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乎是佛门之外所有人的设定,看似轰烈的爱情,无非也是欲望的种子。
这部剧或许真真实实地定义了爱情:爱情谁说一定要忠贞?
爱三哥、爱辩机、甚至还爱遗直。
爱情谁说又一定是纯粹的?
对三哥的爱,更多是出于敬慕;对辩机,更多是因为类似的经历和两人逃避的结果;爱情并不总是从一而终,也并不总是有着美好的开局和结尾。
内心慌乱时的空虚,始于颜值的一见钟情,没有谁的爱情比谁的高贵,有的只是所谓美好或不美好的故事爱情,可以跳出伦理吗?
或许,该换个问题,自由、亦可称纵欲,是否可以跳出伦理。
可,亦不可。
当被社会化的理智无法压抑人性深处的基因冲动,伦理也好,纲常也罢,都是脆弱的;亦不可,冲破并不难,难的是是否每个人都能承受这冲破之后的后果。
对伦理的僭越,亦即对这个社会的反抗,社会施予的只能是他认为的本该有的“惩罚”。
而这就应了那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丧失,这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这部剧,很真。
没有美好的故事,也不让人产生一种把自己装进美好故事的幻想。
单纯地,阐述可贵可贱的情爱、而情爱又正是最能体现人性的
“信报应就有报应。
” ——李碧华 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等人联合太子建成部下宗将军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父。
后于东宫霸占建成妃子玳姬,并出尔反尔,将建成五子杀害、将宗将军一家灭门。
正这一残忍的政治变革,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帝十七公主高阳,便是这场混乱政变中的结晶。
她与新王朝一起孕育而生,正如李世民为她赐名时所言:“愿大唐就像高悬的太阳,照耀四方”,被给予了无限的爱与希望。
在新旧王朝的交接之际,高阳公主诞生了。
她到底是武德九年生人,抑或是贞观元年?
在众人极力想用“贞观”抹去“武德”之年事的表象下,是他们对前朝往事的规避,也是对报应的种种忌惮。
高阳,既为李世民与整个大唐带来了繁荣,却也昭示着往日的恶因,必将回以恶果。
作为大唐皇帝最宠爱的公主,与高阳有所纠葛的每个男人都将招致不幸。
无论是长孙嫱儿、吴王恪、房家兄弟,抑或是辩机。
而高阳与逃亡到净土寺出家为僧的宗将军之子辩机,与其说他们之间是一场浪漫的爱情,倒不如更像是一种前朝往事之下因果宿命的纠缠。
李世民亏欠宗将军的,宗将军亏欠太子建成的,终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得以偿还。
这份需以血偿还的债,其结局无疑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他们因有着相同的身世惺惺相惜,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却又因这身世之上所缠绕着的枷锁而限制住了彼此的一生。
正是这样的恶因,导致高阳与辩机之爱走向悲剧的苦果。
如果说高阳身上体现出的是“因果性”,那么辩机身上体现出的无疑是“宿命感”。
作为一个早已出家的僧人,他有着不容忽视的前尘——灭门之仇。
本该与世无争的“僧人”与“深仇大恨”,这二者之间蕴含着的是强大的戏剧冲突,也使“辩机”一角极具看点。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辩机已然是个颇有学识的得道高僧,他仍辗转于尘世之间,无法继承他师父玄奘的衣钵。
尘缘未了,如何皈佛,又如何得道?
背负着血海深仇,缠绕于男女情爱的僧人,又怎能妄想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佛陀?
所谓“出世入世”,未曾入世,又何来出世?
