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Nick PinkertonJJ=Jim Jarmusch不做翻译,光腾字儿。
-关于影片梗概,关于吸血鬼NP:In using horror tropes-the zombie,werewolf or in this case the vampire-filmmakers often feel th eneed to turn the creature in question into a metaphorical placeholder:vampirism as metaphor for addiction and so on.I didn't catch much of that in Only Lovers...JJ:Well there are elements of that.Vampires are always metaphorical at some level.Maybe in our film-and I'm not Mr.Analytical about it,I just make the things-vampires are metaphors for humans,basically.They have an overview of history,they see huma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agile...Maybe they're just metaphorical for the fragility of human beings,for what's happened to our world.They're more fragile than humans,they're very fragile.They could get bad blood.In the 21st century,with forensic evidence and authorities,you can't just leave around dead bodies,you have to be very careful.They're quite sophisticated about it.So maybe that's the metaphor.NP:The gloomy,despairing Nosferatu cursed to eternal life is a cliche,but there immortality has some element of wish-fulfilment about it.These characters get to live a fantasy that lots of people indulged in-there is time enough to read everything-and they've taken full advantage of this.On the one hand there's the tragic plight of immortality,but on the other there's a sense of what a gas it would be to live forever.JJ:I think the only way you want to live forever,especially with someone else-because it's also a drag,and Adam is suffering in a way-the only way to survive immortality would be to have a sense of wonder and interest in things.If you didn't,you'd do yourself in.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if you're not interested in your own consciousness?Adam and Eve are quite involved because of their lifetime,and when they throw out Eve's sister,Ava,she calls them snobs.Well they are snobs in a way,but wouldn't we be if we'd been alive for a thousand years and absorbed all this?People would think,"Wow,Mr Know-it-all,I guess they know everything."Well,compared to them we would,but it's the nature of their experience,not of their personalities.They're not innately snobbish,but they seem that way to everyone else.-关于角色人物NP:Not to mention the fact that Johnny Guitar is,ironically,kind of a second fiddle in the movie that carries his name.Back to Only Lovers...,there's one point where Eve says to Adam,"You missed all the fun."which implies that he was turned into a vampire after she was,possibly by her...JJ:I'm not sure.In earlier versions of the script we did identify their ages,and she was a 2000-year-old druid from a matriarchal tribe,and he was only 500 or 600 years old.The reason I took it out is because,while editing the film and editing the script,I started removing anything that seemed like it was delivered for the audience.They know how old each other is,why would they talk about it?So it was false,and there were quite a few things that were false that I removed.But it's still ingrained in there,really only in that one section.
一群人问这个片的意义,哈哈,意义,这是个只有必朽者关心的东西。
我们所谓的意义在永恒面前只是一个轻蔑的玩笑,如同底特律河中的骷髅,一瞬的存在过后便消失得杳无踪迹。
我们确实活得像僵尸,一副副面孔在机械的生活中日益模糊、丧失生气。
我们担心明天的石油价格、十年后的国际局势,为一座城的衰败而感伤。
Eve说,底特律有水,等到南方的城市烧光了,还会繁荣的;血液中百分之八十是水,人体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是水,地球上百分之六十是水,人类却刚开始为石油打仗;当Adam为人类感伤痛苦时,Eve安慰他:We've been here before, remember?“僵尸”们正在制造和承受的所有不堪,Adam和Eve都见证过。
想想天上那颗音乐钻石吧,它就在我们头顶呢。
对永恒来说,有意义的只有永恒本身而已。
在有限的人生里,几乎没人能够掌握所有语言,读完所有应读和可读之书,穷尽所有学问,听完所有音乐。
然而,从古而今,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想的人前仆后继,他们的生命因此得以在某一瞬间接近永恒,他们的作品是永生之人足以与永恒抗衡的消遣。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不只是消遣而已,它们同音乐钻石一样具有意义。
或者说,这是这少数必朽者存在的仅有的意义。
当然,在永恒面前,大多数人的生命很难说有什么意义,因此我们被称为“僵尸”。
如果电影在马洛死亡之前结束,《唯爱永生》会是永恒对流变的一场嘲笑,就像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告诉我们唯一真实的只有宇宙法则,人类世界的林林总总都可以从中推出,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让无数人牵肠挂肚、肝肠寸断的悲欢离合、爱恨生死根本无足挂齿。
这样高悬的道理或许会消解掉一点人对无谓之事的执念,但更可能不会。
玩笑嘛,说出口就过去了。
真诚的玩笑是不在乎后果的。
应该不会有人拍个电影来劝大家都搞艺术吧?
可是马洛死了,一对本来潇洒的爱侣也因饥饿虚弱不堪,终于把十五世纪的獠牙刺进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颈项。
在存在的大多数时刻,我们假笑,发梦,为了活着。
你们,Adam和Eve,又何尝不是呢。
电影的最后告诉我们,所谓永生的吸血鬼也并非永生不死,他们依附于必朽的人类,甚至比我们更加虚幻。
那么,从他们口中说出的道理又如何?
永恒的天体、周而往复的历史规律、科学发现、文学艺术和哲学呢?
