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剧情问题,还香港法律问题,都那样了,还他妈不能定罪,还能大摇大摆出来, 感觉编剧脑子有毛病, 劫匪胆子有那样大吗,大白天的出来报复,他们真的都不考虑退了,等着给我们演电影结局的吗,总之与现实太不符合,很不认同香港的一些警匪片, 把香港的法律描述的都没有什么作用,在哪订攻斥纪俪慌筹苇船俩里基本可以为所欲为。
港片“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特点,在经历了一系列合拍模式和内地公映的限制磨损之后,近来似有卷土重来之势。
《线人》就是佐证这一趋势的绝好标本。
在《线人》的前身《证人》中,已经有大量过于刺激或过于煽情的内容出现,趁热打铁的《线人》更是将狗血尽情喷洒于银幕之上。
和《证人》将着力点放在外表邪恶内心温柔的张家辉身上不同,《线人》是各角色齐齐用力,每个人都有一段悲惨身世。
谢霆锋饰演的细鬼从小就是不良少年,家庭破碎负债累累,自己锒铛入狱后,妹妹还要为还债而卖淫。
张家辉饰演的李沧东身为警官工作压力大,害得怀孕的妻子坠楼失去记忆,后来又意外将妻子害死。
桂纶镁饰演的阿弟被家人出卖,自小离乡背井来香港流浪,进入帮派后又是一番辛酸故事。
三个主角,互相比赛谁更悲惨,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火花四溅,直抵血腥残酷的程度,高潮处甚至看得人睁不开眼睛。
但这就是港片的典型状貌啊,在人物与剧情设置上做到极致,为的就是戏剧性的效果。
不管是鸡皮疙瘩,还是瞳孔扩大,以最俭省的成本刺激到观众,就是它要达到的目标。
张家辉和谢霆锋值得表扬,他们的演技很贴合这种风格。
文艺女转型为黑帮大嫂的桂纶镁则是不过不失。
至于陆毅的大佬角色,就只能让人笑而不语了。
真的港片,在表面的癫狂与过火之下,也总要将导演的一番思考藏在其中。
《线人》就是如此。
本片的主题,用“信任”二字即可概括。
而“信任”这个抽象的概念,又是通过“身份”这个具体的问题说出来的。
从《无间道》以卧底故事讲述身份困惑开始,最近十年来,香港警匪片中的角色身份多是模糊、阴暗、充满焦灼的。
身份问题犹如梦魇一般缠绕着香港电影人,讲了十年还没讲完,甚至还能讲出新意。
《线人》的角色设置就跳出了卧底的窠臼,转而讲述比卧底身份还要阴暗的线人。
线人一般指出卖消息和作案线索给警方以换取利益的人,他们身在犯罪集团内部,却是为警方做事。
但在本质上,他们既不属于罪犯方,又不属于警方。
他们的身份甚至不能用“模糊”来形容,而是更接近于“空洞”。
由此,角色的悲剧性就很容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线人身份的可悲之处,正在于无人可以信任。
卧底终归还有个组织,在遭遇不测时至少可以指望组织中掌握自己身份的人出手施救,证明自己。
可线人只能依靠自己,线索的获取常常要以性命作抵押。
但在收线的警方看来,线索仅只等同于几十上百万的酬劳,或者等同于破案率的上升和官衔的进阶。
线人的安危不在警方负责的范畴,至多只会牵扯住良心与道德。
比如张家辉的角色,因为曾经的线人惨遭报复成为废人,自此陷入良心不安。
可工作的展开又确实离不开线人,当谢霆锋演的细鬼成为他的线人后,他力求为其负责,但他能控制自己,却难以左右上级。
细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警察不可信,谁信谁倒霉”,说是这么说,可为了赚钱还债救妹妹,还是放手一搏。
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信任,与线人的生命绑在一起,犹如悬吊在一根细细的丝线下,渺不可测。
电影也以少见的浓重黑色结尾,让这根丝线在多方势力的缠斗下,以一种悲怆的方式绷断。
除了警察李沧东和线人细鬼两大角色关系的主线外,本片还设置了多组人物关系表现人与人的信任。
比如李沧东和精神失常的前线人,阿弟和出卖她的家人,阿弟和背弃她的大佬华天,以及以华天为首的帮派内部斗争。
这些关系牵扯出更多的线条,铺展开一张大网。
一个个的人,就是这网上一个个的节点。
