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当时2020跨年去看的!
当时看的时候就很喜欢,泪流满面。
朋友转眼看我一脸嫌弃的样子。
我当时就觉得,没看懂的,其实都是幸福的人。
虽然我没有北漂的经验,但是那种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经验我是有的。
那种理想一次次被现实浇灭的残酷我是懂的。
那种一次次被拍死,一次次又挣扎站起来不服输的倔强我是懂的。
曾经,我们都是很勇敢的人,对生活饱含一腔热血,怀揣着梦想努力拼搏,发誓一定要做了不起的人。
后来我们在北京上海寸土寸金的阳台上哭出声了,突然就不想拼了,觉得生活真TM操蛋!
我每天像走在钢丝上面一样我这十几年我一天都不敢偷懒结果呢?
有个屁用?
我都30多岁了钱钱没赚到工作工作一事无成生生活生活乱七八糟的我累了我告诉你我不玩了我现在收拾东西滚回老家去。
本来都已经回老家了,后来她又回想起年轻时候,那个不服输的自己。
就像她妈妈说的,你看那时候你多勇敢,人不能越长大越害怕。
不要害怕,不要怂。
白百何演的白树瑾,就是你我,我们每一个人。
加油白树瑾。
加油我们每一个人。
影片最后,在母亲的鼓励下,白树瑾还是回到北京,辞掉了不喜欢的售楼工作,当回一个写作的人。
对着那个年轻的自己,她说:你以后会过得很难很难,会失去很多。
但她还是回来了,做回了自己。
这种历经生活打击后又重拾信心和实现自我成长的剧情,就像一碗冬天里的鸡汤,暖和、好喝,还能带点儿正能量。
编剧丁丁张说,影片故事都取材于周围朋友的真实经历。
自己20多岁的时候也什么都没有,朋友聚会甚至都不敢点菜,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才给了他更多自信。
他想透过电影告诉年轻观众,理想的生活千人千面,不只是车子、房子和嫁个好人,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好,结婚也好,不结婚也挺好,希望年轻人能够鼓起勇气,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白百何的演技始终在线,似乎已经好久没在银幕上看到她了,把一个大龄北漂女的形象演绎得非常到位。
面对事业和感情的双重失利,白树槿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而由张子枫饰演的小女孩,作为刚刚成为的北漂一族,却对未来充满希望。
其实最后能发现白百何和张子枫所饰演的角色是同一个人。
一个是刚开始北漂的少年,对未来非常憧憬;另一个是已经北漂多年,经历过一切后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在你的内心深处会有另一个你,在困境中给予你力量和希望,让你走出挫折和困境,奔向光明。
对于网上所说的《亲爱的新年好》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流于表面、浅尝辄止的这个说法,我并不否认。
在电影情节的矛盾处理中,该影片确实是什么都想说一点,但又什么都说不清。
但是,这个问题却不影响我认为这是一部能够打动我内心的好电影。
虽然我从未经历过北漂,离家最远的生活也仅仅是在距离家三十公里的麻涌上大学,但是我却被影片中白百何漂泊在外那种无助的孤独感所打动。
不得不说,白百何的演技真的是非常优秀的。
她用自然而又连贯的表演撑住了整个剧情的发展。
而其他角色的表演也很精彩,为这个电影添彩。
在片中,许多镜头令我十分感动。
第一个便是张子枫饰演的少女被白树瑾带上车,白树瑾贴心地给她系安全带,然后镜头一转。
