节其实就发生在你我的周围,只不过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将其耻辱放大了几倍,于是就显得难以接受了。

高官领导,人前享受着权利给给他的荣耀,敢问哪一个领导为了攀爬权利的高峰不曾做过背信弃义的事呢?

不曾口是心非点头哈腰的谄媚呢?

这算是耻辱吗?

高薪白领,体面的物质生活背后有无被欲望掌控的时刻?

在面临金钱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时,哪一方会胜出?

哪怕是普通如你我,谁敢拍着胸脯说从未做过一件让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

是我们没有做过?

还是我们太健忘,对自己太宽容了?

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的耻辱都隐藏在层层幕布下,不曾像一个婴孩一样诏告天下。

于是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谴责、质疑那些暴露在太阳底下的罪恶。

其实,罪恶,你有我又他也有。

很多很多罪恶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活下来,好好的活下来。

 4 ) 像巴普洛夫的狗儿那样知“耻”

大卫·卢里精心地收拾着自己的行李,准备离开开普敦,在那堆细心折好的景致衣物外,他不忘放上一本拜伦的诗集。

从动作到神态,都有着古典般的高傲,显得与这世俗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这位大学教授的确不想再搭理世俗社会,在因个人作风问题被学校清退的他看来,与自己瞄上的女生梅兰妮发生性关系是多么的理所当然,再说那姑娘虽没表示愿意,但也在他的华丽辞藻下轻易就范。

真搞不懂她干嘛翻脸,或许这就是女人吧。

于是,在面对校董事会按程序进行的调查时,他无所谓地说到:“想怎么处罚我都成”,毫无公开忏悔的意愿。

教室黑板上,梅兰妮男友写着的“你玩完了,卡萨诺瓦”,在热爱拜伦诗歌的卢里看来,是多么准确的恭维。

“我真的喜欢她。

反正我也不想回学校,他们至少得给我退休金。

”他依然无所谓地告诉前妻。

卡萨诺瓦、唐璜、卢里……在他被文学浸透的人生观里,性欲和爱欲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疏通,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女性最好的尊重。

或许卢里也发现索娜娅和自己并无多少互动,一言不发的忧愁样子更符合他内心的拜伦世界。

这是电影《耻》(Disgrace)前面部分所呈现的卢里性格,约翰.马尔科维奇很是适合这种情圣角色。

其貌不扬的他,和他在《云上的日子》扮演的导演一样,总在以那种慢条斯理、不言苟笑的古典优雅样,以及那几乎让人身体飘起的诗意声线,将一个个美女搞上床。

电影开头,他在百叶窗紧闭的妓女房间里,倾诉对这个缺乏诗意年代的不满,“他们(学生)看着总在专心听课记笔记,下课时却连我的名字都叫不出。

”妓女随声应和:“没有一点尊重”,同时告诉卢里自己下周去看生病的妈妈,没空陪他。

卢里想绕过代理机构直接要妓女手机,被有原则的姑娘拒绝了。

或许只有拒绝的这一刻,才是他们对彼此最大的尊重。

百叶窗里面,就像拜伦的世界,可以实践着与女性最好的交流,身体的精神的;百叶窗之外,是谁都知道的最糟糕的南非治安,偷盗、抢劫、强奸、艾滋病、凶杀……不过这些世俗,显得和卢里无关。

