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Stuart: A Life Backwards,倒带人生:一段迷乱、疯狂的游荡岁月,斯图尔特:逆行人生,斯图尔特:倒退人生

主演:汤姆·哈迪,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George Anton,Dominic Kemp,尼古拉·达菲特,Claire-Louise Cordwell,艾德娜·多雷,Candis Nergaard,Joanna Maude,Trevor Sellers,Barbara Barnes,Hugh Arm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剧照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2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3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4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5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6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3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4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5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6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7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8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9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20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剧情介绍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 以扣人心弦的笔法诉说身兼小偷、人质狭持者、精神病与游民等多重身份的男子史都华一生的故事。除了描绘他前科累累、放荡不羈的鲜活人生,也藉此带出了英国下层社会有关暴力、毒品、监狱与犯罪等令人震撼的面貌,以极度真实而又几近残酷的写实手法,刻画出史都华失败潦倒的一生。但令人惊喜的是,作者与史都华都未以悲伤或自怜的口气来诉说哀伤的生命片段,反而能以充满趣味的口吻娓娓道来,使得整本书在浓鬱的哀愁中,却洋溢著活泼生动的韵律,是这部作品最奇特、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获奖:2008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最佳男演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森林奇缘天堂旗帜下遇见爱情的利先生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等锅开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封魔纪之土行孙传中转站成人式迎刃而姐詹天佑远大前程·双龙会勇敢的人我很帅热血校花勇闯大都市MAX别这样无限生机护士路的尽头孤味伤物语3:冷血篇乔布斯:最后一件事情亲爱的日落之后小孩乐坛毒舌嗡嗡鸡第二十六季致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孤岛惊魂2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长篇影评

 1 ) 非常非常好的剧作!

这是个剧本的电影。

先是非常感人的故事,然后用最朴实的手法讲出来。

中间的很多段落看起来就像是纪录片,很多看起来像是访问的片段。

说是“倒带人生”其实记录的是BC从认识斯图尔特开始。

有兴趣到了解,到深入内心……剧作中唯一埋伏的花招是一直隐藏着斯图尔特的童年遭遇。

在很早的那盘磁带上,斯图尔特已经讲了他的童年。

这个故事忽略了时间概念。

只知道他们相识到慈善机构负责人出狱是7个月,那时候斯图尔特住院。

那之后一直到死、再到新书出版的时间不详。

我想视听中借用了纪录片里还原事件真相的一点手法,加入了母亲、妹妹、外祖父母的谈话片段。

不过这些运用很克制,尽量不把片子过重的形式化。

目的还是为讲故事。

两个演员的表演很出彩。

最后的一段对话很有感觉。

BC问斯图尔特如果可以,最想改变什么?

斯图尔特回答:你没办法这么做,你不能把所有推到一件事情上,把所有的问题都怪罪他……大概是这个意思。

这本身已经是很精彩的回答了。

我们太喜欢为现在找到最初的“点”,似乎具象了就可以解决问题。

可也许正是我们本身造成了我们的现在,不是一个点而是我们不停的做出我们的选择,如果没有那个点,也许我们还是会变成现在这样。

这是对现在的不满吗?

后面BC一定要求斯图尔特找到一件事,于是斯图尔特回答:他发现暴力的那一刻。

这一句升华了他的人物升华了电影的主题。

这邪恶的不仅仅是生活在他的体内,而且生活在每一个人身上。

非常非常好的剧作!

 2 ) 嗯

**以下有对剧情的描述*****另外其实我不知道自己都写了点什么***这几天,在我做着什么没做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飘上一张脸,一个身影,那个人迈着奇怪的步子拖拉着脚,笨拙地摆着手,边走边发出嗯,啊之类意义不明的声音。

他皱着有点脏脏的眉头,肩膀耸着感觉总是弓着背,眼神缓慢,看着什么地方或者根本没有看着什么。

嗯,那是斯图尔特,我认得他的脸。

看完片子好几天了,我会这样突然想起什么人的脸,简直超出自己的想象。

好吧,看这片子的动机并不是很纯,当时刚看完Mad Max,被TH迷到不行,毕竟这是第一个让我感到性感的男人,再加上这片子里还有个我喜欢的马脸BC,自然是会排进我的想看的电影list的。

找了好几个站都只有个460m的版本可以下,虽然在意分辨率但无奈只好拖下来,同时还拖了TH与Pine演的喜剧动作片特工争风以及讲拳击的勇士。

下好之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捧着个便当认真想了想,挑了斯图尔特来看。

然后那个下午,我一直处于一种无以名状的状态之中。

对电影,我总是找不到准确的点去描述它,我觉得它不好,也许可以找到很多点,但相反地,如果我觉得它好,却很难用语言说出来。

斯图尔特对我来说也是这样,我明白记得电影的一些细节,但那些就是让我觉得它好的地方吗?

那些由场景,人物,对话,背景音乐组成的几秒钟或几分钟?

我只好先来说说斯图尔特这个人,他是一个流浪汉(但他有自己的一间带厨房的小公寓),他干过违法的事情(比如与好兄弟泡泡糖王一起笨拙地打劫小店什么的),他吸毒(选择周四给亚历山大讲不太愿意讲的过去是因为周三有救济金领所以如果周四压力太大还有钱买毒品),他有个儿子(偷偷打电话去听儿子录的请留言吧啦吧啦并且很担心儿子会变坏),他平时看起来无害但有时会自残并且做出另正常人觉得恐怖的事情(拿刀扎自己,放火什么的),他童年时期被性侵性虐(被亲哥哥以及其同伴,救济院的人),被同学欺负(因为他的肌肉萎缩)。

当一个孩子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人们还能指望他们怎么办呢?