导演所要表达的是,信任并不单单只是一个主观的意愿,在更多的时候,它是被每一个人的身份,以及他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线人的身份就是一个“想要信任而不得”的极致,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身不由己。
癫狂、过火、血腥、残酷……这些热乎乎的元素依次爆破后,《线人》最终展露的,其实是一颗冰冷的心。
我觉得坚持记录想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想移除一块记忆标本,能一页页的找到过去的自己。
或许说就像是一种发泄,把过去的记忆都丢下,只挑出让自己想要的那些。
很唬人是吧,但是我觉得这样或许能让我开心一点。
最近面临很多面压力。
别人看来或许算不上什么,总觉得自己的压力是最大的。
但其实也是有公平的。
事情一下子压下来,你或许会觉得大不了一拼,压力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琐琐碎碎的事情却更让我纠结。
于是我从不同的事物里提取我想要的信息。
或许能打动我,震撼我,让自己学着更加独立坚强。
说起这部电影,我的心很疼。
看完以后心情一直有一种无奈的悲痛。
我很喜欢cult电影犯罪电影之类的,也不是不适应血肉模糊的场面。
但是很多的场面,我的心里都在暗暗喊:停下来吧!
千万不要那样!
别再打了了!
或许一瞬间还能改变局面,或许下一秒就自由了。
在这部压抑色调的电影里,我在期盼能透一点点的圆满。
更多让人伤痛的或许是人与人之间链锁。
那么多一条条的链接被一条条打断,人人不得善终,我们得承认编剧和导演真残忍。
或许这也是它并不完美的原因。
它能让人窒息让人深思,但是他让人过于压抑,过后对于那,想到只是电影而释怀时,反差感让人失落。
再最终想想,其实也没什么。
我觉得好的电影让人感觉就像一种偷窥,像窥视另外一个世界,不知道未来,不知道结局,让人安静的随同它,走着它留下的轨迹。
让人充满罪恶感,被幕后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牵引着,被唤醒一些良知或者更多的想法。
在这部电影中角色的命运有时候多取决在一瞬间。
有时候觉得胜券在握的时候,可能下一个衰的就是你。
简略说一下感触深的地方。
我们看到香港是压抑而拥挤的城市。
在这个并不广的圈子里,发生着许多并不偶然的事情。
其实现实点看,所有人的连接关系里的关键字眼充满钱与现实。
卖命的钱,欠下的钱,抢劫的钱。
失去的和努力追求的。
但是在最后的癫狂状态。
失去所有的张家辉丢下所有的压抑,在面对自己的线人横尸在眼前,他才终于爆发出自己的愤怒。
在一开始他卖掉自己的线人时候,他害怕他内疚,但他想到那只是工作。
在他在犯错后失去挚爱的妻子,到妻子出了意外的身亡,这个连环扣无疑是悲催的,但是张家辉给我们表达的是人类在懂得什么失去最重要的东西后,会表露的一种更容易与人共鸣,同情,感同身受的感觉。
他知道失去至亲的滋味,他知道被背叛的痛苦,他感觉到他不能再对不起自己的线人,那是一条活生生的命,被金钱枷锁绑着,但是他却联系着更多人的命运。
他理解他背后的包袱与无奈。
直到最后,他是这部片里最释怀最解脱的角色。
或许,就似乎救赎两个字,救,与赎。
为了金钱,为了至亲,为了生命,为了约定。
我的男神又换了,这次是张家辉。
有一种鸟,一辈子只唱一首歌,曲终命竭,宛若天籁,它叫荆棘鸟;有一个人,一辈子只写一本书,书未尽人先亡 ,旷古传奇,他叫曹雪芹。
生命很短,其实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已足矣。
张家辉这一辈子似乎都在演戏,低调而坚韧,岁月积淀了他的灵气,他连眼角纹中都流露着隐忍。
一口气看完了他最近几年的作品,新年伊始,<线人>看完却让我悲伤得不能自已。
<线人>中很多角色,在我看来却不过是张家辉的独角戏,他从头到尾都很平静,他从头到尾都很悲伤。
