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海传奇》就很烂,后来得知动画版《地海》也不尽如人意,看了个简介,又看了勒奎恩的评论,也就知道了个大概。
但是,说实话,没想到真的比较差,已经不仅仅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或者什么,而是显得太没才气了。
应该说《地海传奇》是不好改编的,因此才会大家都抢着要改编权,又都没编出个什么名堂。
作者大段大段地叙述自己的思想,而人物常常陷入无所事事中。
除了第一个故事里杰德的日子还算过的充实(不停逃避黑暗的追击),第二个故事中《古墓》中泰娜就度过了漫长的,沉闷的,当无聊的最高女祭司的生活。
第三部,按说也是动画片的主体,更加是杰德带着阿仁在世界各地漫无目的地追寻,阿仁不知道杰德在找什么,杰德说我是在跟着你走……绕来绕去最后我也没太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走到天涯海角,还走错了方向的样子。
不过最后一段杰德在生死之界阻止光明的流失,和阿仁的转变,还是表现了很多作者的功力。
第四部则大段大段描写泰纳不当女祭司,也不学魔法,改当农夫的妻子,而且孀居了的生活,个人特别喜欢这一段,因为能完全落入作者所设定的一个古老的农业社会生活里,这正是奇幻小说的迷人之处,会让人真实地感到,这就是地海的世界。
但我还是承认,这一段同样不适合改编,因为严重缺乏视觉上的吸引力。
大概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宫崎吾郎选择的是四拼一,把所有的情节进行切割,变换,移植,组合……那么结果呢。
当然就是四不象了。
既不是厄苏拉的《地海》,甚至也不是一部吉卜力动画。
如果是厄苏拉的《地海》,那么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战胜邪恶巫师这么简单,浅俗的故事。
可以说《地海》所有的思想,这个片子都取之皮毛,精魄全无。
如果是吉卜力的动画,它应该做得更精致一些。
单看那首好听的《Terru之歌》,当他出现时,声音很美,画面也不错,但就是完全无法融合在一起,瑟鲁的口型和动作神态完全都对不上。
因此丝毫感觉不出是瑟鲁在唱歌,唱歌的是瑟鲁。
相较之当年的《侧耳倾听》和《大提琴手哥修》,其中人物在拉琴时的手指和运弓动作都是完全写实的,因此和音乐的起伏配合的天衣无缝。
这份功力,难道已经丧失了吗?
也不能说《地海战记》没有任何优点,至少那首歌确实非常美,是全片中最能让人联想到地海世界的。
作画上也大体保持了吉卜力动画的特色,虽然没有突破。
只不过,顶着吉卜力和厄苏拉的两大盛名,宫崎吾郎的表现确实让人失望。
难免更怀念过世的近藤喜文,据说他也曾是理想的接班人。
吉卜力原班人马,倾力为宫崎骏之公子效力。
演员亦是宫崎骏的豪华阵容,尤以《幽灵公主》、《风之谷》之班底为基础。
看过的同行们都大呼差劲,说跟他老爹简直差了好几个数量级,更有同行替吉卜力担心,云宫崎骏过世后,吉卜力必死无疑。
昨日特意和WC同学一起正襟危坐,看片研习。
美术方面无可挑剔,远远超过及格线,国产片要想达到,估计还要等个十年二十年。
宫崎吾郎集编导作词于一身,有老爹和其团队支撑,起点高得令人羡慕。
全片开场有章有法、毫无毛病,可惜未能持续下去。
和许多第一次执导的新人一样,想说的事太多,结果是一件也说不清楚,节奏、悬念把握都还成问题,动作戏更是无法跟老美的同行们相比,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应该会慢慢进步的吧。
冲着宫崎老爷子的面子,看了宫崎公子这部动画,感觉颇不爽。
剧情介绍的并不完整,很多地方都比较蹊跷,比如上来王子就把国王杀掉,然后逃跑什么也没介绍剧情就发展下去,之后越来越多的类似的奇怪之处,这里不再多说,反正我看了一遍有很多情节都是看不懂的,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个情节,通篇没有什么令人看了感动,或者幽默的部分。
老爷子的动画的剧情就鲜明很多,虽然有些地方也有稍许奇怪,不过那些情节也是有“包袱”在里边,并且剧情中穿插着幽默的成分。
