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如果把秦淮八艳拍成一个系列,平日里埋头在书桌上的文人们大约会进一趟电影院。
找茬也好,找共鸣也好,总归是知识分子熟悉的题材,能听到案头上常出现的词儿曲儿,见到竖版繁体文里的老相识们。
早先有1991年版的江苏台电视剧《秦淮八艳》,也有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门柳》,但在大银幕上,也只有最近上映的这部《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嫁给钱谦益(晚明礼部侍郎,文坛领袖,降清后仍任礼部侍郎)。
学者陈寅恪费墨80万写成《柳如是别传》,从晚明到清初,将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一一列出,旁征博引,以诗证史。
这部《柳如是》,你可以当它是一部平常的电影,也可以看作是吸引你关注晚明文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楔子。
晚明文人生活志用上好的锦笺和方家顶烟旧墨画没骨牡丹;由蓝颜知己广发英雄帖挑选才子;文坛翘楚与名妓同游,春日选花魁,清明办“寒食文宴”,芒种祭花神……电影从创作之初就没想“戏说”,而是用记载在册的细节拼贴出江南文人的生活图景。
此外,也将个人和国家命运出现转折时士大夫们的选择,以及这选择对身边女性的影响置入其中。
这电影,给文人看,可以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给非文人看,是普及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
片段一:生意人索某才疏学浅,玩行酒令抽词牌时,遇一生僻字,登时语塞。
柳如是瞥了一眼,淡然道:“頮,念hui(四声,音同‘惠’),以水頮面,是洗脸的意思。
”索某遂汗颜,不再言语。
瞧,生意人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混。
同志们,顺道怀念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吧。
片段二:考取功名上京赴任的陈子龙与柳如是划清界限,但仍心有牵挂,赠她礼物。
陈道:“知道你不喜俗物,这本《戊寅草》我特地请了徽州最好的雕版师傅,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刊印出来。
”《戊寅草》是柳如是的诗集,陈子龙作序且有批注。
这是为才女专属定制的礼物了,跟现在款儿们送出的高级定制服、定制珠宝相比,实在是有情趣得多。
片段三:董小宛出嫁。
和寇白门、柳如是喝了离别酒。
入夜,冒辟疆才在后门带一小花轿接她。
柳如是拿出烟火为他们庆祝,冒辟疆婉拒,急匆匆消失在巷子口。
人说名妓“谋爱亦是谋生”。
此话不假。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时,是青天白日,明媒正娶。
这是她在亲见董小宛之境况后下的决心。
钱面对友人提出的“国破时还与河东君谈情,是读书人失德”,仍坚持与柳结合。
虽然后来因钱谦益向清兵投降,柳如是作为钱夫人一起饱受世人诟病,但从归宿看,柳如是比董小宛要好多了。
电影仁慈,没有表现钱谦益死后她被争家产的乡邻逼至悬梁自尽的惨状。
柳葬于虞山下一孤坟,钱谦益与发妻合葬。
所以,董小宛与柳如是,在大婚当日有不同际遇,然在生命终结前夕,殊途同归。
片段四:钱谦益与说客并排而坐。
半晌,钱只说:“请带话,一、不能伤害无辜百姓,涂炭生灵;二、尽快恢复科举取士,让文脉延续。
”史可法殉国,钱谦益投诚,历史对二人早有高下之判。
但在本片顾问、作家阿城的眼里,“自古父母官在平安时享百姓的福,在战乱时就要替百姓受辱。
”史可法留得英雄名,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受苦。
钱谦益跪地献城,一人挨尽天下骂名,却保一城百姓无虞。
在阿城的建议下,导演将这种观点放在戏里。
柳如是有更加大义的观念,即献城后自尽,“你殉国,我殉夫”,被钱谦益拒绝,他认为“草木一生,枯荣自有天定,何必要去死。
”钱柳二人之高下,电影倒与相关记载是相符的。