他的悲伤是在一个个很深的夜晚,独自拎着食物去废墟中探望被警察牺牲而致疯癫的线人,不说话也不流泪,只是看着狼吞虎咽的疯子,眼中藏着替整个警队背负的歉疚;他的悲伤是在每一个昏暗的傍晚,兀自站在破陋的家中,然后伸手起步旋转,没有音乐也没有声音,只是想象握着妻子的手,背影中诠释着无奈的思念;他的悲伤是在一个因他多米诺出的车祸现场,失魂跪在被撞死的妻子前呢喃:我保证再也不会出现在你面前了,对不起…低下的头颅仿佛在装进无尽的悔恨与痛苦;他的悲伤是在最后的最后,在又一名被警察抛弃的线人尸体前,木然地轻语:钱我拿来了。
他将所有的悲伤混着血泪囫囵吞下,一个人孤独地等待命运的审判,哦,原来,悲伤的尽头,是孤独。
张家辉将这种孤独平静地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这种孤独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性质,又让我真真切切可以感同身受。
哦,原来孤独的尽头,还是悲伤。
为了侦破棘手案件,警方往往借助线人之手获取情报。
然而在行动过程中,却常常有意无意置线人于危险之地。
一年前,线人废噏的悲惨下场让香港警察李沧东的身心备受煎熬。
本来抱着一腔热血去看的以为也是一般的警匪片,开头也的确是这样的。
可是,看到下半片就是快进着看的,不敢看,受不了,很压抑,结局也不是愿意看到的……就一个字啊,虐!!
不过感觉这部电影是谢霆锋的演技巅峰,台词很少,就更加凸显演技的优秀。
张家辉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桂纶镁也惊艳了一把,最最想不到陆毅可以演反派(但其实看起来有点怪)。
故事很虐心,演员都喜欢。
情节有点像无间道1,不过场面更加血腥和直白,看完才发现我在颤抖。
PS:非影评,单纯性的一些感慨。
当然由电影而发的。
所以想了解影片的,请直接右上角。
越是到如今,越是人大了,越是难以去相信什么人可以毫无条件,至始至终不受任何流言蜚语所影响,实心实意的信任一个人!除了你的至亲,你可还有其他人,可以用这样一份心去信任?看老港片,英雄江湖,兄弟情义。
四手合一,并肩战斗。
背背相对,把自己盲点的后方,留给兄弟,信任他的能力,信任他的友情。
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份感情。
我钟爱这样一份兄弟间的信任,大概就源于现实中说信任是多么难。
你相信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讲述的一个又一个“一定”么?就像影片中那样:“如果他能让我们抓到人,钱是一定会给他的,没有问题。
”然而人抓到了,不足以判罪。
要让线人以必死的处境来出面指正嫌疑人。
“他一定要出来指正,指正了,他的安全我一定会保证。
”若是人死了呢,便会有如此说辞:“他的家属我们一定会负责照顾的。
”然而多年以后,又有谁来为这句诺言负责到底。
即便影片中的命运过分追求惨情,信任的自主权全不在手,无可选择。
悲剧似乎早已命定。
就算是我们稀松平常的生活,也都是轻诺的多,付诸实践圆成诺言的少,而且多数人礼貌性的不拒绝,事事说好,似乎也都成了惯例,所以认真你就输了。
那些武侠中刀光剑影的侠义道,那些官场中提拔之恩的仕途道,那些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兄弟道。
好似都与这个信仰稀缺的时代脱节了。
每日出入办公室一个又一个的格子间,看着各自忙碌的身影。
哪个心里没有一份期待可以寻得一份信任,同时自己亦被信任的感情。
然而各自忙碌各自怀有心事,各自不敢稍稍放下提防,又何谈什么信任。
没有信仰,单靠法律的束缚难以管制人性的善恶。
没有道德的准绳,加之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信任而付出代价,这考验能有几人经受得住。
若是张家辉扮演的警察,不是因为前面廖启智扮演的线人的悲惨遭遇而内疚,是否会对谢霆锋扮演的混混细鬼格外的“仁慈和不忍”?张家辉的上司不是就根本不在乎细鬼的死活,单单想求得这次行动出成果么?有了成果,对于上司来讲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你能讲那上司因为是警察,是正义力量的象征,他抓犯人天经地义,那么他就是善的么?既然信任在如今变得如此飘忽,为何细鬼还要相信,他自己不也说:相信警察,还不如相信大象会爬树。
