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黑夜》把警察捉贼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的同时,却处处铺垫着警界、匪界和人性的真实。
警察、古惑仔、黑帮、杀手、妓女、嫖客,在黑暗的底层,有温暖的人性,如吴彦祖演的来福和张柏芝饰演的丹丹之间的友情,但是现实的逼仄让原本善良的人躲不开杀戮与被杀戮的宿命。
完全不是以警察抓到了犯人收场,反而在杀手被妓女感动之后改邪归正,之后却又被命运拽向黑暗,最终陷入深渊,走向杀戮,走向死亡,让人看不到半点希望。
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众警察闯入旅馆以为杀错良民却误立大功捉到毒品商家。
这场戏无论在气氛营造以至演员的演技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转折位处理得非常高水准。
结尾的安排也让人意料之外,尤其是新仔警察的下场,处处透露着佛教轮回的色彩。
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给予镜中人物以人道主义关怀是尔冬升电影一以贯之的人文路线,《旺角黑夜》不是简单的一个兵捉贼的故事,在猫鼠游戏的故事层面之上,表达的是个体与命运的抗争,墨黑夜色犹如命运的披风,挟裹着麾下的每一个生命个体,警察、杀手、妓女,每个人都在这一夜经历了生命中的黑夜,有的人死在破晓之前,有的人捱过长夜,背着心灵上的重负继续前行。
假如!!!
假如来福(吴彦祖)没有遇到丹丹(张柏芝),就不会有流氓与来福的冲突,也就不会有流氓对来福的疯狂报复,也不会有警察与“坏人”的遇见,电影中鬼哥的一句话“最好不要遇见,各走各路,相安无事”…可对底层小人物来说,没有假如,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社会就是那么样地欺负他们,他们之间的遇见是孽又是缘,而他们来到香港,命运却由不得他们了,香港除掉肮脏的空气像是一个天堂,可是在这天堂里,小人物(来自五月沟的…老奶奶的反复说的那句:“五月沟穷啊”真是刺痛人心……)却只能任人摆布,他们是富人的玩偶,他们是小人的工具,他们是坏人的发泄对象,总之在这里他们找不到白天,旺角对他们来说尽是黑夜。
影片中新旧警察之间的对比也让人感受到社会就是这样,警察的命运就是这样,年纪轻的想的都一样,年纪大的想的都一样…影片关于警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真是讽刺,是谁搅了同志们的平安夜…感觉这块尔冬升拍得真是逼真。
还有影片开始不久,对苗警官妻子描写的那个画面,真的让人心痛,一个警察杀了一个犯人(鬼哥看来也是一条命,大彬看来就是坏人)…然后心理失常,性格大变,老婆出轨,对于一个警察来说,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吗?
然而这就是一个警察的命,就是一个警察的黑夜…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真实的视角,尔冬升在向我们弹奏命运的哀歌,不管你是谁,不管你遇见了谁,是孽还是缘,都不是由你决定的。
尔冬升啊尔冬升,如果要讲一个如此黑暗的故事,为什么要让他这么接近平和结尾?
为什么要描绘那条马上通到村子的公路?
为什么要给一个养活十五口人的妓女一颗心、一点星?
可为什么又要让心动的妓女眼看着爱人(希望)枉死、尊严破碎?
为什么要让我们相信泥泞里的人可以去期待和相信?
为什么告诉我们原因,又让真相继续遮蔽在肮脏空气的夜里?
为什么要开东南亚药材商赌博堕落的前警官苦头陀的残酷玩笑?
——没有人相信活着的人能有好结局。
为什么正确的,偏偏是那个油腻到让人怀疑他是二五仔的人,却又在最后让他内心负罪。
从头到尾,我们所目击的死亡,几乎都一枪毙命,而死的,亦都是最接近“无害”的人。
直到剧终,那些奋力做“正确事情”的正义的人,依然未成一事,所获的只有内心孤独惶恐。
而天堂一般的香港,随手一枪打死的都是该死的人。
最后那拼命一点一点伸出的手,明明差一点就要握住了,却硬是连丁点希望也不给。
只剩下孤独黑暗,给活着的人。
“香港为什么叫香港啊?