纪录片与故事片导演吴琦,原是央视的口碑栏目《人物》的主编,后来被新影厂厂长高峰招去做纪录片。
高峰从央视里圈走了好些钻研业务、文人气比较重的导演,除了吴琦,还有《故宫》的导演周兵和频频在国际上收获纪录片大奖的梁碧波。
有一场钱、柳宴请阮大铖的戏,想加一幕柳如是唱阮大铖写的戏曲,吴琦像回到做纪录片时期一样去寻找资料,最后在中央戏曲学院一位老教授家里,找到了《春灯谜》、《燕子笺》的民国影印本,带着词去苏州昆剧院找人谱曲,便有了那场戏。
好在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打底,为吴琦省去了查阅史料的时间,却也因为先生详细的考据,让他不得不选取柳一生中与几位重要的名士交往的段落。
“我们必须舍弃许多好故事。
因为时长有限,资金也有限。
”本片肯定不是纪录片。
但在视听语言与结构上还是甩不掉纪录片的痕迹,对高潮段落人物情绪的把握也欠妥(钱柳在投河殉国上的分歧)。
你可以把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暂置一旁,毕竟在文人电影缺失的当下,难得有一个大银幕作品愿意带你回顾中国文人最后的好时光。
最不像宣传片的宣传片看完此片,谁会想到这是常熟市和中央新影合资拍摄的地方文化宣传片?
常熟的文化部门与广电局非常开明,从最开始立项就没把主题局限在诸如“改革开放”等套路上,只求做出“江南气”。
他们原本想将常熟人钱谦益作为主角,但在主创的建议下,改为浙江嘉兴人柳如是。
在创作上没有像多数地方官员一样乱弹琴,给予了创作者最大的自由。
若说有任何的意见,那只是在钱谦益的选角上,领导们不太认识原先导演推荐的台湾话剧演员金世杰,而改用台湾老牌偶像、息影多年的秦汉。
南征北战的吴琦和他的朋友们总结道,在江南做事容易些,是因为文化长官们大多有文化。
《柳如是》里出现的匾额出自常熟一位官员之手;博物馆里几十万一把的老椅子,搬到片场当道具;要寻找剧中女主角的书法手替,一招呼便来了20多个能写“柳体”的女孩子……总之,江南遍地风流,此话不假。
在网上下载的电影,很抱歉由于对国产电影的失望,轻易不进电影院观看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觉得折腾很远看了一场特郁闷的电影实在不值得,但《柳如是》除外,影片还好,可能是被前一段时间的类似历史题材的《战国》还有《杨门女将军令如山》等给刺激的,对国产古装片更是绝望,但这部电影与之相比真是精彩,至少能看到电影对于人文精神的那种敬意。
对于演员的表演没有太多发言权,万茜我本觉得她长的一般,不难看,但也没有惊艳的感觉,然而她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没有通常青年演员的那种浮躁以及模式化,看的出还是非常用心的去演,气质每个人都不同,也不可能要求现今时代能塑造出古代才女那种气质,但心思是在的,这一点足够了。
秦汉,岁月让他沉淀了不少,比当年琼瑶小生的时候沉静许多,外在的帅气已经内化,除去有点别扭的台式普通话,整体的气质还是很好的,特别是后半部,非常入戏;冯绍峰,我一直不认为他有演技,抱歉,可能会招致很多粉丝的恶评,大概十年前看过他演的一个电视剧《爱情密码》,那个时候他还叫冯威,后来看他的《宫》居然感觉和以前是一样的,当然,他长的很帅,毋庸置疑,这部电影里面比那些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进步,至少能感觉到用心,可能是整个电影的氛围的影响,里面大多数演员都很用心,这在现在的国产电影中相当难得。
吐槽一点激情戏,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问题还是跟风,《色戒》一出,之后所有的电影都往这上面靠,也不管是不是为情节服务的,这部电影我觉得完全可以像以前那种拍一个模糊的帐子的飘动就可以交代了,非有万茜和冯绍峰的裸露戏,有点不爽,正担心秦汉是不是要晚节不保,还好,没有小冯露的多,只一点点就带过了,不过这个尺度在整个大环境中,已经是相当好的了,也松了一口气。
说说内容,以前对于钱谦益一直看法很矛盾,虽然他学问很赞,藏书丰富,而且学生都很牛,但总是被人诟病少了一些气节,他自己恐怕也是很矛盾,电影里对他的处理相比之于主流历史柔和了许多,批判少了很多,加了更多的苦衷与无奈,也反映了电影对于忠义的思考,一定要像史可法那样英勇抗击,失败后连累百姓惨遭屠城,还是忍辱投降,保得百姓平安?