好悲伤的结局。
“这对恋人是典型的局外人,富有智慧并经久世故,但仍然具有完全的动物本性。
几个世纪以来他们都用特殊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因为他们恰好是吸血鬼。
”——吉姆. 贾木许
***作为美国最成功的独立影人之一,贾木许的“任性”可不仅仅表现在作品永远与好莱坞的“唱反调”上,导演、乐手、编剧甚至是诗人,在做电影的同时,贾木许一贯的姿态往往是跨界跨界,再跨界,悠游文艺圈。
然而他也足够出色,似乎但凡涉足的领域,他都能够混的风生水起。
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得贾木许的电影极具个人特色,这也正验证了尼古拉斯 . 雷说过的,“如果你想做电影,不要只钻研电影,因为电影里什么都有。
”《唯爱永生》就是这样一部极端华丽的高逼格的作品,它带着文艺片一贯的一本正经,甩向了我们这帮注定平庸的文青们,回声飘荡,经久不息:快来膜拜吧……
***《唯爱永生》的两个主角是一对分隔两地却十分相爱的吸血鬼情侣,亚当和夏娃,他们已经一起生活了几个世纪之久。
亚当是一位极其低调的音乐家,他痛恨出名,是摇滚青年们心中真人不露相的大神,因为早年常常混迹于雪莱拜伦那一众小文青之中,使他对死亡始终有着宿命般的沉迷,现独居底特律。
夏娃住在摩洛哥的丹吉尔,和亚当不同,她在丹吉尔有个吸血鬼老朋友,马洛(莎士比亚的“影子写手”),夏娃也同样热爱艺术,然而比艺术更让她放不下的,是她的爱人,亚当。
这天,她决定飞往美国和爱人团聚……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来到底特律的夏娃开始了和亚当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两人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在荒凉、破败的底特律空城,两人拜访了杰克 . 怀特的童年居所,曾经热闹奢华的剧院,还有早已淹没在烟尘中的摩城公司,恢弘的时间幕布在两人流动的谈话声中却只是永生生命中的短短一节,亚当、夏娃俨然成了时间本身,纵然永生不死却也敌不过沧海桑田。
然而平静的生活却并没能持续太久,因为熊孩子——夏娃的妹妹艾娃咬断了人类的脖子,为了隐藏身份,两人不得不逃到了丹吉尔。
故事的全部最终结束于两人到达丹尼尔后的生活。
不要吃惊,实际上贾木许的意图也根本不是故事,骄傲如贾木许,他怎么会想花时间给我们讲个恐怖故事呢?
他想展示的实际上仅仅是他心目中的完美吸血鬼:过去,今天,一个人生活时,同居时,在底特律时,在丹吉尔时。
整部影片没有完整的情节、高潮和结局,贾木许做的只是改变了这对吸血鬼夫妇的生活的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通过日夜和回忆的行进来展示时间,通过地点的不断变换来构建空间,用这横、纵两种方式,贾木许完成了完美吸血鬼的塑造,而编织故事,不过是“商业片导演的敛钱手段”。
***但依然有人拼命寻找影像中的各种细节,试图给这部四处弥漫着颓废、诡谲气氛的绝美电影以意义:影片最后亚当、夏娃杀死人类的选择应和了艾娃,这说明贾木许想表达的是再高雅的艺术修养也难以摆脱动物本性。
哈哈哈哈,听到这个,贾木许估计要放声大笑了:你们这群愚蠢的地球人。
贾木许会好心关照一下人类(或者说关照一下观众)?
你想多了:他把人类称为僵尸;痛斥现在的人类不仅污染水源,还污染自己的血液;他看不惯今天文化的走向:人们沉迷于油管,被想象力和创新吓得半死;他将西方史上最顶尖的名人横系于一个吸血鬼身上,满墙的名人画像,竟全是亚当的已逝好友。
贾木许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表示:“因为在在墙上出现的名人肖像太多,我的团队甚至无法搞全授权,但这部电影我唯一的画面标准就是“酷”,真是辛苦他们了。
”甚至从影片的放映时间看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虽然贾木许本人一再否认自己是在感《暮光之城》的时髦,但《唯爱永生》的上映时间却恰好赶在了“吸血鬼+人类+狼人+三角恋”这种俗烂模式的大火时期。
按贾木许自己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时一部相当个人化的电影。
”作为吸血鬼文化的忠实粉丝,贾木许不能容忍吸血鬼文化遭到如此“玷污”。
事实上贾木许本人就像一个吸血鬼,他是个夜间动物,所以他的影视作品也大都发生在夜里,他一年四季都爱穿身黑衣服,而且还像电影里的反派那样,留着一头茂密的银发——从小他就习惯自己替自己剪头发,打理造型,他还常年混迹于纽约的地下音乐,酷爱前卫摇滚,因此了解他的人在看过《唯爱永生》后通常都会认为贾木许实际上是在借亚当来表现自己,对于这一点,贾木许也并没有否认。
贾木许的电影从来都不走亲民派路线,这往往被人们诟病为“不断地重复自己”,他的主角永远都是孤独、难以融入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往往都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在《破碎之花》中是每晚都要品尝古典乐的独居男人,在《帕特森》中是会写诗的公交车司机,帕特森。
但这些热爱文艺的平凡人显然是没办法和《唯爱永生》中的亚当比的,他拥有无尽的时间,亲历了几乎西方历史长河中的一切文明,可以说在贾木许的眼中,亚当连接了过去与未来,他成了一个人类文化的结晶。
这便是贾木许心中的完美吸血鬼——搞音乐,爱读书,和名人谈天说交朋友,然后学贯中西。
那些你咬我,我咬你抢老婆的吸血鬼算什么鬼东西,怎么配在吸血鬼圈活着!
是在不够逼格.
