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
宫崎骏的这部电影中,孩子和成人同样能看到不同的世界。
孩子眼中,这应当仍是一个绚烂好看的动画片:明媚斑斓的色彩运用,天真可爱的人物造型,还有,爱定能战胜一切的“小美人鱼”的故事。
若再找找,还能看到很多孩子们熟悉的场景: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把自己的小宝贝藏在树荫下,神气的海军爸爸,有趣的海边生活……不能理解的东西就忽略掉吧。
这就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但是成人或许能察觉到这一切美好和习以为常背后的怪异,甚至是诡异感。
影片一开头可爱的小鱼儿在美丽平静的海水中漂浮,一切都那么有趣,伴随天籁般的音乐中,观者只愿随着小鱼儿一直漂浮,无忧无虑又快乐。
但忽然一切就变得冰冷恐怖起来。
捕鱼船开过,恶心的垃圾翻涌起来,小鱼儿在黑暗恐惧面前拼命挣扎……浮出水面,喘息未定,一艘船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又是一次没命地奔跑逃脱……小男孩在幼儿园下方的海边放生小鱼的场景,也丝毫地不美好。
丑陋的海蟑螂在岩石下四处逃散,黑黝黝的石头。
虽然场景很逼真,但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不美好”,甚至是丑陋的场景。
鱼儿变成的小女孩用魔法发力时,面容会瞬间变丑,手脚如同鸭子一般化作三指。
若不是动画总是带着那么些可爱的感觉,这个场景可以媲美下聊斋的画皮了。
……美好和丑陋的同时存在,让这个片子显得那么怪异。
于是,它定不是单纯给孩子们看的,也不是简单讲述一个纯真又美好的故事。
想起从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动画片也是参杂各种怪异的内容:门背后的轰炸机、哈尔化成的诡异怪兽……故事情节也是缺乏必要关键背景要素交待——直到我读了改编前的小说,方才明白过来:原来宫崎骏是将各种元素抽离出来,组成一个奇异的混杂体,他所追求的应不是情节的流畅性或者逻辑的前后通畅,而是,各种内心体验的片断,流水一般组成一个世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最后,这个故事落到了爱上。
这个爱自然不是原著《人鱼公主》中王子只是爱上了小人鱼儿的声音——那种肤浅的、皮相的爱慕;而是朴素到了极致的爱——小男孩毫不犹豫、大声地对海女王说:“我会好好对她,不管她是条鱼,还是一个小女孩。
我会一直照顾她。
”这个声明,就是中国所推崇的“不离不弃”阿。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无论丑陋还是疾病,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小女孩说:“无论你要什么,我都变给你。
”小男孩要做任何事情,小女孩都不问原因,只是尽力地帮助他实现愿望,并且,跟着一起去冒险。
这种关系,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豪言壮语——我能解读成无条件的给予和信任么?
爱就是爱,没有理由好说。
仿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前后相伴着走过落叶铺陈的小径,双方互相不看,甚至连手也不牵。
但一前一后,用心在互相照看着。
宫崎骏又出新作了,这部今夏推出但至今尚未在中国公映的动画,叫做《悬崖上的金鱼姬》,也可以称作《悬崖上的Ponyo》,Ponyo就是片中女主人公——新版人鱼公主的名字。
动画有别于其他影片形式的地方,首先当然就在于视觉效果。
而作为动画界的大师,宫老自有其独到而经典的风格。
有传言说他制作这部作品是为了缓和同儿子宫崎吾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有趣的是,此前儿子监督的作品《地海传奇》中有许多场景却令人不能不联想到他的父亲,看来两人表面的对立下有一种内在的传承。
显然,受到宫老风格影响的应当远远不止他儿子一个人,我们也许无法用简单的语词来形容这种风格,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众多作品中将这种风格的各种元素轻易地辨认出来。
关键词:手绘《千与千寻》是宫老的巅峰之作,让他在制作完成时“第一次有种自豪的感觉”,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之后的作品该往何处去?
4年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采用的不是原创的故事,画风上也迁就了所谓的“英伦路线”,这令老宫罕见地受到了某些非议,甚至他的本国人还毫不客气地颁了个“金酸梅奖”给他,但是,在我看来,纵然该片有不少缺点,但你至少不能说它没有新意,尤其是就视觉效果而言,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Osella奖正是对此最大的肯定。
而反观接下来的这部《悬崖上的Ponyo》,在众多的评论中,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最大的肯定却是“回归”二字。
这种“回归”首先体现在“17万”这个数字上。
据说宫老毅然放弃了其驾轻就熟的CG技术,这部新作最终是由17万张手绘图片构成的。
这种坚持在宫老身上并非新鲜事。
例如在创作《红猪》时就产生过关于制作方式的争论,到最后还是按照宫老的意见一张一张地去手绘。
制作完成后,宫老满意地说:你看这飞机在水上降落的画面通过手绘变得多么柔和!