因为肌肉萎缩而被同学嘲笑、欺凌,回到家有亲哥哥安慰自己,但后来却发展为被亲哥哥性侵,并且长达3年,然后终于爆发,自己迎来恶魔住进心里击退那些欺负自己的人,再然后,也许意识到自己的不正常,主动要求住进儿童救济院,去了那里,继续被那里的人性虐。

长大成人之后也努力过上正常的生活吧,因为他选择结婚生子,结果,妻子有外遇,斯图尔特心里的魔鬼再一次爆发出来,他冲着赶来的警察嚷嚷,抱着儿子哄着他,可是他手里拿着刀。

警察冲进来之后他是不是想死?

因为他在房子里放了火,可惜他没死掉,他被关了起来,过起了被其他狱友们毒打的日子。

出狱之后他过起了流浪汉的日子,之后他在流浪汉之家遇到了亚历山大。

之后他们一起为了流浪汉之家的责任人夫妇无辜入狱抗议,去各地做演讲,而斯图尔特与亚历山大,一起在车里唱歌,斯图尔特在小公寓的厨房里做黑暗料理给亚历山大吃,他们一起挤在小床上边吃边看电视,亚历山大带斯图尔特去自己的朋友家做客,途中吐槽了电锯蘑菇但最后买了个装在车里,斯图尔特在花园里慢慢开着做农活的小车玩时亚历山大推着推车整理着院子里的落叶,斯图尔特给大家做了一顿监狱咖喱得到一致好评,边吃边被逼着说出了导致他入狱的第一件案子,装了个免费的心脏起搏器,打电话给亚历山大,后者带着烈酒去看望他。

然后斯图尔特要亚历山大陪他去试妹妹结婚时要穿的西服,亚历山大依然在为自己写的传记向斯图尔特提问。

我在上面啰啰嗦嗦写的那么多事情,那些不好的事情,是它们改变了斯图尔特的人生,但它们是原因,无法背向它们而过上其他生活的原因是斯图尔特自己本身。

他这样告诉他,他用含含混混听不太清楚的口音与拖沓的发音,清清楚楚的表示,明明有许多人也遇到许多不好的事情,但他们还是过上了正常简单的生活,但自己却是这样。

他看上去混混沌沌,却是个异常清醒的人,他明白自己的状态,他只是无力去改变,他有钥匙与地图,但他没有脚,他迈不出那些步子。

被问及那些黑暗的领域,斯图尔特也会颤栗,会害怕,会难过,会不愿提及,而不是像一些流氓混混那样炫耀自己做过的恶事,他告诉亚历山大,你是个好人,他有开心的日子,与亚历山大在一起经历的一些事,他一定感受到过快乐。

这是个很复杂很复杂的人,就像我们一样,没有人的心思会简单到可以随随便便就被分析清楚,而他的经历,让这样的分析更加地不可能实现。

但斯图尔特成人之后的愤怒,很多都是朝着自己的,他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把恶魔赶出去,他后悔为什么当时接纳了恶魔,但是他同时也觉得,恶魔也不想无处可去。

他懂得分辨果树,他喝的出正山小种,他演讲前把口香糖粘在椅子上等说完再扣下来继续嚼,他做出那些外表有点脱离常识味道却很好的食物,就像他自己,看上去古怪让人不敢轻易接近,本质却干净清晰有智慧。

这几天,在我做着什么没做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飘上一张脸,一个身影,那个人迈着奇怪的步子拖拉着脚,笨拙地摆着手,边走边发出嗯,啊之类意义不明的声音。