然而,从被学校清退以后,卢里彻底走到了百叶窗外面,拜伦诗集的外面。

他搬到拉拉女儿露西的农场去住,女儿的女友已经离开了偏僻的乡间,去大都市约翰内斯堡。

这个非世俗之地却一样不能让卢里的诗意落实,因为这方圆几十里毫无美女。

哀怨刚一出口,优雅的卢里却后悔了,因为听众是每日骂骂咧咧忙碌着对病狗进行人道主义毁灭的女医生。

为表歉意,卢里优雅地铺上地摊,和女医生进行了“礼貌性上床”。

我没看过库切的原著小说,但电影名为《耻》,应该是想要让主人公真正感觉到耻和悔恨。

卢里的转折,从女儿农场的黑人邻居皮特鲁斯出门开始。

屋子被三个未成年黑人闯入,圈养的狗儿除一条外,全被打死,卢里被烧伤,女儿露西则被轮奸。

事后,女儿穿着睡衣踱步出门,打扫残骸,通知保险公司,报警,并交代父亲“只说你被打屋子被劫,对我的遭遇别多嘴。

”生活依然如常,似乎这些遭遇在南非就跟得了一场感冒一样普通,苦果只愿自己品尝。

皮特鲁斯回来后只轻描淡写地表示:“现在没事就好,周末我的聚会要来哦。

”进一步的,父女俩发现邻居的侄儿就是凶犯之一。

露西却居然为了维持邻里关系,为了还能生活在这里,而选择忘记此事。

卢里当然不能理解女儿的原则,但却在“你上那些学生时有过一丝歉意”的指责中恍然明白了什么。

随即来到女生梅兰妮家中,向对方家长下跪致歉。

从无所谓的高傲,到诚恳地乞求原谅。

亲历了女儿遭遇的卢里,似乎意识到自己利用权力对女生随意得手的行为,与暴力强奸并无多大本质上的区别。

他确实感到了“耻”。

然而回到同样生活在“自耻”中的女儿那时,他还是没法因为这种自身认识的拔高,而能和露西沟通对话。

更难忍受的是,强奸犯,居然堂而皇之地住进了邻居皮特鲁斯的家中。

皮特鲁斯表示:“露西很不幸,我侄儿会娶了她,只是现在年龄不到,所以我先娶她,然后我侄儿来。

”这简直是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逻辑!

难道在他们看来,强奸就等于定亲吗?

露西干嘛要顺着黑人的想法和“习俗”呢?

干嘛不能跟她妈妈去荷兰呢?

况且,露西居然还怀孕了。

得到自我宽恕的卢里,纳闷地离开了乡间。

相信作为观众的大部分人,也同样纳闷。

是露西的生活和情感之根已完整地植入那片泥土?

这道理细究不了,家园观在流动性极强的现代社会是不合时宜的;是露西患上了依赖绑架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鬼才相信对女性的暴力强奸能产生真爱;是种族隔离制度取消10多年后,曾经作威作福的白人对黑人的偿债?

可南非高犯罪率的受害者可不止白人,华裔、黑人本身都不能幸免,甚至曼德拉家里都被偷过;是库切碍于种族敏感问题,而不方便言表的想法?

获解放的黑人真是罪恶之源?

“一个人的罪行再大,也远远比不过集体的罪行。

”不知道这话是不是柏辽兹说的。

究竟是什么强大的力量,让露西,让更广泛意义上的暴力受害者,独吞着“耻”的身躯和灵魂,而苟活在糟糕的世道下?

没人能说清楚。

当事人或许也都像电影里等待医治的那些狗儿一样,被巴普洛夫的训练法弄得知道简单逻辑的对错,乖乖啃着骨头,等着医治无效,人道毁灭。

几个月后,卢里回到农场,女儿露西已经挺着大肚子,继续在收割蔬菜。

南非依然经济发达,社会混乱;拜伦依然孤芳自赏地呆在百叶窗里。

 5 ) 以苟且活着为耻?

这部是获奖文学作品改拍的电影,不知道为何看的人不多,可能和它的故事背景有关把,黑人的世界特别是南非,并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

看完这部电影我还在想为什么会用《耻》(Disgrace)作为这个片的名字,我看不出这个片何来的耻。

利用教学职权诱惑女生,女生半推半就发生关系?

被奸污但却包容强奸犯并为其生孩子?

……总的感觉,在我看来并不觉得是什么耻辱,或者被侮辱的成份。

恰恰,我看到了两种文化冲突下的一些高下之分。

书评说,这是一部对南非种族制度所导致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行反思的文本,以话语与权力为基点,尝试探讨后殖民话语中个体与总体、历史与当下的复杂关系。

或者在我的世界观看来,还是比较认同主角David的价值观吧。

在我浅白的看来,作品其实想突出某些东西的。

譬如:欲望是自然的,别羞于表露它;亲情的包容,父母是爱孩子并能尊重包容她的想法。

这个电影,它放大了两个焦点。

其一,白人的世界虽然丑恶,不过他并非原罪,有罪的只是欲望,它披着高尚的外衣。

其二,黑人的世界是残酷血腥的,它的野蛮是本性,有罪的是他们本身,是赤裸裸的罪行。

所以,依我看来,故事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有深度,他的耻,仅仅是来自白人和黑人混居而产生的耻辱,也仅仅是因为David将有一个黑人孙子而感到耻辱罢了

 6 ) 女性耻在性别

何为耻?