但是,这次的坚持更为彻底,不仅不靠电脑,甚至还要令手绘的画面保持素朴的形态,也就是说,《千与千寻》等片中追求的精致也不复存在。
对此宫老说:“画面一定要简单,虽然阴影、高光也不错,但我就是不想这样做。
”也许有人看完后觉得画面依然亮丽,但那完全是因为色彩,稍微比较即可发现,新作在细节上是“不求甚解”的。
例如Ponyo母亲身上的光晕,简直就像是蜡笔粗糙粒子的产物。
有评论甚至说这部作品具有水墨画般的“中国风”,而我们知道,水墨画的特点就在于写意,而非宫廷油画般的细腻。
不用CG,更没有3D,如此展现的海洋画卷,自然没有《海底总动员》来得眩目。
在电脑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宫老这次可算是一把豪赌。
他对铃木敏夫说:我不需要你赚回成本!
看来他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然,铃木绝不会担心票房问题,他甚至在宣传时将这种制作工艺上的复辟当作是一大卖点。
关键词:理念宫崎骏作品通常诞生于寥寥几笔的印象图画,而不是丰满的故事脚本。
以往我们可以在预告片或者花絮中领略到作品的概念版,例如《红猪》的片尾曲中,屏幕上呈现的是一幅幅铅笔的素描,这些画面甚至比作品本身更具魅力。
这次也不例外。
宫老在2006年初就坐在洁净的工作台前冥思,然后用铅笔在面前的白纸上随意勾勒,最初这些成果通常都进了废纸篓。
直到夏天临近结束,灵感终于突然降临。
纸上先是出现了硕大的鱼类,成群结队如波涛汹涌,然后人鱼公主便站在最高的那个鱼头上,神情坚定不驯却又充满童真。
轮廓勾画完毕,宫老从抽屉里取出了从未使用过的一盒陈旧的彩色粉笔,犹豫片刻后便开始着色。
毫无疑问,这些后来被钉在工作室墙上的印象图稿就是在他的作品中必须始终贯彻的理念。
按照古典美学的看法,具体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而绘画是对模仿物的模仿。
但宫老的动画却是对此最好的反驳。
在着色之前,他的大脑中根本不存有现成的描摹对象,他说:“着色必须要大胆。
”然后便信手涂抹,最终我们看到,在阴霾的海面上Ponyo一身卡哇伊的Pink,出乎意料却又那么自然贴切。
这幅概念图最后被命名为:“Ponyo来了!
”印象图完成后,宫老召来他的团队,并对他们笑呵呵地说:“这样的画不容易贯彻吧?
”这次的制作阵容可谓鼎盛——绘画总监是曾参与创作《魔女宅急便》的近藤胜也,美术监督是制作《幽灵公主》的吉田升,画面导演奥井敦和色彩设计保田道世也都已跟随多年,即便如此,众人还是挠头不已。
因为贯彻同样也非照搬,而是一种再创作,他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必须时时刻刻观看墙上的印象图,按照宫老的话来说就是:动画没办法讲道理,只能通过形象来传达。
关键词:形象不少人意识到主人公Ponyo的形象酷似《龙猫》中的小米,尤其是在这条人鱼长出手脚之后。
或许正因为如此,宫老的这部新作被人称为回归《龙猫》的作品。
铃木敏夫曾说:迪斯尼无力创造出超越米老鼠的形象,而宫崎骏也难以超越龙猫。
宫老闻言大怒,说他一定能超越。
看完《悬崖上的Ponyo》,不得不说的是,描画孩子的形象是他的强项,但这个强项已成为他的界限。
我们知道,宫老从来不画纯爱动漫那样的唯美形象,也没有试过眼睛占到面孔一半的夸张脸谱,他一直在人物刻画上走着写实的路线。
到了后来,宫老更是不在意外形,主人公越来越普通,甚至出现了红猪这样有着啤酒肚和发福身材的中年猥琐男形象。
宫老曾自问:像千寻这样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主人公,会不会受人喜欢呢?