因此在编剧笔下,辩机便成了一个在尘世中不断自我修行,终了却尘缘,皈依我佛的僧人。
其仇、其情、其爱,皆是佛家修行,皆为未了宿命。
他在刺杀长孙无忌中,放下深仇;在与高阳相守于草庵中,放下情爱;在得知高阳怀有自己的孩子时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并“被赐予新的生命”。
他在尘世中不断磨砺修行,参悟世间的奥秘。
当尘缘得以了却,当他被腰斩,如愿为佛献出自己最后的生命,他也就最终参悟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奥秘——死亡。
辩机这一生,是一个佛陀的修行。
前缘是他未了的宿命,而最后,他也以死亡重归于他自己的宿命。
除开高阳与辩机,剧中其他人物的结局也无不彰显出了玄武门之报应。
太子承乾、吴王恪、魏王泰、齐王祐等皇子的死,是李世民向建成五子偿还的报应;诸皇子手足相残,则是李世民与其兄弟残杀的报应。
这也正印证了李碧华的那句:“信报应就有报应”。
剧情结尾,晋王治登上帝位,吴王恪赤诚之心反被污蔑为谋反,蒙冤而死,武则天重入唐宫,新一轮政治变革又将重演,其宿命,又将再次轮回。
作为02年的古装电视剧,《大唐情史》以其浓厚的话剧式台词与现代性思想深受观众喜爱。
在高阳与辩机的故事基础上加以扩充改编,使其脱离原本只受限于“大唐公主与得到高僧”的爱情,而又在这当中融入了哲学性与思辨性,并扩展至讲述整个李唐皇室因果宿命轮回整整三十集的电视剧,实在令人钦佩。
又怎叫人忘怀这般充满着无穷辩证思考性的迷人剧作?
高阳:辩机,我的辩机辩机:公主,皇上可曾处罚你吗?高阳:他不准我爱,这难道还不够吗?辩机: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已是皇上的仁慈和宽厚了.高阳:我恨他.辩机:公主不要这样,只要我在死之前知道公主还安然无恙的活着,我便无所牵挂了.高阳:我不许你死,不许.辩机:生往亦灭.这是万物都必须遵循的亘古不变的定律.我爱万物,爱养育了万物的自然,我也爱你.倘若不是这样,爱能达到多远呢?我本想用自己的一生来侍奉佛陀,但我还梦寐着什么都来不及做的时候,佛陀已慷慨的给予了我许多了.我预支了生命,把一天当作一年来过,当我准备用生命来回报佛陀的时候,已所剩无几了.你为我留下了根,让我如同有了来世,那崭新的生命代表着美好希望光明和生机,那是上天赐予的,自然赐予的,那是我心中无量的光明.高阳:辩机,我的辩机.辩机:美是真实的,善是真实的,佛陀也是真实的,生命是天赋的,我献出生命,以得到新的生命,那也是佛陀对我的爱,佛陀爱我,所以惩罚我.高阳:记住我,记住骊山,记住骊山太阳,还有草庵。
“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
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
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
” 读小窗幽记时看到的一句话,觉得很适合辩机。
前段时间看青蛇,觉得白蛇的遗憾就在于最后许仙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这段爱情。
再回过头来想辩机,觉得辩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不是没有茫然过,但从始至终没有否定过他和高阳的感情。
故事逻辑是因果报应。
主要人物都活在玄武门阴影中,作为和尚,辩机的人设其实不够出世。
他对佛陀的信仰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师傅父子般的情感依赖上。
辩机少年时,玄奘让他入宫为玳姬讲佛,这就是把他从玄武门之变暂时摆脱的危险境地,再次推入了滚滚红尘,从此辩机一生摆脱不了王室的纷争和被连带的命运。
玄奘当初救了他,而让他入宫,既是因为他悟性太高,也为辩机的一生埋下宿命的种子。
玄奘让爱徒入宫为玳姬带来平静,是本着出家人的无私,而他的大爱,正所谓“爱”就是“慈悲”,对佛法的理解无疑是普世的,而这个逻辑一直都不够出世。
而辩机为玳姬讲佛,到后来已经不是完成一种使命,而是为身为玄武门守将的父亲赎罪。
他怀着忏悔的心面对玳姬,正是因此,辩机注定无法摆脱身世的执念。
所以他虽然是出家人,却一直痛苦地追求远离尘世:“远离尘世的纷扰,是我毕生之愿”。
而且,此类人物刻画对佛教徒的理解,杂糅了很多基督教的东西,让人联想到耶稣...什么是佛教?
什么是宗教?
