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字了,把粤语版的《29+1》看了第二遍,写了这个影评。
前两天在准备搬去厦门。
两天在深圳、香港跟在认识的好朋友告别,跟一个哥哥开玩笑说,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看看我的朋友圈,好像我的实况报道。
不开心的时候就看我播报到哪里了...哈哈(因为我比较喜欢发朋友圈)。
就好像《29+1》的电影中黄天乐说的一样,有得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于是就选择一种东西把自己的每一天记录下来,回头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9+1》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香港同名舞台剧,讲述了即将进入三十岁的两位女性,在面对30岁来临的困扰时的不同人生态度。
电影很文艺,讲的也都是女性在生活中会经历感受到的。
(BTW,个人觉得周秀娜真的是挺漂亮的,而且演技越来越好了。
)三十岁的林若君是中产阶级职场女性的代表,性格坚强、独立、美丽上进,又得到公司老板的器重而升职。
看似表面把人生掌控很好的她,在面对爸爸过世,男朋友心不在焉的爱情,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失控而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三十岁的黄天乐,一个长相胖胖的天真活泼女孩,在唱片店里卖了10年的唱片。
在三十岁得知了自己得了乳腺癌而想要开始谈恋爱、完成自己十几年想要去法国旅行的梦想。
不知道现实是不是真的有林若君和黄天乐这样的性格和故事的人存在,但我觉得每个女人都要学着不去依赖工作和爱情、也都有一个“黄天乐”去值得发掘。
林若君说自己从小是一个很独立的人,后来发现其实自己是一个很依赖的人,依赖工作,依赖和朋友去吃饭、就依赖睡觉。
总是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打发剩下那些无聊的时光。
当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什么。
工作和爱情好像是这些女性们用来填满生活的两件利器,没有合适的男孩子恋爱,或者觉得男孩子靠不住就会努力想要赚钱,可是钱赚到了,职位升了,其实最后生活也就那样了。
工作和爱情真的可以给女性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意义吗?
电影中用黄天乐乐观的口味问“三十而立”“立”是什么?
应该是“三十而下”吧!
三十岁倒下,身体检查。
是啊,“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么呢?
就算有钱、有房、有车、有家庭?
三十岁的生日的那天也不过是人生中最普通的一天。
就算没有,也其实都没有什么所谓,因为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倒计时,有一天我们最终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29+1》的电影真的很文艺,用对比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两种女孩面对都充满问题不同生活,面对不同生活的态度。
导演可能也是想让更多的女孩们,跳出“30岁盒子”的标签,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最后找到我们自己。
用我今天才看到朋友的ins的一句话结尾:Over my life I have met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people. Those who are extraordinary are those fully themselves. (我的一生见过寻常人和不寻常的人,那些不寻常的人是追寻到自己的人。
)
电影出来那一年,刚好我30周岁。
我今天才在电视APP无意看见了这个电影,以为是都市丽人爱情故事没想到就这样一直看看到了结尾30就要到的那几年,我在一个外企做经理助理,还算OK,每天下班最大的消遣就是健身,可能是我不够漂亮,没有帅哥来认识我。
28起真的焦虑了就在这个豆瓣的相亲网站,陆陆续续见过几个男生,偶尔有优秀的却没有下文后来公司搬家我总是迟到渐渐的在忙跳槽,后来老东家加工资我也还是决定辞职慢慢找,这样一辞职后来奇怪呢面试越来越少,干脆就家里休息,不久以后认识了现在的男票,相处半年就是我30周岁,然后一直到现在居然还在一起。
或许真的是30开始事情不一样了,后来我会做饭会做很多家务。。。
这几年他的事业处于上升期,我呢在家也很舒服,但是总有危机感,毕竟现在很多公司开始裁员。
我和他总是觉得彼此不合适想起那些年,工作完了就是去健身,然后再挤时间去练钢琴,虽然我很孤独,但是我很善于和自己相处,可能比起社交我更喜欢独处。
只是常常觉得那是自己的高光时刻。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像个假阔太
即将踏入三十岁的两个女子,有着不一样的生活际遇。
林若君,面对工作重压、双亲病重、脆弱爱情,身心疲惫;黄天乐,乐观积极,热爱生活,身患癌症却坚持环游世界,追寻美好爱情,也从未因为微胖身型而错过美食。
意外闯进彼此的世界,影响彼此的生活。
到底谁的生活才是真正30岁女人的生活,我不知道,可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想活成黄天乐,却会不知不觉中过得像林若君。
18岁的我,有时候也会想,30岁的我是什么样子。
有人说,18岁,还很年轻。
那20岁呢?