事实证明外表的普通不仅没有造成疏离,反而更唤起了观众的亲和感。
可见画风对形象来说不是关键,人物内在的丰满程度才是决定性的。
正是从这一点上来看,新作难言超越。
孩子的形象是宫老的招牌。
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龙猫》中小米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而新作中Ponyo的小短裙和白色灯笼小底裤和小米的行头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性格塑造也近乎雷同。
许多人关注宫老的色彩,但不知道有几个人会留意到他每每在着色之后还会再刻意突出局部的线条,例如备受称赞的孩童神情刻画,就是通过并无光影效果可言的纯线条来完成的,小米或Ponyo的唇线是突出她们执拗性格的要点。
简单的线条最忠实地贯彻了印象图的神韵,新作中最受喜爱的人物无不构形质朴,相反,华丽的Ponyo母亲却怎么看都不像是出自宫老笔下。
如此看来,观众对Ponyo的喜爱中不能说不带有某种怀旧的意味。
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龙猫》和《千与千寻》等片中“怪婆婆”的形象得到了改观,但宫老惯于通过表面看似危险可怖的形象来传递内在的温情,这样看来,面目慈善的老婆婆们却似乎丧失了形象的张力。
关键词:魔幻宫老的风格元素中不能不包含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本身即传达出一种矛盾,魔幻意味着光怪陆离,而现实却又意味着司空见惯。
在以往,宫老将两种对立的要素完美地融为一体历来是备受称道的,但这部新作虽不能说造作却难免有一点牵强。
还是对比来看。
在《龙猫》中,乡间原本就是各种神怪的家园,因此,穿过密林深处的甬道来到精灵的洞穴并非匪夷所思,在万籁俱寂的夜晚遇到过路的怪物也在情理之中。
神话与人类的契合在于原始,分离则在于科技,《龙猫》的魔幻与乡村的实景本是一回事。
《千与千寻》则看似脱离常景而置身幻境,实则不然。
成年人不仅看到澡堂中形形色色的神怪,也看到背后熟悉的金钱万能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起了早已失落的孩时的眼界,例如火车厢里的透明物正是孩子眼中的陌生人。
如幻如真的《千与千寻》,如幻的是成人的世界,如真的是孩时的记忆,两者的融合构成当代人矛盾的存在。
可见,所谓魔幻现实主义,表面上讲魔幻的是外表、现实的是内在,更深刻地来看,魔幻意味着残留的纯真,司空见惯的反倒虚假,两者均有当代的生活实践作为共同的基础。
宫老喜欢用油腻物的形象来表现灾难和危险,《千与千寻》中的腐烂神、《幽灵公主》中的野猪血都是这样,而新作中Ponyo踏浪而来,那些“浪”是由黝黑腻滑的大鱼形象构成的,同样有些触目惊心。
但Ponyo却不是来宣战的,相反,她一心一意要成为人类,崖上的小屋也不是金山法海寺,而是宽容接纳她的家园,这令那些阴霾的形象显得不知所云。
被海水淹没的山路也能令人联想到《千与千寻》,但火车同时是工业文明和人生旅途的产物,它从水下驶过画面就显得和谐又梦幻,而淹没的山路却并不能为我们呈现超越日常的视角。
水中游弋的怪鱼是入侵,而非安居。
不知道是因为手绘还是因为有了吉田升,《悬崖上的Ponyo》的魔幻画风不似《龙猫》的神秘,而更接近于《幽灵公主》的邪异。
5岁的男主角对大海的体验应当如他发给父亲的信号灯那样温情的,这个视角同海底的怪叔叔、华丽丽的女神乃至花纹奇异的大水母都不协调,小男孩一直在向金鱼妹传达人类的生活方式,但金鱼妹却只有不能带进新生活的魔法。
魔幻若是离开了生活的视角,就只是玄虚而已。
这个招牌般的元素在宫老的新作中可说是徒留其形。
中国人的语言中没有中性词,因此,说宫老的新作“回归”或者“重复”就包含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价值尺度。
但仔细一想也不尽然,说“回归”的在怀恋,说“重复”的在期待,说到底,大家都还是喜欢这个老头的吧。
能够坐下来观看一部宫崎骏的电影,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他的不可思议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他在电影里将给你带来什么,并且每一次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面对这部《悬崖上的金鱼姬》,谁能想到他会让一对五岁的小孩来谈一段彻头彻尾的恋爱呢。
它没有好莱坞的噱头与卖点,图画简洁粗线条,却活灵活现神韵万千,一位大师在年近七十推出这样一部作品,象征着返璞归真,化整为零,然后创造一切。
假设把它当作一次经典的恋爱课程,倒是可以通过此片看看成功的爱情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在那个海边的渔村,男孩宗介第一次遇到公主的时候,她还只是一条搁浅的金鱼。
虽然这是爱情的发芽期,但对五岁的宗介来说,他没想过使用甜言蜜语,也没考虑费劲心思策划一场约会,他甚至都不过问她的星座八字。
奇妙的邂逅开启了一切,那时他们还蒙在鼓里。
他让金鱼住进了绿色的塑料桶,把自己的火腿分给她吃,并送了她一个叫“波妞”的名字。
宗介并不是千金少爷,也非被宠惯的孩子,他的三口之家因为做船员的爸爸而常年不能团聚,这造就了他坚毅善良的品性。
宗介以真心对待波妞,波妞自然也不会朝三暮四,才认识不到一天就对着他大喊“我喜欢你!