他皱着有点脏脏的眉头,肩膀耸着感觉总是弓着背,眼神缓慢,看着什么地方或者根本没有看着什么。

嗯,那是斯图尔特,我认得他的脸。

嗯,那是我喜欢的斯图尔特。

 3 ) 欠生命一个自圆其说

你越是常常谈起的事 听起来就越不真实 ---Stuart一位旧友说过 文字是证据 所以至今 我依然对文字有种矛盾的爱憎观 我时常会让自己在没有记录的情况下回想经历过的繁忙和令人窒息的时光 那往往是一片空白 什么都看不到 却分明提醒着你曾发生过些什么 有时这种空白令我恐慌 因我不知道自己还能留住些什么 有时它却是最安稳的所在 除我之外 也不可能有谁得以窥见 我从未谈起的 才是最真实的因此更加感谢影片的主角Stuart 感谢他在仅有的一个多小时里 用自己的伤口 替我揭开又教我如何愈合那片空白 说话口齿不清却有条理 走路像只冻僵的企鹅 邋遢的工装裤子永远提不到腰际 这就是 Tom Hardy饰演的Stuart影片定位是剧情喜剧 在影片开始的戏谑配乐中 我是笑出声来的 是的 我和你们所有人一样无比狡猾和虚荣 我们的天性指导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个无业游民 抢劫犯 小偷 瘾君子 酒鬼 肌肉萎缩症患者(哦 天知道他还有多少惹人争议的身份)的时候 以我们自以为傲的优越为基底去放肆嘲笑 同时 也就是这样的天性 让我在看到最后一个画面时同Benedict一起泪流满面好吧 我承认 如果不是最近对Benedict的兴趣 如果不是Tom在采访中对Benedict赤裸裸的搞笑调戏 单凭对摇滚黑帮里那个Hot guy的印象 我绝对不会注意到Stuart: A Life Backwards 小制作 简单情节 不出奇的演员 注定这部影片无法融入主流 甚至都找不到带字幕的版本 so Tom在剧中故意含糊不清的口齿和我窘迫的英语水平 让这段观影经历几度陷入尴尬做人时常心底对自己竖起中指是种警醒 也是对生活决绝的态度 无论是幸福 还是残忍 无论是现实 还是幻觉 无论是光明 还是死亡 Stuart永远保持着对自己戏谑的态度 好好地让自己深恶痛绝的躯壳苟且生活着 仿佛从来没有人伤害过一般 在一生所受的残酷伤害中 他从未推卸责任 痛恨的只有自己 说起自己的遭遇就像是一个又回到纯真的孩子在叨念着这些让人感觉到兴奋的身边事物那样 发自内心 没有灰尘 “有很多人跟我有着类似的经历 但他们也正常的生活下去了 而我却没有 这一点我还是很想得开的 ”我在他缓慢纠结的装扮过程中 听到这样的答复 心里一阵抽痛 人在意识到自己的无力和不争气时坦然承认并承担着一切 是何等的不易我所期望的不过就是躺下来死掉 我觉得自己如此的污秽 又TM的可怕 我只是希望 哪怕一次 逃离这种疯狂… ---Stuart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我的感官早就百毒不侵的麻木 却在Stuart歇斯底里的指控中 内心大恸 在疯狂残忍的世界里 我们该用什么去保护自己 暴力 狂躁 是恨意 心中一直藏匿着的一股恨意 那团怒火 就象休眠火山般在面容平静下衍生 不知它何时会爆发 不知它是否会有那么一天把我们彻底淹没 我们让这恨住进身体 就再也无法摆脱他 我试过那么多方式 烧死他或者割下他 他只是笑着说 不不 我不走 他为什么走呢 他也不想无家可归啊绝望 蚀骨 希望 深埋Stuart最后在铁轨边死去 我不愿承认那也许是自杀 在生活可以走上正轨时 了断被伤痛折磨 毫无生气的自己 在真正看清自己的那一刻 死亡 最纯粹而简单的选择 而为何选择死亡 你却永远无法自圆其说他是不幸的 想象中的精彩总会缺乏斑斓 然而他更是幸运的 心灵因阅历而缺失 因缺失而容纳了整个世界故事可以倒叙可以回想和彷徨 人生却只能径直向前 不知道哪一个更残忍我不晓得 为何这篇漫无目的的文敲了这么久 回忆充斥着键盘的空隙 嘶声 哀伤 哽咽 让手指沉重起来 你看 因为我还是会想起你 没能象我一样坚持看清这个世界的你 和Stuart一样提早离开了人世的你 警察推断说你死时非常痛苦 那些药在你死去之前腐蚀了你的肾和肝脏 而我如同Stuart和他的家人一样开心 开心你死的非常痛苦 因那痛苦会要你记住 生的欢愉你知道 我像以前一样 喜欢夜的空洞 它让世界安静下来 只剩下唯一的声音 是的 淋漓着的 是我的呼吸 每一秒的呼吸婷 11.01.16 下午3:17分 S说 因为喜欢的不一定是要得到的

 4 ) It is really touching

A Minor IncidentThere's nothing I could say to make you try to feel okay,And nothing you could do to stop me feeling the way I do.And if the chance should happen that I never see you again,Just remember that I'll always love you.I'd be a better person on the other side I'm sure.You'd find a way to help yourself,And find another door.To shrug off minor incidents,And make us both feel proud.I'd just wish I could be there to see you through.You always were the one to make us stand out in a crowd,Though every once upon a while your head was in a cloud.There's nothing you could never do to ever let me down,And remember that I'll always love you.

 5 ) What murdered the little boy I was?

说来非常惭愧,虽然还在萌BBC福尔摩斯的阶段,我就下到了这部“Stuart:A life backwards”,但是苦于Tom Hardy老师参杂着各种奇怪杂音的,实在难以分辨的英语,我一直心生畏惧,所以直到今天,铮姑娘给我传了中文字幕,我才把这电影完整地看了一遍。

Tom Hardy,这个与某作家同名的人,我从前只叫他E老师,因为我只看过他的Inception。

诺兰的电影,从来不是靠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见长,所以E老师终归只是个工作靠谱的角色,一个歪歪斜斜,坐没坐相,却靠很烂的穿衣品味和痞子式坏笑打中我一颗不靠谱大龄女青年玻璃心的萌物。

对于E老师,我的爱80%都是恶趣味,我只想每天弄死他一遍,然后脑补他醒来时各种不堪回首的表情,简直比脑补“马勒戈壁上欢乐地奔跑着一群长着二笨脸的草泥马”还要治愈。

我在网上地毯式排查Inception同人文,发现里面的老师不是情圣就是技术流,有时死得很欢乐,有时死得很悲情,时而被虐时而自虐,但是从来不纠结,一直很happy。

就是这个E老师,只不过年轻三岁,体重轻了大概也就一百来斤,可是在看过他的Stuart之后,有几秒钟的时间,我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内心波涛汹涌,表情像这部电影最后一幕的二笨一般纠结。

我有很多话不吐不快,可是手真的放在键盘上,却又不知道具体要说些什么。

我只有在看过好电影的时候才会这样,所以,Stuart是部好电影,Tom Hardy老师是个好演员。

Stuart的生活,与大多数人截然不同。

他是个无业游民,虽然有自己的公寓,却情愿亲近大自然,用大把时间在街头游荡,住在纸板上,睡在公园里;他吸毒,酗酒,盗窃,自残,多次被扔进监狱;他时而暴躁,时而抑郁,有肌肉萎缩症,像钟楼怪人一样佝偻着背蹒跚而行;他打老婆,冲警察骂街,对任何事情伸出中指,伤害每一个试图亲近他的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一团糟。

在他的一生中,似乎从未有一件好事发生。

他是良好市民的噩梦,是拥有正常人生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那种人。

对于像Alexander那样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他们是“一群人”,而不是与他们一样拥有独特人生轨迹的个体。

就像Alexander一开始说的那样,“They all look the same to me"。

可是Alexander却不自禁地被Stuart吸引,他们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他们是倾诉者与倾听者,同时也相互喜爱,相互依赖,无限接近“朋友”的含义。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去厌恶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当我们陪着Alexander一道走进Stuart的内心世界——他很好懂,因为他从不避讳任何事,甚至内心最阴暗的角落,他也愿意坦然地将它们暴露在阳光下。

他允许我们和Alexander一起,慢慢地倒放自己的人生,直至他人生最初始的那个转捩点。

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现在的Stuart,是个什么样的人?

