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我八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去谈梦想这个词,那个时候在演讲稿里写梦想,碰到人就去跟他谈梦想,那个时候十分的坚信梦想的力量,可是随着逐渐长大,这种感觉竟然变淡了。
“有一天,我要代表马来西亚打球。
”李宗伟在当今中国小孩子都在低头打游戏的那个年龄时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羽毛球拍太贵家里买不起,那就拿平底锅当拍练球。
家人认为读书才能多赚钱不支持他打球,那就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家人看他对打球的热爱。
因为梦想,似乎所有的困难都不再会是困难。
更或是后来04年的汤姆森杯,05年的香港公开赛不敌林丹,李宗伟也没有认命。
在06年的大马公开赛奇迹般的扳回8个赛点(当时的比分已经打成林丹:李宗伟 20:13,林丹再拿一分就可以取胜),获得了大马公开赛的冠军后来那个幼时说下要代表马来西亚的孩子,真的就成为了全马来西亚人民的骄傲。
那个买不起羽毛球拍只能用铁锅当羽毛球拍的孩子,用上了全世界最好,最高科技哪怕有钱都买不到的羽毛球拍。
哪怕我是中国人,我仍是希望在羽毛球的赛场上看到李宗伟拿到冠军,这不是因为不爱国,而是因为对梦想的执着、信心、和向往。
如果梦想真的有样子的话,我想就是这个样子吧。
嗯,败者为王。
武汉出差回来重庆路上手机看完,一如既往的感动得一塌糊涂,鼻涕眼泪占据全片四分之一时间。
羽毛球,小学五年级时,母亲送我了一副球拍,红色的球拍架子和黄色的穿线,我把自己最喜爱的旺旺贴画,认认真真地贴在了手柄上,那年我12岁。
打球就要认真,这是我对自己第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尊重。
认真就有输赢,但一个人的输赢只能让我笑笑,唯有一群人的荣誉能让我热血沸腾。
有幸体验过一次,曾经参加过一次网上羽毛球群里组织的团队比赛,我作为男双之一,为团队而战。
比赛是累积积分制,我上场之时,我们队总分大概落后对手20分,中间过程略,最终,我和队友一起,把这20分差距全部追回,留给了后来的队友一个平分的起点。
虽然最后我们还是没赢,但那种感觉,为了一群人的荣耀,拼尽自己的全力,最后那一瞬间,无上荣光。
李宗伟,网友查出来的记录是:世界最多69个公开赛冠军,世界第一350周保持记录,417km/h杀球记录,首位积分破10万男单运动员。
却没有一个世界冠军头衔。
因为世上总有比自己强的人,我们会自卑,我更是如此。
剧中,启蒙教练对年轻时候的拿督说,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相信你的人。
全剧出现了两次,自己眼泪涌出两次,我不是在鼓励中长大,性格中,自卑占据主要。
经历过人生的低谷,黑暗,绝望,可没有跪在命运面前,在自己的心里深处,一个坚定的声音,我是不认输的。
马上32岁了,就可以说是打了20年羽毛球了,我还会再打下一个20年,下一个40年。
制作方选择了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这样一场就连资深羽毛球爱好者都未必熟知的比赛——它太古老了,鲜有人还记得12年前的林李是怎样的竞技状态,就连遗留的比赛录像也非常的残缺、模糊不清。
但另一方面,这也不失为一个出色的考量: 因为这是李宗伟在和林丹多达40次交手中赢得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同时也堪称21世纪以来、国际大赛男单决赛最惊人的逆转:没有人能在这么大的赛事舞台上,面对决胜盘13:20这样绝望的分数,连得7分,最后逆转、取胜、夺冠。
李宗伟职业生涯拿了69个公开赛冠军,46个超级赛冠军,超过350周世界第一,每一项都是冠绝历史、跨越男女各项的世界纪录。
在这一层面上,他是所有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绝对王者。
但是,他十多年来漫长的职业生涯里,唯独缺少一座世界冠军的奖杯。
世锦赛4亚、奥运会3银。
放眼人类竞技体育历史,实在再也找不出第二位像他这样悲情的人物。
