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乐在电影《青苔》的表现不错,放弃了帅气的外表,演技有很大的进步,可能这样一个边缘警察比较有发挥的余地。
警察一角当影帝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前有黄秋生曾经在《野兽刑警》出色而火爆的表现摘下了金像奖最佳男主奖,接着梁朝伟凭借在《无间道》中的卧底警察再次成为金像影帝,后来郭富城凭在《三岔口》中神精质探员一角,成功转型成为演技派男星顺利坐上了金马影帝的位置。
不知道这一次余文乐的努力是否会得到金像或是金马的垂青,一个提名也是对余文乐演技的一种肯定,余文乐和古天乐应该会是亚洲影帝下一个接班人。
青苔,生长于阴暗潮湿的环境,总生长在不起眼的地方,青苔可是植物中比较野,没有人会专门去种植,只要有点阳光、水、空就能生存下的植物。
青苔总是样默默生长,没有树高也没有花香,注定了没有人会去关爱它们,在某一个角落自生自灭。
电影《青苔》中的那些人物就如同青苔一样。
当过卧底的警察,警匪都当过了的家伙并不是黑白两道都全吃得开,只是黑白两道的传话人,无论哪边都不把这个曾经的卧底警察放眼里,和一个黑社会过气小混混没什么差别,任人欺负,基本没有人会尊重这样一个警察。
妓女没有尊严人格的职业,躺下收钱,提裤走人,身体沦为挣钱工具时那就只能忍气甜吞声了,只想用最短的时间挣到最多的钱,好脱离非人的生活。
雇佣杀手,一个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来路的家伙,操着一口标准的方言,只能整天在垃圾堆中寻找一些食物,困了就睡在垃圾堆中,有时帮人杀一俩个黑社会头目,过着猪狗差不多的日子。
还有那些黑社会的古惑仔,他们以为打下一片江山就会有明天吗,一样只能活在阴暗中,过着害怕被别人暗杀的日子。
正是这样一群香港社会低层边缘人物,因为一起黑社会老大儿子失踪案撞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日子谁也没比谁好过到那里去。
无论是黑社会小混混与老大之间的自相残杀,还是警察与妓女抱在一起暂时的感动,或是雏妓与杀手怀揣着童贞似梦无不向我们展示了青苔式的人生注定了贱人贱命,注定了生命的颠沛流离。
雏妓的童话故事也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安慰振救不了任何人,因为童话注定只能存于梦中。
可能,人有时活得太卑微了,只能用那些童话、幻想给自己一些希望,活下去的理由,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疼苦。
——《青苔》观后 余文乐和樊少皇两个人,身受重创还是不停地打呀打,怎么也死不了,那时候已是凌晨,看得人疲惫而腻烦。
可是最后樊乞丐真的流干最后一滴血,余警察也轰然倒地,仰面朝天,气若游丝,用心里的声音对他的女人说,“没事了,你不是想去海滩吗,我们去海滩……”那个植物人女人躺在病床上,眼角缓缓滑下一滴泪。
看到这里终于很难过。
很俗套很港式的一个结局,但这最后一刻终于让我入戏。
谁能来拯救他们,黑暗中,潮湿的,青苔一样卑微的人生。
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
和深入骨髓的绝望。
电影的插曲是第一次听到,歌词却很熟捻,那竟是徐志摩的诗啊,“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混混警察从地摊淘来盗版碟,放给那个对他有情的妓女听,而她被打成植物人躺在床上,怀着他的孩子。
如果一切风浪已都过去,他和她也许会有一个温暖的开始,但电影显然不愿意让结局圆满,更血腥的杀戮和践踏只刚刚开始,小人物的悲哀,就在于像飘零的叶子一样,被纷争的旋涡裹胁,不知要被卷向何处,粉身碎骨还是身首异处。
樊少皇一口刻意的河南音其实很让人出戏,他的妈妈为何离去,他是恋母情结还是精神异常,他和小女孩是惺惺相惜的友情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这些都让人疑惑,剧本没有交代清楚。
总之这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对施舍过他一口饭的小女孩拼了命去护佑,以及被黑帮利用做杀人工具然后被灭口,都是让人唏嘘的,但他发疯一样暴打露露,那个同样花朵一样灿烂,又青苔一样凄惨的女人,让人一阵心寒,憎恶。
