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
Відблиск,创伤的倒影(港),噩梦的倒影(台),Vidblysk,Reflection
导演:瓦连京·瓦夏诺维奇
主演:Roman Lutskiy,Nika Myslytska,Nadia Levchenko,Andriy Rymaruk,Ihor Shulha
类型:电影地区:乌克兰语言:乌克兰语年份:2021
简介:Ukrainian surgeon Serhiy is captured by the Russian military forces in the conflict zone in Eastern Ukraine and while in captivity, he is exposed to horrifyi..详细 >
广角镜头里各种窗框、门框、建筑器械的轮廓,透露着庄严的仪式感,和压迫的神秘氛围,却也激发出某种憧憬和蠢蠢欲动的勇气,让我幻想成魂斗罗的纵深关卡。窗里的倒影是天空,虽然阴沉,但依然是自由和平的空间。然而人是否会重蹈鸽子的命运?所幸结尾是满怀希望的。焚烧炉和“Alive? Alive.”都是Kurkov小说里的元素,莫非借鉴了灵感?在乌一批影坛新力量中,Valentyn Vasyanovych领衔,用高度形式化的苦行宣扬抵抗,表达恢复重建的信心。top 2022
个人对于这种鲁本、罗伊安德森式的手法来拍如此沉重的话题有点无法接受。
反战小闷片
乏味。当固定镜头和视点运动相结合时似乎才显得稍微有效,比如被俘前后那两段,完成了跟随(声音-回忆)、旁观、跟随(被带入地下室)的完整动作。其余很多时候像在看一张张独立精致的幻灯片,调度显得炫技又猎奇(对暴力的展示如同打上了舞台聚光灯尽管观众仍然在座位上保持距离),仅仅在文本上费心思感觉还不太够。
可怕的战争。
战争中的屠戮放在现代背景下让人更加难承受了
一场戏一个长镜头,这种形式本身很抢眼,这种长镜头在奇观式的暴力审讯虐待戏里,因为缓慢而迸发出的能力非常有冲击力,但在大量对话的场景里,不动又会损失长镜头内部调度所需的节奏和戏剧层次,导演这种极端的创作方式就成了一把双刃剑,优势和劣势都变得很明显。虐囚和焚尸都挺狠的。镜头都精心设计过,尤其画框中的画框的用法(射击游戏场,手术室,车窗-汽车影院,家里窗户等等)还是视觉上挺细致的。结尾剧场的“间离”有意思。反而点题的、撞死在窗户上的鸽子,有点做作了。(亵渎电影)(胤祥)
#Venezia78 倒影/倒映/映射
俄乌战争波及的牺牲品,灵魂也不想魂归故里,战争就如一群突如其来的野狗咬中了毫无防备的人,那种战争的痛楚是映射在生活里是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回归摄影,固定机位的长镜头让人感觉置身于事外,站在第三者视角的镜头前看故事,这样的形式很抢眼,但新鲜感也就维持在一开始的几个片段而已,后面多了反而看不见故事的层次感了,把观众隔离在镜头的外面,让我始终进不了戏,也感受不到人物的情绪。可能导演就是想要这种效果,但我不是很喜欢。
固定长镜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前半部分的审讯戏与焚烧戏都让人全程触目惊心、难以抵抗、特别煎熬,也没法回避那种实时性的残忍同步。另一方面电影高开低走,在很多场景都欠缺活力。
框中框、对称构图和固定机位长镜头的呈现方式将银幕变为了一出古典的戏剧表演,也让观众的观看更为严肃、冷静、克制,同时也是残忍的:我们在目睹这一血淋淋的、极其残酷的行为。影片的形式风格和叙事主题是和谐也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很重要!
流畅 工整 沉稳 毫无意外 (洛兹尼察才是此类当世最强
2.5;框中框的工整构图乃最大亮点(痛楚的流露反而被这种形式所累),其他乏善可陈,关于“创伤过后我们仍要继续生活”的主旨与表现力皆平庸乏味。
昏昏欲睡。后半段枯燥乏味,实在是不知所云。
3.5
全片几乎都是中景以及远景的镜头,给人一种游离在事件之外的疏离感,加上灰度清冷的摄影美术,一股刺骨渗入的冰冷气息油然而生,还有一些刻意设计的方框式的画面布局,彰显着牢笼般禁锢感。做为第三者观望战争,权力之间的博弈,而最痛苦的永远是活生生的每一个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
#Venezia78# 主竞赛 时间让我回到2014年谷歌年度总结的开头Hope 那时乌克兰与俄罗斯进入了战时白热化状态,地区冲突暴力升级,导演或许让所有场景都像窗口倒影在定格机位之间,所有符号堆砌成令人不安的现实~
孤独的镜头
如果晚上能訂到場,我會再看一遍。想知道自己與電影的距離還有多遠,這部就是reflection。
几乎全是固定机位的中景长镜头,所以看着就像是舞台剧,或者是一种围观的氛围。既然是乌克兰出品的那肯定就随便黑俄罗斯啦,尽情妖魔化呗,呵呵