”这非提问,是反问。
而我答不出,受不起,只能气鼓鼓,不给你五颗星。
冲着尔冬升导演的编剧也要给五颗星。
看完了才自觉编剧的起承转合,每个人物的经历都能在彼此身上找到影子,互相呼应但结局不同,很多影评讲到对称式人物刻画,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是一部越看到最后越沉痛越揪心的电影,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让人不由得感触那时的香港人情如此的冰冷和冷漠。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吴彦祖满脸血跟一个警察举枪对峙时说的一句话“你追我干嘛?
”。
是啊,他真的是误杀一个警察,他以为那个人是坏蛋,并且他之前也是“多管闲事”为救别人反倒被黑帮整得惨不忍睹。
总之,电影里有很多反讽的情节,一开始剧情推进会觉得有点boring,但请坚持看下去,就会发现绝对是值得的。
如果你看开头以为是黑帮互殴会一直到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剧情可没那么肤浅。
尔冬升既编又导,不得不佩服尔导的功力,编剧很细腻,每个镜头都是必要的,前后是有呼应的,说是文艺片也不为过,一部回味无穷的佳作。
虽然全剧是阴暗格调,但警察之间的有些对话还是挺搞笑的,也算是让人缓和压抑的情绪了。
最后必须说一句,吴彦祖的转型之作,他在鲁豫有约也讲过是这部片让他重拾拍电影的兴趣,正好在他迷茫的时候尔冬升导演找到了他,这才是他喜欢拍的电影,有深度。
之后吴彦祖的星途就很顺利了,找到了自己演戏的方向。
如果说杨凡导演是吴彦祖做演员的引路人,那么尔东升导演就是他的博乐呀。
看见短评里有人说这是一部文艺的警匪片,的确如此。
看到最后,反而让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文艺片,而非警匪片。
至少,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警匪片。
本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香港塑造成了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繁华而令人向往,这是一个正面的形象。
同时,又有一个反面的文化符号,即旺角。
这里有夜总会、妓女,还有各种各样的黑暗和犯罪。
张柏芝和吴彦祖代表着前者,黑社会代表着后者,剧情的发展把这二者串在了一起,整部电影似乎是这两种力量的角逐。
本片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旺角,正如《重庆森林》中作为文化符号的加州。
即便加州的场景没有在《重庆森林》中直接出现过,但也足以引人遐想。
《旺角黑夜》,尔冬升导演属于是一位慢工出细活的导演,他的电影风格属于是追求真实感和关于人性的探索,这一点都很好的体现在他的《门徒》和《新宿事件》。
对于这部《旺角黑夜》来说,也是走着同样的风格路线,同时这部影片也为尔冬升带来了诸多的电影奖项。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吴彦祖和张柏芝在片中饰演两个性格和职业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但是命运的捉弄却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两个同是大陆来到香港的人由此走上了一段凶险之路,尽管这段路只是一夜的时间,不过就是这一夜所发生的事情却揭露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的各种面目。
而透过这些面目我们更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纯色的眼光看世界,因为很多时候没有纯色的白,也没有纯色的黑。
封面上很洋气的吴彦祖握着洋气的张柏芝的胳膊。
但是在剧终他们是一身衣服都没换的来自于上不起学之前没修公路的湖南的男女青年。
在香港这个花花世界赚着并不正当的钱。
被欺辱被骗然后因为自己的冲动将自己逼入绝境。
另一条主线(其实默默的觉得这才是主线,方中信出现的真的早很多)警察。
港剧里,对于我这种不怎么看的路人来说,最常见的元素就是警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热血正义与黑灰虚伪的冲突,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去实现理想的机会,还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因为一个失误会因此失去机会(工作、生活、生存的机会)。
杀了毒贩阿彬不难过吗?