小女孩的角色本可以更出彩,但是不够冷漠有力,也许总是有意无意拿她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吗帝莲相比,其实她可以将冷漠玩到底,用漠然又童稚的眼神,睥睨这个肮脏的充满杀戮和欺骗的成人社会。
可惜导演没能很好地控制她,让她的表演时常游离在剧情之外。
就算她对樊乞丐说,自己就是要做妓女挣钱,不过之前的情绪没有铺垫好,所以此处台词无法让人有一点震撼,只有莫名其妙。
就连她恐惧的哭骂也是那么正常,正常得没有任何冲击力。
男人们互相杀戮的时候,如果她不要哭,就那样安静地看着,甚至脸上溅满救她的男人的血,还漠然地笑着,那才是真正让人害怕的,那样影片的效果更好(我真是变态,挖哈哈)。
再回到结尾的海滩吧。
活下来的两个女人在海边缅怀,肚子里的孩子给压抑的影片留下唯一一抹亮色。
顺便说句,其实很喜欢冼色丽,从《一米阳光》里那个清纯的民族女孩开始,就记住了她,她的纯美气质也许和妓女的角色毫不搭调,但也正是这样的反差,才更让人难过吧。
那首歌很让人动容,仿佛是蔡琴的声音,“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欣,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群低等烂命的人,像城市边缘的青苔,在无人注视的黑暗角落里独自开谢,卑贱地生活。
这该死的生活。
残阳如血、血似残阳我说我以后长大了要像树一样高一样壮要带她到树顶去看风光可是我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你和我不一样你不是青苔你是花___青苔一段故事,如果不是悲伤的彻底,又怎么勾起心里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眼泪混杂着鲜血流淌下来,你的痛,还可以分辨吗?
她不是公主,她丢了绿宝石,沉入海底的瞬间,一切仿佛就像没有发生。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血似残阳。
如果还有以后,如果可以,他们会一起走,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坐飞机去。
只要有吃有喝,去哪里都一样,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杀戮,鲜血,阴谋,他们没有爱,却痛彻。
他只是乞丐,他想要给妈妈寄去很多钱,用他自己的方式。
她邀他一起吃饭,她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人,她没有父母。
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
他爱的简单。
是爱的,就算不是他们口中的爱。
血液开始凝固,有的地方开始慢慢呈黑色。
她在身边,他说“我没事,你走吧”。
最终她是没有离开的,“我们要一起走,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说好的。
世界突然死寂般,那样平淡着,不带任何感情。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了救她。
血浸湿他的衣衫,那般刺眼。
生命消逝,可以这样安静的,只是最后,他的手伸向她的方向,掉落的时候,天黑了下去。
离别很痛苦吗?
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离别中,和爱的人,或者和伤害,一切又有什么不同。
当爱有了信仰,死亡就是另一种延续。
一切已经过去的事的确无可避免的成了封印。
海水还是蓝色的,寂寞的。
绿宝石的沉寂成为馈赠的礼物。
在无人可知的水底,仿佛在诉说一段哀伤。
终于知道,那些你离开的,就不再属于你了。
比起军鸡,余文乐在青苔里的开场反而让我眼前一亮,他和邹凯光叫鸡那段放光的眼神演的几好。
印度人在港片里上位了。
郭子健还只拍了2部,也许也正因为如此,反而让我觉得是最坚持自我风格的,那种从叶伟信到郑保瑞到他一脉相承的风格。
至少至今为止,他始终都是在讲他想讲的东西,那种绝望中的感动,拉色堆里的草根,无所谓又有所固执的人生。
我们这种人,叫下鸡,占下便宜么算咯。
差不多是这样了,那么认真干吗呢。
(搞笑的是,在第一诫里变态杀手对余文乐说“那么认真干嘛呢”。
太认真最后落到个被连环杀手附身的结果。
