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What is peace? What is coexistence? And what are the basis for them? PEACE is a visual-essay-like 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 which contemplates these questio..详细 >
充满了人情味的记录,猫社会与人社会的互照,群猫最终接纳了那只外来的“小偷猫”,而老人和残障人士却游离在社会体系之外,只有社工组织接纳了他们,片尾广播中的选举宣言听来尽是讽刺。想田举起摄像机,再一次捕捉到了他所珍视的“偶然”,九十一岁的老人在摄影机前缓缓回忆起自己在战时的故事,那一刻是历史的厚重也是当下的神奇。its not school type.lol
胜在自然真实。
“观察电影”最大的魅力是没有前期那么明确的策划和调研,一切全靠偶然和导演的捕捉,就像人生一样充满说不清楚的不确定性,冥冥之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又只能点到为止!非常喜欢~
挖掘,放大
导演的作品宛如浑然天成的神迹。
充满了人情味的记录,猫社会与人社会的互照,群猫最终接纳了那只外来的“小偷猫”,而老人和残障人士却游离在社会体系之外,只有社工组织接纳了他们,片尾广播中的选举宣言听来尽是讽刺。想田举起摄像机,再一次捕捉到了他所珍视的“偶然”,九十一岁的老人在摄影机前缓缓回忆起自己在战时的故事,那一刻是历史的厚重也是当下的神奇。its not school type.lol
有些价值不是金钱能够给予的。长年养着四五只猫,做着几乎没有回报的公益工作的柏木夫妇俩太了不起了。印象最深的是桥本先生,抽着名为peace的老牌香烟,戴着猫咪图案的领带去看诊,喜欢在KTV里唱演歌,会在家里来人时特意换上衬衣,以及,话语里那些战时只值一钱五厘的男人们。
喜欢这种一人就能完成的拍摄,又自然又真诚又柔软
想田的作品有点像散文诗,轻巧、松散、平缓。流浪猫、失能人群、政府宣传、战争记忆,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都在轻轻诉说着,和平是在逆境中人、社会乃至动物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照护。导演和被拍摄对象之间始终保持着距离,触及的话题如蜻蜓点水一般,好像有对战争的憎恶,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对残疾人的同情,话题呈开放式,对于观众来说,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虽然拍摄理念一致,周浩的作品要深刻厚重得多。
猫咪不管人间恨,檐下相杀又相爱。以一种简单粗暴的视角记录了三位日本老年人的日常,最后的收尾算是一个亮点,但是这种直接电影的拍法,本质上就是流动的照片,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有精心安排的隐喻,也不会有太多深度,就好比你突然撞进一个人的生活里的1-2个小时,大概率很难出彩。夫妻搭档拍片,看起来好浪漫啊~
看了书来看想田和弘老师的片,有一种原始的感动,但也这样的片估计只有他能拍,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老年日常手册
喵喵喵
产生怀疑了 或许得过段时间才能悟到观察电影的妙……
哇我好喜歡這種淡淡的平鋪直述的調調 赤字也會出於善良的本心任勞任怨吃力不討好的臨終關懷 感動
因为事先看过书的原因,所以没有那么惊喜。全片最有意思的地方还是广播和导演岳母碎碎念那里。你说你的宏图大计,我为我的100日元停车费焦头烂额,有意思。
作为DMZ的命题作文,做到了计划与偶然、主题主义与直接电影的对立统一。观察映画的概念并不复杂,难的是在复杂情况下仍坚持既定的方法论。桥本的出现是对这种坚持的回馈,但观察方法的最大意义无疑在于重新发现和平的定义为“不同种群之间的和谐共处”。广阔的现实可提供无尽的偶然和必然,想田的作品序列就像摄像机-监控头系谱上的刻度,不同的坐标,不同的真味。
猫子最了不起了!
暴力,感伤,镜头下,画面的aura,为此而已。
今年柏林电影节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认识了想田和弘和他的观察电影。Peace是老人抽烟的牌子,也是一种猫的接纳和人不断寻找的出口。一切都是淡淡的,但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和福利院里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却显得更有力量。战争时每个人的价值不过是一片明信片而已,不管你战死沙场还是荣归故里,充其量不过是1500元而已。街上的政治宣讲在大谈社会福祉和老人关怀,“可政府连1小时多出来的停车费都不会付”,她交完费用轻轻抱怨到。车子驶过了街角,喇叭里的声音不过是嘈杂的背景声,普通社工的一天过去了。
非常喜欢以观察纪录片的形式来跟着主人公夫妇来体验流浪猫与残疾人的世界,这寓意。好在还有关心他们的人在啊...很多偶然的片段如,老人偷瞄镜头,拿着一盒叫“Peace”的烟,他领带上有猫的图案去看病,突然提起自己是军人,突然车广播里官员提到要提高老年人保障等等,“小偷猫”在猫社会里的融合等等都让人思考“和平”的标题...不用过多采访和旁边让观众自己观察和思考,这应该是纪录片最佳境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