出现的人物虽然很少,但是并没有刻画出他们的性格,而且有明显的脸谱化趋势,好人都是一脸正直,方脸阔口,而坏人都是佝偻的身子,并且坏人从头到尾就是一样的嘴脸,没什么变化。
老爷子的动画变数就很多(其实也都能猜到了)坏人其实也不那么坏,好人也并不是那么好,谁都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某些举动,而且老爷子动画中出现的人物一般很多,而且人物内心都刻画得很细腻,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天空之城》中的那些海盗,上来穷凶极恶,后来却变成了主人公的朋友。
画风紧随老爷子的诸多作品,一看就知道是宫崎家的作品,人(东方的人),龙(竟然是西方的龙)。
风景的刻画也并不细腻(宫崎本来就是靠内心刻画来吸引观众,并不是靠那些风景画)。
音乐,由于动画做的太差,导致并没有仔细听音乐,不多评价,特别是中间穿插的那个脸上由疤的姑娘清唱的那首歌,听得我极为不爽,因为太突兀……一个人在大野地里唱歌,一唱3分钟,旁边一个人傻站着听。
反正我觉得太奇怪了。
开头不错,用色人设画面精致程度都不负吉卜力的名声。
个人很喜欢男主角和大法师旅行所到的那个城镇,一改奇幻小说城镇那种脏兮兮挤满袒胸露腹彪悍男的感觉。
不过我不得不说,吾郎同学,你真的是没有天赋的,起码在这部片子里面没有看出来。
虽然你是宫崎骏的儿子,但是像你这种利用自己父亲的名声,抢占别人机会,做一份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的行为实在是很难让人容忍。
当动画片导演这种事情不是做生意,需要慧根的,吾郎同志你显然就缺少这种慧根。
吉卜力的好导演很多,不如让那些有天才的人来做,吾郎同志你就去好好做宫崎骏博物馆馆长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吧。
我是不反对子承父业,但不是每个家庭每种行业都能做到“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的。
等待了足足将近一年之后,近日才买到了质量很好的《地海传奇》,给足了质量上乘的画面和国粤英日个声道配音。
于是终于能够抵住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诱惑,静静坐下来,细细看下去。
我曾经下决心要心平气和,不把自己的想法预先归为任何立场。
但有一种立场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去的,那就是——作为“地海”书迷的立场。
曾经从预告片中寻找与“地海传奇”小说中相对应的元素,但坐在荧幕前看得瞠目结舌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些真的就只是“元素”而已!
吉卜力的《地海传奇》不能对应任何一本《地海传奇》的小说,它是利用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对话、故事等等装配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故事,其中蕴涵了大量吉卜力自有的理念。
宫崎骏改编《哈尔的移动城堡》也是用了类似的手法,但老爸做过的事情,儿子再去做,功底一看就立判高下了。
如果说《哈尔的移动城堡》同化吸收了原著,那么《地海传奇》则倒转了过来,是原著同化了电影。
看过一些人的观后感,他们所得到的感动,很多都来源于原著而不是电影。
原著那些震撼人心的对白,那些虽然图象化但仍然由文字诱发出来的画面,都是电影所仰赖的基石。
我在和别人讨论这部电影时说:“宫崎吾郎的胃口和雄心真大啊,他竟然想到要把四本书的内容和元素全都糅合进一部电影里!
”对,这是一边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最令人目瞪口呆的发现。
也许这里有必要写写电影的场面和剧情: 屏幕初开,黑暗中透出两行清晰的诗句,虽然从日文翻译过来已经有点变味,个人比较喜欢的译法是: “沉默中才有话语,黑暗中才有光明,死亡中才有生命!
鹰的翱翔,把昏暗的天空照亮!