key words: 剧透, 剧透 ,还是剧透简而言之,故事是这个样子的。
亚当(抖森)作为吸血鬼活了n久,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保持新鲜感跟夏娃(蒂尔达)分分合合,。
且一直混迹于文艺科学圈子,广交各时代的文艺和科学界名流,讨厌政治对人性绝望,爱好音乐舞蹈文学和"莎剧"生物电气设备工程理论物理。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普遍丧失灵魂,亚当原话是"丫们都是fxcking zombie",水源污染导致干净血源严重短缺。
整天宅在底特律一间破房子里的亚当自觉生无可恋正在给自己写一首挽歌,向他唯一的凡人代理"as a zombie u r ok"(Anton)要了一颗最高密度木材制成的子弹,打算自我了结。
在Tangia的夏娃用iPhone打给他一通视频电话,发现其又陷入了情绪低潮期,旋即决定坐夜航去底特律。
走前跟另一"老"吸血鬼Kit Marlowe(hurt爷爷)交谈。
夏娃想让kit 公布剩余手稿make some mess,不过Marlowe认为人类麻烦事够多了就不用这个给他们添堵了,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梗。
马洛觉得亚当应该没啥大事,就是例行的dramantic,当年跟拜伦那帮asshole混的时候不也这样吗。
夏娃抵达底特律,跟亚当一番干柴烈火只是吻的很火辣但应该没有sex。
这里有个细节,吸血鬼见似乎行的是中世纪的古礼,亚当以一种兼于sexual挑逗和绅士礼仪之间的的方式为夏娃脱去她出门必带的皮手套,(皮手套和墨镜是吸血鬼外出必备)。
他们俩的相处非常温暖美好,一起赞叹底特律荒芜的美丽跟毒蘑菇说话跳舞玩医生play,完全像两个特别单纯孩子。
蒂尔达在这里把夏娃表现的非常柔软可爱,"我讨厌当年你跟拜伦那帮asshole 胡混,我知道你跟那谁谁关系铁,可我就是喜欢听你亲口说这些。
"蒂尔达的演技气质完全消弭了20年的年龄差,他们惊人的般配。
他俩和Marlowe都做了一个有关夏娃妹妹--伊芙(米娅)的梦,她是亚当最烦的生物,而且夏娃对妹妹总是非常包容,这都让亚当极度不舒服。
没过几天她不请自来,那个梦果然是她制造的。
这个熊孩子的主要表现有直接冲进姐姐姐夫的卧室非要和他们睡一起,把姐夫用枕头捂住的脑袋当脚垫。
缠着他俩去夜店high,喝血没节制,结果把契诃夫吸死了,还砸了亚当的吉他黑胶音响。。。
于是被扫地出门,亚当让她滚回LA,zombie central。
底特律是不能呆了,他俩哆哆嗦嗦地开车出门抛尸,遇见police的车吓得心惊胆战,抱怨如今处理body太费劲还是以前方便快捷。
抛完赶紧坐夜航直奔夏娃的中东城市,路上夏娃一直拿着他俩的结婚照,摄于1860年代(抖森的表情穿着都特别搞)。
这时候二位很久没血喝已然饿的眼眶发青两腿打晃了。
为马洛和夏娃提供可靠血源的法国大夫没有了,马洛喝了污染的血,在跟他俩告别后去世。
这回他俩终于一起觉着得,这日子过不了了。
一首中东美人的歌又唤起他们对美丽事物的留恋。
亚当嫌弃街上的电线接得乱七八糟的太恶心,二位决定上屋顶等死,夏娃跟亚当说:"给我讲讲quantum entanglement 吧"。
这时候鸡都开始打鸣了,一对情侣突然拥吻着出现在屋顶。
"他们真美啊",亚当夏娃一齐感叹,"相爱的人再哪里都会找到彼此的"于是两个很久没有吃饭的吸血鬼就晃晃悠悠得两眼放绿光得扑了上去。。。
屏幕一黑,only lovers left alive。
ps,我其实在上文里一直忍着没说的就是抖森的各种topless,naked legs naked body, hands pron, 睡衣小提琴医生play 什么的。
我怕破坏正文的文学性(打脸,不过我总算是说出来了pps电影里有很多精彩会心一小的细节调侃,在座的观众笑声不断,我走出影院的时候听到的全是fantastic,fabulous,wonderful movie 之类的评论。
最后含泪赞美贾木许导演,您太了解观众需求了。
二刷的时候赶上我村电影节闭幕式,主持人说就因为这座剧院古旧而浓郁的一千零一夜风格的装潢特别契合本片的气质,贾木许导演才欣然提供了copy。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开片是一片漆黑的夜空上缀满繁星,和剧院本来的夜空天花完美的融为一体,剧院的大幕的刺绣风格和片中Tilda的几套袍子不约而同。
所以再含泪感谢一下Civic Theater给了我这么完美的观影体验。
03_08_13 于 Auckland
我看电影有个特点,就是不看导演,呃,也许蒂姆伯顿是个例外……当然这也和伯顿的电影的御用主演大多就是强尼戴普有关……换句话说,我看电影都是追着演员去看的(基本上),所以当很多人说到电影《唯爱永生》,还会一脸憧憬地加上一句:“吉姆贾木许导演的哦”的时候,我都会很疑惑,贾木许是谁?
好吧,我就承认,我完全是冲着电影的男女主演汤姆希德勒斯顿和蒂尔达斯文顿去看的,而且根据之前的影评,这部片子文艺的过分,非常合适提高自身的逼格,所以当然不能错过。
电影是一种风格剑走偏锋的吸血鬼电影,场景设在两个地方,同样身为吸血鬼男女主人公天各一方:蒂尔达斯文顿的夏娃一直身在北非摩洛哥的丹吉尔,每天过着阅读和闲逛的日子,快天明的时候到一家叫做一千零一夜的咖啡馆里向一个认识法国医生的老吸血鬼购买干净新鲜的血液;汤姆希德勒斯顿的亚当则住在美国的没落汽车城底特律,写音乐,通过签了保密协议的朋友(也许带着经纪人性质)收集乐器和另外一些东西,深夜装扮成浮士德医生去医院向华生医生购买自己钟爱的O型阴性血。
亚当和夏娃是一对伴侣,有过三次婚礼,最近的一次是在1868年,他们在获取猎物前自嘲又是十五世纪的做派,知道莎士比亚的影子写手就是他们的吸血鬼朋友,把自己的慢板曲谱送给舒伯特,和拜伦与雪莱相交甚笃,可以摆满一床的各式护照上的假名字都是出自名家名作的主人公。
他们到底活了有多久?
