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安全撤离

从21世纪安全撤离,Evacuate from the 21st Century

主演:张若昀,钟楚曦,宋洋,吴晓亮,朱颜曼滋,李晨浩,温峥嵘,石凉,陈一辰,李卓钊,康启轩,马凡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从21世纪安全撤离》剧照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2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3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4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5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6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3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4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5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6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7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8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19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剧照 NO.20

《从21世纪安全撤离》剧情介绍

从21世纪安全撤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地球人都不知道的K星,三个被命运选中的少年,靠打个喷嚏就可以往返未来二十年。面对毁灭世界的惊天阴谋,他们除了清澈的愚蠢和个位数的战力外一无所有,如何变身英雄对抗意图毁灭世界的超级坏坏的大坏蛋?外表看似大人,头脑却异于常人的“王炸”兄弟组合,代表K星拯救未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教宗的洗手间结婚那件事艾登堡瑞奇·斯坦尼克拿破仑难过美人关我独自升级小鸟之翼第二季指尖上的中医泰迪熊之玩具大战再见仍是朋友为了所有的女孩豹纹追龙番外篇之龙争虎斗致命魔术FE特工局河东狮吼2恋爱是科学西风烈烈方法之书鬼镜2少年神探狄仁杰血悬棺篮球兄弟第五季限时营救大幕拉开戏子也疯狂OMG!我爱你...但不合时宜皇牌空战持续的爱

《从21世纪安全撤离》长篇影评

 1 ) 拒绝深刻的电影和不想长大的李阳

我看完想到了这句话,“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这句话来自于《红楼梦》大观园举办螃蟹宴时薛宝钗的诗。

确实有点刻薄,却又深感恰当。

本片有着发自本能的联想力,而不是想象力。

许多带有喜剧包袱的台词,引用自多年以来网络流行的只言片语,这种引用实属是拾人牙慧之举,说明它的想象力相当匮乏。

它让我想起剪报、拼贴画、流行语摘抄笔记本,还有课桌斗里的歌词本,上面横七竖八贴满了动画片、电视剧的贴纸。

故事很老套,跟以往的青春幻想没什么区别;类型做空壳,犯罪、动作却实实在在没有玩起来。

总之就讲了讲情结。

每个宅男心里都有一副自己少年时的模样,倔强、蠢萌、勇敢,充满改造世界的力量,带着一种(他们自认为的)脑干缺失的美。

在他们眼里,女人不是并驾齐驱的同伴,而是被器物化的物品,她要么是自己的女神白月光,要么是一枚迷恋自己的挂件。

影片所描绘的1999年和2019年的时代图景,凭一种抽象的、本能的记忆而搭建,没有什么现实感,彩虹糖、爆米花、小霸王……元素无一不来自物质社会的欲望诱惑,消费主义(和从末日而来的虚无主义)仿佛是导演构建身份认同的主体。

在视觉上,用堆砌制造丰盛,却无法深入脉络,找到时代之弦,把元素串起来以撩拨人文之音,以至于全片停留于青春伤痛层面,并且耽溺其中,假装深刻。

从《梦之安魂曲》生发来的效果,跟哔哩哔哩UP主和抖音混剪视频没什么两样。

不禁让人疑惑到想问一句,美术美术,有术方美,术是什么呢?

在畸形社会里,人们习惯于崇拜青春,赞美中二精神,不想长大,又对中年和老年充满怜悯和些许厌恶,发自内心里拒绝走向深刻。

这部电影恰恰迎合了这种刻板观念。

“不要变坏啊”,这句话如此热血又如此空洞。

坏是什么?

坏相对应的好是什么?

人为什么变坏?

若你真要比,这部距离《宇宙探索编辑部》实在差得有点远。

 2 ) 反叛!没有原因:《从21世纪安全撤离》

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好看吗?

碉堡了!

癫了!

真的好吗?

——不!

不!

不!

李阳导演未来可以做到的,绝对不止这些!

实话说:电影依旧不够好!

拽着五彩斑斓的电线和电脑,从写字楼上一跃而下!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李阳导演气场全开,激情燃尽。

反叛!

突进!

自由!

离大谱!

但是,在这样的过火拼贴、疯癫跳跃的故事里,我们依然看不到反叛的对象,疯癫的成因,自由的标的,热血的理由,中二的意指。

缺点明显——语意不详。

难道三个男孩,就注定要去拯救一个女孩?

难道那一个女孩自己就没有双手拯救自己?

这就是能想象到的最坏的未来?

——男孩为了钱就去做打手?

女孩为了钱就去嗑药?

难道独立女孩,注定要暴打渣男,然后传授三个男孩武艺,去对抗那个语意不详的大反派,只因为他喜欢16人街霸?

就拿电影致敬《黑客帝国》的桥段来说,同样是将老板办公室打个稀巴烂,从写字楼上一跃而下。

但是王炸的内心,明显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了什么,以及自己为何要这样做,以及这一切成因是什么?

王炸只是为了反叛而反叛,为了砸电脑而砸电脑,为了救女孩而救女孩,为了耍酷而耍酷。

从某种维度上,《黑客帝国》是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表现在美术造型、环境、意象、反派人物设计等方面。

马克费舍在《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中言:“为什么我们接受并默认了:这么多人在精神上生病了,尤其是年轻人生病了。

”费舍还谈及“抑郁的快乐”:大家除了追求快乐,不追求其他东西。

在追求快乐之外的事物上,表现出无能。

如果说,上世纪还是福柯的“规训社会”,人们普遍受到严格监视与惩罚;那么本世纪更多的是德勒兹的“控制社会”,人们被大数据分析,被奖赏快乐,被营销,被预测,被信息茧房推送的糖衣所包裹。

今日,我们的抑郁症,不是不快乐,而是太快乐,被大数据占领了躯壳。

我们要么去逛商城、看直播带货、玩主题乐园,来寻找物质现实的快乐;要么玩游戏、刷抖音、看别具艺术感的广告,欣赏商业类型片,来寻找欲望的快乐;要么去购买知识付费、听讲座、掌握技能、分析哲学、终身学习,来寻找精神的快乐。

但我们无法避免,我们都在用“消费”,来寻找快乐。

为了消费,我们需要金钱。

为了金钱,我们过早成熟,过于成熟,过分成熟。

“成熟”的标志:将主动选择权交给父母、避免自由、不多说话、沉默顺从、消极避让、静静等待、怎样都好、给我捷径、给我结果、立马变现、不要试错、不要弯路、不要浪费时间、立马见效、立马管用、财富自由、即刻退休、不折腾、不杀马特、不犯蠢、不犯傻、没有意见、保持一致、大众流行、他强任他强、我丧归我丧、一问一个不吱声。

因为有了上述的“丧”、“沉默”、“肌无力”、“脱力感”的问题,所以有了“癫”、“中二”、“热血”、“少年气”、“反叛”、“16人街霸”——作为回击!