)当叶伟信已经不屑在肮脏的街角用晃动的镜头拍黑暗的场景,我有时觉得郭子健是在表达我最喜欢的叶伟信的那一部分,就算他的荒诞幽默还无法冷到让我发笑。
余文乐在进步。
从本片开头登场的时刻开始,我们就可以看见余文乐在演技上的野心。
尽管整体色调昏暗,但这是纯正的香港电影,并且夹杂着那么些黑色幽默。
以前,我以为余文乐只能去演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人物,但在本片中我们却的确看到了他完全可以表现得很张狂、很黄很暴力。
虽然不是什么好角色,但却是很好的演技考验。
冲着他的这份野心,推荐一下此片。
因为我喜欢努力的人。
---http://www.leeforce.com
最早关注余文乐是在早期他与杨丞琳主演的那部偶像剧《爱情白皮书》里开始,那时候的他像极了我年少时暗恋的男生XXX,忧郁、迷人、轮廓分明,又带着点女生才会有的羞涩感。
是谁说的,女人是感官动物,当看到像余文乐这样的男生出现时我的内心还是暗暗欣喜了一把,不可否认像这类型的男生很受得女生待见。
(至少包括我)但是在此剧里余文乐早已丢掉当初《爱情白皮书》里青涩腼腆的欧阳挂居的味道,跃升为一个带着痞气比小混混还小混混的“放蛇”人,成天无所事事的游荡似乎自从卧底失败当不上警察后再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找不到存在的意义……直到LULU(剧中角色名)的表妹阿花的出现。
我为什么不是说因为LULU的出现而改变了余文乐呢,虽然的的确确也与LULU有关系,但是因为他们相遇时余文乐就已经是个小混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了并无什么大的改变,但阿花却是令他当上了骑士当上了一个敢挑战恶势力的英雄。
LULU是一个妓女,余文乐是她的常客。
在双方的心里,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嫖客与一个妓女的关系那般简单。
似乎在这个大千世界在这个颠沛流离充满黑暗肮脏的世界,只有双方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安全感,他们已经不自觉的把对方当做自己心灵上可以存放一些精神的寄托的对象。
所以当LULU因为阿花的关系被樊少皇饰演的乞丐殴打成重伤入院一直昏迷不醒并检查出已怀孕时,他开始有点惶惶然他开始很悲伤很激动。
他不仅担心LULU的生命安危以及阿花被樊少皇带走后会发生的事,还担心樊少皇会供出他在黑社会头目堂哥死的那晚与之呆过一起的事实他怕被警察怀疑是凶手,樊少皇的另一个身份是杀手。
他是堂哥手下阿星用钱买来去干掉堂哥的凶手。
所以余文乐势必得找出樊少皇干掉他,为自己也为了LULU阿花。
当影片出现了阿花这一角色时,我从未意料过她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在后半段几乎所有的角色剧情都得围绕着她去进行,一个十一岁的少女从其他地方来到表姐身边也想学她一样从事妓女赚钱但偏偏在她初次会客的这晚由于频频发抖而被客人生气的烂骂着无论如何在那晚一定要干到她,又被刚行完凶的樊少皇撞见且不惜狂性大发杀害了阻拦他带走阿花的人,用樊少皇的话来说他是来救她的。
很明显从他救走她的那刻开始,阿花是不情愿被他带走的,任是谁在你面前狂暴的杀害了人之后且欲将你带走你都会忍不住害怕的把。
阿花就是这样,她看到了这个乞丐残忍血腥暴力的一面,就算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拯救她,但她还是忍不住的害怕。
让我最震撼也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是:余文乐与樊少皇的牺牲。
当阿花被阿星的手下带走时,樊少皇倾尽全力与之搏斗去保护她,搏斗过后自己已是全身血迹奄奄一息,而此刻余文乐闻风赶到现场正想举枪了结樊少皇殊不知却被阿星开枪打中,但我想让他们更意料不及的是突然出现的印尼匪徒,一阵枪声过后阿星与其手下全都死亡。
匪徒发现了阿花,欲对其奸淫,此时樊少皇已静止不动,余文乐中枪后躺在地上想起来阻止却被匪徒同伙残忍的用长柄枪暴力的殴打毫无还击之力……我完全想不到已经奄奄一息的樊少皇还能够用尽最后一分力气去干掉匪徒护阿花周全,而在另一边余文乐受到重创之后居然也还能够绝地反击,而后身中数枪的他是靠着如何惊人的忍耐力才能够忍下那口死亡的气息奋力的奇与匪徒搏击?