没人知道,他们就像是魔戒中的精灵族,如果不被杀死,将从世界起源一直活到世界尽头。
其实从两个人的名字就太容易看出来了,人类的第一对伴侣的名字,当然很显然导演根本也没想把这一点寓意隐蔽起来,他把心思都花在其他的一些符号和象征上了。
片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对比和象征有:夏娃的头发和衣服都是不纯粹的白色,手腕带着一个有黑色骷髅坠饰的手链,而亚当头发乌黑,衣服是非常深的暗色系,颈间带着一条有一个白色骷髅坠饰的项链。
至于那些不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比,导演也是花足了心思,夏娃豁达而随和,亚当纠结而忧郁;夏娃喜欢文学和历史,随手的抚摸就能了解物品的时代,亚当喜欢音乐和科学,精通各种乐器和仪器。
从各个方面来说夏娃都是一个感性的人,在对文学的浏览中感受生命,看见异常地生长出来的毒蘑菇也能感触颇深,但是亚当还是站在夏娃的对立面,他执着于理性,但是百千年的生命早就不能精确计量,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痛苦,住在破败的城市的破败的街道破败的房屋,每天看见的只有衰亡,而在他的眼中,人类和僵尸没什么两样,连夏娃为之欣喜的蘑菇,亚当也只是冷冷地认为它们是个错误。
亚当和夏娃是伴侣,但是就像之前说的,一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是分开的,原因?
也许是志趣的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之间已经有了种默契,他们互相的伴侣只能是对方,因为只有对方才在这么长时间里了解自己,生命在长久的岁月里的耐性不会增加,只会减少,减少到一点改变都不能容忍,只求什么都不要变化就好。
在这一点上,夏娃和亚当的哲学是不一样的,夏娃唯物,变即是不变,和谐统一,心量也就放松了;而亚当则钻了牛角尖,甚至想到了了结自己生命,从他和朋友的交谈中大约可以知道,他曾用点38的子弹射击自己的心脏,但是没有用,于是他想用古老的传说——木质子弹充当木桩射进心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不过还没等他下定最后的勇气,夏娃通过视频聊天敏锐感觉到了亚当的沮丧,于是来到了他的身边。
夏娃看见亚当的子弹,是她在全片中唯一的一次大惊失色,就连老朋友去世差点的不到血液而亡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紧张过,因为这个时候夏娃看见的是死亡。
死亡应该不少见,夏娃阅读过那么多的作品,从她的处事方式来说,概念上的死亡她了解的很透彻了,但是就从这个大惊失色来看,她其实根本没想到过真正的死亡,和死亡时的感觉,亚当会死?
自己会死?
怎么可能!
子弹风波在两个人伴着美国乡村音乐的舞蹈中算是过去了,接下来的是更大的麻烦,夏娃的妹妹艾娃在洛杉矶觉得混的烦了,跑来混姐姐一口血喝,艾娃看起来比夏娃年轻漂亮,一头金发,身材丰润,脸色活泼,她打破了亚当和夏娃安静有序的清教徒式生活,直到艾娃忍不住把亚当的朋友的血吸光。
亚当早在87年前就因为艾娃在巴黎捅下的同样的篓子对她很不满,于是果断把艾娃赶出门,和夏娃把朋友的尸体扔进硝化池之后,两个人匆匆逃离底特律,来到了夏娃生活着的丹吉尔。
而在目睹能给他们提供血液的老吸血鬼因为喝了一些被污染的血液死去之后,他们面临着生还是死的考验,最后,在目睹了一对年轻人的热吻时,他们还是决定通过恋人的血液维持自己的永生。
以上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剧情介绍了,想装文艺,结果失败……不过现在继续文艺应该也不迟…… 亚当口中的人类名为僵尸,这实在是有些嘲讽,因为在人类眼中,吸血鬼其实和僵尸的差别不大,但在电影中,古老的吸血鬼阅尽岁月看透世事,掌握了世界上大多数的知识,而进化着的人类却不断堕落,固步不前,两者之间的身份地位似乎发生了微妙的错位。
亚当向华生医生买血的时候,佩戴的胸牌写的是浮士德医生,在歌德的浮士德中,浮士德向魔鬼签订了契约,暗示现在吸血鬼与人类做着不法的交易,这里的人类成为了魔鬼,实在是讽刺。
而且更不要说片中多次用调侃的语气提起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莎士比亚等等都成了沽名钓誉之辈。
换句话说,这片子里的人类的始祖化身吸血鬼,冷眼旁观人类历史,眼看着没落,而他们所做的,只是白天酣然相对而眠,入夜醒来后,在高脚杯斟上鲜血,向历史与过往致敬。
喝下鲜血的感觉是美妙的(说实话每人每次都是一张高潮脸),电影中还给了数次慢镜头特写,血色镶边的白色尖牙在唇后浮现,有看到说,导演是想通过这个表现喝血和嗑药的相关性,如果这个理论成真的话,那么喝血保持永生的行为就是隐喻了亚当夏娃(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和欲求,当夏娃喝了一口小扁瓶中的最后一些鲜血之后,她也是犹豫了一下才想到要递给亚当,在最后选定猎物的时候,那对青年男女,姑娘的嗓音和音乐,还有鲜亮美丽的肉体,在之前明显将亚当深深吸引,因此再决定之后,亚当很快加了一句“那姑娘归我”;夏娃心怀恻隐,也可能只是掩饰自己的罪恶感,说“仅仅将他们变成吸血鬼”,亚当却轻笑一声“你可真是浪漫”……再加上之前说到夏娃看见亚当的子弹之后的惊骇,所以说,唯爱永生,Only lovers left lives,爱活着就好,但也要活着,才能爱下去。
夏娃有付乳白手套,亚当的是黑色的,他们在人前都是带着手套,在那个时候,亚当和夏娃面对着流血的伤口的诱惑都能扭头走开,保证双手的干净,但是在剧末亚当和夏娃决意攻击恋人的时候,夏娃的手套被脏兮兮地扔在一边,不再美丽。
电影的吸血鬼,实在是很难不让人就联系到人类本身,焦虑、豁达、睿智、盲目、舍得、贪婪、大方、精细,所有矛盾的集大成者,只有对无限生命和依靠生命的爱的渴望是不变的。
最后说几点纯感官上的美好的感受:音乐和歌曲都超级棒,镜头是慢慢地旋转和摇晃着的,舒缓而美感,带一点轻微的迷幻和茫然。
以及,在亚当和夏娃见面后,两个人在白天的时候共眠,全裸的侧面,雪白的胴体躺在墨绿色的床单上,两位演员的身材也是出了名的好,因此这一段尺度最大的镜头反而没有任何色情意味,纯洁美丽,就像是古希腊的石雕,或者是顺手抚摸天鹅绒时的感觉。
终于看了这部电影,虽然是在飞机上看的。
真是一部非常美的电影啊,女王和抖森的诠释太符合我对吸血鬼的想象了。
唯美,脆弱,优雅,才华,避世。
其实整部片子的剧情缓慢而平淡,但是二位到位的表演加上迷幻的配乐,效果简直酷到爆,美到哭。
女王和抖森真是太太太配了,难怪俩人在戛纳时还是一副没缓过劲来的情人样子.... 抖森果然是小受啊,片中女王对抖森的那种宠溺,真是看得我心都颤了....只有结局不太喜欢,这么唯美的吸血鬼最后怎么能屈服于生存本能呢?