难过。
但是他的冲动对于案件以及警队都是没有帮助的。
要理智稳妥的处理好一切。
我还以为那个阿鬼会死呢,他混日子,好心肠。
阿彬说他们是坏人。
阿鬼说坏人也是人。
是的 没有人能自诩为上帝决定绝对的正义。
幼稚警察还不如坏警察呢。
剧中让有混血基因的人演土老冒,不停的说自己没文化没钱,来做妓女做杀手回家要过日子。
就用这种矛盾吸引着观众,崩溃,但是在结尾依然能够感受到小人物的那种悲凉。
这个片子中的有很多组对比,内地香港,警察坏人,警察和“坏”警察,有钱的小人物和穷的小人物,黑社会和黑社会,扮演着和角色。
谁都说不上谁好,谁也都别说谁坏,只是生活,过日子而已,每个人的杯具都是咎由自取,是有自身经历性格决定的,怪不得社会和别人,当然冲突交融的社会环境加速了这些命运的产生。
这就是一部片子要将矛盾聚集在一起才能集中的表现出现实生活的各种。
细节很到位,才更能从别扭的扮演者和角色的矛盾中感受到导演想表达的冲突和矛盾。
这些矛盾在生活中可能没有这么尖锐,可它无处不在。
张小娴写过这样一则故事。
男人突然向同居许久的女人提出分手。
女人茫然不知所措,伤心,向好友求助。
在好友楼下等待良久,是夜,却见男人同好友双双归来,亲密万分。
女人惊讶悲愤之余,故作镇定对男人说,如果你们结婚,请通知我。
很俗气的故事。
别急,精彩的总在最后。
不久,男人自国外寄一张卡片给女人。
你说如果我们结婚,通知你。
其实在那之前我们已经结婚。
多么荒诞,以为别人是第三者,不曾想自己才是。
然后小娴说,生活总是这样,由无数荒诞组成。
看《旺角黑夜》有当初看上则故事时的荒谬感觉。
几乎没人存着坏心,最后却有三个人莫名其妙地丧命,一个杀手,一个毒贩和一个警察。
一切仿佛命运大手在后推动,半点不由人。
都是命,逃也逃不掉,即便本是好人也要双手沾满鲜血。
旺角 全球人口密度最高之地区。
人多的地方永远是非多,罪恶也特别多,藏污纳垢,不在话下。
尔冬升开篇即用黑灰色向我们展示了光鲜外表下的灰色地带。
嘈杂,混乱,争斗,飚车,事故,死伤,一气呵成,看得人眼花缭乱。
整个故事由此而起,是起因却不是大头,尽管有着帮派斗争的唬人外表。
来福 来福当然不是《花仙子》里那只会说话的狗。
来福是人,中国大陆农民。
最普通的乡村名字,很正常。
只是当这个叫来福的人顶着吴彦祖面孔出现时,事情就变得无比奇怪。
吴彦祖这个人始出道就是美少年。
当年《美少年之恋》,一群女人被他的警察扮像迷得七荤八素,“制服诱惑”来的。
年纪渐长,影片渐多,男人魅力自然散发,表演娴熟起来,不单卖张脸。
待得《新警察故事》也拿金马奖最佳男配。
所以其实表演方面并无不妥。
演得极卖力,放慢语速作木讷状。
只是那样洋气的长相,那样的说话口音,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以至于第一个射击镜头,一闪而过的表情让我几乎以为看到了《新警察故事》的祖。
人长得太好也是负担。
为了找心上人,也为了探寻村里人被骗至香港的真相,只身来到香港做杀手,遇到同样大陆出来的单单。
两人相遇,改变对方一生,颇有些《甜蜜蜜》的意思。
只可惜形相近而意相远,终于不能善终。
素儿和丹丹 两人仿佛前世今生。
整个旺角这样的女孩不知多少,为着讨生活赔上身体,尊严,乃至一条命。
幼时都是粉斟玉琢可人儿,被至亲妹妹妹妹的叫,捧在手心呵疼。
未曾想要来受这番苦难。
素儿出场颇优雅,缓缓打开盒饭盖子,顺一顺头发,慢理斯条,像是在吃什么了不起的美食。
不过是最简单的饭盒。
临了却是不成人形的躺在床上孤独死去。
单单好些,历尽世事,逃出生天。
因着来福,未遇来福,她就是下个素儿。
张柏之裹着半新不旧的红大衣,挎着夸张颜色的包,操着特有声音游走于旺角街头,活脱脱一名大陆女。
年轻一辈中最被看好,自有她的道理。
苗SIR,鬼叔与志斌 最荒诞的一群人。
一蹶不振的上司,吊尔郎当游戏人间的前辈,脑子中只有开枪这个念头的新兵。
我不知道尔冬升拍片时怎生想法,对警察的嘲讽却是少不了的。
方中信一枪杀了一个歹徒后完全变个人,事业家庭皆不顺,郁郁不得志。