但是没得选择,没得拣,这或许就是小人物的悲哀。
命运从来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不相信的话,谁来解救他的苦难。
不相信的话,难道咩都不做,看家人受难么?我们做学生的时候,相信好好学习一定会天天向上,将来考个好大学。
我们工作了,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得到嘉奖,得到晋升。
我们恋爱了,相信珍爱自己,用心爱人,一定会家庭幸福美满。
然而呢,这些简单的相信,有几个被证明了?即便一直未得到证明,我们还不是一步一步按照这个在走,还不是一代一代这么想着。
因为人总得有点希望,总得有点寄托,才能一步一步走下这不平静的道路。
人生无常,而不如意事又十之八九。
若难以求得一份信任,就让自己去相信点什么吧。
相信才能坚定前进的路。
最后赞一下小谢的演技真是日进千里啊!让我很惊讶。
而廖启智不愧为老戏骨。
几个镜头我已潸然泪下。
刚看了《线人》,不像警匪片,到像社会问题片,虽然血腥,但更多的是悲情。
制作不差,确实喜欢港剧的观众可以一看。
《线人》其实是展示香港线人这一行业的现状:靠出卖人为生,生活暗无天日,没安全感,随时都有遭到报复的可能。
该片意在通过这个阶层某些人能够在如此大的生存压力下还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来烘托诸如“良心”、“诚信”等社会价值。
香港的黑帮片说到底是推广商业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比如“言而有信”,比如“情义无价”,再比如“道德底线”.....该片的主线是高级督察李沧东(张家辉饰)与刑满出狱的赛车混混何细鬼(谢霆锋饰)之间合作抓人的故事。
副线是李沧东一年前因无法保护线人废噏(廖启智饰)而导致对方发疯、李妻(苗圃饰)自杀的故事。
李由于废噏的遭遇深感愧疚,到欢场买醉,染上梅毒,并传染给了怀孕的妻子。
妻子在流产的绝望中跳楼自杀,未遂,但失去记忆。
女方家仇视这个不争气的女婿,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开。
由于李处于主线副线的交点上,加之面临无奈的选择较多,内心纠结,故而显得格外丰满,大有冲击最佳男主角的潜质。
相比之下,谢霆锋扮演的细鬼这个角色简单多了,延续了他在《十月围城》里一脸无辜的神色,被迫陷入一场纷争,在过程中显出仗义的气概,最后壮丽而悲凉地死去,令人扼腕。
不过,这一次比起《十月围城》,又多了一份在局外人与圈内人之间徘徊、扭曲的张力:合作中见倔强,抵触中有妥协,既能讨价还价,又能舍身成仁。
总之,更加无奈,也更加有个性。
可喜的是,谢扮演小人物貌似已经驾轻就熟,完全摆脱了偶像派本色演出的局限。
最坏的坏人是大盗华天(陆毅饰)。
我一直认为港片最好不要请大陆演员去,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港片,都最好不要请大陆演员,训练的方式不一样,总觉得节奏上要慢半拍。
类似反面例子很多:《唐伯虎点秋香1》中巩俐把秋香演成了秋菊;《枪王之王》中李冰冰把漂亮的白骨精弄成了俊俏的突击手,《唐伯虎点秋香2》黄晓明把才子整成了财子......这一回,一向高大全的陆毅把坏人演得跟卧底一样帅,即使是背信弃义乱泡妞,看上去也并不那么可憎,倒是有一股“我行我素,爱谁谁”的文艺霸气。
不像温兆伦,演好人感动你,演坏蛋气死人。
说到底,大陆的演员,尤其是戏剧学院毕业的,都有一种字正腔圆的架子在,端着的,狠不出花样,怎么狠都是阶级敌人那个路数。
桂纶镁倒是碰了一个好角色,敢爱敢恨,立场模糊,但坚持自己的爱情路线。
当知道细鬼就是线人时,她还舍命相救,未有丝毫杀人灭口之意。
桂有点打女的气质,尤其是都市打女,俏里带冷,颇具立体感。
当然,香港演员演大陆的文戏也有问题。
好在他们很少试水历史正剧,否则怎么弄都像野史,很“萌萌”的。
警察不能信!