不是说《唯爱永生》吗?
如果结局是因为不能喝被污染的血最后虚弱而死,这样才能成全这个片名啊!
小心翼翼地活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晚节不保啊.....
对于贾木许的反对意见:对于“意义”的极度消解。
对于宏大叙事,政治历史,人民福祉,社会进步的极度厌烦;自我的享乐,逼格成为动力,艺术成为庇护所——流氓式的庇护所,并不理解,不理解既是胜利。
解读就是统领,差异就是正确。
这种反对意见应该被反对,同时被讨论,然后被无视。
天然鸿沟。
无知的骄傲不仅存在,而且炽热张扬。
与此同时,知识的骄傲过度:以极大的理性论证并完成感性目的,雄辩术和修辞术本身就成为内容。
絮絮叨叨变得很酷。
说得过分是矫情,另一端叫做你不懂。
所以别指望分析什么深度,这就是一喜剧片吧。
喜剧的古里古怪,排斥性强,自我沉醉,逗比至极,容易打击观众;所以需要设定缓冲层,地毯是柔软的,地毯之下的东西是无人在意的,构成照顾受众和表达欲望的缓冲,制造必须被善意对待的幻象,以隐藏弃疗的精神疾病。
说人话就是:斯文顿和抖森都酷毙了。
还是来好好分析喜剧。
喜剧就是不和谐,不会造成伤害的不和谐。
所有的底线就是伤害的程度——汤姆猫被压成肉饼还能原地复活,所以这是喜剧。
否则,就是荒诞。
符合常理认知才会是悲剧。
重点在于,谁来制定和谐的标准。
没有人。
每个人的comfort zone都是不同的。
比如我,comfort zone就是一个人坐在桌前,什么都不做,吃。
所以笑点是没法研究的,任何的喜剧都有人笑,主要是他自己就是想笑。
所以贾木许的笑点很奇怪,但其实也不新鲜。
也就是——制造脱离现实的极致虚构化幻想,配合细致琐碎的生活化胡思乱想。
谢耳朵说,吸血鬼看不到镜子里的自己,怎么给自己穿衣服。
然后约翰尼德普就拿着牙刷看镜子,牙刷悬空,上下摆动。
笑点。
《唯爱永生》名字是骗人的。
缠绵悱恻的爱从来不是对人的,所谓“撕心裂肺”的爱,是对自我comfort zone的坚持。
我们思考的方式不同。
对外的,代入的。
一般思维:我长了獠牙,所以我要杀人;逗比思维:我有了獠牙,我才不用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时间。
时间被浪费,被无视。
一两天的时间被无视是正确的;几百年的尺度也被无视是古怪的。
没有长大的性格。
几乎停滞的时间。
架空了的思维。
都活了几百年了,还是忍不住显摆。
有人永生了,贡献了,奋斗了,改变世界了;有人永生了,宅了,逗比了,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好了。
没有对错,反正都有资本。
资本是瞎胡闹的前提条件。
贾木许有些仓促:不投入,迟疑。
完全可以更加乱来的。
可能创作周期不够长,或者是没走心,肉体的愉悦超越了文之悦。
值得理解。
看多了自己镜头前的糟老头,干瘪青年,美国二逼。
偶然间走出一群和自己一样酷的。
认同感和自恋感开始从镜头中漂浮上来。
有个好处,就是看到自己就懂得了批判。
拍别人总有自我凌驾的意味。
越自我批判就越自我,多费口舌是因为看到自己了。
音乐品味立足于实践。
家里面也购置一套混音设备,没事鼓捣一下,不关心音符,仅注意电力,氛围,环境设定。
噪音同时是天幕。
舍弃旋律是因为写不出旋律。
同样爽爆。
贾木许应该也是shoegazer。
字面意义上的。
用影像制造的文本愉悦。
为什么有文之悦?
因为随意,破坏,扯淡不受限制。
最后两个人靠在墙上。
说要死了。
得,活了几百年,读了几千万本书,听了一辈子音乐,什么都没记得。
血都没得吸了。
饥饿。
没有饥饿感。
感觉像预知未来,马上陨石撞地球。
我们聊聊天。
聊什么啊?