——《厄阿的诞生》” 然后浮现波谲云诡的大海,天庭霹雳云开雨阖,惊涛骇浪中折腾着一尾小船,旁人的惊叫和风雨师的哀鸣……劈裂的天空里,两条金电附身的巨龙如缠斗般从云层中央急坠直下…… 影片就“地海”发生的种种异兆开始,随之而来,堂皇阴郁宫廷里,忧心忡忡的国王被阴暗角落闪过的一条人影刺杀。
刺客就是阿仁王子。
阿仁抢了家传的宝剑之后外逃流浪,偶然之下撞见了大法师杰德,和他一起旅行。
杰德是要去追寻世界危机的源头,阿仁则是要逃避心中的恐惧。
然后他们来到了霍特镇,阿仁在里救下神秘的少女,却徜徉在熟睡幻境时被人贩子抓获,锁在车子里。
直到杰德赶到救了阿仁,然后他们星夜前往草原上的一座房屋里,见到了那儿的泰娜夫人。
阿仁发现神秘少女居然也在,而且竟然是泰娜收养的赛璐。
然后总觉得故事在这里停顿了,杰德和阿仁不是外出寻找危机根源,而是留在泰娜家里劳动耕田,然后就带出一堆人与大地的感悟,虽然感动,但总觉得有他老爸的影子。
渐渐地,原先冷淡的赛璐开始接纳阿仁,而在一个黄昏的傍晚,阿仁无意中听见赛璐唱歌,久违干涸的眼里竟然有了泪水……然后背后操纵一切的大反派科博(蜘蛛)终于耐不住寂寞自己跳了出来,派出一个先前出场,混在人贩子里的衣着奇特的反派走狗甲,把泰娜和杰德绑了去。
在黑夜里徘徊的阿仁,遇到了赛璐的鼓舞,勇敢地说出真名,走向了自己黑暗的深处……到天明的时候,他终于用祖传的剑与赛璐一起打败了科博。
当清晨第一缕曙光浮现天的彼端,天空和大气之中隐隐发生着变化,阿仁高喊着“特哈努”在风中跳了下去,一头龙带着他迎风盘旋升起——原来少女赛璐的真身是一条巨龙!
从开端和介绍来看,电影主体是建立在地海第三部小说《彼岸》与第四部《特哈努》交融的基础上,但开头那段“沉默中才有话语”的著名诗句,还有后来出现的“影子”的元素,来源于第一部小说《巫师》,但概念很大程度给修改了。
看得中途我陡然大叫:“什么!
难道影子才是好人!
”旁人以为我疯掉了……剧情中杰德带着阿仁,在路途中去找了泰娜,泰娜本是第二部《古墓》里的女主角,收留了他们,对阿伦自述古墓身世。
看到这里我的感觉就好像小说中的故事突然间全都串行了,疯狂地以一种全新的结构交织到了电影当中。
电影的另一个主旋律诗句:“远古龙与人曾经是一体的,人类选择了地与海,龙选择了火和空”,是来自于第四部《特哈努》。
泰娜收养小女孩赛璐,以及赛璐最后变成龙的故事,也出现在《特哈努》当中,但在电影里早已神奇地出场,看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整部电影并不是要讲杰德与泰娜的故事,而要讲述阿仁和赛璐的故事。
这部电影其实很美,就如同它的宣传海报一样,它最令人感动的就是犹如小说《特哈努》中描绘过无边无际的弥漫着烈焰、金色和火舌的梦境,夕阳彼端的歌吟,沉没在世界尽头的光,彼岸,风与火的卷积翻腾……那个古老得仿佛属于我们想象异面的世界,还有那一场场庞然而清澈的音乐,摇曳着尘埃的沧桑,像猎风一般地贯穿了所有的天空和国度。
我不知道宫崎吾朗的美术功底师承自何方,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地海传奇》的布景做的比人物要好,远古而瑰丽,如歌如泣的画面,是影片中的亮点。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应当是电影中的音乐,那已经超越了影片本身的境界了。
然而有一刻,画面和声响隐隐约约地引我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名叫“地海”却又不是“地海”,像我心中的“地海”却又给人以疏离感。
原作者曾经不满的电影一个缺陷是,画面虽然精致,但却不够细微真实,这也显示了对生活的积淀不够的因素。
在《千与千寻》与《哈尔的移动城堡》当中,丰富的细节令本应平淡的故事却产生了完全仿真的熟悉感,光影的变换,人物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器物的光泽与质感,都是吉卜力动画高水准的标志。
但在《地海传奇》里,背景虽然精美,但画面却太过粗陋,使得人物仿佛与背景间离开来。
尤其是在街上遇到卖布女人的那一场,明明剧情中杰德已经把布料纹理毫发的细节都说了出来,画面展示给我们的却只有一个笼统的色块,这与其父在作品中连榻榻米上的磨损痕迹这种与情节无关的细节都做得一丝不苟的态度相比,儿子学习的还有很多。
故事情节的一些问题和许多人一样看后不明白,但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导演为什么要让阿仁毫无理由地就要背负轼父之罪?