哪个是忠义,争议不断。
相比之于现在沸沸扬扬的各种穿越小说对于历史的另类解读,这部电影还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大的篡改。
然而我在想,现在满族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且基本被汉人同化,对于清灭大明,我们没有那种太多对外族侵略的痛恨,特别是最近很火的清穿,康熙啊众多阿哥党,似乎已将八旗入关变成一件天大的好事。
然而再想远一点,改编桐华的《大漠谣》遭到很多争议,在于把匈奴与汉朝的战争写成匈奴的自卫,抱歉没看过,大概是这样,引起广大网友的不满,桐华的态度很明确,借用大仲马的话,历史不过是挂其小说的钉子。
然而历史真的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么?
当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因为感情或者某个女子或者某个现代网络小说写的故事才发生的,甚至因为穿越的主人公才发生的,这样的历史,还能称得上历史么?
话语权一直是历史问题上不可绕开的问题,当话语权在匈奴或者在金国,那么,霍去病、岳飞等成了人家眼中破坏和平的挑战者,我们又当如何自处呢?
扯的有点远了,电影是好电影,虽然在节奏感以及语言上还有待加强,比如牧斋说,你就听风看云晒太阳。
唔,总觉得晒太阳跟前面有点不搭,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总之,在现今对艺术缺乏敬意的中国电影中,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为了里面那诚挚的向文人精神致敬的态度。
今天下午,在時差懵懂之中飛上塵網,終於看了電影《柳如是》得償宿願。
看到一半,略知其大意,惟已不敵睡兵,遂先入夢鄉,拋下錢柳等人繼續在遺民與貳臣的俇攘中掙扎。
醒來時,恰與他們共赴老境。
試問枕邊人,這十幾年中發生了什麼大事?
卻道,原來是一個當壚野老,以一番 朝代更迭不過一場大夢的閒話,遂教河東君幡然改轍,沒跟著鄭成功去了臺島云云。
真沒想到與我午睡同時,錢柳諸人也還卻了一場槐夢啊。
但又不禁莞爾。
怎麼當年我的夢裡就沒有一個當壚嬌娘,用幾句鶯聲燕語,勾轉了我去遠離臺灣呢。
歷史與人生,當真可以這樣偶然作戲嗎?
真可歎,什麼是亡天下、為什麼明末人對天下之亡如此恐懼憤恨,此片畢竟夢寐。
或許,那是因為我們的天下,早已亡之又亡,再三再四。
我們的世界連同我們自己,早面目全非。
我們都是貳臣、参臣、肆臣乃至伍臣的後人。
甚至於,天下之亡,還多的是我們的先人搞出來的。
不說這些了。
當今之世,此片已屬難能可貴,我就不再求全責備了。
但唯有一點還是得說。
我們既不談國家大事,只談風月詩詞,那麼詩詞念誦就該特別講究。
且說河東君虜獲錢謙益芳心的那句詩「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女主角讀不出入聲字,這可以諒解,但是西泠二字,可不該讀成西leng3。
更惹人興歎的是,河東君詠岳武穆「海內如今傳戰斗,田橫墓下亦堪愁」這兩句詩固然膾炙於劇中人口,每逢國難當頭就要拿來吟誦一次,但戰斗二字竟都讀成「戰鬥dou4」。
我記得,從前讀《柳如是別傳》,見引的是「戰斗dou3」,蓋指刁斗而言。
傳戰斗,猶似傳刁斗,當是變化唐詩「寒風一夜傳刁斗」而來。
換字原因,或許為調和平仄,或許是因為河東君一向作異好奇。
總之簡字天下裡,斗鬥已然混一,無所區別。
但此片所演的,畢竟是古人之天下。
万茜自身独特的东方女性魅力,宜古宜今的外形,清冷娇媚的气质,再搭配上素雅精致的扮相,外加扎实的表演功底,她在电影《柳如是》里,将柳如是演绎得活灵活现,被观众称为“柳如是”本尊。
当时年事已高的钱谦益被战事与公务早已折腾得精疲力竭。
可守城大战在即,为了鼓舞众将士奔赴杀敌,柳如是便代替卧病在床的夫君,为将士们展开了一番鼓舞士气的演讲。
但天命难为,最后南都还是失守了。
为了保全无辜老百姓的性命,钱谦益选择了投降献城,但献城就等同于卖国。
一般献城之人都会选择自杀保住自己最后的气节,不愿意苟活一世。
柳如是也是这般想法,打算同钱谦益共赴黄泉:一人殉国,一人殉夫。
