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申秀媛
主演:李姃垠,权海骁,汤峻相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1
简介:本片讲述了一位中年女导演在还原韩国第一代女导演制作电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奇幻电影之旅。受票房失败和更年期影响,主角陷入了人生低谷。没想到以兼职身份参与的韩国“第二”女导演的电影修复工作,竟是一场奇异的冒险……详细 >
身为女性,即使是第一名也很难被记住,既然如此,只要能做想做的事,就瞅准机会坚持下去吧
3.5 真的特别特别爱电影的人,才拍得出来的电影。可能是今年主题上最有价值/意义的韩片。女性的职业身份与家庭身份的平衡、女导演/独立电影的双重困境、对胶片/老电影资料的追本溯源与重塑、旧日文化世界的坍塌与没落……每个主题之间都是复合的、彼此穿插纠缠的,排列下来全都踩到点上。但可惜的是就电影本身而言,还是拍得比较普。
看到女剪辑师年迈瘸着腿在乡间独自生活,说腿瘸是以前总是蜷着做事的后遗症,本前·剪辑从业者彻底破防了,狗都嫌累不肯干的剪辑,你究竟给生活带来了什么!(破音)😭
远离男人,专注自我实现。太太太平了这个叙事节奏,差点睡着。
当代女性导演和初代女性导演的对话,常见探寻式叙事的手法,难得没有突出探寻过程的困难重重,把重心放在导演和女性双重身份平衡上。明治咖啡馆,床单做幕布,狠狠感叹女性导演的细腻。除去部分技法生硬的问题,可以说是今年北影节到现在的top1。 本来是在地质礼堂二层,工作人员说二楼只有四个人可以下去随便坐。开场才发现人寥寥无几。看到剪辑师对金志婉说要活下去的时候意外想到了五月毕创定剪的时候我说这辈子再也不想当导演拍电影。一位教过我的老师私信我说,一定要做下去,至少在这个行业。然后我在致谢里写了句话,我说四年前来到这里开玩笑说要拯救中国电影,四年间无数次意识到自己没有任何天赋,老师的夸奖像是基于性别给予的安慰,时至今日,我感叹幸好还有电影拯救我。女性电影人们,再走远一些吧,让你们的声音传得更远一点吧。
还是挺感人的,当接近最后,女导演站在旧影院天花板破洞里照射下的阳光里,对着光一格一格找着在一堆废墟里找到的女判事的旧胶卷影像的时候,她的影子和历史中每一个女性导演努力拼搏努力追求的身影重叠了。这里有泪目。
致敬啥?啥致敬?叽叽嘎嘎、昏睡片!
一部沉闷压抑的 有关性别 有关消亡 充斥着无力感和疲惫感的电影 这样的题材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如果没有跌宕的剧情 紧凑的节奏 深刻的对白 也还可以有赏心的颜值 悦目的画面 动听的配乐 etc. 总得占上几样吧 否则得有多强的共鸣 或是多深的偏爱 才能看得下去。
非常文艺女青年式的风格,浪漫中又带点平淡。
一部从片名到角色都想放弃的电影,尽然一下就看进去了。它的叙事轨迹必然是跟现实产生了一些重叠,使人对影片结局充满期待,好像要从银幕里验证某些现实的猜想。这片是讲女性,在家庭关系跟职业前途二个方面的举步维艰。同时又让我看到关于梦想,人生价值的自我质疑。因此它又超出了女性题材的范围。有种伤感在看《内布拉斯加》的时候也产生过。空洞的天光照亮她孤独的寻找,老剪辑师重操旧业时的沉浸,前辈在胶片里寂寞的身影,镜头下的美感叫人落泪。但空荡荡的首映礼,像是对电影中断了的叙事有个答案。一切挣扎毫无意义,她们依然是被遗忘的那部分。
女主演技值得4/5,在很多个片刻的体态和眼神中被深深打动 // 情节安排欠佳,不觉得逝去女导演的影子和声音这些“奇幻”元素的设计有什么加分 // 配角出彩:暮年的女剪辑师、过时电影院的男放映员、说着残酷真话的儿子。
是性别困境,梦想与耐心的表达,还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之韩国版?孰轻孰重不重要了,上一代女性电影人对下一代说“再见了”,下一代又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呢?20220820北京万达影城CBD店
述
小设计挺好玩的,比如女主的衣服上写着:“Lucky Me!I see Ghosts!”