就算是被黑暗的力量侵袭也好,但这样无动机、无预兆、无交待、无铺垫的开头,很显然地就是要让人莫名其妙。
(有笑话说那把剑是指向宫崎骏的,暴寒!
)还有,影片中多次出现阿仁田人交战时的扭曲表情,实在太过狰狞了,看得人有点连饭都吃不下。
总觉得导演过分夸大了一种处于负面或者是背阴的情绪,结果反而影响了人物应该表现的正面形象。
退一万步说,宫崎吾朗做得也太绝了,难道是因为年轻,不懂得凡是要留“余地”的缘故?
其实如果要强调“罪”的话,出手刺伤父亲就已经是不得了的重罪了(尤其是日本与中国这种东方文化国家),但只要人没有死,那儿子回去悔过还说得过去,干嘛连这点空间都不予预留呢?
这就导致虽然忏悔却已于事无补,男主角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原罪与恶感依然无法消弭。
正如上文所说,也许是太过于强调阿仁和赛璐,《地海传奇》中真正的男女主角杰德和泰娜反倒可有可无,刻画得非常平面,形象也不敢恭维,这还导致了杰德的力量受到观众的强烈质疑。
原著中杰德失去了魔法才会任人宰割,需要赛璐的帮助,可在电影中杰德一介魔法师除了开头露点小身手,中途传授高深道理之外,到最后居然手无缚鸡之力,形象也更加不敢恭维。
虽然杰德和泰娜的确返朴归真,但也不致像影片描述的那样完全“乡土化”吧?
杰德是像鹰一样的男人啊,在电影中也是想这么表现吧,但很不幸地沦落成一个欧吉桑,可怜的泰娜为了和他相配,也就几乎差不离地成了一个身材发福的中年大婶。
至于阿仁与赛璐凭着导演从天降下缘分,千里来相会路到尽头识的关系,虽然是剧情所需,也刻画得非常感人,但是否能被忠于原著的读者接受,也是个未知数。
这部电影失败就在于,它的胃口太大,容纳了四本书却无法及时重组和消化,因此使得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什么都表达不清,整个“地海”小说中的理念杂乱无章地散落在荧幕各个片断之间,犹如庞大潮水褪去之后堆积在沙滩上的遗物。
看过书的会摇头叹息,没看过书的完全不明就里。
而且它的主题表现得太过明显,因此就近乎于说教了。
电影最终仍在描述一个最朴素不过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但小说《地海传奇》最重要的内容恰恰并不是这样的故事。
我曾经极力支持把这部电影译成《地海传奇》而不是《加德战记》,不过看过动画电影之后,一阵无语……然后就立场发生180度大转弯地想,还是翻译回《加德战记》吧,这部电影离真正的《地海传奇》小说似乎远了一点,也许把它当作《加德战记》而不是《地海传奇》,就像当作吉卜力的“宫崎吾郎”探索电影,而不是“宫崎骏”电影一样,能够更加有助于人们心平气和地,抱着另一种想法去对待它。
我想宫崎吾郎已经尽了努力去做他心中的好电影,这部电影也的确有许多值得人品味和触动的地方,可惜在他背后出现了两座高山一样的名字:厄休拉勒奎恩和宫崎骏。
看完了吉卜力工作室,宫崎吾朗首回监督作品《ゲド戦記》。
原作品本身并没有拜读过,不过看过早期的电影版,而这次的动画版看起来是电影版的后续剧情。
就电影版来说我很喜欢,原作者受中国传统影响,在“Earthsea”的世界中提出了平衡、均衡、和谐的重要性,因为原作者娥苏拉·勒瑰恩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受道家文化影响较深,在上部电影版里面,可以看到有别于其它的欧美奇幻大片的特点,非常让我崇敬。