真是一团混沌。
剧情对玄武门之变做的文章,脑洞值得赞赏,而无情历史中,类似的事太多。
拼命回味,强调单次事件造成的伤害,反忽略了人类历史整体的残忍,显得矫情。
伦理张力很强。
兄妹乱伦,兄嫂通奸,高僧公主禁忌之爱,因身世相似增纵深因缘,聂远和张彤演得尤其好,台词很话剧,若演不好,会很尬,但拿捏到位。
每个人都有隐忍和爱,唯一平面的是罪恶之渊长孙无忌,这个故事把所以的错全部推给长孙无忌,长孙大人黑人问号脸...其实我也觉得就是淫乱故事,是不是圣母化了...尤其是辩机把和公主xxoo自我理解为“我献出生命,以得到新的生命”,很扯,你怎么知道你会得到新的生命?
这偷换概念还不是把性工具化?
对自己的小蝌蚪真的很有信心啊...然后六年后归来,问及孩子的第一句话就问是不是男孩...噗噗,正好直男癌对刁蛮公主,人设太完美就太假了。
anyway这个剧还是惊艳到我了。
人真的会有脱离利害的同情,虽敌不过现实。
“佛陀爱我,所以惩罚我”,那些机关算尽的作品,看此片对信仰和人生的理解,应该自惭形秽。
辩机的眼睛清澈,透亮,情欲没有让它混浊,利益没有让它迷失,生命如此短暂,而他有无量的光明。
真的是“我的佛”了..btw,从燃情岁月搬来的配乐加分很多。
本剧的基点是因果报应世界观+“情僧”伦理+基督教圣徒的自我修养...
你,是太子建成的女人。
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执鞭残害了兄长和胞弟,并用绝对的自然力量霸占了你,绰约多逸态风姿绝倾城的你。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你的美貌天成让秦王觊觎,你的逸态让秦王醉情于风月迷情。
然而儿女情长都是历史的表象,深层次的政治斗争才是喋血的内涵。
牺牲的爱神祗的爱远没有澎湃淋漓的爱来的真实,迷离雾现的爱水乳交融的爱往往没有激越挥舞的爱来的癫狂。
你以自身孤绝的羞辱妄图成全太子建成五个儿子的性命。
心潮澎湃起伏几伏天,痛苦是人唯一的显贵。
气吞万里如虎,豺狼如豹纠葛。
只有你,只有你,敢骂他天煞的李世民。
并非凡夫俗子承欢于威严和皇权之下,至性如你风华如斯发出了经久不息的历史呐喊。
你,诞下了大唐的十七公主高阳,那是贞观元年的事情。
这是一分矢志佛门的奖赏,还是委曲求全者的愤世讽嘲?
审美都是偏激和片面的,有别于功利审美,道德审美,须得在圣火上炙烤方见其中三昧。
你的美在于你对鸢飞戾天者孤寂清绝的态度,你的愤世嫉俗浸染着孱弱如草芥的悲浮,然而你的灵魂与生的懿德何其高贵,于历史的铁屋中,于含污纳垢的回廊中,于飘零浮沉的栅栏中,你无法成服无法低徊的心智渗透了神的灵祗和意态。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僧人辩机的佛门话语掌握了你的穷图匕现的生涯,将你从光怪陆离的杀机和荆棘密布的心缘中解脱释怀,并让你对于世间的经纶世务的惨烈主义者们有了全新的人道认知。
在女儿高阳面前,你说,因为我喜欢你啊。
深情的隽语交加着风雨兼程千钧一发的残念。
你的凛冽刚正感染刷新着内心交织的屈辱和悔恨,你的凄迷委婉的风度饱啜着氤氲交错的练达,你的素性坚毅诉说着于绝世纷扰的怨愤和感伤,你的干戈寥落拷问着历史的怨怼杀伐。
你从咆哮的风变为彼岸的曼陀罗花。
你的意象,绝不仅仅是阁楼上的疯女人这么简单。
所谓的疯,兴许是真清醒真认知的代表,所谓的疯,也不过是男权社会对于你的柔弱无辜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所谓的疯,更是你的长剑星矢挑尽世间浑浊意态的回笼。
你,不仅原谅了勾通秦王残害夫君建成的宗将军,也对女儿和辩机的“孽缘”持有淡然默许的态度。