”,而不顾当时身为一条鱼的尴尬。
你要说孩子们的互相喜欢太随意,不够分量,但之后他们也经历了磨难呀。
毕竟这是很无奈的,家长在某个时段总是会成为爱情的敌人。
波妞被海水强行带走的时候,即使坚强的宗介,也控制不住哭了。
可这是必经的阶段,有磨难爱情才渐渐显示魔力,宗介没了波妞,即使吃着冰淇淋也感觉不到甜味;而拥有整片大海的波妞,却一心只想回到那个绿色的小塑料桶里,足可见需要和被人需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终于,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波妞已经是个像模像样的五岁小姑娘了,这或许又是印证了爱一个人越深,就会变得越来越像对方的那句老话吧。
宗介的妈妈理纱把波妞带回了家,他们三个人在停电的家里喝奶茶,吃泡面。
波妞光着脚横冲直撞,宗介不厌其烦地向她解释人类世界的规则。
一切都很简单,可这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让他们在狭小的家里无所畏惧。
正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不懂暧昧,不懂矜持,他们不会想着下一个遇到的人会更好。
或者这不是成人定义的爱,可成人的爱就是真正的爱情了吗?
理纱纵然是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在宗介失去波妞的时候她很认真地告诉儿子“世上是有命运这么一说的”。
可这么牛的妈妈,在得知丈夫因为出海不能回家时也会在厨房气得扔勺子大喊“不做饭了!
”,还得让失恋的宗介反过来安慰她。
大人可以随意地耍赖,为什么孩子就没权利认真一回呢?
在最后,海神问宗介,你愿意永远不放开波妞的手吗,即使你知道她其实是一条鱼。
大人们会高喊,“不要轻易承诺啊,你还小呢,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宗介呢,他迫不及待地亲吻了波妞。
在爱里,大人可以是小孩,小孩同样可以是大人。
你还在看童话吗?或者说,你还相信那些古老而传统的价值观,相信爱的力量,相信奇迹的存在吗?
有一段时间,我被那些尽情颠覆,尽情嘲笑,尽情展现人性之黑暗的电影征服了。
我以为这才是人生的真相,这才是答案。
而那些真善美啊,美好温情啊,牺牲奉献啊,不过是一层甜得发腻的奶油,只适合给未成年的孩子们解解馋,而大人们——他们需要一些重口味的东西。
这样想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长大了,扔掉了那些童话书,如饥似渴的学习成人世界的规则。
我嘲笑那些一本正经的人,觉得他们要不就是过时了, 要不就是在装蒜。
那些以“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住在一起”结束的童话,他们是编不下去了吧?
恐怕再多说一句,雾气就要散去,手中的片刻温暖也要化作冰凉。
有一段时间,我习惯于那种无需任何付出却能尽情享受的暧昧——没有开始,没有结局,甚至不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目的。
我已经软弱到不敢相信真爱的存在,不敢相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也没有把握可以承受别人对自己完全的托付。
可是在内心深处,又有谁不希望那些童话都是真的呢?
谁不渴望永恒的存在呢?