原作本身有别于西方传统奇幻小说的“二元善恶对立”,而提出了善恶并存、平衡的观点,实在是西方传统思想的进步。
现在要说的是这部动画版,延续电影版的剧情,因为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动画版改编到什么程度,但是虽然“老了的”Ged继承大法师衣钵,以世界平衡为己任,但是总觉得空话较多,就不停的在强调这些个名词而已,也没有好好的教育小主人公“Earthsea”世界平衡的意义,似乎有点和原作精神不符。
再说人设、画风、整体感觉,果然脱离不了他老爸宫崎骏的影响吗?
男女主人公大家一看就认识吧,我认为应该完全摆脱宫崎骏的影响的,吉卜力工作室的其它大家,如高畑勲,拥有属于自己在吉卜力工作室中不可欠缺的地位,说老实话,在吉卜力中,高畑勲的《岁月的童话》绝对是我最喜欢的动画之一,并列的是宫崎骏的《龙猫》,至于宫崎骏的其它几部动画,我反而只是接受的程度而已,而吉卜力中,近藤喜文的《侧耳倾听》和望月智充的《听见涛声》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片子。
喜欢《龙猫》更甚于宫崎骏前后的几部动画,是因为我个人认为《龙猫》是老爷子的最高作,因为《龙猫》本身就是“自然”,是最纯真的状态,而老爷子之前和之后的作品必不可少的更多的关注“自然”和关注“成长”,我个人觉得这是从旁的“自然”,已经没有“自然”本身的《龙猫》那么更接近最真实的状态了,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好像说茬了,应该说宫崎吾朗脱离他老爸影响的,果然有个名人老爸真可怜。
从片子风格看,怎么个也是《天空之城》《幽灵公主》的画风感觉。
就以在中国来看,连高畑勲都是几乎被笼罩在宫崎骏的光环之下,何况吉卜力工作室的其他人员,更不用说宫崎吾朗了。
不过还是要从原作的思想内涵看,可能宫崎吾朗没有把握好啊,绝对的正义和邪恶是没有的,可是在《ゲド戦記》中,似乎没有体现出来,虽说片子中最后也有生死的相对,拒绝死,就是否定生等等的思想出来,但是似乎就是套用原作,和动画总格调来看,却显突兀,而没有很好的铺垫,而原作的这种平衡的思想内涵,实际上才是最重要的。
有善,也有恶,黑暗与光明是必然共存的,拒绝死,也就是否定了生的意义。
思想内涵我就不多说了,仅仅凭着一部电影版,确实也能让我很崇拜原作者娥苏拉·勒瑰恩。
如果排除这点来看,其实《ゲド戦記》还是算不偏不失的。
我很想找机会看原作小说,虽说在看电影版的时候就说过这句话,不过一直没实现~~还要说音乐,音乐是寺嶋民哉的,虽说不太了解他,不过我觉得背景音乐的整体氛围非常贴近动画,非常的棒,特别是音乐还拥有主旋律,其中有几首相似而不同的编曲的音乐非常棒,其中的《ハイタカ~逃亡者》《旅路》《野へ》是比较喜欢的音乐,不同编曲,各有特点。
至于主题歌,插入歌,自然是已经非常出名的手嶌葵了,不管是插入歌的《テルーの唄》还是主题曲的《時の歌》,都是非常棒的歌曲,难得的是声音的纯净和自然,带点忧伤和悲伤的音色。
如果要听更多,果然还是手嶌葵的《ゲド戰記歌集》里面收录10首动画的相关歌曲,都是手嶌葵演唱,不管是插入歌还是主题歌都有完整版,其中最喜欢的是《黄昏》这首歌,实在完美。
好像没有什么可讲的了,不过听说《ゲド戦記》是当年度金酸梅奖的榜首,我觉得这就过了,不知道是不是东西方思想不一样,我觉得即使动画版比起那些个好莱坞大片,也算是比较好了。