我们每个人都幻想自己拥有了16人街霸的连招,开了挂,拥有使不完的气力!

拥有无法被击倒的躯壳!

拥有海誓山盟天崩地裂永不变心的爱情!

拥有孤注一掷舍生忘死两肋插刀的义气!

不要变坏啊!

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李阳导演!

下一部电影!

一定要更好!

拜托了!

 3 ) 我们变成旷野里的星火,想在夜空里炸个粉碎。照亮长夜吧。

李阳导演的《从 21 世纪安全撤离》终于公映了。

作为一个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这部电影正式公映前,我就已经看了 7 遍了。

但我仍然每一遍都很喜欢很感动。

这种喜欢是非理性的,无法解释的,就像《从 21 世纪安全撤离》这部电影一样。

李阳导演的片子,属于高度个性化创作,意思就是你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大家都不用去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

我作为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我一直很热情地给朋友们推介,说这部电影非常牛屄,推荐你们去看看。

如果对方不喜欢,我表示理解尊重祝福,仅此而已。

李阳导演的片子,从动画版《李献计历险记》开始,到后来的真人短片《坏未来》,再到现在的《从 21 世纪安全撤离》,因为都是高度视觉化、情绪化、意念化的创作,你还真没办法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完整传递你的观影感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看一眼。

喜欢的就会非常喜欢。

不喜欢的,也不会觉得上当受骗,最多觉得有点看不懂,或者有点癫。

(其实「有点癫」这种评价对本片已经算是好评了,只是你可能暂时想不出更系统完整的语言方式来表达你的观影感受而已。

)但对于喜欢的人来说,这部电影真的是赛博小蘑菇,后劲很大。

我认识的人里,只要喜欢的人基本都是二刷起步。

我自己作为一个编剧,我在看第一遍时就意识到,看这部电影时你要放弃掉我们成长过程中被社会规训好的一切规则,只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

熟悉编剧的朋友都知道麦基的《故事》,这是一部讲述类型片编剧的教科书,堪称编剧行业的《圣经》。

但是《从 21 世纪安全撤离》每一秒钟都没有遵循麦基的《故事》,它只是用李阳导演自己的方式,不管不顾地讲述一个和《降临》差不多的主题:如果你知道你在未来将会体验到的所有痛苦和失去,如果你已经看过生命中所有的残酷和悲伤,你还会用赤子之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吗?

这部电影有三个男主角:王诚勇、王炸、泡泡。

这三个 18 岁的男孩儿一起度过了那个猝不及防的夏天,然后在这个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夏日里,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大冒险。

他们三个就如同很多很多人内心的渴望:永不结束的青春时光中,我们身边永远有着象征勇气、友谊和爱的伙伴,一同奔跑向未来,并且能够大胆地相信很多人和事都可以持续到永远,然后自信地许下诺言,“我不会让你在未来受苦的!

”但我们现在都已经是面色晦暗的中年人了,就算你的身体还年轻,但你的内心早已晦暗不堪,不再相信永远,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友谊。

身边的世界虽然挺过了 1999 年,但这个仍然在苟延残喘的世界,只不过一直在缓慢地毁灭,持续了 20 年而已。

对于18 岁的王诚勇来说,当他来到 20 年后,发现当年他在绽放的烟花下对18 岁的杨艺许下的诺言,早已灰飞烟灭。

而 18 岁的王炸在书包里装着所有他以为不能放弃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紧紧抓住自己的人生。

可是当他来到 20 年后,发现自己只剩下了一个空荡荡的小腰包。

18 岁的泡泡来到未来后,惊喜地发现,未来的自己居然和少年时的女神在一起。

但很快泡泡就发现,自己一直在不知不觉地模仿着王诚勇,最后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影子。

那就是命运给他们安排的未来。

但只要你的身体里还有那个 18 岁的少年,你就还有勇气去冲破所有的不堪,在所有的坏未来中,找到那个能炸裂长夜的烟火。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看这部电影,因为那是我在现实人生中无法做到的。

只有很少很少的电影,能让我们在电影院里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付给银幕上的那束光,然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并感受那种无法言喻的体验。

我已经放弃说服陌生人去喜欢这部电影了,因为就算我把剧本拍你脸上,你看完后,不喜欢的还是会不喜欢。

这就是李阳导演的特点,他的电影没法用文字去传递观影感受。

就算一模一样的台词,我给你念一遍,等你看完电影后你会发现,你特么地刚才说的那叫啥啊?

怎么和电影里那段完全不一样啊!