但钱谦益却并非这般所想,他还想活下去。
面对贪生怕死的丈夫,柳如是难掩失望失落。
为了维护自己最后爱国的底线,她毅然决定自己投河自尽,以身殉国,所幸钱谦益将其从河中救出,保住了性命。
既然钱谦益贪恋生命,做不成“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柳如是便劝说他远离政坛,做个普通人,了此余生。
不想他不仅献了城,还跑去当了清朝的官,称为二臣,俩人也因为这次迥然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发生了重大分歧。
夫妻本是同林鸟,但彼此也存在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们之间展开了冷战,一人奔赴京城,一人留守南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代名妓”柳如是却并非如此,她始终心系国家生死,甚至愿意投江殉国保住气节。
柳如是的胸怀和气节,骨子里的勇敢和坚持,先天的聪明后天的文采,都让她成为那个时代里女性的佼佼者。
电影《柳如是》还原了她传奇的一生,对她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有所刻画。
另外,电影在细节上也极为考究,无论是片中人物服饰还是园林建筑、室内家具,都对她生活的那个年代进行了细致的还原。
唯美的画面配上传统戏曲,和影片刻意放慢的节奏,让观众仿佛穿越了时代,回到几百年前的那个诗意江南。
画面美绝,一解千年乡愁。
忆当时,枉负芳心,痛彻心扉。
一直不齿钱谦益,现在忽然明白,他以投降满清、延续文脉的方式,人在清廷心在汉,化强冦于无形,最终满清还是亡了,连自己的关外根基、文化传承甚至纯正的血缘都亡了。
到今日,谁还能说他是贰臣呢?
作为一代文宗,他是朱明的贰臣,也是满清的贰臣,但他不是华夏文明的贰臣。
他虽降清,但没有杀过汉人。
有人说,清史是亡国史,这话表面上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大谬。
因为文化的传承没有亡,亡的只是朱家朝廷。
这是一部唯美的电影,有大爱,有宽容,有慈悲,更有深情厚义,把钱柳之间的爱情故事拍得如诗如梦,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两情始终如一,至死不渝。
柳如是,我闻室,可惋可叹,可歌可泣。
【不是我的五分层次,打分为了平衡,至少7.5分吧】(有一个基本的知识点,青楼女子不等于娼也不等于妓,她们往往饱读诗书、极富文采,通常青楼女子都是以诗词国学名震京都、晓天下,说白了取决于她们实力高低的是才不是貌,更不是色,比如说唐朝的四大女词人有两位就是出身红尘,她们有选择爱情的权利,男子要想见她们一面需要通过打茶围和旗楼诗会等多重对于学识和品貌的考核。
)先说一下我眼中的青楼女子,实不相瞒,我真的有穿越机缘的话,我最希望自己成为的职业和身份就是古代的青楼女子。
她们贩卖的从来不是肉体,她们追求的而是更高级的东西,她们给予人文人的是爱与自由,如果没有平康坊的酒与墙、秦淮河的阵阵琵琶声响,世间不知道会少了多少的诗文佳作、绝世经典,在充满束缚与枷锁的一朝又一代,那样一群女子用柔弱的臂膀与花开无几时的好时光,拥抱了太多伤痕与冰冷的寒夜,忍受世俗的眼光与非议,她们富有文采、充满报复与家国情怀,留下了墨香与花开。
纵使美好易逝难得善终,但也不枉红袖添香的至美时光。
——影评分割线————我以下发我的所有评论,都是谨针对于影片的艺术形象。
并非历史人物。
#柳如是# 作为秦淮八艳之一,我对她的人生故事和轨迹有大体的了解。
所以我很了解这部影片有太多趋于美好的艺术展现和改写。
本篇的柳如是,虽委身于红尘,却腹有诗书、胸藏山河,面对家国,拥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虽生逢变革乱世,国家飘零,幸而明达通透,立身于百姓生活,在天下既定下不愚忠,不为自己的意难平,去刻意引发战祸。
懂得进退,在爱情中沉沦不沉溺,在明知没有好结果的时候,能够及时退却,是个顶顶聪明的女人。
颇富文才,懂得欣赏景色,安于平淡。
性格中也有勇毅决绝的一面,珍爱生命,却不苟活。