原文:http://blog.sina.com.cn/u/55fef6a70100095r
2008.4.6编剧方面,宫崎骏的公子有点力不从心。
不过,还是有很感人的地方。
唉,我根本就是从来没有喜欢过宫崎骏类型的东西,但是他和吉卜力的片最后一集不落地都看完了。
在指环王和哈利波特以后,日本曾经风靡过一阵子有关魔法的故事。
地海战记里面的海德大法师看起来就蛮像甘道夫的翻版。
那一幕甘道夫的复活在指环王里也是我的最爱。
总之,这个片有点很刻意拼凑的感觉。
想拔高的时候,那些对于生命的讨论又有点吃力和肤浅。
而且前面的悬念似乎并无交代清楚,就是填充时间罢了。
我的小说和电影的理念是什么呢?
一定要有一个故事做背景。
这个故事不是一句话,随便添肉进去,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艺术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
而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故事必须讲出来,所以才会有写下去的使命感。
故事完了,那个人,那个物应当还在平行世界里继续活着。
不过这个电影完全值得打发时间,特别是后来化龙和拥抱的时刻真的好感人。
要是在电影院看,配合着音乐,我的眼泪绝对如泉涌。
如今在笔记本上带着耳塞看,只是稍微小小的萌一下。
第一次一星,导演连基本都不合格没看原著前看了一遍,只是听说不太好,但不知道怎么个不好法,结果看完满头问号。
主角出来前都挺正常,开头的风暴昭示着异变,人对龙的恐惧,生于海洋旁的世界…之后转皇宫戏,宫女说了不该说的提醒,给故事渲染出危机的气氛,都挺好的,似乎接下来会徐徐刻画这个王子怎么了,可能因为他的异常而踏上旅途,去解决自己身上的谜团而遇见龙,解决了世界危机?
挺有意思,特别是身处一个不熟悉的大陆设定,令人期待满满,但下一秒像是导演换人了一样,主角就拿刀把他爹给捅了,啊?
他爹不是个受人敬爱的君主吗?
而且晚上的大殿中居然一个人都没有,主角也完全不像一个王子,不是指服饰,而是身上完全没有一个王子的气质,我还以为王是被雇佣的刺客捅了,从这里开始后面都变得莫名其妙起来。
然后去看了小说…想给这个打高分就不能去看小说,小说太好了呀,每一部的故事都大有深意,导演是不喜欢原著吗,为什么要把主角配角混乱成这个样子,原作者安排都是很精细的。
第一部讲格得,格得成为一个大法师其中的艰苦令人钦佩,特别是他面对自我的恐惧,从悔恨自己的错误,到逃避,再鼓起勇气直面,如海浪般层层叠覆的情绪,跳脱来看,第一部就是自我之旅,但如此令人称赞从而开启了整个地海系列,就是因为作者以小见大,通过格得的经历将如何面对人生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等种种复杂问题融入其中。
第二部讲恬娜,铺垫了黑暗之力的强大,恬娜的聪敏,最终与格得相遇,极瑰丽的邂逅,取走遗失的传说之物,相携奔赴自由。
面对第三部的大战,而格得真正作为一个大法师为世界的生死与喀布抗争,其中艰难万险,由亚刃的坚定和爱护,两人彼此间的信任而化解。
第四部讲的似乎是被世界遗忘的传说之人的生活,但传说之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传说,就是因为身上所具备的品格,即便居于山野,终将展翅高飞。
到这里但凡读了原著的,为什么要把瑟鲁和亚刃作为名叫地海传奇的主角啊?