这就是我喜欢的那种电影。

它只属于影像和情绪,只属于电影院,只属于亲临现场的观众。

李阳导演的这部电影信息量非常的密集,密集到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一部截然不同的,独属于自己的电影。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只不过又一次地唤醒了我身体内的那个 18 岁的男孩,当年他告诉过自己的话,再次在我的头脑里炸裂。

人生并不在于如何终结,而在于你选择用什么方式去度过。

当我写到这里时,我忽然意识到,虽然我在看电影时会在所有该笑的地方哈哈大笑,但在我的内心里,仍然把这部电影视为一个悲剧。

不过好在这是一部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悲剧,我们明知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都会失去和被毁灭,但我们仍然义无反顾或者死乞白赖或者大义凛然地面对糟糕的坏未来,然后继续努力在夕阳下奋勇前行。

就像电影片尾的那段旁白一样: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一往无前地奔跑,像痛击岩石的浪潮,一遍又一遍扑向陡峭的未来。

想抱紧每一个人,就算注定短暂。

想变成更好的人,哪怕最后会熄灭。

我们变成旷野里的星火,想在夜空里炸个粉碎。

照亮长夜吧。

 4 ) 少年的一场梦

这应该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看的国产电影。

看完后,坐在电影院的椅子上一直回神。

故事整体让我想到了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

剧情很简单,动画特效表现方式也不算独创,但加在一起却给了这部电影独特的感觉。

故事内核实际上非常黑色,非常的绝望。

但却裹在喜剧的外壳下,用戏谑的方式渲染着悲剧的色彩。

故事很难的完全以少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即使是在黑暗中,也有着他们少年的天真与浪漫。

是的,这部电影充满了极致的天真浪漫,就好像是几个少年在吃完午饭后,坐在操场上睡着了。

好像他们做的一场梦。

这是一场噩梦,有失去,有痛苦,有迷茫,也有麻木。

在梦中他们迷失了,却又寻找到了彼此,他们经历了分离,伤悲,经历了撕心裂肺的伤害。

(物理上也是)他们试图改变,却又无能为力。

但是,当他们醒来时,阳光正正好好洒在脸上,同学们的欢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一切看起来还是那么有希望。

不要变坏啊。

少年的约定,少年的天真,少年的狂妄,少年的浪漫。

那是最美好的一年,却知道了最残酷的未来。

但是,时间还要继续。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

如果知道结局如此黑暗,我们还要往前走吗?

如果知道未来无法改变,还有什么可以为之努力?如果知道未来注定失去,那么珍惜又有什么意义?不要变坏啊。

或许哪一天还能想起年少时自己对未来说的话。

在最黑暗时能想起曾经见过的阳光,想到那些天真烂漫的笑容。

还好,这是一场梦,一个噩梦。

醒来后,少年们揉揉眼睛,骑上自行车,追逐着阳光。

他们笑着,闹着,经历了梦中的事情后,更加珍惜彼此。

虽然未来不会有改变。

但至少,他们还能有当下。

 5 ) 李阳陈旧叙事下的视觉盛宴

这部电影并不是我会推荐的类型。

与宇宙探索编辑部完全不同,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尽管导演李阳在视觉表现上展示了出色的才华,但影片的内核却显得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电影的叙事显然停留在旧时代的少年英雄情结中,充满了拯救世界的梦想和友谊。

铁三角:朋友总是在身边,打架能出头,遇到困难有朋友帮忙。

最好看的女孩对诚勇爱得死去活来,但因为植物人的父亲,诚勇毅然决然地默默离开杨艺,尽管内心深深爱着她,希望她能忘记自己。

然而,女孩在他离开后陷入药物依赖,甚至委身他人。

其他两个女性角色也是。

刘连枝则是有一个在外国留学吃软饭的男友。

三爷更是一个男性化的女反派。

这套叙事在当今的背景下显得极其陈旧和过时,充满了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比如描写男性角色看黄碟、打游戏,甚至问别人老婆漂亮吗等。

尽管如此,导演在视觉和动画上的表现却是无可挑剔的。

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并不让人反感,反而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例如,当油罐掉落在水中,在光的照射下形成了美丽的花纹。

还有打喷嚏穿越到未来的场景,那种膨胀的效果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这些画面展示了导演在动画表现上的高度技巧和创意。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在故事和主题上缺乏创新,叙事风格过于陈旧。

然而,在视觉艺术和技术表现上,影片展现出了导演独到的才华和创意。

尽管我对其内核并不认同,但不得不承认影片在视觉表现上的优点。

对于喜欢视觉艺术的观众来说,这或许是一场值得一看的视觉盛宴。

 6 ) 童年梦核:一股中国电影新浪潮!涌来!

从中国青年创作者的电影风格中,看到了一种新潮流:童年梦核。

“梦核”是什么?

核类艺术是互联网亚文化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最早可追溯到千禧年。

核,core,来自法语coeur,含义是“心”,代表不屈服的少数群体。

核类艺术,运用电子拼贴、复古元素、超现实主义、视觉错位、低对比度和高饱和营造出低保真和高颗粒感的粗糙模糊质感,介于超现实的怪诞迷幻与现实怀旧的温馨熟悉之间,运用独特与诡异的手法,表现潜意识与梦境。

核,可以细分为众多艺术流派:梦核、怪核、伤核、发烧核、催眠核、天使核、云核、芭蕾核、赛博核、中式旧核、闪核、池核、蒸汽波、田园核,等等.....依次简单定义一下梦核(Dreamcore):围绕着白日梦、乌托邦、噩梦、怀旧感、熟悉感、在似曾相识中营造奇异浪漫的怪诞。

中式梦核往往具有千禧年前后的标志性复古元素。

90年代公寓筒子楼、三室一厅的家属楼、菜市场、城乡结合部、蓝色玻璃大楼、彩色瓷砖、网格状的天花板、方块灯。

缠绕着藤蔓和花束的水泥廊亭、播放雪花点的电视机还盖着布。

奶茶粉末放在大玻璃瓶里、贴着红纸裁剪的字:苹果、椰子、布丁、茉茶、西瓜、布丁、巧克力。

电脑房有蓝色鞋套,桌面是windows98的系统蓝天白云。

qq空间,留着杀马特头发的自拍照、流行电子游戏。

常见的复古家具装修、旧家电、红双喜、满墙奖状、春节对联和泛黄照片、直至天花板的棕色电视柜和被褥衣柜。

五彩斑斓的气泡,糖豆、粉红色的hellokitty猫。

废墟、游戏厅、梦幻发廊、小卖部、广播体操与校服、动漫怪物、街霸游戏角色、虚构的机器人和外星人、气功大法、传销组织、走近科学栏目、带着对遥远记忆回溯的创伤和错愕,经由图像和梦境返回童年。