警察不能信!
一半是人,一般式鬼。
他们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
靠出卖别人获得报酬,他们依旧生存着。
当影片落幕的时候,我听到周围的叹息声。
的确,120分钟让人感到的是压抑,非常的压抑。
影片一开始,就说一个线人参与到毒品交易中,然后作为督察的张家辉不顾线人的安全,强行下令要求抓捕犯人,结果导致主犯逃脱,而线人的身份也暴露了。
线人拿了警察给他的钱逃走的时候,被主犯砍伤。
从此精神崩溃。
让人揪心的是,他不断的重复那句警察不可信,警察不可信。
一直到最后,他还是在说这句话。
那晚,张家辉饰演的李沧东荣升高级督察。
他很痛苦,醉了,和别的女人睡了。
故事发展的很有条理,1年后,东的老婆(苗圃)因为那晚东和别的女人睡而感染了梅毒,然后流产,无法接受现实,自杀,可惜未遂。
只是,她失忆了,并且嫁给了别人。
东还是很爱她,为了一个承诺,他坚持着。
东依旧是重案组高级督察,他开始教导新人。
他告诉新人,要假装拿线人当朋友,但是要懂得抽身。
我想,他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是在说他自己的感受,因为他自己无法抽身离开。
新的案子来了,天(陆毅)是抢劫集团的头目,这次他又要开始新的计划。
东为了破案,找到了细鬼(谢霆锋)。
细鬼曾经为天这个集团做过事。
细鬼为了赎回妹妹,他选择了和东配合,去做线人。
于是,他遇到了天的女友——阿弟(桂纶镁),而阿弟和细鬼,有着一段有点浪漫的邂逅。
最后,李沧东因为挪用公款被抓,华天抢劫金店被抓,细鬼在保护阿弟的时候被杀,阿弟逃跑途中被抓,而李沧东的妻子死了。
故事本身富有张力,不能不说林超贤有趁着《证人》余热,热卖《线人》的嫌疑。
但是,影片本身是成功的,比《证人》更加的成功。
在张家辉拿到影帝后,一直觉得他的演技越发的成熟。
张家辉的成熟在于他几乎扮演过任何类型的角色,也拍过几乎所有类型的影片。
所以,张家辉在《线人》中,他把李沧东这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几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
当1年后李沧东陪着被他害的那个线人吃饭,眼神中所表露出来的那份亏欠。
当他的妻子再次因为他而被车撞死后,他自杀未死时候,眼睛中那份后悔和无奈。
当他在赶去救细鬼时候的那份执着和热血,还有那种义无反顾。
张家辉演活了李沧东这个角色。
和以往时常扮演小混混不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报满的角色,一个正义的角色。
以往我们提到香港电影,一直再说梁朝伟,刘德华,刘青云等等。
现在,也许我们会在那里讨论谢霆锋。
香港电影的中生代的代表之一,谢霆锋的表演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浮夸,转型后的谢霆锋。
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成熟的表现。
如果说线人是要角逐今年的金像奖的话,那么谢霆锋必然是竞争最佳男演员的最佳人选。
给予那么高的评价,我只能说线人给他一个非常好的舞台。
而本片中的桂纶镁,中规中矩,从一个清纯的形象,转型成一个古惑女,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虽然不算成功,却也无从挑剔。
只能说形象上,还是不够。
至于陆毅,我想用两个字来形容——失败。
我不知道林超贤为什么会选陆毅。
今年夏天,陆毅已经两度让“女友堕胎”(唐山大地震和线人),他完全可以去竞争年度最强床上功夫奖。
我完全看不到他扮演黑帮老大的样子,根本无法诠释出那种霸气。
我想说的是,陆毅,请你远离香港电影。
有人问,爱情在哪里?