否则为什么这个叫宫崎骏的老人,他红了那么多年。
宫崎骏的电影真是个异数——有如世外桃源,那么干净,纯粹,有着稳定的价值观和对人性不可磨灭的信心,还有着黑暗和邪恶也无法动摇的温暖和盼望。
他的世界里总是有魔法,但是魔法存在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成全爱与付出,觉醒和成长。
难怪我们看到电影里的波妞乘风破浪去寻找她的爱人,看到她义无反顾离开熟悉的家乡,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都觉得震撼。
因为那样坚定而执着的爱,我们心里已经没有了,我们有各种实际的考虑和怀疑,有着近期的远期的计划和打算,付出了就要看到回报才肯继续,还需要给自己留个后路全身而退——这哪里是在恋爱呢,分明是在做生意吧。
波妞冲出去的时候,她不知道未来有什么样的考验在等着她,但是她全心信赖宗介,他也真的没有辜负这份信赖。
还是那么小的两个孩子呢,但是他们真的是懂得爱的。
爱是要付出代价的,爱是需要担当的,爱是需要去争取的,爱是需要你为了对方而放弃一些事情,并改变自己的。
近来越来越喜欢看这样充满美好信念的电影,像回到我们生命最初的纯净。
如果说孩提时代的信念,是被小心翼翼呵护的天真,是因为未谙世事,尚不知道人性的复杂和诡诈。
那么长大之后的信念,却需要多一点勇气,多一点坚定,要对那尚未看见的美好之物常存盼望,并且靠着这信心去生活。
我说,若只靠着我自己,我无法相信永恒的存在,无法相信爱情,无法相信别人甚至自己的承诺。
但是,有一天我终于知道,有一位爱我的神站在我的身后,为我的今生和永生负责。
于是我就放下心来,重新有了选择的自由,有了相信的能力,有了付出的勇气,也有了改变的决心。
有的时候,信仰和爱情真的有点像——就好像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蹦极,他若始终不肯纵身一跃,便永远也不知道他脚上的绳子,是否能承受这份托付。
波妞跳了下去,她从此脱离了鱼的身份,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你呢,是继续在悬崖边犹豫,还是永远留在海底?
说到底,信仰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纵身一跃,就是我们跟神之间一个永远的约定,是舍弃旧的去开始新的生活。
信仰就是——从今以后,再也不要放开你的手。
孩提时代看了童话,喜欢幻想的我便给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把自己幻想成宗介,期待啵妞的出现。
现在却不自觉地把童话解构,把童话打碎,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拼接起来,看他的绘画,他的特技他的诉求点,他的音乐他的穿帮他的破绽。
看啵妞逃出爸爸的家,和化成金鱼的姐妹们浮出海面,脑子里马上和fantacy 2000里面巨鲸的飞翔放在一起对比,马上会给自己个命题:这是不是东方大师和西方大师之间的惺惺相惜呢?
Ghibli永远也摆脱不了宫崎骏的痕迹,,Ghibli不是Pixar,Ghibli是宫崎骏的童话的衍生,这个工作室的传奇注定了要在宫崎骏离开的那天而结束,看宗介的妈妈风风火火的打着信号灯,仿佛看到了幽灵公主归来,看啵妞追逐心爱的人的奔跑又那么想宅急便里面的魔女,宗介则是一个风之谷女孩,小白龙的结合体,他的电影里面永远都有一个超脱于世间拥有无穷力量的神,来给故事加上一个句号,从风之谷的灵性的巨虫,到现在的月光女神,在老人的心里,永远有神秘的力量来帮你度过最后的一关。
偶然看到这部片子的话,还真的以为是二十年前的片子,看资料才发现原来是很原始的赛璐珞做出来的,一帧帧画面也是手工做出来的,相比Pixar一个篮球场那个大的超级计算机跑个一年两年渲染出来的后工业时代的光影效果真的非常之返璞归真。
你可以说宫崎骏守旧,你可以说他没有创新力,老了。
不过无所谓,在他看来,他不需要改变,因为他讲述的他所追求的纯真和善良,不需要变,他所爱的一切都不需要改变,正如他自己在片中说的:“不管爱什么,就爱一辈子吧”
我说过我很好哄,一部这样简单的片子便可以将我从所有关于你关于现实关于生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可能是这个夏天太过于干涩了,爷爷笔下大肆的海浪和水花着实将我湿润了一把,顿觉精神。
这个电影很夏天,是我想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形容词。
这样的夏天可能停留在我5岁的记忆,我们也做着跟波妞跟宗介一样的梦。
小时候还住在奶奶家的时候,我用小红桶,就是小学打扫卫生每人必自带的那种小红桶,养过2只鼓眼睛大尾巴红金鱼,后来他们不晓得咋个就死了。
我和同学一起把他们埋在了每天上学都要路过的花坛里面,举行了小小仪式。
从此金鱼就被我打上“易死”的标签,再也不敢养了。
我不会游泳,所以我在小学时梦到过学校涨水,建筑操场通通淹了成了一个大水池,而我不知怎麽的会游泳了,骑着一条大黑鱼在水面腾跃我看着大家做的航模,很是羡慕,曾经想让我的芭比娃娃穿着漂亮的泳装乘搭他们的小船去环游世界。
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动画是小美人鱼,由鱼变成人的经历一定很又痛苦又甜蜜吧,每每看着迪斯尼“擅自”改动的大团圆结局,我都想哭。
可为什么越长大夏天的味道越淡。
让我看着这部电影的时候感动,感动那个时候的单纯感动无能为力的过往。
好多人描写的夏天就像是一幅带着声味的画卷。
里面有的日光,摇晃的树影,纹丝不动的知了和蜻蜓,没有人去关的水龙头,跳动的篮球,矮墙上茂盛的植物。。
太阳灼烧植物的味道,游泳池消毒水的味道,汗水味,芒果冰味。。。
卖冰淇淋的自行车穿过小巷慵懒的叫卖声,全世界安静的只剩下翅膀煽动的微弱声音,知了有频率的打搅人们美梦的声音。。
暴雨冲刷地面的声音。。
这个是我10多岁的记忆。
我 都还记得。
可是我忘记了该怎么去拼凑,怎么去还原那份原汁原味。
我想问那个67岁的老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找你找了好多年,我等你等了好多年了。
本人最爱的宫崎骏作品,比起其他的来我最喜欢这个,宗介超可爱超乖善良勇敢天真,麻麻也是!