诚然,他愤怒,痛苦,反体制,可是只消与他呆上一会儿,就会发现他也是个非常聪明和有趣的人,他会开车,会做饭,他看汤姆·克兰西的间谍小说。

他记得自己每一次入狱的经历,也会为了自己儿子的粗鲁而苦恼。

他会分辨茶的种类,苹果树和梨树,当他以30码的速度开着车,唱着“Because you're gorgeous”的时候,就在那一刻,他甚至是开心的。

对于人生,他有一种很清醒的智慧。

他在这部电影里面的每个想法,每句话,有些像在熠熠闪光,有些却像是当头一棒。

对于那些在浑浑噩噩中生活的人,Stuart简直可以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在他面前,80%的所谓中产都可以躲去角落里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他曾经是个无忧无虑,那么体贴的小男孩,如果他的人生风平浪静,或许他也会变成一个聪慧的,无忧无虑的,体贴的大人。

可是这个小男孩被杀死了。

Stuart清醒得可怕,他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杀死了那个男孩。

但是他只给Alexander提出了一个预设答案的设问句,让他在回溯人生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答案。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苦难,很多悲剧。

但是Stuart打动我的原因却非常简单:他不快乐,但他从未将自己的不快乐怪罪到这个世界身上,或许正是这份清醒让他更加痛苦。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苦难,都有失败,都有悲剧,大多数人都会为这些负面经历找个借口,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童年阴影,家庭不幸,朋友不靠谱,甚至命不好……“他人”是我们的避风港和泄洪闸。

但是Stuart不同,他并不恨这个世界,尽管周围的一切带给他的只有不幸,但他心底仍然想去拥抱这个世界,之所以他无能为力,只因为他无法爱他自己。

他认为自己真正的悲剧始于暴力,但他甚至不恨暴力,他平静地说:“暴力也不想无家可归”,他恨的,只是那个发现暴力的自己。

我曾经很信奉弗洛依德的学说,坚信童年经历是一个人最终变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源。

但是这几年,我却越来越怀疑这种说法。

现在的我,更倾向于认为,我们成为什么人,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走不出阴影,是因为阴影自出生起,就在我们心里扎了根,发了芽。

事实上,什么样的经历都有可能成为阴影,它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

对有些人来说,阴影就像阑尾,或者智齿,它是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没有用,但是却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造反,彻底打乱他们的生活。

Stuart早就清楚这一点,因为他见到很多人,童年经历与他一样,但是却接受了、抛下了、然后继续向前走,最终成为了一个有些愤怒,有些彷徨的正常人,比如他的妹妹。

可是他却做不到,因此他将愤怒指向了自己的内心,在不堪重负之下,他选择了暴力,可是暴力之后他却又感到愧疚和污秽。

这样的恶性循环终于让他精神崩溃,最终他只希望躺下来死掉好逃离这种疯狂,但是又找不到这样做的理由。

直到Alexander的出现。

我始终相信Stuart是自杀的,他一生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不知黑暗的边缘究竟在何处,也不知道应该在何时停下来。

可是Alexander出现了,将他的人生剥开来在阳光下曝晒,然后在遥不可及的光明中对着他笑,照亮了他黑暗的边缘。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生活了。

他曾经是个无忧无虑的,体贴的小男孩,但是那个男孩已经死了,于是他终于决定去陪那个男孩。

他和Alexander相处的日子,就像一支一直慢慢燃烧的蜡烛,突然迸出了火花,然后瞬间熄灭。

Alexander确实给他带来了快乐,但是却也让他格外的痛苦,因为他知道,没有人能够将他拯救出这团悲惨的人生,Alexander不行,他自己也不行。

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也许走不出阴影的人,是因为内心还不够强大。

但是“不够强大”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人本来就是不同的,纯爷们有之,小清新也有之,有些人全家流着“写书”的血,就有些人全家流着“疯子”的血。

Stuart不是疯子,他只是个因为看到自己逐渐变化的轨迹而无法接受,所以想要躺下来死掉的9岁小男孩,他最终实现了愿望,或许也算死得其所吧。

--我是小清新的分隔线--这片子成功戳到了铮姑娘的泪点。

我骨骼清奇,泪点奇高,看完只觉得胸口憋着一口恶气,不出来睡不着觉。

但这片子确实有一个情节戳中了我的泪点,就是以下这段:Stuart:(看着Alexander的书架)所有的书,你都读过了?

Alexander:没有。

Stuart:一半呢?

Alexander:也没有吧。

看吧,这段哪是戳我的泪点啊,这段简直是戳我的肺管子。

老师您太犀利了,在那一刻,我和Alexander一起无地自容。

 6 ) 嗯,如果我的水平还能支撑我写一篇影评

首先很想说,《倒带人生》真的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没有英文字幕更别提中文字幕的电影了……在网上真没找到翻译过来的种子,就只好下了一个原版。

希望,嗯,好吧,希望以我学到高二为止差不多十年的英文功力,可以不出差错地理解那么百分之五十?

四十?

至少三十的内容==本来很好奇我到底能不能坚持看完,哈哈,结果是可以的,这或许是因为BC实在太太太勾人了一刻都不停我只好一刻都不放松==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赞Tom Hardy说他演得好把他们都演哭了,于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催催我的泪,但结果证实我的英文大概是在不怎么样连蒙带猜,好吧好吧好吧我得承认别人正被戳中泪点的时候我正在很努力地让我的中文翻译思维赶紧跟上大段大段的对白,所以,嗯,你懂的,当我看到结局字幕打出的那一刻,脑中闪过了无数多个“啊就这样完了不懂啊”之类的哀嚎……我真的很想知道,我所理解的剧情其实是不是另外一个故事……这部电影是不是在说,BC演的作家(还是漫画家?