梁俊一不同,以开枪击毙两个人为豪。
被教导说,那是人命啊,坏人也是人命一条。
凡事想三秒再做。
全然不接受,愣头青般冥顽不灵。
这样的搭配难免想起《枪王》中张国荣的阴戾角色,RICK面带微笑说我开枪杀了人以后竟然觉得很开心很过瘾。
完全异于常人的反应。
大抵这类人都有些偏执,也都没什么好下场。
钱嘉乐最有趣,一本正经做事样子,却把一群人带到按摩房前。
大家一哄而散,只有梁俊一愣头青般不明所以。
笑笑说,贼要慢慢抓,警察也要下班。
感觉怪而合理。
旺角黑夜 本来只是小混混间的普通争斗,不想死了人,上升成帮派斗争。
警察自然责无旁贷,非制止不可。
没头苍蝇似的四下打探,一无所获。
被上司很刮一顿,找了几天找不到人,旺角才多大。
今天圣诞夜,你叫警务署长怎么跟媒体交待?
一旁的同僚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气忿,好啊,你行你来找,大家都不要过圣诞了,把旺角翻过来也要把几个人找出来。
于是行动,代号“旺角黑夜”。
原来也不过为了争意气,警察与混混又有什么两样,多身制服罢了。
一切都像是儿戏。
奇突桥段。
一群警察在门口候着等待杀手出现,未曾想遍寻不获的黑帮老大就在门内。
那个时刻准备开枪的家伙等不及地一枪轰掉陌生人的脑袋。
全体出动帮他掩饰,务必做出意外状,甚至打算弄来毒品,怎知死人原就藏着大批。
不经意间破获大案,一组人扬眉吐气。
庆祝,街边吃宵夜,浑然不觉对面楼中凶案。
要等到满头满脸均是血的人冲到街上拿枪出来才发现事态不对。
又是志斌,全然不顾劝阻,奔在前面拔枪要射。
可是枪呢?
早被收作证物,转瞬间被击中头部。
不知这算不算一报还一报。
都是巧合,巧,巧到不能再巧,巧到怎么看都觉荒谬。
然,这就是生活,没什么道理可言。
四句话 其实是三句,只是第一句重复了两次。
开篇,两人坐在台阶上。
想找的找不到,不想见的送你眼前来。
缘份,有缘,一定能见到的。
有孽也行。
感觉像是男女之间,缠绵悱恻。
其实不是,中段谜底揭晓。
官兵抓贼的慨叹竟也能说的这样文艺,不是不奇怪的。
后两句则像问答。
香港空气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被称为香呢?
昔日,香港制香,故名香港。
最合衬的收尾。
影片的叙事分为三个部分:“前天”、“昨天”和“今天”。
片头是一个中景镜头,两个坐在水泥台上的背影占据了画面正中,以疲惫的声音慨叹:“想找的找不着,不想见的送你眼前来。
”“缘分……有缘,一定能见得到。
”“有孽也行”。
这段简短然而充满悬念的对话拉开了叙事的序幕,作为铺垫的“前天”和“昨天”两个叙事段落简要讲述了中心事件的前因:两群卖假货的小混混因抢生意发生殴斗,阿九的手下失手将另一黑帮头目阿添的儿子弄死。
阿添吩咐掮客老六从内地雇来杀手为儿子报仇,阿九闻风藏匿,两方人马都藏于闹市中,表面的宁静下杀机四伏。
警察们嗅到了暴风雨的讯息,四处奔走,努力要化解这场事端。
而“今天”这个叙事段落的时间是12月24日,充满喜庆气氛的旺角游客如织,欢庆节日的人们涌上大街,而警察却因为失去了杀手的踪迹而心弦紧绷。
一方面,是杀手偶遇妓女,在旺角经历命运的颠簸;另一方面,是警察追踪杀手,在黑夜感受宿命的起伏。
伴随着击破夜幕的一声枪响,杀手来福出场。
他正在打鸟,鸟儿逃脱了子弹,他却踏进了命运的射程。
旺角之行,对来福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六安排的杀人任务,更是要找寻失去联系的恋人。
然而,他为这两个目的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使他离危险越来越近,最终为黑夜所吞噬。
苗警官是经验老道的警察,曾错手打死犯人,兵捉贼的履历越久,对善恶的分辨越犹疑,他的执法理念也越倾向于“没事就好”“大家各走各的路,一年很快过去”,片末他看着来福在血泊中向他伸来的手,是祈求?