给你说个量子力学。
挺好玩的。
胡扯两分钟。
我觉得太短。
贾木许你堕落了。
要是十年前的你,至少五分钟。
这多棒啊,等待戈多呀。
我笑抽了。
神展开就是笑点。
谁都不能用任何有意义的话语剥夺“爽”的权力。
于是一本正经的结束:怎么作都不会死。
逗比盛宴。
最后说一句,影史上最棒的吸血鬼喜剧片,没有之一。
夜晚的颓败之城底特律,处处是废弃的高楼与荒芜的杂草,昏黄的路灯寂静的小路,有人摁响那只或许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装了上去的门铃,破旧的半世纪前的大门打开,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迎接,苍白的面颊与颓丧的胡渣,却仍是高挑挺立、微扬下巴,仍是百年前贵族舞会邀请舞伴的站姿,一头蓬乱银发穿着机车夹克的女人长着一双清澈又好奇的灰绿色眼睛,两个人喜悦却又平静,靠近、拥抱,近在咫尺的嘴唇却又没有亲吻,女人伸出带着不合时宜的手套的双手询问:“可以吗?
”男主角安静褪下她的手套。
这是《唯爱永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桥段,充满出乎意料的平静和温和。
对于吸血鬼来说,手套意味着与人类世界的隔绝,在这个充满“噪音”、污染和“僵尸”(男主形容人类为僵尸,意为人类麻木堕落)的世界,褪下手套如同神圣的仪式,又有一丝曼妙的情欲,这对看尽数百年沧桑的情侣已经越过了对肉欲的沉迷,倒是真正拥有了精神恋爱的本质。
一对分隔两地的吸血鬼情侣漫长分离岁月里的一次平淡却又不寻常的相聚是这部片子的主要内容。
男主角在荒凉的底特律,女主角在古老的摩纳哥古城坦吉尔,一个在每晚扮成医生带着那只过时的四十年前的听诊器去医院和检验医生交易血液,一个去名为“一千零一夜”的水烟馆和老朋友拿新鲜血液,这位老朋友是莎士比亚的“影子写手”,当然,这个真相没人打算说出来。
拿回血液,是这个时代难得的没有受过“污染”的最健康的人类的血液,用精致的酒杯斟满小小的一杯,陷入那个堆满拜占庭刺绣的枕头或古董鲁特琴的柔软床垫里慢慢品尝,这是吸血鬼的情趣。
用吸血鬼的调侃来说,是十五世纪的做派。
轻抿一小口,立刻陷入迷幻的高潮,吸血鬼从不迷恋什么性爱与肉欲,《暮光之城》里那急色吼吼的床戏?
开什么玩笑,只有鲜血才是唯一无法抗拒的本能。
这部电影是无数个如此这般缓慢又迷醉的片段组成,夜幕下丹吉尔古城的街道,底特律华美却惨遭废弃的密歇根剧院,全部给与了不厌其烦地特写,作为文艺片,情节当然也无可避免的简单,但这部电影并不无聊。
小小的幽默串联其中,男女主之间只有彼此才懂的调侃可爱又充满荒诞的奇思妙想,有种舒缓如诗的浪漫。
两人穿着睡袍蜷缩在沙发上拿着RH阴性血冻成的冰棒悠闲地下着棋,打趣着自己几百年前和那些传说中的“伟人”的枝枝叶叶.“你把你那只弦乐五重奏给了舒伯特,他却拿去发表?
”男人平静:“是啊,不过这是我让他做的,最后一章我还没给他。
”“我最爱听你讲和雪莱鬼混的那几年的事,他怎么样?
”“总之他是个混蛋。
”房子停电的时候,女主用葡萄牙语和藤蔓植物打招呼,男主角掀开了他那架只存在于尼卡古拉特斯拉幻想中的宇宙发电机倒腾一个吸血鬼也不得不面对的短路问题,为了处理被妹妹误杀了的那个人类,两人胆战心惊地交流:这个时代毁尸灭迹真是比过去难得多了不是吗?
……因为活了几百年,对性、对娱乐、对任何喧闹都失去了兴趣,唯有从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慰藉、打发时间,在两人相会之前,女主角带上了一箱子各种语言、各种年代的珍藏书籍、男主作了一首新的曲子,相会的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懒洋洋地在沙发上醉意昏昏,直到那个金发美丽却充满危险躁动的小姨子深夜来临。
因为小姨子的任性妄为,唯一的人类助手死于非命,两人不得不抛尸灭迹,回到丹吉尔却发现老友因为喝到被污染的血而病逝,两个人决定走上天台等候死亡,但最后还是没能放弃对鲜血的渴望。
“洛基”汤姆西德勒斯顿和“冰雪女王”蒂达斯文顿的组合在这里有一种奇妙的化学作用,他们都有一副疲惫苍白的憔悴面容,但又有一双同样清澈渴求的孩童般的眼睛,衰老和年轻、青春和沧桑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人的身上,冰雪女王近乎白色的睫毛与淡到无色的嘴唇与抖森同学敞开的长袍下消瘦苍白的身体,他们什么都不做,只要站在那里就像吸血鬼,疲惫又慵懒,配上导演别出心裁的慢摇配乐,从开头那曲嗓音怪异到让人沉迷的婉达杰克逊的老歌funnel of love开始,所有观众的心都跟着不停转动的片头陷入了迷醉。
关于吸血鬼的幻想大概是人类对永生的渴望的一种投射,虽然神祇、幽灵、精怪同样都可以不老不死,但只有吸血鬼是活在人世与人为伍,过着仍旧和人类差不多的生活。
虽然不再是人,但却又从未离开,于是自然而然成为了世界的旁观者。
导演用吸血鬼这一形象表达出一股寂寥的孤独,似乎还有一丝对人类自身的厌恶,两个吸血鬼仍怀抱着对人类历史中发生的无数美好事物的敬仰与欣赏,而人类自己却在污染自己的身体放纵自己变成“行尸走肉”,也就是男主口中厌弃的“僵尸”。
放纵吧,寻欢作乐吧,也许是时间有限所以才会沉迷如此肤浅的欲望,当生命变成永恒,当繁华都市热闹复又寥落,当文明此处陨落又在别处崛起,什么东西都会灰飞烟灭,唯有艺术与科学成了解救永恒孤独的出口,而这一切都只需要一个真正心领神会的爱人才值得分享,别的人都不重要。
作为玩过电影又玩过乐队,一直坚持着艺术电影的独立导演贾木许,孤独被写成了一首诗,用男人迷人的嗓音沉吟,映照在爱人婴儿般的双眸里。
他们是吸血鬼,吸食人血,处于食物链顶端。
亚当喜欢音乐,夏娃喜欢亚当。
他们称人类为僵尸。
这样的吗?