若要唯“世界冠军金牌论”,他的确是败者;但是,他从未停止过追寻胜利的脚步;他倒下了一次又一次,却依然咬紧牙关从废墟中伤痕累累地爬出来,当林丹、谌龙们为了保留体能、保存状态而屡屡在小比赛一轮游,早早出局出工不出力,只有他还拖着36岁早就该退役的疲惫身躯,十多年如一日地奋战在第一线,为国效力争光。
他有一百个理由可以立刻结束职业生涯撒手不干,而且没有任何人有理由指责他远离赛场,去享受他该拥有的天伦之乐和生活休闲的乐趣。
但他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就继续坚持至今:热爱羽毛球不变的初心,为了荣耀坚持拼搏的热血。
不是败者为王,只是,热血难凉。
在我见过的无数体育英雄里,只有他最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NEVER GIVE UP”。
本以为可以看到很多看不到的拿督,但感觉还是为了剧情的起伏修改了好多,恍惚之间感觉是在看一部电影,而不是李宗伟的传记但是不得不说选角真的很牛逼,真的各个方面都好像,嫂子也是喜欢拿督好些年了,大大小小的比赛也看了许多,再没有谁给过我他给我的感动,我想也再没有谁背负过他肩上的重担每次我都想当我都为他的失败如此惋惜和难受的时候,那他呢,只会更难受吧为他流过太多泪了,以至于到后面真的都不敢再去看他打球了,但是他也还在球场上无畏的战着,他真的是个英雄,就各个方面而言在无数次可以退却的时候,他都毅然的继续挺着,16年奥运会之后我真的以为他会退役了,加上他大婚,我真的觉得快了,但我真的没想到,又是劳模的一年他心中的梦与执着,可能不允许他退下把和他相关的故事真的可以说太多太多了,感觉每一次的成功或失败,我都可以写好多很多……直到,听到他鼻咽癌的消息,我真的蒙了,我甚至想帮他质问老天,为何如此不公,但静下来,也许是老天都心疼他,想让他早点休息了吧现在,每每看到你发和家人的照片,我就无比的开心,希望你平安喜乐,也感谢你过去带给我的一切力量与勇敢
如果不是打着李宗伟这个IP,这电影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
总开头到结尾整个电影都是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推动下进行。
莫名其妙的打黑球,莫名其妙的在黑球届称霸,莫名其妙的一场父子赛消除隔阂,莫名其妙的进入国家队,莫名其妙的被欺负,莫名其妙的和好,莫名其妙的被教练针对,又莫名其妙的和好,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劲敌,最后莫名其妙的赢了。
片子原名是《lee chong wei : the rise of legend》中文名是《李宗伟:传奇崛起》imdb上其他国家影片名基本用的都是 传奇崛起这层意思,只有中国用“败者为王”李宗伟是没在奥运会赛场上击败林丹拿金牌,但这很明显不是这部电影的主旨。
大可不必以败者为王这个名称作为电影名,有误导观众的嫌疑。
#李宗伟流泪回忆抗癌过程#说到李宗伟,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电影]#作为一部自传式影片,内容值得一看,同时也会有许多搞笑,坚持的场面,也不失为一部好的作品。
虽然没有在奥运会上拿过金牌,但是林李战的战绩也是很精彩的。
他依然是大马人的骄傲,记得马来西亚总理也曾说“他永远是大马人的骄傲。
”
也许李宗伟生错了时代,但也正是这个时代,才让人们更看到他们的价值。
有人说,“既生李,何生林”也算是肯定了他们彼此。
也正是强者才成为强者,伟大的人造就伟大的人。
遇强则强,这个时代不是只有胜者为王,败者同样可以为王。
就看如何来看待这个失败了。
两者的相互坚持成就着彼此,他们曾经说过,只要对方还打,我就打。
可是37岁的老将摆脱不了伤病和病痛的侵扰,不得不离开自己奋斗一生,热爱一生的地方。
在今年选择了退役。
恭喜他成功战胜了病魔的侵扰,虽然离开了国家队,但热爱的事业是不会放弃的,依旧在为着大马的羽球事业做贡献。
影片真真切切的表达了一个小男孩对羽毛球的热爱和坚持,也正是这份坚持让他永远都不会离开羽毛球的,希望他日再会。
也希望中国能继续发展羽球事业,早日培养出下一批热爱羽毛球的人为祖国做贡献。
#奥运双冠王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林丹[图书]#也顺便推荐一下超级丹的自传 喽!