在时代飘摇的大环境下,像她这样一个充满血性和爱国志气的人,一定有太多的愤懑和无奈。
但很多时候个人力量没有办法改变。
能够保存本心,就让人值得敬佩了。
最让我羡慕的是我一个愚钝的人可以明确她得到了两次真情,一次是三句的我不怕。
一次是书稿和血帕。
最后的结局也是难得的白发相守,女儿绕膝,恰好桃花也结果了。
在他八十岁生辰的时候,成为了最美好的礼物这个柳如是堪称完美女人,命运算是厚爱,此生如此,虽谈不上绝对的美满,但也值得尘世一遭。
#万茜# 上次我见她的剧,还是一个报效家国,决绝勇敢的女将军。
眉目间充满灵气,面对爱情也是磊落通达。
这次万茜的表现非常成功,形象上瘦削清丽,气质上婉约柔美,还有一些不让易让人察觉的妩媚。
表演上情绪流露恰到好处。
情感爆发,符合理据,引人共情。
#冯绍峰# 这是我第二次看他演小众文艺片儿,上一部《黄金时代》,他扮演男主角萧军,两部戏都没让我入戏,我真是不知道他表演哪儿不好,不过这次有那么一点点小感触,就是他有的情绪表达太过用力了。
而且他的眼神传递不出情绪和内容。
就是明确他在演人物。
而且演的也不尽人意。
我很开心他能接一部又一部小众文艺片儿。
我希望他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磨砺演技。
我相信如果他坚持的话也会很不错的。
#秦汉# 我是看了演员表才知道这个演员是秦汉老师,他的表演很棒。
我很入戏。
这部电影的场景画面,有好几个镜头,极富美感。
我也不知道是应该表扬导演,摄影还是道具,不仅做到古色古香。
看了让人从中体验到一种很高级的有质感的美的享受,点赞👍 顺便多说一嘴,现在有很多大导演拍一些历史片儿,为了体现匠心。
耗时数年,打造一个非常华丽的场景。
我非常感谢在现在市场这么浮躁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求极致的导演。
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如果电影的剧情不让人满意的话。
我不觉得是一个真正可以谈得上的优秀的电影,我觉得剧情还是一个电影的根本。
场景和道具上的华美都只是加分项。
像是本部影片,场景很简朴,少见浮华之物,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风雨飘摇,女主角跌宕起伏命运。
让我看着很舒服。
我不知道我说这些谁会在乎。
我看到评论,没有什么提到明末的事,回应最多的评论里说什么百姓都顺从地剃了发,对他们来说什么朝代不重要,因为对老百姓来说什么朝代都一样活,还说什么水太凉同学是为了少死点人,是悲悯才降清。
首先,满清不是中国,满清和日本唯一的区别在于日本没有成功,不然你们今天歌颂的不会是康乾而是大东亚共荣圈。
如果清朝是中国,还说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呢。
当年,秋瑾,鲁迅,章太炎,徐锡麟,蔡元培的那光复社纲领就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百姓没也没有“顺从地剃发”,当时明朝百姓反抗之强烈,我说了也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信。
因为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清朝就是中国,反清就是不识时务,是守旧,明亡清兴不过是朝代更替。
满清入关中国人口下降了80%,蒙古整个准噶尔部落被屠光,满人忌惮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人,于是把千万蒙古人的人口一直控制在40万。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天,广州大屠杀……太多了,太多了。
这些屠杀下来,都是“无一降者”拿江阴来说吧,有一首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当时清军:24万人;江阴:士民17.2万,城破之时,江阴的妇女都抱着孩子在井边排队。
妓女都以先死为荣。
无一降者,无一降者。
当你们知道了这些之后,你们真的还能淡定的说钱的选择很正常么?