在安静的车里,张子枫默默含着泪水的场景,就非常地让我动容。
看见这个场景时,我也涌出了泪花。
因为我很能理解少女孤身在外忽然得到了关心,那种内心被激起脆弱情感的感受。
人在难过时如果没人安慰关心,也许缓一会儿就好。
但是如果这时出现了一个安慰你的人,你的情绪可能会更加崩溃,你会更加用力地释放自己的坏情绪。
“温柔、治愈”这样的词虽然听起来柔软,但其内涵的是一种刚强、一种欲望,只是通过了温柔的形式展现出来。
就像《亲爱的新年好》一样,这部电影并不完全深刻,但不耽误它能打动人。
在这部电影里,让人感动的镜头还有非常多,有关亲情、友情与爱情。
里面的许多镜头都让我们想到了现实的自己。
亲爱的自己,你或许不会知道自己将来会遇到什么,会发生什么,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咬牙不放弃的自己。
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有些时候,可能你的一句话,你的关心是挽救他人生命的最关键,不要低估你在他人心中的分量。
2020-2-16码下(整理记录3)看《亲爱的新年好》有感双女主(周冬雨,白百合)演技都可以,女主母亲演得令人真的很感动,把无奈,愧疚,但希望孩子还是可以勇敢创出去,那种情绪真的把控得太好了,故事也还不错,很现实(把在现在生活回忆起以前点点滴滴,用双女主方式表达感觉很新颖),女主的性格,对工作,对感情都诠释得很清晰,唯一一个就是电影通常的吐槽点,都TM太巧了…女主有时候有些细节也没有处理好…[/cp]
赶在2020年元旦前,《亲爱的新年好》登陆大银幕。
这个片名辨识度很低,可能很快就会埋没在一堆贺岁片当中。
我想把它钉在“民生文化”标本墙上予以解剖,是因为该片罕见的以“再城市化”为主题。
作为典型的“小猫电影”,女主人公白树瑾兼有“北漂”和“剩女”两个身份。
由于后一个身份,该片被归类到爱情片,然而故事主线却围绕着白树瑾和同租小女孩展开。
在这里,主创运用了最近流行的“虚拟角色”手法。
小女孩并非实际存在,而是十年前刚到北京的白树瑾,天真浪漫,充满幻想,勇往直前。
十年后,她变得世故,圆滑,犹豫不决。
所以,电影讲的其实是白树瑾如何找回自我。
由于片尾对合租小女孩身份提示的有点少,阅片量不足的观众容易误以为她是真人,进而感觉故事讲得莫名其妙。
弄清这一点,再看看白树瑾身边的三个男人。
第一个开场就和她分手,其功能就是展览白树瑾的处境。
第二个斗胆求爱,被她很理性地拒绝。
第三个在老家默默等待,最后也被拒绝,然后又选择了第二个。
无论拒绝谁还是接受谁,背后唯一的标准就是要不要留在北京!
留下来应该选择谁,回老家应该选择谁,里面有着清晰的动机线。
不仅挑选情人以是否留京为依据,影片比恋爱更重头的戏是白树瑾母亲患上不能自理的疾病。
她要在回乡照顾老人,还是留在北京打拼之间痛苦地选择。
关键时刻,母亲作出自我牺牲,艰难地鼓励她继续作北漂。
“北漂”压倒“剩女”,成为女主最重要的角色属性。
不仅故事主线是白树瑾与北京的关系,甚至只要讲起这个话题,细节都变得丰富起来。
白树瑾把北京说成坏情人,接近时会痛苦,想离开时它却会给一个拥抱。
显然,她对北京的感悟多于对某个男人。
每当白树瑾放飞自我,大喊大叫时,喊出来的仍然是北京如何如何,根本不提哪个男人。
所以,北京才是白树瑾真正的情人!
与《打工妹》这些作品中的主角不同,白树瑾并非来自农村,老家也是城市。
衣食住行看上去不比北京差,还不用忍受高物价之苦。
为什么她一定要挣扎着留在北京?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城市化之后的再城市化进程。
农民进城,这叫城市化。
小城市居民进入核心城市,这叫再城市化。
这是中华大地上每天发生的真实民生话题。
这个过程有意义吗?