从来没有否认过孩子的奇思妙想,电影里的人都是很好的人,很善意,里面的坏蛋都不是人哈哈哈是海洋生物!
而且最后还变好了。
坏银还是个妻管严哈哈哈有点可爱!
看哭好几次,波妞回海里宗介趴在麻麻肩头哇哇大哭看哭了,喜欢宗介的配音!
嗲嗲的哭的人心都要碎了。
后面宗介麻麻赌气跟爸爸耕一用摩尔斯电码交流的时候,理莎发了一堆笨蛋笨笨笨,耕一回的是爱你非常非常的啊啊莫名塞了一嘴狗粮啊!
太甜了呜呜呜,还有经典GIF,波妞跑向宗介的路上,从鸡爪的样子变成人的手脚,在走向你的路上我在变得越来越好啊!
也就是动画世界里了理莎都不会惊诧波妞的存在。
最后合家欢的时候亲了泡泡变成女孩,happy ending!
从来没想过看动画电影哭成狗,我到底还是太现实,想的都是宗介将来长大了就会变心了吧,波妞会变成泡沫的吧,也就宫崎骏的世界了,五岁就可以谈恋爱,五岁即永远,真纯爱!
没有利益没有物质没有性,谢谢宫崎骏先生还我一个纯真干净的童年,带着大大海军帽的小宗介,胖嘟嘟上蹦下跳的波妞,不要长大喔就这样,拉钩不要变永远都不要变呐。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开年的元旦档,似乎在被爱与温暖包围。
《送你一朵小红花》、《温暖的抱抱》……电影拍的怎么样先不说,至少看名字就知道都是冲着感动去的。
毕竟,2020年过得太苦了,新的一年,需要这么一股暖意。
新片不少,但让片片最终走进影院的,却是一部已经上映了十二年的老片…崖上的波妞
这部片子,2008年首次上映,对观众来说,它的另一个名字可能更为熟悉:《悬崖上金鱼姬》神秘的大海里,各色的海洋生物随意地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海洋魔法师正在不停地调配手里的药水,净化海洋环境。
一只长着人脸的小金鱼悄悄探出头来,趁着魔法师不注意,搭上了水母班车冲向海面。
岸边的悬崖上,住着一家人,妈妈叫理莎,小男孩叫宗介。
宗介的爸爸是一个经常出海的船长。
而宗介最喜欢的事情,也是没事跑到海边,玩自己的玩具船。
小金鱼搭着水母漂流,却意外遇上了海上垃圾清理船…人类丢在海里的垃圾不停翻滚,卷成了丑陋的浪花。
小金鱼虽然躲开了清理网,却撞上了一个严丝合缝的玻璃瓶,被扼住了命运的鱼头…
好在,一人一鱼相遇了。
宗介带着好奇,捡起了搁浅的金鱼玻璃瓶。
他帮小金鱼砸开了玻璃瓶,小金鱼也帮他舔了一下被玻璃划伤的手。
从此,宗介和小金鱼成为了好朋友,他用一个小绿水桶装着金鱼,还给她起了一个名字:波妞。
宗介带着波妞去幼儿园,喂她火腿吃,还把她介绍给小朋友和敬老院的老人。
而波妞竟然猝不及防地学会了开口说话…张口就是一句:“波妞,喜欢,宗介!