我一直在纠结这个因为他又会写又会画而且影片还是不时穿插几段漫画神马的以致于我一直在猜测这其实是不是一部喜剧……)帮Stuart写了一本传记?

(好吧大概不是这样的……)Stuart自杀前,他回顾了自己从前的人生历程(我一直觉得他姐姐很漂亮),但我没有弄明白campaign在影片中指的是什么运动(那个示威抗议吗?

是为了什么抗议的?

),还有Stuart是怎样加入到这个campaign的还有他和BC是怎么认识的之类之类……嗯,总之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反复地听到“suicide”这个词,当Stuart很艰难地穿上黑色西装(他穿西装很帅)边打领带边说,最想回到the day when I discovering violence然后镜头闪回到他小时候的画面(是不是我太喜欢BBC所以我才会觉得Stuart小时候那个男孩跟BBC第二季第二集开头被猎犬追逐的男孩是同一个人……好吧不重要),我看到那个镜头突然预感到快要结束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穿着很正式的西装而且西装是黑色的。

Stuart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试图用我的理解定义他,神经质,暴力,口齿不清(对我的理解简直就是一个噩梦,我几乎没有完整地听懂过他说的话)行动迟缓,满口“fucking fuck”,但看上去又特别脆弱特别需要关注,这是一种边缘人吗,抑或是所谓的危险分子?

他和BC相处得似乎很好,影片结尾BC开车的时候拿出Stuart录的录音磁带听,听着听着就哭了,唉,好难过。

影片为什么要叫作《倒带人生》呢,这算不算是对Stuart在自杀前追忆的一个机会,假如人生真的能倒带重来的话,你还愿意这样活吗。

这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吧。

 7 ) 转:哪一个伤口是致命的(苏七七)

哪一个伤口是致命的 (苏七七)TT: 上个月的信里跟你说起《勇士》,因为喜欢汤姆•哈迪,就去翻他的电影列表,看到一部叫《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的电影。

片名很怪吧?

一看就很不大众,很不商业,但这个片子居然汇集了两个个性帅哥,汤姆•哈迪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想不到他们两人居然在文艺片里有过这样精彩的合作,当然,在这个电影里,两人都说不上帅,汤姆•哈迪那简直是能怎么糟蹋自己就怎么糟踏自己…… 可这真是一个好电影。

就是,你本来是冲着帅哥去的,可是后来,他扮演的角色打动了你,再后来,这个电影让人感动、迷茫,而又清醒、痛苦。

它讲社会的另一面——反社会的那一面。

但它不是用苦大仇深的调子来讲的,也不是用暴力惊悚的方法来讲的,它力求“轻松”,用一种纪录片的方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进入一个游民的生活,抱着怜悯和好奇(当然要尽量掩饰好奇,对他人的痛苦的好奇是不道德的)。

慢慢地,话被套出来了。

过往呈现了。

于是,一个“街头游荡者、酒鬼、瘾君子、反社会分子、街头吟游者”,他的既专注又空洞含混的眼神,迟缓的模糊的腔调,走路的趔趔趄趄的样子,所有这些被汤姆•哈迪呈现得惟妙惟肖的表像之后,一个个生命中的创口重新被揭开。

哪一个创口是致命的?

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

在电影里,本尼迪克特•康巴伯奇演的亚历山大和汤姆•哈迪演的斯图尔特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

亚历山大出身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到冬憩所去打工,因为时薪九英镑还轮休,他可以有空余时间来从事写作。

为什么要写作呢?

因为全家都是写作的。

亚历山大的气质是干净的,有理解力也有想象力、还有很好的平衡感。

他身上有种微妙的冷淡,是知识阶层的通病。

想过去,亚历山大有充裕的写作能力,但是他缺乏良好的写作题材的。

因为他的圈子太中产,太知识分子,修养太高而痛感太少。

他抓住斯图尔特这个题材时,是不是有一种卡波特写《冷血》时的兴奋心情?

但卡波特对题材是赤裸裸的一次性利用,而亚历山大则有一种英国人的克制和淡定。

并且,他的写作和他的行动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为冬憩所管理者的入狱而发起抗议行动,陪着斯图尔特参加审判。

他进入了他的题材,与他的题材成为朋友,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斯图尔特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贼,母亲是酒吧服务员。

小的时候父亲对母亲家暴,后来失踪了。

这是一个底层的,边缘的社会群体。

一些人(可能承受力更强的女性)尽量保持着生活中的正常状态,比如妈妈,妹妹,另一些人,父亲,哥哥,斯图尔特,他们像是暴力的接力棒,伤害别人,毁灭自己。

斯图尔特在九岁被哥哥和哥哥的朋友性侵,进儿童福利学校时被校长性侵,进少管所,进监狱,他33岁时,已经伤痕累累,摇摇欲坠。

——电影用倒叙来回顾他的人生。

他最近一次入狱?

第一次入狱?

他曾经有过的家庭,妻子和孩子?

他12岁?

他9岁?

一直追溯到他还是个婴儿。

与哥哥有一张合照。

两个纯洁的、可爱的孩子。

等他们长大后,哥哥是自杀了,斯图尔特,也可能是自杀了。

TT,当电影把镜头推进到斯图尔特童年受到的伤害时,一般说来,逻辑也就是到此为止了。

在最柔弱的童年受到的最肮脏的伤害,使人对人的最黑暗的那一面不寒而栗,而不能不对斯图尔特给予最深的同情。

然而,同情是无用的,感慨人性与命运也是无用的。

恶魔在人类的头顶盘旋飞行,有些人幸运地没有成为目标,有些人不幸成为牺牲品,还有人让恶魔入驻内心。

斯图尔特的哥哥,他是一个让恶魔入驻内心的人?