是控诉?
案子是了结了,然而心灵上不能承受的阴影如何消除?
导演安排了两条线索交错行进,共同推动故事发展,相对于故事的悲剧结局,两条线索的每一步行进都暗含着另一种结局的可能,在警察的压力之下,老六说出了来福的藏身酒店,来福却因为偶然外出而逃脱。
这个警匪争斗的回合,表面上来福是逃脱了警察的抓捕,避开了危险,但假设来福在这个回合里被抓住了,鉴于他的暗杀行动还未进行,其结局或是短暂的监禁或是干脆驱逐回内地,无论如何,不会失去性命。
然而,他逃脱了,避开了故事层面的危险,却往命运的陷阱更迈近了一步。
来福换了家小旅店住,救下了被流氓施暴的妓女丹丹,在丹丹的帮助下,他找寻失去联系的恋人。
如果没有丹丹,对旺角完全陌生的来福无法开展他的找寻,然而正是因为结识了丹丹,他被寻仇的流氓痛打,踉跄街头,死于警察的枪下。
然而,从来福的角度来看,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合情合理的,警察来抓他,他必然要逃走;遇到被流氓施暴的女子,他尽管犹豫,但想到失踪的恋人也是孤苦的女人,他还是会施以援手。
合情合理的举动却将他一步步引至生命的终结,命运之不可逆,犹如漫漫黑夜之破晓无期。
电影的片名“旺角黑夜”是当夜一次行动的代号,尽管出动全部警察部队搜遍整个旺角,来福依然如溶入黑夜般的踪迹全无。
来福扔掉了枪,几乎就有可能平安离开旺角,却阴差阳错死于警察枪下,以殷红鲜血点破浓浓夜色。
黑夜是该片的重点意象,既象征着来福注定的悲剧命运,也暗指苗警官心头浓重的阴影。
片头苗警官同下属关于“缘与孽”的对话,揭开了导演对电影主题的探讨,从整个片子来看,导演是以这两个带有宗教色彩的词推敲个体与命运的关系。
如果说“缘”是指人与人之间命定的相遇,那么“孽”就是从结果来对这种相遇作判断。
对于这种“缘与孽”的关系,导演表现了三个方面,即:来福与丹丹之间,兵(苗警官)与贼(来福)之间,香港人(老六夫妇)与内地人(来福、丹丹)之间。
首先是来福与丹丹之间的关系。
来福作为孤身上路的杀手,对旺角完全陌生,是与丹丹的相遇,令他能够开展杀人和寻找恋人两个行动,她的出现,是来福凶险的旺角一日中唯一的温暖。
在丹丹的劝说下,他扔掉了枪,放弃寻找恋人,打算次日离开旺角,孰料两人被前来寻仇的流氓残害,来福更是死于警察枪下。
——相识是缘,然而相识的结局却是孽。
其次,从来福与苗警官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兵与贼的游戏是众多警匪题材影视剧所着重表现的内容,而这一关系的更深层面,是人与人的关系。
片中有一初出茅庐的新警察,工作中英勇出众,觉得老警察们的执法观念问题重重,他对苗警官因误杀匪徒而患心理疾病倍感不解:“他们是坏人啊,我们没问题”。
老警察的回答则将“坏人”浓缩为“人”——“坏人也是人啊!
你打死的是人啊!