有,它是中日韩这类人口高度密集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白树瑾看不到这么远,她只是讲了切身感受:在北京,她更能活成自己,而不必把时间花在应酬上。
是的,农民进城图的是提升物质水平。
小城市居民离乡背井进入核心城市,为的是摆脱熟人关系,更多地实现自我。
作为一部典型的贺岁片,不能要求主创在电影里把这个话题讲深讲透。
甚至,它对北漂生活的描写也不如《后来的我们》更真实。
但它能够正面歌颂而不是讽刺“再城市化”这个宏伟的历史过程,这就足够了。
女主莫名被分手,莫名和张子枫做了朋友,莫名又被魏大勋喜欢,加上各种不分场合地大喊大叫,歇斯底里,逃停车费,吸烟,五星酒店门口耍酒疯,开车打电话,摩的躲路查,开车窗探头出去,面包店乱扔店里东西。
基本和我的真朋友一样,售楼的除了卖楼啥都干,用不完的时间还能供得起房子,梦想就是找靠谱的男朋友,和隔壁直播卖艺的摇滚乐队一起制造噪音。
完全看不出一点故事情节,编剧真的有在认真工作吗,导演有一点控制节奏,分镜,拍出逻辑的能力吗?
没有。
当然,屋顶北京的夜景不错,以后走遍中国可以去面试一下。
不值得看,非常不值得看。
昨晚和闺蜜一起倒数跨完年后,发现这已经是我们来上海的第八年。
刚上大学时我们也曾一起兴致勃勃跑到外滩跟着所有人一起倒数呐喊新年快乐,看烟火璀璨照在彼此的脸上,满是对魔都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笃定。
可是这两年的跨年,一起看部电影喝两口小酒,零点钟声响起,彼此祝福新的一年平安快乐,其余的再不敢奢求了。
2019年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转折点,进入社会后第一次自己搬家开始独居,一个人带着两条狗独自生活了整整一年,用做饭健身遛狗工作来填充白天的漫长时光,但还是免不得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里一次又一次崩溃。
很多人问压力来自于哪里?
说不清,许是大城市快节奏带来的紧迫感,许是工作方面带来的挫败感,许是人际交往带来的自卑感,对自己的失望得不到控制,对他人带来的伤害也始终无法彻底释怀。
电影中有一段情节,白百何饰演的女主白树瑾与相恋三年的男友分手,恋爱期间从未有过约会逛街看电影,因为对方认为这都是年轻人谈恋爱干的事,结果分手后再相遇,就是前男友挽着新女友在逛街约会,接下来的情节呢,不负众望,我和女主同时,原地崩溃了。
因为类似的情节就在前不久发生在了我自己的身上,恋爱三年多的前男友在恋爱期间从未发过社交平台秀过恩爱,解释是一把年纪了谁谈恋爱还秀恩爱,结果就在分手后一年多的前不久,对方将社交平台的头像换成了和新女友的合照。
我的反应也和当面质问前男友的女主一样,直接打电话过去,劈头盖脸将对方臭骂了一顿。
说的话都大致相同——那我的三年我的青春算什么呢?
为什么我要被这样对待?
看到这里鼻头一酸,泪流满面,其实打完电话后也懊恼,被朋友们痛骂又犯了蠢,但是看到女主的反应我反而坦然了,何必逼着自己去做圣人,既然彼此都再无情分,分手后又何必再留余地,爱意恨意都到此为止,从此真的就是路人了。
其实说到底,感情挫折应该算是成年人遇到的困难中最容易过的一关了,职场上理想与现实的抉择,对理想的坚持一次又一次被动摇,深夜面对真实内心时无法说服自己的痛苦,每一件每一桩每一分每一秒都足够击溃自己。
女主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和理想,被现实打击后决定去卖房,却因性格问题、职场交际,能力也得不到施展。
从国企辞职从事自由职业的自己与她恰恰相反,遭遇的内心煎熬却是一样的,在深夜里反复审视自己,时常怀疑自己的决定。
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惊喜的就是张子枫饰演的小女孩其实是女主白树瑾内心的一部分自己的设定。
我觉得她唤醒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内心中的小女孩。
半夜对着空旷的城市大喊,陪着女主在五星级酒店门口发酒疯,帮女主痛打渣男,陪着女主整理过去却留下最初的梦想,当着陌生人的面表达自己对恋爱的渴望,这样的人看起来幼稚天真可笑,但是请回忆一下年轻时的自己,有几个没有犯过这样的蠢?
看完问身边的闺蜜,还记得我们初来上海时的憧憬吗?