耻这个字,代表什么意思?

是耻辱还是羞耻?

因被羞耻而感到耻辱,还是因为耻辱而产生羞耻?

文明社会男性处于整个社会的顶端,男主角卢里是大学教授,有知识有文化有地位有权力,在他的认知里,他认为欲望是生命力的体现,所以耻是压制自己的欲望,耻是不忠于自我归顺于社会道德,臣服于职业规范和体制。

所以他对利用权威利用地位的不平等诱惑乃至要挟学生就范并不认为是错误的,面对学院的审问认罚不认错。

他更不认为这是耻,甚至用一种浪漫主义诗意去美化。

他对社会道德的蔑视,对职业道德的傲慢是一种兼具知识分子和油腻老男人的虚伪,更是文明社会男人典型的狂妄自大,所有的欲望可以用一种华丽的辞藻去掩饰,所有的傲慢可以用一种自我欺骗式的蔑视来隐藏。

而遭遇耻辱的女学生从开始的不懂拒绝、恐惧,到后来内心产生强烈的屈辱感,同时遭受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耻感摧残。

这种耻感相信男性是无法感同身受的,这些从当下ME TOO运动下爆出来各行各业的性骚扰性侵害都可以看到。

如果影片女主的遭遇放到当下网络上,绝对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侮辱,譬如女主不愿意干嘛去教授家,教授并没有拿学业威胁她,明明跟教授聊天很开心啦,过程也没见她有反抗,她就是绿茶婊心机婊啦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

多少女性面对这种难以启齿的耻辱,担心公众言论的再次伤害而把屈辱一直深埋在内心,残害并影响自己的一生。

如果不懂人在面对地位不平等的人的时候,会产生担心、恐惧、逃避、不敢置信、屈辱的心理,那么从何说感同身受,也就不可能指望这种人的理解。

而女学生的男友,他对女友遭受的耻辱同样无可奈何,他也只能在语言、肢体上吓唬对方,对于如何惩罚对方无计可施。

所以文明社会,即使同是男性,若处于权势、地位、阶层的底端,你依旧是没有力量的弱者。

而文明落后的社会则是崇尚弱肉强食的野生动物世界,谁能打得过对方谁就是上层,谁人多谁就是王者,所以沦为弱者的就是女人和老弱男人。

卢里的女儿首当其冲,孤身一人的女人最容易成为被欺诈的对象,被有目的地侵占土地,被设计强暴,逼迫你签字画押成为某个男人的妻妾附属品才能保一时的平安。

而在文明社会不屑道德观嚣张的卢里在这也被沦为弱者,在白人社会你瞧不起黑人,但在这里年老体弱才是罪过,卢里是根本无法保护自己女儿的。

在文明社会里被依仗代表公平的警察系统更是失灵,法律算啥,体能和家族为王,所以被赤裸裸的欺负,你也只能哑口无言。

野生动物社会何为耻?

耻是身体体能上的落后,耻是无力反抗的懦弱,耻是眼睁睁被欺负的无奈。

两种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社会,其实是一种社会,都是弱肉强食上层压榨底层,强者霸占弱者的社会。

而谁能当强者?

只有男性才有资格去竞争,女性在这两种社会里都是性资源,都是底层,都是首当其冲被欺压的对象。

在文明社会卢里拥有年轻姑娘使用权,但在落后原始社会,卢里只配得到年老色衰的妇人,而他瞧不起的没有文化的黑人,才有资格拥有年轻的姑娘—他的女儿。

当他和老妇人躺在地上的时候,我想卢里可能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在哪。

或许在这一刻卢里才意识到,自己和那个黑人雇工是一样的,是一样的野蛮和残忍。

而女性,在两种社会里,角色毫无改变,是一样的弱势群体,是一样被男性压制,是一样的需要男人庇护。

所以文明对人类来说是什么?

其实不过是一块遮羞布,弱肉强食才是真相。

耻辱是什么?

耻辱对男人来说,是打不过另一个男人。

对女人来说,耻辱是性别本身。

所以,何为耻?