我们已经这么乏味了?
爱和艺术,世间最尊。
他们只要爱情,尊崇艺术,鄙视其他。
人类,确实是略逊一筹。
亚当看中了一个很有天赋的女歌手,把她变为同类。
入了吸血鬼的法眼,她不会在人类中沉沦了。
人类,已是沉沦的归处了吗, 茫茫宇宙,人类在接受着什么样的鄙视呢?
还有,亚当夏娃,你们叫这个名字,是要告诉我们,人类的始祖,已经不承认我们是他们的孩子了?
上帝想重新开始了吗,从你们,开始?
影片冷傲孤僻,充斥着吸血鬼玩味人类的不屑,视角独特,细思极恐。
个人认为,片尾讨论爱因斯坦,略显突兀,科学不及艺术高贵,不涉及人性,可以不予理会。
如果一定要触碰人一下类的天花板,不妨喷一下《蒙娜丽莎》。
一个问题,请问,贾木许,你现在还是“人”不?
或许「吉姆·贾木许」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逼格」的代名词,因此当充满了疏离冷漠、漂泊流浪气质的他操起「吸血鬼」时,这一如今被《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作品玩至烂俗的题材陡然高贵文艺了起来。
在贾木许的叙述中,吸血鬼们既没有与狼族的千年宿怨,也没有对人类的嗜血杀戮,有的只是在人类世界里躲躲藏藏、委曲求全,在孤芳自赏和自怨自艾中摸索生存、抚弄爱情。
即便故事性无限趋近于零,但作为小津安二郎的「门徒」,贾木许任由镜头自由生长,让空镜与留白构成禅境,在光影和观众的思维之间留下无穷无尽的意象。
你可以说它不好看,却无法否认满溢的「逼格」。
贾木许从来都是制造「逼格」的高手,从道具到对白,看似信手拈来,可总能予人不明觉厉之感。
影片开头,伊恩给音乐人身份的亚当送来好几把电吉他,「斯普罗」、「海格斯特龙」、「丹电-银音」、「格莱琴」,无一不是高端上品,瞬间拉升了格调。
事实上,贾木许胸怀锦绣、腹隐珠玑,知识面极其广泛,在他的Youtube收藏单里,除了各种音乐之外,居然还有真菌学和蘑菇鉴别指南之类的冷门玩意,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他在以往的作品例如《地球之夜》或者《控制的极限》中能唠叨出那么多东西了。
看贾木许摆弄吸血鬼,是对这种题材的全新体验。
首先,他给主角起名「亚当」、「夏娃」,既是受马克·吐温《亚当和夏娃日记》的启发,也是间接对这对《圣经》里的人类始祖致敬或戏谑。
随后,他把亚当安置在底特律做一个摇滚音乐人,又让夏娃隐遁在摩洛哥的小城丹吉尔。
这两个地方远隔万里,但各有奇妙之处。
前者曾是老牌的重工业城市,可如今早已繁华褪尽,成了萧索破败的鬼城;后者历史悠久,欧洲和阿拉伯的文化在此水乳交融,充满了异域风情。
这样的两座城市显然能够与亚当和夏娃这两个吸血鬼产生微妙的联系,鬼域般的底特律令亚当终日黑衫裹体,崇尚白色的丹吉尔亦让夏娃偏爱一袭白衣。
底特律和丹吉尔都远离世界中心,却平添了一分神秘感。
看这对吸血情侣,全无恐怖惊悚之感,反而举手投足尽显慵懒优雅。
无论是亚当一屋子的音乐器材,还是夏娃满地的文学名著,都是两者文艺情怀的写照。
两个美丽的生物生命悠长,累积了数个世纪的学识与见闻,平时的对白不但引人入胜,还不时迸出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品评,令人会心一笑。
比如他们会用「浮士德」(歌德诗剧《浮士德》的主人公)、「斐波那契」(意大利数学家)、「史蒂芬·戴德拉斯」(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中的人物)、「黛西·布坎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角)作为自己的名字,会讨论玛丽·渥斯顿克雷福特(女权主义的鼻祖)的作品,会为特斯拉(发明家、物理学家)鸣不平,而且他们曾是牛顿、雪莱和拜伦的朋友,甚至连传说中莎士比亚的代笔者克里斯托弗·马洛竟也是他们的吸血鬼老朋友。
本片的选角绝对让人拍案叫好,由于吸血鬼源自英国的哥特小说,因而贾木许找来了一帮英伦班底。
导演的名头放在那里,虽然这个项目的筹资过程困难重重,最后靠着七拼八凑攒了七百万,但应邀而来的演员都冲着贾木许给了友情价。
汤姆·希德勒斯顿和蒂尔达·斯文顿两位大牌分饰「亚当」与「夏娃」,个人认为基本上再没有比他们更适合这两个角色的人了,一个自带阴郁颓靡,一个天生玉骨冰肌。
尤其是蒂尔达,出身苏格兰贵族家庭,原本便有一种中性美,如今年过五十之后更是愈发相貌清奇,雍容中隐含剔透,一副墨镜加一条披肩,如一朵苍白的火焰飘荡在丹吉尔的街头巷尾,怎么看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吸血「女王」。
斯文顿比希德勒斯顿大了一辈,年龄上的差距自然带出了看点,然而贾木许谱写的这段「忘年恋曲」丝毫没有违和感,气质上的相似之处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岁数的落差,显得十分和谐融洽。
同时,贾木许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让看起来更加成熟的夏娃恰好可以用温和和包容来抚平亚当那颗急躁而脆弱的心。
在《唯爱永生》中,吸血鬼并非多么强大的存在,反而都是可怜虫。
他们在漫长的生命中历经了世界的沧海桑田、看惯了人类的悲欢离合。
时至今日,对血液的渴望和对人类的蔑视只能使他们离群索居,在荒僻幽暗的巢穴里凝睇叹息。
更可悲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万一喝了不干净的血还会危及生命,另一个吸血鬼马洛就是这么死的。
生存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孤独、步步退让。
这个时候,永生不再是天赐的福祉,而是永恒的诅咒。
看到亚当和夏娃在片尾露出的獠牙吗?