还记得对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吗?
还记得在经历挫败后一次一次重整出发的决心吗?
答案是虽然很辛苦,但从未放弃过。
看完这部电影后收获到了非常大的力量,也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看完电影又逢跨年,感慨难免多了些,不管过去的一年过得多糟糕,从今天开始一切都崭新着翻篇了,希望在外打拼的女孩子都能去看看这部电影,去唤醒自己内心的小女孩,希望她能带给你力量去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也衷心地祝福你——亲爱的,新年好。
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活到了现在这个年纪。
在2019年最后一天,跟朋友聊起这一年做过的事情,忽然就这么感慨起来。
18岁的时候看网上传的“25岁以后要怎么生活”总觉得很遥远,转眼间,发现接收到的文章已经变成“30岁以后……”那如果30多岁,钱钱没有赚到,工作工作一事无成,生活生活过得乱七八糟,要怎么办呢?
电影《亲爱的新年好》中白百合饰演的白树瑾就是如此。
很丧?
更丧的是电影没有荡气回肠的一波三折,剧情讲述得很朴实,朴实到太容易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平凡而琐碎的生活。
朋友间的告别悄无声息白树瑾说,你有特别好的朋友吗?
想一辈子在一起的那种。
有,然后走着走着就散了。
白树瑾曾经和赵子琪饰演的祁红一起创业、一起打拼,最后也扭过生活的意思分道扬镳。
之前,跟好朋友谈理想、谈未来,谈老了一起跳广场舞……而后随着时间、地点、生活不同的推移,最终还是成为了躺在通讯录的名字,偶尔会联系,但再也不谈约定。
一个人只能陪一个人走一段路,分别时就可能是真的是这辈子再也不见了,但那段闪闪发光的日子,一记就是一辈子。
我总有种超能力,把爱我的人变得不爱我。
22岁的白树瑾会为了爱情远赴北京,32岁的白树瑾会考虑7岁的年龄差距能不能承担起生活的压力。
这就是我们,20岁出头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等到年纪大了,总会衡量一段感情的责任、匹配度。
但是,不相信爱情是真的,我想谈恋爱也是真的。
父母子女的“渐行渐远”在剧中,许娣老师饰演白树瑾母亲的演技无需赘赞,其中白树瑾父母到北京看病做出租车离开的场景、以及白母用嘴吃药的那段,实在太催泪。
儿时的亲情是孩子哭了,一定要抱着哄哄好;而长大后的父母子女感情大概就是,我们总在面对面的时候微笑,而后一转过身去,就心疼得满脸泪流,对父母、对子女都是如此。
父母期待你在身边,也期待你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很难,他们又何尝不是。
父母子女之间的渐行渐远是羁绊,我们不需要逃离,需要和解。
所谓人活在世无非三种情感:友情、亲情和爱情,但这却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选择的生活才是人生。
北京不是家,老家不是家,自己搁在中间,到哪都是外地人。
长期在外漂泊的人,对这句台词定然会太有感触。
如果仔细算算,离开家乡的年月竟然已经在慢慢地超过在家乡生活的年岁。
又到一年年末,又在准备收拾行李回家,回到家乡除了父母熟悉的味道,一切都显得太陌生,陌生的家乡发展,陌生的建筑,还有陌生的亲戚,满脸堆笑有时竟然会觉得比应对客户还艰难……父母总会说:累了就回来吧。
但为什么我们总是笑笑不说话,然后又继续留在原来的城市里继续生活?
