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Listen,听见心声音(台)
导演:安娜·罗查
主演:露西娅·莫尼斯,卡伦·索尼娅·塞沃尔,索菲娅·迈尔斯,Kem Hassan,梅茜·斯莱,Ruben Garcia,James Felner
类型:电影地区:葡萄牙,英国语言:英语,葡萄牙语年份:2020
简介:在伦敦郊区,生活着一对葡萄牙夫妇贝拉、若塔和他们的三个孩子。作为移民家庭,他们需要非常努力才能维持生计,但是他们的聋哑女儿在学校因为误会遇到了一些麻烦,英国社会服务机构开始担心起他们孩子的安全。《倾听》讲述了移民父母为了让家人团聚而与法律进行不懈斗争的故事。详细 >
竟然看完了。
这部影片的剧情简介都是英文的,一开始看了十多分钟以为无聊都不想看下去了,后来上网查了影评,决定看完之后再做决定,事实证明这才是合适的选择。这部影片虽说是一部小成本的短片,并且剧情还有些英式的沉闷,但是它的题材非常好,片中展现了发达国家的儿童保护制度不是看上去那样美好,强制收养表面是保护儿童,实际是利益输送,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形式的官商勾结;国外儿童保护机构找各种理由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寄养家庭收养孩子领取政府补助,完全合法;上网看过一些于此相关的材料,孩子是否愿意去寄养家庭,很多情况下不在考虑范围内,寄养家庭虐待孩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只要没留下伤痕等证据,国外法院也无能为力。
这些所谓的保护青少年机构真的死板、不近人情,不讲人性,任何国家底层人士活得都很艰难,影片整体表达还算可以。
总感觉像哪个片,想不起来名字。类似的题材看过不少,本片把关注重点放在社会机构的僵化死板上,不让母亲和聋哑女儿使用手语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对“倾听”和“交流”权利的剥夺。
威尼斯地平线单元评审团奖+最佳处女作奖,此外还得了威尼斯一堆奖。摄影还挺不错,有些地方很有力量,也找了个很有意思的社会议题(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变质与官僚化),“只能用英语交流”那两段确实是本片一大亮点。片子篇幅太短,缺乏足够的背景信息(葡萄牙人移民英国也会变成低阶级,这个本身就值得好好说说吧),加之头重脚轻;甚至开始那么重要的助听器后面竟然都写没了。要这样的话今年威尼斯官方选片成色可能还真有些水,至少威尼斯日的选片都不错……
身上是紫癜不是淤青,她是聋哑不是智障,我们是移民不是机器。孩子无法反抗,只能躲在角落。与聋哑的女儿交流,却不准用手语。如果这不是护工的错,她怎知道这一套体系如何运作,知道如何剥夺拆散亲生家庭,她却选择了沉默。跟这一套罪恶制度一样可憎的,是那些不肯倾听的当权者,或选择沉默的普通人。
短片体量,围绕着女儿淤青这个悬念展开的剧作有些粗糙,比如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在大多数时候里是没有被推进的,这也导致后期的反转比较刻意和用力:意思我完全明白了,但这个故事实在有点主题先行的孤注一掷
【葡萄牙】真实生动的移民生活困境,以及那些关于亲情的反抗与坚持。但可惜即使只有70分钟,整个故事也进行得无比戏剧化,更徒留太多大吼大叫的场景来分散那种对内在的挣扎的展现;夫妇俩在语言沟通上的时而在线,时而全然卡壳,也让部分时刻的逻辑自洽逐渐混乱。
电影名字起得很妙,可以理解成小女孩需要听到声音,也可以是社会服务部应该听取人民的声音,也可以是移民的生活艰苦需要被听到。电影本身中规中矩,虽然知道不可能有完美的团圆结局,可结尾还是小震撼了一下。
电影导演绝对对于当今世界有一定的深入观察:主要讲了具有强制力的那帮人,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瞎管一气之后,还觉得管的对,是自己的善良拯救了他们,还自己把自己感动了。被管的人,只能千方百计回到原本的生活中负重前行。
9分
即使在英國這樣發達民主的國家 竟然有這樣的政策 ?? 竟然不是去幫助每個有困難的家庭 而是不問原因的拆散人家 ???
來蟹國,這沒人管
本来以为是从小女孩的视角出发,结果还是大人们的,应该的处女作的问题,一切显得很“小”。
第一次知道英国儿童保护法有时实施起来宛如毫不讲理的流氓做法……但故事相对太短小,因而不可避免地单薄,仿佛讲到最后已经和事主一样力气全无。不过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女主原来是真爱至上里的葡萄牙美人,而Anne是DW里的蓬帕杜夫人……(脸盲没救了😥
–You promise? –We'll try.–Please promise. –I promise that we'll keep trying.
演员演技在线,剧情紧凑。故事从失聪助听器又坏了的女儿开始讲起,女儿背部有伤痕,社工参与进家庭要强制执行把孩子带走。父母崩溃,妻子认为伤痕是丈夫所为不听丈夫解释,社工认为孩子父母虐待孩子不听父母解释,最为偏激的是与孩子见面时社工要求讲英语而事实上女儿失聪,只能用手语交流,社工粗暴地认为不合规中断见面。无人倾听,无人理解,无人共情…好在片子后半段有转机,不能说太多,涉嫌剧透。值得看
女主是真爱至上里的葡萄牙女佣啊!
2.5
表现苦难 解决的有些没着没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