多么无奈!
多么可怜!
就像是走投无路的瘾君子一样,那一刻是彻彻底底的缴械投降。
亚当和夏娃讨论过量子纠缠理论: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的耦合后,单独扰动其中的一个,不管相隔多远,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一个粒子。
这仿佛就是他们自己的写照,即使经过了数百年的历程、即使相隔万里,爱恋一旦形成便已然密不可分。
贾木许借吸血鬼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悲观态度——他们脆弱多思,处在危险的情况之下,对自然充满了无知和恐惧,而且目光短浅,根本不明白世界的运作方式和规律。
然而,在亚当和夏娃身上,他依然投注了对爱情的假想,让它随着时间一起流逝,既然我们在真实世界不能永生,那就在这对唯美的吸血鬼身上寻找答案吧。
导演一定不举。或者即将不举。
逼格甚高的两个吸血鬼。我猜他们都是天秤座。电影内容涉及语言、文学、书籍、乐器、音乐、历史、哲学、物理学等等内容。不得不联想到《女性瘾者》两部曲。影片中出现的音乐没几个对胃口的,最喜欢Denise LaSalle - Trapped by a Thing Called Love.
慢慢慢慢的节奏。风格化,又不是特别吸引人。配乐很赞。。迷离的感觉,所谓生活,不过如此而已。又是逼哥系列~~~3.8 分路过~
贾木许导演告诉我们,吸血鬼这种可以永生不死的神奇生物,极有可能因为命太长时间太多,而成为一个集文学家音乐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一体的,逼格非常非常高的神经病。见证数百上前年人类史的吸血鬼抖森,全程一张累感不爱 脸,尽情展现着对人类这种愚蠢生物的鄙视和几百年来因为闲到发慌而积累下的才华
依然对吸血鬼题材无爱
本命导演这么低产实在没办法,但是等了好几年老贾新片等到这么一个结果真的不能说满意,整部片都在夹带私货......OST太赞,越来越喜欢Mia。
感觉贾苜蓿同志应该可以退居二线了,专心古琴演奏,跟库斯图里卡、窦唯一块组个团吧。
都是装逼,贾木许就能装的这么有趣
2014年底看了几部积压的好片子,这是一部。片子的感觉特别对,活了几个世纪的吸血鬼应该就是这种颓废的贵族范儿,哪儿可能像美剧里还那么起劲儿地厮杀、争权夺利的活着?设定在底特律和摩洛哥也很赞,废墟一样的城市,及老旧的神灯魔毯里的世界。背景音乐已经五颗星,值得买原声碟。吸血鬼片中最佳。
老贾逼格太高了, 光是soundtrack就能听高潮.
毁了一对神CP. 本子太单薄,贾木许还是低成本文艺片。噱头太多,而且都仅是噱头而已。又EMO,又哥特,又天文科学,又诗书曲艺..所有架构仅是人类对吸血鬼的幻想,没有核心,都是一场虚张声势。上点硬货啊亲!再不要拿卡司为渣片加分好嘛!再不要拿王家卫说事好嘛!这片子能拉片么?镜头有什么技术?!
果然不好看啊
女神气场飙爆表了 衬得抖森弱弱的 我也要在live house里戴着墨镜装酷!// Mia Wasikowaska保持一贯传统 演一个annoying as fuck的不懂事姑娘 #飞机上看的
嘤嘤嘤嘤贾木许脑残粉表示五星不够打啊!小时候独自在家看僵尸片以及说吸血鬼的电视剧吓得多年后至今不敢碰僵尸片题材,很多时候连那几个字都不敢听到,吸血鬼题材倒稍微好点。尽管如此其实本来做好被惊吓的可能了,毕竟从前看夜访吸血鬼暮光之城其实也被吓到的,结果并没有吓到而是意外觉得很迷人。
老贾成功将逼格再度升级,执意炫耀各种文青必备硬干货,运镜画面剪辑音乐构图水准依旧,迷幻疏离的存在主义式主题表达尽情调侃着人类,有些段子还是挺有小智慧的,像吐槽科学家命运内段。至于史上最文艺吸血鬼夫妻档大战熊孩子小姨子的戏码真是太让人感叹了,活再久你还是挡不住。
屌丝阶层的现代吸血鬼~半生不涩的英伦味,彻底不带感
贾木许特集。对现实的不满、对往日的怀念、以及本人的自恋,不用自嘲去包装,而直接铺陈讽刺,对比之下连伍迪艾伦都显得柔和可爱了。(或许结尾算是一种自嘲吧)如何不着痕迹地、不引人生厌地报菜名果然也是一种学问。虽然蛮喜欢片中吸血鬼的氛围,但是如果真的活过几百年的吸血鬼想必会明白,只有让过去看起来更美好的滤镜。从来就没有什么更好的时代。4-
全场尴尬症,不知道导演在装什么,短评都不想打了但是!“爱因斯坦的量子纠缠”是错句,想拿大咖名字zhuangbi也不是这么用的。
别致风格的文艺吸血鬼,逼格略高。★★★☆
无聊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