男性因被羞耻而耻,女性因耻而羞耻。

说实话,看的时候想法没那么多,但看完琢磨一下,非常堵心。

这种屈辱,身为女性,感同身受,这种屈辱,从小到大见到、感受到太多,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发生在身边女性身上。

Me too运动,是女性意识的萌生时代,但你仔细琢磨,也许只是星火时代,因为前路太艰难,艰难到你对未来不是很抱希望。

但愿未来的女孩可以自由如人,不再因耻而耻。

 7 ) 原始性

看了这片子,心里十分十分的复杂,如今能让人心复杂的片子不多了。

最想说的是,满眼的动物本性,其实就是我们的本性,什么“性善论”,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还有耻辱是个名词,客观的存在,还是动词,它能蔓延。

非洲没有百年孤独里说的发展那么好。

首先感到的是,我们都被原始欲望驱使,去向雄性动物那样追求sexy,去占有,去泄欲,无论是白人世界的高级文明还是原始非洲,其实卢里和非洲强奸犯做的是一件事,无论是红酒大提琴还是拜伦都掩盖不了的强烈低级的情欲。

仿佛螺旋结构,西方白人占有是上一层,非洲黑人占有的是下一层,有没有约会、歌剧,是不是强暴,女人都在他们胯下了……从这个层面看,这是反西方理性的力作。

还有,像介绍中说的影片里有种族的歧视隔阂。

其实,不仅是白人歧视黑人,在黑人面前有优越感,同样黑人也会歧视白人,但由于长期被歧视将这歧视转化为了愤怒,暴力,仇恨。

这也是动物呀,无论你是猎豹还是斑马,只要落单了,就会别人歧视——欺负甚至猎杀,就像露西,在黑人群里的白人。

我曾看过一只斑马试图踩死一只幼小的猎豹,就像露西无数次的被黑人轮奸,这是被其实民族的复仇,对,是整个民族对民族的复仇,她的爸爸玩弄非洲女性,每个非洲女性的后面是整个非洲。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理性想法在里面,落单了,没有群体了,你就变成被欺负的首选目标了,人类是,动物狩猎也是,。

还是就是,最可怕的就是,这个影片像尺子,非常的想。

露西的选择,卢里觉得是莫大的耻辱,我也觉得!

也是我的高傲虚荣作怪么?

就像某国家领导人的女儿觉得和农民工睡觉一样耻辱恶心?

其实,细想想露西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啊,滥性并没有那么严格的伦理要求,是非洲的客观事实啊,非洲有非洲的规矩,露西只是想融入他们,这怎么了??

最后我想说,我第一次意识到羞耻感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它会蔓延,被羞辱的人想复仇,就像黑人总说想杀死露西,是露西让他们觉得耻辱,羞辱对方,对方又会想办法搬回局面,

 8 ) 无用

对于那些在至少还有文明的土地的人来说,道歉有什么用?

对女人的侵犯就已然是一种杀害,一种对其作为一个人的身份的否认和摧毁;而对那些在没有文明的土地上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连道歉都没有,他们不觉得自己有错。

而最可笑的是,对受害人来说,两个地方上发生的这同一类事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大学生选择走向未来,女儿选择掩盖过去,都是为了继续活着,哪怕以一种滑稽荒谬的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

过去真的能过去吗?

不能,但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告诉自己过去已经过去。

在没有文明的南非,人不如狗,女人更是不如肮脏的粪土。

丑陋的邻居说:你保护你的孩子,我保护我的孩子,他还只是个孩子,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以后我会保护你的女儿,这个孩子还太小,不能结婚,我会娶你的女儿。

而他的妻子已经接近临盆,他说,我想要个儿子……这片没有文明的非洲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常人能理解的程度,连动物都能欣赏音乐,人的幼崽却还扒在墙上偷窥发笑。

女儿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我猜测是因为离开了更证明了一开始来这里就是个错误,所以不愿意承认,目前已经损失了,更不愿意就这样离开,不甘心这些坚持,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失败,以为坚守到底就能降低损失,哪怕施害者还有回来的可能性,也不愿意为了这些恶魔放弃自己一开始来到这片土地上的蓝图与愿景……很遗憾,一个女性奋斗的路上,总得刻意遗忘很多伤害,为了最终的目标坚持、忍耐、伪装、粉饰太平,对这个世界笑脸相迎,假装那些伤害都没有发生过,因为发生过了,你也没有办法。

道歉有用吗?