他是斯图尔特不幸的根源吧?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是不是没有这个哥哥,就有另一种可能?

然而斯图尔特对哥哥有一种奇特的宽恕。

“如果哪个事情是决定性的,”他说:“是我发现暴力的那一天。

”一个孩子的内心只有恐惧,只能承受着落到他身上的残酷伤害。

但是有一天,恐惧变成了难以承受的怒气,和怒气一起的是无可挽回的生命被浪费了的感受。

在童年到少年的一天,斯图尔特在把头撞向两个欺负他的孩子身上知道了暴力的能量。

狂怒成为他的一种情绪状态,一种能带来暴风骤雨般力量的状态。

但是这种狂怒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在清醒的时候,斯图尔特比正常人更能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他有一种让人动容的哀而不怨,他说,也有人也有他这样的经历,但后来还是过上了得体、正常、有意义的生活。

而他也让恶魔入驻了自己的内心,他的不定时的狂暴状态什么时候来临,他并不知道。

“我让他住在心底,就再也无法摆脱他了。

我想把他烧出来,割下来,他只是笑着说:‘不不,我不走。

’”他笑了一下,说:“他为什么要走呢?

他也不想无家可归。

” TT,这是看关于童年阴影与成年暴力的电影中,最让我泪下的一段独白。

此时此刻,斯图尔特几乎有一种圣徒的气息。

没多久。

斯图尔特死了。

他被火车撞死,不知道是不是自杀。

磁带里的声音还是那样含糊不清:“我所希望的就是躺下来死掉,我觉得自己如此污秽,又他妈的可怕。

我仇恨,攻击每一个靠近我的人。

我只是希望,哪怕一次也好,能够逃离这种疯狂。

” 游民斯图尔特其实对生活有一些很“正统”的想法:他想赚大钱,他想儿子上商学院,他去亚历山大的中产朋友家做客时很快乐地开割草机。

人类,变成了人群,变成了社会,然后结构形成了,阶层分化了。

再然后,有些人被从这个结构中抛出去了。

他们成为这个社会中的,背面的存在。

虽然这个社会不能算太坏,给他一个住处,给他免费治病,但他知道他回不进那个“社会”了?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内心都被摧毁了?

TT,看完《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回想《勇士》的时候,觉得《勇士》作为主流商业片,永远都给亲情和回归留出最大的可能性。

可以说那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对观众心理的迎合,但有时候,这种主流电影的温情与艺术电影的残酷,也是相辅相成的吧。

七七。

六月。

 8 ) 所以说,不要进行心灵交流

要不是2010年的Sherlock和 Inception,我猜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在2007年,还存在着一部叫做Stuart: A Life Backwards的电影(万恶的美国人,我现在一看到Stuart这名字,就会条件反射到“精灵鼠小弟”)。

我昨天晚上看了这部英国小众电影,居然差点把自己看哭了,这太诡异了,因为我的感点一直都是高到公众很难想象的地步,越是有人恶意企图攻克它,比如春晚的小品、冯小刚的电影、星光大道的选手感言、朱军的艺术人生等,我的感点就越会显示出百毒不侵的麻木,于是我扪心自问,这精灵鼠小弟的倒带人生到底把我怎么了?

Tom Hardy大家都知道,略有发福的中年男,看过《盗梦空间》的人一般习惯称呼他为“E老师”。

记性好的观众可能还能回忆起E老师的出场造型:花衬衣、红袜子和抹了发胶的大背头,被称之为“严肃的接客”。

所以即使在《盗梦空间》里,明明是E老师最初制定出了整个盗梦计划,并且他还是惟一没有出现过失误的员工,可大多数人还是对E老师留下了种种不太靠谱的印象,比如说,群众反应,E老师太像个流氓了。

唉,谁让第一印象是如此的重要,而花衬衣红袜子什么的,又实在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另一主演Benedict Cumberbatch我就不多说了,他是个好演员,而且豆瓣还有个“豆列”叫“脸太长和名字太长也都不是他的错”。

再说回《倒带人生》,Tom Hardy演的Stuart是个集无业游民、酒鬼、瘾君子、抢劫犯、肌无力患者、躁狂型人格等销魂身份于一身的极品人物。

Benedict演的Alexander是在流浪汉收容机构做兼职的业余作者,他想给Stuart写本传记,于是这两人就在一起厮混了几个月,一起主办过游行、参加过旅行、出席过庭审,还挤在一起看过电视、聊过天、拉过手、喝过酒、做过饭,当然更多的是谈话,或者说,是循序渐进的心灵交流,Stuart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人生倒带回去,Alexander负责帮他整理,是什么改变了Stuart的一生,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可能性彻底谋杀掉。

这要是个美国片,很有可能会拍得跌宕浮夸, Stuart也许会变成个极有魅力的恶棍,而其它各种人物总是会不自觉影射出对他的各种颓废崇拜,并以某种很“美国腔”的强烈道德感来贯穿始末,但《倒带人生》完全不是这种电影,他没有任何的传奇色彩,而作为一部欧洲片,它也没有晃到死的长镜头或者闷到死的叙事方法,我觉得这个电影更像是个洋葱,一层层把皮剥开,没有哪一层是集中发力的,但积累起来,就突然戳中了我的泪点。

Stuart是这样一个人,他讲话含糊不清,夹带怪异英音,走路姿势一直保持着“僵尸状”,并且大约爆出了约2752个fucking,但是从他出现的第一秒钟到最后一秒钟,我始终没有讨厌他。

Stuart也是个洋葱,一开始是愤怒嬉皮的紫色,然后他好像也没有刻意在哪里华丽转身,他只是若有若无地把自己颜色略略浅淡的一层也剥了出来,而一生中经历了多少伤痛,他也不愿意像面对心理医生那样,一边盘算着这家伙可是按小时收费的,一边以溃堤的姿势讲出不堪回首的真相。