芭蕾核:芭蕾美学、优雅、具有女性气质,芭蕾舞服装和舞鞋,纱、缎带、蝴蝶结,配色以粉色、白色等低饱和浅色为主,给人以柔和、梦幻的感受。

赛博核(Cybercore):千禧年间对于未来技术的乐观主义,对数字乌托邦的幻想。

元素以网络、电子界面、光滑金属,配色为银色、紫蓝色、透明感为主,传达一种复古主义对于未来的想象。

闪核(Sparklecore):元素以闪粉、碎钻、波光粼粼的水面等效果为主,通过图片叠加闪耀的眩光滤镜,使图片具有闪闪发光般的梦幻视觉。

池核(Poolcore):池核的元素多以粉紫幽蓝、淡黄暗青的清澈、平静的水面,或者昏暗、不见底的池水为主。

池核图像部分为废旧泳池的摄影,而大部分是以3D技术制作的图片。

平静的水面结合不同空间陈设的背景,给人一种神秘的视觉感受。

地铁、泳池、房间、废墟的积水,波光粼粼。

小黄鸭模拟器。

大海,彩虹,水草,随风摇曳的草地蒸汽波(VaporWave):既是一种音乐流派,同时也是美学风格。

梦幻的紫色、粉色、蓝色、橙色为主,给人一种霓虹般的视觉感受,元素上经常使用故障感的互联网图像及霓虹灯带。

幸子小姐的广播电台音乐。

紫色和粉色闪烁的霓虹灯。

一盒磁带,一件旧衬衫。

田园核(Cottagecore):在城市化后,人们通过田园核表达对田园乡村静谧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从而诞生一种棕绿色的田园画风格。

主张回归自然生活,元素多为木质房屋家具、手工艺品、花草植被、自制烘焙甜品、棉麻服饰与家居用品、藤条编织物品、乡村田园背景等。

伤核:传递着抑郁苦闷和伤感气质的电影。

也许《大象席地而坐》加上梦境的叙事就会变成新式伤核电影。

怪核:对现实的不满,从社会的冲突和愤懑,转移到了网络艺术表达。

用私密的、个人化的、荒诞的、阴霾的、恐怖的、丑角的元素,营造出怪异的潜意识空间。

电影史上,具有核类艺术气质的电影,其实有很多。

列一个片单布努埃尔导演的超现实主义短片《一条安达鲁的狗》绘画《记忆的永恒》的达利曾与希区柯克合作的惊悚电影《爱德华大夫》佐杜洛夫斯基的名作《圣山》《诗无尽头》《沙丘》塔可夫斯基的杰作《镜子》《潜行者》大卫林奇的电影《穆赫兰道》《内陆帝国》与电视剧《双峰》艾伦帕克与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乐队合作的音乐反抗电影《迷墙》英年早逝的天才导演今敏的电影《红辣椒》、动漫《妄想代理人》与遗作《造梦机器》汤浅政明的神作《心理游戏》日本异色电影《梦二》、《死者田园季》均属此类艺术电影有些小众,不被普通观众所熟悉,但深深影响了青年电影人。

中国青年导演正在飞速吸收和融合各类艺术风格,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中国核类电影。

无论是具有怪核气质的邱炯炯导演的《椒麻堂会》,还是具有伤核气质的孔大山师兄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抑或具有梦核气质的李阳导演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还有童年中式梦核气质的《朱同在三年级失去了超能力》《胆小的龙》《郊区的鸟》、中式旧核的《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毕赣导演的两部短片《秘密金鱼》与《破碎太阳之心》的梦核气质也愈发浓烈。

中国商业大片有没有在往梦核的方向探索创新呢?

比如陈思诚导演的《解密》,就是将超现实主义的梦境与解密悬疑传记片结合在一起。

中式梦核,一种新的电影浪潮,正在涌来。

 7 ) 记住,我们是来让这个世界变好的

小时候,在大人们的明示暗示下,我总觉得21世纪将无比美好。

机器人在天上飞,人们不愁牛奶和面包,仿佛时钟只要走过1999年12月31日23点59分59秒,下一秒,这世界将瞬间变成另一个模样。

但事实上,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一秒。

我没有听见开关转动的声音,也没有捕捉到任何令人欣喜的信号。

它只是普通的一秒钟,和它之前的一秒和之后的一秒,没什么不同。

很多对于未来的承诺都是虚张声势,它们不过是为了让此刻变得更可忍受一些。

看《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一秒。

不知为什么,竟有一点怀念。

不是怀念过去的日子,而是怀念那种期待,怀念那个还相信明天会更好的自己。

这部电影气质上无疑是“中二”的。

它对于世界的想象,全由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心智展开。

比如,如果这世上存在最牛的武功秘籍——这个“如果”本身已经够中二了——那一定出自《16人街霸》;如果这世上有浓烈的爱与恨,那一定要以“永远”为计量单位……它对这个凶险莫测的世界,毫无保留地奉上自己的幼稚。

就连反派的动机,也都冒着不可理喻的傻气——她要把全人类的意识倒退二十年,不过是为了让儿子忘掉自己干的那些龌龊事,重新变回那个听妈妈的话、不让她受伤的好大儿。

按理说,都是成年人了,不该吃这套。

但莫名其妙地,我还是被它结结实实地打动到了。

记得多年前,看过导演李阳的前作《李献计历险记》,也是一部弥漫着“中二丧”气质的作品。

那是部动画片,导演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可以依据个人意志把精神世界的颓靡伤感外化成粗粝的线条和疏离的冷色调。

到《21世纪》,虽然是拍真人电影,但这份气质得以延续。

这两部作品同样在讲,未来不可能更好了,只会更糟,所谓人生巅峰早已在青春期就逝去了,那么人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死局。