我们都知道,没有。

片中父亲对自己本性的极度坦诚和忠于自我也很微妙,值得思索,文人骚客的所谓纵欲本性让他对自己的错误洋洋得意,只有在自己爱着的女儿受辱时才让他真正下跪认错。

我相信他下跪时是认真的,但他未必真的对那个学生的家庭感到亏欠,他只是想以此挽救些许自己没能拯救女儿的自责。

在车内父女二人对话时能体现出他是真的爱着女儿,因为他沉默了。

因为他不像某些永远无法承认错误的男性那样,由于习惯,我几乎在等着他为自己辩解:我努力过了,我被歹徒敲晕了,我被他们锁在厕所里,我甚至还被他们浇酒精烧伤了……等等。

他只是沉默着。

在动物诊所里,他说:我知道我女儿经历了什么,我在场。

女兽医说:不,你不在,你女儿说你不在。

他再次沉默。

一开始,他得意洋洋,风光满面,认为我这样一个伟大的教拜伦诗集的老教授喜欢年轻女孩风流倜傥不是正常得很嘛,我就该这样,你们都是庸人,所以不能理解我,我不屑跟你们解释,我啥错都没有。

后来他一直沉默着,背地里痛哭着,无力着,他才感受到了这份痛苦与绝望。

但很可惜,就像他女儿说的:你是个男人,我是个女人。

所以他的痛苦是男性的痛苦,是父亲的痛苦,却永远不会理解女性的痛苦。

就像他给学生家里道完歉回到学校后还能去看那个学生的演出,并对保护那个学生的男孩不屑一顾,能看出他压根没理解那个学生的痛苦。

他终究是自私的,是无耻的,是该下地狱的,他只理解了自己的痛苦而已。

但不得不说学校里果然都是文明人,竟然都没动手打起来。

推荐大家都去看一下这部片子,我觉得很不错。

对人性、文明、地域等各个方面的探究和讨论都做得不错。

部分情节拖泥带水可以精简。

 9 ) 道德虚无主义的一个演示

由本能冲动推出价值/道德虚无主义的一个演示,虽然想法很无稽,但片子拍的挺好看在马桶上回味了一下,感觉这片可以打五星,而且可以用作道德哲学的辅助教材,它很好的演示了虚无主义会是什么样子的,会从何种体验/思考路径中产生,以及它所带来的冲突纠结,作品的妙处在于并未坚执两种对立观念之一,而是同时探索和体验两者及其混杂状态@tertio: 1 那一小块地影射整个南非 2 黑人没礼貌,暴力,说谎,擅长耍无赖 3 政府支持他们蚕食白人的土地 4 白人在这片土地上是女人 5 如果不想离开,就只能像狗一样活着 电影最后的镜头,房客的房子独立完整,美丽大方,而新主人的新房子仍然像个马厩,毫无审美可言我觉得三总漏掉了一层重要含义啊,离开这层意思就很难解释男主为何特地老远跑到那女学生家里,给他父母下跪道歉,是吧?

这是他在道德上的幡然醒悟,因为他从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之前所持道德观的逻辑后果:只听从本能-拒绝道德评判-无力对强奸女儿的黑人青年做评判-最终沦为彻底的虚无主义-像狗一样活着(补充:这层意思,联系男主与女学生勾搭、面对道德委员会拒绝认错道歉的态度、后来的下跪——这条线索,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去掉这层意思,这条副线就显得与主题无关了)对,行为本身不是,但他把它(用拜伦的诗句)解释成了虚无主义,用它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tertio:回复@whigzhou:教授的之前的作为很难说是道德虚无主义嘛。

其实任何行为本身都谈不上什么主义不主义嘛,仅当为它辩护,试图合理化时,才有了主义,一个人不吃肉可能是为了不杀生,也可能只是不爱吃,或者为了减肥,主义各不同 //@tertio:回复@whigzhou:他的行为的理论基础是虚无主义,这倒是,这么说就容易理解了

 10 ) 恕我浅薄,就是没看懂

我无法理解露西为什么坚决不离开曾经并将继续带给她巨大伤害的地方,她不肯报警,坚决要生强奸犯的孩子,答应嫁给强奸犯的亲人,主动奉献出土地,像母亲保护孩子一样保护强奸犯,和父亲一再反目……她简直是抱定必死之信念留在这。

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她动弹不得,即便痛不欲生也要坚持?