细细回忆一下,整部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也没有出现我爱你这样的对白。
但是,感受到了吗?
是的。
当李沧东在妻子被车撞了之后,他趴在身边神泪俱下的说着:“我以后再也不出现你的面前了。
”当细鬼为了让阿弟逃跑,3次挡在她的身前,挨了几刀和一颗子弹。
最后还被杀的时候。
当廖启智因为那个大哥被抓,他终于可以回家,找自己的老婆的时候。
等等,这些都是爱。
只是林超贤回避了这个字眼。
也许线人本身并不想诠释这个主题,但是这个主题却左右着剧情本身。
线人?
朋友?
李沧东是掌握线人的,他也是唯一的联络人。
他和每个线人都需要保持很好的关系。
1年前,他失败了一次,导致那个把他当作唯一知心的朋友差点被杀。
如果线人是靠出卖朋友来换取报酬,而李沧东呢?
那次,他也是靠出卖了线人,抑或说也是他的朋友来换取了自己的高级督察的职位。
两者相辅相成。
1年后,他又一次站在了这个十字路口。
细鬼必须要出庭指证,才可以定华天的罪。
也就是说李沧东必须要公开细鬼的身份,这个无疑是把细鬼推向了断头台。
同时,如果细鬼不答应出庭,那么答应细鬼的100万报酬也将作废。
李沧东选择了朋友,他不惜犯法,挪用公款,也要让细鬼活着。
最终,他被抓。
而李沧东为了救细鬼,也几乎丧命。
当李沧东去救人的时候,他没有亮自己警察的身份,所以那一刻,他并不是以警察的身份去救细鬼,而是以细鬼的朋友的身份。
我想也许就是这样。
还记得李沧东在教导新人的时候说过,要及时抽身,线人只是假装的朋友。
只可惜,他自己也做不到。
大概就是如此。
我不像再多说什么,至少,当影片结束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压抑。
线人已经下线了DVD也出了还记得满怀期待去电影院看首映的时候,总体来说还是近年港产片中少数值得进影院欣赏的港味大片传统港式枪战题材有了新的风貌,视乎有不一样的味道。
虽然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无间道或暗战的影子,但是还是要称赞下林导 在港片如此萎靡不振的当下还是能拍出比较有个人风格的好片。
故事没什么新意,但剧情架构很好,整个片的节奏把握恰到好处,那种超现实暴力美学加黑色幽默感的人性刻画最能打动观众,正好符合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内在实力的真实体现——————昔日的谢大帅哥现在整个要死不活的阿四样很有看点,抛开现实的影射,大家会说霆锋进步了,不注重形象改攻演技了,看起来好像也是如此,而且包括导演及制片在内的一干人等估计也是对他的演技寄予厚望的。
不过,现实往往与期望相反,看过上部不难找到答案,在证人中谢演的是警察,考虑到主旋律的需要,往往警匪片中警察的戏份会很吃重,但是演技这个东西是讲实力与积累的,相比歌手出身的小谢,张家辉的演技反而凸显得更专业,即便是刀疤脸加独龙眼,照样拿到影帝的宝座就是最好的明证。
也许是受上部影评的影响,这次下部的线人中虽然两人角色互换,但是明显还是张的戏份吃重,霆锋虽同为主演,但是看完全片能够留在观众脑海中的影像有多少?