挺有意思的,之前真觉得自己不会再看这部电影了。
电影上映时,跟一个捞子一起去看,因为没有沟通好,还多买了一张票,当时看完,觉得自己一个人糟蹋了两份电影票的钱,现在,却觉得当时多付一份钱倒也合适。
那时轻狂,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从小到大,成绩在班里都不算差,又考到了省里第一的高中,进了重点班,觉得胜败,好坏,高低,不过就是胜败,好坏,高低,不管怎么说,都已经成了结果。
而且会带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觉得有些东西,天赋更重要,努力有的时候反而对一个人会更刻薄,无情。
所以,对于李宗伟的努力,其实是缺了些内心深处的共鸣,每每看到李宗伟为了一个球俯趴在地面时,我看到的更多是狼狈。
但随着学业的紧张,特别是到了高三,我好像也越来越狼狈:之前,可能年纪前二十(文科)就满意了,高三时,却会时常纠结一道小题,因为一道题做不出来崩掉一场考试,我开始很在乎,真的是非常在乎,为一场场考试投入自己的全部感情,哪怕被打击的再狠还是要睡一觉忘掉一切,努力让自己不在乎,继续站在寒风里背书,啃着一个个字,呼出一口口白气。
我真的好讨厌那样的在意,坚持着绷紧自己的弦,是,确实有了这根弦,我会更加努力,但同时,所有的情绪也在持续不断地扩大,反馈给自己。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也许是心沉入深海,被压迫着喘不过气,其他部分还留在原地,变得空泛而麻木。
为什么还要坚持?
那时可能我问过自己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
为了我的父母,老师的期待么,我告诉自己是的,没错,就是这样,我不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我承载着长辈的希望,我没有理由放弃。
可实际上,这些东西会把我往下拽,甚至会后悔给他们如此大的期待,让自己这么惭愧。
所以,我其实不太认同影片中,战歌响起总会伴随着李宗伟熟悉的人,与他们殷切的鼓励,接着出现逆转,将影片拉向一个小高潮。
在考试中,我无暇顾及这些,考试前后,我会因为长辈的关切而心烦。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曾数次在崩溃的时候,偷偷溜出晚自习,在操场上,绕过一圈,一圈,再一圈,看着自己的影子东西南北来回转,也找不出一个答案。
坚持真的需要理由吗,真的需要那些煽动的情感吗?