她总是哭着说你不懂,我确实不懂,你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懂呢?

她像是带着某种使命,像是上帝让她来偿还白人加诸在黑人身上的种种不公。

如果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意思,想让露西自愿把自己当成一个祭品,我只想说这简直荒谬,他完全背离了人性。

所有貌似高深的影评都没能让我认同。

三星给父亲的觉醒。

要看一下原著,我不相信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会这样牵强,很多细节似乎都有深意,比如为何要处死最后那条狗。

我只能说,如果他无法让观众看懂,那么有多少深刻含义都是失败的。

《耻》短评

不理解不被理解也不想理解 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沟通确实压抑 马尔科维奇特适合这类角色 有种神经质的淡淡忧伤 闺女像脑子进水一样 看看原著应该能理解的更好

4分钟前
  • 莎乐美傻了美
  • 推荐

★★★★http://rogerebert.suntimes.com/apps/pbcs.dll/article?AID=/20090923/REVIEWS/909239997

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那山那人那狗。

11分钟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很深奥的电影

14分钟前
  • 大跃
  • 推荐

因为这里是南非,这就是差别!

15分钟前
  • .•' Hélp..
  • 还行

有,不多。

19分钟前
  • 春光灿烂
  • 还行

库切这部明显带有自我批判视角的作品是对权力上位者以公谋私并以文化进行自我美化的流氓行径进行自我揭露、审判和处刑。导演在处理这个文本时比较谨慎和克制,并没把这段「师生恋」拍得多么浪漫,相反,影片将知识分子口中的一见钟情当作一厢情愿来解读,拿狼对羊的垂涎来注解老师对学生的关切,并把二人之间的性爱场面还原成兽欲发泄的景观:既枯燥又无聊,甚至令他身下的「食物」产生了抗拒与反感。然而施暴者失去体制的庇护就会受到《正义之裁》吗?相反,那种「以暴制暴」的惩罚也让这个「正义之果」的「程序正义」受到质疑。影片似乎想要通过辩论把困扰个体的《耻》扔给体制:应该感到耻辱的是体制,而非体制下的受害者。不幸的是,巨兽般的体制不会像人一样认罪。最终父亲将他的罪与罚与耻都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偏偏他的「爱」射在了安全区域之内。

22分钟前
  • Muto
  • 推荐

malkovich永远能演出想要的味道。

27分钟前
  • 泥泥
  • 力荐

不怎么好看,男主没有一点男人气概,基佬气息强烈。。。结果演的却是一个色魔。。。。。

32分钟前
  • Yag
  • 还行

???

36分钟前
  • 咪酱
  • 很差

马尔科维奇还是那么销魂~

37分钟前
  • 晚风吻尽荷花叶
  • 还行

我认为她女儿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所预谋。

39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推荐

顺应现实就不会痛苦么?活着,活下去,就是全部意义么?南非,一个神奇的地方。

40分钟前
  • 左加菲
  • 还行

精彩程度不输于原著小说。

41分钟前
  • Fish-Z
  • 推荐

真好,近年看過內涵最深邃的劇本要數這齣諾獎文學改編作品。

45分钟前
  • lento
  • 推荐

几个主演的长相让人看着就很不舒服,人物的对话和情绪就像这部电影被归到“意外结局+高智商”豆列一样莫名其妙,或许是文化和种族差异的缘故吧。ps:豆瓣最奇特的风景莫过于一群人喊着“看不懂”或“不明白”,然后打了四星或五星。

49分钟前
  • 阡陌扬尘
  • 较差

完全无法还原原著之恢弘微妙

51分钟前
  • xcc
  • 很差

要理解这个耻,真不能从自己的价值观角度看过去,太发人深省了。

56分钟前
  • 后来就茁壮陈长
  • 力荐

真的知道什么叫做三观毁尽了

60分钟前
  • Snowyemperor
  • 力荐

小说中译本翻译的很烂,电影因为有Malkovich,尚可。David女儿是个sb+bitch!

1小时前
  • 青年哪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