” 职业将兵与贼划为天敌,然而警察却难以简单的因为枪口所指的人是贼的身份便忽略其人的本质。
苗警官的手在警车红灯的映照下如同染满鲜血,那正是他心头难释的重负。
——兵与贼的缘,缘起缘灭,逃不出一个孽字。
此外,香港人与内地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缘与孽”的第三个面。
来福和丹丹都是内地人,他们的家乡有着美丽的名字(“五月沟”、“红溪镇”),但他们的家人过的是贫困的生活。
为生活得更好,他们来到另一个名字美丽的地方——香港,却遭遇了贫困之外的梦魇。
与香港人之“缘”,乃是令他们苦痛之“孽”的开始,丹丹被骗来香港结婚,结局却是做妓女,来福被骗来香港杀人,等待他的却是警察们张开的罗网。
缘与孽的反复纠结更体现在:欺骗他们、盘剥他们的香港人其实也是内地人——掮客老六和来福本是同姓堂兄弟,老六夫妇的老家都在内地。
然而他们踏上香港之后,却毫不留情的以欺骗出卖内地的本家兄弟来牟利。
所以当来福痛斥老六,并表示要将老六的恶行告诉家乡的人时,老六如坠入噩梦般崩溃,在街头踉跄痛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缘分竟衍生出罪孽,内地移民在香港遭遇的艰辛苦痛,在两地同胞之间世世代代连绵不绝的缘分的映照下,这种缘与孽的对比分外令人伤感。
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给予镜中人物以人道主义关怀是尔冬升电影一以贯之的人文路线,《旺角黑夜》不是简单的一个兵捉贼的故事,在猫鼠游戏的故事层面之上,表达的是个体与命运的抗争,墨黑夜色犹如命运的披风,挟裹着麾下的每一个生命个体,警察、杀手、妓女,每个人都在这一夜经历了生命中的黑夜,有的人死在破晓之前,有的人捱过长夜,背着心灵上的重负继续前行。
《旺角黑夜》是杨眉同学推荐的,的确好看。
做为报社的文娱版编辑和著名的明星八卦精通者,对于杨眉的推荐水平我是深信不疑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尔东升的《旺角黑夜》总让我想起杜其峰的电影:一切都那么偶然,都那么无常,你的立功和你的倒霉纯粹是运气好。
不过,尔东升拍出来更加文艺化,没有杜片中彪悍和突然,而是给你一种天意冥冥注定的感觉。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起自己走在旺角,灯火通明,人潮汹涌,到处人声鼎沸而自己无所适从身处孤寂,满目的繁华铺天盖地,却穿越你,连一点热气都抓不住。
香港不是我所熟悉的地方,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我知道它好,它热闹,可是,按照朱大爷的说法:热闹的是它们,俺啥也木有。
白瞎了张柏芝和吴彦祖,一部烂片。
吴彦祖那一身真经典 新老警察的对话让我想起《神经侠侣》里面容祖儿对着Eason抱怨他是一根老油条 而在Eason的回忆里他也曾经是鲁莽热血的容祖儿 感觉自己在工作中也慢慢变成这样了
“这个世界,一开始看呢,太清楚是会晕的,习惯就没事了。”
我记得,当年金像奖最佳导演颁给尔冬升,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旺角拍戏的难度。
女主角就跟傻逼一样
这是我心心念念的香港啊!!!
啊呀呀,吴彦祖真是帅得不得了
这两个人太好看了。但张柏芝和她的原声才是魅力加成的,吴彦祖选角失败。
梁俊一你纯属活该。
香港的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说“没去过旺角就等于没到香港”
香港因为制香,所以叫香港。其实旺角是有白天的,只不过讨生活的人太多,遮住了阳光,剩下的就是黑夜。尔冬升的青春猛片,剧情简介在瞎掰,国语版的配音就是阿祖,5星
张柏芝出现后就进入了智商探底环节。黑大圈仔真的这么有趣吗?
去你妈逼吧
在家看的,电视离得远,又是国语配音,听不清,看不清。。。睡着了
还可以再犀利一些
一部好好的旺角片,小宝啊,讲国语的张柏芝真的不习惯,完全可以考虑用新人的啦。
香港为什么叫香港,我终于明白了
野心很大,执行太糟。吴彦祖和张柏芝太出戏。让这俩人演内地人,而且是农村来的,还一个配音一个不配音,结果就是一开口便笑死人。
这剧情太乱七八糟了,没有明确的主题,讨论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哪一方面都不深入
吴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