那股气力那股精神直逼得我落泪,当残暴被正义战胜即使是用死亡换来的,我也大叹过瘾,我是女生我见不得血腥但是当看见余文乐与樊少皇近乎残暴的去反抗邪恶势力时我是开心的我是连一眼都不舍得眨。
骑士终于可以保护到他们所想要保护的人,虽然在此之前他们就如同青苔一样卑微渺小,但在那一刻他们人生的价值他们生命的终止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死亦无憾。
“这几天我完全嗅到他们的模样,看到他们的声音,听到那些垃圾味。
我想,我真的是感冒了……”请细细咀嚼这些颠倒错乱的独白,咽下暴力与温情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你的舌尖是否感觉到了命运的艰苦?
电影以很文艺的倒叙开头,海水拍打着岩石上的青苔,两个忧郁的女孩在码头眺望,旁白缓慢的读着一段童话:“这里的天很蓝,比海水还蓝……”画面却是一片惨青,这种阴沉的基调贯穿了整部电影,犹如青苔生活的环境,偏僻、潮湿。
接着,随着镜头快速切换——夏日最热一天的市井小巷,拼命抽风的排气扇,破旧的水管污水直流,老鼠毒饵的投放告示,漏水的旧式空调——简洁地交代了环境——脏、颓废、不安全。
就像线人所说的:“我们这没什么多,就一楼一、马榄、毒品多。
”如此龙蛇混杂的环境,也为乞丐杀手、南亚人等边缘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故事随着斩妈儿子被杀,逼阿丈(余文乐)追查凶手逐渐展开,引伸出乞丐杀手(樊少皇)刺杀四眼堂,带走来港当性工作者的小女孩阿花和南亚人抢劫后逃避警察追捕两条主线,平行叙述,互不相干,到最后才交叉:杀手、阿丈、南亚人在荒废的仓库狭路相逢,几个卑微的小人物最后的火拼中同归于尽。
间中又穿插了阿丈和LULU(洗色丽)、杀手和小女孩阿花的两条感情线。
几条线索脉络分明,顺理成章,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另外一条线,就是屡次出现的绿宝石,虽然对整部电影的推进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也某些寓意。
绿宝石从被阿花无意捡到、收藏,最后被经历恐怖折磨后的阿花抛进大海,象征着向厄运的告别。
《青苔》情节构建在警匪片的框架上,重点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刻意放大的血腥,不经意的幽默,人性化的温情,都遗传了香港警匪片独有的魅力,而这些仅仅是小人物悲惨遭遇的注脚。
《青苔》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样的黑色空间里,底层阶层总是被摆布、践踏、抛弃。
乞丐杀手受雇杀人,雇主最后要杀他灭口;阿丈单身追凶,临死之前代表正义的警察也没有出现。
两个悲情人物,都因为一段感情而看到了重新生活的希望,而最终结局却是带着遗憾的死亡。
花儿意外拾到的绿宝石,并没有给她带来财富;LULU怀上了阿丈的孩子,却永远也等不到大团圆。
由此也不难看出电影以“青苔”为题的用意——命运如青苔,虽然只要有光、有水就能生存,但也主注定不能开出娇艳的花。
余文乐早期走偶像路线,演过不少电影,但出彩的不多,此次扮演落魄小警员,颓废的形象发挥得十分到位。
其他两个主角洗色丽和樊少皇则中规中矩,客串的曾志伟、廖启智都是滚打多年的,自然游刃有余。
相比《野良犬》的不够老练,《青苔》的故事则趋向成熟。
郭子健作为一个新导演,拍警匪片无疑是很大的挑战,香港电影最多且最出色的类型电影莫过于警匪片,且经典不少,像《暗花》、《无间道》、《黑社会》等等,如果没有新意,很难满足熟悉各种各样的套路的资深影迷,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模仿的习作。
《青苔》并没有纠缠在黑帮的恩怨中,而是借着黑帮仇杀的火,点人情火,把重点放在小人物的命运上。
香港电影史上小人物题材的也有不少,最出色的应该是草根导演陈果的香港三部曲,不过近年来警匪片大行其道,小人物题材往往叫好不叫座,没有了赚钱效应,已逐渐销声匿迹。
《青苔》能够取巧出击,两边讨好,也是导演的聪明之处。
“我妈说:“我壮的像头牛。
我说我以后长大了,要橡树一样高,一样状;要带她到树顶去看风光。
可是我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
这就是电影名字“青苔”的含义。
这部电影实在是太好了,我现在发现那些没看过的香港电影的时候,觉得“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电影啊!