因为你知道,人的血脉里残存的是深挚魔魇的触类旁通,你知道在这锦绣河山下个人为历史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你在李世民的病榻之前流泪,人生倏忽不过仁和恕的精义,你的气沉山河的度量早已使你忘却了曾经渺渺杳杳的斑斑耻辱和点滴的创痛,你的自然力的激发让你的心中浸润了悲悯与祥和的佛性之光。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高贵的异质生命里蕴含着沉重的镣铐,他的骨髓里流淌着隋唐两代君王的血液,恪守着那一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灿烂玄冥。
他的棱镜般的冷寂孤绝和桀骜不驯,使他的运命中平添了几分阴谋家的味道。
若隐若现,他的志向磅礴而远征,无灭无生,他的气沉丹田的气韵都体现了一个骨骼清奇的元勋风貌。
儿是一株小草,任凭风吹雨打;儿是断井颓垣,有脊梁却没有脊背。
这是母亲杨妃知足保命心态下的谆谆训育,更是母亲为了儿子运命安康怕其惨遭势力的窘迫围拢而做出的边缘人的姿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儒雅清癯如斯的吴王恪,未尝不想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未尝不想飞上枝头做凤凰,但是绝缘的态势让恪苦于凄风苦雨中雕琢自性,于苛求和倾轧的皇宫生涯中明哲保身。
恪一生的心爱,乃是自己的十七妹高阳公主。
不同于高阳的骄纵放旷和任情任性,他的胸怀思虑更为沉着冷静和宽广。
他的贵胄气韵时常是他跻身青云之间的绊脚石,高贵的王子莅临人间却苦于自缚于尘网,长孙无忌一族的势力意旨抑制着他的青春浪漫,神采飞扬。
再多的惺惺相惜的话语比不过辩机,那个行色匆匆意态高迈的和尚。
人因为痛苦而高贵,吴王恪的炫彩在于知晓妹妹和辩机关系之后的心智沉痛和剑拔弩张,然而他最终没有杀掉辩机,而是任其在绝壁和野狼的放逐中自生自灭。
纯粹的和尚没有枉然的受制于屠戮,而是以佛性的光华赢得了生命的再造。
吴王恪理解了辩机和高阳之间的爱,他的思虑他的律动都没有被道德礼法所勾勒所桎梏。
被迫隐去光芒的翅膀,他的心智在纠结和悔悟中交舞着沉郁的变。
于他而言,人世间最深挚的情感无非骨肉亲情,他在母亲的训育中韬光养晦,在戎马生涯的倥偬中沉寂内敛了心志,他的气度在于风华雍容宝剑犹在的意念。
他最终没有参与皇子的继位之争,而对继承大统的九弟晋王治的登基甘之如饴。
痛定思痛,他,吴王恪内心的凄离与放逐可想而知。
被污了名节,被长孙无忌以谋逆罪诛杀,他在死前铿锵有力咄咄逼人的一席话,却浮现了长孙无忌一族的狼子野心和皇位斗争的血腥气息。
他的爱,全给了十七妹,于是,汲汲于名利的心早已云淡风轻。
世界的浮夸犹疑始终欠他一个终极的解释,生死阴阳界的残忍酷烈始终欠他一个悲悯的呼唤,而他沉寂于此间为的是心中的欢爱,以此来回报这个寡情抑制的人世间。
尊贵的性灵遭遇了世间的咸湿腥味,万华的容止浇筑了力道浑厚的人间金樽,凄异的喑哑铸就了一代天之骄子爱的变调盘桓。
“被杀者的光荣就是他不是凶手,不是!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在艰险中得天下,却在安逸中亡国。
”“纵人施恶,罪加一等。
”“ 人在其位,难保有变。
在权力面前,任何人都有可能失常。
”“在喧闹中学会静默,向刻薄的人学习宽容,在残忍中学习仁爱。
皇宫里什么都有,只要用心,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仁者、一个智者、一个妄想家、一个阴谋家。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之驰,神为迫己者明。
”“死亡是生命的最后一个奥秘。
”“年复一年,往昔所造的恶业一在法座前深深地忏悔,在佛陀的加持下改往修来。
愚痴随着岁月流逝,善心在忏悔里萌芽,智慧在惭愧中生根慈悲,伟大的佛陀总是给罪业污秽的人以新生和再起。
”“生往异灭,这是万物都必须遵循的更古不变的定律。
我爱万物,爱养育了万物的自然,我也爱你,倘若不是这样,爱能达到多远呢?