不知道当年的烈士知道现在的汉人说他们不识时务会作何感想。
你们都是汉人,你们就没有怀疑过,少数民族都有民族服装,而汉人却没有么?
我是学生,我发现没有老师给我讲过汉族的民族英雄是谁,没有人告诉我汉族的传统是什么,汉族的节日是什么,汉服的祖先是谁。
可是历史课本上却写着56个民族之一的满族的祖先。
不觉得奇怪么这样正常么,这样公平么。
看了柳如是,我想你们有些了解明末的情况吧。
明中期,心学发展,越到晚期,中国当时的思想非常发达,非常开放。
有兴趣的人推荐你们了解一下《明夷待访录》,里面提到了内阁,议会等等。
放一个清朝历史专家,纪连海老师讲的清朝,你们看看那段历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http://tieba.baidu.com/%CC%C6%CB%CE%C3%F7/shipin/play/95e244d28346069eae01958a
影片讲述了在明清易代之际,关于士人的思想裂变和守节守身的问题。
最佳的是【角色塑造】,复杂而立体,不是脸谱化的人物。
1.柳如是,虽出身底层,却展现出了投水殉国的勇气和幡然醒悟后怀着身孕为钱谦益奔走营救的决心。
一个有才情和风骨的女性。
2.钱谦益在动荡时期流露出的抉择与挣扎,使他不再是乾隆口中单一的“贰臣”,而是一个能与之共情的,有血有肉的文人。
3.以及二人的感情,很细腻。
经历了不顾世俗反对结为夫妻的热烈(一介士大夫以匹嫡之礼娶青楼女子,他懂她的自尊和骄傲);到钱谦益为柳如是建造“我闻馆”、“绛云楼”、“红豆馆”的深情;再到政治立场上的分歧和分离;再到钱被捕入狱,柳如是怀着身孕奔走看望,并劝说钱活下去。
最终在树下的时空错落…因为经历了颠簸的前半生,所以显得后面的平淡生活尤为来之不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不足】1.台词出戏2.剧情稍显平淡
有关柳如是的故事想必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
柳如是是秦淮八绝之首,跟北宋的李清照一样是一位著名的才华横溢的女诗人。
她的身世真的可以像影片开头的那段个人独白那样——“作为一个女人,我生错了时代,但恰恰我又生对了时代……”。
生于明末清初的柳如是因家庭变故而成为一名风尘女子,但她一生都在努力让自己掌控个人的命运,包括自己选择爱情的另一半,甚至自己给自己取名字。
柳如是绝对称得上是女中豪杰,真正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
影片的叙事趋于流畅,将主人公的身世刻画得相当细致和细腻。
最主要的还是万茜作为大美人将柳如是这一形象演绎得相当传神和形象,演技非常地精湛。
“宛若柳花,入梦浅浅的飞絮。
你的背影,此去成灰。
一阕香艳的词,沉入故纸堆。
回望浮生若梦,含笑如归。
”是夜,你独自一人细细地看完这电影。
心中堆积了太多太多的感触,竟无语凝噎,久久不能成言。
如是。
柳如是。
她是柳如是。
如是乱世佳人。
如是才华横溢。
如是锦绣诗篇。
如是桃花美人。
如是辗转寻觅。
如是白发红颜,执手相伴,一生相随,不舍不弃。
末了,她只是静静地说道:“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自从赤条条的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
我才明白,我们永远都无法理解发生在我们生命当中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你看。