我看完之后简直震惊了。
”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阿丈是香港深水区的一名放蛇警察,作为底层的警察,阿丈整日与一个难得见光的世界打交道,这里充斥着暴力、毒品,是社会阴暗的一个角落。
要想在这里生存,丈不仅要学会如何做警察,更需要学习黑道的生存法则,渐渐地丈的身份越来越模糊,他生活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Lulu是这一区的妓女,阿丈与之保持着来往,却始终没有将关系向前推进。
一次意外,丈误杀小头目四眼堂,神秘杀手是唯一目击者,为了自保,阿丈和神秘杀手展开了一场追逐… 再往后走的时候,阿丈才发现一切都是一场阴谋。
“阿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能怎么办呢?
” 阿丈生活在一个不明不白的灰暗幻境之中。
做不了警察,也成为不了正经的小混混,其实看上去很好的生活,但是对于阿丈来说很难过的。
因为阿丈当不了自己梦想之中那种正义的人,可是阿丈也无法说服自己去做一个真正的小混混,所以阿丈很难过。
阿丈在身为一个小混混的时候,和警察联手,端走了妓院。
但是看似做了好事的阿丈,其实端走的妓院只是那些年龄大的女孩儿,等到换了一批新来的女孩儿的时候,他们就会这么做。
这就叫做“钓鱼执法。
”其实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阿丈还是很难过的,可是阿丈也没有什么办法啊。
阿丈很喜欢女孩儿露露,但是阿丈也没有办法带走露露。
因为阿丈自身难保,因为阿丈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又怎么去保障露露的生活呢?
所以阿丈从来没有许诺过露露一个未来。
但是在露露因为被人打而住院,查出来怀有身孕的时候,阿丈还是一心一意地守在露露的身边,笨拙地给露露放一些经典老歌,笨拙地给露露念一些故事。
后来,阿丈还是死去了。
但是阿丈是正义地死去了,因为阿丈救了一个小女孩儿,做了自己一直想要成为的那种正义的人,阿丈完成了对于自己的自我救赎。
也许有些生命,就是如此的吧。
“妹妹:我曾经遇到一个武士!
” 小妹妹因为自己的父母亲去世,所以只身一人来到了这座城市。
到了这里之后,小女孩儿想要赚一点快钱,于是就成为了一个“小姐。
”但是在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他们就遇到了钓鱼执法,很多女孩子被抓走了,她的姐姐带着她躲在了阁楼上。
妹妹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乞丐。
乞丐穿的很脏很破,但是妹妹做完饭菜之后还是会给乞丐吃,让乞丐吃的饱饱的。
妹妹第一次即将接客的时候,乞丐冲了回来,原来乞丐是一名隐藏的杀手,他虽然是一名隐藏的杀手,但是买他的人其实并没有付钱给他。
所以他成为了一名乞丐。
乞丐因为是一个杀手,但是他被暗算了。
虽然他按照买他的人的要求杀掉了那个老板,但是最后这其实是一个圈套,买凶的人要干掉乞丐,肃清门户,让所有之情的人都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然后买凶的人刚刚好可以得到老大的位置,真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计划。
最后阿丈和乞丐都死去了。
但是他们两个都保护了自己最想要保护的人。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生命,就是这么破碎的吧。
也不是自己所选择的,可就是如此了,如此而已。
看完之后,内心深处堵堵的。
只能够无端端地叹一口气了吧。