因为,想家,但是,不想回家。
电影的细节做得很用心。
在电影中张子枫饰演的小女孩一直没有拥有姓名,这为最后的反转埋下伏笔——这个小女孩就是10年前的白百何,所以这时会发现,剧情里对待司机一样的态度、如出一辙的学拉二胡的经历不是巧合。
奇妙的是,即便是知道这一设定,再去看电影也不会有“被剧透”的苦恼,甚至带着这个“知道”去看,心中会有一种别样的繁杂情感。
两个人一起逃避保安的追逐,两个人一起在喷泉中玩闹,两个人一起用面包棒“暴打”渣前男友……看电影时影院的人爆发的笑声基本上都来源于这俩,而后明白这些其实都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不免感觉到心酸。
对电影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之一,是小女孩搬走后,白百何站在客厅里,客厅光影变化着,投射到门上的影子巨大无比而又显得悲切,后来,我们知道走掉的不是小女孩,而是曾经勇敢的自己——白树瑾打算对生活缴械投降。
在电影中有三次关于北京的呼喊,第一次小女孩说,北京,我来了,这是初出茅庐的无畏,第二次小女孩说,我要好好好生活、落地生根,这是从追寻爱情到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而最后一次是白百何自己喊出:北京,我回来了。
此时的身边,那个小女孩又出现,那个天不怕地不怕,只管一往无前的曾经的自己回来了。
有人说结局太过理想化,但幸得是happy ending,因为《亲爱的新年好》是一边丧着一边被温暖,无论最终的生活是还在外漂泊,还是回到家乡,希望心中仍然会有个20出头的自己。
生活不会对谁额外好,就像白百何对10年前的自己说的那样,想哭就哭一下吧,哭完就赶紧好起来。
在2020年到来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信息说,新的一年,我要准备考博啦,一起努力呀。
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总会觉得很有力量。
过去的一年虽然慌乱,但对未来总要有愿景啊。
2020年,好好的。
由网上看到某一段:我三十多岁了,钱钱没赚到,事业上一事无成,生活乱七八糟…我很怕自己也到这一步,我说我想找个周末看一下,哪怕一起哭一会。
开头,影片英文名是,begin,again。
嗯。
总是对新年抱有很大的期待,很大的愿望,好像新的开始可以散去过去的不开心,不如意。
单纯地抱有幻想是种错。
我的微信头像就是新年快乐。
当时觉得,要换个头像了。
中途突然意识到,张子枫的角色其实更像是小白的另一个自我,她需要从生活的压力里活起来,重新找到意义,重新发现闪光,而哪怕,外界依旧灰暗。
光明需要从自己内心产生,来自于自己。
结尾果然啊,那就是过去的那个自己,这句亲爱的,问候的是自己。
我天生总有丰富的对爱的感知力,但是我却老是因此难过,于是我渴望极度理性,逃离掉原来的那个我。
我会被这部电影治愈,是因为我骨子里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吧。
在一线城市待久了,周围的话题是,升值加薪幅度,房子能不能买,工作上的杂七杂八的事情…它们冰冷没有感情,我融入,也想冷漠,想冰冷,好像追求物质就可以了,情感并不需要。
其实还是很不开心啊,时不时地落寞,我以为是因为我没有很厉害,如果我更厉害点,工资再多点,我是不是会好。
生活靠的一直都是爱本身,我冷漠地像个机器人,不给予爱也不接受爱,怎么会开心呢。
要对自己好一点吧,听听初心,她是我内心深处的闪光啊。
亲爱的,新年好呀。
电影看完了,嗯,也许这个头像也还行。
为白姐的表演状态流泪,她救了一部电影!
影片結尾有強行扭到“正能量”的方向去的意圖,但“落於俗套”從另一個方面說,就是符合大部分典型的北漂的普遍心態。同日影裡消極的都市喪青不同,中國大城市裡的許多青年好鬥進取,不安於現狀,肯定上升的渠道,想象和相信自己能夠通過艱苦創業的精神逆天改命,儘管屢受打擊,仍然充滿幹勁地爭當被割的韭菜。在這個意義上,這部影片的諸多俗套,也是對這種典型的青年心態的寫實。2020年1月2日19:00於中影丰台千禧街3號廳。
在洗浴中心無意間翻到的片子。最後有驚喜,值得我的四顆星。
无头无尾,温水一般,开头艾薇,结尾百合
其实比《宠爱》好看。白百合人品不说,演技是有的。妹妹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动力。魏大勋还是去当综艺咖吧。
小妞电影,剧情简单到一句话能说完,台词也是网络语录集合。但这些都不妨碍我看到电影结束是新年零点就买票的冲动。为新年的仪式。
白树槿代表了一部分社会群体,漂泊异乡为工作打拼,承受着数不尽的压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白树槿一样幸运,能够遇到小女孩和仲要,是她们的出现让白树槿看到生活的希望,看到了曾经那个敢爱敢恨敢拼的自己,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幸运,要自己给自己勇气。
这个题材好像只有白百何才灵,可惜剧情太臭。
同样的人生起点,有感性力量的人生一定走得更远。依然很喜欢白百何。
2019第24部solo院线观影aka10s最后一部电影献给白姐 #金马奖欠白姐一个影后
我自己的理解,张子枫饰演的那个小女孩,可能从头到尾都从来没出现过,只是女主的幻觉,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总会幻想有一个人出现可以成为自己的救赎。被白百合圈粉,感觉看完后很揪心,北京或者其他城市大概有太多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人了,我不会趴下,我会一直前进!