格得开启了地海传奇哎,他和恬娜两人各自的经历和设定奠定了许多地海事件的走向,从而影响了整个地海世界。
将瑟鲁和亚刃做主角只能硬编,变成同人。
但同人也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同吧,这同的是哪里来的地海传说谣传版本啊,就是个吉卜力大杂烩。
太羡慕吾朗了,能搞两个小时的动画作为处女作,天呐,做传统动画每一秒都是人力啊,看到那么多费镜头心里真是在滴血,没必要的切镜运动镜头比比皆是。
很多片段都会让人想起宫崎骏的《风之谷》(沙漠、雀鹰的出现)、《天空之城》(蜘蛛大人和狡兔的人设)、甚至是《千与千寻》(比如瑟鲁爬城墙、上楼梯那会)。
可能是我比较笨,感觉电影开始的很多悬念,到结尾都没有得到解答。
莫名其妙的没有来由的龙,也许就是为了应雀鹰看到瑟鲁时惊讶地说:这个女孩不会是……原来就是一条龙。
难倒是影片开始时打架的两条龙中的一条?
可是它们为什么要打架呢?
黎白南为什么突然变阴郁了?
捅他爸时我还以为他爸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心里还纳闷没看出这人是昏君来呀……景色确实很漂亮,坏人确实很猥亵,结局的蜘蛛大人有点恶搞,跟整个片子不搭调。
总之是开始看的时候兴致勃勃,到了最后草草收场的感觉。
《地海战记》是宫崎吾朗的出道之作。
作为传奇大师宫崎骏的长子,本来和动漫毫不相关的他(专业建筑设计,毕业后也一直从事相关工作),莫名其妙被推上了导演的位置。
确实是莫名其妙。
在这之前,他毫无从业经验。
而其他人,基本都是先从画师做起的,比如宫崎骏自己就是,还有吉卜力的几位年轻导演。
一个都没画过漫画的人,直接去做动漫电影的导演,还是吉卜力的作品!
如果不是宫崎骏的儿子,绝不可能。
宫崎骏本来是强烈反对的,是铃木敏夫一力主张。
至于他为什么要挑毫无经验的宫崎吾朗?
铃木在自己的书里《吉卜力的天才们》说,他隐约感觉到宫崎吾朗能行。
这个说法也太敷衍了。
我觉得,铃木是看到吉卜力后继无人,不断尝试新的可能。
吉卜力内部人才挖掘之外,他也想看看宫崎骏的长子能不能继承家业,接过吉卜力的担子。
事实证明,一家子出一个大师就是祖坟冒烟了。
宫崎吾朗,作为毫无从业经验的新人,交出的答卷不能说太坏,只能说平庸。
接班人完全谈不上。
后来由宫崎骏负责脚本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也是如此。
大概他也明白了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赶上父亲的脚步,后来也就放弃了。
说说这部电影。
画面相比宫崎骏作品简陋了许多。
宫崎骏的电影,众所周知,几乎每帧都是精美的画作,可以拿来做桌面。
这部就比较粗糙,我看没一张能做桌面的。
节奏也太慢,镜头太啰嗦,很多镜头不知道在干什么。
比如拍蜘蛛的手下上楼梯,拍那么长干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剧本。
亚刃救了瑟鲁,瑟鲁毫无感激之情??
本来以为是对长相自卑,居然说什么“最讨厌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导演你这是什么逻辑??
不管怎样人家是豁出命救你吧??
最后亚刃觉醒去救瑟鲁的那段就更奇怪。
格得和恬娜都好好的,居然一直没出现帮忙?