对于他自己,他始终是羞愧的,他的故事其实挺残酷,但他却一直没有刻意得去展示哀伤。

这个从9岁开始就被自己的亲哥、亲哥的同学、“儿童之家”的老师轮番性虐待的小正太,他似乎有着比任何人更充分的理由去夸张地渲染人生遭遇,但电影里的Stuart没有,他迷迷糊糊的,抢便利店时的手法像是荒诞喜剧,他讲话东一句西一句,做饭的手法乱七八糟又极其认真,他有时候更像一个儿童,心里的愧疚大于愤怒。

Stuart说,也有一些和他拥有相同经历的人,但有些人能够看得开,迎接令人惊喜的新生活,他也想知道,自己怎么就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说这番话时,Stuart 正给自己打着一个别别扭扭的领带,他还是慢慢在讲话:“我只是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逃离这种疯狂。

” 能看的出来,Alexander此时快要哭了,但Stuart却完全没有因为话题的沉重而严肃起来,这T M原来是个活泼的电影。

后来,Stuart死了,也不知道是自杀还是交通事故。

其实他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讲故事,并且对他又足够尊重和友好的人,但他还是对社会体制感到绝望吗?

还是因为认识了Alexander,他人生一直缺失的那部分情商拼图终于得以完整,但他已经丧失了变成正常人、迎接新生活的能力?

这是惧怕温暖的表现吗?

如果Alexander不出现,他依然会在自我厌恶和不舒服的感觉中慢慢消耗时间,也许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死掉,或者反而会在他原有的惯性中活得更久?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可能。

所以说,不要进行心灵交流,这真的是会死人的。

电影快结束时,Alexander溜进一家书店,偷偷把一本自己写的Stuart的传记摆进橱窗,就挤在左右两边各一排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中间,旁白是Alexander的自言自语:“我想Stuart会喜欢”,白马脸王子的表情甚至还可爱了一下。

这真的是个活泼的电影,但就在那一时刻,我差点掉泪了。

 9 ) 只是想纪录一个瞬间

Alexander在厨房说:So I like you as a friend, is that so bad? 于是Stuart若无其事颤颤巍巍的把几片鸡腿丢进锅里的时候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yeah but why? 这个时候我鼻子一酸,朋友这么普通的两个字,对他来说实在太难得太珍贵了吧,于是后来在餐桌上Alexander逼他必须讲第一次进监狱的缘由时,那个从来把who fucking care挂在脸上的Stuart第一次露出窘迫又恳求的表情,说:please,Alexander. 那个时候我仿佛看到Stuart那不堪的外表里面,装着热乎乎的一个词 "FRIEND". 有人愿意把这部电影诠释为同性片,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另外,不得不说Tom Hardy的演技真是太牛了。

 10 ) 生命的黑色废墟

去年夏天,我上班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个流浪汉。

他大概有三四十岁,中等身材,30度的天气还穿着绒衣、毛衣和厚外套,裤子脏的看不出颜色,伸直双腿坐在路边,神情淡漠地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我偶尔会猜测,他是什么样的人?

经历过什么事?

他住在哪儿?

以什么为生?

每天早晨看着衣衫整齐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他都在想些什么?

有一两次,我探究的目光刚好跟他的目光对上,他立刻紧盯住我看,我心下骇惧,忙将眼睛转开,加快脚步走掉了。

边走边后悔,糟糕,万一他精神有问题,看到我望他就跟过来怎么办;万一他是贼或者强盗,对我留了心,等我下班时尾随抢劫怎么办。

流浪汉Stuart肯定也遇到过很多我这种人。

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他,带着惊惧的神情远远避开他。

我一直知道,自己的好奇和恐惧之下深埋的念头是:如果我在生活的哪一步走错了,是不是也会沦为这样的人?

看完《Stuart:A Life Backwards》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没有成为Stuart,不是因为我的路走对了,而是我没有遇到那些让我偏离正路的事情。

天生病弱、在学校被殴打欺凌,九岁开始被哥哥侵犯,被哥哥的朋友侵犯,奋起反抗,结果是在儿童机构继续被人侵犯,经历了这样黑暗的童年,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不会变成Stuart?

黑暗逼迫时,有的人能够咬牙忍耐,将伤害压抑到身体某个角落里封存起来,熬到光明来临,再勇敢自若地活下去。

但有的人做不到。

他们被黑暗浸透了身心,愤怒、憎恨以至于疯狂,他们完全被噩运摧毁了。

并非不想反抗,Stuart也曾经努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他娶妻生子,也想出过“很多关于怎么赚钱的好主意”,但他内心的黑暗如影随形,总是不肯放过他,既然他无力把受到的伤害都压缩并隐藏起来,就只能时时忍受着这伤害的吞噬,再转而去伤害别人。

另外,“人们总是说我错了,他们从来不给一点鼓励,从不。

”“总是没有人认真听我说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话。

”一旦成为一个异类,他就被放逐出了正常人的世界,他将永远是个异类。

他了解自己的问题,但他无力解决它们。

他能“感觉那些难以忍受的愤恨,与自觉对生命的浪费”,前者是白天各种疯狂举动的诱因,后者则是深夜清醒时绝望的根源。

Alexander的友谊也许是他生命里最大的亮色。

直到他们成为朋友后很久,他还在追问为什么。

没有人这样对待过他,没有人对他这么感兴趣。

所以即使Alexander的目标是把他失败的人生写出来公诸于众,把他黑色废墟一样的生命摊开在所有人面前,他依然紧紧抓住了这唯一的温暖光源。

陈百强的歌《一生不可自决》里有一句歌词:“不想再暴露我于他人前。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失败的一生披露出来。

Stuart只有在酒醉的时候,才能借助录音机把自己最深的伤痛说出来,录音带上还要郑重写下:“Alexander only。

”告诉了Alexander,就有可能被写进书里让所有人看到,他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他只是太孤独了。

Alexander说,抗议活动里,“Stuart只做了两件事,他寄出很多请愿信,并让许多人窥见他的灵魂。

”在聚会上,Stuart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前,把口香糖吐出来,粘在椅子上,讲完,他皱着眉头,从椅子上拿起那团白色的东西,塞进嘴里,说“可以走了吧?