看错了版本才不小心看的这部,很是失望。
最讨厌的是那小女孩,不晓得说她是麻木好还是弱智好。
跟大只佬的那些对白很恶心,很造作。
我不信真实生活中那些人会说出那些话,造作。
完全就是不懂底层人物心理活动的人玩文字搞出来的东西。
还有就是受不了开头和结尾的独白,想作有感情的读法又没读出那个味。
剧情来说,其实很简单的事情被搞得很复杂,看来看去觉得很无聊。
整部片子里充斥着的只有暴力,可能想做有深度的拍,可是我实在看不出哪里有深度了,哪里值得我深思了。
类似的片子看多了,这部最雷人
可以说,作为80后,是在香港电影的熏陶下长大的。
小时候一开电视看的必定是电影台,周星驰,王晶,徐克,数不胜数。
那时候的香港电影给人最大的感觉是轻松,快乐。
而现在很多香港电影总给人很阴暗,不快的感觉。
不论是门徒,青苔,更严重的是陈小春拍的《黑势力》,总让人感觉过于残忍血腥。
青苔也是如此,阴暗沉郁的色调,虽然很写实,但总感觉让人不舒服,很压抑。
说起黑势力,不得不说说那时候的古惑仔,同样是讲古惑仔,社会黑暗会,但那时候的电影告诉人的是做人要讲义气,现在的呢 ?
我还真不知道了,难道是说原来美丽的童话复制到现实中来其实是无比残忍的 ?
不知时代在进步还是怎样,现在这种对黑势力描写的港片我实在接受不了。
一开场的妓女,中间的谋杀,到后面一顿乱砍。
这个片子看下来脑子里就是血腥的红,阴暗的黑,还有那诡异的绿。
说实话,在那残忍的环境下,配个天真无邪的童声讲故事,听了心里总觉不对劲,很震撼很冲击,但就看不懂。
电影嘛,要么看了让人感动,要么让人放松,这样的片子,我还真找不出让我喜欢的理由。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拿了金像奖什么什么***,还是有优点的,画面,演员都挺不错。
但我还是希望香港能出点让人喜欢的电影。
只有滚动的石头才不长青苔
想拍一个这样的电影,冼色丽好好看
除了是香港黑片风格,没有什么了
没啥特别的...就很平淡的就结束了,一个疯子样的乞丐,和一个小混混一样的警察,最后爆发了
大树容易被人砍,不如做青苔,只要有水,有阳光,就可以生存。
主流了。
青苔
樊少皇的演技不错,但是声音却。。。
樊少皇模仿的到底是哪儿的口音 也太难听了//王培雷在《导演之维》第三章《郭子建电影的作者化表达》中写道:“《青苔》的画外音内涵则混杂不清,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游离剧情之外的全知视点讲述童话故事贯穿始末,一方面亦可以看成‘历劫佳人’花的个人意识流引导,加之影片中阿花再三翻阅《绿宝石公主》这本童话书,更加强了其作为画外音响在因片中的作用。然而其所叙述的内容,亦存在相对模糊性,《绿宝石公主》的童话,既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种疏离表层华语的‘游离情节’陈述,同时也参与了影片中黑暗世界多样性群像建构,更起到以童话对照现实的作用,其画外音作用跨越单纯叙述、内心表意与游离情节多种功能,是郭子健作品体系中最为模糊、含义不明、难以用单一功能性理论话语概括的一次画外音响实践。”
风格像狗咬狗 但差多了
小女孩演的真不怎么样
镜中镜都重复使用,小女孩被绑的双手可以看书却不解开绳子跟嘴里的纱布,这影片,它以为它很美丽!最后因为那首很喜欢的《偶然》,感性地再给半星。
落魄者们的逆袭+小小的意外
全程都是在打,看不明白,讲了底层人物的生活吗?
其实还不错了 不过觉得串联的还是缺点什么 可以更好看的…… 还有 小女主看着好不顺眼
事不过三
郭子健第二部作品,边缘人生
有老港片的影子,但是很刻意
青苔就是生活在底层,顽强的生命力,原来除了警察和混混,还有介于中间的一种人啊
这瞎扯淡的结局加上余文乐让我想到了花花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