”“那崭新的生命代表着美好、希望、光明和生机,那是上天赐予的、自然赐予的,那是我心中无量的光明。
”“美是真实的,善是真实的,佛陀也是真实的。
生命是天赋的,我献出生命以得到新的生命,那是佛陀对我的爱。
佛陀爱我,所以惩罚我。
”“不管你犯了什么罪,佛陀都不会拒绝你。
”“我很羡慕你的父亲炀帝独断专行,霸气横溢,不可一世的绚丽荣华。
所以没有不亡的道理。
因此,我很克制,仰仗着良臣来雕琢明君。
皇上,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
”是的, “大唐的黄金岁月来的不易啊”,所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为大唐我不惜生命,对亲人我是如履薄冰”。
作为一个史书中的帝王,他是合格的明君,但他最想成为的帝王应该是隋炀帝杨广,哪怕隋炀帝是史书中“不及格的昏君”。
为了这个“及格”,李世民牺牲了自己的兄弟、挚友、爱人、儿子、女儿甚至也牺牲了自己,面对最后的结果,他对爱女之母说“我也坦然了”,可他内心深处的纠结、悔恨、痛苦、遗憾呢?
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他是一个“合格的明君”,他时刻谨记“在我之上是大唐的江山社稷”(斗胆说一句,在大唐的江山社稷之上还有大唐的人民群众),所以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他岂止是“不能立最美的女人当皇后,不能立最好的儿子当太子”,面对爱女高阳公主流下的最后一滴泪或许包含了他心底最深的一切苦衷吧!
用大唐江山社稷的质量换取大唐江山社稷的寿命,这是李世民对“如何守成就成了当务之急”给出的答案。
高阳的爱,包容了万物;辩机的爱,消融了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终会理解和宽恕这份不为人知广为人憎的别样之爱的。
“我的佛,你是不死的。
”“爱有多远?
就在今天;爱有多远?
就在身边;爱有多远?
就在你我之间。
”
没看全片,看的是房遗爱的cut,估计没甚可能看全片,只来说说房遗爱吧概括一下房遗爱的人生,够惨,够冤。
天降公主,房遗爱成了驸马,他挺开心的,毕竟他想要权势,当驸马总是会比之前有权势的。
但高阳公主有心上人啊,驸马不能进公主的房间,一对本不应该成为夫妻的人就这么强行凑到了一起。
但他们并不像夫妻,房遗爱更像个手下,帮着公主办事,给公主放风,这驸马当的真一言难尽。
公主给了房遗爱官,给了房遗爱女人,房遗爱好像也很开心的接受了,好吧,他这样也不算冤了,两个人后来不过各取所需罢了。
房遗爱最后没疯也是坚强,公主居然把和辩机的孩子说成是和房遗直的孩子,房遗直为了保护孩子居然也承认了【惊】(说起来房遗直有时看着房遗爱的表情太好笑了,一脸的震惊与不可思议😂)但还是觉得房遗爱冤,他干了什么了,最后居然被斩了?
皇室不好待啊……
看到了公众号写这部剧,想想自己没完整看过,补上!
小时候其实是知道这部剧的,知道是公主和尚离经叛道的爱情,沈傲君也变成了我心里对大唐骄傲得宠的高阳公主的第一印象,也记住了辩机和尚很帅很帅。
看剧的契机是清平乐的播出,清平乐我看到张贵妃出场后坚持了几集,暂时弃了。
然后看公众号,写如今的宫廷剧里,压抑人性的三纲五常成了克己复礼顾全大局的隐忍,被肯定,被歌颂;写早些年的剧里,如大唐情史,却满是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不说没看完的清平乐如何,倒是去看完了这部一直知道的剧。
看完其实有点错乱。
好多细节记不清楚了。
高阳太太太任性了吧。
我不知道历史上,大唐的天之骄女,是不是真的可以如此肆意,但在我的观念里,享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她对待房遗爱的态度,无法认同。
当然房遗爱也确实配不上高阳。
可房家何必要承担这些羞辱。
或许是我不该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那个皇权时代。
高阳和辩机的爱情,不知道有几分是出于高阳的反抗和任性,有些太平嫁给武悠嗣的感觉。
辩机确实很帅啊,但聂远的李恪是我的意难平。
看到另一个李恪的时候,有些错乱。
高阳和李恪之间,似乎确实比普通兄妹多一点情愫,是爱情吗,不知道。
我想剧中人物自己,也不知道吧。
青梅竹马长大,彼此理解,比兄妹更近几分,但终究一直是兄妹的名份。
分得清吗,分不清吧。
可能这才是现实。
玳姬,没想到早年的剧里有这种疯美人人设。
当年的剧确实敢拍。
我的佛放过我吧!是谁说此剧媲美大明宫的啊?为了我潘补看结果被雷出天际!360度模仿大明宫词但是只见皮毛,服化道差了18条街,各种强行装逼,人物情节突兀,年轻的聂远演技外貌倒是俱佳啊!不过夸一句我潘演技真好,演个哭唧唧的小怂包我给满分哈哈
二凤得罪了编剧吗?