只不过,《李献计》是用极尽伤感的笔调,无限地沉湎于过去,不愿醒来;而《21世纪》则是以一种捍卫的姿态,不惜用未来的毁灭,来确保过去的安然无恙。

于是,它在“中二丧”之后,又额外添加了一个“燃”字。

这部电影的“燃”,往俗里说,叫向死而生。

但它又绝没有那么大义凛然,也不含任何存在主义哲学的成分。

它只是一种天真的固执,一种又纯又蠢的任性。

这其中的对利弊得失的无视,那种凭一腔热血行事的冲动,也只有少年人才拥有。

类型上看,《21世纪》是一部穿越片,可视作魂穿的某个变种。

但究其根本,它和多数穿越片又不同。

在绝大多数穿越片里,主角们跨入时间轴,不是为了改变未来就是为了修正过去。

也不管结果是否奏效,至少在初始欲望上,他们都在求“变”。

可《21世纪》不同。

片中的三位主角,在意外魂穿到二十年后(2019年),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坍塌,可他们没想着怎么去改变,而是仿佛早有预料——人生注定是一条下坡路。

相反,他们更在意的是过去会不会因为对未来的搅扰而发生变化,换言之,我们有没有破坏那个美好的此刻(1999年)。

于是,他们的全部行为,都围绕“不变”而展开。

那是一道相当怪异的时间曲线——他们把未来搞得天翻地覆,不过为求一个过去静好。

这种力求不变的企图,看似是不想长大的心理在作祟,实际又不尽然。

那其中还有更深的意味。

影片的第一场戏,是那个写满了男孩名字的烟囱轰然倒塌。

那原本只是个无聊的游戏,是荷尔蒙过剩的体现,男孩们纷纷爬上烟囱,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更高处。

而整个故事从烟囱的坍塌开始,实际正是对“荷尔蒙丧失”的暗写,或更直接说,是一种“阉割焦虑”的体现。

仿佛在说,长大,必将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去势”。

此后,当三位主角魂穿未来,见到二十年后的自己。

他们将更直观地体认到那种青春活力的消散。

王炸(张若昀饰演)在一家新闻杂志社工作,成了一个任劳任怨的小透明;诚勇(宋洋饰演)为治父亲的病,做了一名杀手,为非法器官买卖公司铲事儿;泡泡(李晨浩饰演)减肥成功,外在转变极大,但内心却坍缩成一个没有自我的恋爱脑……他们都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注定越来越糟的世界,一起沉沦下去,毫无招架之力。

从这一意义上讲,那个名为三爷的“女魔头”(温峥嵘饰演),那个企图将二十年前的人类意识抽空,把所有人变成没有灵魂的躯壳的极端型反派,则无异于在对1999年的全人类实施一场集体的精神控制。

然而吊诡的是,当三位主角18岁的意识,穿越到38岁的躯体后,这场原本造成了危机的魂穿,却又意外地制造了转机,那便是,这群了无生气的中年人,突然拥有了少年的心性、魄力和无畏。

他们仿佛自从前的自己身上汲取了无穷能量,可以去对抗这个世界的野蛮,阻挡时代的反智和沉沦。

于是,这部电影构成了一个命运的回环:只有少年的纯真,才能拯救成人的堕落;同样,只有免于未来的坍塌,才能捍卫美好的过去。

因为时间是一种绵延的感受,过去和未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影响,进而决定。

当然,说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21世纪》最动人的地方,实际存在于最不需要延伸和解释的地方,存在于最表层。

那就是一股扑面而来的质朴的赤诚。

透过这部电影,你能清楚地看到监视器背后的那个人,看到他正毫不掩饰地和你掏心掏肺,并且不怕你笑他幼稚或笨拙。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因为导演不惧中二的坦荡而被抵消了尴尬感的时刻。

比如,片中有两次男孩女孩对着窗外远方所预示的未来喊道:“不要变坏啊!

”简单的词句,却有千钧之力。

如果世界注定糟糕下去,我们至少还能安顿好自己。

因为这个世界的改变,不就是由我们还相信“自己是来让这个世界变好的”开始的吗?

 8 ) 无法到达“命运石之门”世界线的三个少年

2024年7月25日,在三刷完《从21世纪安全撤离》之后我听着ED《Echoes》,尝试默写故事结尾导演李阳憋的那些酸词我突然想——少年们38岁时都在想着什么呢?

想着想着我开始失声痛哭这个故事欢快的外表之下竟是如此暴裂无声的悲剧为了避免剧透,这期视频发布时,电影已经上映了相信屏幕前的朱军肯定已经看过了吧?

还没看过的朋友请先看电影!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怎么看待“魂穿”这个题材?

当我第一次接触“魂穿”题材的打脸爽文时我满脑子都只有一个想法——这个身体里原本的意识去哪儿了?

那个灵魂也许懦弱、无能、毫无天赋、很不成器但TA曾活过啊!

TA去哪儿了呢?

拜托了,这对我真的很重要可惜,大部分的“魂穿”爽文都不会给出一声回应但幸好我们有《想见你》即使韵如活得不像是身体原本的主人即使她被很多观众所讨厌我依然爱她相比起“魂穿别人”“魂穿自己”会让我容易接受得多而如今我们有了《从21世纪安全撤离》我才发现原来“魂穿自己”也可以令人如此难过从三个少年第一次“魂穿”到未来之后过去与未来的两个身体中必然有一个会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而有意识的另一个身体则只寄宿着他们18岁的灵魂38岁的他们去哪儿了呢?