”
是的,波妞喜欢宗介,喜欢这个到处带着她到处见识世界的小男孩。
宗介也喜欢波妞,即使他现在只有5岁,还不懂,甚至没听说过“爱情”这个词。
养老院的奶奶告诉宗介,人脸金鱼上岸会引发海啸。
宗介不以为意,带着波妞拔腿就跑…海啸,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似乎还太过遥远。
但老人说得对,海啸真的会来。
魔法师发现波妞丢了,发动海的力量,带走了波妞。
但你要是以为魔法师是什么大反派,你可就错了。
他也只是一个挂念自己女儿的父亲。
波妞是魔法师与海神的女儿,魔法师厌恶人类世界,选择生活在海里,他不希望波妞回到海面上。
因为,他曾经就是人类,看透了人类世界的邪恶。
宗介的爸爸也工作在海上,他经常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办法回家陪伴妻子和儿子。
但当轮船驶过家边时,会打开探照灯,一明一暗之间,与家人用摩斯电码打出最真诚的话。
“我爱你,非常非常的爱你。
”“对不起。
”
宗介也会用探照灯回应爸爸,祝他航行顺利。
家人的温暖与爱一直都是含蓄且真切的。
宗介和波妞虽然都还小,但他们懂得去感受身边的爱。
他们的感受也是最纯粹的。
波妞为了见宗介,长出了人类的手脚,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海洋的魔法。
宗介和波妞在一起,也不在乎她是不是半人半鱼。
宫崎骏说,他要做一部5岁孩子都能看懂的电影。
它没有高深的寓意,没有光怪陆离的世界,有的只是关于爱最纯粹的本质。
宗介父子间常常无法相聚,但父亲对家庭的爱一点都没有因为距离变少。
母亲理莎虽然骂丈夫“笨蛋”,但海啸过后,丈夫回来时,她第一个跑去张开双臂迎接…她是最担心那个 “笨蛋”的人。
波妞的魔法师父亲虽然不喜欢波妞进入人类世界,但当波妞遇到宗介后,虽然担心,但仍然尊重了波妞的选择。
而宗介和波妞之间,则更是告诉了我们,去见喜欢的人,一定是要用跑的。
不出意外的话,在这部电影里,你可能也会看到新年最有力的一个拥抱。
宫崎骏说的没错,这可能确实是一个孩子的故事,但被他打动的,却都是已经“长大”很久的成年人。
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电影在,才会不断提醒我们,当初睁开眼睛认识这个世界时,它本来的样子。
在电影里,似乎能片刻地忘记生活里的烦乱。
每个人都像是那个刚从海面探出头的波妞,找回自己可能早就丢失的那份纯真和勇气。
谁不想做个5岁的孩子呢?
时空不可能倒流,但电影似乎可以帮你造梦。
这可能就是宫崎骏送给每个成年人的礼物吧。
相比于《千与千寻》和《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可能不是宫崎骏最有名的一部电影,但绝对是最用心的一部。
超过17万张手稿,是当时年近70岁的宫崎骏一笔一笔画出。
每天坚持创作,短短几秒的画面,可能就要花费一周完成。
但其实,在那个年代,CG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巅峰之作《阿凡达》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创作。
在这个时刻,选择全篇手绘,是宫崎骏对于动画最诚恳的情书。
在片尾,每一位参与动画工作人员,都有手写的名字。
并且,在名字前面,宫崎骏根据他对工作人员的了解,结合每个人特点,绘制了一一对应的小图案。
这是工业时代电影学不来的浪漫。
而宫崎骏似乎也在用这部电影,说着自己最难以言表的话语。
电影的原型来自于宫崎骏自己的儿子宫崎吾朗,影片中的宗介,其实就是吾朗5岁时的样子。
由于专注于创作,宫崎骏常常没有办法尽到父亲的责任,从吾朗很小的时候开始,父子俩的关系就渐渐生疏。
宫崎骏本人,便是那个动画中没法回家兑现承诺的船长父亲…电影里,那句用探照灯打出的“对不起”,是宫崎骏在电影外最想对孩子说的话。
同样,宫崎骏也是那个扎根大海里的魔法师。
魔法师本就是人类,却反对波妞重回地面。
就像吾朗决定成为一位动画导演,而同样作为动画导演的父亲却站出来反对。
在别人面前,他是那个海纳万象的动画大师,而在儿子面前,他却成了阻止孩子前行的悬崖。
这不是爱该有的方式。
魔法师最终将波妞放回地面,虽然曾经可能有着种种担忧和不舍,但放手的那一刻起,便只有祝福。
宫崎骏用船长父亲和魔法师这两个角色,完成了自己对人生、对家庭的和解。
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是一个老人对于家庭,对于爱,花费一生换来的深沉思考。
宫崎骏希望这部电影,能把人带回那个纯粹的五岁时光。