导演可能是想突出男主角,可是你至少得给个解释啊?
格得就算没有法力还有武力吧,就让亚刃一个少年自己去面对蜘蛛?
宫崎骏的电影就从来没有逻辑bug。
铃木敏夫在《吉卜力的天才们》里面写,他们去拜访勒古恩请求改编权的时候,宫崎骏说他会负责剧本,如果作者不满意改编,他会随时停止。
但是事实上,不知出于什么理由,宫崎骏并没有介入这部电影的制作。
而作者本人也并没有机会插手。
电影公映之后她才看到,并且相当直言不讳地表达了愤怒和对宫崎骏食言的失望。
另外,电影的名字也很奇怪。
日文原名是《格得战记》,可是主角分明是亚刃。
这是在搞什么?
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就是《瑟鲁之歌》。
宫崎吾朗写的歌词太好了,就为了这歌词我愿意给出四分。
他非常精准地把握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年轻人迷茫的心。
或许他也曾经如此吧?
在父亲刺眼的光芒下,他曾经彷徨过吧?
电影开头的弑父,是铃木敏夫让他加上的。
铃木作为宫崎骏多年的合作伙伴和挚友,他肯定早就察觉了宫崎吾朗的心结。
想出这种改编,不得不说,真是恶趣味啊。
或许,他也希望宫崎吾朗能够走出父亲的阴影吧?
但是之后宫崎吾朗就只导了一部,这次可真的是宫崎骏写的剧本,然而画面也并不能让人满意——然后就专心管理吉卜力的版权了。
很难说这是不是走出来了?
據説該劇原著的作者從來都不輕易讓人拍這部作品。但導演頂著宮崎峻兒子這個頭銜,出來的效果也只是不過不失罷了。最大的亮點是,色彩背景都很漂亮,看的時候不時會產生“風景壯麗”的感覺。這一點倒是宮崎峻沒做到的。
小宫崎输在了电影节奏上
以前看的,画面好,其他真的。。。太难看
末世意境营造不错,生死观有点儿味道,插曲及片尾曲尤其动听。
很好看啊..是我太土啦嘛..- -
宫崎骏一直不肯让儿子从事动画专业,最终儿子还是证明了自己。
什么情况!男主杀了自己的爹就白杀了吗?虽然是有原著的,但是弑父情节还是很耐人寻味啊~
又是一年沙滩电影,片里的云朵和现实夜空的云朵一样好看。现在能理解欧洲人对吉卜力的接受程度为什么那么高了,每一帧画面都给取景地蒙上更迷人的滤镜。
天空之城复刻版……音乐还可以,总是觉得和天空之城差了点什么。
手蔦葵根本就是来唱歌的,配音技术太差了。除了宫崎和内核正确之外没啥突出卖点。观念上也夹杂太多宫崎的说教私货。毛病在于画面很好,声音太差
虎父犬子,吉卜力最差的一部作品,只继承了其父画风和音乐。
因为喜欢所以给五星。才不管你们说的有多烂,有多糟糕呢! 虽然故事情节交代的也不是特别的清楚,但是冲着那首歌和画面怎么也值。
我只能说比起你爹,你还差远了。除了音乐全无亮点~~~~~~
除了说生命的意义,其他的都没有怎么说明白。
没有想象得那么糟,剧情处理得比较粗糙,但稍作挖掘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的。亚刃何尝不是宫崎吾朗自身的映射,而亚刃最后的回归,也与宫崎公子如出一辙。期待日后的精彩表现。
儿子不代表就继承了老爸的衣钵
回归宫崎骏从前剑与魔法的时代,篇幅稍长、情节稍弱。但属于自我救赎的主题依旧不错!歌曲很好听!
大部分场景都很漂亮……故事有点白,歌声很好听,算是一贯的水准吧。
我就是为了看海报上感觉很和谐的那一幕 结果睡了一个小时
导演用西方世界龙的形态展示了东方龙的精神,宫崎骏爷爷真不该把这么好的创意送到他儿子的手中给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