也很年轻。
那25岁呢?
27岁呢?
29岁呢?
18岁的我们在父母家人老师的眼中,可能还是孩子,做的事情也显得幼稚,所以,我们自己也把自己当孩子看。
20岁的我们突然不得不考虑工作、生活,20与18只相差两年。
25岁的我们也许还一事无成,却不得不开始考虑成家,五年之间,我们得做好工作,开始建立家庭。
27岁的我们会被各种催婚,甚至生小孩,仿佛再不结婚就晚了。
因为我们又老了两岁。
29岁,可能就是别人口中的大龄剩女,在奔三的年纪里,身边的朋友大多早已结婚生子,甚至已经有了不止一个孩子。
这时候还是一个人的你就成了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更变成社会问题。
30岁之后呢?
可能当初的满怀希望也被生活的泼的冷水浇灭,焦虑不安也逐渐挥发消散。
18岁到30岁,十二年,我们就要被迫完成长大成人,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培养下一代等等重任。
仓促之余,我不禁又想,30岁之后呢?
40岁,50岁,60岁,70岁,甚至80岁,90岁,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把孩子养大,等孩子结婚生子,等孩子老去,享受老年生活,可这时我们已经太老哪都去不了了。
我妈24岁生了我,到现在还在跟我抱怨多么年轻就为了养我变胖变老,身材走样。
于是也经常跟我说,不要十七八岁就成天想着要谈恋爱,先自己学会好好生活。
老实说,慢慢长大也不错。
那要变成什么样呢?
我想,在三十岁的年纪,我应该是忙碌的,不是忙着照顾孩子,维持家庭,而是,在工作几年后,能够养活自己的基础上,忙着享受自己的生活,把生活过得精致优雅一些,淡定从容一些,恣意妄为一些,然后,为以后的生活阶段积累更多东西,金钱也好,经验也好。
就像曾经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把手表调快五分钟,多给自己五分钟的假想时间,不仅能让你准时,还能让你更从容。
多给自己五年的时间,准备更多,收获更多,毕竟我们还有往后五十年的时间。
所以,在19+1的年纪,为29+1做些准备,不是准备找个人建立家庭,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起加油吧。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香港职场女性的故事,林若君,下个月她就要30岁了,可怕的30岁。
日复一日地检查自己的皮肤,每当一条皱纹出现,就咬牙狠心买下越来越昂贵的抗衰精华。
一步步把上班需要的装备穿上,可是无论怎么装备,都不想上班。
林若君是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段不痛不痒的爱情,男朋友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他还没有做好步入婚姻的准备。
林若君有一个很钦佩的上司,上司总是要求别人之前先要求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
上司最近提拔了若君,上司问了她今年几岁。
-29岁
上司说,土星围绕太阳30年为一个周期,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人生由很多变化,很多挑战。
她的土星周期也快到了。
若君的父亲有老人痴呆症,当她每次在工作的时候,父亲都会打电话叫她回家吃饭。
她每次都表示很厌烦。
若君给男朋友的猫喂食,猫猫挠伤了她,她尝试了好久,这只猫好像和她都处不来。
打电话跟男朋友聊天,两人依然不痛不痒地聊着天,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们这段感情已经很鸡肋了。
过了几天,若君到男友的家里,她晋升之后工作很多,在男友家里还在不停处理工作,男友发脾气了,他很讨厌若君把职场上的压力带到他的家中。
两个人大吵了一架。
但她也只是想多赚多点钱,为之后的生活付出,起码以后的生活里,男友弄乱的屋子,她有钱请佣人来收拾。
很多感情里都是这样,总是一个人在默默计划这未来,而另外一个人在感情里面却分了心,两个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各自奔向不同的未来来。
男友说要去公干,两个人分开一下,冷静一下。
恰好此时,若君的房东临时把房子卖出去了,她一直找不到住的地方,房东就介绍她到自己亲戚家去住。