如果不需要,为什么我又会如此执着。
所以,比起坚持,我往往更在意一种信念感,一种单纯的,想要保持,想要变好的信念,能让人不由自主坚持的信念。
陪我看电影的那个捞子,当时其实并不熟,现在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我一开始觉得他很喜欢羽毛球,坚持去打,会去买好的拍子,会去上课。
我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可到现在我形成习惯的大概不过是吃饭睡觉呼吸罢了。
所以我很羡慕,我一直觉得,他是那种有信念感的人,我也一直觉得,这样的人一定会有所成就,我同样一直觉得,一定要努力跟这种人搞好关系以便日后搞他钱(手动狗头)。
那次电影过后,我确实付诸了实践,同样确实的是,有信念感的人确实会很优秀。
比如说,坚持宁愿不写也不抄作业,然后因寒假作业没写完,罚站了一个月;比如说,会在我们那理科全省第一,一年出几十个学科竞赛奖的学校里年级排名极其靠前,然后有一次实至名归的拱了个全班第一的时候,特意跑上来跟我炫耀(巧的是,我那一次考了个文科年级第一);比如说,永远可以保持着超低的情商,然后却在我考试失利的时候主动约我散步。
我很感谢,这种信念感,我学到了些,我会去学着他,不抄作业,去不知为何地坚持一些东西,即使前路茫茫,即使自己并不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努力就会有好结果,但还是向前,就像李宗伟一样。
那7分的差距追平,我希望从信念感为起点,去诠释。
这部电影,不足以改变我对坚持的固有认识,我相信对很多观众也是如此。
但是,它足够引起我的共鸣,坚持或许没有结果,但一定有意义。
我的高考考得很差,最终进了一所自己之前从来不知道的大学。
我坚持了吗,坚持了,我失败了吗,很现实,是这样的,我的高考失利了。
高考结束后,我就知道自己考得很差,我回了老家,呆到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才走进回家的火车站。
成绩我甚至都不敢查,我就坐在火车站里,火车站人来人往,却格外空旷,让我妈电话里的声音如此清晰。
我挂掉电话,瘫在椅背上,无数情绪冲上来,让我连该有什么反应都不清楚了。
坚持,真的可以这么没用啊,最后还是失败了啊,妈的。
没有人可以回答我为什么我坚持没有用,就像没有人跟我保证坚持有用一样。
最终,我还是走出来了,因为很多人,很多事,我明白了自己的意义,其中是有一部分,来自于那些没用的坚持(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但一定都承载着许多故事)。
这部电影里,李宗伟的意义是7分的追逐,是无分国界的鼓励,是一声声拿督的认可与尊重。
前段时间体测结束后,我发了条朋友圈——“有的时候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
大概是为自己在跑小组第一的时候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吧。
”坚持,是有意义的,或者是一个结果,亦或者是与自己的妥协与和解。
我配,我值得更好的,这就是意义。
想起小学时我写了一篇作文,名字是“我成功地失败了”,意思是,我失败了很多次,但在面对失败这个事上,我很成功,但老师看到题目,就觉得很不合理,大概就同我对”败者为王“的第一印象是弱者聊以自慰的借口一样。
现在,我想把那个当时因全班同学大笑而擦掉的作文题目再写回来,或者改成一个”我成功着失败“,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只要我还有信念,我没放弃,坚持下去,一定有意义,不俯趴在地板上那么多次,就没法打出最后那一个擦着边界的扣杀。
前段时间,有个捞子问我:如果我很优秀,为什么我会跟他们在一起?
我愣住了,没回答上来。
现在我想说:因为是你学校分的宿舍,而且,哥,当时是你拉着我看这部电影,还害得我多买了一张电影票,下次别问我这么捞的问题了,没有意义。
将来,不会的,还有,我还等着搞你的钱呢。
都说成王败寇,可没有人生下来就是王,也没有人一生都是失败,更多的是在两者之中不停的挣扎,向成功一侧攀爬。
我认为在攀爬过程中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不卑不亢,要学会自信自强,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意义,而不是高看胜者一等,低看自己一层。
走的远了,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怀疑自己时,不妨想一想那些相信你能行的人,随后像李宗伟一样,拍拍尘土,再站起来就好了,努力的意义就在于此。
为了做到你所想,为了完成你所愿,并为此经历千番磨炼
马拉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备受马来西亚和中国球迷喜爱,看完以他作为原型的体育励志电影《败者为王》,深受感动,如果一个人输到李宗伟这个程度就真的可以给人生找借口了。
失败的人生真的可以找借口。
三届奥运会、四届世锦赛决赛都屈居亚军,为人生所憾事。
与老对手林丹40场比赛,输了28场,仍在坚持。
另一方面,不到30岁获得马拉西亚拿督称号,如今体坛退役,受人被人尊敬。
人们常常鼓励那些失败的人不可以找借口,要勇者无畏,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甚至最后你都在失败,是否可以找一个借口让心理放松一下呢?