导演功力一般,高跟鞋和影子设计挺有感觉的但因为节奏乏力本可以更惊艳,加一星给韩国人愿意真诚地致敬女导演而不是消费女性议题
足够坦诚动人,但真的缺少一种灵光乍现的才华。
韩国女性的职场困惑与电影行业的衰落,题材很好,字幕翻译的非常潦草,没有过多期待看完反而有些感动,是女导演的不易、诚意与传承。
抨击sensorship 呼吁职场公平 致敬默默无闻的女性电影工作者
7/10 女导演拍女导演探寻女导演的三重互文 展现女性的多重困境以及胶片、老影院的没落 "没钱但有意义"、"你别再拍电影了” 、被剪掉的只是抽烟画面…真的好讽刺
很感动。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身为女性,即使是第一名也很难被记住,既然如此,只要能做想做的事,就瞅准机会坚持下去吧
3.5 真的特别特别爱电影的人,才拍得出来的电影。可能是今年主题上最有价值/意义的韩片。女性的职业身份与家庭身份的平衡、女导演/独立电影的双重困境、对胶片/老电影资料的追本溯源与重塑、旧日文化世界的坍塌与没落……每个主题之间都是复合的、彼此穿插纠缠的,排列下来全都踩到点上。但可惜的是就电影本身而言,还是拍得比较普。
看到女剪辑师年迈瘸着腿在乡间独自生活,说腿瘸是以前总是蜷着做事的后遗症,本前·剪辑从业者彻底破防了,狗都嫌累不肯干的剪辑,你究竟给生活带来了什么!(破音)😭
远离男人,专注自我实现。太太太平了这个叙事节奏,差点睡着。
当代女性导演和初代女性导演的对话,常见探寻式叙事的手法,难得没有突出探寻过程的困难重重,把重心放在导演和女性双重身份平衡上。明治咖啡馆,床单做幕布,狠狠感叹女性导演的细腻。除去部分技法生硬的问题,可以说是今年北影节到现在的top1。 本来是在地质礼堂二层,工作人员说二楼只有四个人可以下去随便坐。开场才发现人寥寥无几。看到剪辑师对金志婉说要活下去的时候意外想到了五月毕创定剪的时候我说这辈子再也不想当导演拍电影。一位教过我的老师私信我说,一定要做下去,至少在这个行业。然后我在致谢里写了句话,我说四年前来到这里开玩笑说要拯救中国电影,四年间无数次意识到自己没有任何天赋,老师的夸奖像是基于性别给予的安慰,时至今日,我感叹幸好还有电影拯救我。女性电影人们,再走远一些吧,让你们的声音传得更远一点吧。
还是挺感人的,当接近最后,女导演站在旧影院天花板破洞里照射下的阳光里,对着光一格一格找着在一堆废墟里找到的女判事的旧胶卷影像的时候,她的影子和历史中每一个女性导演努力拼搏努力追求的身影重叠了。这里有泪目。
致敬啥?啥致敬?叽叽嘎嘎、昏睡片!
一部沉闷压抑的 有关性别 有关消亡 充斥着无力感和疲惫感的电影 这样的题材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如果没有跌宕的剧情 紧凑的节奏 深刻的对白 也还可以有赏心的颜值 悦目的画面 动听的配乐 etc. 总得占上几样吧 否则得有多强的共鸣 或是多深的偏爱 才能看得下去。
非常文艺女青年式的风格,浪漫中又带点平淡。
一部从片名到角色都想放弃的电影,尽然一下就看进去了。它的叙事轨迹必然是跟现实产生了一些重叠,使人对影片结局充满期待,好像要从银幕里验证某些现实的猜想。这片是讲女性,在家庭关系跟职业前途二个方面的举步维艰。同时又让我看到关于梦想,人生价值的自我质疑。因此它又超出了女性题材的范围。有种伤感在看《内布拉斯加》的时候也产生过。空洞的天光照亮她孤独的寻找,老剪辑师重操旧业时的沉浸,前辈在胶片里寂寞的身影,镜头下的美感叫人落泪。但空荡荡的首映礼,像是对电影中断了的叙事有个答案。一切挣扎毫无意义,她们依然是被遗忘的那部分。
女主演技值得4/5,在很多个片刻的体态和眼神中被深深打动 // 情节安排欠佳,不觉得逝去女导演的影子和声音这些“奇幻”元素的设计有什么加分 // 配角出彩:暮年的女剪辑师、过时电影院的男放映员、说着残酷真话的儿子。
是性别困境,梦想与耐心的表达,还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之韩国版?孰轻孰重不重要了,上一代女性电影人对下一代说“再见了”,下一代又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呢?20220820北京万达影城CBD店
述
小设计挺好玩的,比如女主的衣服上写着:“Lucky Me!I see Ghosts!”
导演功力一般,高跟鞋和影子设计挺有感觉的但因为节奏乏力本可以更惊艳,加一星给韩国人愿意真诚地致敬女导演而不是消费女性议题
足够坦诚动人,但真的缺少一种灵光乍现的才华。
韩国女性的职场困惑与电影行业的衰落,题材很好,字幕翻译的非常潦草,没有过多期待看完反而有些感动,是女导演的不易、诚意与传承。
抨击sensorship 呼吁职场公平 致敬默默无闻的女性电影工作者
7/10 女导演拍女导演探寻女导演的三重互文 展现女性的多重困境以及胶片、老影院的没落 "没钱但有意义"、"你别再拍电影了” 、被剪掉的只是抽烟画面…真的好讽刺
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