漫天的乌鸦跨越大海撞沉轮船只是观众看到的结局而不是三个少年的结局他们并没有像英雄一样死去而是在38岁的某一个夜晚猝不及防地被18岁的自己挤出身体原本的灵魂就这么无声无息从世界上消失而这个命中注定的结果他们已经提前20年知道了为什么38岁的泡泡明明和杨艺在一起了可是在杨艺的眼里一点也不快乐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杨艺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四年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诚勇的替代品18岁的泡泡信誓旦旦地对杨艺说“我会好好锻炼身体,死在你后面,这样只要你活着就能永远看到我”38岁的泡泡心里却明镜似地知道——自己一定会比杨艺更早死某一天晚上照着镜子突然就嗝屁了最重要的是他永远也没法知道自己“这一次”有没有救下杨艺电影中拼尽全力也无法救活忙大姐这个笑点对于我们这些熟读《命运石之门》的老二次元来说并不陌生李阳导演在表现少年们的第一次穿越时使用了“微波炉”这件道具疑似是在致敬《命运石之门》也有网友提到“导演路演时听到石头门表情瞬间兴奋了”可以推测出《从21世纪安全撤离》可能沿用了类似《石头门》“世界线”的设定由于“世界线收束”未来是没办法改变的中不了的头等奖永远中不了难缠的大BOSS之所以能被打败是因为这也是他在这条世界线上注定的命运就像每一个正义压倒邪恶的故事一样那么杨艺死亡的命运呢?

如果诚勇知道和自己分手的杨艺最后会自杀他真的会选择和她分手吗?

我认为他其实并不知道在那个莫比乌斯环中诚勇和泡泡试图拯救杨艺的剧情已经发生了无数次就像导演最后所说的——“一遍又一遍扑向陡峭的未来”电影只展示了无数种可能性的其中一种李阳导演的作品里爱情永远比整个世界都更重要诚勇和泡泡不可能在20年中对杨艺的命运视而不见诚勇之所以选择和杨艺分手泡泡之所以明知道未来的杨艺喜欢诚勇也要和她在一起是因为在上一次的轮回中两人都见证了【和诚勇在一起的杨艺】是如何死去的他们想要改变这样的未来于是诚勇才选择和杨艺分手泡泡代替他守护在杨艺的身边但他们依然没办法见证到最后因为在杨艺的命运来临前这一轮新的诚勇和泡泡就会取代他们然后新的诚勇和泡泡又见证了【和诚勇分手的杨艺】如何si去并且他们只见过这一个结果当他们回到99年诚勇发誓不会让杨艺在未来受苦泡泡发誓不会让杨艺和诚勇在未来受苦我相信这一次诚勇一定不会放开杨艺的手而又一次重蹈覆辙是他们无法扭转的宿命至于38岁的王炸呢他的故事已经在路演时被导演亲口讲述了——透过那些雨后留下的深渊的映照王炸知道,这么久以来啊他们两人之中时间只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汹涌地流逝了每一次的轮回少年们都会命中注定地打倒反派就像所有热血漫画的主角一样可与此同时诚勇和泡泡也命中注定会失去自己的挚爱他们会用20年的努力去改变这样的未来却永远看不到自己努力的结果直到新的诚勇和泡泡替他们见证新的失败再一次义无反顾地跳进徒劳无功的循环而王炸则会一次又一次用17年的时间去回忆和刘连枝短暂的爱情当35岁的他终于站到刘连枝对面却没有勇气相信长大后的自己会被刘连枝喜欢于是他把爱埋藏在心里等待着新的王炸来取代自己一次又一次李阳导演!

这些年在你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怎么能对未来悲观到这种地步?

“命运石之门”世界线的Good Ending肯定是等不来了能不能梦一个《导演剪辑版》呢?

98分钟实在是不够吃 比如可以加这么一段——38岁的王炸坐在车里当延生制药的大楼爆炸时他知道那个夜晚来临了他笑着看向身旁的刘连枝然后直视前方静静地等待着一个18岁的少年来夺走自己的身体代替自己去和她相爱……《从21世纪安全撤离》最大的悲剧:深陷莫比乌斯环、无法到达“命运石之门”的少年们_哔哩哔哩_bilibili

 9 ) 《从21世纪安全撤离》:18到38,这2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K星,这个夏天过得很快。

在地球,又何尝不是?

很多人说,长大成人是在某一个瞬间发生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家庭的重大变故……这种带着剧痛的翻天覆地的认知改变,仿佛一颗小型原子弹在头脑中爆炸,让一个少年从意识上全副武装、重塑自我。

但更多的现实是,长大是一个过程——是每次一呼吸变得沉重,是走路的脚步不再轻快,是叹气的频率不断升高,是身上背负的压力渐渐沉重,是无数“收到”堆积之后的麻木,是加班后每一顿垃圾食品的热量总和,……是每一分每一秒不自觉的变化,是每一次从朝阳到日落的微小偏差。

如果你不去仔细分辨,那个活泼、朝气、愤世、二元对立的少年,仿(就)佛(是)上世纪的历史。

如果你不特意去回忆、去翻看相片、日记等那些曾经年少的证据,可能已经早已忘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如果你不是从18岁直接跳到38岁,你可能完全不会想到,自己会变成现在这个模样,没错,就是那个你曾经最讨厌的大人的模样。

或许你不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我要问:能让18岁的自己感觉到极度陌生的38岁的你,这20年经历了什么?

走过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

我追本溯源仔细回想,发现如果不依靠文本、照片,我都不记得自己18岁的样子了。

而18岁之后我做了什么呢?

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吧——上大学、读书、考试、毕业、找工作、租房、跳槽,大部分时间就是工作、生活,其他小部分时间用爱好取悦自己。

然而,这些平庸的日常,足以让20年后的我发现,自己早已脱胎换骨成长为一个标准的无趣的大人。

这种无趣的大人,在18岁的我眼中是极为不屑的——是那种每天按时上班打卡,应付工作,在办公室唯唯诺诺换取一个稳定的廉价基本生存工资的普通人;是那种要考虑房租、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充满烟火气的普通人;是那种没有太大的理想、也没有拼搏的精神、安于现状的普通人;是那种经常抱怨、偶尔发发牢骚、却迟迟没有行动力去改变的普通人;是为了生存不断妥协退让的普通人。

影片的设定让18岁的精神本体穿越到38岁的身体中,才猛然惊醒:自己为何会变成这样?

这犹如大厦崩于前,令人错愕也令人深思。

18岁的自己,猛然间无法接受38岁的自己,这个改变是通过20年时间慢慢造成的,仿佛每一次抉择每一个改变都在替换一粒细胞。

水滴石穿的厉害之处在于无形与持久,在于让人无所察觉。

电影的目的不是回到过去,也不是回到未来,而是通过两个跨越20年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到底变了多少,这种改变是必然?