真正做到坚持自己所爱的事业找点借口也无妨,比如对手确实太强,运气不好。
人生的梦想是坚持,不是赢得比赛,李宗伟的羽毛球故事就是在传递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为了赢得人生而比赛,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比赛。
影片中小镇男孩的奋斗故事,激发了拥有梦想的人去拼搏,去拥抱梦想。
失败在这一头,成功在另一头,而人生就在这一头与另一头不停的摇摆。
人生无需在乎现在在那一头,而更应该在乎的是如何坚持梦想。
坚持梦想来源对失败的正确认识与对成功的完美理解,有了理解与认识,然后带着思考不停的奋斗、逐梦坚持——这就是人生之美。
片头字幕还没出完,土鳖的制作气质就已经让我望而却步了
李宗伟 - 一个羽坛的悲情人物,名符其实的“千年老二”,3次奥运会亚军,4次世锦赛亚军,1次亚运会亚军,这样的悲情却是伴随着另一位羽坛的天王巨星-林丹闪耀羽坛,因为这其中的5次决赛都是败在了林丹的拍下。那么这样的一部以他的同名自传改变的电影多多少少绕不开林丹,从成片来看,导演在处理体育励志影片的能力上还停留在三十年前那种直白和幼稚的水平段上,和好莱坞的同类型电影是完全不具可比性,建议导演和印度这样一个能把芝麻大的小事都能煽情到让观众痛苦流涕并大小便失禁的国家同行好好学学。既然以“败者为王”为题,又为何要常规地以多次失败挫折为引子,然后以一场热血沸腾的比赛胜利作结尾。如果以08年奥运,11年世锦赛和12年奥运会连续败于林丹,但仍然秉持着对羽毛球不变的热爱并继续搏杀在羽毛球场不是更好吗?
可惜了李宗伟 林丹一次没有进入决赛 结果还是输给了中国人
拿成熟的体育传记片的标准来看,电影各方面都过于粗糙,叙事缺乏条理,对华人李宗伟成长的展现也比较刻板,对李宗伟式的失败的解读更是少了深刻的观点(蛮浪费的),在运动场面的调度和配乐的使用上都很平淡。不过东南亚电影里那种特有的幽默感对观众来说是兴奋点,为电影带来一丝生气。
没啥意思 跳着看完
跟“天才之击”相比的话实在太过寡淡了
李昌镐自传不得贪胜,李宗伟自传败者为王。两个时代的王者,两个纬度的心路。
本片是一部马来西亚电影。然而片中对白基本90%以上都采用中文。以前还真没想到大马也有如此深厚的中华渊源。人还健在,依旧是现役运动员,成绩也还没到达登峰造极。但却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平传记电影。从这个角度讲,李宗伟毫无疑问已然败者为王。另一方面,影片也体现出羽毛球确实不愧是大马的国球!
中规中矩的体育电影,给心中的拿督加一颗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选角很用心,少年李宗伟的确很像本尊。说实话,2016里约奥运会上,作为中国人,我真的希望李宗伟能赢谌龙。
作为一部电影它并不好看,但是李宗伟,一定值得人们尊敬。
很治愈的一部电影,适合最近低落期的我观看,谢谢室友们的陪同。
这这这。。。。。。是西游记吗?李宗伟似乎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除了身患绝症和死爹妈之外全齐活了。这是二十年前的拍法啊。看来这世界除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外,文艺发展也是极度的不平衡的,马来西亚电影的水平大概在哪里我知道了。
看过
流水账剧情,电影制作水平是很一般的,但李宗伟确实是厉害的。
一部情怀大于故事的作品,悲情的李宗伟,P过的黄妙珠,以及最早的全英冠军🏆哈飞滋,除了羽毛球钢丝还有谁能记得起那些大马的羽球骄傲,当然还有那个万众曙目的灵丹,如同宗纬梦魇般的出现,影片所有0颗星,只给情怀3颗星……
拍得太平庸甚至是有点糙了,就像一开始就会让人隐隐担忧的舞台剧式的灯光一般,整个故事都是毫无新意且套路的模板式体育传记片,人物从头至尾都漂浮在空中。和拿督李宗伟那充满悲壮宿命的运动生涯相比实在是太苍白。
为了超越国籍的感动!羽毛球之光!5星
拍出了一部极为幼稚的片段堆砌出来的励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