反正我是对小谢的演技很失望,本来觉得他在十月围城中表现还行,不过到了这部本应以主角出境的戏里还是一身配角气息,用大陆业界的话说就是:“没一哥的范儿”没范儿就是没气场,长得再帅也只能是配角。
再看下张家辉,熬了若干年终于拿到个影帝,虽然是跟别人共享的,但也算是影帝了,相比戏里精彩的演出,在戏外的张家辉说话总是有些结巴,在上志云饭局时就看到了,感觉戏外就一很普通的人,但是到了戏里却不一样,亦正亦邪,演贼够狠,演条子也够深度,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值得留意的,真正的老戏骨哪怕只说一句台词也能让人印象深刻。
印象深刻的情节有他妻子坠楼时的经典场面让人想起无间道中黄秋生同样类似的演出,只不过一个面对的是同事,一个是老婆。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桂MM了,从不能说的秘密中的清纯学生妹蜕变到现在的小太妹,似乎后者更接近本人?
恩,可能我XE了点。
感觉演技还是进步了很多,至少比小谢要好,哎,可怜的谢帅,本来挺优质的一代杰出青年,怎么给毁了呢?
不过转念想男人的帅就是要时间的历练加经历的蹉跎才能打磨出来的,看下好莱坞的前辈其实也差不多,越是年少成名的,要不是昙花一现,要不就得有一次重大的蜕变才能达到新的高度,远的如钢铁侠中的小罗伯特,近到盗梦中的莱奥纳多,不都印证了那句千古不变的真理:“男人四十才是一朵花!
”
我之前对证人不抱幻想,反正港产都烂了此片能好的到哪里去?而且又是个不知名的导演拍的..悬!!没想到看完后满惊喜的,对结局惊喜.对能说好一个故事的惊喜,对演员的表演更是惊喜.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线人的剪接有点混乱.有些预期它发生的场景没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场景发生了又没再继续.比如说,桂纶镁出现就有点老套,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哦又是小弟泡大哥的女人的戏码.和谢霆锋的那一吻少了一些铺垫,吻完又完全正常了?最后背叛陆毅也是.突然就背叛了,难道就因为钱和陆毅的不忠?怎么说陆毅也救过她一命,我觉得有点过于突然.难道就因为那一kiss?桂纶镁长的算很有特点,看不能说的秘密就知道,但不属于那种非常漂亮那种,属于能拍电影的.有一张能让人记住的脸,这在电影中很重要.桂纶镁也中规中矩吧,演大哥的女人还是有点over,表面化.陆毅的一出现全场就笑了(另一笑点是桂纶镁和谢霆锋互相被人追杀那段),刚从唐山剧组赶过来的吧.黏上胡子还像一点,有一点狠角色的味道.没胡子的陆毅也就只会当一当总让女朋友打胎的坏男友吧.这种纯港片黑暗题材还是杜绝和大陆艺人进驻,不然显得很扎眼.要不像第一部苗圃那样不说话,要不就配音.其中苗圃的设置还不如之前证人里那个瘫痪老婆的角色设置好更有戏剧张力,线人里让我感觉纯粹就是为了保持这个阵容而加的这么个角色.其中因为丈夫一夜情染病流产跳楼失忆又想唤起老婆记忆还要逃避岳父,又看起来太复杂了.有点冲谈了线人的主线剧情.后面的发展情形不像电影更像是现实,有点突兀.比如被张家辉岳父打的满脸血(夸张的多),苗圃逃出门被车撞死(有那么倒霉么?),张家辉受不了选择自杀..线有点断断续续,感觉导演就是为了悲剧而悲剧.着墨又太少,没让我感动.做电影院里看线人的悲剧,反而不如当初下载看证人时的触动.不过好像这导演比较这样的随机事件,例如证人里小女孩被沙土埋了.剧情设置不好就有点突兀,设置的好就很惊喜.除了结尾,之前几场动作戏,追踪和追车戏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看了后不明白为什么"突然"要追,为什么要跑,为什么那么难跑为什么那么好跑.