还是无奈?

是生存法则?

还是主动选择?

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都值得回望一下18岁的自己,对比一下当下的自己。

影片里,少年大喊“不要变坏啊”。

我想,很多人可能没有变得那么“坏”,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或许都变“灰”了。

都说人生最难得是保持赤子之心,因为在融入社会的规则之下,成长的副作用就是要做出改变、学会妥协,甚至,忘却曾经。

最后——致敬18岁的自我,也致敬至今仍然存留在38岁身体里那还依然18岁的部分自我。

是这部分让我现在依然有横冲直撞的勇气,也依然有不谙世事的纯真,自然也带来不合时宜的苦痛。

愿你——无论经历多少个20年,记住自我、保留自我、拥抱自我、接纳自我。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11:58

 10 ) 为什么《从二十一世纪撤离》是《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全然反面

刚看完。

片子的问题已经不能用无伤大雅的“槽点”来称呼了,应该直接叫“缺点”或者是“坏处”,几乎全都是逻辑和道德层面的硬伤。

这篇影评,主要是为了反驳网上的某种流行说法,即本片是“发了疯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下简称《宇》)”。

我的观点是,本片不仅在各个层面和《宇》没法比,更在逻辑和道德层面全然落到了《宇》的反面。

在全面开喷以前,还是要客观地说两句好话:至少在我看来,导演的音乐品味还可以,在某些片段中的视觉画面呈现也还不错,甚至选角和妆造都挺在线(幼年版的王炸幻视易烊千玺,张若昀也比他在《庆余年》的扮相帅气,女角色也都人靓声美)。

但正是因为本片在其他(内容)层面的崩溃,使得本片成为了不同于《逐梦演艺圈》那种纯shit的,一块五彩斑斓冒充进口巧克力的伪装shit。

还算在线的皮囊成为了恶臭的放大器,就像Armo说的,“这就是那种应该被逐出柏拉图城邦的诗人”。

好了,回到正题。

虽然我不是一个《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狂热粉丝,甚至觉得《宇》在剧情和一些文本上也存在问题,譬如最后忍不住又站回了世界中心呼唤爱与和平,譬如头盔哥的广播站诗集也的确写得不咋地,但至少在内容传达层面,《宇》和本片根本不在一个次元。

本片的第一特色是无逻辑,或者说直肠逻辑:人吃了就要拉,这就是本片运行的唯一规则。

我追白月光,白月光就应该和我在一起;我被人绿了,就干他丫的,哦发现绿我的人不是最大的问题,那我就去干制造问题的人;人被打,就会出血,人被杀,就会死。

本片几乎不存在任何逻辑旁支,任何一个点都是由之前的某个事件溯源而来,再以一个观众想不到的时机用自恋的镜头语言“揭秘”。

封闭是想象力的死敌。

反观《宇宙探索编辑部》,它的叙事是由老唐个人的愿望驱动,期间经历了多次波折、受挫。

至少在观看《宇》时,我们很少被直接地给与故事的答案,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

这也就是为什么《宇》采取的是所谓“伪纪录片”的形式:因为它试图还原某种不确定性。

而本片的直肠逻辑更接近抖音快手土味广告、歪嘴龙王霸总一笑这种纯商业广告段子。

在我看来,《宇》全片的降格时刻恰恰发生在片尾,因为那时老唐在自己的泪花里透过外星人看到了早逝的女儿,给不确定性的线索填了坑;依我的私心,《宇》的真正结尾应该停留在那句“老唐 就到这里了哦”。

停顿和留白是幻想系作品最大的美德,当人物没有道德真空的取舍空间时,所谓的“炸裂想象力”也只不过是得意洋洋的“让我考考你”式炫技罢了。

本片的第二特色是毫无同理心。

关于本片是如何把女性角色都矮化成男性生命中的关底奖赏,其他影评应该都讲差不多了,我就不全面展开了。

就多说一条:就这种“初恋白月光因为我主动提了分手就自甘堕落成为风尘女郎找了个完全比不上我的代餐混着后来又和我冰释前嫌泪眼婆娑相拥”的逆天剧情到底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真是太逆天了。

回到同理心这一点上来,本片的六位男主(99年三位和19年三位)有5位都是Alpha male的经典形象,唯一的例外青年泡泡也在长大后莫名其妙地减肥成了型男。

在本片的叙事逻辑里,Alpha male自动和择偶权、人生的主动权划上等号,而99年的泡泡也毫不意外地失去了一切权利,任何人都可以上来踩一脚,喷一句。

所谓“变好”,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别的,但对于泡泡来说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减肥,而且不是普通的“瘦身”,而是成为“型男”。

本片的最大反派韩光,其刀枪不入的秘籍是从小打街霸,而一旦把街霸换成了恋爱向的Galgame,就立刻膨胀成了貌如沙耶之歌中怪物的恶心肉球。

好歹毒的心!

胖子没有惹你们所有人,死宅也没有惹你们所有人!

编剧下意识觉得,让当年的小肥仔抢自己老大的女人,是剧情上一个巨大的爆点,但这爆点的背后逻辑不就是,“一个不配与我争夺配偶的弱男居然绿了我”?

从街霸到宅男游戏,反派的巨大转变与其说是来自片中王炸所说的“适度游戏益脑过度游戏伤身”,不如说是因为街霸比宅男游戏更符合Alpha male对阳刚之气和健美身材的想象(说穿了,不都是坐着玩游戏吗?

)。

更不要说全片对其他所谓普通人毫无廉耻的随意杀伐。

可以说,其它影评中所谓的青春英雄幻想,不过是青春期毫无性别意识和同理心的小京爷霸凌男把自己有毒的男性气质通过臆想的方式传播到了全世界(就像影片中用乌鸦散播遮天蔽日的毒气一样)。

反观《宇》,主角团都是些什么人?