这里住着黄天乐,一个永远都很开心的女孩,黄天乐去了巴黎旅游,若君得以在这暂住。
黄天乐和林若君居然是同一天生日,她们都快要步入30了。
天乐有一本日记,里面记录全都是她人生中有趣的事,她的字里行间,总是透露着快乐。
天乐长得胖胖的,不算好看,她迷恋《日落巴黎》这部电影。
突然一天,正在工作的若君收到通知,爸爸脑溢血住进了icu。
但她负责的一场发布会遇到了麻烦,本来沟通好的明星因为不满意安排的服饰而不出场。
作为负责人,她必须去处理这件事。
可是明星还是不依不挠,想要立刻离开会场,使得发布会不得不延期。
若君追了出去破口大骂明星,骂她因为自己临时反悔就浪费掉自己团队所有心血。
原来刚刚只是她的想象,的确这样骂了一顿心里很爽,但是于事无补。
这世界什么人都有,所以不会所有人都会迁就你。
上班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赚人家的尊重。
若君立刻追出去,用专业精神处理好了这个烂摊子。
同事眼里觉得她无所不能,是他们的女神。
若君陪伴在父亲身边,跟他分享遇到的趣事。
她忘了带手机,想去电话亭给母亲打电话,却发现自己忘了家里的电话。
这里回忆开始闪回,没有老人痴呆前的父亲,什么都记得,每次跟她谈论起那些趣事,她都心不在焉忽略掉。
当父亲老人痴呆病发之后,他还记得家里的电话、奶奶的电话、米铺的电话、若君的电话......关于家里的事情,他都尽最大能力记着。
而记忆力好着的若君,连家里的电话都忘了。
突然仪器响了起来,父亲的呼吸骤停了。
父亲的去世让她冲击很大,她跟上司提出辞职。
原本她以为自己是一个很独立的女生。
后来辞掉工作,才发现自己平时依赖工作,依赖工作之后和朋友去吃饭,没事干就依赖睡觉。
发现自己根本不懂得和自己相处。
她阅读这黄天乐留下来的日记,发现只是在唱片店打工的她,却每天都很开心很快乐。
后来她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天乐去巴黎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
天乐在最近做了身体检查,发现自己有乳腺癌,命不久矣了。
她很诧异,不知为什么天乐为什么会总是这么开心。
相比之下,她有更好的职业,有一个男朋友,还有爱她的父母,一切已经是顺遂。
可是她却一直快乐不起来,30岁的她反而迷茫了。
觉得自己一直往前冲,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父亲的离世,男友的冷战,使她开始迷茫起来。
她每一方面都想做好,但是每一方面都好像没有做好。
她被时间推着走,成为工作的奴隶,30岁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
这里时空交叉,天乐与若君相遇,天乐告诉若君,事情的好坏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
最后,若君闯入天乐的世界,在巴黎,他们相遇。
故事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有漂亮的开头,却只有一个仓促的结尾。
一开始对若君30岁遇到的烦心事描述地太绝妙了,我深有同感,其他我也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啊。
总觉得自己忙,可是又是瞎忙。
我期待电影会给30岁的女孩一个答案,告诉我们30也不必焦虑。
可是电影里没有这个答案,只是告诉我们天乐在面对生死有着超人的豁达。
当时看这部电影前,看到女主角是周秀娜,心里惊讶了一下。
周秀娜,不就是那个嫩模嘛。
但是认真看了下来,她个人表演给我的震撼大于电影本身。
知道她经历了和男友分手,事业不顺,整个人暴瘦。
也许这部电影就是她对30焦虑的一个答卷。
她演得很好,有港女独特的坚韧,也有女性的柔美。
她在当中投放了很多自己的情感,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坐在码头默默流泪的她,虽然脆弱,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会再爬起来,继续迎接挑战。
我想,若君的问题,也并不是快要死亡的天乐能回答的。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这些问题还是会存在,30岁甚至31岁的若君也还会为即将到来的40岁、50岁焦虑。
社会对女性的苛求是一直存在的。
女性一直被灌输30岁过后青春就不再的概念。
可谁说的呢?