戳我了 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太好 但是整体很不错 北漂 理想 爱情 知道自始自终都没有张子枫 一直都是白树瑾一个人 可是还是会一个人走在北京的街头 走下去
2020年第一影:里面有句台词:也不知道怎么就活到这个年纪了,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父母就老了。自己一直告诉自己不能任性了,但内心就是不甘心,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大过年的,就放过自己,不要那么丧了。
还是没能跳出北漂=追逐梦想的俗套窠臼,女主向天空大声地呼喊了N次,这种自我感动的场景在观众看来就是矫情,最后结尾也不出所料。白百合演得还是很稳的,魏大勋太弱了。
求求了 张子枫&白百何别叫了 9012还有这种对着空气大喊梦想的傻白甜 整个影院都被她开香槟吓得虎躯一震 没感受到北漂的梦想 只有作死的倒霉(渣到爆还放不下的男友,无道德地报复)和原生之罪(外地/重病母亲)以及鸡汤美句在支撑 不是每一个牵手逃离全世界都是浪漫的狂欢
小妞版的两只老虎。想从各个角度打穿北漂的共情,很可惜最后却什么也没说好。
30+,活到这个年纪,没赚到多少钱,没有自己的房子(家),父母或老或病或死,不敢谈恋爱,也找不到可以谈心事的朋友,身边的人事物好像都散了散了。30+,白树瑾重新回到了北京,我也重新回到了南京。30+,其实不只在北京,在每一个“久居不易”的城市,我们都不知道怎样活才是正确的。
说实话,蛮无聊的。你要讲北漂的辛酸,还蛮失败的;要讲青春励志,还挺傻逼的;要讲爱情,还不够格。但相比同类型题材的电影,有点类似“人格分裂”的设定还挺好,不过最后的交待太生硬了,或许也跟当中的剧情有关,显得很低级。“房间斗曲”拍的还挺有意思的,白树瑾和十年前的自己谈心对话,连续的移镜头挺有心。
白百何造型像金敏喜,仲要造型像李天一😂,其实也有点像年轻时的王小波。追赶笑闹喊叫的煽情段落拖得很长——此类院线电影的通病,剪到90分钟内也不会缺斤少两。本可以是简短的跨年小清新,却往矫情裹脚布里跌,有点可惜,像是看了北京女子图鉴或少年派之类的连续剧里的随便一集。尽管银幕叙事较弱,但北漂一二十年的人可能仍会因为几句台词和一片熟悉的街景就老泪盈眶。每个人的境地都是他应得的,能力即待遇,作为即能力。"北京和故乡都是外地,永远的外人……但是这种感觉也挺好的……自由";"你不能怂,你还有没做的事,还有要爱的人。"向那些用留在北京延长梦想的寿命,或者说延缓梦想的死亡的人致敬。
和原著不太一样,结尾喊的那段。。太尴尬了。本来喜欢的双女主设定,结尾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我和我过去的自己??我吃不下这个安利。。作为北漂十多年的我,我觉得女主的房子也太好了吧??算白百何的复出作品么?个别镜头和造型觉得胖了很多,但结尾的脸,好几处都很宋慧乔是为啥?剧情还需要加强太多,单纯口号不能打动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