”让人窥见他的灵魂,他并不快乐,那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撕开心头的伤口,看到被浪费和摧毁了的生命。

即使如此,那依然是Stuart最高兴的几个月。

因为他和人在一起,有人愿意倾听他,有人友善地对待他,而他也能够帮助别人。

Alexander邀请他一起去做客,那是他第一次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并了解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看到那家的屋子,Stuart眯着眼睛望了一会儿,长长地“哇哦”了一声。

他在草地上飞快地开车,喝红茶,对Alexander说:“这太棒了。

”这是他不可能得到的生活。

他玩的很开心,虽然女主人的脸一直绷得很紧。

她和人们一样对Stuart充满了害怕、厌恶和恐惧。

没关系,Stuart早已习惯了这种脸色。

但即使是Alexander,他的朋友,在喝了几杯酒之后,也开始当着别人的面笑着逼迫他讲述成年后第一次入狱的经历。

Stuart早已习惯了自己废墟一样的生命,但在公寓里Alexander初次问起这段历史时,他依然情绪激动,流下了眼泪,说他不能讲。

此时,面对Alexander板着脸的朋友们,Stuart更不想说出那段让自己极其痛苦的历史,他面露祈求之色:“Alexander,please。

”但没有用,他只好讲起自己如何情绪失控,做出种种疯狂事,伤害了妻子和孩子,以至于彻底失去了他们。

席间一片尴尬的沉默。

Alexander的朋友们都是有教养的中产阶级,他们用面无表情掩盖了蔑视。

本来还兴高采烈的Stuart如同突然垮掉了一样,像个七十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拖着步子慢慢上了楼。

Alexander望着他的背影,终于起了怜悯和愧疚之心,但有什么用呢。

他再怎么声称自己喜欢Stuart,真心地拿Stuart当朋友,可还是摆脱不了他的猎奇探究之心。

他生于“全家都是作家”的中产阶级,生活顺遂,无法真正站在Stuart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痛苦、分担他的磨难。

所以Alexander无法阻止Stuart最终的自杀。

对Stuart来说,即使有了朋友,生命依然如此孤独。

如果可以怪罪于什么,他的绝望也不至于那么深邃。

可他足够聪明,对自己的人生思考了太多,意识到“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童年,但是他们接受并适应了这些,并且都能过上得体、正常、很有意义的生活”,最终他只怪罪于自己。

他的愤怒、憎恨最终都指向了自己。

几次疯狂时的自残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

虽然,他只是一个受害者,只是一个卡在饱受摧残的十一岁无法再前行的男孩。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短评

在最需要字幕的时候 你却没有... 冲着Benedict Cumberbatch来 带着Tom Hardy走~

7分钟前
  • 洗狗
  • 力荐

2星给海报、纹身、小漫画。难看诶~!

12分钟前
  • Mang*
  • 较差

我知道斯图尔特这类人的存在,我认识,我熟识。所以,汤演得真的是好差劲。

13分钟前
  • 张百万
  • 较差

为了BC连这个也啃了,这算脑残粉的行为么

17分钟前
  • 杂技演员
  • 较差

在Tom Hardy面前,Benny嗷嗷嗷完全没有锋芒TAT来看BC的孩子们有点失望吧。------转-----Tom Hardy真是绝了。演技上足足可以增加了一颗星。

19分钟前
  • Mmm
  • 还行

用轻快温暖的语气叙述这样悲伤的一个故事..

20分钟前
  • 我选择死亡
  • 推荐

残酷而温馨的电影,改编于真人真事。

24分钟前
  • terrible
  • 还行

亚历山大作为旁观者一直观察和倾听斯图尔特的经历和内心世界。但是像他这样距离斯图尔特最近的人都无法去体会和挽救,这是这个社会当下的悲哀。当他说到自己被虐待的历史时,是那么平缓无奇,因为大多数英国孩子都或多或少有过,让人愤懑也无奈。他脑子里的恶魔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这个社会附加给他的。

2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实在受不了斯图尔特讲话做作的腔调,听着胸闷想吐。

27分钟前
  • 2046
  • 较差

这是一部盲人也能看懂的电影

29分钟前
  • 世纪末之诗
  • 较差

卷福可以的

34分钟前
  • 紫苏
  • 力荐

我只是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逃离这种疯狂|竟然有些看不下去,我是怎么了

36分钟前
  • 普莉恩皮察雅
  • 较差

引人入睡,在整部影片基调烘托之下哪怕汤老师发飙那几段都显的毫无张力。

37分钟前
  • 史凯利杰
  • 还行

看不下去

40分钟前
  • 至尊宝
  • 较差

开始以为是小制作纪录片,看到后面肃然起敬。

41分钟前
  • A_Huang
  • 力荐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照例说斯图尔特这种角色,很容易就演得很平面,但整部电影下来,只有感动。要是2010年夏天,没有SHERLOCK,没有INCEPTION,我就100%会错过这部电影。

42分钟前
  • Karo
  • 力荐

慢.不过很有意思

44分钟前
  • 喜呢萌萌
  • 还行

老天……8.7分,期间无时无刻不想电影早点结束……

48分钟前
  • Ocean
  • 较差

对英国的这种问题看太多已经麻木了

53分钟前
  • 野人家
  • 较差

没有相似的痛苦,无法共情

57分钟前
  • 黄晚桯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