30岁不正是最美丽的年龄吗?
脱离了稚气,又有处变不惊的淡定,有一点小钱,又有一点女人味。
30岁,正是能够好好体验做女人美好的年纪。
我觉得不必听从社会告诉你,30岁该拥有什么,而是聆听自己内心,30岁的你想要什么,然后去争取,毕竟30才是人生的一半不到呀。
30危机,并不是看一部电影就能解决,也不是听一首歌就能解决,对呀,我也知道,可是就是会企图把希望放在一部启发自己的作品上。
到最后的最后,你才发现,所有东西还是需要你硬着头皮去解决问题,去面对问题,是需要一番苦战的,学会和自己相处,寂寞也没关系,心灵丰盈就好了。
30岁的你,应该是更有选择权的你,更加愿意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付出的你。
也许,以后站在另外一个节点的你,会看过去的生活,就会觉得30也没什么了不起呀。
何時開始,年齡成為都市女性的禁忌。
更是暗許自己不再慶祝三十歲之後的生日。
彷彿它對應的只是體弱色衰和青春流逝。
反覆抱怨自己無力對抗卻頻頻出現的家庭情感,工作壓力等問題。
一股腦怪罪於時間頭上卻忘了這就是真實生活的際遇。
如果三十歲前經歷過的萬般挑戰,未能助妳提煉出智慧及心境去提升更成熟魅力的自己,還不知感恩並勇敢向喜愛的生活靠近。
那「三十而立」這話,就不是說給你聽。
接受每個決定所帶來的利弊。
祝福妳,在歲月中,得到更到的愛與勇氣。
感恩時間,感恩經歷。
亲爱的,为什么人生这么难呢。
充满不甘与无奈,回望的遗憾与前方的怯慌。
二十岁的时候,很依赖外界的形式化的东西,学习工作消费娱乐快乐,连追求知识与进步,其实都是一种信息焦虑而已,都是社会教化的结果,但以前只会觉得自己享受生活,殊不知所谓的精彩和浑噩竟是同一个事情罢了。
三十岁,所有选择和决定都要很大成本,并且带来更长久的影响和代价。
每个选择都是前期积累的结果,从毕业之后,除了工作,其实没有新的多元化的积累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年龄之后很难再改变工作和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
能和谁分享呢?
那只想着尽快结婚安稳生活不理解你为何忧伤的前男友?
那心底挥之不去纠缠拉扯却无缘再拥抱的逝去爱人?
身边已足够忙碌已经带给你许多欢乐的朋友?
爱和关心为名却处处让你愧疚又不敢冒险的家庭?
于是人生孤独寂寥,可是如果只能靠看见比自己还惨的人,才有了“反正就要死了”的不管不顾,这是一种何其残忍及懦弱的侥幸生存?
其实影片的答案从小学六年级我已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知晓,但普通人能否摆脱这样的“比下有余”、像我总带着的“幸存者的愧疚”?
但维系普通生活又谈何破局?
又如何在失去爱情、工作、家人之后,在所谓“诗与远方”的旅行之后,构建真实有力的生活?