这世间,总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去接受。
所有的喧嚣,终归于平静。
百转千回,历经沧桑之后,若还能适时简单安静地活着,也算得上是铿锵的福分。
蒋丽萍当年来我们学校做演讲,台下一片喧嚣,谈笑风生……
2013.09.08,晚,电视回放。// 四星 // 能得秦汉演钱谦益,又得常熟举城之力把它当成做城市文化宣传片来支持,这已经是拍《柳如是》的电影再不能复制的机缘了。凭这两点,此片非看不可。导演在光影镜头上很用心,可谓在园林里做园林,颇得意趣。情节方面也屡见精微,是用心度过的故事。服饰家具配乐皆盎有古意,凌峰和演寇白门的小姑娘都是见彩处。在此之下,台词有时候忍不住奔逸脱线,女主角旁白声调拐得生硬,就忍了吧。不觉得秦汉的口音有什么不妥,配男主的种种无可奈何相得益彰。
因为陈寅恪,才想去看这部片子。结果,看了一部貌似女性主义的片子,但是又绝不是女性主义擦边球这么简单,起码编剧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比如朝代更叠中的忠义仁合啊、仕大夫的气节与大江东去的历史宿命啊、内乱外辱中的文化传承铸就血脉根基啊。。。越看到后来越想起陈寅恪先生抗战修史及最后的日子。
万茜演得有感觉 但是没什么演技。 柳如是的故事 适合搬上大荧幕 景美人美还有家国大义 拍的好不好也同样看功力 起码这部还没到我心里想的那种感觉。
“天亮了”——李毅 “水太冷了”——钱谦毅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钱死之后的故事可能实在文艺不起来吧,终究还是消遣的小片子。这穿越,我尼玛。
静静的纯纯的,还不错吧
一星为秦汉和钱谦益在猥琐气质上的暗合。整部片子什么玩意啊,冯绍峰演的那货是宋征舆不是陈子龙好伐
拍得挺逗 秦淮八艳出现三个
浮生如梦
古代文人电影真不好拍,拍成这样也算是可以看入眼,通病是偶有现代情感剧情节和对话的入侵感。到底还是秦汉演得最好,最后结尾的现代人错身有点多余。
台词实在是太毁了,画面很美
结尾真的是画蛇添足啊!!!
略有古意,但烂片本质还是很明显的,现在内地电影每年都会爆几部本质是电视电影的“口碑佳片”,从《万箭穿心》到《绣春刀》,他们都不是精品,只是不难看而已,江湖再乱真理不能乱。
这版柳如是美得称心
我们料想这一生不过南柯一梦。想起《情人》,我最爱你如今备受摧残的容颜;想起《花木兰》结尾的一抱,想起《木兰情》。他人说,这就是烂片。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俱为女子,已然泪垂。
即便是古装,中国可拍的题材太多了。这种内容,怎么拍都能出彩,总觉得还能再好些。
请问结局是神马?
风雨飘摇的明朝末年,江南地区一代文宗的屈辱人生,民族的悲剧浓缩在一个弱女子身上。真是让人悲叹。除了钱柳,本片对志在反清的陈子龙、英姿勃发的郑成功,亦有表现。这段历史,太值得好好拍一拍了,然而整个华语影视界,竟无人问津,鲜有杰作。何哉?本片应该大量参考了陈寅恪先生的成果和史料,遗憾的是导演能力太差,古典美学功底也很一般,导致这么好一个题材,硬是沦为一个三流电视专题片。我在此呼吁更多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等电影工作者,多拍几部有关1644的片子,可以从袁崇焕督师蓟辽开始拍,一直拍到南明李定国去世,以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这段历史。2分。
柳如是的女儿喊她妈妈 太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