他做到了。
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这个用动画创造的世界就会将你包围。
包容万物的大海,生动可爱的形象,真挚的话语,足以打动用心观看它的每一个人。
海神告诉宗介,回到地面时,吻一下泡泡,就能把波妞变成人类。
出水的那一刻,波妞迫不及待地跳起,亲吻了宗介。
电影在此刻戛然而止,也留给了我们2021年第一个美好画面。
新的一年,会有人跳起来亲吻你,也希望你越来越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柔和温暖。
哦对了,记得点击赞,温暖什么的,我也想感受一下~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阿洛
妞波妞波妞 真的是个特别可爱的名字 单纯的波妞和宗介之间超越友情的爱 有人说波妞和宗介是个爱情故事 但我觉得并不是 只是小孩之间单纯的爱 并不觉得是爱情 说爱情总感觉他们长大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我比较喜欢说这是单纯的爱 这种爱单纯至极也坚固不可破 另外一段童真的爱之中,也带了一点不和谐声音 海洋垃圾 美丽的海洋充斥着大量的垃圾 童真的世界中的一丝阴影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啊
昨天看完金鱼公主,想了很久,终于写出一段评语:“样子很可爱,故事很奇怪,没有人很坏,辉煌已不再。
”样子很可爱:金鱼波妞长了一副宫崎骏笔下很大众的脸孔,可我们就喜欢这样单纯可爱的面庞。
故事开头她被宗介养在小水桶里,左右摇摆着胖胖的身躯,对不喜欢的人不耐烦地转过身去,时不时滋出一股水流的样子真是很有爱。
宗介同学也不似豆瓣上面剧情简介里所说的孤僻自闭,他礼貌善良,还很体贴聪明。
故事很奇怪:看到一半,我判断它是《海的女儿》的happy ending幼稚版,可是那场莫名的海啸,还有波妞爸妈自导自演出的“爱的考验”,实在令人摸不到头脑。
我甚至没搞清为什么波妞一脸严肃地飞奔到船上,亲了那个看到她就哭的婴儿一口,那个娃娃就笑逐颜开。。。
没有人很坏:虽然波妞的爸爸长了一张带有坏人气息的面孔,可他莫名其妙地就改邪归正了,开始拥护起波妞和宗介在一起的愿望来。
所有人都很美好,美好得不够真实,美好得竟让人有些失落。
辉煌已不再:这个故事没有改变的是清新的画风,人物的样子,隐约展现出对现实的批判,以及我们一如既往的期待,然而看不到的是从前天马行空的想象,震撼心魄的感动。
也许是我偏颇,只是真的有点小失望。
太低龄啦而且拖沓。。。
是的,海浪总也得从万物中卷起点什么,但宫崎骏的理想主义是不灭的灯塔。
你明明知道分开的后果,却还要跟一无所知一样全部付出……
不喜欢这部电影,金鱼小的时候挺可爱的,长大了就像熊孩子
可能是米林宏昌的作品,测试一下大家会不会继续跟风。不相信宫崎骏视觉的流动性会差到这个程度
波妞实在是太可爱了,欢脱单纯有爱,还喜欢喷水,哈哈,整个画面返璞归真,充满童趣
真的不喜欢那个波妞,宫崎骏的动漫中最讨厌的一个角色。
我哭死,依然是最纯净热烈的感情,在宗介抱着小水桶站在风浪里的时候,在波妞从海浪上不停跑来的时候,在他们和对方互动的微表情里,原来理纱是山口姐姐配音的,太爱啦!
波妞真是像極了某只小盆友
最近又看了一遍,很喜欢宗介跟波妞啊,都是善良的小可爱。
虽然故事简单,但节奏很好,是一部用心的作品,喜欢宫崎骏风格
看的时候想了一堆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结果现在全不记得了 反正就是很喜欢看 刚开始还以为波妞不会变成人类呢 一个好的结局~
纵向对比宫崎骏老爷子的其他作品,这部很普通。
宫崎骏老了
感觉是真的给小孩子看的动画
波妞、细节。故事就不知所云了
宫崎骏的平平之作,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见了
烂
还是东莞。故事完成度非常糟糕,我大概是不会对宫崎骏有感了。。
宫崎骏版海的女儿,但比起宫崎骏早期作品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这部某些价值观甚至有问题:波妞为了想上岸见男朋友差点没把整个岛都淹了,海的女儿小人鱼可没伤害任何一个人;上岸后男朋友的妈妈拿泡面这种垃圾食品招待她……看到这儿我就觉得波妞她爸不让她吃人类的糟糕食物真是对的。海洋生物用宫崎骏式画风画的也不好看甚至偏恶心。这部唯一的亮点在波妞的父母,还不如说说他俩是怎么相识相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