这才是29+1的女性最想看到的状态。
很神奇,就究竟是什麼緣分讓我連著看了《29+1》和《愛情神話》兩部「女性主義電影」⋯⋯印象中這兩部都很🔥都封過神,但越是這樣越讓我覺得需要「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等到沒有人討論了,才可以不帶偏見地開始欣賞⋯⋯
29+1 (2016)7.12016 / 中国香港 / 剧情 爱情 / 彭秀慧 / 周秀娜 郑欣宜周秀娜和鄭欣宜飾演的兩個角色太臉譜化了,讓人不斷出戲,不斷反思是電影過時還是我苛刻~但很驚喜於大咖的客串,點綴了這部「小妞電影」,相比起近年的新導演,彭秀慧當時也是影壇新人,但絕非圈中新人😅這樣一對比,她當年拿「最佳新導演」不會尷尬嗎?
她⋯⋯真的還需要這個獎嗎😂電影看完之後有點難受和無奈——30歲,真的重要到要拍一部電影單獨講嗎?
但是點開豆瓣影評看到了很多女性的自白,又覺得⋯⋯這部電影其實也不至於太差,至少治癒了一部分人嘛(雖然不是我)見到有人提及張艾嘉的《20 30 40》才明白本片的空洞感,原來不是源於對30歲焦慮的探討,而是因為電影呈現出來的二元感讓我有一種壓迫感,痛苦於無法從電影中看到更廣闊的天空~看了其他介紹才知道,《29+1》的舞台劇原版是導演彭秀慧一人分飾兩角的獨角戲,帶出女主角的一體兩面~有點想回看那個版本😿很難具體說出電影和舞台的區別,或許是台詞密集?
劇情衝突?
人物塑造?
⋯⋯但總覺得原版能在香港被注意一定不只因為「消費女性主義」,迷!
29+18.7类型: 话剧 导演: 彭秀慧 编剧: 彭秀慧 主演: 彭秀慧 / 杨尚斌 / 朱栢谦
2015和2018年曾出過舞台劇現場錄像版無獨有偶,另一部還沒看的高分香港電影似乎也在探討類似的問題?
如果要批判是很容易的,亦舒筆下的女子可以灑脫,獨立⋯⋯為什麼多年過去了,新一代女性導演卻還在拍這種俗人,拍家長里短?
金都 (2019)7.72019 / 中国香港 / 剧情 / 黄绮琳 / 邓丽欣 朱栢康但是從《愛情神話》的豆瓣影評再回到這裡,突然有一種輕鬆感⋯⋯沒有人可以代表香港,無論是香港電影/文學,還是這座城市,這裡的人,香港女人的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書寫的,相互之間也不需要「被代表」,更不需要高喊各種主義打壓彼此,隨時開始,隨時離場。
29岁第一次看,那时和你一起,习惯晚饭后一起相依观影;35岁再看,在同样的房子,你却不在身旁了。
独自一人,真切经历体会了林若君的一无所有,泪水不停流过脸颊、经过下巴、落在心口、滴在地上。
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很独立的人,离开了才发现自己依赖感那么强。
再看是因为记得周秀娜的痛郑欣宜的笑,想寻找一些启示。
确实再难过,挤出笑的表情,还是可以释怀一瞬的。
愿如BGM张国荣的《从零开始》:来日你我再度相见,仍是旧日动人笑脸。
给我熊热眼光一遍一千遍,还望说声不变不改变。
的士司机:年轻人才会觉得放弃问题,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
不过做了高层,就要学会怎么解决问题了。
林若君老板:成功只是一个结果。
……每个人都有第一选择。
既然有选择,那就有代价。
最重要的是你做了这个选择,你有没有用百分之一百的心思和精神去做好它。
我就是那种女人,如果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我尽力了,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不会后悔,也不会抱怨。
做人不就简单快乐多了吗?