这次线人没有了上次证人结尾互相连接让我惊喜一下的戏码,中规中矩的演让我有点失望.我如果打7分,完全是看在演员拼演技的份上的.现在开始鬼扯两位主演:都演的实在是很敬业,终于不用看地沟油香港喜剧了,谢霆锋这厮我真是越来越要看了.每次看到谢霆锋,在我眼里他什么时候最红?就是在他顶包案从门里走出来媒体菲林狂轰那耀眼的画面,我都快被亮瞎了..我心想这小年轻是要给毁了,出来后也不行了.恰恰相反,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我觉得就是因为这顶包案让谢霆锋成长了很多很多,出来后的他让我感觉不到古惑仔的气质了.包括在小鱼儿与花无缺里,里面他也是耍帅但总是觉得身上多了些历练和沉稳,没以前那么狂放.艳照门后的淡定和敢于负责和敬业精神令我渐渐敬佩他了.同样年纪的同学陈冠希,比谢霆锋貌似幼稚了5年,还在处于耍帅阶段.看了他的<狗咬狗>还期待他真能利用好他这份坏的魅力拍个好电影,结果出了这么个事情.神枪手继续耍帅..同样的事情谢霆锋展现出负责的一面,他却相反..引得封杀和鄙视(当然不包括女生)希望这次小谢能拿个最佳证明自己在赚奶粉钱同时演技也显著提高.线人 里谢霆锋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张家辉中规中矩.记得第一次看到张家辉他叫"化骨龙"纯搞笑角色,因证人能获得影帝也是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鼓励和证明吧.
林导的电影,内心深受洗礼。一群倒霉鬼凑到了一起。
张家辉和谢霆锋的演技确实不错,可圈可点啊,,,前面的部分情节太多累赘,纯碎是为了凑足一部片子的时间。然而影片的后半部分还是演绎的不错,有点曲折,有点惊心...
张和谢各自找到了契合自己的角色,才可以让表演技巧飚飞!
实在没讲个啥。。。无语了。。。也有可能是光癫剪片子的原因。。。但是我看的这版有点儿太。。。
再看这种片自抽五百巴掌。不是说不好,是看不懂大哥你拍电影你拍它有啥用啊?
谢霆锋自从&lt;十月围城&gt;衰鬼形象成功塑造之后,一直沿用,&lt;线人&gt;再度衰鬼上身,在濒临屎亡之时还能急速狂奔N百米,最后还是屎不明目,实在强大!
陆毅演老大很囧,苗圃被车撞那段太突兀了(~ o ~),电影的配乐文艺的有点让人抽抽,抢金铺那段枪战还不错,最后那段很血腥。。
《线人》不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片,因为太黑暗,也不是一部合格的艺术片,因为它对人性的探讨太显性,它是属于林超贤的作者电影,这种风格的确立和彰显,对于香港警匪电影创造很具有意义
还行
又叫谁敢比我惨,哈哈。唉。光头小谢是十月里的阿四附体,家辉内敛寡言,桂纶镁眼前一亮,陆毅是大败笔。
高潮就是相互残杀?结局就是N败俱伤?
新影帝犀利呀
鸟瞰,远景,升格,停格,可见林超贤还是一个有大局观和小想法的导演,而他的故事也正好证明了他的野心。故事的各个线太薄弱以至于剧情饱满性和张力几乎归零。张家辉的演技兴许是好的,可是搭上了如此不流畅的情感叙述,显得莫名其妙。桂纶镁对肢体语言的掌控要比面部表现更擅长和出色。
没有创新,只有生硬的暴力和流血。
桂纶镁坏了一锅本来就不好的汤。“桂纶镁坏了一锅本来挺好好的汤。”——20180907二刷
导演揽了力所不能及的活儿 中间太絮叨了 选陆毅演老大实在是被门给挤了
你少破一件案子警局不会垮,但我会死。。。。
反派出彩说明主角不够好。
剧情很用心了 张家辉越来越有火候了 谢霆锋也是 哎 不错不错
多线叙事,几个御用的配角,动作场面的手持式摄影,略显宿命论的结局,典型的林超贤元素;但这的确是部糟糕的作品了,故事叙述上的散乱和以陆毅为首的演员的过火表现都是不小的缺憾;能在内地看到如此灰暗毫无希望结局的电影上映或是唯一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