容易受骗的、毫无魅力的编辑部中年大叔,还天天惦记不存在的外星人;一个动不动就倒下,念诗讲箴言的奇怪锅盖男。

事实上,《宇》用了一整部片子的时间,在说明一个看似毫不正常的“梦想”是如何落地为真正的价值的;相比于本片中对千禧年素材的胡乱拼贴,《宇》的拼贴更是出于某种怀念:对那个仍旧可以不正常、仍旧可以做梦的黄金时代的怀念。

但本片的熊孩子们一点儿不怀念千禧年,他们只是出于对纯洁性(也就是直男癌的正统性)的丧失的恐惧才不想离开1999。

(不要变坏啊!!!

)不要变坏,其实只是对“不要变得不正常”的一种托辞。

So,Fuck 21世纪!

《从21世纪安全撤离》短评

超绝表现手法,超💩意识形态。已经很久没看过男味这么重的电影了。

8分钟前
  • nono
  • 较差

身高螺旋桨还有没发明出来,成瘾药片已经开始流通。毁掉自行车没有把忙大姐救活,毁掉全人类的时间儿子的电话还是没接。我喜欢过去你对着窗外喊不要变坏,我讨厌未来的一切除了你。不顾死活地把血浆输给你,血清却让全人类陪葬。获奖的彩票改变不了,就像那个暑假之后的未来,明白长大就好了都是谎话。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无数次想从电影院撤离

16分钟前
  • Herztier
  • 很差

好看炸了,我班味都淡了

19分钟前
  • 午夜飞行
  • 力荐

软科幻电影,快速凌厉的剪辑,漫画式的动效,年代随画幅变换不断切换,但这种设定也比较高中生,打戏很足也很低幼,青春感的热血让人为之沸腾。唯一的缺点是内核不够深刻,比较中二。【中影国际永旺店/0815/4 attendances/¥38.9】

2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其实我第一反应是想给3星的,因为花活太多,内核实在过于薄弱中二。但在【癫】中立刻转念了。因为花活儿蛮不错的。男孩中二的梦想:女孩、钱、拯救世界当英雄。42岁确实是中二的年级。幼稚但挺可爱的,并不矛盾。虽然是【为了这盘醋包的饺子】但这烂市场需要不一样的东西出现。想拍啥就拍啥,有人喜欢,能上院线,中二还能赚钱,一群人能做成一件事,很好了。分镜和剪辑是李阳的强项,厉害啊。感觉张若昀演的好爽,真好,我也要写出一个演员演起来巨爽的人物。 (我爱我家置景上大分啊哈哈哈

27分钟前
  • 小巨鹿
  • 推荐

儿子,你快接我电话啊!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时间一点没在飞行员身上流逝!还是咱自己的李阳!太飞了太跳了!崭崭新!想象力全无敌!依旧会被飞行员选的歌打动,依旧会对飞行员的故事共情!1999年的世界末日,那些注定会失去的东西现如今都失去了,能在电影里感受一点吉光片羽,是种幸运了

32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内核一般。形式新颖。中二好颠。

35分钟前
  • 种春风
  • 推荐

这是碳基生物能想出来的脑洞吗,好疯好癫好荒诞好科幻,btw波莱罗舞曲用得简直神来之笔。

37分钟前
  • Okakura
  • 推荐

竟然还挺有意思的。这种神经兮兮的癫癫儿的又一本正经探索人如何在宇宙间自洽的叙事风格,很中二,很硬核,很热血,很契合脑洞。有人在钢筋水泥大城市被老板和甲方按头对齐颗粒度,有人穿越时空与K星成功对齐了脑电波。我们都在大人世界里假模假式地生存太久了,是时候回到二十年前那个夏天,看看能否与那个尚未崩坏的自己重逢。假如还来得及,就当打了个喷嚏,幸好我们都还不算变得太坏。

38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多么陈腐落后的性别观念,多么苍白浮夸的男人至死是少年,逃不出国产影片固有的厌女,导演自以为是的中二怀旧自恋情怀快溢出屏幕,收一收。另外,国内男演员未免也太容易了,肌肉全靠垫,呵呵

39分钟前
  • 七七
  • 很差

纯苟史小学生剧情,李阳是真没活了

42分钟前
  • 要我一直笑吗?
  • 很差

【C】像十五岁男孩的一滩春梦,卡通化视听诚然可以作为热血和浪漫的表达,但却不该成为遮盖剧作漏洞和扁平人物的万金油。当角色所有的决裂与煽情都建立在没有夯实的成长线上时,那所谓的少年青春也不过是披着直男荷尔蒙外壳的小时代变种(反正就连三个男主分别都像极顾里林萧唐宛如),对未来的悲观,对当下的抗拒,对青春的缅怀,最终在创作者过分沉浸形式而稀碎不堪的剪辑里轻飘散去,如同开场五彩斑斓的油污,绚烂却留不下一点痕迹。

47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太酷了,太颠了,太好了,但是,但是到底怎样才可以从21世纪安全撤离啊!!!

52分钟前
  • STOKE
  • 力荐

2.5星。《王诚勇在九九年丢失了超能力》。故事其实不好,一点都不好。中二少年拯救世界无非就是为了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臭显摆。朋友线没安排明白,反派线又没必要展开,刻板印象溢出屏幕。但是这样的叙事节奏和表现手法国内还是少见的,至少丰富一下类型片。

55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还行

太糟糕了,土爆。一部可以用以区分友邻们的品味的电影。花里胡哨下的陈旧内核且非常自我。

59分钟前
  • 装老阿姨的少年
  • 较差

有点新意但不多,烂梗和刻板印象非常多,口音不好听。作者认同的男同学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不健康了吧。国产片观众素质好差,再也不想看了。

1小时前
  • stjäla hund
  • 还行

好癫,好爱,这种脑洞大开的电影可以多多益善

1小时前
  • 一颗甜橘
  • 推荐

前半段是写给20年前的自己的情书,后半段在蒙太奇的狂轰滥炸里强行升华到“即便知道未来的荆棘也会义无反顾”,嗯,但你先把故事讲好啊

1小时前
  • 瑞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