沧海遗珠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大唐情史》和《大明宫词》了,那台词叫一个经典那
大明宫词姊妹篇,失控的权力伤害所有人,前者母女对抗一生,后者父女对抗一生,连村姑朴拙的暗恋都给人深刻印象。这类作品是帝制照妖镜,权力是诅咒,地狱是不能爱的地方,丑陋是李世民心灵的本来面目,跳动在血泊里。高阳一身反骨,但她向权力的复仇是带有被权力塑造过的特点的,自毁激情溅了所有人一身,都化作杀身之祸。她有过扭曲兄妹爱,引诱夫兄,用疯狂的热情猎捕过辩机,后来才爱上了他。因果在佛教里不是原因结果,它说的是无常,辩机一生三次飞跃式成长,1拜师玄奘2放生无忌3以必死决心迎接高阳的怀抱,全盘接受并用爱疗养她的苦和罪(演员不着一语演出年轻高僧人生中的一夜惊雷)被杀时已脱胎换骨,世俗的和佛陀的爱共同治疗了权力的诅咒,李世民是能从他给女儿的新生里感到自己是垃圾的,毁了它。辩机纯洁的邢台和遗容,雨水洗涤阳光普照
同样是童年时跟着外婆一起看~
我想这部剧现在还能被人记得和观看的,一是因为主演的颜值和演技,一是因为各样的“情”,更是因为在现在的剧里基本看不到这些剧情和对人性的披露了。我不否认高阳的自私,然而我喜欢她的追求和突破;我喜欢辩机对信仰的尊崇和对高阳的奉献,然而我讨厌他的逃离;我更喜欢房遗直的默默,吴王恪的克制,然而我也同样不喜他们的怯懦。剧里的“情”,没有完美的、令人感动而不遭人诟病的,正因如此,这部剧才如此的特别吧。
哎哟这么多好评吗,都不觉得可怕吗,真不愧是情史啊:李世民和玳姬的叔嫂之情,承乾对男宠的同性之情,高阳对三哥的兄妹乱伦之情,和辩机和尚的背弃礼教之情,和房遗值大伯哥的不伦之情,还有李治和武媚娘儿子娶了爹的爱妃...真是三观破裂。BGM偷的【燃情岁月】,台词抄的莎士比亚,一群古代人一言不合飙起现代白话酸诗,长孙嫱儿堪称翻版徐志摩...除了看看历史,这部低配版的【大明宫词】真是让人瞎了狗眼,居然这么多人还觉得它好啊_(:з」∠)_
房遗爱cut打卡!潘可爱说他以后想要尝试喜剧路线,您是不记得感天动地好驸马打着灯笼帮公主找情郎的小怂包房遗爱了吗XDDDDDDD
/一看名字就是个2333333的剧~/演员还都蛮有意思的,玳姬很美。李建成李元吉阎立本这些人物也很有意思……/我才不会说我是看了片段才从第一集看的……/。。。看完两集就看不下去了……于是去看了剧集提要……然后就更不想看了……好无聊……
加一星给造型场景音乐。李世民被演的太猥琐了。玳姬和高阳挺好看的。
风格很喜欢
美女如云!剧情超雷!最美玳姫
什么玩意
辩机与高阳之间热烈而清澈的爱。
貌似尺度还不小
尼玛当时我才二年级啊 十几年了。。。
拍得傻了些……可还算保住了我家李恪的荣耀与高贵OTZ
???去尼玛的
很有大明宫词的感觉,当时不觉得现在看颜值真是秒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