黄天乐:最重要的是,记住所有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快乐的事,因为有很多事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唯一可以控制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待它。
一部描述人生重要转折阶段影片,特别是关注点在于女性的角度。
影片描述了两位不同生存状态之下女性在恰逢即将迈入30岁之际恰好遇到人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林若君的父亲去世,黄天乐得了癌症),对于人生方向的感知。
30岁,在古语中时而立之年。
无论何时,其实都是会充满着迷茫和焦虑,因为人生的下半场即将开始。
古时如此,现在这个社会的压力导致其更甚。
作为一个经历过30岁的人,会更加深刻感受到,这样一个整数岁的意义。
似乎一旦迈过这个年纪,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剧变。
从生理上而言,男性女性都是如此,身体的状态由内而外,都是即将开始往下走,诸如皮肤变差、熬不了夜、运动技能下降等等。
更多从心理上而言,似乎已经离开了年轻这个台阶,很多属于年轻之时,能做敢干之事,都越发谨慎小心、患得患失了。
从生活工作层面而言,面临着诸如婚姻问题 (无论结婚与否),结了婚就需要面对恋爱与婚姻的转变,没有结婚则各种催婚的言论也铺天盖地;工作上,大部分人的工作方向已经不容易改变,剩下的就是在这个方向上不断上台阶,此时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后续的天花板在哪儿了;家庭上,或许此时已经有了小孩,父母也上了年纪,各种家庭的琐碎充斥着整个生活,属于个人的时间基本上是慢慢减少。
因为生活上经历的沉淀,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有了新的认识。
所以正如影片中的两位,其实并不一定是大多数的代表,还有机会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大部分的约束与牵绊已然让其无法前行,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在身。
或许需要感知这份新生活,需要到“四十不惑”吧。
中国包括香港女性电影就没好的,不是撕逼,就是放弃事业,要不就没人要,总是卖惨!30岁没被摸过胸还非要单独说,真不知道想干什么!就不能学学人美国隐藏人物啊!虽然电影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但不代表就不能理想化啊!看电影就知道性别平等在中国任重道远!
电影其实还挺矫情的,剧情也没有什么值得剖析的,无非就是两个面对三十而立的女人,面对生活而调节的生活方式与状态罢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从零开始#
影片说到底是励志的,但却并非盲目的鸡汤和煽情,而是分别呈现两种人生态度,让人自行判断和选择人生三十岁之后的道路。
大道理都是尬聊出来的………靠说而说 并不是靠情节说故事看得好累
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可也绝不是黄天乐的诗和远方,完全看不出理想,也根本无所谓志愿,只看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
看了前一小时,林若君的故事还可以,看到胖姑娘我就没有兴趣了,身残志坚那一套啊。#20170726
昨天看的两部法国人的40岁和50岁,而今天则是30岁的港女。该是不错的舞台剧,两生花的故事,但时间线真不太清楚,以至于一度以为她们只是同空间而不同时间。生活总有好多的选择,讲真我觉得工作场景和林若君的闺蜜场景是相对来说比较贴近真实而好看的。拍拖、父母或回忆都失真了。简单来讲就是作。
你已经很好了,不用为渣男友做改变。
背景非常熟悉 年纪也相当接近 蛮有带入思考的一次观影经历
7分,直到结尾推掉照片墙真的铁塔出现,两个30岁的女孩子相遇之前,都是倾向于3星的,但是那一刻真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是整部电影所要传达的东西。电影人才的北上导致香港电影开始往细腻内心方向发展,小格局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有些遗憾。新年愿望,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急,要快乐,要恋爱。
这个六月都是这种女性向的电影…周秀娜现在演技更成熟了,喜欢…要选择必然付出代价…流泪的过程也是必经的…女人的敏感表现的历历在目…舞台剧的风格也不算突兀…
对于两种教育与被教育的人生设定实在无感。一个沉迷于自我世界的追星肥宅也能乐天,我表示非常怀疑
后劲不足
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有点做作...
挺无聊的
“你有没有曾经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啊?我好像从来都没有这样觉得过,但一个人的时候我原来也会这么害怕”,看完想写一个遗愿清单,把每一个10岁都当作末日来活
周秀娜演的不错哦!不断蹦出的客串演员感动一脸。
#由零开始#
港劇味很濃,前半段的閨密、對白都很港劇味,保持港劇氣息或許還有點意思,可惜後來變過甜的陳可辛風了,2017.07.19@誠品
所有胖子戏份度日如年看不下去 周秀娜还可以 叙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